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職場攻略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你不擅長的事情上

往前走時用心選擇分叉路口,你走過的那些點在未來的某一時刻才有可能連成一條線。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你不擅長的事情上

1、

Devin是一位私底下和我感情較好的朋友。

大學畢業之後,他便去了一家影視公司工作,負責一檔欄目的後期剪輯。

本來工作穩定,公司環境和薪酬待遇都還不錯,老闆也挺賞識他,但半年後他卻毅然決然地遞交了辭職信。

“我不喜歡安安逸逸的舒適圈,趁著還年輕,我想嘗試一些可能改變世界的事情。”Devin在他的求職信中這樣說到。

很快,他便走完了辭職流程,和他兩位朋友創辦了一家小公司,走向了永遠無法預測下一秒會發生什麼的創業之路。

然而,由於Devin過往所學的是傳媒專業,實踐經歷僅僅能和傳媒搭上邊,忽然投身到網際網路金融,難免吃不消。

和大多數人想的一樣,Devin幹了一碗雞湯學:一開始總會不習慣,沒有人天生會做什麼事,努力就會提高。

儘管事實並非如此。加入創業公司近兩個月,Devin還是沒能適應好這種節奏。

從安穩的傳統行業中跳槽而出,本身又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在需要耳聽八方,時時判測市場趨勢的工作環境中,他尤為吃力;性格過於內向,自我表現能力不強的他,很難在團隊討論中說服別人,甚至遇到強勢一些的隊友,都很難張口說出自己的見解。且不說創業需要的人脈和資源,這條路相對於他來說,比較難走。

今年四月份,在資本環境不理想,本身企業內部管理不善,商業模式不明確的多重因素之下,他所在的公司宣告被迫關門。

“別人創業即使失敗也尤榮,我為什麼感受不到一絲身心上的愉悅和快感,一路盡是倒黴蛋。”當時他發的這條朋友圈我記憶猶新。

2、

回頭看看,Devin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後期剪輯,最開始他身處的是傳媒業,替別人打工;離職創業,他一下子跳躍了兩個層次:截然不同的身份和千差萬別的行業。

我們用凱利提出的“三度理論”來分析一下。

㈠ 客觀刺激物

Devin之所以離職,外部環境的誘惑是原因之一。“豬都能夠在風口上飛起來”這類成功學掀起來一股股創業思潮,當面對“近在咫尺”耀眼的外披光芒和朋友的一再邀請,他的信念有所動搖:創業?好像也不錯。這樣的行為趨勢動力,不足以讓他在創業大潮中乘風破浪,他所做的決定,只不過是不成熟思維下的產物。

㈡ 所處情境

Devin畢業工作半年,剛入傳媒業,朝九晚六的工作表面慣性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思維被它滲透且持續影響自己。

來到網際網路金融行業,Devin的思維模式沒有合理切換。適應不了超快節奏,學習能力要比別人弱,反倒是被個人毛病所牽絆,比如在之前溝通交流能力沒被格外要求,而現在他需要時不時跟外部打交道,口才能力被凸出放大。

㈢ 行動者

Devin的個人狀態是最為重要的內部歸因。

揚長避短是在求職路上應該注意的套路,全面分析自己有利於順應這種套路。Devin的優勢在於有著不錯的傳媒教育基礎,為人認真實誠。而缺點,在於學習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弱,思維僵硬,不善於和陌生人交流溝通,這樣一來,人脈資源也就比較缺乏。

他並沒有因此放棄,在他之前啊,N個人說過:人生要敢於嘗試。

“世界那麼大,應該到處去看看。”總有太多人心急亂投醫,四處覓出路。這種看上去為自己人生負責,沒有浪費青春和時光,勇於突破新自我的行為,恰好是對自己最大的浪費。

他不擅長跨界創業,他卻選擇了這一條生存路徑,倘若他沒有轉而投入到這件他完全沒有把握的領域,那我覺得,他現在絕大可能已經在前公司做得有聲有色。

Devin犯了大多數人犯到的一個錯誤:把時間不明所以地投入到陌生而又不擅長的事情上,卻深信年輕階段嚐鮮和試錯是一種本能和資本。這種錯,錯在追求過程中產生的價效比過低,得不償失。

3、

再來說一個發生在我好哥們兒身上的真實故事。

13年秋,他正式入職國內一家還不錯的網際網路公司。

應聘環節,通過一對一的交談,參考他的表現,面試官對他下了個結論:你可能不太適合這個崗位,要不我跟隔壁部門的leader說說給你一個面試機會,我看你的條件跟他們的需求比較匹配。

我哥們兒當時就不樂意了。胡攪蠻纏吹著他多愛現在這個部門崗位,給他一個小機會他會還HR一個大驚喜。最後,可能是面試官人太善良,便給了他一張pass卡。

拿到offer那一刻起,他便過得很頭疼。他的主攻方向並不是現在所在的職位,部門腦暴的時候他經常腦子短路,集體會議的時候他卻拿不出東西,但說到才華他確實也有,可面對完全陌生也沒過多感情的職業,短時間內他也無能為力,有勁使不出的感覺莫過於此。

終於,在一段時間的“折磨”後,他遞交了辭職申請。他決定去找想去自己喜歡的,能將自己的才華一展無餘的工作。

4、

說到以上兩個故事的主人公最後出錯的原因,歸根究底,是因為他們的把過多精力投入到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上去了,對之自己原有的優勢和資源來說,無疑是一方面的浪費。

我們為什麼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呢?

首先,把時間投入到自己擅長的是事情上,是一種“聰明”的作法。

我從小數學不好,150分的考試考過36,所以我高中選擇了讀文科,文綜拿到過270,不會輕易在會計金融等相關職業從業;我肢體語言相當不協調,談及舞蹈驚慌失色的我,不會參加需要過多使用肢體運動的活動;我有太多太多無法突破的短板,那就用上天賦予我的其餘能力和別人競爭。

其次,這也是提升自己的一種高效率辦法。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一週之內讀完五本書,每篇文章成爆款,同時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麵包和愛情都有的成功人士,他們難道天生比我們要傑出?

不不不,他們只是面對自己喜歡而又擅長的工作時有滿分的激情和熱度,有做大做好的決心,這樣的態度之下,工作效率特別高。持續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之中,往往他們也能達到一個較高的行業高度。

此外,通過專注擅長的事情,你往往能做到更精更準。

一個人從事多重職業成為時代的潮流,當然,這能夠儘可能釋放人的個性,內容為王的時代下也是一種值得考慮的選擇。但可注意“內容”二字,如果你沒有那麼喜歡和擅長,卻偏偏要往那棵樹上吊,結果可想而知。

如果一個人是個運營,除此之外他還想提高文筆,於是苦練寫作,同時他有個文青夢想,想開個咖啡店。面對不擅長的領域,很有可能出現上班時間易遲到,文筆寫一段時間還是特爛,咖啡店搭理不是那麼及時的情況。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全身心地投入,找到自己的中心眼,做精做強會更有意義。

5、

這裡你可能會問,如果我特別想嚐鮮,不想拘泥於舊圈子怎麼辦?

如果你是個不怕風險,有無窮無盡的資本的人就另說,如果你還是想盡可能地降低人力和時間成本,建議你在做每個決定之前對自己做一個全盤的優劣分析:

自己擅長什麼?自己的缺點有哪些?投入了時間和精力能不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反饋?過一路起起伏伏可能還沒結果的人生自己會不會快樂?在對自己有相對了解之後,再做決定。

你生下來是一名文官,就不要想法設法成為武將。

如果你無法清晰正確地認識自我,拿不定主意,那我建議你,千萬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你不擅長的事情上。

標籤: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