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報告

脫貧攻堅中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大深度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培育力度,要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注重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注重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近兩年,**各地依據實際,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探索出一些諸如配備農村宣傳員、開辦農民講習所、農民夜校等形式,取得一定實效。但總體推進力度慢、影響小、對貧困群眾的引導作用不夠。

脫貧攻堅中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能力低,自身穩定脫貧的信心不足。隨著中國農村現狀的變化,目前,在貧困村長期居住的群體大多是老人、婦女或雖有勞動力但缺乏技能、缺乏資金的部分青壯年。因自身不具備發展的生產要素,“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因而對依靠自身能力穩定脫貧的信心不足,自力更生的內在動力不強,總擔心在脫貧後沒有了扶持就會返貧,甚至不相信脫貧後扶持政策保持不變,總是在一次次等待中失去發展機會,總是在一次次猶豫中錯過致富良機。

(二)扶貧優惠政策的不平衡,滋生了群眾“佔便宜”思想。隨著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產業扶貧等一系列扶貧優惠政策的落實,對貧困戶的優惠前所未有,而一般農戶卻享受不到這麼大的優惠,甚至與貧困戶生活水平差不多的許多邊緣戶,都無緣享受此類優惠。在脫貧攻堅初期,好多地方瞄準貧困戶,簡單的給錢給物,於是出現了“幹部幹、群眾看”“靠著牆根晒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怪現象,貧困戶“佔便宜”心理滋生,“等靠要”思想加重,有的貧困戶認為國家支援是理所當然,這樣的便宜不佔白不佔,不想丟掉既有的“實惠”。甚至為了上級考核所需的群眾滿意度,與幹部和幫扶人討價還價的也不在少數。

(三)農村思想教育工作力度不夠,貧困群眾思想素質不適應形勢要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實施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圍繞貧困退出標準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改善、公共服務提升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期符合貧困退出標準。相比之下,在群眾思想工作上卻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投入的精力財力相對少。雖然各地也在探索一些可行的辦法,但總體推動較慢。在農村思想工作面臨新挑戰的大背景下,既無大規模動員、大形勢發動、大旗鼓宣傳的有效辦法,也無耐心細緻、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做思想工作的足夠耐心和手段,貧困群眾思想認識水平跟不上脫貧攻堅形勢的要求。

(四)農村文化建設落後,激發內生動力的氛圍不濃。當前,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農村面貌發生了極大變化,但相比基礎設施的變化,農村文化建設還存在不少短板,“硬文化”不強,“軟文化”缺失。許多較偏遠的山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缺乏,農村文化大院、農家書屋等設施要麼沒有、要麼利用率不高。“軟文化”上,面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的文化產品基本沒有,聽不到廣播、看不到戲曲。缺乏文化滋養的貧困村,何談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何談健康積極正能量的凝聚,群眾自主脫貧的意識不強,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的氛圍不濃。

二、工作建議

(一)幹部精力要到位。縣鄉村三級幹部在脫貧攻堅中要投入相當精力做群眾的思想工作。一是縣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思想工作。縣級黨委要主動把做群眾思想工作納入脫貧攻堅工作議事範圍,專題研究,專題部署。鄉村幹部和幫扶幹部要把根據縣級部署把做群眾思想工作納入日常工作範圍。二是“三支力量”要投入相當精力長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教育工作。作為落實群眾思想工作的“最後一公里”,三支力量要根據縣級總體部署,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思想工作抓在手上,落到實處。**駐*縣**村工作隊去年為幫扶村安裝起廣播,第一書記利用每天早晨和晚飯時間定時開播,宣傳扶貧政策、通報本村好人好事,群眾在茶餘飯後即可聽講政策,瞭解資訊,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資金投入要到位。思想文化工作首先要打造好陣地,在宣傳陣地建設、文化設施建設上要保證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各級黨委政府要像對待貧困村退出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樣重視貧困村宣傳文化陣地建設。切出一部分資金建設村文化活動中心、農村書屋、農村文化大院等設施,保證村村有宣傳文化陣地。在軟體建設上,也需保證有足夠的投入。**縣2016年以來,為加強農村思想宣傳工作,在每個貧困村選定老教師、老黨員、退休老幹部作為村裡的宣傳員,每年縣級財政為宣傳員補助400-1000元,主抓貧困村思想教育和宣傳工作,投入有保證、人員有保證,效果明顯。

(三)黨委政府措施要到位。

1、大力宣傳脫貧先進典型事蹟。通過身邊貧困戶脫貧的真實故事激發群眾主動脫貧的內生動力,確立“我要脫貧”的主動意識,樹立“以貧為恥”的價值觀。我市近年來在****的宣傳動員上。每年正月利用外出就業護工回鄉休息時機,選取一部分典型護工代表組成巡講團在縣市區巡講。用身邊人講故事,說經歷,談感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也收到明顯效果。

2、加大實用技能培訓。要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必須使群眾具備脫貧的本領,對有勞動能力的群眾加強技能培訓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近年來各地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但力度不夠大。在推進這項工作中既要根據新形勢下農村農民的特點研究貧困群眾的組織形式,又要結合實際採取群眾樂於接受的方式探索一些新的培訓辦法、新的培訓方式。近兩年來,各縣市區先後開辦了農民夜校、農民講習所,依託這些平臺宣講政策、開展培訓,取得一定效果,但因組織力度、重視程度不夠,在增強貧困群眾技能的培訓上仍有很大潛力可挖。針對貧困群眾的技能培訓,如都能做到像**市護工”培訓工作一樣,自上而下重視,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訓動員體系,增強貧困群眾脫貧技能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3、加大對脫貧戶的獎懲激勵。新形勢下要採用適應時代要求的新手段。為營造“脫貧光榮”的氛圍,貧困地區可探索對率先脫貧戶給予實質性的獎勵政策,包括資金獎勵、金融特惠支援、子女教育扶持等。在對貧困戶的獎勵上,個別縣已進行了探索。去年以來**縣出臺了“3x+”產業扶貧模式,對帶動貧困戶脫貧的農業企業、合作社等帶動主體和自主脫貧的貧困戶按人均500元進行獎勵。即把縣財政、工作隊、貧困戶自己多方籌資到的人均3000元的資金投入農業企業、合作社,脫貧後按帶動貧困人口數,獎勵該帶動主體人均500元的資金;對將籌到的資金自主發展產業實現脫貧的貧困戶,也按貧困人口數,人均500元。這樣的激勵措施有效助推了**縣2017年的整縣脫貧摘帽工作。

4、積極探索新模式。農業形勢的發展動向,農村現狀的複雜變化,農民利益需求的轉變,對新時期做好農村思想工作,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各地必須根據這種變化積極研究農村思想工作新思路,探索做群眾工作的新模式,創新激發內生動力的新辦法,如**縣配備農村宣傳員制度,**普及農村廣播等,在探索創新基礎上加大力度推廣總結,為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提供思想基礎,為脫貧攻堅營造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