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有關爬山教案範文3篇 徒步絕佳方案,解鎖爬山魅力!

本文提供了一份關於爬山教案的範文,旨在幫助教師們設計更優秀的爬山課教案,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和心理素質提升。範文以真實案例為基礎,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有關爬山教案範文3篇 徒步絕佳方案,解鎖爬山魅力!

第1篇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的基礎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學生具有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自然保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

突破方法:要讓學生知道“一腳一腳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隊員一樣一腳就一腳牢地往上爬。由於大多數學生對爬山虎這一植物沒有過直觀的認識,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突破我遵循直觀性教學原則,利用實物觀察教學法進行教學。

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你們曾跟隨老師一起領略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感受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祕,還欣賞了變化多端的火燒雲。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觀賞一種奇怪的生物──爬山虎。

1.生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然後說說通過初讀課文對爬山虎都有哪些瞭解。

2.請五個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聲音洪亮,讀準字音。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們是否讀得正確。

①開火車讀生字表中的生字,口頭組詞。(師生共同糾正易讀錯的字音:“均、勻”要讀準前鼻音;“重疊”的“重”是多音字,在這裡應讀作chóng;“觸著牆”的“著”不讀zhe,應讀zháo)

④交流討論結果:“逐”是半包圍結構,要注意裡面沒有一點;“疊”的結構比較特殊,下面是“且”,不能多加一橫;“莖”的第四筆是橫撇,不能分成兩筆寫;“隙”字右邊上面的小字沒有勾。

2。出示詞語: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

1.生自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爬山虎的哪兩個部分?

2.放多媒體課件(一牆的爬山虎隨風擺動的畫面),請學生欣賞,並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了什麼?(生自由發言)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此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5.自己再一邊讀,一邊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用手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

6.再放多媒體課件,男女生分組讀,一組讀另一組就看畫面,圖文結合來體會葉子的動態美。

8.再放剛才的課件,提問:光光的牆上為什麼能鋪滿生機勃勃的葉子呢?這個問題我們在下節課再解決。

上節課我們欣賞到了爬山虎的葉子均勻地鋪在牆上,風一吹過美麗極了,那麼光光的牆上為什麼能鋪滿生機勃勃的葉子呢?(因為它有腳)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牆,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絡,爬山虎的腳又是什麼樣的呢?

拿出準備好的爬山虎實物讓學生觀察,指導從腳的樣子,形狀,色三個方面去觀察。

1.交流觀察的結果。(只要學生認真觀察,這個結果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因為實物具有很強的直觀性)

2.書上又是怎樣描寫它的腳的呢?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劃出有關的句子。

“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3.自己讀這些句子,讀懂了用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教師巡視指導,並選擇一份畫得較好的用實物展示臺展示出來)

4.爬山虎的腳如此細小,而且還藏在葉子的下面,為什麼作者還是描寫得如此細緻呢?

(因為作者對爬山虎的腳進行了十分仔細的觀察)哪個詞說明了作者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呢?(注意)

爬山虎既然有腳,那它一定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那它究竟是怎樣爬的呢?

①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爬山虎的腳觸著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

②表示向上爬的動作的詞:觸、巴、拉、貼 (板書)

③抽小組演示爬的過程,師生共同評價,糾正。(要讓學生明白爬山虎並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隻腳,巴住牆,再長出另一隻腳,再巴住牆,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斷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聖陶爺爺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3.再放多媒體課件爬山虎的腳向上爬的這一段,讓學生有直觀的認識。

4.齊讀勾畫的句子,想想它是不是隻是往上爬的?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牆。因為前面二自然段說是一牆的葉子。)

5.觸著牆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牆的爬山虎的腳又怎麼樣呢?請生自讀5自然段,看讀了這段話你有什麼感受?生自讀這一段。

①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牆,不幾天就萎了,後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牆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

②感受:生自由談 (師注意引導:“……要是……休想……”說明了什麼? 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麼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

通過本文的學習,總結應該如何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的方法。(結合具體的語句)

3.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堅持長期觀察,而不是一時。

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麼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有關爬山教案範文3篇 徒步絕佳方案,解鎖爬山魅力! 第2張

第2篇

1、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正確讀出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等詞語。

3、瞭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並從中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

教學準備:爬山虎的實物、資料、課件(爬山虎觸著牆時,怎樣一腳一腳的向上爬)

同學們,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腳?(豬腳、狗腳)這些都是動物的腳。那你們見過不會走路的植物也長腳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所寫的一篇文章:第六課《爬山虎的腳》。(板書課題並齊讀)

1、集體交流課前佈置蒐集的資料:(1)葉聖陶的資料。(2)爬山虎的資料。

(1)出示爬山虎、均勻、重疊、空隙、莖上、葉柄、觸角、痕跡、逐漸等詞語卡片,指讀,開火車領讀。(生字用紅色標出)

師: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呢?(這篇課文重要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4、小結過渡:孩子們你們的預習非常充分到位,都是會學習的好孩子。下面我們大家一起來細讀這篇文章,好嗎?

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麼順序敘述的?(預設:課文先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再介紹爬山虎的腳和它怎麼樣向上爬的)

3、自讀爬山虎的葉子那一段,體會爬山虎的葉子特點,抓重點子理解。

例句: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空隙。

葉子的特點;綠、整齊均勻;從一順兒沒有也說明作者觀察得認真,語言準確。(大螢幕出示爬山虎的葉子排列)

5、交流彙報爬山虎的腳的樣子和它是怎樣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1)實物觀察:爬山虎的腳的樣子與文中語言對應。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枝狀、六七根:一個比喻句: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體會語言的生動與準確,也體現出作者觀察的細緻。

(抓住動作詞:觸、變、巴、拉、緊貼一系列詞語清楚地寫出爬山虎爬牆的過程。)和同桌交流交流說一說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集體交流,老師配以圖示(課件出示)

預設:知道(1)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向上爬的;(2)作者觀察細緻;(3)不是一次觀察而是長期觀察。

小結:觀察不但要用心,還得細心和有耐心,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樣處處留心觀察。

1、文章語言生動優美,請你用心的、美美地讀一讀,體會爬山虎的特點。

3、積累語言並加以運用,使學生養成寫觀察日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學習作者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事物的特點。

2、學法指導: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時要讓學生按照學過的方法進行:

a:先把整篇課文讀一讀,對課文內容有個大致的瞭解。

b:然後一部分一部分認真地閱讀,瞭解每部分的內容。

c:再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歸納總結,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1、文章語言精煉生動,把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並與同桌交流喜歡的原因。留待課後積累在讀書筆記上。

2、指導背誦:在理解課文內容和反覆讀的基礎上,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如:第2自然段可讓學生找出過渡句,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的葉子,幫助記憶前後的內容,進行背誦。再如:3、4自然段,要指導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幫助記憶,然後熟讀背誦。(可自背,同桌或小組合作背誦,檢查)

2、佈置學生觀察一種動物或一種植物,把最有特點的部分寫下來。

第3篇

?爬山虎的腳》是國小語文第七冊最後一組課文教學的重點講讀課文,本組教學重點訓練專案是“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斷”。

通觀三年級語文教學整體訓練程序,是在理解字詞和句子的基礎上過渡到段的教學,最後達到段的訓練過關,也就是說能讀懂句子,從意思上聯成句群,知道哪幾個句子組成一個完整的意思(即所謂給自然段分層次),能給自然段概括大意或寫出小標題,歸納段落大意,再從讀懂一段話的基礎上寫好一段話,為四年級的閱讀和作文打好基礎。

第七冊共有七組課文、七個讀寫訓練專案,而第七組(最後一組)才要求學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爬山虎的腳》是指導學生讀懂一段話、寫好一個片斷的一篇範文,教好這篇課文不但對“讀懂一段話,寫好片斷”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四年級七、八兩冊語文教學中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一、教學思想——強化單元教學重點,狠抓訓練專案過關

本文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進而學習作者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有順序、具體地寫好一段話。

提示學生注意每個自然段開頭或結尾的句子,使學生掌握找自然段大意或綜合段意的最基本方法。如第三段結尾句“這就是爬山虎的腳”,總結性概括這一段的大意,第四、五自然段開頭句子“爬山虎的腳……”提示了這二段的所要學的內容。

2. “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誰能學一學蛟龍爪子的樣子這句話還可以怎麼說

4. 在課文中找出一句話更具體地說明“相當牢固”,把兩句話對比朗讀看有什麼不同(展開討論)。

①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爬在牆上相當牢固。

②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爬在牆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休想”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誰能換一種說法,使句子意思不變

第二層:寫爬山虎的腳觸著牆的,腳巴在牆上相當牢固。

概括大意:爬山虎的腳觸著牆爬得牢固,沒觸著牆就萎。

(三)調動自讀能力,通過朗讀、填空解決課文非重點部分。

2. 通過多種形式感情朗讀,讓學生獲得美感,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

爬山虎的葉子好看得很,剛長出來顏色是,長大變成,綠得那麼,看著非常,葉尖一順兒,在牆上鋪得那麼,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一陣風,一牆的葉子就。

四、迴歸整體,深入理解全篇課文,進一步體會重點段與全文的關係。

通過讀、觀察、說、寫,最後達到單元訓練專案(讀、寫)整體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