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陋室銘教案《陋室銘》教案6篇 《陋室銘》教案:喚起學生對美的感知與追求

本文將介紹一份《陋室銘》教案,對中學生進行詩歌鑑賞教學。教案旨在通過讓學生理解、感受及思考杜甫的這首經典詩歌,來培養他們對美的感受力和領悟能力,同時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陋室銘教案《陋室銘》教案6篇 《陋室銘》教案:喚起學生對美的感知與追求

第1篇

句譯:山不在於有多高,有了神仙就有名了。水不在於有多深,有了蛟龍就有了靈氣。

關鍵字:斯:這。惟:只。馨:原指香氣,這裡指品德高尚。

句譯:這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覺得簡陋了。

關鍵字:鴻儒:大儒。鴻:大。儒:讀書人。“鴻儒”此指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人。白丁:原指平民百姓,此指沒有學問的人。

句譯:在這裡談笑的都是博學而品德高尚的人,與我往來的沒有沒有學問的人。

關鍵字:調:彈奏。素:樸素的,不加裝飾的。金經:泛指佛經。

句譯:在這裡我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

關鍵字:絲竹:泛指音樂。亂:使……亂,擾亂。案牘:官府的公文。勞:使……勞累。形:身體。

句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我的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體勞累。

句譯:(我的陋室)就像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君子住在裡面,)有什麼簡陋的呢?

第一部分(“山不在高……惟吾德馨”):以山水作類比,點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

第二部分(“苔痕……勞形”)從居室環境、來往客人和日常生活三方面來寫陋室及陋室生活,具體表現主人的“德馨”,揭示“德馨”的內涵:——環境清幽自然,反映主人寧靜淡泊的心境;交往之客博學而德高,反映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日常生活悠然閒適,充分反映了陋室主人安貧樂道的思想和不與權貴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情懷。

第三部分(“南陽……何陋之有”):以古賢人的舊居作類比,引用孔子語,點明“陋室不陋”,表明自己“君子”之志。首尾呼應

3.中心歸納:通過對陋室的描寫和讚美,抒發自己安貧樂道,不與權貴世俗同流合汙的思想感情。

陋室銘教案《陋室銘》教案6篇 《陋室銘》教案:喚起學生對美的感知與追求 第2張

第2篇

2、能正確掌握託物言志的寫法並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能明確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確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位、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

1.加強朗讀學習,在誦讀課文的過程中正音、釋詞,理解全文內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並默寫全文。

3.明確本文借物喻理、託物抒情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通過描繪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學習本文借物喻理、託物抒情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通過描繪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導讀法(通過"三讀"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爭取當堂背誦全文)

?愛蓮說》中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繁。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人各有志,人各有愛,在世人都愛豪宅名車的今天,如果誰告訴你他愛陋室的話,你準定認為他有病。而古人中有人甚至為他的陋室寫了一篇文章來讚美,一間簡陋的居室,究竟美在何處呢?他就是劉禹錫。今天咱們來學習他的一篇著名的美文精品——《陋室銘》。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任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陋室銘”的意思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我們就從朗讀入手解讀它。老師先拋磚引玉,範讀全文。請大家在難讀難寫的字標註一下,注意聽準字音,注意句子的語氣語調。

基礎知識是學習的重點之一。(由學生提出問題,儘量讓學生來解答,達到疏通字詞的目的)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苔痕上階綠:長到。草色入簾青:映人。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指琴瑟、策管等樂器,這裡借代奏樂的聲音。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裝句,有什麼簡陋的呢?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聞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能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蘚給階前鋪上綠毯,芳草把簾內映得碧青。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淺薄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瀏覽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楊子云的玄亭。孔子說;(雖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裡面)有什麼簡陋的呢?

我們不僅能通過閱讀感知到陋室的形象之美,還能通過品讀欣賞出陋室的意象之美。有哲人說: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課文就是我們用眼睛、用耳朵、用心靈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視窗。本文的美可以概括為語言美、形象美、品格美。(板書三美 )

同學們發言的內容可能有:簡潔、生動、形象,充滿情感之類。

二表現在句子的形式美。或偶句,或奇句,或排比句,或長句,或短句,或獨詞句,既凝練流暢,又錯落有致。

三表現在句子的表達方式美。百字短文,融敘述、描寫、議論、抒情於一爐,一個“美”字連綴全文,文筆簡潔,情感豐富。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憶一下電影和電視裡看到的古人是怎樣讀書的呢?

學生自由發言,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①古人讀書拉長了聲調,像唱歌一樣的。(請你給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②搖頭晃腦的。(也請你給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

是的,古人讀書很有韻味,自得其樂地讀,一般語氣都比較舒緩。我們讀古文雖然不需要搖頭晃腦,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讀書經驗,如舒緩一些讀。(生讀課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前二句類比"陋室",後兩句暗喻自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深刻含義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於人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採。

陋室內外是何顏色?景色有何特點,用一個詞(字)概括。

明確綠色,青色,景色別緻幽雅(幽)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麼幽靜安寧的環境。

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安)

明確不能。因為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中找到某種寄託,"閱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折射。

討論並歸納: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裡,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請同學們讀出作者對最喜愛的“陋室形象”進行描畫的句子:

請同學們談談,能從中看出、讀出、悟出多少個“美”來?

討論、點撥:可以看出陪襯美、畫面美、環境美、人物美、生活美;可以讀出描寫美、語音美、情感美;可以悟出品格美、氣質美、高潔美、正直美、風度美、清高美、質樸美……

順勢點示:寫陋室就是寫人,詠陋室就是詠志向。作者在這裡通過對陋室的描繪與讚美,賦予陋室一種高潔的品格,不僅寫的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廣闊更深遠的天地伸展

作者寫有仙之山和有龍之水,一是對“陋室”的襯托,在反覆的襯托之中既突出“陋室”的不陋,又表達自己的情懷;二是由古代名賢的居室引出評價和比較,名為寫室,實際寫人,寫出人們對生活理想的選擇,突現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對胸懷磊落、行為正直、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等高潔品德的崇尚。

文章託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現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汙,重視自身修養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作者好像是在寫陋室,而實際上是託物寄意,弦外有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意蘊”。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閒情。小說傳得快,漫畫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尋思看電影。可以睡大覺,作鼾聲。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形。雖非藍球場,好似遊戲場。心裡雲:“混張文憑。”

2、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習劉禹錫,為你的家取個名,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小結:學習古人的作品,要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擇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第3篇

2、疏通文意、識記重點的文言字詞(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

3、理解託物言志、比喻起興、類比自況、引用名言的作用。

德育目標:深刻理解文章主旨,學習作者安貧樂道、不慕名利的志趣情懷,培養學生高潔的情操。

三、教學難點:理解託物言志、比喻起興、類比自況、引用名言的作用,體會文章精緻的表達。

匯入:同學們,這是我們班的兩幅立軸,康星同學的立軸書寫的是“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張韻同學的立軸書寫的是“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你們認為哪副作品上的字更適合作為座右銘呢?為什麼?解題: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是歌功頌德的文字,一般都是用韻的,後來成為一種文體。朗讀課下註解銘的定義,圈畫詞語:警戒自己、歌功頌德

作者簡介:1,簡單介紹生平(見投影)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後被貶到外地做官20多年,《陋室銘》就是他被貶至安徽和州所寫。2,聯絡作者的作品《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知曉劉禹錫的漫長的貶謫生涯、辛苦輾轉,聯絡《秋詞》讓學生體會作者是一個心氣極高、進退自如的詩豪。

要求:學生散讀課文,注意投影上給定的字音,能流暢地朗讀全文

要求:教師作出示範,學生自由讀課文,要能讀出節奏

指導朗讀:讀準虛詞,文言的味道就讀出來了,前兩個“之”,作用是取消句子獨立性,起舒緩語氣的作用,要輕讀,後一個“之”,用在反問句中,語氣強烈,要重讀。

譯讀課文:讀懂全文句意要求:譯讀課文,疏通文意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有效的方法,請根據課文下的註解與老師補充的註解,大聲譯讀全文。

注:文中把絲竹解釋成:琴瑟、簫管等樂器,個人覺得概念有誤,還是琴瑟、簫笛等樂器比較妥當。

當堂檢測:要求學生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3)孔子云:“何陋之有?”

品讀課文:解讀作者對陋室的多角度描繪,體會作者“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情懷。1、找出文中作者描寫陋室的語句,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陋室的?

“上”“入”用了擬人手法,化靜為動,請你由“上”“入”聯想開去,結合原句,展開想象,描述陋室的環境。

古人云“欲知其人先觀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與作者交往的都是文人、名士,可見作者是什麼人?大家在一起談論會什麼?為什麼而高興呢?

對今人彈琴做調查:班上會彈琴的請舉手,知道彈琴能考級的請舉手

小結:今人彈琴更多的時候是為了自己擁有一項技能,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們盼望把琴聲留給舞臺,那古人呢?

思考:古人為何要在皎皎明月下、悽清的江風中獨自撫琴?

小結:作者也是如此,彈琴能讓一顆被俗務纏繞的心完完全全地安靜下來,徹徹底底地放空。

投影:我常常想,浩如瀚海的佛教經典,其實是在講心靈的種種塵垢和種種磨洗的方法。

思考:絲竹出現在什麼場合,代表著什麼生活?案牘出現在哪兒,代表著什麼生活?

小結:作者只求內心的寧靜與潔淨,根本不把富貴與功名放在心上,一定是個心靈清雅的詩人。

第4篇

剛才大家欣賞的是古琴曲《陋室銘》。伴隨著這悠揚的旋律,讓我們步入時光隧道,跟隨唐朝詩人、文學家劉禹錫的腳步,踏上拜訪陋室的旅程,共同感受經典作品的永恆魅力。(板書題目、作者)

簡介文體:看課題《陋室銘》,大家已經預習過,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銘文,這種文體有哪些特點?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是古代散文的一種。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辭精煉,句式工整,讀來琅琅上口,鏗鏘有力。如墓誌銘(稱述功德)、座右銘(警戒自己)……

我們學習古文應該反覆朗讀,以至成誦。古人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節課我們要通過反覆誦讀來感知文章內容,感受文章的意蘊。

(1)、聽讀:首先請大家聽現代朗誦名家張家生的課文朗誦。請同學們聽準字音、節奏停頓、注意語調,並在書上作好標記。(播放視訊)

(屏顯:聽讀課文的要求)1、聽準字音2、把握節奏3、注意語調、語速

(3)、自由讀:聽完了示範朗誦,請大家自由地放聲朗誦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和停頓,大家在讀之前,請注意老師給大家的朗讀提示。(課件展示朗讀提示)

(4)配樂個別讀:哪個同學願意起來朗讀一下課文?

(字音正確、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停頓準確自然,重音把握準確、語速把握好——對,文言文的誦讀,語速要慢,才能讀出節奏,讀出韻味!語調呢?最後一句話是一個反問句,反問句要表達一種更肯定的語氣,是不是這點處理得不太好啊。那應該怎樣讀?再試讀一遍?嗯,這樣就好了。咱同學自己試著用這種語氣來讀讀。再齊讀一下!)

師點評:大家不僅能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而且讀得還蠻有韻味。

(1)過渡:剛才我們介紹過銘文是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頌功德的,那麼這篇銘文是稱述功德、還是警戒自己的呢?接下來我們通過疏通文意來看一看。

(2)這裡,老師要提醒大家關於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方法:文言文翻譯要求字字落實,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要儘量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

步驟:首先要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數,切忌一上來就匆匆忙忙翻譯。在翻譯時,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進行推敲。譯完全文後,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

原則: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信”是指譯文要準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於原文,如實地、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就是指譯文要優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關注文言現象: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一詞多義等;還有倒裝句式:賓語前置、壯語後置、定語後置

1、結合註釋和工具書,自己疏通文意,圈劃出重點和疑難字、詞、句。

2、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四人一小組共同交流探討,解決疑難。

(3)好,時間到。老師檢查一下你們自主學習的效果。(屏顯:考一考)

(5)質疑:在自學的過程中,還有沒有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

過渡語: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用心研讀重點,細細品味陋室吧!

“陋”字藏在文中的哪些語句中?主人是不是也認為陋室很簡陋?

劉禹錫因參加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官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通判。

和州縣令見劉禹錫是被貶下來的官員,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沒有怨言,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又把劉禹錫從城南門遷到城北門,房屋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劉禹錫仍不計較,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劉禹錫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再次把他調到縣城中的一間斗室中。面對這位勢利的縣令,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劉禹錫什麼樣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

劉禹錫寫此文時,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宦官專權,皇帝受制。牛李黨爭,妒賢害能。在這種情況下,官僚士大夫階層大多隻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劉禹錫深感憂慮,卻又無力迴天,便獨善其身,避而不與那些庸俗的官僚來往,潛心於文學創作。

生回答,師總結: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通過對陋室的描寫,極力表現陋室不陋,表達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種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感情的寫法叫託物言志)

(2)、結尾為什麼又寫到了“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站在這個講臺上,老師的記憶又回到了幾年前:在學習了《陋室銘》後,有個同學在日記中抒發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他說:“老師,你為什麼要講這篇古文,編教材的老師編這個是要幹嘛?我們生活在一個富裕的時代,即使寫座右銘也沒有做作地用陋室來警戒自己呀!”不知在坐的同學們是否也有這種看法?假如你面臨豪宅和陋室的選擇,你將做何決定?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面前,你認為什麼更重要?你對幸福的理解又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暢談)教師寄語:我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富裕的時代,但卻是物慾橫流的時代,所以同樣生活在一個遺忘幸福、內心缺乏信仰的時代。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一個指標,而真正從內心感受到的安定、幸福則來自於自己內心的信仰。真正的強大是內心的強大。在國外評價一個人是否幸福是用“有趣”來界定的。“有趣”的含義,即“趣味”、“情趣”、“興趣”。劉禹錫因為有屬於他自己的“素琴”、“金經”,有屬於他的“鴻儒”,有屬於他“甘居陋室、安貧樂道”的情趣,所以他是幸福的。希望大家在以後的生活中,能修身養性、笑對人生,做像劉禹錫那樣才華橫溢、志向高遠的才子佳人!

1、過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此時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許多收穫。現在,就請你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吧!

3、過渡:老師收穫著同學們的收穫;你們有收穫,就是老師最大的收穫和幸福。

陋室不陋,精神永遠年輕!陋室不陋,經典永遠不朽!讓我們在琅琅的讀書聲中結束本課的學習吧!

第5篇

1、以聲入情,因聲求義,以此感受作品思想內容和韻味情調

2、注意語言的音律節奏,反覆朗讀,直至能夠背誦,努力做到傳情達意

通過品味富有韻律的語言瞭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匯入:有句俗話叫做“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儘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詩人劉禹錫也自稱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們今天就來參觀一下——

(五)同桌間藉助工具書以及課後註釋翻譯課文,請同學說說課文意思,老師應進行必要的指導

倒裝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綠上階,草色青入簾

(八)作者開頭說自己的屋子是陋室,為什麼到最後又說何陋之有呢?這不是矛盾的嗎?請大家一起來討論,到底是否矛盾?

(陋是針對房子本身的簡陋講的,而不陋是說主人的精神品質高尚的話就不覺得陋了。陋是指物質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正如文章開頭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正是文章的中心句,後面的文章都是圍繞這一句話展開的。)

(談笑有鴻儒,往來不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作者從交往,愉悅,學習幾方面描寫出主人追求之不陋,鴻,素,金三字又可以突出主人精神生活的內涵豐富,與陋無緣)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行。突出作者不被榮華富貴,功名利祿所累,這不是他所追求的,可見他的志趣高雅)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周圍景色雖然不是很美麗,但可見作者安貧樂道,恬然自適的生活情趣)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把陋室比作諸葛廬,子云亭意在自勉,希望自己也像他們那樣雖然居住的屋子簡陋,但品德受人景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以孔子的話作結,再次表明自己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品質)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為全文奠定不陋基調。仙,龍是為山,水增色,他們才是最重要的,這裡暗指居室的主人。)

3、身居陋室,卻不以為陋是因為室主人有著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達他的什麼願望呢?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板書:安貧樂道)

4、作者在文中表現出來的“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在當時是值得稱道的,在當今有什麼意義嗎?

文章一開頭以山、水類比,引出陋室,接著描寫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點,最後引用孔子的話,畫龍點睛,總結全文,作者借寫陋室表達了安貧樂道的情趣,這種寫法叫什麼?(託物言志)

第6篇

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

4、態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設計理念: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位、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滲透時代觀念--

如果讓你設計自己的家,你怎樣設計呢?(學生自由發言)唐朝的劉禹錫他和部分同學一 樣喜歡簡陋的居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樣?(板書:《陋室銘》劉禹錫)

二、簡介作者、解題(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回答,教師適當補充)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用韻。(介紹表現文體的字:表、說、記、序。/押韻--刨根問底:立即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韻腳和所押之韻。)

3、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文學家,頗得白居易推崇。

1、學生自由讀(要求大聲朗讀,注意停頓,讀正確、流利)。

1、學生默讀課文,參照註釋,讀懂課文。(遇到疑難,同桌討論)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從文中找出體現“陋”的語句)

討論並歸納:“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說明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極為簡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認為作者這樣說對嗎?理由?

討論並歸納:通過讚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願追逐名利,不願高官厚祿,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強調本文寫法:託物言志)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閒情。 小說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可以睡覺,打呼嚕。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遊樂場。心裡雲:“混張文憑。”

2、之前已請同學設計過自己的家了,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習劉禹錫,為你的家取個名,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七、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學習古人的作品,要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擇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