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規模限電究竟是什麼原因?三個因素影響:疫情與煤炭影響最大

全國各地都陷入了限電的風潮,但往年停電都在炎熱的用電高峰夏季,今年限電反而出現在秋季,儘管高溫尚未褪去,但離深秋已經不遠了!這個怪異的停電是什麼原因呢,眾人都猜測紛紛!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大規模限電究竟是什麼原因?三個因素影響:疫情與煤炭影響最大,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大規模限電究竟是什麼原因?三個因素影響:疫情與煤炭影響最大
早在限電初期,各個媒體就在猜測其背後的真正原因,而嗅覺靈敏的自媒體則稱國家在下一盤大棋,認為美國濫發美元,印鈔將通脹轉嫁全球,而我國限電的目的就是限產,不接美國人的陰招,讓他們的通脹耗散在內部。
  
其實這樣分析表面上看起來還是有些道理的,但更深層次的問題卻並非如此,而是有三重原因,各種原因疊加在一起導致的問題:
  
  1、疫情產能無序擴張,原材料上漲,惡性競爭;
  
  2、能源供應緊張,成本上漲,能源企業虧本;
  
  3、巴黎協定中我國承諾的節能減排的要求;

  
  關於第一點很多朋友都不以為然,由於2020年初開始的新冠疫情,全球各國都遭遇了嚴重的影響,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東南亞和印度等,大量訂單無處生產,只能將這些剛需訂單轉到中國生產。
  
  當然這是好事不是嗎?準確地說短期確實是,但我國很多產業都沒有形成行業規範,容易造成無序競爭,儘管國外都陷入了疫情而無法與中國競爭,但國內產能極其強大,自己和自己競爭,各地都上馬投產,互相壓價!
  
  於此同時,國外原材料供應卻在上漲,短期內仍然有利潤,但與付出已經極不相稱,等未來全球疫情過去後,這些訂單仍然會外流,因為國外會以更低的價格來與之競爭,到那時我國大量投產的企業將面臨無訂單可接,不是內部惡性競爭就是大規模破產。
  
  因此從這個角度考慮,限電限產有一部分道理,當然更多的是行業規範起來,做到有序競爭,將原本具有的短期優勢轉變為長期優勢,這一點需要長遠的眼光與戰略規劃。
  
能源供應緊張,成本增加
  

  這一點在9月26日時吉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吳靖平在全省保電煤供應保溫暖過冬保工業執行視訊排程會議上的表示非常具有典型性:
  
  受全國性煤炭緊缺、煤價高企、煤電價格倒掛影響,目前絕大多數省份出現供電緊張局面
  
  用資料來說話則是:由於煤炭供給緊張,今年煤炭價格持續走高。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釋出的中國沿海電煤採購價格指數(CECI)顯示,從9月16日到9月23日,動力煤價格達到1086元/噸,同比上漲近一倍,較年初上漲56.26%。
  
  而電價卻無法得到同步提升,業內人士透露,由於煤炭等價格高漲,火力發電廠的上網指導電價根本無利可圖,甚至還要虧本。
  
  當然為保證民生與工業用電開展,各地也在落實煤炭採購與儲備,組織煤礦安全釋放產能,確保儲備煤足量達標,做到採暖期電煤不斷供、暖氣不停供。同時,全力保障基本民生用電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現拉閘限電情況。
  
  這裡也有一點必須要提醒,全力保障民生用電需求,而此前一些供水企業錯誤曲解政策,粗暴執行,導致極其惡劣的影響,而當事企業也釋出了道歉神宣告,這也給當地相關企業敲響了警鐘。
  
  筆者所在的區域也執行了相關政策,基本上是有序限電不拉閘,保障企業基本安全用電,比如筆者瞭解的一家工廠在限電時間內基礎負荷控制在12千瓦左右,保證內部值班人員的用電以及內部通訊與安全系統的執行,這也是人性化限電的一個操作,筆者認為這與過去的直接拉閘這種粗暴的做法要好得多。
  
  巴黎協定中我國承諾的節能減排的要求
  
  2020年9月30日,習主席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做出更大努力和貢獻。”
  
  二氧化碳對於全球變暖的影響大家應該是已經知道了,這種氣體排入大氣層後不會禁止佔太陽輻射主要能量的紅外、可見光到紫外波段的能量到達地球,卻會吸收地面反射後的遠紅外波段輻射到宇宙空間,就像只進不出的吝嗇鬼一樣。
  
  所以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越高,地球就會越熱,它帶來的一系列後果各位在2021年已經“享受”過了,極端的高溫、極端的暴雨還有極端火災,如果在不節能減排,未來面臨的可能是大自然報復的疾風暴雨,人類究竟能不能承受?沒有人能知道,但至少我們已經努力了。
  
  煤電行業是排放大戶,而在9月21日召開的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我國正式向世界宣佈,中國將大力支援發展中國家的能源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並且承諾今後不再新建境外煤電專案。
  
  而國內煤電企業也在積極地轉型升級,包括淘汰落後的煤電產能,使用效率更高的超超臨界技術等等,當然我國中部、西部以及西藏的水電資源也在加快發展,長江中上游的水電專案與新疆內蒙古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專案,以及特高壓輸電技術等,都為這一個龐大的計劃展開了鋪墊,未來的綠色產業能源升級將會在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巨集偉規模展開。
  
  陣痛是一時的,以基建狂魔中國人的速度,這個規劃在未來十年內即可實現,屆時中國將從排放大戶成為全球第一綠色能源生產基地。
  
  延伸閱讀:為什麼不用太陽能和風電?
  
  有朋友建議,企業可以購買比較高上網電價的太陽能和風電,因為棄光棄風的現象時有發生,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提議,也有朋友稱一些適合推廣太陽能電池的企業屋頂可以建設小規模的太陽能發電。
  
  當然這也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建議,只是有一個問題,就是太陽能電池發電的維護成本比較高,而發電時間則受到各地的日照影響,我國工業集中的沿海地區日常光照時間並不太理想,而適合建設光伏電站的大都在西北,這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
  
  而另一個則是企業維護成本比較高,也導致了小型光伏電站的推廣,假如在現在鼓勵一些適合推廣光伏的企業自建並給予一定的補貼,那麼不但吸收了多餘的太陽能電池產業,也進一步推廣了綠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