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心得6篇 "年卓:管理者成長之路,讀書心得分享"

年輕的管理者勤奮工作、努力拼搏,但是缺乏有效的管理經驗和理論支援。讀書成為了他們最好的選擇之一。本篇文章將分享一些年輕管理者通過閱讀所獲得的收穫和心得體驗。

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心得6篇

第1篇

今天看完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本很多成功人士推薦的書,看起來卻沒有太深刻的感受,可能是我還沒有到達看這本書的地位。

其中最產生共鳴的部分,就是書中所說的“對時間的管理”。上班以來,一直覺得浪費了很多時間,尤其是在年底總結20__年_年的情況時,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沒做。每天下班回來也感覺時間匆匆溜走,做飯,吃飯,上網,還沒來得及幹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就到了要睡覺的時候了。回想起來,每天晚上也就能看上兩個完整的英語新聞,和朋友聊聊天,前段時間在網上種菜偷菜,現在回想確實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沒有任何收穫。很多時候也意識到自己正在浪費時間,卻提不起精神去做該做的事情,感覺惰性又在侵蝕自己。書上說最好讓別人幫忙記錄自己的時間,我想如果真能找到一個人幫我記錄時間,我一定會大吃一驚,自己曾經浪費的時間。

還有就是“要事優先”的原則,回想起來我總是無法掌握此原則,好像總是被周圍的環境所牽制,尤其上班以後,閒的時候想靜下心來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如翻譯資料、看書、學習,可是總是迫於辦公室嘈雜的環境,無法靜下心來。現在真的對此很煩惱,很多時候都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明明很想做一件事情,卻總是一再耽誤。

另外書中提到“要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這一思想確實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工作中,這種思想可能會更讓人容易得到滿足,也更容易讓人保持奮鬥的激情。其實這句貌似口號的一句話,並不是告訴人們要多麼無私,可能更多的是告訴人們怎樣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能夠保持一種激情,從而產生更高的效率。

至於其它更多關於如何管理方面的思想,我可能收穫得不是很多,畢竟眼前我的首要任務是把自己先管理好。從現在起,應該嚴格給自己一個時間的限定,按照自己的計劃去進行,避免浪費更多的時間。還有保持好的心態,不要受外界環境所影響。收心!!!

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心得6篇

第2篇

最近讀了管理大師彼得—— 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參照自己的工作經歷,感覺受益良多。

天生的管理天才很少,而大多數的平凡人想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需要後天學習和錘鍊的。正是基於此,德魯克通過簡單、通俗的語言和案例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給無數還在朦朧中摸爬的人以啟迪。

管理者要管人,但是如何管人,卻有很大的學問。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於用人所長。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誰誰有什麼毛病、嫉妒心強、不夠勤快、或粗心大意、缺少智謀等等,卻很少聽到領導讚揚自己的下屬。事實上,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小問題,但也都有其擅長或優點。作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發現下屬身上的閃光點並將其優點發揮出來,揚長避短。

有效的時間管理也是很多管理者面臨的頭疼問題。很多管理者面對開不完的會議、出席不完的應酬、處理不完的瑣事事物,常常抱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德魯克告訴我們要統籌好自己的時間,消除浪費時間的活動,統一安排好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除此之外,還要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要事優先,告訴我們集中一個有效的時間辦理一件重要的事情等技巧,讓我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更加從容。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這些都是我國膾炙人口、啟迪我們珍惜時間名句。既然時間寶貴,那麼我們就要珍惜時間,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作為一名管理者需要經常面臨決策和選擇。做決策和選擇往往有時候很困難,德魯克結合自己的經驗,總結了決策的五個要素,供我們在決策時候參考;同時,他要我們在決策過程中要關注反對者的意見,從不同的觀點中汲取營養,從另一個方面讓我們的決策和選擇更加全面,減少失誤的機率。

我國曆史上也有很多皇帝也是敢於直面不同意見的典範,唐太宗就是這樣的開明君主。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說:“ 歷史上的人君,為什麼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徵說:“ 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他還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 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採納下面的意見,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要想矇蔽也矇蔽不了。古人云“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講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開卷有益,讀好書更是受益匪淺。相信這些書中的精華會給我們每個讀者以精神食糧的同時,對我們的工作、生活產生良好的促動作用,沿著德魯克的指引,在通往卓有成效的路上不斷前行。

第3篇

重視貢獻者必是為成果負責之人,不管職位高低,他仍屬於"高層管理者"。

閱讀此書,便能窺探出管理學之精髓。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身體力行,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別人從來就沒有被真正的驗證過,但管理者卻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實際上,在工作中讓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們的同事和下屬,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就比如你要教導孩子不要在外面搗蛋,若自身都沒有做出好的榜樣,沒有自身約束力,孩子會聽從大人的話嗎同樣,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會給其他人樹立錯誤的榜樣。

何謂管理者:在一個組織裡,如果一位工作者能夠憑藉其職位、崗位和知識,對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實質地影響組織的經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那麼他(她)就是一位管理者。

2、卓有成效是可以學到的。也就是說,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須做到的事情。

實踐證明,卓有成效是完全可以學會的。只要我們中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卓有成效,平凡者定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

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到的便是記錄好時間使用情況。這是件枯糙的工作,卻不是一件無用的工作,假如持之以恆嗎,雖不敢說立竿見影,收穫卻也會很大。每天做好記錄好時間使用情況,如同記流水賬,然後便去分析流水賬,消除不必要的時間浪費現象,決定哪些問題是重要的應該優先處理,之後才處理那些次要的問題。通過這樣來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好時間這個最為珍貴的緊缺的資源。

優秀的管理者能使下屬也變的優秀,能夠充分激發別人的長處。同時,這也是管理者在行為上必須具備的根本態度。這樣的要求,就是對管理者本人及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其自身價值的體現。

另外,管理者的重心在於合理的行動。書中談到五要素:

1、要確實瞭解問題的性質,是經常性的,還是突發性的,用制定規範解決,還是根據實際情況個案處理。

2、要確定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條件,哪些是原則性,哪些可以隨機應變。

3、仔細思考解決方案。那些條件必須堅持立場,那些可以讓步,程度如何。

4、決策方案配合執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

5、執行中的重視反饋,來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管理者的自我提高往往要比卓有成效的訓練顯得更為有效。首先得要有知識和技能。管理過程中,必須養成許多新的習慣,改掉過去一些不良的習慣。

有效自我管理的過程也是自我提高的過程,在自我提高的過程的同時整個企業隨著慢慢成長成熟起來。所以有效的管理,是組織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整個組織的績效水平全面提高之處。優秀的管理者更能使企業有凝聚力,戰鬥力,充分發揮管理者自己及他人的長處,幫助企業抓住機會並獲得成功。通過強調貢獻,使自身的價值轉化組織成果。

在日常工作中,做事的風格及態度往往決定工作成效的關鍵因素。態度決定高度,並不是只有高階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即使沒有所謂的職權,自己能用積極的態度像管理者一樣的工作和思考,一天8小時的上班時間內將工作效率發揮到極致,能為組織做出突出的貢獻,那你便是成功的管理者!

第4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共分8章,貫穿著一個完整的邏輯,即組織的命運繫於成果,組織的成果繫於外部的機會,源於組織的有效決策。源於人的長處的發現和發揮,源於組織對人的“自我發展”的激勵。最終這一切源於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沿著這個邏輯我們才能明白:組織中的管理者是否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終決定著一個現代組織的命運。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應具備以下方面的要素:

何謂管理者?在一個現代的組織裡,如果一位知識工作者能夠憑藉其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實質地影響該組織的經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那麼他就是一位管理者。在主管人員中,也有許多人並不是管理者,判斷是不是一位管理者,我們不能以他有沒有下屬而定。

彼得·德魯克教授認為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在於有效的“管理別人”而在於有效的“管理自己”,不在於“如何管理他人”而在於“如何管理自己”。管理者是通過他人對企業的最終成果產生影響的人,管理者的價值不在於任勞任怨、埋頭苦幹、加班加點、服從領導,也不在於職稱、頭銜或地位,而在於依靠自身的知識、才幹或貢獻意識,促進企業產生的工作成果。

“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管理者的意識和思維方式,包括整體意識、貢獻意識和成果意識,管理者必須集中精力於少數關鍵領域,選擇正確的事情去做。如果事情本身不正確,就不可能產生積極的成果,就是在“錯誤的事情上窮折騰”。管理者的有效性,強調的是“按時做完自己該做的事情併產生成果”。管理者工作的失效乃至失敗往往是自我管理不善,沒有騰出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如何做正確的事情(高層管理者)或如何把事情做正確(中層管理者)。他們的時間往往被掠奪,使自己陷於日常事務或內部複雜的關係中,眉毛鬍子一把抓,反而忽略了產生成果的方向,忽略了產生成果的外部聯絡。

時間是寶貴的,有效的管理者要記錄自己的時間,必須清楚自己的目標,並弄清實現目標需要多少時間,這樣才能建立相應的成果意識和貢獻意識,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責任,工作中的瑣事該放就放下,將能由別人做的事情交付給別人,這樣才能做真正應由自己做的事情——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進。

放下那些次要的、不重要的事情,關注於關鍵事情,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從源頭或根本上解決問題。事實上,一位管理者大刀闊斧減少不必要的工作,絕不會有太大的風險,文中舉出羅斯福總統的機要顧問霍普金斯先生的一個例項:二次大戰期間,霍普金斯已體衰力竭,每隔一天才能辦公幾個小時,因此他不得不把一切事務都撇開,僅處理真正重要的工作,但這絲毫無損於他工作的有效性。丘吉爾還對他欽佩備至,讚美他是一位蓋世奇才。他完成的任務,當年美國政府無人能出其右。當然,霍普金斯只是一個特例,但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大膽減少無謂的工作,絕對無損於管理的有效性。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貢獻,並懂得將自己的工作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應常自問:“對我所服務的組織,在績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麼貢獻?我的責任是什麼?”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內容,工作水準及其影響。

2、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包括對上司,對同事和對下屬。

現實中大多數管理者往往只重視勤奮,而忽略成果,一個只知道埋頭苦幹的人,如果老是強調自己的職權,那不論其職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別人的下屬,而一個重視貢獻的人,一個有責任和對成果負責的人,即使他位卑職小,也應該算是一個高層管理人員,因為他能對整個機構的經營績效負責。文中舉出一個簡單的例子,當管理顧問公司向委託機構提供服務,總是先花幾天時間對管理人員進行前期詢問,當問到:“您在貴公司服務,自認為你應該做些什麼呢?”通常對方的回答不外是:“我主持本公司的會計業務。”很少有人這樣回答:“我的任務,是向我們的經理提供他所需的資料,使他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

對每一個管理者而言,應該關注三個方面的貢獻,即關注組織的直接成果(利潤)、樹立新的價值觀及對這些價值觀的重新確認(戰略)、培養與開發企業明天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養)。如果企業在發展中缺少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個方面,企業的發展就會面臨困境。一個組織必須要有昨日的努力、今日的思考和明日的眼光才能保持旺盛的發展動力,在變幻無常的商海中立於不敗之地。

組織是各類性格人的集合體,所謂人無完人,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發揮其長處,而不是隻看重各人的缺點,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充分運用每一個人的長處,共同完成組織目標,只抓住缺點和短處的管理者是無法集眾人之力完成任務的。用人之長包括以下幾方面: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組織起來,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所謂“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組織的力量就在於發現併發揮每個人的長處,管理者要為下屬設計好每一個“職務”(崗位職責),使每一個職務都是“常人或普通人”能夠勝任的,如果一個職務設計超出了普通人的能力範疇,或需要“非凡氣質”或“特殊天分”,那就無法找到合適人選,也就無法達到組織目標的實現。

有效的管理者應具備容人之量,但絕不可以容忍一個人的“惡劣品行或腐敗”,絕不能任用“缺乏良知和良心”的人。有才能者往往自視甚高,以自我為中心,但這並不會影響這個人成為有作為的人或偉人,只用當一個人的短處影響到其優勢發揮的時候,才應該考慮如何加以限制或予以幫助和彌補。管理者要堅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設事,因為組織是用人來做事而不是用人來投主管之所好。要儘量發揮下屬的長處,不但是管理者必須對組織承擔的義務,更重要的是,這也是為人處世的道理:上級應該協助下屬得到應有的發展,使每一位成員都能憑其才幹達成成就,而不必顧念其短處。當年的艾森豪威爾將軍缺乏戰略知識和全域性意識,他的直接上司馬歇爾,擔心這會影響到他發揮組織和策劃的長處,對此設專人予以輔佐,以彌補他戰略知識的缺失和不足,使艾森豪威爾將軍成為一代將領。

每個管理者都應該弄清楚,自己的上司究竟能做什麼,有過什麼成就,需要什麼幫助,如何發揮他的長處?千萬不要企圖改變上司,抱怨上司的短處。下屬必須根據上司的優勢調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以協助上司、上下一致,為組織績效作出貢獻。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管理者必須清楚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必須找到自己可以做而且值得做的事情,尤其是企業的領導者,要把自己的表率作用建立在充分發揮自己所長上。

有效的管理者總是先做重要的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情,面向未來、抓大放小,抓住“具有未來意義”的機會。這些是人的特點決定的,要做的事多,時間有限。管理者面對的事物太多太雜,才需要集中精力,專心。忙忙碌碌、一事無成的人往往低估做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且喜歡同時做幾件事情,最終往往是亂了章法、亂了方寸。

現實中管理者往往事務纏身,在現實壓力面前,那些危機事件或緊急事情必然優先,而“具有未來意義”的機會和事情就會暫緩,事實上只要暫緩,就不會啟動也許永遠也不會啟動。這是一個組織難以成功地走向未來、走向更加強大的原因。

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決策,做有效的決策。所以決策本身值得探討,決策,是一套系統化的程式,有明確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驟。

1、要確實瞭解問題的性質,如果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通過一項建立規則或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

問題的發生是經常,例外,還是隻是表象,真正的偶然,要仔細定位。

2、要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界限,換言之,找出問題的“邊界條件”。

一項有效的決策必須符合邊界條件,足以達成目的。邊界條件說明得越清楚和精細,做出的決策越有效。反之,邊界條件不夠明確,則所做的決策不論看起來如何了不起,都肯定是一項無效的決策。

3、仔細思考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麼,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哪些條件,然後再考慮必要的妥協、適應及讓步事項,以期待該決策能被接受。

研究“正確”的決策是什麼,而不是研究“能為什麼接受”的決策是什麼。不要採取折中的辦法。折中方案總有一部分是錯誤的。

4、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

化決策為行動,是最費時間的一步。一項決策如果沒有列舉一條一條的行動步驟,並指派合適的人去實行,那便不能算是一項決策,最多是一種意願而已。

5、在執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以及有效性。

在決策中建立一項資訊反饋制度,以便經常對決策所預期的成果做實際的印證。決策是人做的,人難免出錯。

決策的要素和下一部分有效的決策是緊密聯在一起的。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決策,管理者的決策不是就事論事的解決例常問題,而是基於思想觀念或高層次的認識和方法。比如公司資金不足,他不會馬上想到發行最容易售出的債券,如果他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有賴資金市場的協助,他會創造一類新的投資人,設計出一種也許目前根本還不存在於大眾資本市場的新證券(以貝爾公司的總裁費爾先生為代表)。又如公司的各部門主管都非常幹練,但是都處於各自為政狀態,有效的決策者也不會馬上想到殺雞儆猴,而會從更根本的立場上建立一種大組織的觀念(以通用公司的總裁斯隆先生為代表)。

有效的決策者,第一步總是先從最高層次的觀念方面去尋求解決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質,找出真正的問題,不會只滿足於解決表面現象的問題,更不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20世紀初,貝爾公司的總裁費爾先生,在任職的20年時間中,做出若干項重大決策,提出了“為社會提供服務是公司的根本目標”、建立了貝爾研究所、發行了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普通股,使貝爾公司成為首屈一指的民營通訊企業。有效的決策往往不是為了適應當時的臨時性需要。“善用時間、重視貢獻、善用人才、要事優先、有效決策”此五項說起來容易,落實到具體問題中,無不關係到個人的認知、領悟、溝通、總體掌控能力。管理者的見解源於事件、學習和修煉,不能簡單獲得,如同禪宗裡的一句話:“借來的火,點不亮自己的心靈”。

只有不斷的提高認知、提高修為才能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第5篇

近日,為了不虛度光陰,我制定了一個讀書計劃,要求自己在工作之餘,每天抽出1個小時讀讀書,一則增長知識,二則修心養性。《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實施這一計劃我看的第一本書。這本書已經買了很長一段時間了,一直壓在案底。雖然翻過幾次,但沒有一次真正完整地看完,真有些慚愧。靜下心來細讀此書,深為彼得·德魯克先生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實戰經驗所折服,悔恨自己不早日拜讀其書。感嘆之餘,也有幾點感想。

管理之難,一則在於人之複雜。俗語說:人心隔肚皮。這話一點不假。人雖然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但不同的地方也很多,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不同地區的人性格脾氣也不一樣,因此,管理方式方法不能一成不變照搬,應該因人而異,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這樣才能取得實效。二則在於變化預測之難。管理既是對人的管理,也是對事的安排及調處。管理中除了要應付大量的日常性工作外,也必須要處理很多突發性的非常規事件。這些突發性事件有些將直接關係到組織的生死存亡。而對這些,管理者是無法預測的。三則在於執行之難。管理者的所有部署和決策都需要有人去執行,而執行者是否能領會決策意圖,領會意圖後是否能始終貫徹如一,都將直接影響到管理者的管理效果。也就是說,執行者的素質對管理產生很大影響。我們也許會問,管理者不是可以安排高素質的人執行,將不稱職的執行者開除嗎?理論上是的,但實際上,在人情維繫、關係為王的社會裡,開除不稱職的人有時候並不容易。特別是在政府機關,公務員目前仍然是隻進不出,而人員編制又控制的非常緊,管理者往往對執行者的素質束手無策,只能將就用之,盡力而為。這種情況下,管理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管理者的任務很多,但說到底,決策是管理者至關重要的一項任務。管理者日常要處理的事物紛繁複雜,事務性常規性的佔大多數,往往佔用了管理者大量的時間。但是,時間花費的多少並不與事務的重要性成正比。於管理者而言,決策是管理者最獨有的一項職責,始終都是最重要的。

那麼,如何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呢?彼得·德魯克先生在書中給出了答案。第一,決策往往不是從蒐集事實開始的,而是從管理者的個人見解開始的。也就是說,決策的過程就是管理者個人的見解經過反覆討論、論證後,上升為組織戰略的過程。這個很有意思,與我們平時所主張的決策時要先收集大量材料和事實,然後對這些資料和事實進行科學分析論證,最後得出決策方案的思路完全不同,但卻非常符合事實。實際上,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決策就是個人意志轉化為集體一直的過程。當然,管理者的個人見解、個人意志並不是突發奇想的,而是在他日常的管理實踐中逐漸形成和強化的,是總結大量事實經驗後的見解,是管理者經驗和智慧的結晶。

第二,好的決策應以相沖突的意見為基礎,除非有不同的見解,否則就不可能有決策。這也就是說,決策不是“一言堂”,而是經過反覆討論、論證的集體智慧的結晶。鼓勵提出不同意見、進行反覆討論有利於從不同的角度審視決策的可行性,發現決策方案中可能出現的不可預見因素;有利於讓參與決策的人全面瞭解決策意圖,從而使決策在執行的時候更加順暢;有利於形成備選的決策方案,在決策無法執行時迅速採取應對措施。

第三,好的決策需要合適的時機。決策時需要判斷時機的,同一決策方案在不同的時候提出來,可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效果。正因如此,決策必須非常謹慎。在進行決策時,我們要問清楚:是否真的需要一項決策,保持現狀,會有什麼後果?如果答案是不會有變化,那麼決策就沒必要了。

第四,決策的執行不能中途而廢。決策執行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各種阻礙因素,但只要行動了,就要不折不繞地執行下去,切忌中途而廢。一方面,半途而廢將使前期所付出的一切化為烏有;另一方面,半途而廢將直接影響到管理者的威信。

彼得·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有效地管理者不是天生的,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可以學會的。那麼怎麼學呢?第一步,做好實際記錄,瞭解世界花在什麼地方,並作出相應的調整,以消除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從而將時間更多地用於決策上。第二步,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多想自己能為組織做些什麼,心繫組織,主動承擔起責任,而不是單純地執行命令。第三步,充分發揮人的長處,寬容別人的缺點。生活中我們常說要用人之長,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但真正實施起來卻不容易,因為我們往往忽視了“容人之短”的重要性。人有所長、必有所短,這是規律。而且,短處往往比長處更引人注意,更容易讓人產生刻板印象,看不到長處。這樣的情況生活中比比皆是,所謂的“用人之長”也就大打折扣。為此,要“用人之長”必須“容人之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人盡其才。

第6篇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很多年前,我第一次接觸管理崗位的時候,就被推薦了這本書,但受閱歷限制,比較無感。

一、卓有成效這個詞是針對管理者自身的,也就是說德魯克認為要做好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成效。

二、認為卓有成效是可以訓練得到的。為什麼我覺得這兩點很深刻呢,因為管理一般來說往往會和溝通協調、績效激勵、團隊建設等關聯在一起,都和他人直接有關,訓練需要得到他人的配合,難度可就大了去了。

德魯克的觀點是管理能力只是一種自身的能力,只要自己一個人訓練就可以,把訓練難度大幅降低,變成了一件可以立即實踐的事情。這本書能這麼的風行,這個應該是主要的原因。

這五點,是管理工作與普通工作的差別。隨著管理層級的提高,影響力會越發增大,代價是會帶來負作用。

這幾個代價我覺得只要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管理工作,都會深有體會,尤其是對程式設計師出身的我們來說,這種轉變會尤其的痛苦。而解決這些問題就是靠上面說到的前四個方向。

每個方向的訓練都有很豐富的內涵,我說一個比較簡單的,也就是第二條:專注於工作的貢獻,而非工作本身。我的理解是,why比what更重要。簡單推理下,在個人能力的成長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是獲得反饋,反饋的質量決定了成長的速度。反饋是由目標來決定的,目標越真實,反饋的真實性越強,質量也就越高。所以對我們來說,就要提高目標的真實性,就要多問why。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增加一個頁面篩選"和"給使用者節省一分鐘的時間"這兩個目標的差別。微信張小龍在前段時間的公開演講中也著重提到了要警惕kpi,因為kpi不能解釋why,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德魯克的這本書很薄,提出了訓練的可行性和總體的方向,只是入門,後面的路還很長。無論如何,行動起來,壞計劃比沒計劃強,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