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且在人間讀後感通用6篇

寫讀後感是一種個人的閱讀體驗,它可以反映我們的獨特視角和感悟,讀後感也是一種反思的機會,讓我們回顧自己的閱讀過程,思考自己在其中的成長和變化,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且在人間讀後感通用6篇,感謝您的參閱。

且在人間讀後感通用6篇

且在人間讀後感篇1

“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這是我對於這本日本文學大師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人間失格》中印象最深的句子。

我終於還是鼓起勇氣提筆寫下這篇文字,為什麼會用“鼓起勇氣”這樣令人怪異的詞?原因是太宰治先生在書中描繪的文字中的“喪”已經侵蝕了我,這種不可抗拒的感染力像毒在血液中迅速流淌,慢慢深入骨髓……

在一位摯友的推薦下我初次接觸了太宰治先生的書籍《人間失格》,我懷著淡然的心態開始讀這本書,卻以意猶未盡結尾。看似平淡的敘述中帶著魔力和侵蝕力,一點點打動我。

查閱了關於太宰治先生的資料,才知道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身豪門,一生立志文學,師從金伏鱒二等小說名家;大學時代曾積極投身於左翼運動,卻中途逃脫;生活放蕩不羈,卻熱衷於閱讀《聖經》;五度自殺,四度殉情未遂,三十九歲時與最後一位情人投水自盡。若是發生在當下的話怕是媒體們大肆炒作的素材了吧?《人間失格》是他的遺作,也是最被人知曉的作品。

回到書中的內容,作者以自傳的形式訴說了自己的人生軌跡,真實而又深刻。小說主人公葉藏酗酒,放逐自我,用藥物麻痺自我,自殺,輾轉於多個女人之間,藥物和酒精侵蝕了他的身體和靈魂,他痛苦不堪,卻又無法掙脫。

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只是敘述自己的一生嗎?不是,是一種發自靈魂的的拷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是虛度光陰嗎?當然不是,但是這世上有很多人都在這麼做,活著的每一天彷彿機械般行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人生沒有活出該有的色彩,枯燥無味。等到躺在病床上的最後一刻,回味起自己的人生,才恍然大悟,後悔莫及。

那些人是誰?可能是你身邊的人,也有可能是你自己。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直面的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普遍課題,描寫了社會中概率越來越高的自閉者、叛逆者、邊緣者的悲劇。作品主人公就是這些人中的代表。葉藏若是處於當下,一旦試圖叛逆、忠實於自我地生活,那麼社會會越來越容不下他,他就會被異化成“人間失格者”。太宰治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會受世人稱讚,原因大概是悲哀的人都有葉藏的影子吧。他不斷引起人們的共鳴,殘酷地給予世人痛擊,甚至成為了不少人的精神導師。

“因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因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他從掛著失真的笑討好所有人的童年,到掙扎於金錢與愛日漸倦怠而絕望的青年,葉藏於安樂時創作絕望之詩,於不如意時寫出生之喜悅,這樣的反差令人感到他的直率和悲哀。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所有人內心的無意識深處都存在著一個“永遠的少年”。他不會老去,永遠不會長大成人,他是永遠的英雄,永遠的青春。他不會定型成某一特定角色,不被世俗束縛,會一直樂此不彼地追逐著自己的夢想,但卻沒有實現夢想的能力。這不是一種病態,它代表著所有人心中永不可及的“理想”。在這種意義上,人們把太宰治先生的文學稱為永恆的“青春文學”。我們在他作品的主人公中發現了這一點,一個純真的“永遠的少年”帶來的心靈上的衝擊無可避免。他與這世界的人性的醜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打開了窺視人性的窗戶,從中看見自己的不足,他人的弊端,呼喚起心中一直藏起的膽戰和寒慄。

開頭的語句的確是我感觸最深刻的,我想作者能寫下如此篤定的肺腑之語必定是經歷了社會的險惡,人性的冷漠以及自我的摒棄吧。一個僅三十幾歲的人能看透這一切,用盡一生才學寫下不朽佳作,必定擁有著無與倫比的才學,這是太宰治先生的作品給我最大的驚喜。

“人間失格”中的“格”一詞我將之理解為對待人生的態度,誰沒有過痛苦和折磨?人間失格者不論何時都會存在,只是存在皆有意義,不論何種際遇都必有其須經歷的因緣。與其凝望著深淵,不如懷抱溫柔,明媚地活著。這是最基本的積極處世之道。

生而為人,實則我幸

且在人間讀後感篇2

我開始對這個世界放下戒心,慢慢的發現他其實並沒那麼可怕。

書中寫的是一個人從小就努力的去討好別人,不惜做自己不喜歡甚至厭惡的事,慢慢的使他走向了毀滅,在文章中作者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與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之中。其實在書中的一些情節也像一面鏡子反映了我們現實中的生活。殘缺的人醜陋,試圖邁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卻只能邁向毀滅。因為他太過敏感純粹,所以,註定孤獨,註定,他邁向毀滅。

他清晰的感知到這個世界的冰冷,他說:“人啊,明明一點兒也不瞭解對方,錯看對方,卻視彼此為獨一無二的摯友,一生不解對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還要為其哭泣,唸誦悼詞。與其說人間失格是太宰治最後的遺著,不如說這是他留給這個冷冰冰的世界的遺書更合適。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藉大庭葉藏的獨白表達他的人生與思想:「信賴是罪嗎?」「已經沒有回頭路了,不論怎麼做,做什麼,都只會徒勞無功,只會讓人覺得更差恥吧了!」「苟活著就是罪惡的種子!我的不幸,是無力拒絕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絕,不論對方或是自己心裡,永遠都有一道無法彌補的白色裂痕。我被這樣的恐懼脅迫著。問問老天:不抵抗是罪嗎?」

非常沉重的獨白,是人生絕望的極致。太瞭解人生,也就絕對悲觀。這也許就是太宰治的成就,也是他的悲劇。

太宰治用書里老板孃的一句話結束這本小說。“我認識的小葉,個性率真,為人機靈,只要他不喝酒的話……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一個向神一樣的好孩子。”葉藏喪失作為人類的資格,不是因為他卑賤醜陋,而是因為他像神一樣高尚。他只是一個在現實中並不存在的純粹的人類,因為太過純粹,而被醜惡的人類社會扼殺。對於神來說,人間無疑是個地獄,因為在心裡埋葬著最絕對最純粹的理想論,所以才更加無法忍受著世上的醜惡。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命運吧。

且在人間讀後感篇3

你是人間四月天,讀你千遍不厭倦。

有些女孩兒一出生就是太陽,光芒萬丈十分耀眼;有些女孩兒一出生就是月亮,溫柔似水驚豔時光,於浩瀚宇宙之中與星辰大海同行。而這位溫婉女子的文筆如同黎明之際的微光,悄悄撼動著我的心。

相遇,也許就是驚鴻一瞥,誤入眉眼,然而歡喜多年。指尖劃過行行淺淡的字跡,紙頁裡糅雜著沁人的芳香如同三月桃花八月桂,臘月寒冬一枝梅。窗外陽光一抹,傾灑於木桌一角;溪邊清風一縷,拂起額前秀髮曼妙。“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中期待的白蓮。”我分明看到了一位窈窕淑女對愛的深切念想。“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我彷彿看到林徽因小姐輕倚桌邊,抬眼望月,左手舉杯,右手夾煙,秀口一吐,便是整個世界。讀你,我不厭倦。

相識,帶著欣喜去尋那字眼----你是人間四月天。“我的信仰,至誠,和愛的力量,永遠膜拜,膜拜在你美的面前!”我愛,我惜,我悟。你能讓月色溫柔,讓流星閃爍,眨一眨眼睛,便能讓星河墜落。你呀!哪是神殿,分明是十里揚州,燈火不休。縱世間人事千千萬,唯有你落入我眼中,隨風而動。“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風的輕歌。那是笑,詩的笑,畫的笑;雲的留痕,浪的柔波。”我與春風皆過客,你攜秋水攬星河。你是我藏在雲層裡的月亮,也是我窮極一生尋找的寶藏。為你,千千萬萬遍。讀時,我眉眼彎彎,嘴角上揚,眼裡的星河,脣角的春風,是我心裡的愉悅與歡暢。林徽因該是個什麼樣的女子啊,才能寫出你,四月天!她沒有張愛玲的哀婉,“浮華褪盡,人比煙花寂寞”;沒有奧黛麗·赫本的典雅,“我當然不會試圖摘月,我要月亮奔我而來”;她有著才情,“記憶的梗上,誰不有,兩三朵娉婷,披著情緒的花,無名地展開野荷的香馥,每一瓣靜處的月明。”誰能不愛呢?讀你,我未曾厭倦。

相伴,無論走到哪裡,包裡總有你的身影,一瞥一笑,盡是惹人愛。“人間的季候永遠不斷在轉變,春時你留下多處殘紅,翩然辭別,本不想回來時同誰嘆息秋天!”我讀到了一位傾城女子對時間的無限慨嘆。“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頂層,蜜一般釀出那記憶的滋潤。那一天我要挎上帶羽翼的箭,望著你花園裡射一個滿弦。那一天你要聽到鳥般的歌唱,那便是我私自闖入當年的邊境。”我讀出了一位悽婉女子的哀嘆。想必你呀,定是天仙下凡來的,否則這明亮又輕柔的暮色,為何偏偏只灑在了你的眼睛裡。你沒有李白詩詞的酒香四溢,卻讓我更為之著迷,讓我沉醉於你的豔麗,讓我貪戀你的美好。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堅時如山般不可撼,柔時如水般不可移,一剛一柔它們如心靈上的並蒂蓮花成就你,成就我,成就我們小小的小小的心。讀你,我永不厭倦。

你是人間四月天,讀你千遍不厭倦。

且在人間讀後感篇4

每次翻閱這本書,撲面而來的是壓抑和撕心裂肺的源於作者的嘶吼。彷彿看見了作者將自己血淋淋都內心撕碎,縫進了字裡行間。整本書最為痛苦的,並非身處地獄的純粹之痛,也不是獨居天堂的落寞之憂,更多的是在不斷尋找反思自己時的無可歸屬感。

整本書講述了葉藏的一生,相對於悲憫這個詞而言,貫穿全文的更多的是反思與尋找自我的過程。而反思所帶來的絕望才是葉藏混混度日的原因。

作者用荒誕的手法,透徹的刻畫了當時社會對於親情的漠視,家人之間的欺騙與虛偽,校園內的無聊與無越,社會的冷酷與欺詐。將愛與恨,痛苦與幸福二者融合而非放在對立面,將人間與失格、罪與罰的辯證置於文章的高潮。這種荒誕與現實的碰撞,給予讀者了痛擊心靈的一次莊嚴審問。

主人公葉藏就是一個典型的悲劇性人物,一個性格悲劇與命運悲劇的融合體。整本書講述了葉藏的一生,相對於悲憫這個詞而言,貫穿全文的更多的是反思與尋找自我的過程。而反思所帶來的絕望才是葉藏混混度日的原因。他既是個無賴,又是一個似神一樣純潔的好孩子。敏感脆弱的性格迫使了他努力迎合別人,也造就了帶著面具生存的結局,從一開始不被理解,到最後沒有歸宿被眾人恥笑都為葉藏掛上了“異類”的代名詞,而這個代名詞深深的烙在了小葉藏的身上,使他不得不拖著沉重的腳銬,在這個社會裡選擇了極端的生活方式,走完他悲劇的一生。葉藏所恨,不過是這個時代對他深深的排斥,而葉藏所愛,也無非是對他的認可與瞭解。他迷過三個女人,並非同時能獻出一個物質的東西或者具有一個特殊的性格,而是擁有將他從人類與異物的邊緣扯回來的能力,防止他掉入墮落的深淵。

說到墮落,不得不提到的是葉藏的朋友掘木。掘木的出現是葉藏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是他帶領葉藏去了解所謂“吃喝嫖賭”,讓葉藏學會了在自我麻痺中抒發自己內心的苦悶。掘木本人也可以是名正言順的成為一個“壞孩子”,可掘木溫柔的答謝媽媽做的年糕紅豆湯時,葉藏發現連最淘氣最浪蕩的掘木也有自己內心拼盡全力想去守護的的人時,他的“異類感”似乎將小葉藏吞沒了,而當良子因為善良而被侵犯時,掘木的所做所為更近一步的將葉藏擊垮。

葉藏所愛的三個女人也改變了葉藏的命運。第一個女人瞭解葉藏的痛苦,葉藏愛她委屈低微的樣子,因為這種感覺讓葉藏揹負的異類感減輕;第二個女人愛葉藏愛的深沉,使其體會到愛的溫情,把葉藏從怪物與人的邊緣拉回;第三個女人至純至美,人畜無害的樣子讓葉藏體會到了天真的美麗,讓葉藏明白了自己仍有做人的資格。他們都給了葉藏尋找自己時一個方向,讓葉藏的異類感消減,給了他希望。而隨著葉藏逐漸對人間有所愛戀的時候,第一個女人與他自殺未果,他成了所有人指責的物件,第二個女人的女兒雖小卻從未接受他,因不忍心打擾她的幸福葉藏選擇離開,他再一次失去了光明,第三個女人正因她的潔白無瑕遭人玷汙,葉藏開始尋找罪到極致的含義。這三起三落,猶如巨石一樣砸在葉藏的背上,讓葉藏感受到無法言喻的痛苦。

若進行一個誇張的比喻那麼我不禁聯想到了深淵。對於葉藏來說,他既不像凝望深淵的人所有的恐懼,也不像掉落深淵的人所體驗的絕望的悲愴。更多的,葉藏就像是那個深淵一樣。更多的複雜的心情,更在於無法將自己與世人融合,對自己的無限未知所帶來的恐懼。在他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下,我們卻仍能看到一個積極向上,陽光的男孩。葉藏似一個漂泊的旅客,路過無數的人,卻始終未找到自己的渡口。他的一生並非救贖,更不是所為厭世,最多的是理解自己,自渡的過程。從深深的不屬於這個世界,到之後去嘗試理解世間這個詞的含義,再到最後一切的崩塌。這一切的一切,歸根與身處人間與失格的泥潭卻無法自拔,世人與異類的定義中迷失。

有一句話久久在我腦海浮現:“生之為人,我很抱歉。”

且在人間讀後感篇5

?人間失格》講述轉校生大場誠在新學校的悲慘遭遇,因為不瞭解某些遊戲規則,又仗義執言,觸碰了暗流勢力,又不幸發現了一些不該知道的祕密,於是在學生和老師的雙重夾擊下,最終被校園惡勢力欺負至死。故事前半段著力校園暴力事件,後半段則重點講述父親的復仇。

前半部分比較曲折,後半段則有拖拉之嫌,但是野島伸司關於人性的挖掘卻比故事本身更加深不可測和耐人尋味。他把許多角色都注入了病態的成份,並且讓這些“病態“痛快淋漓的展現在螢幕間,甚至帶著黑色幽默的味道,他並不忌諱什麼,只是把平常人小心翼翼藏著掖著的人性陰暗一面用非常戲劇化的手段給展現出來了。他很大膽,也很勇敢。宮崎(體育老師)由於相親屢次受挫導致心理失衡,醜陋的馬臉總是狂怒著,他把氣都撒到了學生身上,他有意識的體罰大場誠,以此減輕心理的扭曲;新見(社會學老師)是整個故事的罪魁禍首,也可以說是大場誠死後一系列故事的導演,他的人性其實已經全盤崩潰,雖然表面的他衣冠楚楚,他參與了大場誠之死的`暴力事件,暗自算計著這個可憐的學生,一切都在掌股之中的洋洋自得和不為人知。想透過機器的鏡頭捕捉人性的流露,最終還是執迷不悟,最後一雙把他推下路軌的神祕之手是誰?故事並沒有給我們答案,一雙虛化飄移的手,卻清晰可見纖細嬌小,是森田老師吧,這個從最初的不諳事故、軟弱、沒有思想到最後的勇敢、堅定,她和大場誠是《人間失格》中僅有的美好和神聖,當然,美好和神聖還應屬於誠的父親和繼母。影山留加的性格塑造得也很複雜,做為朋友,他和誠之間曾有過短暫的友誼,留加對誠始終保有一份純純的少年之愛,雖然是禁忌的,但卻依然無法褻瀆,誠在他面前跌落的那一刻,他明白他永遠的失去了他,他無法留住誠,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誠扭斷的身子,鮮血從耳朵汩汩流出,他瘋了。

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做下的事付著相應的代價,主動的或被動的,希望的或幻滅的,毫無懸念的,結局終究要以勝利做為句號,醜陋的人性被鞭韃後得到了相應的報應,冤死的靈魂得到了解脫,誠在球場綻放的笑容猶如泥潭中盛開的蓮花,父親終於能夠完全瞭解自己的孩子,並親手為他報了仇,繼母也越來越散發著強大的母愛,森田老師最終能夠大聲的、勇敢的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你們被生下來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能活著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儘早體會到自己的存在吧!去了解一件事,朋友的生命就跟你的生命一樣美好,愛你的朋友,就象愛你自己一樣。”

且在人間讀後感篇6

故事是由三張照片引起的,上面留下的是“大庭葉藏”幼年,青年,壯年的人生痕跡。自然,也暗藏著作者的前半生。

“他曾在夏天在單件和服中穿上毛衣,只為搞笑;也行因為怕父親掃興而在半夜潛入客廳在父親的本子上寫上‘獅子’二字,只為不讓父親因自己而掃興……”這一切的最終目的不過是為掩蓋自己的憂鬱和敏感,偽裝成純真無邪的樂天派,塑造成一個滑稽逗樂的`怪人。他對這個世界太過畏懼,認為世人比獅子、鱷魚甚至恐龍都要可怕。他曾說過“面對世人,我總是怕到發抖”他太過敏感,太過小心翼翼,以至於最後被送進了瘋人院。面對世人,他總是怕到發抖,而面對這個世界,他又何嘗不是呢。

他在家之時,做的幾乎為違心之舉。過年時,家父要為孩子們採購禮物,便讓孩子們寫下自己的心願單。他並無所求,準確的說是沒有自己的思想,於是父親對著他問想不想要舞獅,他莫不作答。可是當別人都睡去時,又偷偷往心願單上寫下“舞獅”二字。他的靈魂無慾無求,寫下那二字只是為討父親歡心。他具備了那個年紀不該擁有的“欺詐”的人格。

最後,他被“親人”送往一個沒有女人的地方(他自己所要求的)——精神病院。

人生並非一帆風順,生活會告訴你,哪有什麼一帆風順美夢成真,只不過遍體鱗傷後慢慢降低了對生活的要求,適者生存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