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數學教案範文集合4篇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助力教學質量提升!

本文收集了數學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並針對國小生的認知特點編寫教案,旨在幫助國小數學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內容詳實全面,適合國小各年級數學教育教學使用。

國小數學教案範文集合4篇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助力教學質量提升!

第1篇

千米是較大的長度單位,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同學在前幾冊教材裡已經陸續學習了一些較小的長度單位和較小的質量單位。通過本單元的教學,他們就基本掌握了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

認識分米和毫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認識千米,1千米=1000米;認識噸,1噸=1000千克。

本單元編寫了兩道例題、兩次“想想做做”、一個練習和一次實踐活動。另外還有一道考慮題,設計最優的運輸方案。一篇“你知道嗎”,介紹關於計量和丈量工具進步發展的歷史事實。具體佈置是先教學千米,後教學噸。

例題先出示四幅畫面,顯示千米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結合這些畫面告訴同學:

計量路程或丈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這些畫面和這句話,給同學一個鮮明的印象:

計量很長的路或很長的長度時,要用千米作單位。教學時要給同學講講畫面中標誌的意思,如火車已經行駛了180千米,公路上汽車限速每小時60千米,離南京還有98千米,地圖上的1釐米、2釐米、3釐米分別表示實際長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還要讓同學知道“千米”可以用符號“km”表示,這在生活中和後面的數學練習中經常使用。

教材接著講1千米有多長,教學的重點是協助同學感知1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先聯絡學校操場上的跑道,告訴同學1 000米就是1千米。由於多數學校都有100米長的直跑道,同學對100米已有具體的感知,所以“10個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既讓同學對1千米是多長有初次感性認識,又講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教材繼續讓同學聯絡自身學校的跑道一圈長是200米、250米還是400米,通過簡單的推算,算出跑道幾圈的長正好是1千米,又一次空虛對千米的感性認識。要注意,這裡不是解決實際問題,只要根據自身學校的跑道一圈的長度,重點進行一次推算就可以了,另兩次推算不必都進行。不過,重點進行的那次推算要讓全體同學都參與。教材這樣的佈置,較好地落實了《規範》的要求:

“想想做做”緊緊扣住體會1千米而設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既有紮實的知識技能訓練,又注重在解決問題中發展數學考慮。第1題結合看路線圖再次突出1千米就是1000米。第2題結合解決實際問題把20xx米換算成2千米,為第3題作鋪墊。第4題通過選用適當的單位,體會米和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往往是不同的,積累一點正確使用單位的經驗。第5題以比較數的大小為基礎進行長度的比較。第6題教學看鐵路路線圖,並進行有關千米的筆算和估計。在交通路線圖上,依據已知一段的實際長度,估計其他路段的長度是十分實用的技能。教學時,不求同學估計得很精確,但要充沛地交流估計的方法和考慮,激發估計的興趣。

教材中關於噸的編寫思路與千米很相似,也從幾幅畫面引入噸。首先告訴同學港口碼頭上的大批貨物、列車要裝運的大宗物品、集裝箱裡的貨物,都要用噸作計量的單位。接著利用畫面配合文字敘述的方式展現了10個100千克是1000千克,也是1噸。形象具體地講了1噸,以和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教材充沛考慮到同學體會1噸是比較困難的,為此,收集了一些實際的素材繼續協助他們積累對1噸的感性認識。這些素材有40個小同學的體重、1000棵白菜、2頭牛、20包水泥、5桶油、10頭豬,它們的總重分別都是1噸。通過這些常見的、熟悉的素材,聯絡生活體驗,有助於同學發生對1噸的體會。特別要注意的是教材還讓同學從1桶水10千克推算幾桶水1噸,從2塊磚5千克推算幾塊磚1噸,加強1噸是1000千克的認識。充沛地利用熟悉的10桶水、200塊磚體會1噸有多重。

“想想做做”第5題,通過填寫合適的單位,讓同學再次感受噸是計量比較重的物體時使用的單位。第6題在解決問題時進行關於噸的四則計算。

練習六的前兩題是知識整理,其中第1題通過填寫單位,使同學明白噸和千克都是計量物重的單位,千米和米都是計量長度的單位,長度與物重是不同的量,要使用不同的單位。第2題練習單位換算,既有本單元教學的噸與千克、千米與米的換算,還有前幾冊教學的米與釐米、千克與克的換算,是一次對計量單位的整理活動。第3~6題解決實際問題,聯絡了空間與位置、時間計算等內容,有一定的綜合性。這些問題的難度並不大,但與日常生活結合得很好。第7~9題結合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節約資源的教育。

?瞭解千米》是一次操作型的實踐活動,仍然緊扣體會1千米設計。在“走走看看”欄目里布置的活動能激起同學的興趣,協助同學對1千米形成更豐富的體驗。在“查查填填”欄目裡,引導同學到圖書館或網上查詢資料,既空虛活動內容,又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國小數學教案範文集合4篇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助力教學質量提升! 第2張

第2篇

1。通過對生活實物及相應圖片的欣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係,陶冶情操,滲透美育。

2。通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抽象能力及空間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使學生初步感知對稱對稱軸等概念,並能識別對稱圖形,會畫對稱軸。

師: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小故事,大家想不想聽?

電腦演示:一個炎熱的下午,一隻小蜻蜓正在空中捉蚊子,這時,飛來了一隻小蝴蝶,繞著小蜻蜓飛來飛去。小蜻蜓生氣地說:小蝴蝶,你繞著我飛來飛去,我都捉不成蚊子啦!小蝴蝶卻笑嘻嘻地說:你怎麼連一家人都不認識了!我是來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問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們怎麼會是一家的'?你不知道了吧!在圖形王國裡,咱們可是一家的,咱們這一家子還有好多好多成員呢。走,我帶你去找一找。小蜻蜓和小蝴蝶飛過了田野,飛過了小河,飛到了小樹的葉子上。小蜻蜓更奇怪了:樹葉也和咱們一家嗎?小蝴蝶說:對!在圖形王國裡,樹葉也和咱們一家。

師:蝴蝶為什麼說在圖形王國裡他們是一家的?請各組討論討論。

(小組彙報)師:通過觀察,我們發現,每個圖形左邊和右邊的形狀一樣、大小一樣、條紋一樣、圖案也一樣。如果把左邊和右邊對摺,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師:對稱的東西還有很多,如衣服、剪刀、眼鏡等,這些東西都是對稱的。

師:老師還用長方形的紙剪出了一些圖形(板貼:飛機、烏龜、小魚),他們是不是對稱的?用長方形的紙剪出這些對稱圖形後,剩下的圖案是不是對稱的?

師:這些對稱圖形漂亮嗎?你們能不能像老師一樣也用長方形的紙剪出一個對稱圖形?

師:先請每組的幾個同學商量商量,用長方形的紙怎樣才能剪出一個對稱圖形?(小組討論)

第3篇

1.讓學生在交流中經歷比較100以內兩個數大小的多種方法。

重點:掌握比較100以內兩個數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確應用“>”“

難點:理解並掌握比較100以內兩個數大小的一般方法。

再大一些的數,會比較大小嗎?這節課老師與大家一起學習100以內兩個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小紅和小明跳跳繩,小紅跳了42下,小明跳了37下。誰跳得多?用什麼符號連線?

③根據數的組成來比較。42由4個十和2個一組成,37由3個十和7個一組成。4個十比3個十多,所以42>37。

出示小棒圖,一對一對應擺放,發現42夠4個十,37夠3個十,第4個十就不夠了,4個十比3個十多,所以42>37。

小結:十位數上的數相同,就比較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的,這個數就大,個位上的數小的,這個數就小。

(3)用計數器,十位上珠子一樣多,個位上珠子多的數就大。

數學上規定:滿十進一,42十位上有4顆珠子,37十位上只有3顆珠子,所以32

同學們,剛才大家比較數位上的數是比較大小常用的方法。齊聲朗讀。

比較數的大小,一般先比較十位上的數,十位數字大的這個數就大;如果十位數字的數相同,就比較個位上的數,個位數字大的,這個數就大,個位數字小的,這個數就小。

第4篇

3.認識“+”和“=”這兩個符號,學會讀加法算式。

2.啟發、引導學生講述圖畫內容,學會說三句話,培養說話能力。

3.通過擺學具,理解加法含義,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2.引導學生講述圖畫內容時,可指導學生做合併起來的手勢,既幫助理解圖意,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提高學習興趣。

2.較熟練地口算得數是2、3的加法,並知道計算的根據。

1.請同學們擺出1根小棒,2個三角形,3個圓。說一說各用數字幾表示,並在學具下面寫一寫。

2.動手將2個三角形分成兩堆,再把3個圓片分成兩堆,說一說2、3的組成。

3.看課本10頁的跳棋圖,想一想,□裡應該填幾,填上數後再想一想為什麼。並把這幾個數的組成,寫在黑板上。

(1)先出示(或顯示)小朋友左手的氣球,問,這是幾個氣球?用數字幾表示。

再出示(或顯示)右手的氣球,問,這是幾個氣球?用數字幾表示?

(2)現在把左手1個氣球和右手1個氣球合在一起。(邊說邊移動氣球,直到合在一起),一共是幾個氣球?

(3)引導學生口述題意。左手裡的1個氣球,右手裡的1個氣球,合起來一共是幾個球?

(4)講述。(指圖)左手裡的1個氣球和右手裡的'1個氣球,合起來一共是2個氣球。說簡單一些就是,1和1合起來是2。(指導做兩手合起來的手勢)1和1合起來就是1和1加起來,怎麼表示呢?就是在1和1中間寫上“+”(板書加號),讀作“1加1”。“+”表示合起來,學生試讀。

(5)“1+1得幾?”學生回答後說明,1加1得2,得幾也可以用一個符號“=”表示。(在1+1後面寫上“=”)“=”是等號(板書等號)。指“1+1=2”說,這是一個完整的加法算式,讀作“1加1等於2”也可以讀作“1加1得2”。

(6)[小結]這道題是把左手裡的1個氣球與右手裡的1個氣球合起來一共是幾個氣球?(邊說邊做手勢)合起來也就是加起來,所以這道題要用加法計算。

①用磁力板、幻燈片或電腦顯示邊演示邊講。原來有兩個小朋友在做遊戲(在兩個小朋友外面圈一個圈),又跑來1個小朋友(也在一個小朋友外面圈一個圈),合起來一共是幾個小朋友?(再在3個小朋友的外面圈一個大圈)

③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必須把幾和幾合起來?說明,把2和1合起來,就是把2和1加起來,寫成算式“2+1”。

④“2加1得幾?”學生回答後,教師在“2+1”後面板書“=3”。

⑥指導學生看教科書第10頁相應的圖。說明教科書中的圖和剛才看的意思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最後顯示的圖也叫結果圖。意思也是“原來有2個小朋友,又跑來1個小朋友,一共是幾個小朋友?”

⑦引導理解算式。剛才是看著圖知道2加1得3,如果沒有圖可以怎麼想呢?因為2和1組成3,所以2加1得3。

①(指圖)這幅圖表示什麼意思?引導學生說出:“原來有1只小貓玩球,又跑來2只小貓,一共有幾隻小貓?”

②求一共有幾隻小貓?要把幾和幾合起來?用什麼方法算?怎樣列式?

(1)剛才我們看到的這3幅圖,第一幅圖是要把1和1合起來,第二幅圖是要把2和1合起來,第三幅圖是把1和2合起來。這三幅圖都是表示把兩個數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都要用加法計算。

(1)先擺1個三角形,再擺1個三角形,一共幾個三角形?這是把幾和幾合起來,怎樣列式?得多少?

(2)先擺1個圓,再擺2個圓,一共是幾個圓?這是把幾和幾合起來?怎樣列式?得多少?請把得數填在教科書上的□裡。(第10頁下圖)。再讀一遍算式。

引導邊做手勢邊說圖意。“原來有1只小狗,又來了2只小狗,一共有幾隻小狗?”求一共有幾隻小狗?用什麼方法計算,怎樣列式?把得數填在□裡。

①說圖意。原來有2本書,又拿來1本書,一共有幾本書?

(4)12頁3,這是2和3的組成。它與我們今天學的加法有密切的關係。因為我們做加法時,想的就是數的組成。在□裡填上合適的數,而後訂正。

3.說一說這幾個算式得幾,你是怎麼想的?(邊說邊做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