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教案4篇 降水的神奇世界:探祕降水的多樣性和分佈規律

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了《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教案,該教案旨在幫助教師們更好地教授學生關於降水及其分佈的知識。通過詳細闡述降水形成的過程、降水量的計算方法以及世界降水分佈規律,幫助學生理解氣候變化對地球生態環境的影響。

《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教案4篇 降水的神奇世界:探祕降水的多樣性和分佈規律

第1篇

(2)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並能夠說出世界降水分佈的差異。

(2)使用降水資料,繪製降水柱狀圖,並讀圖說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利用教材及課件提供的材料和資訊,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瞭解降水的形成、季節的變化和分佈,同時通過拓展知識的學習,進一步瞭解人工降雨的相關知識以及世界上形態各異的雨雪,進而激發學習興趣。

②突破該難點的方法,通過媒體提供的支援材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和問題探究情景,歸納出降水的形成條件。

七年級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較濃,熱情也高,思維活躍,對錄影、動畫、圖片等資料資訊很感興趣,並且敢於表達自己對問題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協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常州地區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以什麼天氣為主?這種天氣通常又稱什麼?

①多媒體環境下的師生討論: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通過視訊資料,瞭解人工降雨的方法,以及各種各樣的.雨雪,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1、合作討論:分成小組,對降水的形成條件,降水與生活、生產的關係進行協作學習;

2、個別探究:利用媒體提供的資料資料,繪製降水的柱狀圖;

3、小組探究:根據地圖,分析世界降水的分佈規律;

通過對降水這一節的教學,讓學生掌握降水與生活、生產之間的重要關係;瞭解降水的季節變化;學會繪製降水柱狀圖;知道世界降水的分佈規律;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和習慣。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對平時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觀察得不夠深入,也不夠細緻,因此在表達時缺乏整體性和邏輯性,這也是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我們慢慢培養的。

《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教案4篇 降水的神奇世界:探祕降水的多樣性和分佈規律 第2張

第2篇

學習世界氣候,先要知道氣溫、氣壓和降水的形成、分佈和變化。前兩節我們已經學習了氣溫和氣壓的形成、分佈與變化,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三節降水的形成和分佈。

問題1.根據你平時的生活經驗,觀察投影片,大氣降水主要有哪些形式?

出示雨、雪、雹等投影片,讓學生>總結(降雨、降雪、冰雹等均屬大氣降水)。不管哪一種降水形式,大氣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出示水汽來源投影片,讓學生>總結。(大氣中水汽主要來自海洋、河流、湖泊、土壤中水分的蒸發和植物中水分的蒸騰作用。)

出示一塊海綿和一杯水,請一位同學上臺把水慢慢倒向海綿,看看會發生什麼現象?(當水倒到一定程度時海綿就容納不下了,如果再繼續倒,水就會從海綿裡流出來。)這說明海綿吸水有一定限度,達到一定量時就不能再吸水了,這就叫飽和。這個道理和空氣對水汽容納的道理十分相似。

出示不同氣溫時空氣的最大水汽容量投影片,讓學生觀察(氣溫越高,飽和空氣能容納水汽量越多)。

問題5.30℃時的飽和空氣溫度降至 20℃時,會出現什麼情況?這種情況會導致什麼現象發生?

讓學生觀察30℃時的飽和空氣複合投影片和氣溫降至20℃時飽和空氣投影片相比較得出結論(在空氣中會出現多餘水汽;多餘水汽吸附在空氣中微小塵埃上,形成微小水滴——雲和霧,這微小塵埃就是凝結核)。

放“降水的形成”錄影片,通過慢放、停放,讓學生觀察(微小水滴不斷碰撞,體積增大到能夠下降到地面,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形式)。

1.出示複合投影片《雨量器》,講其結構及測量降水的方法,得出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計算方法。

2.出示投影片《北京1951年~1980年降水量變化折線圖》引導學生得出:通常所說的年降水量是某地區的多年平均降水量。

[承轉]出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佈投影片,從這幅圖上,大家不難看出: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那麼有沒有一定的規律性呢?下面我們來學習:

繼續觀察這幅投影片:a、b、c三點降水量相同,得出等降水量線的定義(人們根據世界各地氣象記錄,把降水量相同地點在地圖上連起來,這叫等降水量線)。

[承轉]由圖可見,等降水量線數值有的'地方大,有的地方小;有的地方等降水量線發生彎曲,有的地方平直,它的分佈究竟有什麼規律?

出示投影片中的問題,結合世界年降水量分佈的投影片,讓學生邊讀圖邊回答:

問題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講解成因:這個地帶終年氣溫高,空氣受熱膨脹上升,氣流上升冷卻,容易成雲致雨。

問題2.兩極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

講解成因:這個地區終年氣溫低,氣流下沉增溫,不易成雲降雨(雪)。

問題3.在南北迴歸線附近,大陸東岸同大陸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麼區別?

(3)南北迴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降水多(板書)

講解成因:南北迴歸線兩側都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下,同處在信風帶,但是大陸西岸的風是從陸地吹向海洋,比較乾燥,所以降水少;而大陸東岸的風是從海洋吹向陸地,比較溼潤,所以降水多。

問題4.中緯度地帶,內陸地區年降水量是多還是少?(以亞歐大陸為例)

講解成因:內陸地區,距海洋遠,海洋上的溼潤氣流難以到達,因而降水少。

[承轉]世界各地的年降水量有多有少,那麼每個地方一年中各月、各季降水量是否一樣呢?下面我們來學習:

出示a、b、c、d、e五地降水柱狀投影片,教師指圖講述:這5幅圖叫降水拄狀圖,橫軸表示一年12個月,縱軸表示降水量有多少毫米。從柱狀的高低,可以瞭解各月降水的多少,什麼季節多雨,什麼季節少雨,多到什麼程度,少到什麼程度等等。請同學們讀圖,教師提問:

問題1.哪個地方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月份在多少毫米以上?

(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 10月份降水達400毫米以上。如a圖新加坡)

問題2.哪個地方各月降水量都很少?少到什麼程度?

(乾旱沙漠地區和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量都很少,乾旱沙漠地區少到連續幾個月不降一滴水。如e圖開羅)

問題3.哪個地方的年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最多月與最少月相差多少毫米?

(南、北緯30°~40°附近的大陸東部,夏季雨量多,冬季少,最多月與最少月相差200毫米左右。如b圖北京)

問題5.哪個地方各月降水量適中,分佈比較均勻?各月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左右?

(南、北緯40°一60°地區,各月降水量適中,分佈比較均勻,各月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如c圖倫敦)

最後做練習,放“降水和降水的分佈”錄影,鞏固所學內容。

第3篇

1、瞭解什麼是降水及降水的形式,初步瞭解形成降雨的幾種原因。

2、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佈圖,說出降水分佈的差異。

2、通過參與節約用水的課堂活動,進一步鞏固節水意識,形成生活中節水的`意識和習慣。

第4篇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測定;能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係。

3、通過對降水的學習,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方法1 教師在黑板上掛出降雨和降雪景觀圖。向學生提問:這兩幅景觀圖各表示什麼天氣?(降雨、降雪)降雨和降雪是我們常見的天氣現象,空氣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我們統稱為大氣降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降水和降水的分佈。

方法2 創設環境,引導學生自覺地、積極地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之中。用一段視訊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種天氣現象,最後畫面定格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種降水的形式,使學生觀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或可以直接通過事先準備好的卡片或簡單的工筆畫)推出課題:降水和降水的分佈。

問1:當老師提到降水時,你是怎麼理解降水的?(學生自由回答)

明確降水的概念: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

討論:引入:天氣多變,降水的形式多樣,你發現自然界還有哪些形式的降水?分組討論回答。(如雨夾雪,雨夾冰雹,人工降雨等,但是要注意露霜霧是在近地面由於氣溫和氣壓變化形成的,因此不屬於降水。)

問2:在各種各樣的降水當中,你覺得在咱們重慶地區,哪種形式是最主要的?

轉折:你經常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天氣預報裡邊關於降雨的大小有哪些等級劃分? 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師生互動:生活中,人們並不是嚴格按照氣象部門的標準對降雨進行等級劃分,而是根據感受來進行判斷。如:毛毛雨――春秋,暴雨――夏天午後等。當下毛毛雨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多愁善感,情緒低落)下暴雨的時候你又有什麼感受?(痛快,倍感清爽)雨後天晴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精神振奮)

轉折:以上討論我們可以發現降水對人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其實,降水對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影響更大。

a.讓學生閱讀第一項教材給出的影響案例,以此做參照,思考降水從哪些方面影響人類的活動;

b.把學生分成六人一組,每組討論剩餘三項中的一項,並形成共同意見;

承上啟下:在交流中我們認識到,只要降水適時適量,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就是有好處的。但是“適量”,這個降水量除了人們直觀的感受外有沒有準確的測量方法呢?

教師事先佈置閱讀目的 明確測量(雨量器和量杯)、單位(毫米)、 測量方法〔教師進一步說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時、20時各觀測一次,並把兩次觀測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該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觀測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該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觀測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該地的年降水量。教師要特別強調:通常所說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轉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說說當地一年內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勻;哪個季節多?哪個季節少?轉入降水的季節變化。

1.教師說明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

2.多媒體課件展示降水量柱狀圖的繪製,教師邊滑鼠點選,邊說明。引導學生了解降水柱狀圖的組成以及繪製的方法和步驟,並讓學生準備好畫圖工具跟著繪製。

(1)顯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資料(此表也可以根換成本地區的具體資料)

(2)畫面顯示一個長方形圖(指導學生要把握圖幅的大小,不要過小或過大)。

(3)畫面顯示橫座標,依次標註12個月份。(指導學生把橫座標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標註月份)

(4)畫面顯示縱座標,依次標註降水量刻度,單位是毫米(指導學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據資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來確定。如本資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個刻度就應確定為30毫米或50毫米,總刻度從0至200毫米就行了)。

(5)畫面逐月顯示12根柱形,說明12根柱形表示12個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指導學生根據資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依次畫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學生每根柱要畫在橫座標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間的距離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細)。

3.學生畫好圖後,滑鼠點選讀圖要求,引導學生分析該地降水在一年的季節變化情況。

(2)該地哪幾個月份降水較少?(1、2、3、4、11、12月份)

(4)說明該地降水的季節變化。(該地全年降水較多,且不均勻,夏秋降水較多,冬春降水較少)

5.活動小結.根據以上分析,總結降水柱狀圖的閱讀方法。先讓1??2名學生談談,大家補充,最後歸納:首先看柱狀高低,對照降水量刻度,讀出各月降水量的約數,以及計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內的季節變化情況,包括該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勻,什麼季節多雨,多到什麼程度,什麼季節少雨,少到什麼程度等。

1、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佈圖,說出世界降水分佈的差異。

2、培養學生讀圖能力,以及通過讀圖獲得相應地理知識的能力。

3、初步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通過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說出世界降水分佈的差異。

問題:1、什麼是降水?降水有那些形式?最主要的是降水形式是什麼?

3、降水的季節變化一般用什麼圖來反映?(降水柱狀圖)

根據a??e五地的全年各月降水量分佈圖,回答下列問題。

(1)哪個地方的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最多月與最少月相差多少毫米?(b圖所在的地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最多月與最少月相差約200毫米)。

(2)哪個地方各月降水量都很少?少到什麼程度?(e圖所在的地方全年少雨,少到連續幾個月不降一滴水)

(3)哪個地方的降水量冬季多,夏季少?年降水量約多少毫米?(d圖所在的地方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年降水量約850毫米)

(4)哪個地方各月降水量適中,分佈比較均勻?各月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左右?(c圖所在的地方雨量適中,各月降水量分配比較均勻,而且大致都在50毫米左右)

(5)哪個地方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月份在多少毫米以上?(a圖所在的地方各月降水都很多,最多的10月份降水量達到400毫米以上)

各小組代表發言交流,教師評價點撥後承轉: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節上有變化,就不同地方來說,降水也不一樣,有的地方多,如a地,(指圖)有的地方少,如e地,(指圖)那麼,世界降水分佈有沒有規律可循呢?

1.教師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間分佈,通常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等降水量線與前面學習過的等高線、等溫線一樣,都屬於等值線。也就是說,在同一條等降水量線上,各點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線圖的閱讀要領與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的閱讀要領基本相同。

2.多媒體展示課本p56圖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佈”,讀圖分析下列問題。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3)在南、北迴歸線附近,大陸東岸與大陸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麼差別?

(4)在中緯度地區,大陸內部與沿海地區的年降水量有什麼差別?

(5)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和最貧乏的地區各分佈在哪裡?

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佈”為底圖,教師邊滑鼠點選,邊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讀圖要求,邊得出結論。

(1)畫面顯示用紅色勾勒出赤道,並閃爍。對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xx毫米以上的地區用黑色閃爍,讓學生讀出降水量,歸納出第一問的結論:赤道附近地區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xx毫米以上。

(2)畫面顯示用藍色虛線勾勒出南、北極圈,並閃爍。對兩極地區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地區用黑色閃爍,讓學生讀出降水量,歸納出第二問的結論:兩極地區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3)畫面顯示用綠色虛線勾勒出南、北迴歸線,並閃爍。然後用黑色塊分別閃爍迴歸線東西兩側的降水量,讓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第三問的結論:南、北迴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降水較少。

(4)畫面分別顯示北迴歸線和北極圈、南迴歸線和南極圈,讓學生指出是哪兩帶?(北溫帶和南溫帶)然後對溫帶地區內陸和沿海地區降水量分別閃爍,讓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第四問的結論: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5)畫面分別顯示乞拉朋齊和阿塔卡馬沙漠所在地方及降水量,並閃爍。讓學生從兩地所在的降水量的多少,得出第五問的結論: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乞拉朋齊,最貧乏的地區是阿塔卡馬沙漠。

4.通過以上讀圖分析,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出世界降水的分佈規律。

2、南、北迴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5.讓學生回憶影響世界各地氣溫的分佈,有很大差別的因素有哪些?(緯度、海陸、地形)同樣,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因素影響的結果,除此之外,還受地形的影響。

(2)畫面顯示暖溼氣流,並沿坡爬升,閃現雲層、降雨。

(3)讓一名學生上講臺指圖說明:哪是迎風坡?降水多還是少?(多)哪是背風坡?降水多還是少?(少)大家評判補充,使學生認識迎風坡和背風坡及其與降水多少的關係。教師並給學生說明乞拉朋齊在喜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內),位於迎風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稱為世界“雨極”。

多媒體展示本節知識要點與檢測。邊檢測,邊質疑,邊歸納知識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