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7篇 深入探析朱德:從他的扁擔教學中反思教育方法與理念

“朱德的扁擔教學”是中國革命歷史上的一個傳奇。作為中國革命的傑出領袖之一,朱德通過拿起扁擔來教育士兵,培養了一批彪炳革命史冊的優秀軍人。然而,值得反思的是,這種教學方式是否還適用於今天的教育體系?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7篇 深入探析朱德:從他的扁擔教學中反思教育方法與理念

第1篇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粹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同時表現出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這句話寫出了戰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可是”承接從井岡山到茅坪去挑糧路程長路難走的困難,是說雖然種種困難,但是戰士們都爭著去挑。“爭”字表現了戰士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課文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感人場面。課文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以小見大,於細微處見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課文最後三句提到“扁擔”,與題目呼應,既點明瞭課題,又深化了內涵。

由於孩子對朱德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引導他們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絡來感悟文章內容。課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紹了一些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並通過“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中的“不遠處”來體會當時環境的危險。第二自然段中介紹挑糧的原因是我訓練學生說話的重點。讓學生用“因為……所以……”來了解儲備糧食的原因和挑糧的原因,並通過反問“去挑糧容易嗎?”讓學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詞語的意思,聯絡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糧的艱辛,為後面學生感悟朱德和戰士們同甘共苦埋下伏筆。

第三自然段是重點,“一道”、“一塊兒”兩個詞語其實很能體現朱德吃苦耐勞的優良革命品質。可以主要抓住了想象練習,讓大家想想:戰士們會怎樣勸朱德?戰士們為什麼要藏扁擔?藏好了心裡會怎麼想?朱德發現扁擔沒有了會想些什麼?他為什麼不去找而是“連夜又趕做一根扁擔?”在想象中加深他們對朱德與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7篇 深入探析朱德:從他的扁擔教學中反思教育方法與理念 第2張

第2篇

語文就是語文,不能承載太多的東西讓學生在閱讀中尋找自己,讓學生在每一節語文課上都能學到一點就夠了。教學是,我先從整體入手,通過初讀感知文意,通過在讀感知人物特點;然後從細節入手,通過課文的重點詞句品析,逐步走進人物內心,感受人格魅力。

新課標非常重視學生的語文實踐,提倡在生活中學語文、活用語文。上課是,我努力尋找文字與生活的結合點,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進行讀、寫的'訓練,達到內化語言、學以致用。

在開課設計時,我以扁擔挑籮筐的形式出示課文內容,形式的簡單轉換傳遞的是新奇,換來的是學生高漲的參與熱情。整堂課沒有了學習歷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學生們都充滿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進入課文的中心內容。

第3篇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朱德與戰士們一起挑糧的革命故事,讓學生感悟朱德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課文所記敘的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則成為課文的重難點。教學中,我把課文的重點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過圖文結合讓學生真正理解,作為革命領袖,要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風範。在指導學生看圖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中的內容。

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語句、或自己組織語言。我繼而又問,為了解決糧食問題,作為革命領袖,為何要親自和戰士們一道呢?孩子們帶著這個問題讀書思考,最後講了許多。於是我送給他們“同甘共苦”一詞,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來讀懂的目光。再細讀,品悟,從而加深了對“同甘共苦”一詞的理解。

為了再現人物鮮活豐滿的形象,又從人物的行動入手,抓住“藏”和“做”,使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參與課堂活動,通過有效的引導,使課堂教學呈現出了豐富性、多變性和複雜性。

很多情況下,由於孩子們的詞彙量有限,一些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情感,可以通過朗讀來感悟,此時,人物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心靈深處。

第4篇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因為課文講述的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經歷相差甚遠,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教師教學也不容易把握分寸,教學起來比較辛苦。因此,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學生對於不常見的扁擔一定充滿了好奇,因此我著眼於扁擔的特別之處,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瞭解紅軍戰士不畏困難、朱德同志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再者,由於孩子對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做好了課前預習,告訴了學生朱德是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之一的有關知識,還讓學生查閱十大元帥的資料。上課時,我讓大家把查閱到的十大元帥的資料進行交流。加深學生對時代的理解,時代的認識,所以課前我又蒐集了大量關於井岡山以及朱德的相關資料,並製成課件,通過圖片和導讀讓學生了解歷史,走進時代。

本節課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課上同學們讀書熱情,積極發言,敢於挑戰,課下給家人講了《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以及閱讀了與朱德有關的.革命故事,在孩子們心中注入了革命英雄人物的種子,讓他們走進了歷史,走進了那個艱苦奮鬥的年代,讓他們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輩無私奉獻的結果!

本節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讓學生課前預習,結合課文拼音,加上與同學合作,師生合作,利用多次識讀、再認等方式,認識本課生字!

學生通過聯絡上下文,根據詞語手冊,觀看課件圖片,師生討論等方式來理解“山高路陡”等詞意,讓學生體會挑糧上山的艱難困苦!體會戰士和朱德挑糧的艱辛,正是這種原因,戰士是“藏”扁擔,朱德是“找”扁擔,兩大對比,兩大主線來講《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以此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我先讓他們在小組互相說,然後在全班交流。

讓學生在對比中體會戰士對朱德是愛戴和關心,朱德對戰士是愛護之情!這種同甘同苦的精神正是革命的最寶貴的精神,值得學生細細體會,永遠學習!

最後讓學生演一演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塑造角色走進歷史,體會人物情感!

總之,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從而體味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敬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第5篇

?朱德的扁擔》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食的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也表現了戰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為了讓孩子們徹底感受到朱德同志的這種品質,我採用了觀察插圖與分析人物行動的方法:

在弄清了為什麼要去挑糧、朱德同志的身份的基礎上,讓孩子們認真觀察文中插圖,說說自己看到了什麼?

起初,孩子們都沒有仔細觀察,只說看到了朱德同志也和其他戰士一起挑糧。我提醒孩子們要仔細觀察圖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細節都不要放過,經過提醒,孩子們的觀察細緻多了。

有的說看到了朱德挑著糧食走在了最前面;有的說朱德的籮筐裡滿滿的,一定很沉;有的說朱德穿著草鞋,戴著斗笠,和戰士們沒有任何區別;有的說周圍雜草叢生、山高路陡,但是朱德同志始終微笑著,他一定感覺和戰士們在一起很開心……說了很多。

從圖中,孩子們看到了朱德同志作為一個將領,始終和戰士們在一起,沒有上下之分,他們感受到了一個親切的朱德,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朱德,一個沒有架子的朱德,一個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朱德。

不需要太多的言語,從圖中,孩子們就能基本感受到朱德的高貴品質。

在學習課文內容時,我始終引領孩子分析朱德的'行動來體會朱德的品質。

我先讓孩子們數一下第三小節共有幾句話,孩子們數出了7句,然後我們就一句句來分析。重點分析朱德的穿著、戰士們與朱德的舉動。

其中,戰士們與朱德的舉動是重中之重,我問孩子們戰士們為了體諒朱德同志,想出了什麼辦法?

大家一起分析出了:勸、藏,我又問孩子們:當戰士們勸朱德不要去挑糧食時,朱德有怎樣的行動?當戰士們藏了朱德的扁擔之後,朱德同志又有怎樣的行動?

孩子們從文中的“不肯”與“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並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體會到了朱德的高貴品質。

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地體會朱德的高貴品質,我們還即興編排了課本劇,從孩子們的對話中,我也感受到了孩子們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第6篇

?朱德的扁擔》是二年級的第六單元的第二課,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朱德和戰士們一起挑糧,因為戰士們心疼朱德,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後來朱德連夜趕做了一根扁擔並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擔。

第一課時教學,我從字到詞再到句子,重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順課文內容。上完課之後感覺整節課有太多的遺憾!

一、課堂組織存在問題,因為過分強調孩子的課堂習慣,導致課堂教學內容沒有完成。時間安排不合理,生字教學拖得時間很長,導致第一課時指導朗讀時間不夠,指導不到位。

二、因為是二年級的學生,針對低年級學生課堂上缺乏趣味性,教學時沒有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應該嘗試一下激勵性的`語言和小物品(小貼畫),首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樣開展教學才能效果加倍!

三、針對課件問題,因為是二年級的學生課件應該注音,還有字型應該是正楷,做課件的時候原本是沒有問題的時候,但是沒有打包處理,後來字型和拼音的位置都發生變化,有點遺憾。

四、整個教學環節過於陳舊,沒有創新,以後應該多看一點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多參加各式各樣的教研活動,與時俱進。

教研教學的路程應該是學習再學習的過程,以後會繼續努力再努力,爭取有更大的進步。

第7篇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因為文章篇幅較長,課文講述的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經歷相差甚遠,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教師教學也不容易把握分寸,教學起來比較辛苦。因此,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學生對於不常見的扁擔一定充滿了好奇,因此我著眼於扁擔的特別之處,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瞭解紅軍戰士不畏困難、朱德同志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再者,由於孩子對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做好了課前預習,告訴了學生朱德是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之一的有關知識,還讓學生查閱十大元帥的資料。上課時,我讓大家把查閱到的十大元帥的資料進行交流。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為了解決這個重點,在教學時我先提問“朱德是怎樣挑糧的?”讓學生邊讀邊劃出相關的句子,再邊看圖邊用自己的話說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由此產生對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時也抓住“一道”、“一塊兒”這兩個詞語,體會朱德吃苦耐勞的優良革命品質。接著,我讓學生想想:戰士們會怎樣勸朱德?戰士們為什麼要藏扁擔?藏好了心裡會怎麼想?朱德發現扁擔沒有了會想些什麼?他為什麼不去找而是“連夜又趕做一根扁擔?”以此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我先讓他們在小組互相說,然後在全班交流。

總之,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從而體味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敬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