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愛彌兒閱讀心得7篇

心得體會是對困境和挫折的積極應對,是對生活態度的深思熟慮,無論是想記錄什麼事情的感受,我們都可以通過寫心得的方式來解決,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愛彌兒閱讀心得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愛彌兒閱讀心得7篇

愛彌兒閱讀心得篇1

今年暑假經俞老師推薦看了盧梭的《愛彌兒》,這是一部關於教育學說的名著,主要敘述了虛構的貴族子弟愛彌兒從出生到成年各個時期的生理心理特徵,成長過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動。讓我很有觸動的是書中提出了一個觀點:要按照兒童的天性自然地發展。

作者認為教育要遵循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要對孩子橫加干涉,把成年人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對照自己,無論從工作還是生活上都切身感受到當今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唯恐自己的孩子會輸在還未懂事的時候,以至於將來被社會淘汰。於是每天都生活在焦慮和緊張之中。

我家的孩子目前還處於靜待花開的階段,除了上課不太專心、作業效率不高、對考試分數不太敏感以外,其實還是屬於比較乖的孩子。他沒有沉迷網路遊戲,沒有對電子產品有過度依賴,也沒有排斥對於之前雙休日被安排的興趣班,他陽光、開朗、熱情,尊敬老師、團結同學,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比賽,作為課代表有較強的責任心,他喜歡閱讀,知識面比較廣泛,除了買書對於物質沒有太多的需求,平時給他零花錢,他也從不亂花……作為家長我既著急又欣慰,其實內心很想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但社會就是這麼現實,作為一名hr每年看著應屆畢業生不是985、211就是海歸,且入職的比例一直攀升(今年已達30:1),實話說很難不對孩子進行干涉,因為我怕,怕屬於他的那朵花還未排上綻放期……

看完此書,我靜靜地思考。作為家長,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家長,我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一個孩子身上,出發點肯定毫無疑問是為孩子好。但換位思考,對於他而言,他的生活其實也有很大的壓力,這種壓力是無形中產生的,因為家裡有6雙眼睛無時不刻的盯著他,他的一舉一動都是被“監督”的狀態,他會感到緊張,也許還會透不過氣來。我知道,每個孩子都有他獨一無二的認知過程,他並不是能夠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我需要努力平衡好來自社會的壓力與踐行好教育的目的,我堅信: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他獲得幸福。

這個暑假,相信有很多家長和我一樣,對於教育新政的實施,有喜有憂,喜的是從國家層面已意識到教育體制的優化刻不容緩;憂的是雙休日我們將何去何從?冷靜思考過後,我想凡事首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要從容的應對“自然的存在”,平衡好來自社會上的壓力,迴歸自然,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將盡可能尊重孩子的意願,更加註重孩子的思想情操的陶冶,用心引導鼓勵孩子去發現和體驗身邊的美,進一步鍛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他克服困難和團結互助的精神,並使之在學校生活中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

我相信:我們的孩子們遇上了改革的浪潮,有機遇也有挑戰。唯有積極努力,唯有全面發展,才能不負國之棟樑之使命!

愛彌兒閱讀心得篇2

盧梭的`《愛彌兒》寫於1757年,是一部關於教育學說的名著,讓孩子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此書主要敘述了虛構的貴族子弟愛彌兒從出生到成年各個時期的生理心理特徵,成長過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動,是現代教育藝術的理論傑作。

盧梭在《愛彌爾》一書中提出一個觀點:要按照兒童的天性自然地發展,這句話我很贊同。

盧梭認為教育遵循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要對孩子橫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現在年輕的家長們切身感受到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唯恐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以至於將來被社會淘汰。於是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風,陪伴著孩子穿梭在各種不同型別的器樂、美術、舞蹈、英語之間,肆意侵佔了孩子們的玩耍的時間,絲毫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而社會對孩子任何的干涉,都會使孩子覺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產生罪惡;任何違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會導致孩子的畸形發展,產生嚴重的後果。兒童並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則的"自然的存在"。我們在教育生活中,應把兒童當作活生生的人來進行教育,任何違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長時間存在。"一切出於自然的創造者皆好,一經人手卻變壞了。"因此,盧梭極力主張:在兒童的理解力尚未發達之前,要讓兒童遠離社會,迴歸自然,到自然環境中去看、去聽,不接受世俗的影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盡情地哭笑打鬧。迴歸自然,讓孩子採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而反思我們的教育,夜深人靜時,我感覺好像是在培養應付考試的機器。

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教育觀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的心貼近自然,讓孩子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

盧梭的《愛彌爾》,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對人性的教育。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一直以來我堅信: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幸福。

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與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儘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願,讓他們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玩耍打鬧,在遊戲中培養創造力,快樂地成長。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更加註重少年兒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驗自然美,鍛鍊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他們克服困難和團結互助的精神,並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在更大的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

我相信:只要努力,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定不會遙遠。佛說:人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因為有了你的作為,才使得人生變得有意義。人生本來就應該是幸福完整的,我們只不過是去奮力追求還他個原貌而已!

愛彌兒閱讀心得篇3

盧梭先生並不是陌生人,他的名著《社會契約論》與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都是法律系同仁的必讀書目之一;他在《社會契約論》中的“平等、自由”“天賦人權”的理論,在《愛彌爾》這本教育類著作中,同樣有所體現。

一、孩子是應當自然的成長的,但也不能無節制的滿足其慾望。

“感覺是他知識唯一的來源,他什麼東西都想去摸一摸、弄一弄”;所以自然是孩子的本源,孩子天然就對所有的事物都感興趣,並天然就會模仿大人的言和行;所以,孩子本身是不需要被教育的,他或她天然就能夠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成人的過多幹預才是導致教育偏離本源的主要原因。

“他們先是想依賴,隨後才想指使別人。不過,這一現象並不是由本性產生的。”與此同時,孩子天然又是極聰明的,或者說人類天生又是極其聰明的;如果他們發現了可以為所欲為,可以通過哭鬧、撒嬌、投訴、控告獲得利益,他們自然不會通過自身努力去實現利益,而顯然會其他更容易的方式去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所以要在他或她明白,真正疼痛的時候再請求幫助,而不是將他人當做自己的柺棍,那樣註定是走不快、走不遠的。

成人世界的規則也應當遵循這個原則,否則就會出現通過法外途徑反而能夠得到更多利益的怪事,且可能導致惡性迴圈。

另外,家長也不應當焦慮,該會走路的時候,他或她就會自然學會走路;該會說話的時候,他或她就會學會說話;家長能夠做的不是替他或她走路或說話,而是創造機會練習,創造機會讓他或她自然的學習,比如盧梭筆下的假面具練習,比如我們小時候慢慢學會跳繩。

焦慮走路、焦慮跳繩、焦慮成績、焦慮工作、焦慮婚姻。這些焦慮都是同樣的問題,關心則亂。自然之道、順應趨勢之道才是解決問題的本源之道。

二、孩子是應當被平等對待的,雖然這知易行難。

如果孩子是自然成長的,那麼他或她應當是能夠獨立照顧自己的,能夠不依賴柺棍而自然站立的。那麼作為獨立的人,他或她理應獲得家長的尊重。不過,客觀上大部分家長包括我自己,都很難那樣平等的對待他們,如同我們在社會中沒被他人平等的對待或往往不能平等的對待他人一樣。

當代社會,追求效率,能夠短平快的實現目標的方法被廣泛宣傳和使用,加上刻意不刻意的焦慮,使得大家都變得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無論是報班還是作業時間,無論是生活自理還是購買衣物,我們總在以“我是為了你好”為藉口,不平等的對待孩子,急功近利的強制對方。而當一個人不能被平等的對待,真正的獨立是不會從天而降的;真正的成長也是不可能靠強制得來的;這正是我們要修行之處,只有做到了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愛彌爾終將長大,終將獨立的生活在這個世界,希望他或她是自然的,是獨立的,是能夠平等善待他人同時被他人平等善待的!我們能做的是儘量創造上述條件,共勉。

愛彌兒閱讀心得篇4

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讓—雅克。盧梭所著的《愛彌兒論教育》果然是教育名著,讀後讓人回味無窮,讓我對教育、對育兒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

這本書的開篇第一句,“一切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旦落到人的手中,就全都變壞了。”所蘊含的深邃哲理其實與《三字經》類似,都在主張人性本是善的,惡的根源就是失敗的教育。這句話也彰顯了教育的重要性。

盧梭的教育思想是認為,教育應從人的自然本性出發的,主張對兒童始終施行自然主義教育。

全書是分年齡段來闡述的,逝去時光已不在,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了第三卷,十二到十五歲的年紀。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十分注意教育的程度和方法,要引導他如何思考問題。”“孩子讀書卻不懂得思考,那他就只知道讀書,他不是在受教育,而是在學習識字。

”而現在的社會總是以成績來評判一切,我自己在這個焦慮環境下也會有極端做法。其實各科書本的知識已經很全面了,有很多也很實用,可我們家長總是生怕孩子落後了、掉隊了,給她們報各種興趣班,做各種試卷練習,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才剛有苗頭,就已經被撲滅在了重壓之下。

女兒總是很害怕和牴觸地理知識的學習,覺得記背地名、氣候、經緯度太過枯燥,學這些沒有用。可太陽為何每天東昇西落,為何會有四季更替,為何我們到歐洲很遠,這些都是最最實用的生活常識,都與地理學息息相關。

現在想想,也許問題就在於她沒有好好體會生活,沒有時間去思考,透過思考去探究,去解釋最最普通的生活現象。有了思考,有了興趣,才是學科知識的永動機,才能讓她在知識海洋裡馳騁。

“為了不讓孩子死啃書本,我要讓他到工場去幹活兒,動手會有助於他心靈的發展;”然而,我們很多孩子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從小都是家裡“老大”,吃最好的,穿最好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我們信奉的宗旨卻是隻要學習好,其他你不用管,家裡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來照顧你生活。這樣很明顯背離了教育的目的。

所以,這個暑假我上班的時候特意讓十四歲的女兒在家做午飯吃,本來已經有了一定的思想準備,可事實還是讓我痛心難過,也深刻認識到了自己教育的失敗。頭幾天,獨自在家的孩子不是吃焦的雞蛋,就是糊的餅;中間幾天,索性餓著肚子等我回家後的晚飯,後面幾天,甚至連煤氣灶忘記關了,燒穿鍋底是小事,要是房子點著可就是大事了。

我們好像真的是做錯了,錯的是我們大人。現在這樣,培養的就是“巨嬰”。且不論學到了多少學科知識,一個沒有生活能力的“巨嬰”怎麼在社會上生存呢?

是的,我們少些說教,少些指責,多設身處地地替孩子想一想,不要一味地把我們的思想當成了他們的思想,在小樹苗要被風吹到時扶一把,他終究會長成一顆參天大樹的。在教知識的同時,我們也千萬不能忽視對孩子的德育和生活能力的教育。

自勉共勉!

愛彌兒閱讀心得篇5

我讀“論教育”中,講到對子女不要過分溺愛後,很受教育。大家知道,現在上學的孩子,基本是獨生子女,這是由過去時代特殊形勢和特殊政策造成的。就此,對孩子的生長和教育談一點感想。

現在孩子僅有一個,雖然己放開二胎,但到我們這個年令,加之一系列外部條件,再生二胎,基本不可能了。因為僅一個孩子,所以自然特別珍惜,把他們培養到今天,長這麼大更不容易,因此對他們過多溺愛或多或少都有存在。

因為我們這一代人,雖然今天生活好多了,但從小都吃過些苦,因此就想,這些苦再不能讓孩子吃了,因此物質儘量創造好的條件與環境讓孩子過,生活上吃的有的即使自己捨不得吃,也要讓孩子吃。孩子有時喊苦了,心中總捨不得。讀了“論教育”以後,深深感到這種想法要不得,其實小時候我們吃過苦,才有今天生活中的韌性,吃過苦,身體才強壯,吃過苦,今天才不怕苦,也才適應這激烈競爭的社會與生活。

現在孩子,生活在比較優越的生活條件中,沒有我們過去那種苦吃了,但決不代表未來的生活與學習不會遇到苦,要讓他們生活與學習中不怕苦,能健康茁壯成長,我們就不能過分溺愛孩子,對孩子所有要求,不能一味無條件給予滿足,必須加以區別對待。合理的,儘量創造條件,給予滿足。對於不合理,要對孩子充分講明原因,給予婉轉的甚至堅決的拒絕。

我出生來自安吉農村,從小吃過苦,儘管對孩子也有一些溺愛,但也認識到決不能過分。我覺得現在學校搞軍訓,儘管很苦,但堅決支援,這是他須的。我經常帶孩子回安吉老家生活一段時間,讓她瞭解今天農村與城市生活的不同。也讓她參加一些勞動,瞭解與城市不一樣的生活與一些艱苦。

中國自古以來有俗語“棒打出孝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什麼“少年福不是福”等等,這些話雖不全正確,但其中也有一定道理,值得借鑑的。

總之,今後我們在與子女的共同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細心教育,去掉過分溺愛的“慈母心”,細心分析對待子女生活與學習成長中的每件事,包括那怕是生活中的小細節,注意他們一言一行,著力引導他們不怕吃苦,勇於吃苦,甚至見苦而上。現在正是子女青春期,這種培養,將讓他們受惠一生。

我向老師,向大家保證,將為此而努力!

愛彌兒閱讀心得篇6

?愛彌兒》,這本被譽為“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上,縱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毀,《愛彌兒》的讀後感 邵潔潔。”這樣的不朽之作,令我肅然起敬。

在此書中,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物件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了他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全書共分五卷,他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雖然從現代社會看來,把德、智、體的教育截然分開的施教方法是不科學的,但是在當時,這樣的教育思想無疑是有進步意義的。

以下我將講講讓我產生共鳴的兩點教育思想。

盧梭最偉大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恆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展,他認為,這種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其概念比較抽象,據我的理解,是不是就是這樣,比如說:天冷了,窗還開著,老師不是直接提醒學生,關窗可以讓你感覺溫暖;而是讓學生自己體會到冷,並自己去關窗,讓他們自己體驗到通過關窗可以減小寒冷程度,讀後感《《愛彌兒》的讀後感 邵潔潔》。這樣的教育是比較依靠學生的實踐和生活的,其效果速度比較慢,而且得出的規律也不成體系。從我們現在看來是太注重孩子的個性解放了。而我們現在的教育比較注重學生的書本知識傳授,它是前人的豐富經驗整合成的系統規律,可以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但缺少了孩子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所以我覺得讓學生通過個人實踐加上前人經驗,這樣可以保留一點學生的自然天性,又可以給予社會的引導,這樣的教育會不會更加完善一點呢?

書中強調:“一個教師!啊,是多麼高尚的人!……事實上,為了要造就一個人,他本人就應當是做父親的或者是更有教養的人。”盧梭的這種想法時時提醒我們注意,我是一個從事著高尚職業的人!所以,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更加註重少年兒童思想情操的陶冶,開發智力,培養能力,一切從育人出發,發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我們要明白自己身上肩負著重大的教育使命,也要竭盡全力地用自己的良心和才能培養出社會所滿意的人才。

愛彌兒閱讀心得篇7

很早以前就聽過啟蒙思想家盧梭所撰寫的《愛彌兒》是很值得一讀的幼兒教育學著作,一直沒有機會拜讀,通過這次學習,我靜下心來下載看了一下,感觸很深。

?愛彌兒》是盧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說體教育名著。寫於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一些資產階級國家,影響巨大。在此書中,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物件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他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

在本書中盧梭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進行的體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愛情教育。這種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但這種分期以及把德、智、體教育的截然分開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學的、有侷限性的。違背了我們現代教育中的整合理念。

通過學習盧梭的《愛彌兒》後,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對其提出的自然教育法在當今教學工作有極大的幫助。

兒童在剛出生時,本就是一張白紙。家庭環境和父母是第一個被描繪在這張白紙上的人和事。家庭環境的變化,父母的一舉一行都將成為其模仿、學習的榜樣,因此每個兒童因其家庭環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的差異,對每個兒童所造成的心理和行為的影響也各不相同。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資訊不斷地湧入,兒童不具備明辯社會道德等抽象事物的思維分辨能力,無法辨別事物的對與錯。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首先必須瞭解兒童的個性及心理活動,利用兒童所特有的心理特徵,運用自然教育法,發揮兒童的天性,合理地引導,有的放矢地進行發揮擴充套件,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在制定教學方案時,利用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運用簡潔明快的圖案,通俗易懂的語言,順乎兒童的思維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使教學目的獲得最大化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