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一面教學設計4篇 教學之瞬間:更接近學生需求的教學設計

本文以“一面教學設計”為主題,旨在探討教學設計中重要的一面。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它涵蓋了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規劃和組織,對於提高教學效果至關重要。本文將深入剖析一面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幫助教師們在教學中更加科學、有效地運用教學設計,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

一面教學設計4篇 教學之瞬間:更接近學生需求的教學設計

第1篇

2、學習作者抓住特徵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學習本文選材典型,小中見大的寫作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魯迅先生關懷進步青年、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感受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敬愛之情。

重點:從魯迅的肖像描寫中體會其性格、精神。結合課文內容,可用朗讀、討論的方法體會其性格、精神。

難點:歸納和掌握肖像描寫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時,引導學生找出其

共性,歸納出寫作方法,然後通過課堂片段練習來鞏固。

師:同學們,前面幾節課我們學習了《少年閏土》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初步的瞭解。魯迅先生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做了許多讓人難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堅定的鬥爭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筆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以至有這樣一個人,因為魯迅與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關於魯迅先生的故事。(板書課題:一面,讓學生齊讀課題)

向學生介紹寫作背景及作者阿累:本文寫於1936年10月,魯迅逝世的當月。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葦,30年代在上海學習、當售票員,後加入共產黨,參加過罷工,1936年後從事寫作和翻譯。解放後,曾任湖南大學校長。

(1)讓學生齊讀預習提示,整理出預習提示中的三個問題。

(2)讓學生默讀課文,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同時,劃出表明我與魯迅先生會面時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和結果的詞語或句子,讓學生讀出來。

事情的起因——在那裡躲一會兒雨,順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經過——翻看書籍,內山老闆殷勤接待,買書缺錢,與魯迅會面、交談並接受贈書。

事情的結果——從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響。

(3)讓學生將上面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和結果聯絡起來,回答預習提示中的第一個問題,說說課文主要說了一件什麼事。

(1)讓學生跳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並齊讀出來。提問學生:是按照什麼順序進行描寫的?並加以詳細分析。

提示:由遠而近,由粗到細,由略到詳,由整體到區域性。

第一處描寫:在暗處,只能模糊辨出形體。寫了長衫(因有顏色)、菸嘴(因有火光)。

第二處描寫:在近處,看得清楚了。寫了面孔、寸發、鬍鬚。這三樣都抓住了特徵,直豎的寸發,隸體一字的鬍鬚是魯迅形象的特色,而黃白的面孔則是勞累的表現。

第三處描寫:面對面,可以仔細辨認。前兩次描寫的總繪,還是面孔、頭髮、鬍鬚、長衫、菸嘴,只是更細緻、更具體了。

通過對三處外貌描寫的分析,讓學生明白:與觀察物件的遠近距離不同,觀察到的結果也不相同。這一點在寫作中應當注意。

(2)在課件上展示魯迅的相片,加深學生對魯迅外貌的印象。讓學生結合課文中三處對魯迅外貌的描寫,說說這三處外貌描寫給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魯迅外貌的哪一特徵?

(3)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總共有幾次寫魯迅的瘦,讀出相關詞句,並找出瘦的原因。

明確:6處。我們這位戰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給沒有休息的艱苦工作毀壞了。

全文共六次寫瘦:一次整體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從情節發展上,每到一個轉折處,便出現一次對魯迅先生瘦的描寫。這樣反覆描寫,不僅使魯迅的形象深印在讀者心裡,而且構成了一條內線上索,把全文聯成有機的整體。

(5)除了肖像描寫,本文還有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其中我同魯迅先生的對話很精彩,意味深長,由學生找出我同魯迅的對話,並自找拍檔一起表演對話,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作者內心的感受。

(6)讓學生回答預習提示中的第二個問題:在作者眼裡,魯迅是個什麼樣的人?

明確:門外,細雨煙似的被秋風扭著卷著,不分方向地亂飛。店裡冷得像地窖一樣,冷氣從褲管裡向上鑽。(板書:秋深、風大、天冷)

提示:①既點明瞭當時的自然環境,又說明了我進店的原因;

②通過寫天氣的寒冷襯托內山老闆的熱情,魯迅先生的關懷給我帶來的溫暖。

(3)提問學生:當我發現魯迅譯的《毀滅》時,心情如何?哪裡可以看出來?體現了我對魯迅先生什麼樣的情感?

明確:驚喜。《毀滅》?、我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得到了保證似的。體現了我對魯迅先生的崇敬與信任,說明魯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4)提問學生:看到魯迅,我的心情如何?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指名讓學生朗讀出來。

明確:激動。那種正直而慈樣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受交織著的撫摩似的;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我的鼻子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

(5)指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27自然段,看哪一位學生讀得最好。提問學生:為什麼那個名字在我的心理亂蹦,我像四周望了望,可沒有蹦出來?

提示:1932年,中國正處於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黨反動派非常猖獗,大肆捕殺革命人士,各大城市處於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國革命處於低潮階段。

①我為什麼能在歷盡艱苦,受盡虐待的情況下咬緊牙,昂著頭?

提示:因為與魯迅先生見了一面,它給我極大鼓舞,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我更加堅強起來。

②歷盡、受盡、咬緊、昂著這一系列動詞在表達上有什麼作用?

明確:一系列動詞,表現了我在種種艱苦和虐待面前堅強不屈的性格,充分顯示了一面給我的巨大力量。

(2)讓學生結合課文與視訊,回答預習提示中的第三個問題:談談你對魯迅又有了哪些新認識。

提示:切合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學生自由發揮。

人物:魯迅——瘦——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

事件:贈書給我 ——熱愛勞動人民,關心進步青年

一面教學設計4篇 教學之瞬間:更接近學生需求的教學設計 第2張

第2篇

1、進一步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學重點: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面》這篇課文。(板書:一面)重點學習作者觀察人物的方法。課前老師佈置了預習任務,要求同學們自讀課文,你們都讀了嗎?讀了幾遍?

師:看一遍是瞭解內容,看兩遍說明你對文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看三遍、四遍證明你動腦筋思考了,這很了不起,這就叫自學,自覺地學習。

師:誰能按照記敘文的六要素把課文的主要內容概括一下?

師:現在有個問題要和大家商量一下,我想把一面這個題目改為《我和魯迅先生》或《魯迅先生給我的關懷》這樣好不好?

(不好,在讀《一面》這個題目時,我就想是誰見面?是怎樣才見的?見面的情況怎樣?這些問題都不懂。這樣,就使讀者爭著去看文章。)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有道理,這麼看來題目還是用《一面》好,因為這《一面》有著特殊的意義、價值。請問課文哪些地方談到了這個問題?

(課文結尾處寫到:這事到現在已經隔了四年。在這四年裡,我歷盡艱苦,受盡非人的虐待,我咬緊了牙,哼都不哼一聲。我總是昂著頭。對自己說: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師:就是來自那次偶然的見面時魯迅先生給他的關懷,對嗎?

師:這實在就是《一面》的特殊意義和價值。作者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不但來自於與先生短暫見面獲得的關懷,同時也來自對先生深刻的瞭解認識。

生:通過對魯迅先生外貌、語言、舉止、神情的觀察來了解認識魯迅的。

師:概括得好。(板書:外貌語言神情舉止)大家已經自讀了課文,瞭解到作者觀察最多的是一??

師:文中有幾次寫到魯迅先生的外貌?請同學們開啟書,讀書要學會做記號,讀書做記號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跡。請你默讀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跡。畫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和重點詞。

師:文中有幾次寫到魯迅先生的外貌?(六次)分別是怎麼寫的?

第一次: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

師:這次觀察從距離上看比較——遠,又因為是偶然相遇,是一瞥的印象,所以印象比較——模糊,只有一個粗淺的輪廓。現在我們看第二次外貌觀察,與第一次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o

第二次:他的面孔黃裡帶白,瘦得叫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豎立著。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比如說魯迅先生的面孔黃裡帶白,很瘦,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鬍鬚好像濃墨隸體一字。這裡.作者能夠觀察到先生面孔的顏色,瘦的程度,精神狀態,頭髮、鬍鬚的樣子等,就證明他觀察得清楚。)

師:第二次外貌觀察的部位是集中在一一頭部。魯迅先生頭部的特徵最突出。作者正是從區域性的最主要的形象進行觀察的。我們觀察人物注意了特徵,到寫文章時也能抓住人物的特徵來寫,就不至於千人一面。第三次外貌描寫在什麼地方?

第三次: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遞給我,小袖管緊包在腕子上:你買這本書吧——這本比那本好。

師:這是一句什麼句?(比喻句)把什麼比做什麼?(把手指比做竹枝)這兩者有什麼相像的地方嗎?(都很瘦)

第四次:我很驚異地望著他:黃裡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髮;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鬍鬚;左手捏著一枝黃色菸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

師:這與第二次外貌描寫有些相似,作者什麼會再次提起魯迅的臉、頭髮、鬍鬚?

師:這回觀察得很清楚,不但觀察到了魯迅先生手中的菸嘴,連顏色等細節也觀察到了。

師:的確,通過一次次的外貌描寫,我們更加了解魯迅先生了。第五次是怎樣寫的?第六次呢?

師:我們把這六處外貌描寫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你覺得魯迅先生留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瘦)

師:這些都是魯迅先生給人留下印象最深之處,讓我們再次通過朗讀走近敬愛的魯迅先生吧!

師:通過細讀這些外貌描寫,你體會到魯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嗎?

(讓學生體會到魯迅先生的性格剛毅堅強,他用筆當槍,與反動派、黑暗社會進行著不屈的鬥爭。)

3、探討語言、舉止、神情的觀察,學習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的方法

師:事實上對魯迅先生的瞭解是不是單純依靠外貌觀察呢?

生:你要買這本書?他看了我一眼。作者就從先生的那一眼中感覺到那是正直與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般的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

師:如果沒有對眼神的觀察,作者是無從獲得這種感受的。

生:魯迅先生對作者說:我賣給你兩本,一塊錢。這件事情太出作者的外了,所以他感到驚奇詫異。對面前的這個人的認識又加深了。

師:這說明由於對人物瞭解加深了,觀察的感受也就加深。反過來,作者的感受加深,就能更深入地去了解人物。

師:我們再看作者對魯迅先生的觀察除了上面討論的那些外,還有別的方面嗎?

生:還有魯迅先生向作者解釋為什麼收他一塊錢,使作者進一步認識到魯迅先生是一個熱情幫助進步青年的人。這是語言觀察。

師:以上談的,是作者與先生偶然見面觀察到的情況,我們稱這種觀察為直接觀察。(師板書:直接觀察)它是我們獲得感性認識的途徑。然而很多時候我們是靠看書板、讀資料、聽廣播等渠道來認識事物的這種獲取知識的方式就叫間接觀察。我們看作者認識魯迅有沒有間接觀察的成份?

生:有。當作者看到〈毀滅〉的書脊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時,便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從書架上抽下一本。

生:從本篇中我先看那後記(我讀魯迅先生的書,一向是這麼讀法)這句話裡可知作者經常讀魯迅的作品。

生:作者說我忽然記起哪本雜誌上的一段訪問記一一這也證明作者讀過介紹魯迅的文章。

生:一定是他!不會錯一定是他!那個名字在我心裡亂蹦這裡也說明作者間接認識了魯迅。

師:很好,這些都是作者對魯迅先生的間接觀察。到這裡我們明白了作者為什麼在短時間裡對先生能瞭解得那麼深,原來他是把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結合起來。(師板書:間接)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作者觀察人物的方法: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情、舉止的直接觀察和通過書刊了解人物的間接觀察,瞭解認識人物內在品質的方法。希望同學們掌握運用這些方法觀察人、瞭解人,逐漸培養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

題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為與魯迅一面之緣,你還有其它不同的理解嗎?(還可以理解為魯迅先生偉大人格的一個側面,即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

第3篇

4、認真體會作者思念和崇敬魯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學習魯迅的願望。

(一) 問題匯入:如果在正文前邊沒有“預習提示”,你讀了文章後能知道一面的含義嗎?

如果沒有預習提示,能知道是誰和誰的一面嗎?若能,有什麼依據?

本文的重點是寫人。下面,讓我們再細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突出魯迅這一人物形象的。

(1)本文寫魯迅,用筆墨最多的是什麼?也就是說,對魯迅的描寫,側重點放在哪個方面? 本文寫魯迅,用筆最多的是外貌描寫,這是本文人物描寫的重點。

這是由本文記的事的特點決定的。本文記的是一次見面,只能是人物外部形象的記實。而人物外部形象給作者的印象又非常突出,這就決定了要細緻刻畫人物外貌。(3)本文是怎樣描寫人物外貌的呢?這裡,我們講一講外貌描寫的基本知識,在這方面,前人給我們總結了很好的經驗,這些經驗就變成了一些理論知識。就本文有關的情況來看,有這樣三點值得重視:

①抓特徵。人的外貌有很多共同的特徵,如果只是一般化的描寫,那就會是“千人一面,”寫了等於沒寫。因此,寫外貌必須抓住人物的特徵,即區別於其他人的最大的不同點。

②有視角。即要選擇一定的角度去觀察、去描寫。這就是說,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寫人物外貌,定要放到具體的環境中去。這樣,人物就活了,描寫就有角度了,外貌的表現層次也就豐富多樣了。

③表現性格。如果只是為了寫人物外貌而寫人物外貌, 就會失去外貌描寫的目的和意義。寫外貌必須能有助於表現人物性格。

(4)本文幾次寫了魯迅的外貌,通過什麼視角、抓住了哪些特徵?細細梳理課文,劃出重點,概括回答問題。

第一次描寫:在暗處,只能模糊辨出形體:寫了長衫(因有顏色)、菸嘴(因有火光)。

第二處描寫:在近處,看得清楚了;寫了面孔、寸發、胡 須。這三樣都抓住了特徵,直堅的寸發,隸體“一”字的鬍鬚是魯迅形象的特色,而黃白的面孔則是勞累的表現。

第三次描寫:面對面,可以仔細辨認。前兩次描寫的總繪,還是面孔、寸發、胡順、長衫、煙喝,只是更細緻、更具體了。

(5)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外貌特徵的,突出的最主要的特徵是什麼?

作者寫魯迅的面孔、寸發、鬍鬚、長衫,都各具特色,都與作者的視線相適應,而最主要的是突出了他的“瘦”,因過分的操勞而損壞了健康的戰士的形象。

(6)作者從外貌描寫.中是怎樣表現人物的性格的呢?從文中哪些地方,我們感受到魯迅的精神和人格的偉大?

本文在外貌描寫中突出人物的性格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描寫本身的感情傾向。提問:從哪些語句中體現出來?

第二次描寫;“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後的樣子”;“頭髮……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

②用抒情篤調寫感受,烘托人物。提問:從哪些語句 中體現出來?

第二次描寫:魯迅看了“我”一眼之後,文中寫道。“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第三次描寫;似乎認出是魯迅之後。“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

③用適當的議論來深化人物性格。提問:從哪些語句中體現出來?

第三次描寫;認出魯迅後,“正是他,站在行進行列最前面的我們的同志,朋友,父親和師傅—…•越老越頑強的戰士!”

第二部分:“前面是一條路……”以上諸種手法的運用,使魯迅的外貌更具內在的表現力量,突出了他的無限關懷後輩和剛毅、堅韌的性格。

用300字左右的一段話對你最喜愛的一個人進行描寫,重點放在外貌描寫上。

第二冊以學習記敘文為主。學習記敘文必須掌握它的文體知識,以利於閱讀分析課文。

下面,由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再輔以點撥,作出明確概括。

作為一篇記敘文,記人記事都必須具備一定的要素才能說清楚。

記敘的要素有六個,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叫做“六要素”。

過去,人們通常使用“五要素”說,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為什麼(原因和結果)。這“五要素”說中外通用,特別在新聞報道中成為定論。由於這五個詞英語的打頭一個字母都是“w”,故又稱“五個w”。

我們中國傳統的說法是“四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四要素”說其實就包括了前述的“五”和“六”要素,“事件”就包括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現在稱“六要素”表達得更具體了。

任何一篇記敘文,在一般情況下,都必須具備這六個要素,但有時不影響表達,也並不是不可省略某些要素。

這六個要素的表達,在一篇具體的文章中是多種多樣的。這點必須清楚。

記敘文中的順序指的是:用什麼樣的標準來安排材料的先後。

安排材料先後的標準是多種多樣的,這就決定了文章的順序也不會是一種。主要的有:

時間順序,也可以說是事物發展的順序。記敘文以記人記事為主,人物的活動離不開事件,所以,按照事物發展的過程,即時間的先後來展開記敘,是記敘文最基本的順序。

空間順序,即按照地點的不同、空間的變換來安排文章的材料。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有空間順序,先寫“百草園”,後寫“三味書屋”。

此外,還有按照事物的性質安排順序、按照感情的發展變化安排順序等。這些順序,以後都要接觸到,這裡瞭解一下、是為了更好地掌握時間順序。

(3)按時間順序、或事物發展的順序來安排記敘的材料, 都有哪些方式?

按時間和事物發展的過程來敘述故事,可以有多種方式,通常用到的有:

這是第二冊記敘文學習的重點。事實上,我們在前面學過的文章中都有過接觸。

按照前面三個提問,邊回答、邊訂正、邊總結,依次出現板書。

“順敘”就是原原本本按照事物發生、發展和結束的自然過程來安排材料,事物發展的過程往往也是時間先後的過程。所以,時間順序和事物發展的順序在文章中是統一的。

我們今天學習的新課《一面》,就是採用“順敘”的方法來安排材料的一篇範文。

要求。看標題、看預習提示第1段、從頭至尾瀏覽(即視線掃瞄)一下課文。

教師採取邊提問、邊講解、邊板書的方法。初步明確以下問題。

魯迅,生於1881年•1936年10月19僅去世,是我國民主革命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寫於1936年10月,魯迅逝世的當月。本文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葦,30年代在上海學習、當售票員,後加入共產黨,參加過罷工,1936年後從事寫作和翻譯。

要求:本文約2600多字,按每分鐘談300字算,給10分鐘讀完一遍,不必細看,瞭解大概,掌握整體情節結構。本文以空行隔開,分為兩個部分,記敘主要在第一部分,帶著課後的,練習三”看課文,劃分第一部分又可分成幾個層次,一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作者和魯迅的一面之交的。

拿起筆,在每一層次的空白處做上記號,能從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概括一下這一層的意思寫在空白處就最好。

找上、中、下三類學生回答,看誰分得大體正確,使用的符號最恰當,概括得最準確。教師邊訂正、邊解答。 本文第一部分寫了作者進內山書店看到魯迅然後離開內山書店的全過程。這一過程,既是時間順序,又是事情發展的順序。

第二層次:3至17段,寫內山的熱情接待和,“我”買書 的困難。

具體劃分第一部分的三個層次,在相應的空白處各自概 括這三層的意思。

做練習一。在書上用曲線(或重點號)劃出本文寫出記敘基本要素的有關語句。

事情的起因——在那裡躲一會兒雨,順便歇歇也好。

我向裡面望了一下……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中國人。

事情的結果——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便走出書店的門。

如果你就是阿累,是一個力求上進的先進青年,通過回憶,重寫《一面》,可以自已重擬一個你認為恰當的題目。

(1)從整篇文章看,本文是記一件事呢,還是寫一個人?回答肯定是兩種答案均有。本文是既寫人又記事。寫人和記事是分不開的,人的活動構成事件,事件當中表現人物。但從文章的整體傾向來看,又有重點在於寫人或記事的不同。從本文的整體看,雖然記的是一件事(此處可由學生概括是一件什麼事人寫作者和魯迅的一次會見,而重點卻在寫人。

一般地說,記敘文記事的目的都是為了寫人。這篇文章寫一個普通工人和魯迅的“一面”之緣,就更是如此。

本文通篇都是記事,但事情的每一個部分的記敘都圍繞著寫人。

(3)本文具體寫作者和魯迅見“一面”這件事在第一部分的第三層,為什麼要寫第一第二層呢?這兩層與第三層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把第三層的內容用“一面的情景”來概括,那麼,第一、二層應該怎樣概括呢?

第一層次:寫“我”去內山書店的原因,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

第二層次:寫內山熱情接待和買書困難。出現了魯迅的模糊形象、魯迅的名字。

第三層次:寫有幸見了“一面”,魯迅的關懷。辨識出魯迅。

第三層次寫出、“一面的情景”,第二層次就寫出“一面的起因”,第一層次就寫出“一面的背景”。這也正是三個層次之間的關係。

(4)第二部分(即結尾段)議論感想,寫的是見“一面”的什麼呢?能不能也用一個詞概括?

在學生的回答中比較、分析、明確:第二部分寫出“一面的影響”。

本文寫事是完整的統一的,兩大部分之間是有機地聯絡在一起的。以“一面”為核心事件,寫出了前因後果,焦點

文中魯迅的出場和描寫、“我”對魯迅的逐步辨認,都不是一次完成的,有一個過程,作者行文中必先有一些暗示,能不能找到幫助“我”從出魯迅的伏筆?

在學生尋找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劃出下列語句,說說有無暗示作用。

① 那笑聲裡,彷彿帶著一點“非“日本”的什麼東西。

③ 他是誰?……我一進門的時候本來就有點疑惑,現在更加疑惑了…… 以上文字連起來就會發現,從最初看到魯迅到最後認出魯迅,一在作者的行文中都流露了自己的心理活動,作好了伏筆。

記敘的語言,有的是交代情節有的則帶有抒情意味,用抒情的筆調來敘事,來描寫。這裡,重要的問題是,“遣詞造句”本文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很多,大家挑出來,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概括一下,寫在相應的空白處,以作批註。

結結巴巴”:一種激動的心情,一時難以用語言表達。

“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蹦出來,”。當時社會環境險惡、顯示特有的機警,顯示對魯迅特有的愛護和崇敬。

“他的手多瘦呵!我鼻子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魯迅操勞一生,作出了多大的犧牲!作者激動之情達到頂點。

“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似的。”:用自身的感受表現對魯迅的崇敬。

“我低了頭,頭腦裡轟隆轟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臉。”:矛盾複雜的心情,反襯出魯迅對年輕人的深切關切之情。

“我們不願恣情地悲痛,這還不是我們恣情悲痛的時候”:語句工整,對仗,含義極其豐富:應該恣情地悲痛,但我們不願。時代的責任感、魯迅的遺志也使我們不能,事實上,這已經表達了作者恣情悲痛的心情。

“我們也不願計算我們的損失,這是難於計算的”:魯迅的死造成了難以計算的巨大損失,我們不願計算是因為我們要完成魯迅未竟的事業。

主要體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各自小聲吟誦,以不影響他人而自己又能出聲為限。

二 這篇文章記事寫人,重點放在寫人上,說說為什麼要這樣寫?

1.第一部分共38段,主要內容可概述為三層:“我”去內山書店的原因,內山老闆熱情接待“我”,“我”有幸見了魯迅“一面”。根據上述概括將第一部分劃分為四種不同的層次,請指出正確的一種,並說明理由。

2. 有人認為刪去第二部分,文章會更精練、更集中、更符合回憶錄的寫法。你覺得這種意見對不對?為什麼?

四 作者的筆觸引著我們進入內山書店:像攝影機一樣實錄往事;焦點聚在魯迅身上,形象光彩照人。

2.填寫下表,看看作者對魯迅外貌的描寫是如何由遠及近、從粗到細,逐步“攝製”成的。

五 回憶性文章的用語,常蘊含著作者的深情。請結合括號裡的提示,揣摩加點詞語的含義和感情色彩。

1.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他!不會錯,一定是他!那個名字在我的心理亂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有蹦出來。(“結結巴巴”本意指口吃,用在這裡表現出作者什麼樣的一種神態和感情?“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有蹦出來”,想一想為什麼作者要“向四周望”?為什麼“沒有蹦出”魯迅的名字?這又表現出作者的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我費力地從裡衫的袋裡(公司為防止我們“揩油”,衣衫上一隻袋都沒有縫)掏出那塊帶著體溫的銀元,放到他的手裡——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裡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便走出書店的門。(為什麼不直接寫“掏出那塊銀元”,而要加上“帶著體溫的”這樣起修飾作用的定語?為什麼要強調說明“他的手多瘦啊”,“鼻子裡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作者這時有一種什麼樣的感情?“恭敬地鞠了一躬”,作者這時又有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六 下邊是本文開頭三處伏筆,試指出下文與這三處伏筆的照應之處。

2.“我”是一個因為繁重的勞動而“困軟得很”的窮售票員。

七 破折號在本文中有如下用法:①表註釋,②表提示,③表插說,④表話題轉換,⑤表話沒說完。請辨析下邊的例子:

3.我向裡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胡辨出……( )

4.一個矮小而結實的中年人——內山老闆走了過來。( )

5.我……掏出那塊帶著體溫的銀元,放到他的手裡——他的手多瘦啊!( )

7.我……摸摸裡衫上的袋——袋裡只剩一塊多錢……( )

8.那種正直而慈詳的眼光,使我立該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 )

一、1.一九三二年秋天,一天中午,還要等半個鐘頭的樣子,這事到現在已經隔了四年,一九三六年十月。

2.上海,虹口公園,內山書店,店裡,店後面長臺子旁邊,南面,北面,裡面,書店的門。

3.起因:接班還要等半個鐘頭,到內山書店躲雨,歇歇。經過:翻看書籍,內山老闆殷勤接待,買書缺錢,與魯迅會面、交談並接受贈書。結果:從“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響。

二、這篇文章著重刻畫人物。文章中雖有不少記事的成分,但這些記事是為了交代時代背景、描寫人物出現的具體環境,記事還是為了刻畫人物。重點放在人物刻畫上,意在突出主要人物魯迅的高尚品格;這也正是這篇文章記敘的重點。

三、1.(c),正確,符合主要內容的概述。(a),不對,第(1)段只交代了年代、地點和人物,沒有交代“我”去內山書店的原因,不符合主要內容第一層的概述。(b),不對,第(18)段寫魯迅出來,已屬於第三層的開頭。(d),不對,第③④兩段已屬於第二層的開頭部分。

2.這種意見不對。第二部分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靜的思索,表現了“一面”對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響。這部分的抒情和議論,畫龍點睛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四、(1)書店的全景:“店裡空蕩蕩沒有一個顧客,只有店後面長臺子旁邊有兩個人用日本話在談笑。”書架一角的近景:“架上橫排著一列中文的《毀滅》。”一本書的特寫:“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

五 1.“結結巴巴”,顯示出作者突然發現自己崇敬、熱愛的魯迅先生就站在身邊,一種深感激動的神態和幸福的心情,難於用言語來表達。作者要“向四周望一望”,表現出當時社會環境的黑暗和險惡,怕有密探之流在旁邊。作者阿累,當時是“左翼劇聯”成員、中共地下黨員,養成了高度警惕的習慣。“沒有蹦出”魯迅先生的名字,一是當時環境的險惡,不能暴露魯迅;二是作者有意強壓自己的感情,竭力保護魯迅。這表現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由衷敬愛之情。

2.“帶著體溫的”銀元,表明這是作者艱苦勞動所得,雖少卻很珍貴。“他的手多瘦啊”,意在表現魯迅憂國憂民,操勞一生,作出了極大的自我犧牲。“鼻子裡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是作者被魯迅的崇高品質和自我犧牲的精神所深深感動。“恭敬地鞠了一躬”,是作者對魯迅的由衷感謝和崇敬。

六、1.暗示與魯迅會面的時間短暫,給下文“我”與魯迅僅見“一面”所受到的巨大鼓舞和影響,埋下伏筆。

2.給下文“我”買書缺錢產生困窘,由魯迅幫助解決,因而更加崇敬魯迅,埋下伏筆。

3.“我”是個進步青年,內山書店出售進步書刊,“我”到內山書店歇歇,翻閱書籍,能汲取知識和力量。這為下文看到魯迅譯著,會見魯迅,埋下伏筆。

七 1.(⑤) 2.(④) 3. (③) 4. (①) 5.(④) 6. (⑤) 7.(①) 8.(①) 9.(②)

第4篇

1、能正確認讀窖、赫、譯、懊、莽、捻、挲、頹、捏、薰、憎、虐這12個生字。

2、能正確理解地窖、赫然、翻譯、懊悔、莽撞、捻著、摩挲、頹唐、捏著、燻黑、憎惡、虐待、躊躇、歷盡艱苦等詞語。

3、繼續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邊學習邊運用,進一步瞭解魯迅,同時能積累好詞好句。

4、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正確領悟文章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感受魯迅對青年的關心和愛護,感受青年作者對魯迅革命忘我、關愛忘我崇高精神的敬仰和愛戴。

教師準備:瞭解有關魯迅的紀念文章、評論文章,把相關資訊有機地滲透本課的教學。

1、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裡,我們已經從作者講述的幾個故事中,弄清了為什麼在魯迅的追悼會上,有那麼多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人來悼念他。誰能說說為什麼?(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為:他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從而得到大家的尊敬和愛戴。)

2、是的,前來悼念的人們,尊敬和愛戴魯迅的心都是一樣的,看,這句話是和魯迅同時期的作家郁達夫在悼念魯迅時寫的,讀一讀。(大螢幕出示郁達夫寫的話:……跑到膠州路萬國殯儀館去,遇見的只是真誠的臉,熱烈的臉,悲憤的臉,和千千萬萬將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與緊捏的拳頭。學生自由朗讀。)

說說你的感受?(許許多多青年男女,都愛戴魯迅,他們對魯迅的逝世無比悲痛,對那些魯迅所憎惡的敵人也同樣無比的憤恨。)

3、魯迅的作品表現出對整個中華民族命運的熾熱情懷,這種強烈的思想和情感,震撼著許多青年讀者,影響和引導著他們的生活。不僅通過作品傳遞這種思想和情感,魯迅還直接關心和幫助廣大青年朋友。自由讀一讀課文前面的這段導語。(學生自由讀導語)

今天這個有關魯迅的故事,寫了一件什麼事呢?自由讀課文。

1、課文已經讀了一遍,因為是作者對魯迅的回憶,所以,文章寫得很具體、很細緻。那麼,如果文中的這位青年工人向別人講起這件事,他又會怎樣說呢?試著用青年工人的口吻,用兩三句話講清楚這件事。

2、學生各自獨立準備2分鐘,請兩、三位學生試講,評價。(內容大致是:我是個賣票員,一天下雨,我去上班,還早,就躲進了內山書店。我發現了魯迅翻譯的《毀滅》,很想買,但是買了書,就沒有飯錢了。正在我猶豫時,魯迅先生推薦我買另一本《鐵流》,並讓我用一塊錢買兩本書,他翻譯的那本書算是送給我的。我非常感動。這件事一直鼓勵我克服生活道路上的種種艱辛。)

1、同學們注意到了嗎?課文是用“一面”做題目的,對於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

③從這“一面”裡,青年工人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魯迅?

④為什麼僅僅是“一面”,卻給青年工人帶去了那麼大的精神力量?

問題①: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瞭解,說說“一面”的意思。(一次偶然,青年工人在內山書店見到了魯迅一面。)

問題②:課文用“一面”做題目,究竟好在哪裡,等我們解決了③④這兩個問題,自然就明白了。

2、我們先來解決第③個問題:從這“一面”裡,青年工人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魯迅?或者說,從作者對自己見著魯迅“一面”的描述中,魯迅先生留給你怎樣的印象?請大家默讀全文,找到相關的語句,並劃下來。

①魯迅先生不顧自己的身體,奮筆疾書,堅持革命鬥爭。

(2)重點圍繞第①點研讀:作者幾次寫到了魯迅的臉,每一次看他的臉,作者的情感有什麼不一樣?帶著不同的感情讀好這些句子:

①他的面孔黃裡帶白,瘦得叫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摸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面孔的瘦、長而直豎的頭髮、“一”字鬍鬚,抖擻的精神,給作者的第一印象竟是那麼深刻。)

②黃裡帶白的臉,瘦得叫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髮;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鬍鬚;左手裡捏著一枝黃色菸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作者驚異自己竟然得到了魯迅的幫助)

③我又仔細地看了他的臉——瘦!(作者擔憂魯迅的身體,敬佩他的頑強精神。)

④他的手多瘦啊——(作者為魯迅憔悴的身體感到心痛。)

(3)從大家的朗讀中,不僅可以感受到魯迅為民族大眾日夜操勞、忘我革命的精神,還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作者,這位青年工人對魯迅的敬仰和愛戴。作者對魯迅的敬佩和愛戴,除了從魯迅的外貌描寫中體會到,有的是作者通過自己的聯想,直接抒發出來了。找到這些聯想,讀出作者的感受來。

①“你要買這本書?”他看了我一眼。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祥交織著的撫摩似的。(魯迅在作者眼裡,既正直嚴肅,令人尊敬,又是充滿關愛、無比親切的。這種感情就如同一位父親對待自己的孩子。)

②正是他,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把一生的時光完全交給了我們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頑強的戰士!……我們這位戰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給沒有休息的艱苦工作毀壞了。(作者被魯迅這種一心為民族大眾,革命不息的戰鬥氣勢和忘我精神所折服。)

③我的鼻子陡然一酸,像要哭出來。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來便走出書店的門。(作者為魯迅身體擔憂、心痛。)

3、出示課文末尾一段:在這四年裡,我歷經艱苦,受盡非人的虐待,我咬緊了牙,哼都不哼一聲。我總是昂著頭,我對自己說:“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引導齊讀。

(1)想一想,在黑暗的舊社會,一個最平凡最底層的工人可能會遭受到怎樣非人的虐待?

根據反饋,引導筆練:是的,當我被老闆無辜責罵時,當我因失業餓得三天沒吃上一頓飯時,當我病得全身無力,一個人躺在床上時,我好像又見到了魯迅“一面”,拿起筆,選擇一句,補充寫完整。(出示以下三句練習,學生筆頭練習,再朗讀交流。)

①當我被老闆無辜責罵時,我的眼前就會出現魯迅的嚴肅而慈祥的面容:

②當我因失業餓得三天沒吃上一頓飯時,我的耳邊就會響起魯迅親切的話語: 。我對自己說:“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2)“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可見,魯迅時時刻刻影響和鼓勵著作者克服困難,度過艱難萬苦。解決問題④: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僅僅是“一面”,卻給這位青年工人帶去了那麼大的精神力量?(大致圍繞魯迅不怕反動惡勢力,全心為民族解放而不懈戰鬥;不顧及自己的病體,關心人民大眾的疾苦。)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短短的一面,卻給了作者深刻永久的印象;匆匆的一面,卻影響著作者的一生。

2、我相信,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也都有很多收穫。來談談自己的收穫吧。

(1)魯迅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的為人和他的思想藝術成就,都表現出對整個民族和社會命運的熾熱情懷,深深地影響並開闊了一代代中國人的身心。

(2)作者在細緻入微地描寫魯迅外貌、語言、神態時,緊緊抓住它外形上“瘦”的特點,反覆描寫,突出了他鞠躬盡瘁的精神品質。

(3)作者不僅具體寫出了魯迅的外貌、語言、神態,還在外貌、語言、神態描寫後展開聯想,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烘托出了對魯迅崇高精神的崇敬和讚佩。

(4)課文最後一句話包含著深刻的含義,聯絡全文可以知道魯迅精神,能夠催人奮進。

3、出示“只要有著這燈,天黑的時候,也便有了行人。”齊讀。

同學們,這盞在黑暗裡永不熄滅的燈,就是魯迅。“魯迅精神,燭照千秋。”相信,同學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能夠讀懂魯迅的作品,那時,我們就可以走進他的心靈世界,去傾聽他對黑暗的痛斥,去感受他對民眾的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