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教案5篇 探究降水成因及其空間分佈特徵:一份精緻的降水教案

《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教案是一份專門為中國小教師設計的課程教案,主要介紹了降水的形成原理、降水的型別和分佈規律等方面的知識。該教案內容豐富,設計合理,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教授氣候與水文地理學相關的知識。

《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教案5篇 探究降水成因及其空間分佈特徵:一份精緻的降水教案

第1篇

2、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佈圖,能夠知道世界降水分佈規律。

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佈圖,感知緯度、地形、海陸位置的不同對降水分佈的影響,從而把握世界降水分佈規律。

1、知道盡管緯度、地形、海陸位置的不同對降水分佈產生深刻的影響,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同地區的人們是可以根據需要而改變降水的數量的;

2、通過對降水的學習,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佈圖,簡單分析世界降水分佈的差異、分佈規律。

比眼力:下面圖片中,沙漠景觀是第幾幅,草原景觀是第幾幅,平原景觀是第幾幅?(出示圖片)

世界之大,自然景觀千奇百態,各有千秋,你想探索其中的奧妙嗎?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造就這個奇妙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降水的分佈。

不同的地區降水量不同,人們為了研究的方便,通常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分佈情況。你還記得等高線和等溫線的定義嗎?你能由此推出等降水量線的概念嗎?

分組討論:如果你是杭州天堂傘的經銷商,要到國外開闢新的市場,下列國家或地區中你會選擇哪裡作為你的目標,說說你的思路。

討論:赤道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上?兩極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下?由赤道到兩極年降水量是怎樣變化的?

1、找到位於亞歐大陸西岸的阿拉伯地區和位於東岸的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出示它們的景觀圖,請同學們總結出南北迴歸線附近降水的規律。

2、我們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結論。(出示南北迴歸線其他大陸降水分佈圖)

3、小旅行: 五月份,坐火車由哈爾濱出發,經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到達哈薩克的阿拉木圖,當地的自然景觀有什麼不同?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呢?

4、小結:在溫帶,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探究:有一群 登山運動員沿著甲坡登上山頂後,又沿乙坡下到海邊,有件事讓他們迷惑不解,在甲坡時天氣非常晴朗,而到了乙坡雲霧很大,而且遇到了一場大雨,你能幫他們解開這個謎嗎?

2、請同學們觀看flash動畫《地形雨》,說一說地形對降水的影響。

1、在圖中找出世界上降水最豐富的地區和最貧乏的地區。

2、閱讀世界雨極的'資料,你知道乞拉朋齊成為雨極的原因嗎?

設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你們學到哪些知識呢?

降水與人類息息相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降水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請同學們閱讀以下資料,瞭解人類對降水的影響的發展。

分小組活動:根據對各地降水情況的描述為當地居民設計出適宜的房屋。

《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教案5篇 探究降水成因及其空間分佈特徵:一份精緻的降水教案 第2張

第2篇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降水的觀測方法和降水形成的過程。

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佈圖,說出世界降水量分佈的差異。

本節教材內容的安排與前一節的氣溫分佈有類似的地方,可以利用前一節的分析方法,引導學生從降水的來源→降水量的測定→降水的'時間和空間分佈→分析成因,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思路,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大氣降水是從空中降落下來的雨、雪、雹等總稱。教材通過一段文字講述了降水的來源到降落到地表的動態過程,水汽從這裡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物質是在一刻不停運動著的,而運動是由一定規律可循的。

降水量的測定首先是學生形成年降水量的準確概念,其次在降水量的測定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世界降水的分佈和降水的季節變化,教材體現了降水的時間概念、空間概念、數量概念的結合。在降水的空間分佈中,教材通過提問對各地降水量的多少作了定性的敘述,而在降水的季節變化中,偏重定量的說明。在此基礎上,歸納出降水的時空分佈規律。另外,教材用提問、影象、小結的形式,反覆說明一個問題,但側重點有所不同:影象能夠較直觀地反映降水的時空分佈和變化情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課本提供的讀圖問答,引導學生讀圖思路,降低難度和訓練思維;課文中對規律的總結歸納,可以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關於“降水的分佈”和“降水的季節變化”的教法建議

對於降水的分佈,同樣也分為時間(季節)和空間(世界)的變化。某地降水的時間變化用降水柱狀圖,降水的空間分佈用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教學中可以採取以下辦法:

1、引導學生明確年降水量世界分佈中“等降水量線”的含義,可以與等高線、等溫線對比,知識遷移。

2、讀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按照提出問題→讀圖分析→ 總結規律→分析成因的步驟進行。提出問題可以參照課本商有關內容。最後總結歸納,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表格的“列”的排列是從低緯到高緯,如果畫成半球圖展示,更直觀,效果可能更好。總之,是知識系統、條理清楚,便於學生理解。中緯地區東西兩岸先不填寫內容。

3、對於降水柱狀圖,首先要識圖,瞭解繪圖方法,找到它與氣溫曲線圖的不同之處。其次要讀圖:各月降水量的約數,什麼季節多雨?什麼季節少雨等,充分利用課本中提出的問題。最後歸納出世界降水季節分佈五種型別。

4、將降水柱狀圖中涉及的幾個城市,依照2表格中歸納的降水空間圖中找到它們的大體位置。如新加坡在赤道附近,所以為全年多雨型。完成表格中中緯東西岸的內容。對降水時空分佈形成的原因,本節教材涉及的不多,都放在影響氣候的因素中一起講解了,教師提前在這裡引導學生簡單的分析、講解,可以起到及時瞭解原因、分散難點的作用。

這節內容不太難,應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及課文中涉及的問題,通過學生的認真觀察、討論,找出降水時空分佈的規律。使學生在讀圖、析圖、歸納上有所提高。

第3篇

4、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圖,說明世界降水分佈的差異。

創設環境,引導學生自覺地、積極地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之中。用一段視訊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種天氣現象,最後畫面定格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種降水的形式,使學生觀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課題:降水和降水的分佈。

1、教師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說法,把學生一分為二,爭辯這個說法是否正確?為什麼?讓學生在爭辯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種主要形式,降水還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因此,從大氣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統稱為降水。

2、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和體驗來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時,所看到的、聽到的情景和感受。然後教師進行描述,讓學生判斷。

雨滴下落時清晰可辨,地面全溼,但無積水或積水很少。(小雨)

雨滴下落時連續成線,落到地面四處飛濺,能聽到雨聲,地面積水較多。(中雨)

雨滴下落時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濺的很高,雨聲激烈,地面積水很多。(大雨)

雨如傾盆,雨聲猛烈,地面積水特別快,下水道往往來不及排洩,常有外溢現象。(暴雨)

3、讓學生閱讀課本p54活動1,以第一項給出的影響案例做參照,討論降水從哪些方面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教師把學生分成3組,每組討論剩餘三項中的一項。在各組討論形成共同意見後,選出一名代表在全班發言交流。通過此項活動,使學生加深認識降水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4、教師對學生的交流情況評價點撥後承轉:無論是人類的生產還是生活活動,都受降水的影響。那麼,降水落到地面,我們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雨量器畫面1依次展示儲水筒、儲水瓶、漏斗、盛水器,並組裝成降水量測定的工具——雨量器及量杯,說明雨量器的構成和測量單位(毫米)。

畫面2用降水動畫,並配以降水聲,雨水通過漏斗進入儲水瓶,再倒入雨量杯,從而測出降水量。並依次顯示某天上午8時的降水量知晚上20時的降水量,指導學生會測、會記錄、會計算日降水量。繼而引導學生思考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6、在學生觀察瞭解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說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時、20時各觀測一次,並把兩次觀測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該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觀測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該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觀測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該地的年降水量。教師要特別強調:通常所說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7、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說說當地一年內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勻;哪個季節多?哪個季節少?轉入降水的季節變化。

1、教師說明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

2、多媒體課件展示降水量柱狀圖的繪製,教師邊滑鼠點選,邊說明。引導學生了解降水柱狀圖的組成以及繪製的方法和步驟,並讓學生準備好畫圖工具跟著繪製。

(2)畫面顯示一個長方形圖(指導學生要把握圖幅的大小,不要過小或過大)。

(3)畫面顯示橫座標,依次標註12個月份。(指導學生把橫座標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標註月份)

(4)畫面顯示縱座標,依次標註降水量刻度,單位是毫米(指導學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據資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來確定。如本資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個刻度就應確定為30毫米或50毫米,總刻度從0至200毫米就行了)。

(5)畫面逐月顯示12根柱形,說明12根柱形表示12個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指導學生根據資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依次畫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學生每根柱要畫在橫座標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間的距離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細)。

3、學生畫好圖後,滑鼠點選讀圖要求,引導學生分析該地降水在一年的季節變化情況。

(2)該地哪幾個月份降水較少?(1、2、3、4、11、12月份)

(4)說明該地降水的季節變化。(該地全年降水較多,且不均勻,夏秋降水較多,冬春降水較少)

4、根據以上分析,總結降水柱狀圖的閱讀方法。先讓1~2名學生談談,大家補充,最後歸納:首先看柱狀高低,對照降水量刻度,讀出各月降水量的約數,以及計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內的季節變化情況,包括該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勻,什麼季節多雨,多到什麼程度,什麼季節少雨,少到什麼程度等。

5、多媒體展示反饋練習。把學生分成5個小組,某地各月雨量的分佈

先給每個小組分配一個問題(或讓各小組自選、抽題都可以),然後各小組根據問題找出相應的圖組織討論(如第1小組②題→e圖→討論)

根據a~e幾個地方的全年各月降水量分佈圖,回答下列問題。

(1)哪個地方的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最多月與最少月相差多少毫米?(b圖所在的地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最多月與最少月相差約200毫米)。

(2)哪個地方各月降水量都很少?少到什麼程度?(e圖所在的地方全年少雨,少到連續幾個月不降一滴水)

(3)哪個地方的降水量冬季多,夏季少?年降水量約多少毫米?(d圖所在的地方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年降水量約850毫米)共4頁,當前第2頁1234

(4)哪個地方各月降水量適中,分佈比較均勻?各月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左右?(c圖所在的地方雨量適中,各月降水量分配比較均勻,而且大致都在50毫米左右)

(5)哪個地方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月份在多少毫米以上?(a圖所在的地方各月降水都很多,最多的10月份降水量達到400毫米以上)

6。各小組代表發言交流,教師評價點撥後承轉: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節上有變化,就不同地方來說,降水也不一樣,有的地方多,如a地,(指圖)有的地方少,如e地,(指圖)那麼,世界降水分佈有沒有規律可循呢?

1、教師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間分佈,通常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等降水量線與前面學習過的等高線、等溫線一樣,都屬於等值線。也就是說,在同一條等降水量線上,各點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線圖的閱讀要領與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的閱讀要領基本相同。

2、多媒體展示課本p56圖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佈”讀圖分析下列問題。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3)在南、北迴歸線附近,大陸東岸與大陸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麼差別?

(4)在中緯度地區,大陸內部與沿海地區的'年降水量有什麼差別?

(5)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和最貧乏的地區各分佈在哪裡?

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佈”為底圖,教師邊滑鼠點選,邊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讀圖要求,邊得出結論。

(1)畫面顯示用紅色勾勒出赤道,並閃爍。對赤道附近降水量在毫米以上的地區用黑色閃爍,讓學生讀出降水量,歸納出第一問的結論:赤道附近地區降水多,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上。

(2)畫面顯示用藍色虛線勾勒出南、北極圈,並閃爍。對兩極地區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地區用黑色閃爍,讓學生讀出降水量,歸納出第二問的結論:兩極地區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3)畫面顯示用綠色虛線勾勒出南、北迴歸線,並閃爍。然後用黑色塊分別閃爍迴歸線東西兩側的降水量,讓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第三問的結論:南、北迴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降水較少。

(4)畫面分別顯示北迴歸線和北極圈、南迴歸線和南極圈,讓學生指出是哪兩帶?(北溫帶和南溫帶)然後對溫帶地區內陸和沿海地區降水量分別閃爍,讓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第四問的結論: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5)畫面分別顯示乞拉朋齊和阿塔卡馬沙漠所在地方及降水量,並閃爍。讓學生從兩地所在的降水量的多少,得出第五問的結論: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乞拉朋齊,最貧乏的地區是阿塔卡馬沙漠。

4、通過以上讀圖分析,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出世界降水的分佈規律。

板書1、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2、南、北迴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5、讓學生回憶影響世界各地氣溫的分佈,有很大差別的因素有哪些?(緯度、海陸、地形)同樣,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因素影響的結果,除此之外,還受地形的影響。

(2)畫面顯示暖溼氣流,並沿坡爬升,閃現雲層、降雨。

(3)讓1名學生上講臺指圖說明:哪是迎風坡?降水多還是少?(多)哪是背風坡?降水多還是少?(少)大家評判補充,使學生認識迎風坡和背風坡及其與降水多少的關係。教師並給學生說明乞拉朋齊在喜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內),位於迎風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稱為世界“雨極”。

多媒體展示本節知識要點與檢測。邊檢測,邊質疑,邊歸納知識要點。

1、根據你的生活體驗,結合本節所學的知識,思考學校所在地的一年之中,哪個季節降水多?哪個季節降水少?為什麼?

2、閱讀課本p56圖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佈”,思考下列問題。

(1)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區主要在哪些大洲的什麼位置?(非洲的中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南美洲的北部和中部)

(2)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區主要在哪些大洲的什麼位置?(非洲的北部、亞洲的西部和中部、大洋洲的澳大利亞中部)

(3)大部分地區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的有哪幾個大洲?(南美洲、歐洲)

第4篇

1.本節要求掌握降水的季節變化規律以及地區分佈規律。降水的的測定、變化及分佈,是天氣預報的兩大主要指標之一,也是研究氣候的兩大要素之一。本節內容承上啟下,上一節探究氣溫和氣溫的分佈,本節通過探究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最後歸納出氣候的主要影響因素。

2.降水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有密切的聯絡,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交通是否順暢,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本節課規律多、知識容量大,對七年級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但是該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密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聯絡身邊的地理事物或現象,啟用書本知識,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具,讓學生身臨其境,感悟所學知識。

掌握降水的概念及降水的主要形式。能舉例說出降水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掌握世界降水的地區分佈規律。

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探究世界降水的地區分佈規律。

激情參與,瞭解降水,瞭解人類的生存條件,瞭解自然環境對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

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找出全球降水的分佈規律。

第5篇

1、學習目標描述課標要求:瞭解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分佈

②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並能夠說出世界降水分佈的差異。

③使用降水資料,繪製降水柱狀圖,並讀圖說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學習方式:以多媒體課件為基礎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利用教材及課件提供的材料和資訊,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瞭解降水的形成、季節的變化和分佈,同時通過拓展知識的學習,進一步瞭解人工降雨的相關知識以及世界上形態各異的雨雪,進而激發學習興趣。

突破該難點的方法,通過媒體提供的支援材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和問題探究情景,歸納出降水的形成條件。

七年級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較濃,熱情也高,思維活躍,對錄影、動畫、圖片等資料資訊很感興趣,並且敢於表達自己對問題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協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①多媒體環境下的師生討論: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通過視訊資料,瞭解人工降雨的方法,以及各種各樣的雨雪,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1、合作討論:分成小組,對降水的形成條件,降水與生活、生產的關係進行協作學習;

2、個別探究:利用媒體提供的資料資料,繪製降水的柱狀圖;

3、小組探究:根據地圖,分析世界降水的分佈規律;

通過對降水這一節的教學,讓學生掌握降水與生活、生產之間的重要關係;瞭解降水的季節變化;學會繪製降水柱狀圖;知道世界降水的分佈規律;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和習慣。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對平時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觀察得不夠深入,也不夠細緻,因此在表達時缺乏整體性和邏輯性,這也是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我們慢慢培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