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滬教版國小五年級上冊數學《小數乘整數》教學反思3篇 從教學失敗到成功,國小五年級上冊數學《小數乘整數》的教學反思

該篇文章將圍繞國小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材中的《小數乘整數》展開反思,結合教學實際,探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的有效措施。通過分析教材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為提升國小數學教育質量提供參考。

滬教版國小五年級上冊數學《小數乘整數》教學反思3篇 從教學失敗到成功,國小五年級上冊數學《小數乘整數》的教學反思

第1篇

今天是學生學習小數乘法的第一課時,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與整數相同學生很容易理解,而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學生能不能很好理解呢?進入課堂之前我已經思考了很久,並且為此進行了精心的教學設計。

在課的開始,出示一個乘法算式:18×3問:18×3表示什麼?生:3個18相加的和是多少?或18的3倍是多少?接著出示例題提出問題:要求:夏天買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怎樣列式?0.8+0.8+0.8或0.8×3那誰能說說0.8×3表示什麼?生(3個0.8相加的和)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而後,我提出挑戰:你能算出0.8×3的結果是多少嗎?先讓學生說自己的想法並交流:生1:把0.8擴大10倍當做8,用8乘3得24要想使積不變,積要縮小10倍。生2:把0.8元轉換成角計算。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板書出豎式:提出先用加法豎式算,在用乘法算。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感受到用乘法計算不僅簡單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小數乘法的積與加法結果之間的聯絡。加法和是一位小數,0.8×3的積是一位小數。接著又出示:2.35×30.9×4兩個算式要求先用加法計算,在用乘法計算。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加法和是一位小數,0.8×3的積是一位小數。最後學生觀察得出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的小數之間的關係。既:因數有幾位小數積也有幾位小數。

這節課學生是真正課堂的主人。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計算課不是一味的算,要明白算理”需要“悟”。因此,在注重計算方法的掌握,計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時,更強調對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棄一切“形式化”說理,經歷獨立嘗試、思維交流、反思評價、再次體驗四個層次,層層深入,理解感悟算理。這樣的計算課才生動有趣。

滬教版國小五年級上冊數學《小數乘整數》教學反思3篇 從教學失敗到成功,國小五年級上冊數學《小數乘整數》的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教材安排了例1,並且通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而在實際的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知道當成整數計算,然後點上小數點,但對於為什麼要這麼算還很模糊這一現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這樣的問題沒有挑戰性,學生不會感興趣,於是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安排

尊重學生已有知識,讓學生根據經驗計算小數乘整數,並且想辦法驗證自己的計算是正確的來理解算理。通過課前瞭解學生,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已會計算,因此,在教學例1時,我並不是直接引用教科書上的例題,而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用數學週記的展現,也就是使用的是情景教學策略,給學生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並且通

過這個情景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積澱。讓學生自主的去搜集看到的小數的資訊,吸引學生積極探索並理解計算方法。

然後讓學生用已經學過的方法,計算出答案,學生非常活躍,並且用了不同的方法來說明自己的計算是有道理的,有的同學說:0.8元×3就是8角×3,8角×3=24角,就是2.4元;也有同學說:0.8是8個0.1,8個0.1×3=24個0.1,24個0.1就是2.4,所以0.8×3=2.4;還有同學根據意義用加法來說明。通過學生自己尋找理由說明計算的正確性,從課前的無意識的計算到現在的理解清楚了為什麼要這樣計算,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接著讓學生把已經掌握的知識遷移到2.35×3,學生通過獨立的計算和討論,對小數乘整數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在此環節的教學中我使用了合作學習的策略。

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的思考,運用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並且學生是真正課堂的主人。學生理解了計算課不是一味的算,而是需要“悟”。我在注重計算方法的掌握,計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時,更強調對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棄“形式化”說理,讓學生經歷獨立嘗試、思維交流、反思評價、再次體驗的過程,層層深入,理解感悟算理。這樣才會使計算課生動有趣。

第3篇

①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自主探索並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會用豎式進行計算。

②使學生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數學探索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探索並初步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會用豎式進行計算。

出示小明同學寫的數學週記,讓學生說一說都蒐集到了哪些數學資訊。

2、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整理好的資料圖。

提問:冰紅茶的總價怎麼求?火腿腸的總價怎麼列式?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0.8×3=

說一說這個乘法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習的乘法算式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1、啟發:你能用以前學過的知識算出“0.8×3”的得數嗎?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學生各自思考、計算,師巡視,瞭解學生用什麼方法。

2、交流:誰先來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算出的結果是多少?

討論:誰能看著豎式,說說用豎式計算“0.8×3”的過程?

5、交流:2.35×3讓同學們自己去解決,誰來說說用乘法豎式計算的過程?指名板書。

6、觀察並猜測:黑板上兩題中因數的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麼聯絡?是不是所有的小數乘整數,情況都一樣?

2、討論:通過剛才的計算和比較,你得出什麼結論?

3、小結:計算小數乘整數時,一般可以先按整數乘法算,再看因數裡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並點上小數點。

學生完成後,適當組織交流,初步瞭解學生作業情況。

學生讀題討論:響雷和打閃應該是同時發生的,但為什麼會先看到打閃,後聽到雷聲呢?

本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你認為計算小數乘整數時要注意什麼?

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教材安排了例1,並且通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而在實際的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知道當成整數計算,然後點上小數點,但對於為什麼要這麼算還很模糊這一現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這樣的問題沒有挑戰性,學生不會感興趣,於是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安排:

尊重學生已有知識,讓學生根據經驗計算小數乘整數,並且想辦法驗證自己的計算是正確的來理解算理。通過課前瞭解學生,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已會計算,因此,在教學例1時,我並不是直接引用教科書上的例題,而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用數學週記的展現,也就是使用的是情景教學策略,給學生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並且通過這個情景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積澱。讓學生自主的去搜集看到的小數的資訊,吸引學生積極探索並理解計算方法。

然後讓學生用已經學過的方法,計算出答案,學生非常活躍,並且用了不同的方法來說明自己的計算是有道理的,有的同學說:0.8元×3就是8角×3,8角×3=24角,就是2.4元;也有同學說:0.8是8個0.1,8個0.1×3=24個0.1,24個0.1就是2.4,所以0.8×3=2.4;還有同學根據意義用加法來說明。通過學生自己尋找理由說明計算的正確性,從課前的無意識的計算到現在的理解清楚了為什麼要這樣計算,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接著讓學生把已經掌握的知識遷移到2.35×3,學生通過獨立的計算和討論,對小數乘整數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在此環節的教學中我使用了合作學習的策略。

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的思考,運用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並且學生是真正課堂的主人。學生理解了計算課不是一味的算,而是需要“悟”。我在注重計算方法的掌握,計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時,更強調對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棄“形式化”說理,讓學生經歷獨立嘗試、思維交流、反思評價、再次體驗的過程,層層深入,理解感悟算理。這樣才會使計算課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