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小班語言說課稿集錦7篇 《語言課堂實錄:小班授課新秀光芒》

本篇文章為小班語言說課稿集錦,包括多種語言教學方式、教學素材和活動設計,可供幼兒園教師和家長參考,幫助孩子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培養積極向上的性格特徵和道德情操。

小班語言說課稿集錦7篇 《語言課堂實錄:小班授課新秀光芒》

第1篇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語言活動《大老鼠找小老鼠》。選擇的教材應該有一點新意,或者說審視教材時有新的視角或觀點,這樣才能引起大家對活動的興趣;教材反映的內容應該貼切或接近幼兒生活經驗,便於幼兒的理解,能引起幼兒的共鳴。正是在有了這樣的思考後,我就把目標鎖定在了今天的語言活動《大老鼠找小老鼠》上,覺得這個活動的情景性很強,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接下來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對這個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故事《大老鼠找小老鼠》主題單純,結構簡單,情節有趣。以"找"為線索,貫穿始終,通過簡單重複的禮貌對話,講述了大老鼠與小老鼠之間的友愛。故事中出現的幾種小動物形象:老鼠,大象,小熊,小兔,都是小班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比較喜歡的動物形象。這樣的故事迎合小班幼兒的興趣指向,與他們的接受能力相符。也符合《綱要》中對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

?綱要》中指出:"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因此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設計了以下幾點目標:

1、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讓孩子通過簡單重複的對話,在愉快的情緒中學習禮貌用語。

2、能力上:理解詞語"在裡面"、學習詞"越來越小",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通過故事讓孩子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

目標中提到: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禮貌用語,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前期知識準備:結合社會活動及日常行為培養,大多數幼兒喜歡與人交往,敢於表達,也懂得了一些粗淺地禮貌用語:如老師早上好,老師再見,謝謝等。

2、在活動中的準備:(1)自制小房子四間(由大到小的,可以疊套在一起)(2)四種動物圖片:大象、小熊、小兔、小老鼠(3)可站立的大老鼠(4)背景音樂、生日快樂音樂、故事錄音

在新《綱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另一方面,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小班幼兒在直覺行動思維基礎上,逐漸演化為主要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思維,理解詞義和語言因此,根據以上精神和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本次活動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利用新穎直觀的教具,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活動一開始由一座"奇妙"房子匯入,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這座小房子發生的奇妙的變化,原來最外面是大象的房子,裡面藏著小熊的房子,再裡面還依次藏著小兔和小老鼠的房子。由一座大房子變成了一個一個的小房子,設定這樣一個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不僅可以吸引住孩子們的注意力,更讓孩子們直觀地、輕鬆地理解了"在裡面"的含義。

2、口授教學法,活動中我配合使用意境優美的背景音樂,運用生動形象、清晰準確的語言講述故事,並通過與幼兒親切自然的交流提問,引導孩子認真傾聽,大膽回答問題,使幼兒真切的感受理解故事內容。

3、活動體驗法,在活動中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幼兒的參與。遊戲教學是減輕負擔、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它的必要性表現在:遊戲教學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導精神,"愉快教育"的實質是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在遊戲過程中,幼兒精神放鬆,課堂氣氛活躍,在愉快中得到知識,學到技能,鞏固知識。遊戲教學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

4、賞識教學法,在活動中對於幼兒的表現及時的給予表揚鼓勵,以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並使課堂充滿活力,而且還有利於促進幼兒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

這些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遵循"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遊戲聯絡法等學習方法。

1、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2、遊戲練習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絡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 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根據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本活動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匯入環節:由房子匯入,引出活動內容。教師出示房子,引導幼兒觀察,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房子)調動了幼兒的興趣"房子是誰的呢"?。師:今天老師就告訴小朋友一個發生在房子裡的故事。

(二)、基本環節:這部分是重點,我採用以下步驟和方法組織活動。

1、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預留故事結尾),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背景音樂起,師出示大老鼠,生動的講述大老鼠找小老鼠的故事,同時注意語音的高低、強弱、說話的速度和間隔與幼兒心理節奏釘適應,特別是對小班的幼兒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充分作用於幼兒的眼和耳,促進思維的發展。(我認為在講述故事時,配以優美的音樂,可以讓幼兒更好的入情入境,也是一種美的享受。)師:有一隻大老鼠,它要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來到一座大房子面前,門是關著的,接著講述大老鼠依次去敲大象、小熊、小兔的門,最後找到小老鼠的過程中,根據故事情節的展開我逐步開啟套在一起的房子(目的在於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極好地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並融入角色當中思考問題"裡面會小老鼠的房子嗎?這是誰的房子?等等",激起了幼兒探索的慾望,這一動作也讓幼兒更直觀的理解"在裡面"這個詞的含義)對故事中大老鼠重複的禮貌問話: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教師在講述時語言注意突出敲門的動作及重點詞"請問",這樣便於吸引幼兒的視聽覺神經,一方面培養幼兒的良好傾聽習慣,另一方面也為下面提問環節設下伏筆,使幼兒能夠回憶起故事情節中的禮貌用語。

2、通過提問,回憶故事情節,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語"越來越小"結合掛圖完整欣賞,掌握對話、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視聽結合,感知效果最佳。因此,我邊出示掛圖邊生動形象的講述故事,同時注意語音的高低、強弱、說話的速度和間隔與幼兒心理節奏相適應,特別是對小班的幼兒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充分作用於幼兒的眼和耳,促進思維的發展。師幼一問一答,鼠小小抱著白雲找到鼠老二,鼠老二說了什麼?鼠老大是怎樣說的?鼠小小又是怎樣說的?在不經意間掌握了故事中的對話部分,促進幼兒積極思維,鍛鍊了口語表達能力,強調了重點,理解了難點。

在講述故事之後,結合房子教具,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含義。師指著第一間房子揭開第一匯入環節設下的懸念:這間房子是誰的?小朋友知道了嗎?(幼兒:大象的房子)之後,師幼一問一答,大老鼠來到第一間房子面前是怎麼敲門的?"咚咚咚"它敲門時是怎麼說的?誰走出來?說了什麼?來到第二間房子面前怎麼說的?誰走出來了?說了什麼?~~~~~來到第四間房子面前怎麼說的?這時誰走了出來?它說了什麼?大老鼠找小老鼠之後心情怎麼樣?通過一問一答再模仿的教學方法,使幼兒在不疑難問題間掌握了故事中的對話部分,也學到了禮貌用語,促進幼兒積級思維,鍛鍊口語表達能力,理解了重點,強調了難點。在幼兒根據老師的提問回憶故事情節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會出現有幼兒回答的不完整或錯誤的回答,也要給予鼓勵 。《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即使幼兒在回答問題中說錯了,那也代表他思考了,同時也得到了鍛鍊的機會。

在帶領幼兒回憶故事情節的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將房子從第一間橫排到第四間,(即從大到小排好),請幼兒觀察,之後自然的說出房子"越來越小",孩子們更直觀的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之後對"越來越小"這個詞重複學習兩遍,以鞏固認識。

3、遊戲"藏房子", 小班幼兒注意時間較短,興趣穩定性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所以我安排了"藏房子"的遊戲環節,分別將第二間房子藏到第一間房子裡面,第三間房子藏到第二間房子裡面,請幼兒觀察找出是哪間房子不見了,不僅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又再一次回憶了故事情節。

4、完整的欣賞故事,瞭解故事結尾,整體感知。通過教師轉折性的提問:大老鼠找到了小老鼠,可它為什麼要找小老鼠呢?過渡到這一步驟。請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放故事錄音),仔細聽聽,大老鼠為什麼找小老鼠?完整欣賞故事之後,幼兒就會明白,原來今天是小老鼠的生日,大老鼠來祝小老鼠生日快樂,還給小老鼠帶來了禮物————棒棒糖—。

5、(放生日歌)小朋友一起祝小老鼠生日快樂,體驗過生日的快樂。也為結束部分作了鋪墊。

(三)、結束部分:擴充套件延伸,昇華主題我改變以往教師小結滲透德育這種蒼白無力的說教,採用創設情境,把品德教育滲透到幼兒活動中。我說:"小朋友們為小老鼠唱生日歌,小老鼠很開心,它呀想請小朋友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它要把大老鼠送給它的生日禮物————棒棒糖和大家一起分享。之後把棒棒糖分發給每個幼兒,一分發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運用禮貌用語"謝謝"。結束部分不引使幼兒運用了禮貌用語,還體驗了分享的快樂,主題得到了昇華。

有一隻大老鼠,想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來到一間大房子面前,門是關著的,於是,大老鼠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大象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裡面呢!"大老鼠聽了很高興,連忙跑到第二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熊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裡面呢!"大老鼠來到第三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兔子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裡面呢!"大老鼠來到第四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老鼠聽了連忙跑了出來,大聲地喊道:"是的,是的!大老鼠終於找到了小老鼠,它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可開心啦!

小班語言說課稿集錦7篇 《語言課堂實錄:小班授課新秀光芒》 第2張

第2篇

一、說教材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語言活動《大老鼠找小老鼠》。選擇的教材應該有一點新意,或者說審視教材時有新的視角或觀點,這樣才能引起大家對活動的興趣;教材反映的內容應該貼切或接近幼兒生活經驗,便於幼兒的理解,能引起幼兒的共鳴。正是在有了這樣的思考後,我就把目標鎖定在了今天的語言活動《大老鼠找小老鼠》上,覺得這個活動的情景性很強,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接下來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對這個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故事《大老鼠找小老鼠》主題單純,結構簡單,情節有趣。以“找”為線索,貫穿始終,通過簡單重複的禮貌對話,講述了大老鼠與小老鼠之間的友愛。故事中出現的幾種小動物形象:老鼠,大象,小熊,小兔,都是小班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比較喜歡的動物形象。這樣的故事迎合小班幼兒的興趣指向,與他們的接受能力相符。也符合《綱要》中對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

?綱要》中指出:“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因此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設計了以下幾點目標:

1、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讓孩子通過簡單重複的對話,在愉快的情緒中學習禮貌用語。

2、能力上:理解詞語“在裡面”、學習詞“越來越小”,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通過故事讓孩子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目標中提到: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禮貌用語,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說教學準備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前期知識準備:結合社會活動及日常行為培養,大多數幼兒喜歡與人交往,敢於表達,也懂得了一些粗淺地禮貌用語:如老師早上好,老師再見,謝謝等。

2、在活動中的準備:(1)自制小房子四間(由大到小的,可以疊套在一起)(2)四種動物圖片:大象、小熊、小兔、小老鼠(3)可站立的大老鼠(4)背景音樂、生日快樂音樂、故事錄音五、說教法在新《綱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另一方面,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小班幼兒在直覺行動思維基礎上,逐漸演化為主要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思維,理解詞義和語言因此,根據以上精神和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本次活動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利用新穎直觀的教具,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活動一開始由一座“奇妙”房子匯入,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這座小房子發生的奇妙的變化,原來最外面是大象的房子,裡面藏著小熊的房子,再裡面還依次藏著小兔和小老鼠的房子。由一座大房子變成了一個一個的小房子,設定這樣一個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不僅可以吸引住孩子們的注意力,更讓孩子們直觀地、輕鬆地理解了“在裡面”的含義。

2、口授教學法,活動中我配合使用意境優美的背景音樂,運用生動形象、清晰準確的語言講述故事,並通過與幼兒親切自然的交流提問,引導孩子認真傾聽,大膽回答問題,使幼兒真切的感受理解故事內容。

3、活動體驗法,在活動中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幼兒的參與。遊戲教學是減輕負擔、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它的必要性表現在:遊戲教學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導精神,“愉快教育”的實質是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在遊戲過程中,幼兒精神放鬆,課堂氣氛活躍,在愉快中得到知識,學到技能,鞏固知識。遊戲教學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

4、賞識教學法,在活動中對於幼兒的表現及時的給予表揚鼓勵,以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並使課堂充滿活力,而且還有利於促進幼兒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

這些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遵循“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

六、說學法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遊戲聯絡法等學習方法。

1、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2、遊戲練習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絡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根據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本活動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匯入環節:由房子匯入,引出活動內容。教師出示房子,引導幼兒觀察,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房子)調動了幼兒的興趣”房子是誰的呢“?。師:今天老師就告訴小朋友一個發生在房子裡的故事。

(二)、基本環節:這部分是重點,我採用以下步驟和方法組織活動。

1、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預留故事結尾),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背景音樂起,師出示大老鼠,生動的講述大老鼠找小老鼠的故事,同時注意語音的高低、強弱、說話的速度和間隔與幼兒心理節奏釘適應,特別是對小班的幼兒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充分作用於幼兒的眼和耳,促進思維的發展。(我認為在講述故事時,配以優美的音樂,可以讓幼兒更好的入情入境,也是一種美的享受。)師:有一隻大老鼠,它要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來到一座大房子面前,門是關著的,接著講述大老鼠依次去敲大象、小熊、小兔的門,最後找到小老鼠的過程中,根據故事情節的展開我逐步開啟套在一起的房子(目的在於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極好地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並融入角色當中思考問題”裡面會小老鼠的房子嗎?這是誰的房子?等等“,激起了幼兒探索的慾望,這一動作也讓幼兒更直觀的理解”在裡面“這個詞的含義)對故事中大老鼠重複的禮貌問話: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教師在講述時語言注意突出敲門的動作及重點詞”請問“,這樣便於吸引幼兒的視聽覺神經,一方面培養幼兒的良好傾聽習慣,另一方面也為下面提問環節設下伏筆,使幼兒能夠回憶起故事情節中的禮貌用語。

2、通過提問,回憶故事情節,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語”越來越小“結合掛圖完整欣賞,掌握對話、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視聽結合,感知效果最佳。因此,我邊出示掛圖邊生動形象的講述故事,同時注意語音的高低、強弱、說話的速度和間隔與幼兒心理節奏相適應,特別是對小班的幼兒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充分作用於幼兒的眼和耳,促進思維的發展。師幼一問一答,鼠小小抱著白雲找到鼠老二,鼠老二說了什麼?鼠老大是怎樣說的?鼠小小又是怎樣說的?在不經意間掌握了故事中的對話部分,促進幼兒積極思維,鍛鍊了口語表達能力,強調了重點,理解了難點。

在講述故事之後,結合房子教具,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含義。師指著第一間房子揭開第一匯入環節設下的懸念:這間房子是誰的?小朋友知道了嗎?(幼兒:大象的房子)之後,師幼一問一答,大老鼠來到第一間房子面前是怎麼敲門的?”咚咚咚“它敲門時是怎麼說的?誰走出來?說了什麼?來到第二間房子面前怎麼說的?誰走出來了?說了什麼?~~~~~來到第四間房子面前怎麼說的?這時誰走了出來?它說了什麼?大老鼠找小老鼠之後心情怎麼樣?通過一問一答再模仿的教學方法,使幼兒在不疑難問題間掌握了故事中的對話部分,也學到了禮貌用語,促進幼兒積級思維,鍛鍊口語表達能力,理解了重點,強調了難點。在幼兒根據老師的提問回憶故事情節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會出現有幼兒回答的不完整或錯誤的回答,也要給予鼓勵。《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即使幼兒在回答問題中說錯了,那也代表他思考了,同時也得到了鍛鍊的機會。

在帶領幼兒回憶故事情節的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將房子從第一間橫排到第四間,(即從大到小排好),請幼兒觀察,之後自然的說出房子“越來越小”,孩子們更直觀的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之後對“越來越小”這個詞重複學習兩遍,以鞏固認識。

3、遊戲“藏房子”,小班幼兒注意時間較短,興趣穩定性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所以我安排了“藏房子”的遊戲環節,分別將第二間房子藏到第一間房子裡面,第三間房子藏到第二間房子裡面,請幼兒觀察找出是哪間房子不見了,不僅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又再一次回憶了故事情節。

4、完整的欣賞故事,瞭解故事結尾,整體感知。通過教師轉折性的提問:大老鼠找到了小老鼠,可它為什麼要找小老鼠呢?過渡到這一步驟。請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放故事錄音),仔細聽聽,大老鼠為什麼找小老鼠?完整欣賞故事之後,幼兒就會明白,原來今天是小老鼠的生日,大老鼠來祝小老鼠生日快樂,還給小老鼠帶來了禮物————棒棒糖—。

5、(放生日歌)小朋友一起祝小老鼠生日快樂,體驗過生日的快樂。也為結束部分作了鋪墊。

三、結束部分:擴充套件延伸,昇華主題我改變以往教師小結滲透德育這種蒼白無力的說教,採用創設情境,把品德教育滲透到幼兒活動中。我說:“小朋友們為小老鼠唱生日歌,小老鼠很開心,它呀想請小朋友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它要把大老鼠送給它的生日禮物————棒棒糖和大家一起分享。之後把棒棒糖分發給每個幼兒,一分發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運用禮貌用語”謝謝“。結束部分不引使幼兒運用了禮貌用語,還體驗了分享的快樂,主題得到了昇華。

大老鼠找小老鼠有一隻大老鼠,想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來到一間大房子面前,門是關著的,於是,大老鼠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大象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裡面呢!”大老鼠聽了很高興,連忙跑到第二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熊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裡面呢!”大老鼠來到第三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兔子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裡面呢!”大老鼠來到第四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老鼠聽了連忙跑了出來,大聲地喊道:“是的,是的!大老鼠終於找到了小老鼠,它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可開心啦!

幼兒對教具很感興趣,聽故事很安靜。故事講完了,寶寶們還沉侵神奇的房子上面。對我提出的問題沒有反應。有三位寶寶還來到了房子面前,動手翻看箱子裡面還有什麼。讓後面的老師笑聲一片。雖然這對我來說是尷尬的。但孩子的好奇心是沒有錯的。活動目標該如何實現呢?我一片茫然。年輕的我對於這一切很無措。但活動還在繼續,無賴中我選擇了按設計好的程式繼續。可以想見,之後的活動變成了我的獨角戲。幼兒對我提出的問題那個房子大那個小,都沒有反應。更不用說學習說禮貌用語了。“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這句活動中最重要的話寶寶們最終沒有學會。對故事的內容也不是很理解。活動第一個目標,理解大老鼠和小老鼠的感情,沒有實現。只有最後送禮物的時候寶寶們很開心。每一個孩子都喜歡糖,只是天性。在孩子們的笑聲中結束活動,這算是一種安慰。

第3篇

我今天選擇說課的主題內容為《長長和圓圓》。我的教育物件是小小班小朋友。小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於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並儘量與他們自身有著較強體驗的日常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因此,為小小班安排的活動內容更需易貼近幼兒的生活。就如《綱要》中所說的,“既符合幼兒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次的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夠服務幼兒的生活。我在“長長和圓圓”這個大主題的背景下,選擇了“長長和圓圓的蔬菜”這個小主題。

大家都知道,蔬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我們取材也非常的方便。蔬菜的品種非常的多,它們不僅有不同的名稱,還有形狀的不同,顏色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等。對於小小班的幼兒,他們的認識是具體的,只能根據外部的特徵來區別事物,蔬菜中的.不同最直觀的是外形,引導幼兒認識蔬菜的明顯的外形特徵是很有必要的。

1、通過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瞭解一些蔬菜的名稱,認識蔬菜某一明顯的外形特徵。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瞭解一些蔬菜的名稱,認識蔬菜某一明顯的外形特徵。難點是:引導幼兒按蔬菜的某一特徵歸類。

1、各種長長的和圓圓的菜,如:胡蘿蔔、芹菜、洋蔥、花菜、黃瓜、番茄、土豆、竹筍、大蒜、蒜頭、辣椒等各若干(數量多於幼兒人數)

2、蘿蔔娃娃和南瓜娃娃(在蘿蔔和南瓜上分別貼上鈕釦做眼睛、紅色玻璃紙做嘴巴)

3、長方形的盒子和圓形的盒子,各貼有長形和圓形的標記。

(一)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根據小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情景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了蔬菜娃娃形象,引起幼兒的注意。引發幼兒融入到說蔬菜名稱、認識蔬菜外形、給蔬菜分類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積極思考,動腦,以達到個性與素質的共同發展。

2、直觀法:這裡使用的是演示法,通過演示變換實物,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結合教師的變換操作及幼兒的親身體驗,動靜結合,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便於幼兒理解,易於記憶,從而是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

3、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4、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的,又能更好地激發出幼兒的豐富想象力,並幫助幼兒鞏固想象結果。

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等來獲得知識經驗。另外在第二環節後半部分我鼓勵幼兒說出一種蔬菜名稱和它做好朋友。第三個環節,把蔬菜寶寶送回家,我採用了嘗試法

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境,讓幼兒全身心的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活動一開始,教師以神祕的口吻激起幼兒的興趣:“你們看,今天誰來了?”出示蘿蔔娃娃和南瓜娃娃,通過回答蔬菜寶寶的問題:“我還有一個名字叫什麼?為什麼?”引發幼兒的觀察。託班小朋友他們最初表達的一定是他們直觀看到情形,多數以單詞的表達形式出現,如長長的、圓圓的,等等。這時老師的作用除了幫助孩子表達清楚,還可以通過順口溜的形式表達,如教師以蔬菜寶寶的口吻,鼓勵幼兒和它們一起念:蘿蔔娃娃,長又長,南瓜娃娃,圓溜溜。過渡到下一環節,此環節為目標1服務。

根據幼兒好奇的特點,在這一環節我出示了多種蔬菜,引導幼兒觀察,教師介紹及幼兒指認說說它們的名稱、形狀,小朋友結合以往經驗大膽表達。在這一過程當中,老師是引導者,在輕鬆的活動氛圍當中,幼兒摸摸、看看、說說。此環節是為目標1服務的。

小小班的孩子們好動、好玩,對學習的認識很大的程度依賴於行動。“蔬菜分類”的遊戲,就能滿足孩子們好動的天性,在遊戲中讓幼兒體驗學習的快樂。這一環節的重點是強調營造一個愉快、歡樂、無拘無束的遊戲氣氛,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到遊戲的快樂,讓孩子們有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此環節是重點、難點的聚集之處,難點的解決主要是採用遊戲操作法、嘗試法。

整個活動是圍繞著蔬菜展開的,以充分展現孩子們自主的表達,並在愉快、輕鬆的遊戲中學習、感知。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又能激發幼兒認識蔬菜的興趣。在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幼兒是主體。我會關注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的情況,並幫助膽小的孩子能大膽地去遊戲,去表現;也要保護敢說敢做的孩子的積極性,並給予肯定;還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孩子得到發展。

第4篇

一、《蝸牛的房子》是個有趣的故事,講述下雨時小動物們怎麼躲雨的故事。

適合在3—4歲的幼兒開展教學活動。活動目標是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確立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目標,具體目標為:

1、通過故事教學使幼兒瞭解自然界中小動物躲雨的方式,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以及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啟發幼兒發散性思維,使幼兒產生聯想,進一步發展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孩子們對兒童文學中的作品非常喜愛,樂於傾聽,並對作品中動物的形象進行模仿。

根據幼兒活潑好動,充滿探究性和表現欲的特點,為此,我為孩子提供了寬鬆和諧的氛圍,並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表現自己。

三、根據新《綱要》中,主動活動教育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感受作品形象的情感和快樂。為此,我做了以下準備。

物質準備:與內容有關的多媒體課件,情境表演的頭飾。

四、為完成目標,我將活動以反覆欣賞為主要教學方法,貫穿欣賞—感知—再欣賞—再認識—最後再進行理解作品,創造作品---主線線索,層層深入,同時在各個不同環節中,穿插講述法,啟發聯想法,表演法等,培養幼兒的觀察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濃厚興趣。

第一部分: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情境表演及多媒體演示法,匯入法,能在瞬間吸引孩子的目光,讓孩子有積極參與活動的慾望。

2、進而理解作品的風格,在這一環節中根據幼兒年齡小,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等特點,運用多種多樣欣賞手段和方法:如“聽磁帶中的作品,師有表情的複述作品以及觀看多媒體課件多種輔助教學手段,引導幼兒欣賞,使幼兒在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活動。

第三部分:表現法採用:角色扮演以及角色互換等教學方法。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創編作品。注意難點部分:在這一環節中,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角色來創編作品,既激發了幼兒積極創作的慾望,又能使幼兒順利遷移已有的經驗,這會使幼兒感受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感和滿足感,如果孩子對作品創編活動比較順利,也可同伴之間交流,角色互換,或者同伴之間創編接龍,如小鳥換成小青蛙,小松鼠等。

通過持續不斷地感受作品,激發幼兒想象力,豐富其語言詞彙,還能生成其他有價值的活動。

第5篇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抱抱》。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一、 說教材;二、說教法;三、說學法; 四、說活動過程。

愛是永恆不變的話題,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我們訴說愛、感受愛、表達愛。“抱抱”就是一個通過各種動物間不同的抱抱來表達愛的故事。熟悉的小動物,親切的擁抱更能讓小班孩子產生幸福感和安全感。根據小班心理需求,我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抱抱》,鼓勵幼兒觀察畫面,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積極為孩子營造溫馨的環境,讓孩子始終置身於動物間親密的擁抱之中,嘗試用自己的肢體模仿動物抱抱,感受抱抱的快樂,在與同伴、老師互動中將快樂傳遞。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2.懂得擁抱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

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活動中,我將“大膽說說動物的擁抱方式”作為重點,“感知、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作為難點。

(一)直觀演示法:通過直觀演示法展示動物畫面,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為孩子說出畫面內容,初步瞭解動物的擁抱方式做準備。

(二)引導談話法:通過提問談話活動,引導孩子認真傾聽,大膽回答問題。

(三)行為體驗法:行為體驗式法教學不僅對孩子的感性認識有幫助,而且在發展孩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活動中,我將通過肢體動作,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

活動中,我將為孩子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讓幼兒在看看、說說、動動、抱抱的過程中進行活動。

為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活動。活動步驟為:師幼抱抱——動物抱抱——大家抱抱。

(一)開始部分:擁抱孩子,激發興趣。

我這樣和孩子交流:“小朋友們好!”孩子們一定會說“老師好!”“小朋友們真有禮貌,好想抱抱你們,你們想抱抱老師嗎?來我們一起抱

抱吧!”孩子在老師溫暖的擁抱中會放鬆心情,並對抱抱產生親切感,為動物抱抱做鋪墊。

(二)基本部分——說說動物抱抱,感受擁抱的快樂。

?綱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在這一環節中我將剛才孩子們的真實體驗進行梳理回饋,直接匯入動物的抱抱。我這樣設計導語: 創造情境:“孩子們,今天我們一起去大森林,看,有幾個小動物抱在一起,讓我們看看它們吧?”剛剛被老師親切擁抱的孩子們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動物會是怎麼樣抱抱?它們抱在一起又會是什麼感覺呢?帶著這些好奇的疑問,我將逐一出示不同動物畫面,引導幼兒積極回答問題並進行肢體感受,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 出示不同動物,我設計了不同的提問方式,嘗試讓孩子始終有興趣地進行活動。

本環節,我嘗試從孩子觀察入手,孩子們觀察圖片,誰得鼻子長長的勾在一起?教師梳理孩子問題並小結:“鼻子勾在一起也能抱一抱,孩子們如果你是小象,你會怎樣和你的象媽媽勾一勾呢?”再次進行行為體驗並給與積極評價:“能把胳膊變成長鼻子勾在一起,你們真聰明!”孩子們在快樂的氛圍中感受著大象媽媽和大象寶寶之間的愛。

考慮到孩子對小羊的叫聲非常熟悉,我播放小羊的叫聲,直接提問“誰來了?小羊它是怎樣抱抱的?” “真好玩,原來它是把耳朵碰在一起擁抱呀!”引導孩子大膽說出小羊的擁抱方式並體驗,“來,小羊媽媽和寶寶耳朵碰耳朵抱抱。”孩子們在耳朵碰耳朵的氣氛中初次感受小羊用抱抱表達自己的愛,體驗抱抱的快樂。

本環節,我播放圖片引出小熊,直接提問: “小熊很愛媽媽,他們是怎樣抱在一起呢?”教師用語言描述熊寶寶和熊媽媽肩膀摟在一起的感覺,豐富孩子的相關詞彙。指導小朋友們感受摟肩膀。

趴在媽媽的感覺和經驗,每個孩子都有過。本環節,我直接出示河馬圖片,請幼兒用語言描述:“大河馬也來了,它們會怎樣抱在一起?那麼讓我們來看一看吧”!“小河馬趴在媽媽的背上,把身體疊在一起。就像小朋友趴在媽媽的背上,讓媽媽揹著你一樣,孩子們你們誰被背過?”孩子們在重溫被媽媽背的感覺時,我有不失時機地提問:“你們有誰被老師背過嗎?誰想讓老師背一背?”老師背背每一位孩子讓他們體驗擁抱的快樂!被老師背過的孩子也許一輩子不會忘記這種感覺,在體驗不同動物抱抱的過程中,活動重難點得到突破。

三、結束部分——大家抱抱,體驗愛的快樂。

?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在孩子們感受、體驗了動物的擁抱方式之後,通過本課鼓勵孩子主動與同伴、老師抱抱,在濃濃愛意的《愛我你就抱抱我》的音樂聲中共同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自然結束活動。課外延伸:孩子們回到家裡,把抱抱送給家人,表達對他們的愛。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第6篇

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於各個領域,也對其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1)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展著人際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斷交往情境的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2)通過語言獲取資訊,幼兒的學習逐步超越個體的直接感知。由此可見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作為教師我們在進行各領域教學時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援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由於剛升入小班幼兒,在語言的發展方面比較弱,以直接行為為主;當孩子想要去幫助同伴的時候,由於語言發展不是很完善,被同伴誤以為是要去傷害她,所以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去感受在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後的快樂心情。同時,此故事具有很強的實施意義,現代的孩子們往往在遇到困難時,就退縮,不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而以來於別人的幫助。另外,孩子們的自我中心現象嚴重,它們理所當然的接受別人的付出,而自己關心別人、為別人著想的思想意識缺乏,而此故事,能讓幼兒在瞭解故事形象及人物對話中,受到良好的薰陶與激勵。

部分幼兒能說一段完整的句子,有的幼兒還需要老師的幫助才能完成,通過觀察幼兒最近發展情況,他們非常愛模仿,他們喜歡模仿老師、家長和夥伴。小班幼兒正處在模仿學習中。因此,設計了這節關於學說短句的語言課。

?荷葉傘》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熟悉而且喜歡的小動物,小白兔、小雞、小貓為角色,講述了小白兔在下雨的時候想辦法用樹葉當傘,並且幫助小雞和小貓的故事情節,既有趣又蘊含了許多的美德。現在的小朋友都是獨生子女,個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用了這一教材。

?綱要》指出:要"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綱要》精神和我班幼兒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以及教材需要,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活動目標1、情感目標: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3、技能目標: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說短語"××××,快到荷葉下躲雨吧。"突破方法:以生動的故事情節和手偶表演調動起孩子學說話的興趣,分段紮實的進行學說"××××,快到荷葉下躲雨吧。"活動難點:在故事中學說短句。

突破方法:以提問的方式,幼兒自已說一說有哪些小動物淋雨了,小兔是怎麼幫助他們的。讓幼兒主動的說出短句。

首先,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已有的經驗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我從以下方面談我的活動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我為幼兒準備了生動有趣的ppt圖片,小白兔、小雞、小貓手偶。

2、知識上的準備我在活動前讓幼兒瞭解了下雨天需要的各種雨具。

由於年齡的關係,嬰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非常短,而且又好動,要抓住這寶貴的幾分鐘來達到最好的效果,需要老師用多種有趣的形式來吸引幼兒,把孩子的目光抓住了,他們感興趣了,才會積極地開口跟著老師說話,因此本次活動製作了flash動畫,以孩子喜歡的動畫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

第7篇

語言故事《方臉和圓臉》選自小班第二學期的主題活動。這則故事雖然是老教材,但蘊含著諸多的教育價值。所以我從以下四方面對教材進行了分析。

1、故事的情節:故事從老公公老婆婆因分家引出矛盾,在分家中發現生活中的物品有圓有方不能分開。故事情節幽默有趣,從一開始分家裡的物品到後來分凳子、被子、房子時發現東西不能分開,最後發現臉上的五官也有圓有方不能分開。看到這裡時,我們都會為此啞然失笑。老公公老婆婆的情感也從分家時的氣憤到最後的兩人相視一笑,說不分了不分了的喜劇結束。讓整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情感也隨之不斷變化。整個故事富有懸念,結局又在預料之中,充分表達了不分家的美好情感。

2、故事的內涵:整個故事深入淺出的告訴我們生活當中,方形和圓形是相互聯絡的,各有各的用處是不能分開的,同時也昇華為人與人之間不分開的美好情感。故事不僅有欣賞性,又有科學知識滲透其中,還有社會情感潛移默化,多方面的有機結合,能讓一個活動體現多領域的發展。

3、故事的語言:整個故事運用了大量的對話,體現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很好的描述了吵架、分家的過程。小班幼兒是語言發展敏感期,這則語言以短句為主,通俗易懂,適合小班幼兒學習理解。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和情節,感受故事中老公公老婆婆最後不分家的美好情感。

2、進一步感知物體的形狀,初步瞭解物體方中有圓、圓中有方的形狀特徵。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和情節,感受故事中老公公老婆婆最後不分家的美好情感。

活動難點:初步瞭解物體方中有圓、圓中有方的形狀特徵。

?指南》: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援,應通過多種活動擴充套件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語言的內容,增強理解和表達能力。我把活動的主線通過幼兒的已有經驗——欣賞理解故事——發現故事矛盾——建構新的經驗——生活延伸進行開展本次活動。

對比老公公老婆婆的臉型,區分圖中物體的形狀。請幼兒遊戲操作對比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

進一步感知與發現圓形物體與方形物體的主要特徵。通過分家遊戲引出學習的矛盾,認識到有的物體是圓形和方形不能分開的。

認識生活中圓形和方形共同存在的東西,明白有的時候方形和圓形是各有各的用處不能分開的道理。

對故事進行改編,更適合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年齡特徵。比如故事中:椽子幼兒在生活中沒有見過,沒有經驗。我就用圓圓的窗戶來代替。故事中的褂子,還有走路用方步。離幼兒的生活經驗比較遠,我就省略了這些內容。在故事當中,有的語言比較書面化,我進行了改編,讓語言更易於幼兒理解。比如說,吵了嘴。我就用吵架了代替。這樣的改編更容易讓幼兒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幫助突破活動的重點。

重點的突破——教具:貼圖教具具有靈活性的特點,便於教師在活動過程中邊講故事邊操作,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內容。

難點的突破——活動教具、ppt:通過活動教具演示和多媒體的形式,直觀形象的讓幼兒瞭解物體中方中有圓,圓中有方的形狀特徵。

幼兒對於方形和圓形的理解來自於生活,而我把這種生活經驗直接引入到故事當中,為後面的學習不僅引發了興趣而且奠定了知識經驗的基礎。同時將難點前置。

(2)分段講述理解故事內容,將故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初步理解故事:我將故事從頭講述至——分家吧,講述兩遍。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孩子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節。初步理解分家的含義。

第二部分設定故事懸念,由分家引發矛盾,發現故事當中有的東西是不能分的。

第三部分引發故事高潮,引導幼兒觀察老公公老婆婆的臉型發現有的東西有圓有方不可分的道理,並且感受老公公老婆婆在一起的美好情感。

(3)難點突破:在活動分段講述的第二和第三部分,通過圖片操作結合故事講述,直觀的看到物體有圓有方是不能分的。

在最後經驗延伸活動當中,出示實物圖片,更加深層次的幫助幼兒理解物體方中有圓,圓中有方,不可或缺的道理。

活動的反思:在本次活動中,我發現有少數幼兒的積極性還不夠,需要加強調動,讓每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