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規模的疫情為何總是發生

我們在疫情期間一定要將防疫工作儘量做到最好,重科學,聽官宣,講衛生、除陋習,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大規模的疫情為何總是發生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大規模的疫情為何總是發生

從10月17日開始的本土疫情,16天內已波及16省,累積確診已達538人。
 
  這其中12個省(市、區)報告的病例與內蒙古額濟納旗有關聯,此外4省6地出現了獨立於該傳播鏈的疫情。
 
  感染,隱匿傳播,由流動的人群帶到全國,隨後燎原——德爾塔病毒的套路不變——彎彎曲曲地在全國畫出一整條“超長傳播鏈”。
 
  這場從額濟納旗發端的“蝴蝶效應”,讓全國近一半的省份都同頻感受到了翅膀的震動。
 
  而這種震動,早已不是第一次。
 
  超過100人的大規模疫情成為常態?
 
  根據八點健聞不完全統計,自今年5月以來,我國本土經歷了7輪“確診人數百人以上”的疫情。
 
  5月底到6月,廣州疫情,累計確診153例,波及3城,
 
  7月,南京疫情,感染人數超過500人,波及全國15省33市;
 
  8月,揚州疫情,累計報告確診病例568例;
 
  8月,鄭州疫情,本地確診138例。
 
  9月,福建疫情,累計確診467人,波及莆田、泉州、廈門3個城市;
 
  10月,額濟納旗疫情,累積確診400餘人,傳播鏈波及全國12省;
 
  10月,黑河疫情,目前共確診105例,還在繼續增長中。
 
  和去年的大規模疫情集中在秋冬不同,5月底以來,我國幾乎每個月都有一起大規模疫情爆發,在某些月份裡,甚至有2-3起超百人以上規模的疫情,幾乎是“迴圈播放”。而且,前一波疫情還沒有結束,後一波又戰火重燃,幾乎沒有喘息時間
 
  今年5月底以來的疫情波及面之廣也遠超去年,疫情跨省超長傳播,在額濟納和南京疫情中,都影響了近半個中國。
 
  而在一輪輪的疫情“洗禮”下,工作人員歷經防疫之難,公共衛生官員疲於“滅火”,個體也在時鬆時緊的出行政策、時綠時黃的健康碼、時開時封的城市中,嚐盡了疫情“持久戰”所帶來的疲憊感。
 
  北京,某新冠疫情隔離點
 
  沒有容錯率的病毒
 
  5月的廣州疫情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這是德爾塔毒株第一次“衝擊”中國防線,並引發較大規模的疫情。比野生毒株高出2.4倍的變異株,在這一次遭遇戰中,讓中國的防疫體系見識到了它的超強傳播力。
 
  此後,德爾塔變異毒株的傳入成為國內疫情的常態。
 
  廣州疫情後,基本上每一次疫情的規模,都超過了百人之上。和去年相比,情勢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德爾塔毒株對防疫體系幾乎沒有容錯率,外防輸入的哪怕是微小的漏洞,也會在變異毒株面前,暴露無遺。
 
  從廣州沿海航空口岸城市,到內陸城市南京的機場,再到西南瑞麗、西北額濟納旗等陸地口岸,狡猾的德爾塔變異毒株基本上找到了所有的防線漏洞,通過進口冷凍食品鏈,集裝箱,貨運司機等,引發一波波疫情。
 
  隨後,境外輸入的病毒又在國內的傳染病醫院,小診所、學校、旅遊景區的餐館等場所,找到了進一步傳播的突破口。可以說,一波疫情就暴露出一個或多個防控的薄弱環節。
 
  空港口岸的防控做好了,陸路口岸又出現問題。“國內疫情此起彼伏,顧此失彼,主要和病毒的特點,以及國外逐漸開放帶來的必然的後果。”安德森癌症中心放射外科中心主任張玉蛟總結。
 
  張玉蛟認為,在中國周邊國家逐漸放開,感染人數居高不下的態勢下,中國的防疫體系會感到越來越吃力。
 
  特別是最近西北額濟納旗疫情再次證明,接壤的外蒙古的疫情嚴重程度,和國內輸入風險密切相關。
 
  此外,和去年相比,今年國內的社會活動基本已經恢復了常態。剛剛過去的2021年國慶假期,國內出遊達到5.15億人次,恢復至疫前同期的70.1%。
 
  本輪疫情的風暴眼額濟納旗,就是熱門旅遊目的地。“十一”假期,額濟納旗就預計會接待約140萬人次的遊客。
 
  注射疫苗導致無症狀感染者增多,也進一步加大了早期發現疫情的難度。病毒隱祕傳播的時間越長,疫情規模也必然越大。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長期的高壓防疫政策,卻仍然難免顧此失彼,也導致民眾情緒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汕頭大學病毒學專家常榮山認為,抗疫疲乏的心態和情緒今年尤其明顯。“拖的時間長了,大家都放鬆警惕了,也不像去年那樣戴口罩了。”
 
  “如果中國決定接下來的一年內仍然採取病例清零的策略,那麼常態化爆發所導致的區域性地區封鎖、封城等現象也將成為常態,而且頻率會越來越高。”張玉蛟說,“但是民眾的承受力和耐心減少,兩者並道而馳,會給防控帶來更大挑戰。”
 
  防疫政策還能再加碼嗎?
 
  所幸的是,數次波及多個省市的大規模疫情,最終都在1~2個月內清零。
 
  為控制蔓延的疫情,多數城市都採取了全員核酸檢測、甚至半封城的舉措:
 
  突然阻斷的交通路線或出行計劃、深夜時分長長的核酸檢測隊伍、祈禱千萬不要變色的健康碼,這些因疫情而生的畫面,變成了不少人關於2021年抗疫的共同記憶。
 
  每一次因德爾塔毒株而起的傳播疫情,除了讓防疫人員辛苦勞頓,給疫區人民造成不便和麻煩外,其造成的隱形經濟損失或代價,也不可計量。
 
  面對此輪波及16省的疫情,各地的防疫政策仍繼續加碼。
 
  10月25日,北京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在新聞釋出會上首次提出“時空重合”的防控措施,即民眾若曾與報告病例於同一時間段出現在同一社群、同一商超、同一車站機場等地點,則暫緩返京。
 
  日前,黑龍江省黑河市為防止疫情外溢,一度將黑河市戶籍居民的龍江健康碼統一變更為“黃碼”,導致長期在外地工作、生活的黑河市戶籍人員無法返鄉。截止10月31日,黑河市已緊急解決了近17萬人的“復綠”申請,可見波及範圍之廣。
 
  江西上饒市鉛山縣由於新增1例陽性患者,當地交警釋出通知稱,全縣當晚交通訊號燈統一調整為紅燈,以減少人員及車輛流動,闖紅燈者將按違章處罰。
 
  該通告引發眾多批評,文章隨即被刪除,當地交通也重歸秩序。
 
  多輪疫情衝擊下,社會像是被過度拉伸的彈簧,盡顯疲態。
 
  位於中國西南邊陲、擁有38萬人口的瑞麗,是高強度防疫政策下的極端樣本。
 
  自今年3月開始,瑞麗連續暴發疫情,境外輸入病例激增。
 
  在“外防輸入”重擔下,瑞麗採取了極其嚴格的防控措施,長時間多次隔離、停工停產停學,使城市幾近停擺:居民失去收入;菜場超市關閉,人們開始從“黑市”上購買生活物資;外出者因道路封鎖無家可回;剛出生的嬰兒做了70多次核酸…….
 
  一年前,變異毒株尚未侵入,國內疫情亦未形成大規模跨地域傳播態勢,面對一年內幾次區域性疫情暴發,封城舉措尚能承受。
 
  而一年之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不及預期。面對更為狡黠的病毒、以及區域性疫情的常態化,社會能否繼續承受代價高昂、頻繁高壓的防控舉措?
 
  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研究副教授張洪濤將今年的情況比喻為“月經疫情”,他認為疫情在短期內仍會頻發,而現有高強度的防疫措施很難持續,應該比較每輪疫情的重症率、死亡率及其產生的防疫成本,如果感染的危害較輕,可以適度放寬政策。
 
  “防疫計劃不能一刀切,全國都採用同樣的標準。我提倡建議防疫特區,觀測在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的同時可承載多大的病例的輸入量,為今後積累經驗。”張洪濤說。

標籤:疫情 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