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讀管理實踐讀書心得2篇 管理實踐讀書心得:洞察智慧,駕馭成功

本文以“讀管理實踐讀書心得”為主題,分享管理實踐領域的相關讀書心得。從實際案例出發,結合理論知識,深入剖析管理實踐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案。通過本文,讀者將能夠獲得更多實用的管理知識與經驗,提升自身的管理素養與能力。

讀管理實踐讀書心得2篇 管理實踐讀書心得:洞察智慧,駕馭成功

第1篇

管理的實踐是德魯克先生在1954年寫成的一本具有經典好處的管理學著作,是“第一本”將管理視為整體的管理書籍,這天讀來依然感到耳目一新,深受啟發,受益匪淺。該書自問世50餘年來,一向頗受眾多讀者的追捧,影響了全世界無數經理人和管理學者,不愧為一部“管理的聖經”,難怪有人說“如果只讀一個管理作者,那就讀德魯克;如果只讀一本管理著作,那就讀《管理的實踐》”。

剛拿到這本書時還有些不以為然,覺得半個世紀以前寫的管理書籍還能有什麼新意和深奧的地方,即使有也早已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了。然而,當我仔細閱讀完之後,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膚淺。的確,在這天看來它的資料並不深奧,但在50多年前,能夠對管理有如此深刻理解和認知的人是多麼的了不起。一般的管理“大師”,大多專注於管理的某一領域,比如戰略、營銷、人力資源等,而只有德魯克先生視社會和企業為一個有機整體,從而系統、全面的來看待管理,能夠說字裡行間閃爍著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真不愧為“管理的教父”、“大師中的大師”。正是《管理的實踐》一書的出版,使管理真正成為了一門學科。當代仍在流行的許多管理思想和實踐都能夠從這本書中找到根源,比如:目標管理、參與管理、知識員工管理、客戶導向的營銷、業績考核、職業生涯管理、事業部制分權管理、企業文化、自我管理團隊等等,即使近些年十分流行的平衡記分卡,也能夠在該書中的論述中找到源頭。

因篇幅所限,簡單羅列一下自己感受較深的幾點主要體會,與大家共享。

1、管理的本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衡量和檢驗管理的唯一權威是績效和成果。“企業管理層只能以所創造的經濟成果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權威。”

2、管理者的職責:管理者和員工在本質上沒有差別,只有職責上的差別。管理者除了完成其職責所務必擁有的職權外,沒有任何別的權力。“如果一個企業未能取得應有的績效,我們完全有理由去更換一名新的總裁,而不是去辭退員工。”

3、企業的目的:創造顧客。顧客是企業的基石,是企業存活的命脈。因此我們務必以顧客為尊,首先要搞清楚“誰是我們的顧客(包括潛在顧客)?”、“這些顧客在哪裡?”、“他們如何購買產品和服務?”、“如何才能接觸到這些顧客?”;其次,要了解“顧客的需求是什麼?”、“顧客購買的是什麼?”、“顧客心目中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4、企業的兩個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營銷不僅僅僅是銷售部和市場部的事情,所有部門甚至每一個員工都對營銷負有職責。企業要帶給更好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務必不斷的創新。同樣,創新發生在企業的所有領域、所有部門和所有活動中。

5、目標管理:企業要進行有效的管理,務必在關鍵領域設定績效和成果目標。每一位管理者都需要有明確的目標,而且務必在目標中列出應到達的可衡量的績效,這些目標務必以到達企業整體目標為目標,還要在經營成果與實現信念之間求取平衡、在當前與未來之間求取平衡。

6、管理者的工作:管理者務必為企業的最終成果負責並有所貢獻,因此他們的工作範圍和職權應儘可能寬泛,凡是不能明確排除在外的事務都就應視為管理者的職責。

7、培養管理者:無論是培養管理者還是選拔人才,不應事先把目標盯在少數人身上,而應面向所有的人,也就是要“賽馬”而不是“相馬”。要儘可能使每一位員工都成為管理者,只有當每個員工都成為管理者時,企業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員工績效才能最大發揮。另外,培養人是一個動態的工作,務必面向未來,為了到達企業明天的目標。

8、企業規模:企業不必須需要壯大,但務必不斷進步,持續發展,變得更好。規模太小肯定不行,但規模太大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9、人力資源:人力資源不同於一般的資源。一般的資源只能被利用,而且不可再生;人力資源作為一種特殊資源,只有“人力”能為企業所“使用”,而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惟有這個人本身才能充分自我利用,發揮所長。因此,管理者不要試圖去“管”人,而是要設法鼓勵、激勵和引導人,使員工有成就感。當然,員工也務必有職責感,務必以企業的目標為努力方向。

10、員工激勵:管理層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和參與感,喚起他們的工作慾望。激勵員工的唯一有效方法是加強員工的職責感,而非滿意度。

11、領導力:領導力需要看個人資質,也需要看態度和品質。因為“管理者不只透過知識、潛力和技巧來領導員工,同時也透過願景、勇氣、職責感和誠實正直的品格來領導。”

12、企業文化:好的企業文化能喚醒員工內在的激情與奉獻精神。好的文化務必讓個人的長處有充分的發揮空間,肯定和獎勵卓越的表現,讓個人的卓越表現對組織其他成員產生建設性的貢獻。企業文化的目的,不在於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而在於凝聚共同的願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使組織具有高績效,且透過良好的工作績效給員工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

13、企業的社會職責:企業是社會的“器官”,一個健康的企業不可能在一個病態的社會中生存和發展。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務必把社會利益變成企業的自身利益。管理者務必將這一基本信念落實到每一個決策和行為之中。這是管理者最最重要的終極職責。而管理的終極之善是改變他人的生活。

讀管理實踐讀書心得2篇 管理實踐讀書心得:洞察智慧,駕馭成功 第2張

第2篇

前一段時間讀了《管理的實踐》一書,讓我對管理有了與以往不一樣的理解。書中作者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管理作為企業的器官,具有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員工及工作的功能。

初次接觸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就被他書中闡述的管理思想所吸引。德魯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養,強調人的夢想性、價值觀及決定力,構成了組織績效表現的關鍵資源。他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能動、動態的器官。我最欣賞他的一句話: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惟一權威就是成就。他的管理思想深深的影響了我整個管理學的思想基礎,能夠說他的思想已經紮根在我的思想中。他在管理的各個方面闡述了他獨特的觀點,構成了一整套的思想體系,從而建立了管理這門學科。

?管理的實踐》中將管理的資料描述為三部分,即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管理企業從企業需要的組織架構上思考,全面詮釋了職能分權制和聯邦分權制,並且指出在條件可能的狀況下,聯邦分權制為最優構架,也是責權利同位,最有用心性及效果的架構。

管理管理者從人才的引進、培訓、安排、提升等程式中,道明瞭企業員工的管理目的:盡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員工都成為管理者,也道明只能當每個員工都成為管理者時,企業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員工績效才能最大發揮;管理員工和工作指明瞭決策的過程和分析決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工具來為管理員工和工作做好的決策嚮導。

管理的每一個動作和行為都要同時涉及到管理的三個部分,所以在決策每一個行為時,都要思考對每一個方面的影響,找最影響小、最涉及面窄、最有績效的角度來進行。

企業是社會的公民,服務於並豐富了社會的各種功能,它的目的僅有一個,就是創造顧客。(以前經常聽到推銷員上非洲賣鞋的故事,而故事中那個看到當地居民光腳行走而大呼鞋可賣的才具有經營企業的戰略眼光)企業的兩項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透過他們產生經濟成果,而企業其他的一切活動都在成本的範疇內。

企業是社會的豐富機體,僅有當它能夠正常新成代謝時,才能在社會中正常生存。而企業的正常生存務必要有足夠的利潤,這不一樣於一般認為的企業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潤,從而使得企業追求生存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的極大豐富和人們生活的不斷提高。

從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中,自我得到了很多收穫,他的思想建立了我的管理思想基礎,深深的影響了以後的學習與發展,在此基礎上,在以後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的領悟和發展德魯克的管理思想,實際運用到自我的工作或者是事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