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語文教師教案7篇 《精益求精,打造高效語文教案》

本文主題為語文教師教案,著重介紹教師在備課中如何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在教師教學工作中,精心策劃教案是非常關鍵的。本文將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探討如何編寫一份完美的教案。

語文教師教案7篇 《精益求精,打造高效語文教案》

第1篇

1.知識與能力: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呻吟、宛轉”等詞語,鞏固“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訓練要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讀懂課文,懂得“夜鶯的歌聲”的真正含義,體會文章所表現出的小夜鶯的機智勇敢以及與敵人鬥爭到底的愛國精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瞭解課文1-3自然段和最後2個自然段的相互照應。

難點:懂得“夜鶯的歌聲”真正含義,領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3.瞭解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地方還瀰漫著戰爭硝煙,那裡的人們生活情況是怎樣的。

1.同學們,你們知道夜鶯嗎?你們聽過它們的歌聲嗎?(板書:夜鶯。)

3.過渡語:夜鶯體態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每當月上高樓,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光隧道,一起走進1941年的蘇聯衛國戰爭,走近一隻勇敢的夜鶯,去聆聽他神奇、機智的歌聲吧!

1.檢測預學情況,這個故事發生在蘇聯的衛國戰爭時期,關於衛國戰爭你瞭解多少?

(2)想想課文圍繞“夜鶯的歌聲”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課文是按什麼順序記敘的?

(3)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有什麼與以往課文不同的地方嗎?全完共有幾部分?四個部分分別講什麼?能不能分別用幾個詞語概括下作為小標題?

(1)戰爭期間,“小夜鶯”巧妙地和敵人周旋,利用夜鶯的歌聲傳送情報,幫助游擊隊消滅敵人。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

1.這個故事很精彩,請大家分小組學習,組內同學一起合作分角色讀課文,把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句子畫下來。

2.各組就課文的四部分,分別進行自學,畫精彩句子。

3.交流精彩句子,讀句子,各小組簡單說說自己的理解。

(1)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

(2)有時候學夜鶯 ,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

從孩子的嘴裡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這歌聲,即使是聽慣了鳥叫的人也覺察不出跟真夜鶯的有什麼兩樣。

教師提出問題,請學生回答,並且請學生回答其他學生提出的疑問。

關注求學快遞網教師資格證專題帶您瞭解20xx年教師資格證國小說課稿、20xx年教師資格證國小說課輔導、20xx年教師資格證國小說課稿範文、20xx年教師資格證認定國小說課稿等資訊,讓您輕鬆備考教師證考試!

語文教師教案7篇 《精益求精,打造高效語文教案》 第2張

第2篇

2.思考文中尋找石獸的幾種方法,有條件的同學製作相關演示課件。

上節課我們解決了課文中的字詞,疏通了文意,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探究課文內容。

討論並歸納:說的是一個廟門口的石獸,倒塌到河裡,十幾年後,人們找石獸的事。

3.質疑:故事中主要說出了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各自尋找河中石獸的道理和方法是怎麼樣的?分析一些他們這樣認識的原因。

寺僧以為石獸被水衝到下游支了,劃小船,拖著鐵鈀,尋找了十多裡,沒有找著。

(2)講學家認為石頭堅硬沉重,沙子鬆散,石頭埋沒有在沙裡一定會漸漸地沉下去,越來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老河兵認為石頭堅硬沉重,沙子鬆散,水不能潰走石頭,水的反衝力一定會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衝沙成為洞穴,漸漸地越衝越深,深到石頭一磁的時候,石頭就會倒在這個洞穴中。像這樣再衝,石頭再轉,一直轉不停止,石頭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應該到上游去找。

(4)寺僧按照水衝物的常物,認為要到下游找,結果找不到:講學家按照石重沙鬆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夠根據他幾十年的實際經驗,到上游找,結果找到了。這說明主觀推理是靠不住的,實踐出真知。

4.質疑:故事是如何發展變化的,課文可以分幾個層次?概括各層次大意。

第一層:交代石獸沉落河中的地點和寺僧到下游找沒有找著;

第三層:老河兵講解應當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話果然找到石獸。

方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形象直觀的演示石獸落入河中的三種情景,藉助動態模擬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三類人物尋找石獸的方法的相關語句的意思。

第三種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備把握了三者的性質及相互關係。

討論並歸納,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著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

能僅僅根據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據實踐情況作出判斷。

本文通過尋找倒塌的河裡的石獸的故事,說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據主鳳推理,實踐出真知。

2、故事中主要出現了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各自對事情的看法如何?

3、故事是如何發展變化的,課文可以分幾個層次?概括各層次大意。

開頭交代石獸沉落河中的地點和第一種尋找方法;接著是另三種不同的尋找方法;最後,由事而理,點明遇事不能“據理臆斷”。

4、四種:一在河中原地尋找兩個石獸,理由原地是石獸沉落的地點;二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認為石獸會順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輕,石獸會漸沉漸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於河水衝激,石獸反而會溯流而上。

第四種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確把握了三者的性質及相互關係

歸納本文中心: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著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僅僅根據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據常情主觀作出判斷。

第3篇

通過猜字遊戲,欣賞音樂,觀看視訊,朗讀課文,仿寫句子等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學會使用比喻,誇張,排比描寫景物,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大家平時都喜不喜歡旅遊啊?大家在旅遊過程中有沒有那些印象深刻的景色呢?這些景色美在哪裡呢?有沒有同學跟大家分享一下?

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去遊一遊我們祖國大好河山的一大美景-桂林山水(展示桂林山水美景圖片和漁舟唱晚的音樂)

1、你讀我寫文字遊戲法:學生自行2人一組,教師隨機抽取三組上講臺,三組中每組選擇一名同學到老師手中抽取印有本文生字詞“漓”,“瀾”……等生字詞的卡片朗讀,搭檔黑板上書寫其拼音和相應的字,結束之後其他同學糾錯,老師點評鞏固。

2、初讀課文:學生集體朗誦,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思考那些句子用了修辭手法,分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3、小組合作探究:四人一組討論,找出文中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並分別總結出桂林山的特點,水的特點以及描寫這些特點時所用的修辭手法。

4、仿寫:根據討論結果,用比喻,誇張,排比三種手法分別仿寫句子,我愛範文,並在班級內展示,小組互評完善。

第4篇

單手側向實心球隸屬於田徑專案當中的投擲類專案,對於國小段的學生來講,適合國小高年級學生練習,該專案主要是發展學生力量素質,鍛鍊學生爆發力的練習課程。但是考慮到這節課面對的學生是國小學段的,對於國小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說,因為其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對新事物產生興趣,因此,教師在上這節課的時候要注意創新,充分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當中,構造出學中玩玩中學的學習氛圍,杜絕過分單一和傾向性的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由於投擲專案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在學生練習前要一定進行安全教育。

建議:教師能夠思考更多的遊戲教學,在課中多創設一些場景,在遊戲場景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徒手做出單手側向投擲實心球的動作。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發揮自身的思維理解性的學習本節課的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團結合作意識,面對困難百曲不撓,勇往直前的心理,勇於向新的目標發出挑戰的決心。

課堂常規:1.體委整隊,報告人數;2.師生問好;3.教師宣佈本節課的內容,同時說明教學要達到的目標以及課堂的紀律問題;4.檢查著裝;5.安排見習生。

1.窗前明月光(頭部運動);2.兔子擺尾(全身運動);3.老鷹翱翔(肩繞環);4.魔幻呼啦圈(腰繞環和膝繞環);5.活動手腕腳踝

第5篇

1.品味作者敘事、寫人、繪景的語言,進一步提高對詞句的質疑、欣賞能力。

2.感悟課文細緻、逼真的景物描寫的基礎上,加強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

3.體會作者通過對滹沱河的描寫來讚美大自然的震撼力,領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深厚感情和歌頌自然偉力的誠摯胸懷。

1.本文是一篇含義頗深的敘事散文。本文通過與家鄉河的一段不解之情,抒發了對自然偉力的崇敬和對故鄉的熱愛。作者運用虛實結合的方法,突出滹沱河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

2.滹沱河是家鄉的象徵,也是祖國的象徵:偉大、磅礴、雄壯而又貧瘠、混濁等。作者對滹沱河的消極因素,並未簡單拋棄,而是積極揚棄、親切撫摸、深藏心裡,表達了對民眾排山倒海的力量的歌頌,對祖國雄偉美好的前景的熱愛。

這是一篇敘事性很強的散文。課文通過寫“我”與滹沱河的關係、對它的印象(從“頭腦裡沒有一點概念”到“我能把它深深地埋在心裡”),表達了對大自然偉力的驚歎和讚美。

課文主要寫了三個方面的內容:滹沱河的“性格”特點;“我”的性格與滹沱河的相似之處;“我”對滹沱河的認識變化過程。

課文對滹沱河的描寫,實際上就是對“我”的自我描寫,“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融於對滹沱河的認識過程之中。

第二部分,作者運用虛實結合的描寫方法。首先虛寫心中的滹沱河,其次實寫“我”見到的滹沱河,然後再虛寫“我”想象中的滹沱河,從而突出滹沱河在“我”心中的重要位置。

第三部分,首先,寫大水來時的巨集偉氣勢,寫“我”終於見到滹沱河時的急切心情。然後,通過側面描寫,烘托滹沱河發大水時的氣勢。接著,寫祖母攔“我”、姐姐找“我”,既照應“我”“這脾氣,真是個小滹沱河”,又流露了“我”對家鄉河的熱愛。最後,自然抒發“我”對滹沱河的深情。

“我”的脾性很像滹沱河:很野,說來就來,很難管束,誰也阻攔不了。

3. 第10段,“為什麼不叫醒我?”這句話表達了“我”當時怎樣的心情?

4. 第10段,寫滹沱河暴發時,寫水聲,還寫狗吠聲和人呼喚聲,這樣描寫有什麼作用?

這樣描寫烘托滹沱河氣勢巨集偉,把一切已知的熟悉的聲音都吞沒了,突出水聲之巨大。

5. 第12段,“看不見飛濺的明亮的水花,是千千萬萬匹野獸弓起了脊背在飛奔。”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它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這句話用了比喻修辭手法。 它的表達作用是形象地寫出滹沱河來勢凶猛。

6. 第11段和14段,為什麼要寫祖母攔阻“我”,姐姐尋找“我”?

既寫出滹沱河發大水時人們惶恐不安的心情,同時也突出“我”的脾氣:說來就來,誰也說不清。“我”確實像滹沱河一樣誰也阻攔不住。

7. 第13段,“我伸手到混濁的河裡,我想摸摸滹沱河”,這句話流露“我”怎樣的情感?

8. 怎樣理解第18段的首句“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

雖然滹沱河很偉大,而“我”很渺小,但是“我”與滹沱河具有相同的性格和脾氣。

沒有概念--異常失望--真正恐怖--親近撫摸--深有感觸--深藏心裡。

既熱愛滹沱河的雄偉壯麗的氣勢,又震懾於它的不可估量的威力。

不能。因為《滹沱河與我》這一題目,表達了河與人的緊密聯絡,景與情的有機結合,顯示了大自然的變幻無常及震人心魄的力量,表達了人對大自然偉力的崇敬和熱愛。如果改成《滹沱河》,就不符合文章表達的中心意思。

人類不是地球唯一的居民--我與天地同在,人與萬物並生,保護自然,人類才能永存!

第6篇

1.會讀“區、尤、其”等14個生字,會寫“尤、其、區”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黃山奇石的獨特和美麗。

3.通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黃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擬人、比喻的描寫手法。

4.通過反覆閱讀、分析、理解課文,結合圖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並且培養對黃山的嚮往之情和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通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黃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擬人、比喻的描寫手法。

教學難點:通過反覆閱讀、分析、理解課文,結合圖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並且培養對黃山的嚮往之情和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有關黃山的視訊介紹、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黃山奇石的照片學生準備:

同學們,課前通過大家蒐集的資料,我們已經知道黃山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現在讓我們一起跟著作者的腳步,去看看黃山的奇石。

3.釋義“奇”:這裡的“奇”是什麼意思?(奇特、奇怪、神奇)

一個課題就吸引了我們全班的眼神,那麼課文又介紹了哪些奇石呢?哪些奇石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趕緊去文中看看吧!

1.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度的字詞可以多讀幾遍。

第7篇

1、體會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徵,選擇最佳角度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2、感悟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學習不加任何修飾渲染的樸實自然的語言。

3、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生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4、引導學生聯絡實際生活,用真實體驗理解文中的人情美。

抓住文中父親的語言、動作、形象的刻畫,指導學生感悟作品文字中蘊含的父子深情,啟發學生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縮短學生與作者的時空距離,使學生受到感染,體會到作者的感情。

1、導語。中國受長期的農耕文化的影響,尤其注重親情。千百年來,抒寫親情成了文學的母題,這種題材的作品不勝列舉,你能列舉出幾篇嗎?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表現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

2、簡介作者。朱自清(1898—1948),江蘇省揚州市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16年19歲時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5年暑假以後到清華大學任國文系教授,當時只有28歲。1937年七七事變,中國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爆發,朱自清隨清華大學遷往大後方,在昆明任西南聯大中文系主任。在艱難和貧困的生活中,他在認真努力地進行中國文學的教學和研究的同時,很關心學生的愛國民主運動。1946年10月,朱自清又回到北平,繼續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並參加爭取民主的運動,成為一個堅定的革命民主主義者。當時,美帝國主義一面用槍炮支援***反動政府打內戰,妄圖消滅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又把它的剩餘物資美國麵粉運往中國,作為救濟糧來籠絡人心。朱自清為了反對美蔣反動派的罪惡行徑,在拒絕領取美國救濟糧的宣言上籤了名,並且在臨終前還囑咐家人“不要買政府配售的美粉”。因此,偉大的革命領袖毛澤東贊他“有骨氣”,“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3寫作背景。關於寫作背景,主要指出課文記敘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任徐州菸酒公賣局長的作者的父親朱鴻鈞也被解除了職務。朱鴻鈞沒有積蓄,兩手空空,還欠下五百元的外債。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讀書,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從北京趕到徐州,同父親一道奔喪回家。到了揚州,父親將金銀首飾都拿出來,又當了一件狐皮袍,才還上欠債。又借錢辦了喪事。辦完喪事,作者回北京唸書,朱鴻鈞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車站依依惜別。《背影》所寫的就是這一段史實。為了講解方便,出示一幅北京——徐州——揚州——南京——浦口的簡圖。這樣,課文涉及到的作者的家境和作者的行蹤就都清楚了。

1、研讀第一、二、三段。(學生讀課文,討論下列問題,然後全班交流)

(1)第二段中父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句話包含著什麼意思?

(這時候,父親心裡一定比兒子更加悲傷愁苦,可是,當他看見兒子流淚的時候,便強抑悲苦,反過來安慰兒子,表現了父親對兒子是多麼的體貼、愛護。)

(2)變賣典質、借錢辦喪事說明了什麼?這些內容和“背影”有什麼關係?

(作者的父親在徐州當菸酒公賣局長,不僅沒有發財,還要借了錢辦喪事,變賣典當了家財去償還虧空,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父親的為人。父親失了業,又背了債,悲和愁相交煎。)

2、研讀第四段。(指名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自由回答。)

(1)這一段中哪些地方說明父親完全可以不必為“我”送行?父親“躊躇”了又“躊躇”說明了什麼?

(第一,他“事忙”,急於謀事;第二,有熟識的茶房,可以託他陪同上車;第三,“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對茶房“再三囑咐,甚是仔細”,“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躊躇了一會”,寫出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心。)

(2)“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的這句話說明了什麼?

(“不要緊”,是父親對自己而言,儘管“事忙”,但認為這無關緊要。

“他們去不好”,是對兒子而言的,就怕別人照顧得不妥帖。

簡短的一句話,說明他關心兒子勝過關心自己,充分表現了父親的愛子之心。)

3、研讀第五段。(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出悔恨的語氣,然後思考下列問題,發表己見。)

(1)作者為什麼說“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而且還要嘆氣說“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對“聰明”一詞應怎樣理解?

(這是作者的自責,責備自己那時年輕無知,不僅沒有體會出父親的一片愛心,反而嫌他“說話不大漂亮”,“暗笑他的迂”。現在想來,內心深感愧疚。)

(兩個“忙著”說明父親全然不顧自己,只想著為兒子勞神費力。一個“囑我”,一個“囑託”,說明父親像慈母一樣對“我”關心體貼。即使是找一個座位,他也要認真地“揀定”進出最方便的地方,真是細緻入微,用心良苦。)

4、研讀第六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小組討論下列問題,全班進行交流。)

(1)“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父親說這句話的時候心裡是怎麼想的?

(他想到兒子的旅途生活既單調又口渴,於是要去買些橘子給兒子。為兒子他想得多麼周到。)

(主要寫了父親的穿戴和一系列動作。黑布小帽、黑布馬褂、深青布棉袍,這一身素服,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心裡。接著具體描寫父親是怎樣穿過鐵道,爬上那邊月臺的。“蹣跚地走”、“慢慢探身”,顯示了父親行動的不便;手攀、腳縮、身子傾,形象地寫出了吃力的樣子,看到父親不辭辛苦為自己買橘子,“我”怎能無動於衷。因此,“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是寫第一次被父親的背影感動得流淚。)

(4)寫買橘子回來,父親放好橘子,“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這一細節描寫,反映了父親怎樣的內心活動?

(這段時間父親的心情並不輕鬆,穿過鐵道,爬上爬下,也確實比較艱難,但是為了消除兒子可能產生的不安,便故意裝出輕鬆的樣子來安慰兒子。但也表明他為兒子勞累也是心甘情願的。)

(5)離別的時候,父親說了兩句話,這兩句話表達了父親怎樣的感情?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表明父親這時仍在惦念著兒子旅途的安全。“進去吧,裡邊沒人。”兒子送父親下車,本是人之常情,可是父親不讓送,怕兒子離開車廂會丟失東西。臨別時這樣細心囑咐,真是關懷備至,可敬可親。)

(6)最後一句寫第二次看見背影和第二次流淚,說說這時候“我”的心情。

(父親不顧艱難給“我”買橘子,使“我”感動不已,現在父親要離開了,不免產生濃濃的離情別緒。因此,當父親的背影消失在來來往往的人群裡,自己回車廂坐下來的時候,感念之情湧上心頭,禁不住“眼淚又來了”。這一段兩次寫流淚,體現了兒子對父親的真誠的愛。)

1、本文在幾處寫了“背影”?這幾處寫“背影”各是在什麼情況下,每次有什麼不同的特點?(找出寫背影的地方,分析特點。)

2、作者選擇“背影”這樣的角度來命題立意,並用它來組織材料、結構成文有哪些好處呢?(教師可引導學生自由討論,然後集中發言,教師擇優肯定、適當補充。)

作者所以選取“背影”這種特殊的角度來反映父親的面貌,是基於表現內容的需要,體現著高明的藝術構思:

(1)可以表現父親在特定環境中的形象特點。作者家境衰落,父親老境頹唐、心情憂鬱,用“背影”來表現,最能體現人物的這種境遇與心境。

(2)可以給讀者以廣闊的自由想象天地。作者不正面描寫父親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現,

結合文章內容,讀者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使父親衰頹的形象更具豐富的內涵。

(七)課堂練習(教師出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給平時發言較少的同學儘量多提供發言機會。)

1、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多方面的,而且大都在日常細微的事情上十分自然地流露出來。聯絡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真實體驗,選用生活瑣事來表述父愛或母愛。

3、結合第四題,用幾句形象化的語言來描寫一下養育你的親人。

?背影》寫的是家庭遭遇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的兒子時的一番情景。這篇抒寫父愛的精品,寫的是普通的生活感受,用語樸實簡潔,卻感人至深,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原因何在呢?

1、父親的來信是《背影》寫作的契機。這信曾使作者大為感動,寫出了這樣感動人的文章。

2、《背影》具有感人的力量,是憑了它的老實,憑了其中表達的真情。老老實實,樸素自然,毫不矯揉造作,這正是《背影》的特色。

3、作者善於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現力的形象特徵來刻畫人物、抒寫感情。祖母死了,家庭破產,父親老境淒涼,在這慘淡的光景中,父子又將各奔東西,為生活去奔波,此時此刻的心情是沉重的。作者選擇了父親穿過鐵道去給他買橘子時的“背影”這個形象特徵,加以集中地具體地描繪,從而充分地表達出了當時父子之間那種骨肉至情,獲得了感人的藝術效果。

(九)結束語。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裡,我們的父母就在我們的身邊,把我們的目光悄悄移向他們,你將是一個善良的人,飽含愛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