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活動策劃

蘭州大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試行)

蘭州大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試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根據《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和《蘭州大學關於課程思政建設的指導意見》,深入推進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將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全面提高課程育人實效,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則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根本問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紮實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加強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建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發揮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協同育人格局,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建設目標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目標,深入研究和挖掘各門課程思想政治元素,構建覆蓋全校所有專業的課程思政工作體系、教學體系和內容體系。完善課程思政建設體制機制,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課程思政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課程思政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明顯提升,推出一批充滿思政元素和發揮思政功能的示範課程;教師課程思政建設意識和能力全面加強,打造一批具有親和力和影響力的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積極營造課程思政建設良好氛圍,進一步提高學校立德樹人成效。

三、重點任務

(一)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育人能力

1.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首要標準增強教師的政治意識和政治責任感,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養。加強對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引導教師樹立課程思政理念,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範及教學工作規範,積極主動把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融入課堂教學,規範課堂教學管理,嚴肅課堂教學紀律。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學生的“四個引路人”(責任單位:各教學單位,宣傳部、教師工作部、教務處、研究生院、學工部)

2.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鼓勵教師將最新科研成果、前沿知識和資訊及時融入課堂教學,科學合理拓展專業課程的廣度、深度和溫度。抓好專業教師思政素養的培訓,依託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組織開展課程思政專題培訓,選派教學骨幹參加課程思政專題培訓,引導教師提升政治理論修養和思政教學能力。依託“青年教師水平提升計劃”,利用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提高青年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通過開展典型經驗交流、專題研討、現場教學觀摩、教學設計案例分享等活動,引導教師自覺加強課程思政建設。通過校院兩級領導帶頭參加集體備課、隨堂聽課和教學研討等活動,強化教師的立德樹人初心和教書育人使命。(責任單位:各教學單位,教務處、研究生院)

3.堅持課程思政集體教研製度。充分發揮系(所)、教研室、教學團隊、課程教學中心、課程組等科研與教學基層組織作用,定期開展學習討論、集體備課、教學觀摩和教學研討等活動。鼓勵支援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合作進行教學教研活動,鼓勵支援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高層次人才帶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責任單位:各教學單位,教務處、研究生院)

(二)深化課程思政建設內涵

4.深入挖掘各類課程思政元素。充分發揮思政理論課主渠道作用。堅持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發揮各類課程的隱性思政教育功能。各教學單位對照《綱要》中對不同學科門類課程思政建設要求,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圍繞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相統一的育人目標,立足專業特點全面梳理各類課程教學內容,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充分挖掘和運用各門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責任單位:各教學單位)

5.加快課程思政融入教學全過程。將課程思政納入課程教學建設基本要求,作為課程設定、課程准入、教學准入、教材准入、教學大綱核准和教案評價的重要內容,體現到課程設計、教學大綱、教材編寫、教案課件中,貫穿課堂講授、教學研討、實驗實訓、作業論文各環節。建立健全課程思政課堂教學規範,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設計、課程考核和學生學業評價各方面均應體現思政元素;特別是哲學社會科學要講好用好“馬工程”重點教材,推進教材內容進人才培養方案、進教案課件、進考試考查。(責任單位:各教學單位,教務處、研究生院)

6.持續做好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建設視訊、課件、習題、實驗實訓(實踐)專案等優秀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促進教學資源與教學經驗的共享,促進專業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總結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學案例,提煉形成參考性強、可推廣的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做好實踐成果的推廣應用。(責任單位:各教學單位,教務處、研究生院)

(三)強化第二課堂育人實效

7.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思政育人品牌。持續舉辦“新生開學第一課”“百年蘭大·名家講壇”“萃英大講壇”“至公講堂”“國情時政大講堂”等專題報告會。做精做深相關學科領域“學術前沿”系列講座,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優秀企業家、勞動模範、工匠名師和抗疫英雄等為學生傳播中國精神。積極推進各教學科研單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化,打造“一院一品”課程思政教學特色品牌。加強留學生課程的思政教學建設,傳遞中國文化、展現中國精神、塑造中國形象。(責任單位:各教學單位,教務處、宣傳部、研工部、學工部、團委)

8.深入拓展課程思政育人實踐活動。構建“課堂學習研討實踐、校園文化活動實踐、社團社會體驗實踐、崗位實習見習實踐、創新創業創造實踐”有序銜接並具有專業特色的貫通式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完善各級各類大賽訓練支援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跨學科、跨省域和國際性的專業競賽實踐活動,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合理設計思政元素並融入實驗課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實驗技能的同時,向學生傳遞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安全知識、環保意識。有效利用紅色教育場館、基地等,進行案例分析、實地考察、訪談探究等,積極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組織學生從“一帶一路”建設、鄉村振興、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開展國情民情社情調研考察活動。(責任單位:各教學單位、教務處、研究生院、學生處、團委)

(四)完善課程思政評價及保障機制

9.制定課程思政評價標準。建立健全多維度的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考核評價體系和監督檢查機制。把課程思政建設成效作為各教學單位績效評價,“雙一流”建設監測,學科評估、教學評估、專業認證、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教師績效考核等的重要內容。把課程思政要求作為教師引進、教師榮譽體系建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以及教學成果獎和教材獎等各類教學獎評選的重要指標。(責任單位:教務處、研究生院、宣傳部、教師工作部、人力資源部,各教學單位)

10.促進課程思政賽教融合。通過舉辦校院兩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講課比賽,培育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示範課程和特色做法,鼓勵廣大教師從教學設計思路、教學方法改革、教學內容革新、思政元素融入進行課程思政建設,形成門門有思政、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責任單位:教務處、研究生院,各教學單位)

11.加強課程思政教研成果培育。依託馬克思主義學院、高等教育研究院等相關研究力量,組建蘭州大學課程思政教學研究機構,加強課程思政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充分利用校院兩級教育教學改革專案,加強課程思政建設重點、難點和前瞻性問題的研究,及時總結提煉課程思政建設的新成果、新經驗和新模式。大力培育一批具有示範意義的高質量課程思政精品課程、重點教材、典型案例、教學成果。(責任單位:教務處、研究生院、宣傳部,相關教學科研單位

四、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堅持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務處和研究生院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協同、各教學單位積極推進的工作格局。學校黨委全面領導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各相關部門在學校整體工作規劃和部署實施基礎上,協調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各項工作。各教學科研單位嚴格落實“課程思政”主體責任,制定課程思政建設實施細則,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明確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及實踐要求,學期結束後通過學生問卷調研、教師心得交流彙報等形式動態跟蹤課程思政實施效果,有關工作組織開展情況及時報教務處、研究生院檢查備案。教師要發揮課程育人的主體作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覺意識,增強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經費保障

學校劃撥專項經費保障工作開展,對課程思政工作提供資助;各教學單位統籌利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經費和“雙一流”引導專項經費,保障本方案順利實施。對工作開展突出的優秀課程和教師給予獎勵。

(三)質量保障

把各教學單位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納入年度單位績效考評;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建設情況和課程思政教學效果作為教師個人考核評價、績效分配、崗位聘用、評優獎勵、選拔培訓、職稱晉升的重要依據。

(四)監督檢查

學校對各教學單位課程思政建設加強過程管理,不斷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各教學單位須加強動態監測、常態管理和檢查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及時總結經驗,並在《本科教學質量報告》中主動釋出課程思政建設情況,主動接受監督,確保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處、見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