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音樂的論文有關音樂論文7篇 探究音樂的獨特魅力:一份精彩的音樂論文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重點。論文作為表達、探究學術問題的文字形式之一,關於音樂的論文也有著廣泛的研究領域和內容。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會探討音樂論文的相關話題。

關於音樂的論文有關音樂論文7篇 探究音樂的獨特魅力:一份精彩的音樂論文

第1篇

作為一名有心的.教師,我常常仔細觀察學生們做遊戲,發現他們在遊戲中常用“口訣法”。做“找領袖” 等遊戲時,他們邊玩邊念口訣,如:“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這是國小生遊戲中喜聞樂見的一種方法。這些口訣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具有統一行動、便於記憶、提示動作等功能。我就將此運用到音樂教學之中來。

國小生的愛好是很多的,例如,他們愛念兒歌。他們在兒歌聲中游戲,在兒歌聲中學習,在兒歌聲中長大。於是,我就常常運用“兒歌法”教學生記那些難記的音樂概念,學那些平時覺得枯燥無味的樂理知。

國小生的生活與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捕捉特徵,是能將其運用到國小音樂教學中來的。

教育國小生的一種基本方法是從他們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後知”中來。我在教國小一年級學生唱《洗手絹》一歌時發現,學生們很愛唱這首歌。但因為他們識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視唱 歌詞。他們愛畫畫,也愛認畫,我就“以畫代詞”。《洗手絹》的第一段歌詞是:“紅太陽,白雲彩,媽媽洗 衣,我也來。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畫一個紅太陽,再畫一朵白 雲彩,然後畫一個笑容可掬的媽媽的頭像,最後畫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的頭像代表“我”。一年級的國小生 看著黑板上的畫,開心地笑著,一會兒就把這首歌背唱出來了。

國小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大於抽象思維。因此,我們應該時時注意運用他們的形象思維去啟發他們的 抽象思維。例如:我教學生唱好頓音記號,就用一個乒乓球在桌上拋幾下,讓他們細心體會乒乓球落下的聲音 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彈性”,學生再唱就不難了。 又如:我教學生唱《春天》這首歌,為了讓學生體會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圖畫來引導以外,還讓學生閉 上眼睛,回憶自己的春天的公園裡看到的景象。我把這種方法叫作“過電影”。同學們閉上眼睛時,頭腦裡展 開了豐富的聯想,睜開眼睛後就有了生動的體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遷移法”是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這種方法。也能解 決許多難題。例如,我教學生視唱、合唱時,學生往往唱不準,高。怎麼辦?我就先教學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豎笛有它固定的指法。這指法,看得見,摸得著,吹出音來豎聽得清。吹準,比唱準易。於是我就讓學生 先吹,後唱。這種方法在合唱教學中尤其見效。先合奏,後合唱,兩個乃至三個、四個聲部往往只需兩、三遍就合上去了,這真是“以琴代聲,方法巧妙”。

在國小音樂教學難點中,運用“重複講解,反覆示範”的方法,有時未必能解決問題。而創造一種巧妙的 教學方法往往能使難點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學中,學生吹奏一段樂曲,往往需要一會兒吹,一會兒吸。 有時摸準了音位,又搞錯了吹吸。怎麼辦?為了讓學生摸準音位,我讓學生在口琴上貼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圖 ”,然後照著鏡子吹,“照鏡子法”一下子就解決了音位問題。為了解決吹吸問題,我創造了“手勢視唱法” ,把右手握拳向前,推當作“吹”,把右手變“鴨嘴形”向後拉當作吸,讓學生邊打手勢邊視唱。

我們的教學方法,千變萬化,但一刻也不能脫離《大綱》,一刻也不能脫離教材。許多教學方法,都應從 教材中挖掘出來,教材給我們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務,我們就應創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務的教學方法來 。二十多年的國小音樂教學經驗告訴我:教材中出現的新問題、難問題,往往是我們創造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 的重要前提。

先輕輕地唱,邊唱自己聲部,邊聽另一聲部,注意把握音高。反覆練習幾遍以後,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 記在腦子裡了,再唱別的曲子就不難了。

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是成功地創造和運用教學方法的重要條件之一。反之,一個自身素質較差的教師, 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學方法,也不可能運用自如。

我認識一位教師,她為了教學生唱好三部合唱,練就了一手絕招:自彈自唱,能一人同時演唱、演奏 出三個聲部來,口唱第一聲部主旋律,右手用鋼琴奏出第二聲部,左手同時奏出第三聲部。三個聲部同時出自 一身,給了學生一個很好、很清晰的合聲效果,更給了學生一個很好的示範。它說明了:合唱並不難,一人能 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學一直在當地名列前茅。

國小音樂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很多,無窮無盡。可以說:教學難點有多少,學生生活有多少,教學方法就應 有多少。要想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來,我們當老師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條:

1.熱愛國小音樂教育事業。因為,只有真正熱愛它,才能為它嘔心瀝血,開動腦筋,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 學方法來。

2.學習運用創造性的思維方法。要有“浮想聯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創造,要學習出新、出奇、出 絕招。

3.牢記“留心處處皆學問”這一真理。要細心觀察事物,尤其是觀察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習從學生身上找 出解決難題的方法來。

4.不斷學習音樂理論,不斷提高自己彈、唱、跳、譜(譜曲)、編(編舞)的技能技巧,因為“熟能”才 能“生巧”。

以上這些,僅供國小音樂教育同行們參考。希望能通過我的“拋磚”,能引出更多的“玉”來,讓我們小 學音樂教學法這塊百花園能開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鮮花來!

關於音樂的論文有關音樂論文7篇 探究音樂的獨特魅力:一份精彩的音樂論文 第2張

第2篇

隨著音樂的飛速發展,音樂與人類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各位同學,你們知道相關的論文怎麼樣寫嗎?我們看看下面的音樂學畢業論文哦!

摘要:現代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音樂。但很多人並不明白到底什麼是音樂,音樂學這一學科又是怎樣的。本文就音樂與音樂學這兩個名詞用自己的理解進行了闡述。

說到“音樂”,可謂眾所周知,它是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甚至可以說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音樂的,因為我們需要它來抒發我們內心世界的情感,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業餘生活和精神世界。但提及“音樂學”,這一名詞可能一般人就說不大清楚了,那麼到底什麼是“音樂學”,音樂與音樂學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呢?接下來就談談我個人的淺薄認識。

說“音樂”,我想把“音”與“樂”分開來講。音是由物體震動產生的聲音,通過聲波傳送到人的耳朵裡而產生的一種聽覺感受,分為樂音和噪音兩種:物體作有規則的震動時所發出的聲音為樂音;物體作無規則的震動時所發出的聲音為噪音。樂是把樂音按照一定的規律或方法(包括音高、節奏等)將其排列、組合起來,通過人聲或是樂器表現出來,引起聽者的共鳴,以達到表達人的思想,傳達情感的目的。以前很多書中只把樂音界定在音樂的範疇內,說“音樂都是由樂音組成的”。而事實上在現在的音樂中,尤其是在流行音樂中,為了追求一些特殊的音響效果,噪音也被拿來使用,而且效果也不錯,只是它的使用頻率很低,偶爾應用而已。所以可以說,音樂是人類用以抒發內心感受、表達思想情感、陶冶精神世界的一種重要工具。是藝術,更是一個學科領域。

音樂起源於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和人們的勞動,曾有人專門蒐集大自然中的各種動物的叫聲、風聲、流水聲等組合在一起,給人以心曠神怡、清新自然、返樸歸真的享受;而我們祖先在勞動的時候為了力量的集中和凝聚,也為了在勞動中愉悅身心,自然不自然的發明了勞動號子,後被收集整理歸類為勞動號子,也類似於現在的原生態民歌,再到現在的新民歌……因此可以說音樂的歷史是伴隨著自然界和人類的產生就開始的,發展至今,已有了很多種音樂形式。比如用人聲來表現音樂(即聲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唱歌,包括獨唱、齊唱、合唱、對唱、小組唱、表演唱等等;還有用器樂表現的音樂,包括鍵盤樂,例如鋼琴、電子琴、手風琴、雙排鍵管風琴等;管樂:長號、小號、單簧管、雙簧管、長笛、短笛、太陽號等等;絃樂:古箏、二胡、琵琶、古琴、吉它等;打擊樂:鑼、鼓、鑔、沙錘等等。

那麼,在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何面對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成了音樂愛好者和音樂學者們的研究物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音樂學。音樂學,musicology,是研究音樂的所有理論學科的總稱。音樂學的總任務就是透過與音樂有關的各種現象來闡明它們的本質及其規律。如研究音樂與意識形態的關係,有音樂美學、音樂史學、音樂民族學、音樂心理學、音樂教育學等;研究音樂的物質材料的特點的,有音樂聲學、律學、樂器學等;研究音樂形態及其構成的,有旋律學、和聲學、對

位法、曲式學等作曲技術理論;還有從表演方面來考慮的,如表演理論、指揮法等。

音樂學可以說是人文科學的一部分,是研究音樂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科,它的研究物件與範圍很廣,如構成音樂的物質材料和對它的感知過程與人;音樂的歷史與發展和演變;以及物理的、心理的、美學的、文化的等知識領域的相關內容等。總之,有關音樂的一切事物及學術領域均是音樂學的研究物件,都是音樂學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這門學科的確立迄今大概有二百多年,是一門年輕的學問。“音樂學”被作為音樂學術研究領域的總稱確定下來是在1885年奧地利音樂學家阿德勒(g、adler)發表了《音樂學科的領域、方法和目標》一文以後,將隸屬音樂學的各種門類劃分為兩大部門,第一部門為歷史音樂學,包括音樂通史與各種專業史;第二部門為系統音樂學,包括可應用於音樂不同領域的法則,如研究和聲、節奏、曲調的法則,音樂美學與音樂心理,音樂教育學與教學法,對音樂民族學及民俗學的比較研究等。另外又列出這兩個部門的輔助學科,如歷史部門的文獻學、傳記學、史學、文學史、啞劇及舞蹈史等;體系部門的音響學、生理學、邏輯學等等。它的分類法成為以後德奧系統音樂學分類的基本依據。

綜上所述,音樂與音樂學之間就必然形成了一種互相依存、共同發展的關係。音樂的發展給音樂學提供了更廣泛的研究內容和題材;而藉助於音樂學的研究,解決了音樂中的問題,音樂才會以更加迅猛的速度進步、輝煌,為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的進步作出重大貢獻,讓人類的心靈世界多姿多彩。讓我們共同努力,在音樂的世界中盡情暢遊,學好音樂,學好音樂學,為人類音樂的美好未來而獻己所能。(作者單位:瀋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第3篇

摘要:在數字化音樂製作快速發展的今天,無論是從事音樂的編創還是單純的音訊編輯,母帶處理關係到最終聲音的質量;在我國,數字化音樂製作尚處起步階段,有關母帶處理沒有形成實用的成熟的理論依據,本文根據自己的實際操作經驗以及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解讀,進行總結、歸納,旨在說明音樂製作中母帶處理的意義和方法。

什麼是母帶處理?目前有兩種理解,其一是狹義的:在一首音樂作品的最後通過母帶處理在整體響度及動態上做一處理;其二是廣義的:在對多首音樂作品進行專輯灌碟時所做的程式,這裡所指的絕不是音量的簡單調整,而是通過經驗豐富的母帶處理工程師的錦上添花,對作品自身以及全部作品之間的響度、音色、動態進行創造性地調整,從而使幾首樂曲渾然一體,成為一張真正的唱片;如果作品在製作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母帶處理會對對這些問題提供最後彌補的機會。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藉助高精度的母帶處理裝置的幫助妙手回春,對作品進行技術性和藝術性上的雙重修補,使作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立於不敗。

所以,母帶處理不像所誤解的那樣,僅僅是通過一大堆的電子管裝置,把音樂做得更響而已。而是對整個作品的全新“整容”,使音樂專輯達到完美的程度。

t-racks和izotopeozone是目前國內比較常用的兩款母帶處理軟體,因此提到母帶處理,下面針對母帶處理的具體操作手段進行簡要的介紹。

壓限:這是母帶處理最為顯著的功能,因為聲音振幅或者稱響度已經不由自主的成為審視音樂作品的首要專業標準,這是可以理解的,從聽覺心理的角度看,響度大的無疑會最先為人所感知,在時下這個向極限挑戰的時代,噪音和樂音幾乎有著相同的.地位,人的聽覺的承受能力、聽覺的審美取向較之以往都有很大的改變,人們很青睞於聽覺的衝擊力、震撼的效果。

作為音樂製作過程中的總結性工作的母帶處理,和之前的環節並非割裂開來的,錄音階段要給母帶處理留下足夠的可以調節的動態空間,如果要提供一個具體的數值作為參考,理論值應該在3db左右,不要將音訊素材直接壓到極限,倘若如此,導致的錯誤將是不可逆轉的;當然,不同的混音師因為不同的風格流派,壓縮的標準不盡一樣,但是原則的東西是一致的,寧可少壓不可壓過,和所有的事物一樣――過猶不及,縮混中要保證的是:高取樣率和高量化率的數字訊號――一般不低於24bit/48khz,然後在進行母帶處理時根據音樂的風格、整張cd的電平大小等再做最後壓縮的幅度,專業的母帶工程師沉迷於模擬壓縮器,所以他們的製作間裡會有很多的ad/da,以用於各種取樣率的轉換,同時保證聲音的高品質。

均衡:這是較為難以把握、要求技術精細的層面,需要絕對平直頻響的監聽。

一般母帶棚會擁有很多的監聽,因為即便是相同的均衡在各種音箱中的聽感卻是不同的,而作為聲音進入聽眾耳朵中最後一步的把關者,難的並不是均衡的使用,而是在做母帶處理時需要了解各種音樂風格的頻響風格,其實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聽覺習慣,也是所謂味道正不正的重點之一。比如爵士樂的頻響就很特殊,典型爵士特有的溫暖感需要在中高頻直至高頻做非常自然的削減。然而hip-pop音樂則需要低頻的大量提升,通過節奏的長間隔和壓縮來製造動感以及質感。所以母帶處理的均衡要求很高,包括多段數,要求均衡處理失真小,聲音自然,增益單位小,一般必須小於1db。那麼,這也相應的制定了混音的標準,在前期做處理的時候儘量不要過大的削減,因為音訊素材的這種損失同樣無法挽回的。 剪接:在這裡首先要明確的是混音後進行母帶處理的應該是完整的音樂整體素材,在製作流程中,淡入淡出、作品間混響尾音的處理等等都需要母帶處理過程中的精心設計;淡入淡出比較好理解,舉個音樂首尾處理的例子吧:比如一首意境縹緲,情緒深邃的音樂,由於開頭處需要有一定的留白時間,讓人心情平緩等待音樂來臨,這個引子需要一個聽不到的聲音來挑逗聽眾,使用什麼呢?選擇噪音,當噪音響起的時候聽者會不由自主的進入渴望聆聽的狀態,那麼如果能取樣到這個聲音當然是最好的(從原音樂中剪輯),如果混音時沒有考慮到這點,音樂中好不容易的空當都充斥著混響尾音,那麼就需要來製作噪音了,如前文所述,噪音的地位不低於樂音,所以母帶棚中往往還有噪音生成器。比如:需要這個曲子的結尾出有更長的混響尾音,至少持續2s,讓聽者回味以及遐想,但是混音時卻只留了半秒,或者忘記了當時的混響設定工程檔案的存放位置,或者給丟失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通過比對調整,自制同樣聲學特性的尾音……母帶處理給聲音“美容”的強大功力在這裡得以體現!

混響:之所以這一步放到最後,是因為:這個不是必須要做的,因為現在的混響效果器已經不再僅僅是用來簡單的營造空間感,而是更多的用於潤色聲音素材,比如模擬早期快衰減的板式混響,這類使用方法的出現使得聲音的色彩和個性增加了,但是融合度降低了,有的時候為了加強融合度會在母帶處理最後,給音樂加上聲場定性的混響,用來增加各個音樂成分的融合度。

灌碟:這是母帶處理的最後工作,首先,選定製作音訊的格式,現在人們傾向於體積小音質好的mp3,實際上這種格式是受過壓縮,音訊已經受損,wave、flac、ape等格式的音訊則都屬於無損音訊格式;但是,選擇哪一種?是要把受眾群體和市場因素考慮進去,然後確定。灌碟可分三步,其一:抖動處理,就是由高取樣率轉換成低取樣精度時解決資料溢位和量化誤差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技術把高精度的訊號轉化為16bit44.1khz的標準cd格式。其二:樂曲排序,這也是母帶處理過程中純經驗的程式,比如:第一首樂曲往往使用比較歡快或者節奏感強的歌,目的是讓聽眾聽到cd的一剎那立刻被吸引,繼而有動力繼續聽下去,之後的排序有通過意境的,情緒起伏的等等,這取決於製作者的音樂審美和對大部分聽眾的意識流習慣的把握;其三:音樂間隔,人對於音樂的律動會有暫留,也就是說上一首曲子的節奏會在人的心中停留一定的時間,而為了符合這種心理慣性,後一首曲子的第一個節奏重音往往在前一首曲子正在無聲中延續的重拍上,至於停頓幾個小節也是經驗以及心理習慣,比如兩首快節奏的音樂可以銜接的很緊湊,一個虛擬小節就接上,但是,如果前一個是朋克風格的,後一首卻是柔情似水,纏綿不絕,絲絲縷縷的曲子,則需要長一些時間的停頓用來緩和人的心情,幫助聽眾進入下一首音樂的意境。

綜上所述:母帶處理是一張專輯在批量生產之前的封山之筆。通過這個環節,可以使音樂聽起來更有光澤,更加豐滿,更有張力;使作品間的銜接更加自然柔和;通過極高品質的降噪工藝讓每一個細節的感染力都發揮到極致。總而言之,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唱片市場中,母帶處理已經成為唱片工業的一個標準化流程,而非可有可無的奢侈品。

更為值得探討的是:目前,在我國音樂的製作還處於私人小作坊的階段,各自為戰,一個人承擔所有的程式;不像這一行業發達的國家,音樂製作的每一步,都有專門的技術人員,他們共同構成一個團隊,各負其責。所以,在我們的母帶處理過程中會遇到的諸多問題,像一面鏡子,反映出音樂製作的每一個階段哪些地方是應當注意的,可以這樣說:母帶處理是對音樂製作流程中所有技術水平的一個檢驗,它可以對音樂聲音的質量進行“美容”,但是,“美容”的效果、達到的美的程度,就像一個人美容一樣,要看自身的條件,要看構成的基礎,因此:母帶處理這一技術手段是音樂製作者認真研究、實踐和熟練把握的!也同樣期望國內的音樂製作能借鑑國際上的先進經驗,打造強力團隊,將這一行業的水平推向高峰。

第4篇

當我開心或不開心、成功或失敗的時候,當我感到孤單、想家的 時候,音樂一直都在我的身邊。

音樂就像是魔術師手中的魔棒,不同的咒語就有不同的變化。音樂可以像潺潺的流水一樣悠遠清脆,可以像燃燒著的柴堆一樣熱情似火,可以像杜鵑的啼叫聲充滿哀傷,也可以像春天的到來,到處都是樂的蹤跡。無論你心情怎樣,無論你面對的事情有多複雜、多困難,音樂都可以讓你的心平靜下來,讓你的頭腦冷靜下來。這就是音樂的魔力所在。

音樂就像一本編寫著人生的書,每段音符都詮釋了不同的人生經歷。《我們的紀念冊》紀念著朋友間的永恆友誼,《祝你一路順風》揮灑著友人相別的眼淚,《父親》傾訴著兒子對父親的愛,《遇見》期待不期而遇的愛情。雖然不是同一首歌,但每段音符都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聽著音樂,就像回味著、想象著我們的人生。

音樂就像一幅畫,而音符是這幅畫的線條和色彩。《天路》唱出了青藏高原的清新的空氣與挺拔高山,《自由飛翔》繪畫出西藏草原的遼闊、天空的萬里無雲,一幅“風吹草低見牛羊”圖畫映入眼簾。

?月光光》這首廣府民謠,演繹著嶺南文化,令人回憶起多少童年美好時光。巴西的音樂讓我們看到那裡熱情奔放的人們在歡騰跳舞,西方的爵士樂則是一幅溫柔而浪漫的舞蹈。其實不同地方的音樂,給人不僅是聽覺上的享受,更是視覺上的盛宴。

我喜歡汪峰的音樂,蒼涼而又直指人心,震撼人的靈魂。他的音樂傳達著熱情與力量,表達對社會的思考與憤怒。他的音樂能讓人在這個物慾橫流、渾渾噩噩的年代能夠有勇氣再次去追求怒放的生命。我喜歡周杰倫的音樂,中國風的曲調,濃郁的情緒,曲美的心碎。我喜歡五月天的音樂,雖然他的`音樂沒有《高山流水》的悠揚和典雅,也比不上貝多芬激昂、雄偉的交響曲,但他的質樸淺白而又真實的音樂唱出了80、90的心聲,唱出了堅持、信仰和理想,唱出了友情的可貴。

音樂可以給人精神上的支援。當我們追求夢想時,音樂讓我們知道夢想並不是遙不可及,《仰望星空》可以發現,夢並不遠、心並不遠,只要你踮起腳尖。夢想並不遙遠,只要你付出努力,夢想觸手可及。當遇到困難時,我們知道狂風暴雨後就會是《海闊天空》,我們還要感謝那些看輕我們的人,他們的嘲笑是我們的動力。我們會埋怨,為什麼我不是出生在有錢人的家裡,可是我們要知道,人其實《沒有什麼不同》,雖然沒有誰天生是一樣的,但在地球上我們是一樣的,不用去嫉妒,我們有我們的未來。《人生海海》,就算是整個世界把我們拋棄,而至少傷心快樂我自己決定。不支援我們的那些人,那就讓他去吧,要知道潮落之後一定有潮起,沒什麼了不起的,做一個真正

的自己才是對的。這樣的歌曲唱到我們的心坎裡去了,我們在這些歌曲中汲取著力量,去面對前路的困境

音樂的魔力真的是不可小視。音樂可以千變萬化,可以繪畫出不同的圖景,可以憂傷我們的憂傷、快樂我們的快樂,可以給人以力量、助我們前進。音樂魔力,非凡魅力。

情之所至,歌以詠之。一段時光,化成一首音樂,一首音樂,陪你一段時光。

第5篇

摘 要:音樂教師的專業基本功並不是衡量教學質量高低的唯一標準。專業基本功與教學基本功是不同的概念,明確優秀音樂教師應具備的教學能力結構,才能持之以恆地努力追求,避免盲目性。

關鍵詞:音樂教師;專業基本功;音樂形象感受力;高音概念領悟力;音樂模仿力

音樂教師專業基本功的優劣直接關係到音樂教學質量的高低,其意義重大自不待言,但是,專業基本功並不是衡量教學質量高低的唯一標準,鋼琴演奏比賽第一名的教師教學不勝任而被“緩聘”的例證很常見。個人的彈唱和唱歌等基本功在琴房是可以獲得的,而教學基本功則需要到廣闊的社會實踐中去“採集”,到三尺講臺上去提高,所以專業基本功與教學基本功是不同的概念。明確優秀音樂教師應具備的教學能力結構是教師採取進修行為的先決條件。

青年教師有熱情、有幹勁、精力充沛、上進心強,但只有明確優秀教師應具備的教學能力結構,才能持之以恆地努力追求,避免盲目性。為此,參閱了諸多成名優秀教師的知識和能力構成以及本人對優秀音樂教師應具備的知識及能力結構的瞭解可以得知。

作為優秀音樂教師必須具備先天素質和後天通過學習掌握的知識及通過實踐形成的能力。先天素質(音樂稱之為樂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但先天素質差異經過後天刻苦努力也是可以得到彌補的,音樂的模仿力包括音樂特點捕捉力、旋律的記憶力,通過耳、眼等器官細緻觀察,啟動求知的雷達,再現音樂景象。人們所說的“學啥像啥”,只有“學”才會“像”。學而知之,勇於實踐,這種能力肯定會不斷提高。

音樂形象感受力指當聆聽音樂、閱讀樂譜或演奏、演唱歌(樂)曲時心裡升騰出的特定圖畫情景及強烈的內心感受。這種感受驅使你表現,引導你按規定情景用音樂手段解釋作品。生活閱歷越深,理解作品越深刻。每位音樂教師只要認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這一水平就會與日俱進。

音高概念領悟力、節奏概念接受力在常人中存在差異是肯定的,所謂“五音不全”屬於音高掌握不好而已;“跟不上拍”屬節奏問題。有人說“專業音樂教師似乎不存在這些問題,他們是從諸多音樂人才中篩選出的佼佼者”,然而,事實並不盡然。經過聽課和反覆考證認為:在中西文化、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強烈碰撞的今天,通過電視、廣播等傳播媒介的宣傳引進後,相當部分音樂教師的知識掌握情況令人擔憂,“跟不上拍,找不上音”,大有人在。如果眼睛向內,就會發現,自我是一個巨集大的未知世界,好壞仍有數不清的泊位等待填充。所以,為迎接文化大潮的襲擊,確有再提高之必要,我行我素是不可取的,不予理睬是不可能的。

總之,先天賦予的素質經過後天的`磨鍊、填充、鞏固、提高,一個全新的高層次音樂教師就不會遙遙無期了。除此之外,音樂教學後天因素也很重要,它包括技能和知識兩大類,技能又包含專業技術(專業性)和共性基本功(師範性)兩項。這兩性加上素質(樂感)就構成優秀音樂教師的基本因素。

專業技術(專業性)的演唱能力和演奏能力主要體現在基本功上,知識面要寬,演唱上要一專全能,熟悉掌握美聲、民歌以及戲劇、曲藝等各種音樂的風格、表現手法,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就會信手拈來。彈奏方面如果在即興伴奏上得心應手,教學效果肯定也會再進一步。

專業技術的運用能力和應變能力的提高一靠積累,二靠加工,實踐後及時歸納整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共性基本功能指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完善的教學基本功。如語言表達要有抒情性特點,要建立堅定的自信心等。

悟性即知性。它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經過多次認識後,即形成理性認識。而音樂是時間藝術,在聽、讀音樂的瞬間感受往往是最寶貴、真實、準確的,能珍惜並抓住每次瞬間的感受,再經過精細加工、去粗取精,就會成為音樂感知的富翁。

具有先天賦予的樂感,再加上後天學習的音樂專業技術和作為一名教師共性的基本功,就具備了達到優秀教師的基本因素。

知識分教學意念和教學知識兩類。教學意念包括人生經驗、姐妹藝術和各類知識等三項。

人生經驗本身就是知識,它包羅永珍,是一個人的世界觀;樹立愛學習、終身求教的信念,每當解釋音樂的每一作品時,甚至在從教的每一個過程都將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所以人生經驗是達到優秀教師至關重要的一環。

姐妹藝術和各類知識也是不可忽視的部分。如繪畫、書法、體育,甚至文學、物理學、數學等相關學科,都將制約教師的發展。所說的“音樂造詣”有多深,從某種意義上講,不僅看教師音樂專業水平有多高,而且要看姐妹藝術及文學等相關學科及各類知識水平有多高。如我市某教師能唱一首好歌、彈一手好琴,但三次達標考核都不能過關,究其原因是文化水平低,語言組織上不去,邏輯思維混亂。

所以,一定要在更新的教育理論對自己的指導下積極參與教育及社會實踐,再加上人生經驗和姐妹藝術及各類知識,就完成了創造因素的過程。

基本因素和創造因素是構成音樂教師的兩個因素,不具備基本因素的教師是不稱職的教師,不具備創造因素的教師是平庸、缺少活力的教師,只有兼備以上兩種因素的教師才可能達到優秀教師的頂峰。

[1]金亞文.國中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曹理,楊學禮.音樂學科教育學[m].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6篇

一、研究高校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體系的意義

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是藝術類大學發展的潛力和未來,重視其培養是一所藝術類大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藝術類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也對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院師資隊伍中青年教師居多,整體科研水平、教學能力和實踐經驗相對公辦院校較弱,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在於儘快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有計劃地開展教師培訓、教學諮詢等,提升中青年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完善教研室、教學團隊、課程組等基層教學組織;健全老中青傳幫帶機制;完善助教制度;探索科學評價教學能力的辦法;支援教師獲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經歷。研究高校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體系具有重大意義。

1、一般能力:主要表現為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2、教學傳播能力:

主要表現為語言表達能力、溝通交際能力、教案編寫能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3、專業課程能力:有較強的音樂表演專業技能、課堂知識梳理與掌控能力、專業指導能力;4、實踐能力:舞臺表演能力、指導和組織音樂會的能力、比賽獲獎能力;5、教學反思能力:反思個人教學的能力、反思學生學習效果的能力、反思新教學方法的能力。

1、關於青年教師專業水平方面:(1)教師自身專業發展過程,即教師個體在教學理念、專業知識、能力態度以及自我發展需要等專業發展的自覺或自我實現;(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即學校或其他部門開展有利於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各種學習、培訓活動,促使教師達到專業標準和專業成熟。

2、關於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方面:主要提升教學準備技能、教學實施技能、教學監控技能、教學反思技能和實踐教學技能。第一,教學競賽。近年來,國家、省、市經常組織開展教學技能大賽、多媒體課件競賽、軟體大賽等活動,給青年教師進行橫向比較提供平臺。第二,青年教師公開課。青年教師走出大學校門就邁上講臺,缺乏教學經驗。定期組織青年教師公開課活動,促進其相互觀摩學習,都促進其儘快提高教學水平。第三,實踐教學。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參加管弦樂團、民樂團、合唱團,與學生一起排練、演出,將理論教學充分運用在教學實踐中。

三、影響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因素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1、影響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因素有三方面:

(1)個人因素。個人原因主要是思想道德素養、對工作的認可度和熱愛程度、知識儲備情況,能力素質和心理素質。(2)學校因素。學校因素主要有內部培養程度,考核、評價制度的完善程度,學校助推機制的健全程度等。(3)社會因素。社會因素主要有關於教師培養的法律、法規的健全程度、工資待遇、職業聲望等。

(1)培養目標不清晰。我國目前高校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崗前培訓缺乏系統、流於形式,只通過非常短暫的培訓,學習幾門有限的教育理論課程,取得教師資格證書就可以直接上崗,也基本沒有教學實踐經驗。沒有確定清晰的青年教師培養目標,將導致大部分青年教師入職後難以勝任高校的教學要求。

(2)培養體系不健全。綜合性大學和師範類的大學相對較好,但其他藝術類院校基本沒有成形與完整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體系。培訓制度也相應缺乏,沒有形成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長效機制。

(3)培養途徑太單一。藝術類高校青年教師多數選擇學歷層次的提升,只認準這條單一的培訓途徑,這就無法滿足教師的'多樣化要求。忽視了教師整體素養的提升,甚至與教師實際工作脫節,學校也沒有為更多的青年教師提供更多與良好的機會與環境。

四、構建音樂表演專業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策略

1、師德、責任心與教學態度。師德是教師的職業道德;責任心是教師對自身承擔的任務有自覺的認知與控制;教學態度是教師對教學工作的一種心理反應傾向。抓好上述三方面,是規範青年教師入職行為的關鍵,是培養教學能力的著力點。

2、培養制度。新的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入校就應制訂連續有效的培養計劃,使每位教師能將個人教學能力的發展和職業教育的發展緊密聯絡起來,制定個人的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學校制定相關制度,為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提供保障機制和物質條件的支援。

3、課程改革實踐活動。促進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音樂表演專業教師自身的實踐活動。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與交流,提高教師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徑。通過集體教研、技能集訓、老帶新、課題研究、專案開發等方式。努力為青年教師開拓與創造一個和諧的人際氛圍與研究學習氛圍,促進個人專業技能、教學水平提高與進步。

藝術類高校音樂表演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專業化發展中存在發展意識薄弱、缺乏個人和總體長遠發展規劃和缺乏發展的考評與激勵機制等主要問題。通過建立培養平臺,逐步實現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提高,督促音樂表演專業青年教師加快個人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學能力。

[1]羅晨暉,彭國建。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體系探索[j].高等建築教育,(3):16-19.

[2]呂春燕。民辦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分析[j].教育與職業,,(11):33:73-75.

[3]袁曉傑。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j].華章2012(13):142.

[4]俎文紅,黃春麗。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2(24):185-186.

第7篇

音樂鑑賞是各級各類普通音樂教育的基礎課程,也是高中音樂選修課程中的首選課程。音樂新課程標準在過程與方法方西要求音樂鑑賞要注重體驗,重視比較、探究教學方法。文章針對這幾種教學方法談一些看法,以便推動音樂鑑賞教學效學的提高。更多音樂論文相關範文盡在top期刊論文網。

?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音樂鑑賞課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音樂鑑賞教學對於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那麼,作為高中音樂教師,應如何有效開展音樂鑑賞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呢?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見,運用良好的課堂匯入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主要途徑。作為音樂教師,可以創設引人入勝的藝術情境,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進入主題。實踐證明,這種方式可以直觀、形象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多彩的民歌》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抬轎”和“推車”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感受民族樂曲的魅力。

音樂不但是一種普遍的藝術形式,也是一種聽覺藝術,要想提高學生對不同題材、風格等音樂的鑑賞能力,就必須加強對學生的聽力訓練,讓學生通過切身的聆聽與感受,來激發自身的音樂情感。在音樂鑑賞學習中,不管採取哪一種教學方法,都要在讓學生聆聽的基礎上進行。教師要注重讓學生通過聽音樂的形式,來感知音樂內涵,感受作者思想,從中聽出不同的音樂要素,並提高融合不同音樂要素的能力。同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對不同題材、不同形式的樂曲做出正確評價的能力,能夠從音樂中辨析作品的主題。同時,音樂作為一種情感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體驗與感悟,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音樂,從而與樂曲進行直接的交流與對話。學生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切忌配以過多的語言講解,以免打擾學生思緒,或者給予學生暗示性的引導,而是應該讓學生自主體會音樂內涵。

所謂“體驗式”教學,是指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興趣愛好出發,讓學生與教師一起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體驗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不但可以有效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而且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體驗,還可以設計相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疑惑進行學習與鑑賞。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悟能力。例如,在鑑賞《黃河大合唱》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了解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讓他們對於戰爭年代產生一定的感悟,再引出相關問題:那個時代湧現出兩位作曲家,他們分別創作了《保衛黃河》與《河邊對口曲》,請大家仔細聆聽這兩首曲目,然後分析兩位作者分別選取哪些方面作為樂曲的創作素材?又分別採取了怎樣的藝術風格?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可以提高鑑賞音樂的目的性與針對性。同時,他們也會對問題形成自己的觀點,然後再讓學生傾聽一次,以幫助學生驗證自己的觀點,然後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對問題進行總結與歸納,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音樂教師還可以採取發現體驗模式,這也是一種音樂教師普遍採用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的重點在於教學前要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即:欣賞的目的是什麼?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怎麼解決問題?欣賞結束之後,讓學生自己思考、交流、討論、分享,由教師提出總結性建議。

四、利用比較法實施教學,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品味能力

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通過比較法,讓學生感受不同題材、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音樂,從而加強學生對不同人文背景的體驗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比較法作為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審美能力。高中音樂鑑賞的內容比較豐富、形式也多種多樣,作為音樂教師,要善於將這些內容分類歸類,並運用比較方式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對於題材不同的經典音樂,也可以通過比較法來拓展學生視野,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和價值。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黃河大合唱》與鋼琴協奏曲《黃河》,讓學生充分感受不同的音樂形式所帶來的不同的情感體驗。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形象性、生動性、整合性等技術優勢,實現了音樂教學的圖文並茂和聲形兼備,轉變了傳統音樂教學單一和枯燥,為音樂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同時,視覺與聽覺的雙重衝擊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發揮想象、自由聯想、拓展思維,有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因素,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

當然,以上是我在高中音樂鑑賞教學實踐活動中一點體會,作為高中音樂教師必須緊跟課程改革的腳步和社會的發展,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去探索和選擇更為多樣和豐富的教學模式,設計和安排教學活動,為提高音樂鑑賞教學質量提供可靠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