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報告

農業農村汙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農業農村汙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摘要打好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是補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突出短板的重大舉措,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本文分析了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面臨的挑戰,提出了相應的治理對策,以期為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提供參考。

中圖分類號 X5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7-0165-02

由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生產必需的水資源、土壤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汙染,已經成為制約農業健康發展的一大瓶頸。農業農村的汙染通過食物鏈、物質流等渠道廣泛擴散,給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因此,農業農村汙染亟須治理。

1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面臨的挑戰

1.1汙染企業的“上山下鄉”

隨著工業用地趨緊、勞動力成本,上升城區環保監管加強等因素的影響,大量汙染企業逐步向農村轉移,特別是一些“小散亂汙”的“村中廠~”,管理混亂,汙染嚴重。一些未經處理的生產廢水,直接排入田邊水溝,嚴重汙染了廠區周邊土地;生產過程中還存在跑冒滴漏、危廢亂堆亂放等現象,嚴重汙染周圍水源和土壤。

1.2高汙染化學品的超量使用

為了提高農業產量和生產效率,我國每公頃土地化肥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3~4倍,農藥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化肥、農藥除草劑等高汙染化學品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不僅造成土壤和水源汙染,給農產品品質和安全帶來很多嚴重問題,而且使病蟲害的免疫能力增強,形成惡性迴圈,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退化,嚴重威脅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3危險廢物的非法傾倒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農村地區幅員遼闊、地廣人稀的特點,將危險廢物長途運輸至偏遠的農村地區非法傾倒。農村成為危險廢物“下鄉”的聚集地,危害嚴重。

2治理對策

農村是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主體,打好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勢在必行,這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多元共治。

2.1環保教育和激勵機制推動全民共治

一是必須加強老百姓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意識,使其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惠民程度,充分調動其參與整治和保護環境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增強環保意識。

  二是開展生態文明建設主題活動。引導村民去發現破壞環境的不文明行為,並督促整改提高,通過活動讓村民從中獲得幸福感。

  三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在農民群眾中深入淺出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育優良家風、文明鄉風;開展法治意識、國家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宣傳教育,提升群眾的生態文明素養。

  四是在學校開設生態環境保護課程,把生態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讓小手牽大手,共建生態農村,五是制定舉報獎勵措施。廣大村民對身邊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能夠最早感知,相關部門門應制定舉報獎勵辦法,鼓勵群眾積極提供線索。

2.2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恢復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自我調節功能退化,是農村面臨的主要環境危機之一。而生態農業具備農業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雙重功能,可以提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2.1積極推廣有機肥料。土壤中的真菌和細菌等微生物能夠分解落葉、秸稈等有機物,但是常年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減少,農作物更容易患病。為此,農戶不得不加量使用農藥,更加導致土壤環境惡化並陷人惡性迴圈,農產品品質下降。因此,要全面實施畜禽養殖場廢棄物和秸稈綜合利用,鼓勵、引導農戶使用天然有機肥料,保護農業生態系統的健全性。

2.2.2大力發展迴圈農業。大力推進“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雲端計算、大資料、移動互聯等現代資訊科技,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有效利用微生物資源,將傳統的植物、動物二維農業拓展為植物、動物、微生物三維農業。通過在幾個種養品種中安置生態互補的品種,做到一個種養品種的廢棄物是另一個品種的投入品;或者利用種養業廢棄物培育微生物,實現微生物資源產業化,實現畜禽養殖場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田間溝渠氮磷生態攔截,最大限度地利用水分養分微生物等資源實現生態良性迴圈。

2.2.3降低化肥、農藥、除草劑使用量。大力推廣農業節水、節肥、節藥等綠色生產技術,全面應用測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體化技術,積極採用農業物理、生物防治技術。進一步提高植保專業化服務水平,指導農戶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化肥,規定必須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農業重點區域禁止使用除草劑等。

2.2.4提升農民生態種養殖水平。技術農民必將成為現代生態農業主體,政府要加大培養力度,並注重培訓質量和效果,為現代生態農業建設提供人才基礎和保障;要專門下發配套資金,及時分配培訓任務,並加強督促檢查;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邀請高階農技人員和專家組成講師團,統籌運用師資力量集中系統學習,或在主要農時季節組織專家和能手到田間地頭現場宣傳教學;充分運用手機微信等現代媒體,及時傳送有關環保和生態種養技術等資訊。

2.3用法律手段築牢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屏障

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是一場攻堅戰,必須拿出堅定的勇氣和決心,早抓、快抓、下狠手抓。要用法律手段築牢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屏障,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特別是汙染農田和灌溉水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對於環保檢查時玩"躲貓貓”的“小散亂汙”作坊業主和非法傾倒危險廢物者,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環保局要聯合制定環境保護執法聯動機制,做到依法快捕快訴,對已經停產、轉產或關閉的汙染企業和小作坊,要對其周圍土壤、水塘進行全部清理和檢測,使其各項指標控制在安全範圍內,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5]。應對土壤、水塘改良給予相應的財政補助,並請相關專家就如何降低、消除環境危害提供指導措施,逐步淨化保障農產品品質、安全的土壤和水源。

3.參考文獻

[1]陳美球,劉桃菊,李志朋,等.農戶生態耕種的現狀與激勵對策:基於

江西省2028戶農戶化肥農藥使用行為的專題調研[J].土地經濟研究,2017(2):103-117.

[2]張姣珍.多中心視角下農村生態環境安全治理研究:以安陽市M村為例[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8.

[3]劉雨,匡武,黃志.肥西縣農村河道汙染成因及治理對策研究[J].環境保護與迴圈經濟,2018,38(12):59-62.

[4]董先鋒.澠池縣農村環境汙染現狀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17):8-9.

[5]對農村生態環境汙染治理的研究和思考:以上海市F區為例[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