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教師常識教學論文7篇 豐富幼兒教師常識的有效教學方法

本文主要探討幼兒教師常識教學論文的重要性和教育意義。通過深入研究幼兒教師專業知識體系,我們可以更好地幫助幼兒教師理解幼兒心理、認知發展以及教育方法。此論文將分享研究成果和教學經驗,為幼兒教師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和啟示。

幼兒教師常識教學論文7篇 豐富幼兒教師常識的有效教學方法

第1篇

摘 要:遊戲在幼兒園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但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幼兒教師由於對幼兒遊戲的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出現“重輕失調”現象。反思幼兒遊戲活動,幼兒教師的責任重大。幼兒教師應樹立幼兒是遊戲主人的觀念,遵循幼兒園遊戲活動原則,為幼兒遊戲創造良好物質和精神環境,在遊戲中積極加以引導。

孩子們的幼兒時期,正是他們探索未知事物、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大腦處於感知、創造、發展最為有利的時機。如果我們還用傳統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話,反而阻礙了孩子的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受到限制,行為能力按部就班。這樣大大降低了孩子去感知外部事物的積極性。應給孩子的腦發育創造好條件,培養兒童的獨立性、思維性、理解力、創造力等。

“遊戲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遊戲使孩子創設了很多不同的情景,在各種情景中會產生各類不同的問題,這為孩子創設了解決問題的情景,提高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孩子思維的速度、靈活程度,促使孩子思維智力品質的發展。孩子熱衷遊戲,使其他在遊戲中能夠學習新知識、練習語言表達,發展觀察、記憶、注意、思考的能力,使學習潛能得以開發。“會玩的孩子才會學習,會學習的孩子更會玩。”這句話值得我們去深思。幼兒生性愛玩好玩,而遊戲正是一種集自由興趣、需要、快樂、滿足於一體,以幼兒為主體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幼兒可以從遊戲中認識環境、瞭解物性、強健身體、活潑動作、鍛鍊思想、學習做人,獲得更多的有益經驗。因此,遊戲在幼兒教育中尤為重要。

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和成長,遊戲對幼兒的身體、智力、創造力、情感、社會性、美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那教師應如何指導幼兒的遊戲呢?

1.尊重幼兒的遊戲。教師要尊重幼兒遊戲的傾向。幼兒有自己的興趣和需要,教師應尊重幼兒選擇遊戲的意願,讓幼兒自由地、愉快地參加遊戲,促進他們個性的發展。

2.支援幼兒的遊戲。教師應以幼兒的眼光來看待遊戲,儘量滿足幼兒遊戲的各種需要,從物質上和精神上給幼兒的遊戲予以支援。一方面,教師要滿足幼兒對遊戲材料的需求,使遊戲能持續下去。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滿足幼兒充分遊戲的心理需要。此外,教師還要關心幼兒遊戲的意願和過程。教師應善於察言觀色,從幼兒的語言、表情、動作上來揣摸幼兒的遊戲心態。

3.參與幼兒的遊戲。教師應是一位幼兒遊戲的參與者。要想充分發揮遊戲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教師就必須具有一顆童心,和幼兒一樣喜歡玩具,愛好遊戲。當幼兒在玩遊戲時,教師也來到他們的身邊,和他們玩同樣的玩具。這不僅會使幼兒感到遊戲是一種很重要的活動,而且還能延長幼兒遊戲的時間,此外還能幫助幼兒學習、掌握許多操作遊戲材料的新方法。

1.通過遊戲引導幼兒的行為規範。教師應通過指導遊戲,引導幼兒認識社會知識和行為規範,如遊戲中自立行為的規範、與人交往的規範等等,並促使幼兒在遊戲中反覆實踐,逐步形成習慣,以內化為自身較穩定的行為特徵,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最近,孩子們迷上了五子棋。有空就結伴下棋。這天,成成和龍龍一起下棋,走了幾個回合,總是成成贏。龍龍急了,在第三回合時,移動了一粒已經走好的棋子,硬說自己連起來是五個棋子贏了。成成不同意,兩人爭了起來,成成說:“你賴皮,剛才這粒棋明明是放在這兒的,不可以再移過去的!”龍龍爭辯說:“我剛才放錯了,我是想放在這兒的呀。”成成說:“放好了就不可以動來動去,不能後悔的!”龍龍說:“你剛才又沒說不可以動!”成成生氣地說:“不和你玩了,我告訴老師,你輸不起。”

其實,我一直在旁邊看著他們,見成成來搬救兵了,我就問龍龍:“你們剛才有沒有說過下好的棋子不能動?”他搖搖頭,又連忙說:“昂昂上次說的,下好的棋可以再動。”我又問:“那是昂昂在你們下棋前就說好的,對嗎?”龍龍點點頭。“今天在你們下棋前說過嗎?”龍龍搖搖頭,我又問:“如果成成下好的棋也動來動去,你同意嗎?”龍龍想了想又搖搖頭,“那怎麼辦呢?”我問他們。他們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成成說:“那我們說好,誰也不能動,怎麼樣?”龍龍點頭答應:“好的。”兩人又高興地下起棋來,邊下邊說:“我們重新來過,剛才那次不算。”

2.通過遊戲,提高幼兒活動質量。幼兒教師還需通過引導,促進幼兒活動質量的提高,使遊戲得以深入開展,並促使幼兒在遊戲中身心不斷髮展。

有的幼兒遊戲無目的,不知道玩什麼,活動中常常無所事事,或是頻繁變換活動型別及材料;有的幼兒在遊戲中常常無意識地擺弄材料、旁觀等。幼兒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建議、提示玩法、提出行為要求、提供範例或是與之共同遊戲等指導方式,引導其學習自選遊戲,自定遊戲內容主題,逐步增強行為的目的性,並激發幼兒不斷嘗試、探索,提高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總之,遊戲是以孩子們為主體的意願遊戲。幼兒老師只有把目標記在心裡,並掌握幼兒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來加以引導,這樣的遊戲才會更生動、更受歡迎、更有價值。只有把遊戲真正交付給幼兒,讓幼兒真正成為遊戲的主人,這才是幼兒園老師最偉大的舉動。

幼兒教師常識教學論文7篇 豐富幼兒教師常識的有效教學方法 第2張

第2篇

摘要:反思性教學因具有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的實踐合理性而迅速影響到世界各國,成為一種強勁的教學思潮。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界定了幼兒教師反思性教學的概念,探討了反思性教學的過程,分析了幼兒教師反思性教學實踐過程的主要環節,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高幼兒教師反思性教學實踐活動的途徑,以期為幼兒教師反思性教學實踐活動提供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幼兒教師;反思性教學;反思性教學實踐

反思性教學是一種把關注學習和行為變化的思想和行動整合起來的方式,因其具有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的實踐合理性而迅速影響到世界各國,成為一種強勁的教學思潮。幼兒教師如果在教育活動中能堅持自覺反思,那麼其發展就不是一種短期的或階段性的,而是一種可終身持續的發展過程,然而,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幼兒反思性教學的實踐不容樂觀,能達到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自覺學習不斷反思成為研究型的幼兒教師是很少的。基於此,本文采用個案研究法,從教師的真實感受出發,探討幼兒教師反思性教學實踐,為提高幼兒教師反思性教學實踐活動提供建設性的建議。

較早研究反思的是英國哲學家、教育思想家洛克。洛克認為反思是對獲得觀念的心靈的反省自照。是人們把自己的心理活動作為認識物件的認識活動,是對思維的思維。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認為“反思起源於主體在活動情境過程中產生的懷疑或困惑,是引發有目的探究行為和解決情境問題的有效手段。”而反思性教學這一術語的正式出現主要得益於美國學者斯岡1983年的著作反思實踐者:專業人員在行動中如何思考一書的影響。斯岡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學習的過程,反思性教學的問世是對將教學改革簡單地貼上成功或失敗標籤的超越。”目前,對反思性教學的主要觀點有:第一,把反思性教學看作教師主體藉助理智的思考、批判的態度和方法進行批判分析的過程;第二,把反思性教學看作不僅要從技術上考慮、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而且要理解教學的廣泛的社會和道德的基礎;第三,把反思性教學看作包括課堂情景反思、課堂實踐基礎反思、道德倫理反思三個層次;第四,把反思性教學看作對實踐反思、實踐中反思、為實踐反思的過程。以上觀點分別從反思主體、反思物件、反思過程等不同側面揭示了反思性教學的涵義,如果將它們加以綜合考慮,似乎能更全面地勾畫出反思性教學的完整圖景。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索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筆者認為反思性教學就是指教師主體通過一定的反思實踐對一定物件進行反思,力求探索教學改進,以實現學生和教師的共同發展為目的的活動。它是一種要求自我發展的教學態度和意識,它既是對過去經驗的反思,同時又是做出新計劃和行動的依據,從而達到提高教育教學效果、促進學生進步和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發展的目的。幼兒教師反思性教學就是指幼兒教師通過一定的反思實踐對一定物件進行反思,力求探索教學改進、以實現幼兒和幼兒教師的共同發展為目的的活動。

二、幼兒教師反思性教學活動的實踐過程

1.幼兒教師的主體反思意識。反思是指人對自己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本質是一種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對話。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的進步也是一次次的反思的結果。反思性教學又是由教師操作完成,而人的行為受思想支配的影響,所以,反思性教學有效實施的關鍵就在於教師主體是否具有反思意識。筆者認為主體反思意識主要包括心理認同感、職業道德意識、自覺反思意識與反思效能感這四個方面。

研究發現,幼兒教師對幼兒園開展反思性教學活動持一種積極的態度,能夠意識到開展反思性教學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並且希望通過組織反思性教學活動使自己的反思意識不斷提高。

在職業道德意識方面,教師態度不一。一些受訪的教師表示,如有可能自己將離開幼兒園另謀職業。另一些表示,願意從事幼教工作。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意識的重要方面就是責任感,而責任感是教師自覺反思教學行為的前提,它能提高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

關於主體的自覺反思意識方面,許多教師已經意識到自覺反思的重要性,基本上形成自覺的反思習慣。

在反思效能感方面,一般地,反思效能感較高,主體意識越強,越容易進入反思狀態;主體職業道德水平越高,越有執著性與責任心,越會自覺反思;如果缺乏情感,就缺乏反思內驅力;如果缺乏反思意識,一切行為將都是紙上談兵。

2.反思性教學活動的設計。反思性教學活動的設計是指在反思性教學活動初始階段,幼兒教師對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教育活動內容、活動準備的選擇以及教育活動等環節的設想過程。 反思性教學活動的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以((綱要))所提出的各領域目標為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確定;目標具體、明確、切實可行。第二,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與本班幼兒發展水平要相適應,同時又能促進幼兒發展,貼近幼兒的生活和經驗,而且又有助於拓展和提升幼兒的經驗,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諸方面的和諧發展併為幼兒終身發展打基礎,能為幼兒提供與活動目標相一致的經驗。第三,教育教學活動的準備圍繞活動目標和教育內容來創設相應的學習環境;投放的活動材料需安全、衛生,便於幼兒操作、觀察、嘗試、探索,要為幼兒做好與活動內容相關的知識準備等等。第四,教育教學活動環節的設計要注意教學過程每一步驟的有效性,每一環節所起的教育作用。

3.反思性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幼兒教師反思性教學活動的實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幼兒教師設計教育活動和幼兒學習教育活動。

反思性教學活動方案的實施過程可重點反思四個方面:第一,教育活動組織形式的選用要適宜,要因材料靈活地運用。第二,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要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注意各領域內容之間的有機聯絡、相互滲透;注意寓教育於遊戲活動之中。第三,教師的指導要注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內部動機;注意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為幼兒提供人際交往的機會,特別是幼兒之間相互學習和自由交往的機會;要重視幼兒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的指導;靈活地處理偶發事件,具有應變能力;能在觀察和評估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適時調整計劃等等。第四,教師要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敏感地察覺幼兒的需要並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能根據教育活動的需要靈活地轉換角色,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等。

4.反思性教學活動的評價。關於反思性教學活動的評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幼兒學習後的發展狀況;幼兒發展狀況與活動目標的符合程度;活動產生了哪些非預期的結果。其次是教師通過這一活動的實施獲得哪些提高等等。

三 提高幼兒教師反思性教學實踐活動的途徑

1.養成自覺反思的行為習慣。養成自覺反思的行為習慣,培養反思意識,就要使“反思行為”成為幼兒教師自身的一種生活行為和存在方式。在思想認識方面,幼兒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反思的行為和習慣對於自己的專業成長、自身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地位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則需要幼兒教師針對要反思的具體內容,運用多種不同的反思策略持續地進行反思和實踐。久而久之,作為行為主體的幼兒教師,就會逐漸養成一種自覺反思的良好行為習慣,進而在心理上形成對教學實踐的反思意識。這種意識會隨時提醒幼兒教師對整個的教學過程保持一種應有的警覺,一旦有什麼可疑點或是遇到一些特定的困難、問題便自然進入反思狀態。

2.加強幼兒教師的專業探究能力。從根本上說,反思性教學要求幼兒教師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凡是與教育有關的任何事項都可成為幼兒教師進行反思的物件。幼兒教師要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教育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並善於通過積極的探究尋求問題的答案。反思性教學既強調師幼之間在課堂內的雙向探索反思,也要求教師同伴之間在活動前、活動後進行更多的交流,反思彼此在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教育問題,探尋問題解決的方法、途徑,以支援其教學能力的持續提高。教學活動探究能力其實是一種處理資訊的能力,即收集、分析、評價教學活動資訊的能力。這種能力能促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對教學理論做出新的建構。這樣幼兒教師在全面發展幼兒能力的同時,又使其自身獲得進一步發展,逐漸成為研究型教師。

3.掌握反思策略,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幼兒教師要想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反思型的教師,僅僅明確反思的涵義和內容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幼兒老師還必須掌握一些反思的基本策略,知道應該怎樣去反思。如:寫日記、觀看教學錄象、同伴觀察和教學研究等。同時,反思性教學需要幼兒教師具有終生學習的思想。反思性教學需要幼兒教師根據具體情境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就要求幼兒教師要不斷地向實踐學習,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素養對教育活動情境做出正確的判斷,而要獲得正確判斷,幼兒教師必須具有紮實的教育功底,不斷加強自身各種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和提高對教育問題的洞察力。

第3篇

在對陝西省幼兒教師音樂教學技能的調查中,我們選擇了關中地區、陝北和陝南地區部分不同級別、不同規模的幼兒園,對幼兒教師一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96份,有效率為98%。在調查中我們瞭解了幼兒教師的學業背景、實際的音樂技能掌握現狀和運用情況,以及幼兒園對教師在專業提升方面的要求和培訓交流,總結歸納為以下幾點。

從對學歷的調查來看,我省幼兒教師已逐步走向了專業化,畢業於師範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達到了66%,職業技術類學前專業的教師達到了26%,民辦學前專業的教師達到了4%,也就是說畢業於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兒教師達到了96%,這個從業比例是近年來最高的,而畢業於其他院校專業的教師只有4%。達到本專科以上的教師達到了98%,研究生達到了2%,中專以及高中學歷的教師目前已經沒有了,我省幼兒教師的學歷較以前明顯提高了。

幼兒教師的音樂技能主要涉及唱歌、鋼琴即興伴奏、音樂理論和節奏素養等幾方面,通過對教師的問卷調查和聽課觀摩,發現教師在音樂技能方面存在掌握不紮實,運用不自如的現象。在聲樂技能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受過聲樂訓練的教師佔91%,沒受過訓練的教師只有9%,說明職前都有過專業的學習。參加過聲樂考級的教師只佔16%,這又說明技能掌握精湛的教師少。對於節奏素養的調查,有65%的教師能夠完成幼兒園教學所涉及的節奏,31%的教師不能準確識別節奏。在即興伴奏技能調查中,發現幼兒教師在鋼琴即興伴奏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大,只有37%的教師能夠編配教材中的兒童歌曲,63%的教師是憑感覺無理論的伴奏,或者根本不會。即興伴奏是幼兒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技能,這項技能的嫻熟程度直接影響了音樂教學活動。所以,這樣的技能現狀是令人擔憂的,也是急需提高的。從這三項幼兒教師音樂技能調查來看,雖然96%的教師畢業於學前教育專業,但音樂技能水平不過硬,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欠缺。

1.3幼兒教師音樂教學法欠缺,不能開展豐富的音樂活動

通過對個別地區幼兒園音樂活動的觀摩,和對教師的問卷調查,我們瞭解到幼兒教師對音樂教學法瞭解少、運用少,幼兒音樂活動形式單一,不能開展富有本地區特色的幼兒音樂活動。調查資料顯示,瞭解過這些音樂教學法的教師佔40%,經常使用的教師佔25%,只是偶爾使用的教師佔到了60%。這些資料說明,幼兒教師對音樂教學法使用率較低,在音樂教學中沒有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在入院觀摩聽課中,發現幼兒音樂活動各地區特色少,比如有特色的陝北音樂就可以在幼兒音樂教學中體現,不僅體現了地區特色,也豐富了幼兒音樂教學。

幼兒園對教師的職後培訓還是比較重視的,但是培訓效果卻並不理想,並且在培訓中理論多、技能少,尤其是音樂技能方面的培訓少。從參加職後培訓的專案中瞭解到,即興伴奏培訓最多,佔45%,其次是音樂教學法佔40%,居第二位,最後還有教學研討和器樂培訓各佔37%和34%。但就實際應用和調查來說,即興伴奏和音樂教學法在使用中問題最多,這足以說明職後培訓成效低,實用性不強,需要改進。

2.1學前教育專業大量擴招,導致幼兒教師職前教育質量下降

隨著學前教育事業的大力發展,我省大量擴建、重建和新建幼兒園,培養幼兒教師的學前教育專業也隨之大量招生,2009年實行招生改革———大學聯考招生,取消了專業面試,學生進校幾乎沒有專業基礎,這些因素導致了生源質量下降。還有相當一部分院校沒有辦學前教育專業的經驗或者經驗不足,都是這兩年才新開設的專業,這些因素導致了幼兒教師職前培養不專業,培養方向不明確。這就是我們在前面現狀中呈現的問題,96%的幼兒教師都畢業於學前教育專業,並且學歷都比以前的中專學歷高,但音樂基本技能卻不過硬的根本原因了。

地域不同會造成教學水平有差異,這一點在這次研究中依然存在。經濟發達地區相對教育就發達,幼兒音樂教學活動相對豐富,有規範的教學計劃。關中地區音樂教學質量明顯高於陝北和陝南地區,一線城市高於二、三線城市,城市又高於區縣和農村。在幼兒園方面也存在差異。我省有2902所幼兒園,只有21%是公辦園。省級示範園、公辦園,大規模園,對就業者吸引力大,能夠招收到高水平、高素質的幼兒教師,並且就業後流動性小,能夠保證音樂教學持續發展。而民辦園、私立園和小規模園在教師招聘上,就顯得人員層次不一,招收的高學歷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少,即使有,也相對流動性大,造成幼兒園音樂教學發展不穩定,難以持續發展。

從2010年以來,全國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事業。我省制定了學前教育發展三步走計劃。2011-2013年第一個三年計劃已按期完成。據最新統計,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各級各類幼兒園6356所,比2010年增加2428所,其中,公辦園1758所,比2010年增加1047所,增長率達147%。在園幼兒122.8萬名,比2010年增加52.33萬名。全省幼兒園教職工共10.05萬人,比2010年增加4.8萬人。由於急速增加的幼兒園數量和在園幼兒,陝西省大量補充了近5萬名幼教工作者。這些教師有些有學歷、有些沒有學歷、還有些是非學前教育專業,這都是造成音樂教學水平降低的原因。

3、幼兒教師音樂教學技能提升策略和建議

要改善提升幼兒教師音樂技能水平,第一步從職前培養做起。明確幼兒教師的培養目標,制定符合學前教育特色的音樂課程體系,加強音樂學科內各課程的整合,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同時發揮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科優勢,在音樂課中融合有關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幫助學生建立和掌握正確的音樂教育觀、價值觀。圍繞學前教育培養目標,更新教學大綱,將原有的專業課———鋼琴、聲樂、舞蹈等課程中,嘗試進行整合。在原來單獨的技能課基礎上加入與幼兒園音樂活動相關的內容,並開展“情景式”教學。讓技能學習更符合學前教育特色,更具實用性。

3.2提升各級幼兒園教師入職門檻,制定職前上崗技能標準

在我國幼教事業大力發展時期,我省幼兒園大量擴建和新建,造成幼兒教師嚴重短缺,雖然我省學前教育專業也隨之大量擴招和新建,通過培訓補充了一部分幼兒教師,但與社會發展形勢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相比,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依然短缺。雖然幼兒教師依然存在短缺,但我們還是要提高幼兒教師入職門檻,在入職前要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確保教師整體水平。在音樂方面,可以制定一個職前上崗標準,比如歌曲演唱、鋼琴彈奏、彈唱以及音樂知識等需要達到的標準,這一點我們可以借鑑歐美等發達國建的先進經驗,在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方面,許多發達國家制定了相應的標準。如美國“全美幼兒教育協會”(簡稱naeyc)制定的幼兒教師職業核心標準,對於職前、職後幼兒教師在專業的掌控方面都有了具體的要求;英國教育科學部也頒佈了《教師職前教育改革》,檔案中詳細規定了初任教師必備的職業技能及其具體評鑑方法。

3.3提高職後培訓的實效性,促進幼兒教師職後專業化發展

教師繼續教育已成為時代發展的要求,幼兒教師繼續教育是落實終身教育理念、切實提高幼兒教師素質、促進專業發展和提升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而幼兒教師的培訓效果與教師的需求有著密切的關係,已有的研究表明,按教師培訓需求進行培訓,有利於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避免讓培訓流於形勢。在對音樂技能提升需求的調查中瞭解到:幼兒教師對音樂技能的提升有強烈的願望。但從目前的培訓來看,理論培訓大於技能培訓,很多培訓內容沒有實際應用價值。因此,要對職後培訓進行大力改革,提升實效性。首先,要了解幼兒教師在音樂教學技能方面的需求,其次,根據需求制定適宜的培訓方案和課程內容,最後,瞭解培訓的實際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針對的培訓,才能真正提高幼兒教師音樂技能水平。幼兒教師走向專業化發展已成為時代發展趨勢,完善的職後培訓體系,是促進幼兒教師職後專業化發展的必要保障。

為了縮小地域和園級差異,應加強各地區、各級別幼兒園之間的交流互訪,開展各種教學交流、培訓交流、幼兒園環境創設等活動,加強交流。還要在各市、區樹立1-2所示範幼兒園,意在帶動其他幼兒園的發展。在各地區、各級幼兒園推行教師輪崗制度。讓發達地區與教育相對落後地區互相輪崗、公辦園與民辦和私立幼兒園互相輪崗、大規模園與小型幼兒園互相輪崗,爭取讓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互相交流學習。

第4篇

摘要:幼兒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基礎, 也是重中之重。幼兒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實施者, 其職業素養與教學水平, 直接影響幼兒教育質量。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 幼兒教師應該通過提高自身反思能力, 發現教學的不足, 並積極進行完善, 以此獲得更多的教學經驗, 在這個反思的過程中, 幼兒教師會不斷成長, 教學水平也會不斷提高。

關鍵詞:幼兒教師; 反思能力; 培養; 提升;

反思能夠幫助教師發現教學中的不足, 正確評估自我能力, 還能夠激發教師進取意識, 不斷促進教師成長。幼兒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養, 是目前幼兒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首先, 幼兒教師要明確教學反思的核心內容, 在此基礎上, 養成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習慣, 能夠以幼兒為教育中心, 通過觀察、分析等手段, 找到更符合幼兒成長髮展的教學策略, 以此奠定幼兒教育發展基礎。

教學是幼兒教師反思的核心, 主要包含在教學行動彙總反思和對教學行動中反思這個方面。第一個方面主要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 通過內容中的理論和經驗, 將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方案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改善, 從而保證對教學過程中的時間活動進行優化。而另一個方面主要是在完成教學之後, 對教學過程中的行為進行全方面的思考。

對於反思來說, 主要包括隱藏在自己教育行為背後的教育觀念和有關理論體系以及自己的教學實踐這兩個重要的部分。

從對教學反思的過程和內容中可以看出, 主要的目的是對教學更好的效果進行追求。當時從我國現階段實際教學的反應來看, 教學過程中的主體, 不僅是對教學合理性的追求, 也是作為反思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支柱, 從而有效提高了反思性教學實踐發展的速度。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 最重要的依據就是教學的合理性。但是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 對教學目標和過程以及情景等各個方面出現的問題, 最重要的依據就是幼兒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的需求。幼兒實際發展過程中的需求, 就需要對幼兒現階段的發展水平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因為只有在教育的支援下, 才能夠促使幼兒到達一個新的發展水平和層次。所以, 在對幼兒發展進行研究的過程中, 就需要對幼兒日常的生活進行全方面的觀察, 這對於幼兒的學習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幼兒自身來說, 他們可以運用眼睛和耳朵以及心靈對實際的表現進行觀察和了解。而教師在實際教學的活動中, 最多出現的身份就是參與者, 並且和幼兒一起學習和活動, 從而幫助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學到知識。

一部分幼兒教師進行教學反思, 往往流於表面, 對於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並沒有全面掌握, 也不會深究其原因, 比如:幼兒在上課時, 常常會東張西望, 注意力不集中。針對這樣的情況, 教師應該研究其原因, 是什麼導致幼兒無法專注聽課。是教學內容不生動, 無法吸引學生;是課堂整體紀律不佳, 分散了他們的注意力等等, 在總結了所有可能性之後, 教師還應該一一加以印證, 對於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必須要刨根問底, 不能疏忽。然後, 在實際教學反思中, 能夠做到以上內容的教師並不多, 這就導致教學反思淺表化, 無法真正發揮其作用和價值。

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很容易形成思維定式, 把教學這件充滿創意的工作固化為一種機械的流程。很多教師不會思考, “我為什麼這樣做?”而是其他教師都是這樣做, 所以我也這樣做。在這種錯誤教學觀念的支配下, 教學反思中教師只會找客觀的原因, 卻不能從自身去反思, 這又如何能在教學中促進孩子想學、會學、樂學?如何能在提高孩子主動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

教師有了反思的方法, 卻不能用反思得來的經驗來改變後續的教學行為, 教學理念沒能內化為教師們的教學意識, 也並沒有成為他們專業化成長的基石。缺乏專業成長的意識, 缺乏自我成長的動機, 使教師把反思當作一次教育教學行為的結束, 而不是下一次教育行為產生的基礎。教師們認為, 進行反思只是管理者對自己的工作要求, 而不是自身發自內心的需求, 教師不能在自主構建的過程中運用反思, 反思到的問題不能在後續的教育活動中得到解決, 總結出的方法也沒能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和推廣“思”又有何用?

自覺教學反思的起點。教學反思的過程中, 就是需要面對問題能夠及時的做出反應的一個主人公的方式, 這其中主要包含了直覺和情緒以及責任感這三種態度和感情。對於幼兒教師來說, 要對教育事業有一個深入的責任感, 並且保證自身能夠具備比較強的法制意識和反思意識, 要將現階段教學的模式進行不斷的改善和創新, 對於別人一些良好的意見, 要虛心請教, 從而保證可以對幼兒實際發展過程中內容和方法進行關注和重視, 並且還要站在多個角度, 對教育情景進行全方面的思考, 從而將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創新。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 需要對其中的主體物件進行觀察。不管是在教學的過程中, 還是在教學結束以後, 都需要幼師對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反應和表現進行觀察, 從而可以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全方面的掌握。只有這樣, 才可以促使現階段幼兒的發展水平和教育能力符合全新發展背景下的需求。

在教學過程中找出問題就是批判, 其中主要包括理念和行動這個方面的問題, 幼師如果對幼兒的發展水平認識的有偏差, 就會導致照顧不到一個特殊的'幼兒。所以, 在批判的過程中, 要以總結為主要的方式, 但是實際發生的問題基本上都是整體存在的, 就導致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上存在差距。因此, 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全方面的思考和改進, 對相關問題發生的記錄進行整理和總結, 從而保證可以進行正確的改正。但是批判最好是在集體討論中進行, 集體討論可以將問題中的內在內容進行透徹和深入的分析, 從而保證批判任務可以更好的完成。

將教學計劃進行創新。教學方式不只是停留在教學的過程中, 而是需要課後的回顧和反思找出問題的根源, 並且對其中結構和內容有一個真正的認識, 從而建立一個全新的教學方案和實踐活動。將幼兒發展的整體計劃進行創新, 就可以促使對幼兒教育的規律有一個新的理解, 只有這樣, 才可以將教學的合理性作為追求目標, 並且在未來的發展中對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的過程中, 主要是在完成批判任務之後進行, 通過整體的框架體現出全新的思路。除此之外, 將教學活動計劃創新, 也是全體員工共同努力的一個目標, 可以通過大家的互相學習和分享經驗, 最終保證教學計劃的整體提高。

將教學中的實踐活動進行創新, 這個方案主要的目的是為重返課堂。教師在實際反思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對其中的問題進行發現的同時, 還需要實現解決問題的重要目標。由此看來, 當教學反思結束以後, 需要進行下一次的教學實踐, 去檢測幼兒有效發展最合適的方式和方法, 並且對這些活動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理解, 從而提高教學的發展水平。

明確教學反思的核心內容, 客觀認識當前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中存在的問題, 是提高我國幼兒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基礎和前提。幼兒園領導以及相關管理者, 要重視幼兒教師反思能力培養, 定期開展技能評比競賽, 激發幼兒教師反思意識, 為其提供更多參加培訓的機會, 使其能夠在反思中不斷完善自我專業素養與教學技能, 進而為幼兒教育事業做出更多貢獻。

[1]顏鈺鈴.幼兒教師如何撰寫教學反思[j].學前課程研究, 2014 (11) :96-97.

[2]肖樑.幼兒教師的“反思性教學”分析[j].科普童話, 2016 (7) :105-106.

[3]王麗莉.幼兒教師教育反思內容研究[j].文史博覽, 2018 (11) :117-118.

第5篇

教學認知能力是進行教學活動的基礎成分,是否具備教學認知能力或強弱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教師的教學認知能力主要指教師對於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手段策略、教學情景以及學生主體的分析判斷能力。教學認知能力主要包括四個成分:

(4)對學生學習準備與個性特點的瞭解及判斷能力。美國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要從兒童的天性出發,以兒童為中心,教師必須要把學科知識心理學化,才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學認知能力是教師經驗的積累,作為幼兒教師要洞察、分析幼兒的心理特徵與把握髮展特點,不斷研究課程內容,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以採取最佳的教學策略展開教學。

2001年,國家教育部為構建符合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大力推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頒佈了包含幼兒教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其中指出幼兒園要堅持保教結合的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處理好與學生的關係,積極引導學生,注重共同發展。在分析處理課程時要顧及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有意義的教育情景,引導學生獨立、自主、積極的學習,尊重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幼兒園階段是整個教育時期的基礎,並且幼兒園教育更應該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是幼兒教師充分發揮創造性的過程,在課程組織實施方面,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與生活方面的引導者。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的實際經驗,又要利於幼兒拓展,體現出課程的時代性和趣味性。新課程理念對幼兒教師教學方面提出的要求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明確任務,做好教學的“開場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趣味的課堂氣氛和學習環境能為幼兒創造一個有意思的“開場白”。幼兒教師要設計有意思的教學情境,教學任務清晰、有意思,充分抓住了幼兒好奇、愛探索的特點,使幼兒在玩中學。

2.2降低難度,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願望。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幼兒多思、多想,體現出創造性思維,鼓勵幼兒的探索精神,要求教師創造性的進行教學。

2.3教學方法新穎,教學氛圍民主。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並且要創設師生互相尊重理解的良好師生關係。

2.4顧及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幼兒。課程改革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幼兒,教學設計要考慮個體差異,促使幼兒發揮自我主動性。因此,教師要樹立面向全體幼兒共同發展的新理念。

朱家雄教授曾說過,課程改革是否能夠成功,關鍵點在於老師,教師能否理解課程改革的價值,是否能夠認同課程改革,最終都會直接影響到課程實施的效果。近些年來,為了發展幼兒的素養,開展素質教育,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我國研究實行了幼兒園課程改革。當前,有些學者站在人文關懷的角度,對幼兒教師關於課程改革的認同和接受程度做了相關研究。普雷特的相關研究表明,人們對課程改革的認同態度呈正態分佈。朱芳紅對蘭州市幼兒教師課程改革認同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推行課程改革新理念的意向方面,57.2%的教師會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實施新理念,但也有34.9%的幼兒教師不會向同事指出課程改革能夠改善提高幼兒的教育質量。大多數幼兒教師還是非常滿意幼兒園課程不斷向前發展的,但問題就在於理論雖好,實用性較差。針對幼兒教師在課程實施層面出現的問題,我們提出了一些相應的改善策略,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認知能力,促進課程的順利進行。

4.1轉變教師的課程意識,增加對課程改革的認識。教師的教學認知能力包括對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目標的分析能力,能否處理好課程內容至關重要。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信念是學校裡最寶貴的東西。如果教師的教學信念不堅定,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顧此失彼,那麼課程改革也不會成功。

4.2組織教師教育培訓活動,增強教師分析理解課程的能力。組織幼兒教師參加相關的教育培訓活動,藉助外部力量,培養教師的教學認知能力。“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課程的發展”。國家支援各地區開展幼兒教師培訓工作,按需培訓,重點培養薄弱環節的骨幹教師,也為一線的幼兒園教師提供交流探討的機會。

4.3教師之間互相交流教學經驗,開展校本教研。主張在幼兒園裡,以學校為單位,開展教學研究,組織教師探討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校本教研是教師之間互相交流學習,找到問題的原因,揚長避短,解決實際問題。向他人學習,從多個角度看問題,展開教學反思,也有利於教師教學認知能力的培養。

第6篇

近年來,隨著國家各項針對性政策的落實,幼兒園課程改革得以快速推進,音樂教育作為審美教育中重要的課程之一,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實際教學中,幼兒音樂教育普遍存在缺乏自主性、追求技巧培養等弊端,導致幼兒不僅達不到審美教育的目標,更失去了音樂學習的快樂,這與綱要的方向背道而馳。“賞識教育”雖然在國內目前並無學術定論,但不論意識領域或行為習慣,賞識教育強調的對兒童心靈和行為的快樂關懷正是當前素質教育的根本,亦是我國幼兒音樂教育中不可或缺、卻缺失嚴重的一部分。

中國文化中自古便有“棍棒底下出高才”,“嚴師出高徒”等強調嚴肅教育色彩的文化烙印,也同樣具有賞識教育的影子,如明代教育家王明陽提出:“今教童子,必使之趨向鼓舞,心中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己。”至今,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南京)賞識教育研究所所長周弘已將賞識教育提高到理論高度並進行有效實踐。他認為“賞識教育是接受最為廣泛讓父母孩子都學會翹起大拇指的教育;賞識教育是家長快樂地教、孩子幸福地學的教育;賞識教育是讓孩子學賞識教育。然而,通過實踐調查,不難發現幼兒園大班幼兒音樂活動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其與大班幼兒開始建立一定的自我意識和批判思想、進入了幼兒園階段的叛逆期密不可分,同樣也與教師實施策略不能因勢利導、有的放矢緊密相關。因此,當前局勢下分析現狀進行音樂活動賞識教育的對策研究,不失為促進幼兒園音樂教育健康發展的有益嘗試。

一、提高賞識教育意識,建立快樂音樂教育氛圍

奧爾夫曾提到:你們的學生當中將來當音樂家的畢竟很少,很多孩子將來只是聽音樂的人,所以,音樂教育的任務應該是為眾多的那些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著想,幫助他們使他們參與音樂活動,成為音樂的欣賞者,從中得到樂趣,同時,又要為那些將來從事藝術事業的孩子打好一定的基礎,音樂教育具有這樣的雙重任務。[2]

這與當前我國素質教育目標相一致,“音樂藝術家”在社會群體中只是一個小部分,教師運用賞識教育理念為幼兒創造一個有愛的音樂教學環境,對幼兒積極肯定,讓幼兒體會到成功和快樂,幫助幼兒提高,這才是幼兒音樂教學活動的真正意義。在前期調研中幼兒園大班教師對賞識教育在理論上多僅止步於望文生義,對於賞識教育的基本內涵和應用策略,沒有建立深刻的認識。在實踐教學中將賞識教育運用其中的非常少,實踐教學中由於音樂活動中氣氛一般比較活躍,為了保持課堂秩序,表現良好的幼兒教師會給予一些言語上的鼓勵,而對於破壞課堂紀律的孩子,要麼直接拉出來批評,並警告其他孩子以此為例不準再犯,要麼聽之任之,前提是隻要不影響到其他幼兒。賞識教育面對的幼兒不應該是表現優秀的,更應該是內心想要吸引注意的“搗蛋”孩子,因此,提高賞識教育全面化教育意識,是創造快樂音樂教育氛圍的根本。

愛丁堡大學教育心理學馬丁教授曾經做過一個經典實驗:在一所學校中,他把一批能力相當的孩子隨機地分成了兩組,分組完畢後,他告訴老師:第一組在智力、能力和品質高於第二組,隨即離開。一個學期後,馬丁教授再回到學校,發現第一組的成績和各項考評都優於第二組。後來這個實驗組又經過幾組實驗,同樣被證明了這一原理。這一案例是關於賞識教育的一個經典案例,馬丁教授的隨機抽取安排的兩組孩子,只因給老師的暗示不一樣,最後差別甚大。可見,在教育教學中適時的給予學生積極暗示能有效的幫助學生能力的提高。可見,在幼兒園中這一理念也同樣適用。人性的本質中就渴望被賞識、被理解、被愛,如果在幼兒園中營造豐富的賞識教育氛圍,在這種積極肯定的環境下,不僅是幼兒,教師也同樣會受到渲染和鼓勵。

幼兒園中,很多教師因為受教育的背景不一樣,基礎有差別,針對很多教師對賞識教育不瞭解的情況,管理者可根據基本情況幫助教師再學習。如:請相關專家在園中開展賞識教育理論講座;組織教師視訊學習;訂閱相關雜誌報刊閱讀;開展相關主題活動相互探討學習。日常管理中,教育管理者敏銳的捕捉到有利於幼兒發展、有利於幼兒園整個環境發展的賞識教育資訊,敢於實踐和創新,創設全園快樂音樂活動氛圍。

二、增強教師音樂素養,保障賞識教育全面滲透

賞識教育方法的應用,具體可歸納為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欣賞孩子、激勵孩子、寬容孩子。這些教育方法是建立在對幼兒的充分了解和紮實的專業基礎之上,隨著當前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幼兒不僅接受幼兒園課堂音樂教學,有許多孩子都接受一定的社會音樂培訓,基本具有一定的音樂素養,也具有了一定音樂評價能力。傳統的教師教幼兒學的音樂課堂已經不能滿足這些孩子們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告訴他“你很棒”更需要指出他“哪方面棒”,這就 對教 師的音樂素 養 提 出 了 一 定 的要求。幼兒音樂教學活動內容主要分為唱歌、韻律活動、打擊樂演奏和音樂欣賞活動。[3]

教師要從自身出發,從各個方面來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在唱歌活動中,教師一定要掌握正確的唱歌技巧,幼兒期的孩子們各項肌能都處於成長的關鍵期,教師要掌握正確的發聲技巧和聲音辨別能力,幫助幼兒養成正確的唱歌習慣。同時,在唱歌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幫助幼兒掌握咬字吐字的技巧,在愉悅的唱歌活動中,也幫助幼兒訓練了語言能力。韻律和打擊樂活動都是從訓練幼兒節奏感出發,從肢體和樂器方面加以訓練,所以,教師首先要具備表演和器樂演奏的基本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準備生動的表演會具有極大的感染力,能大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音樂欣賞活動是讓幼兒通過傾聽音樂作品,對音樂作品的內容進行感受、理解和鑑賞的活動,要能幫助幼兒欣賞音樂,提高審美能力,教師首先就得具有較高的欣賞水平,在欣賞過程中,引導幼兒根據音樂作品展開聯想和想象,從而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時代在改變,社會在進步,要想一勞永逸在當今社會中發展是很難的,不論是理論還是技能,幼兒教師也要永無止境地學習和完善自己才能與時俱進。當今先進的幼兒音樂教學方法越來越多,教師自己要能有紮實的基礎才能根據教學情況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外來優秀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三、建立民主音樂活動環境,推進賞識教育深入開展

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幼兒更喜歡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教師。在每年大中專院校學生實習期間,幼兒對來的每位新面孔老師都很熱情,基本每個孩子都願意與她們交流,講述關於他們自己有趣的事情,他們並不把這些學生當成老師,而是一位能無話不談的好姐姐或好哥哥。這些實習生在上課時,課堂氣氛雖比主班老師混亂了些,但是孩子們都積極配合,有提問都能思考回答,在民主的音樂活動環境中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一些控制慾較強的主班老師的課堂,在這些課堂中孩子們就乖巧的像只小綿羊,沒有人說話,課堂紀律非常好,然而,這也就失去了音樂教學“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基本要求。訪談中在和c老師交流時,她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來這所幼兒園已經2年了,但到現在我都還很困惑如何去上課,你問我了不瞭解賞識教育,我覺得我連幼兒都還不夠了解,每次上課(孩子們)都不能安靜,小孩注意力又不能集中,要是有個哭的,天哪,能帶動好幾個一起哭。我也會經常刻意的去誇讚他們,但是誇多了,小孩子們都也不稀罕了。孩子的個性差異太大,啥教學模式都不行,你說的這“賞識教育”估計也是不行的…c老師這樣的情況雖不是每個老師都遇到的,但是這種師生關係確實是經常有的,教師的成人世界總是不能和孩子的世界相融合,教師和幼兒不能有效的溝通,也不能瞭解幼兒的內心想法。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教育管理學科規劃副組長、國家教育局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吳椿先生在為《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寫的特稿中提出:“師生關係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係。師生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育工作的效果,甚至為教育成敗的關鍵。教師有什麼樣的學生觀,就會對學生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和方法,它不僅影響者教育的效果,也影響著學生的發展。”[4]

一直以來,教師的角色都是學生的導師、引路人,孩子們耳邊一直被叮囑的都是“要好好聽老師的話!”,老師和學生的關係遠沒有達到民主平等的水平。而賞識教育不僅提倡尊重學生個性、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差異,在理念上也倡導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不再居高臨下地看待學生,而是學生的朋友。[5]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幼兒需要在老師的賞識中感受到尊重和自由,能樹立自信,師生平等相待,民主友好,這樣才能創造輕鬆和諧的教學活動氛圍。

案例1:在一節打擊鈴鼓、三角鐵、碰鈴等樂器的音樂活動課上,當孩子們掌握了演奏方法,在我的琴聲伴奏下進行表演時,突然響起了一陣“咚咚咚”聲,我抬頭一看,原來是總被老師們提及的“壞孩子”小龍,他正用兩手大力地拍著桌子。頓時,其他孩子都鬨笑起來,有的也學著他的樣子,用力在桌上拍打起來。教室裡一下子炸開了鍋,我正想狠狠批評他,突然轉念一想,控制了自己的情緒,於是我做了個“噓”的手勢,這時很多孩子都安靜下來了。“小龍”我叫他並請他站起來,小龍以為我要批評他突然害怕起來,我微笑著摸了摸他的頭,問他:“你剛才為什麼拍桌子呢?”他輕聲回答說:“我,沒有樂器。”原來,因為樂器只有十套,我就把它們分配給了幾個節奏感好的孩子,以便他們能帶領其他孩子。我接著又問:“小龍,那你想用桌子表演什麼樂器呢?”“鈴鼓。”“你能給大家表演一下嗎?”我順勢做了個開始的手勢。他有些膽怯,我鼓勵的看著他,並向他豎了豎大拇指,這下他就放心大膽的表演了,表演出乎意料的好!我讓全班孩子用熱烈的掌聲給予他表揚,接下來一些孩子使用樂器,另一大半沒有輪到樂器的,都用自制的“鈴鼓”,孩子們很開心,敲了個不亦樂乎,整節課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6]

上一案例中的這種情況是我們在教學活動中經常看到的,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經常採用的是教唱的形式,偶爾拿出一些樂器時,孩子們會感到非常新鮮,這時課堂的秩序就會很難掌控,老師經常也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案例中的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典範,當她看到調皮孩子小龍又在搗亂時,她選擇了輕聲詢問緣由,這才發現小龍之所以搗亂是因為他沒有拿到樂器。這位老師於是趁熱打鐵讓他就用桌子當樂器表演,沒想到孩子竟然“表演出乎意料的好”,對於孩子和老師來說這都是一個意外的收穫。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幼兒情緒的主導者,如果教師用賞識的眼光去注視每位幼兒,給他們真誠的愛,激發幼兒的主體情感,讓幼兒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就能營造一種愉悅、寬鬆、平等、合作的課堂氛圍,也達到了音樂教學情感教育的根本。

四、把握音樂活動各個階段,因勢利導賞識教育運用

現今,雖然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鈴木音樂教學法等先進的教學方法風靡,很多教學專家也根據國內的概況進行引用,然而也出現了許多水土不服的現狀。是不是任何一種教學模式或理念放之四海而皆準?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那麼賞識教育在音樂教學活動中也一定有其發揮優勢和略顯牽強的時候,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賞識教育,避免出現“雞肋”效應,需要在課前、課中和課後合理使用賞識教育。

(一)從孩子身邊尋找音樂教學素材,奠定賞識教育前提

很多幼兒教師都困惑如何能將一節音樂課上活起來,訪談中c老師說:“每個周我們都有活動主題,但是,這些主題下能教學的東西就書上那麼一點,孩子們的技能水平又有限,怎樣找素材呢?”賞識教育要求教師都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就是要教師能從幼兒的世界裡觀察事物。

案例2:今天課間休息時,我坐在電鋼琴邊看孩子們活動,一不小心就按到了電鋼上的音樂欣賞鍵,這時電鋼突然很大聲的播放了《命運交響曲》,嚇得我和孩子們都一大跳,孩子們先是愣住了,隨後幾個活潑一點的孩子便隨著強烈的節奏跳動起來,這時,班上很多孩子都開始有節奏的跳動。我突然想,這不就是一節很好的音樂課素材嗎?於是我特地找了幾段風格各異的音樂,上了一節音樂創編課,由孩子們自己聽音樂跳動來創編舞蹈,這個過程中突然感覺每個孩子都有優點了。

這位教師課間的一個小插曲,卻意外從中找到了音樂課的教學素材,從而投其所好的將其設計成一節有意思的音樂創編活動。也正是由於前期把握住了孩子們的興奮點,才致使這位教師能在後期的教學中使用賞識教育恰到好處,而不會顯得做作。

斯特娜認為:“要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優秀的人才,首先就是要信任他,這是教育的第一步。信任孩子的能力,信任孩子的才華,信任孩子的品德,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他們走好人生的第一步。”[4]

音樂是表演的藝術,孩子們需要感受音樂的同時,更需要表現音樂,而表現音樂的前提在於其有充分的自信,這就需要教師在其中發揮賞識教育的優勢,多給予激勵。周弘曾說:“不是聰明的孩子被誇獎,而是誇獎使孩子更聰明。在適當的時機、適當的場合,可以無中生有,小題大做,無限誇張,以喚起孩子的自信心。”[7]

教師在音樂課時,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孩子們都不敢去表演表現,這時,如果老師能及時發現幼兒的猶豫,放大孩子的優點,這會幫助孩子找到信心,從此更加喜歡錶演。

案例3:小建是今年才來到我們班上的,因為之前在鄉下從沒上過幼兒園,父母又在外面忙於生計無暇顧及,所以很多方面和班上其他小朋友都相差甚遠。有一次上唱歌課,歌曲學會後,我請幼兒單獨地站起來把歌曲演唱給大家聽,先後有幾個孩子演唱完畢,我意外地發現小建也舉起了手,於是我立刻請了他,在鋼琴伴奏下他演唱完了整首歌,唱得還真不錯,天生的一副好嗓子,表情自然,也沒出現節奏上的錯誤。但在演唱的過程中卻不時惹來同學們的嬉笑,小建的臉上也不時地尷尬起來。此刻,一個念頭在我腦海裡閃過:決不能讓其他小朋友繼續對他有歧視的看法,長此以往,這將對他今後的人生造成消極的影響。於是,我立刻當著所有小朋友的面表揚了他,說他今天很勇敢,不僅歌唱得好,表情也好,還要求小朋友們向他學習,並以掌聲鼓勵。這樣一來,很多小朋友向他投去了羨慕的目光。從此,小建幾乎每一節音樂課都能主動地舉手參與到活動中。

正如達爾克羅茲所說 :“所有的人在音樂上都是有天賦的。”而這些天賦常常是在嘲笑和諷刺中被抹滅的,因此,賞識教育對幼兒音樂自信力的培養以及發展幼兒音樂能力都是良好手段。

由於幼兒園教育並非選拔式教育,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對於幼兒的評價,便可以脫離傳統甄選評價的弊端,將評價作為觀察幼兒發展的手段,進而合理調整教學,達到促進幼兒發展的目標。課後的積極評價會使得幼兒在學習中更具積極性,這是由於幼兒喜歡被人肯定,常常不是由於其虛榮心使然,而是出於其自身社會價值認同感的提高。在積極的評價中感受到社會對其的認可,這能促進積極行為的產生,進而產生賞識教育的良性迴圈。

不論是課堂上老師的評價,還是回家以後父母的評價,我們首先要給予幼兒的是“我能行!”的信念,一句鼓勵,一個擁抱,給予孩子信心相信自己還能做得更好。越是表現的不好的孩子,教師更應該予以重視,家長更應該對其鼓勵,通過“小題大做”以達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目的。觀察中,當家長來接孩子的時候,老師說一句,“今天,某某音樂課上表演得非常好”。孩子回家後會持續與家長進行一些相關的音樂活動,這樣不僅能促進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也能達到了提高幼兒音樂能力的目標。

五、開展家園共育,發揮賞識教育可延續性

孩子在幼兒園的時間有限,家庭和社群教育的影響不容小覷,當前鼓勵的家園合作方式在幼兒園音樂活動進行賞識教育過程中同樣意義重大。合理有效的方式,能促進幼兒園賞識教育的進行,而放任自流或背道而馳的方式則會使學校賞識教育功虧一簣。

很多家長對幼兒的家教方法缺乏科學性,比較隨意,對於賞識教育,目前多是進行盲目的鼓勵,最後造成幼兒音樂活動中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協作精神。為了讓幼兒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幼兒園可以利用各種和家長交流的途徑來傳播賞識教育理念,如:家長會上將賞識教育作為一個專題來討論;在家園練習冊上設立專門知識版塊來宣傳;在幼兒園的網站上設立主題版塊等等。這能幫助更多的家長了解並運用賞識教育。

我們很多家長看似愛孩子,但愛的方式卻是有問題的,正是因為這樣,家長更應該學會賞識孩子。在孩子一天的學習之後回到家,家長所做的不應該是一味的給予孩子充分的物質滿足,而是從老師那瞭解到孩子一日的活動情況,配合老師正確的施以賞識教育,給予孩子尊重和信任,並指導幼兒主動發展,從而全面滿足幼兒物質和心理上的需求。賞識教育是迴歸人性,迴歸自然的教育,要求家長以人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親子關係,創設輕鬆、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使孩子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幼兒園周圍的社群是幼兒十分熟悉的地方,社群的文化能對幼兒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不論是對幼兒園還是幼兒家庭,社群所起到的橋樑紐帶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所以,為了能讓幼兒所處的環境不脫節,社群應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協助幼兒園和家長開展相關賞識教育的活動,如:開展賞識教育專題講座;以社群為單位開展主題親子活動;在社群宣傳欄上設立賞識教育專欄等等。讓賞識教育深得人心,融入幼兒的學習生活中。幼兒園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和社群的支援,賞識教育的有效深入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只有營造豐富的賞識教育氛圍,幼兒才能在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一路向前。“賞識教育”是眾多教育方法中的一種,而絕對不是教育方法的惟一,也不可能完全適用於個性各異的所有學生,孩子是需要賞識的,但賞識要有節制,要有原則,要有具體目標,否則“賞識”就是一種讓人上癮的**,單純的賞識將造成教育的災難。

可見,賞識教育只是一種理念,在幼兒音樂的教學過程中,科學的融入賞識教育,多有裨益,但若成為雞肋卻可將其棄之,因此,探索賞識教育在音樂教育中有效運用之路任重而道遠。

[1] 張振文。探討賞識教育對中職生的重要性[j]。職業教育研究,2011(10)。

[2] 司丁列。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之我見[j]。音體美園地,2012(1)。

[3] 黃瑾。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4] 崔學泓。賞識教育初論[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312。

[5] 周菊芳,周亮。淺論賞識教育進課堂之十大策略[j]。基礎教育參考,2005(9):50。

[7] 周弘。周弘老師教你賞識孩子[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6。

第7篇

1、認真設計地理略圖,提高地理教學效果

地理教學中,地圖是非常重要的直觀教學工具,現如今,地圖的運用十分廣泛,但是如何提高地圖教學效率,如何有針對性的設計地圖教學策略,還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如果我們能夠設計出一些有效的地理略圖,那麼就能夠大大的提高地理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水平。不僅能夠抓住教學重點,便於學生理解掌握,順利實現教學任務,還能夠培養學生繪圖的能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邊講邊畫,學生則邊聽邊記,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學生緊緊跟隨教師的步伐,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仔細觀看教師的繪圖經過,逐漸的體會教師的教學。這樣一個過程,不僅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還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了教學內容。比如說,在教學有關長江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在黑板上繪製長江干流略圖,從長江的發源地——沱沱河開始畫起,一直畫到流入大海,先畫出長江的幹流,然後讓學生觀察,看看長江的幹流像什麼圖形,學生很快就能看出,看似一個不規則的英文字母w,邊畫邊講,講到哪兒就畫到哪兒。接著就帶領學生去劃分出長江的上、中、下游,教導學生宜昌和湖口分別是長江上中游、中下游的分界點,然後再畫長江的支流,同樣的,邊畫邊講,用不同顏色的粉筆畫出不同流向的支流,找出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最後再來講解長江上、中、下游的特徵,上油水流湍急,水利充沛;而中游水道彎曲,容易氾濫;下游則是江闊水深,方便航運。這樣的一個過程,既有趣,又有意義,學生在一個輕鬆愉悅的氛圍之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僅學習到了相關的地理知識,還培養了自己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力。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化教育的顯著特點,是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多媒體教學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還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開拓了學生的眼界,有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多媒體教學使得地理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教學效果都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在教學內容上,它大大的增加了教學容量,有效的拓展了教學內容,豐富了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感性材料,在教學方式上,它通過有聲的畫面、動感的視訊帶給學生更強烈的感官刺激,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那麼學習效率就自然會提高了。

例如,在教學“黃河下游——地上河”這一內容時,對“地上河”的概念、形成過程和原因,學生會感到比較陌生,教師可以利用動畫視訊來演示地上河的成因,黃河攜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經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沉積,河床不斷抬高,使得水位不斷升高,這樣一來,人們不得不不停的加高堤壩,久而久之,河床逐漸的升高,甚至高出了地面。因此,形成了“地上河”。利用多媒體技術,再搭配教師的講解,形象的展示了地上河的形成過程,學生輕鬆容易的理解了這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