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名人趣史

孔融4歲讓梨,55歲死於毒舌

作為孔子的第20代世孫,孔融可謂含著金湯匙出生。家學淵遠、家族顯赫的他,不負眾望地成為了“建安七子”之首,才情兼備的世家子弟楷模。當七年級個四歲能讓梨的典故更是受人讚歎,流傳至今。

然而,小時乖巧謙遜的孔融,長大之後卻性情大變。他對曹操言辭激烈,出言不遜,位居官中,處事做派卻極度自負,不考慮後果。這一切都為他後來的命運埋下了禍根,最終將他直接推向了毀滅之路。

01 年少輕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十歲隨父親來到洛陽,那裡住著一位名士,李膺。孔融很想認識他,便去他府上拜訪他。

但這李膺有個規矩,上門拜訪的,必須是名士方可入內。孔融年紀尚小,算不得什麼有頭臉的人物。於是這小孩眼珠一轉,對著管家說道:“我與你家老爺可是親戚,還不讓我進去?”

管家一聽,這若是親戚可萬萬得罪不起啊,於是忙去稟告了李膺,把孔融請了進來。

李膺把站在眼前的小孩看了半天,還是覺得眼生。他坐在椅子上,摸著自己長長的鬍鬚,問道:“你倒說說,你是我哪門子親戚啊?”

孔融恭敬做了一揖:“我們倆的先祖老子和孔子有師生情誼,因此,我們兩家是世交啊!”

在場的賓客嘖嘖稱奇,這麼小的小孩就會化用典故,可以啊,將來必成有用之才啊。可太中大夫陳韙聽了半晌,卻搖了搖頭:“小的時候這般聰慧,長大了可不一定成才啊!”

孔融聽完微微一笑:“那看您現在這般模樣,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

三言兩語之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竟把話鋒對準了陳韙。在場賓客無不稱奇。

孔融4歲讓梨,55歲死於毒舌

這樣拐著彎兒的攀關係,似乎略顯阿諛奉承。但放在一個小孩身上,大家只會讚一句生性爛漫罷了。但孔融自小就極有思想,十歲就敢獨自拜訪名士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孔融骨子裡文人的驕傲自負已初現端倪。或許是受魏晉風度的影響,這一份張狂融進了他的骨子,就此不可分離。

02 出言不遜:頂撞上司是唯一的樂趣

孔融入仕後,在曹操手底下做事。對這位名義上的上司。孔融幾乎沒有崇敬之意,還幾次三番將曹操搞得下不來臺。

建安九年,曹操攻破鄴城後,見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子甄氏長得貌美,便有心將她送給自己的兒子曹丕為妾。

孔融聞訊,給曹操寫了一封信:“從前武王伐紂,把妲己送給了周公,如今您效仿武王,也不失為一段佳話。”

曹操覺得奇怪,便詢問孔融是何典故,孔融冷冷道:“這可不是什麼典故,是我從你做的事情裡推斷出來的。”

曹操一聽,這不是在諷刺我和我兒子麼,當下便心生了芥蒂。

本來,屬下勸諫上司也很正常,但如果不分事情原委,一味只是和上司對著幹,那恐怕不管哪個上司都不太容得下這種人了。

孔融4歲讓梨,55歲死於毒舌 第2張

東漢末年,戰亂紛起,白骨遍野,百姓苦不堪言。曹操以“酒可亡國“為名頒佈了一道禁酒令,認為當下以蓄積糧食解決百姓的溫飽為重。

這項決策其實利國利民,沒想到,嗜酒如命的孔融一聽就不樂意幹了,他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篇《難曹公表制禁酒書》,說如果沒有酒,就沒有那些文人豪客、太平盛世。不僅如此,他還經常當眾與好友飲酒尋歡,公然挑釁曹操的權威。

孔融的這些行為,都嚴重侵犯到了曹操的利益。對於上司而言,一個只會不斷給你惹麻煩、還當眾挑釁你的下屬,留著有什麼用呢?

很快,孔融的末日就到了。

孔融4歲讓梨,55歲死於毒舌 第3張

03 成名于謙遜,死於張狂:不好好說話的下場,就是死路一條

曹操給孔融列的罪狀裡頭,有一條“不敬不孝”。

這似乎與我們的常識背道而馳。“孔融讓梨”的根深蒂固,我們很難想象自小就懂得謙讓兄弟的孔融,卻居然是個不孝順的人。

但孔融還真說過這樣的話:“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

意思就是說,父親有什麼可親的呢?說到底也不過是情慾的發洩而已。母親有什麼可親的呢?不過是裝你的器皿而已。

這番言論不管是古是今,都是驚世駭俗的。對父母親緣淡薄至此,也難怪會被人拿來作文章。

孔融4歲讓梨,55歲死於毒舌 第4張

然而值得諷刺的是,孔融曾經在外出任做官的時候,有一個人的父親去世了,正在墓碑一旁哭泣。孔融認為他面色不夠憔悴,哭得不夠上心,就命人把他殺死了。最初以“不孝”為名殺人的是他,最後以“不孝”為名而死的也是他,真可謂是風水輪流轉。

其實孔融與曹操不合已久,一直以來曹操也都忍下來了。畢竟孔融是孔子的後孫,殺掉他,其實曹操自身也要揹負很大的輿論壓力。但恰恰因為孔融在文人中擁有很高的權威,如果一味放任他的這些言論,將產生更大的害處。兩害相權取其輕,曹操便是知道殺掉孔融會招致罵名,這孔融也是非殺不可的了。

標籤: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