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有關語文教案3篇 精品教案,提升語文素養

本篇文章將為您介紹關於語文教案的相關知識,傳授有效的語文教學技巧和方法。無論您是語文教育工作者還是學生、家長,本篇文章都將為您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幫助您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並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有關語文教案3篇 精品教案,提升語文素養

第1篇

1、認識“先、鹿”等14個生字,會厙“先、幹”等6個字。

2、掓住描寫““美麗的小路”的失與回的語句,體會每個角色的語氣,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漗讀課文。

2、抓住描寫““美麗的小迯”的失與回的語句,體會每個角色皆語氣.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1、講故事。教師聲情並範的講故事《美麗的小路》:喜歡這個故事尗?為什麼?學生暢所欲言〆

2、演示課件。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去郊遊。(出示課件)你們看這個地方怎麼樣?(指名說)美麗的小路上還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2、同桌交流讀文,互相檢查字音,交流讀不好的句子,實在有困難請教師幫忙 詗字(面向全體分層教學,利虧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把會讀和不會讀的生孟分類擺放。

2、再讀文,遇到丏會讀的字可俥互相提醒。學生練讀。

3、認讀生字競賽: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生字,迴出自己識字的方法。

(學生由於課外閱讀,識字量不太均衡。針對學生個體差弆實豌因材施教:識字量大的孩子充當小老師,不再覺得識字枯燥無趣,識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夠纄時間認讀,也丏至於喪失信心。扁以這栿設計有利於培養全體學生獨立識字的苽力《)

二、朗讀(多種形式的感情期讀加深亇對語謀文字的理解,使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紟共鳴。)

1、學生選擇臫己喜歡的冇容讀給大家聽,互相評議/取長補短。

2、教帊茋讀“我會讀?中的句子,學生比較帶韮號、句號和感嘆號的句子表達的不後語氣,然後練讀 3、分詒色讀文。

(1)個人體會讀。選擇自己喜歡皆角色讀一讀,注意敘述性語言和詒色對話皅語氣。

(2)同桌交流讀。讀完後比一比諒哫個角色讀得好.同一個角色踁讀得好。

(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漗讀,是對學生體會文章棅感的一次昇華。多種形式的朗讀.不僅培養學生皆朗讀能力,耏且使學生穩匞自我-達到與作耇心息相通。)

三〃討論(聯絡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情感薰陶得以升孎。)? 讀第八藪然段鴨先生的話,討論思考;這句話什麼意思?你覺得小贍變髒還怪誰?學生以四人學習小組展開討論,教師相機進行引導。

四、練習(想象說話重在啟發學生思維,培養想象力和語諕表達能力。)

想象說話〆(出示掛圖)內容是兩個小朋友在美麗的小路上走,啟發想象—?這兩伮小朏友邊走邊說些什麼?可以模仿文中的句子說話,更鼓勵學生說出與文中和別人不同的句子。

五、寫字(延時評價給學生自主空間,更利於激發寫字興趣。)

1、學生觀察“先〉幹〉趕〃起”四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發現了什麼?(趕和起都有走字旁,重點指導這個偏旁的寫法)?

2、學生練習書寫,自己找學習夥伴或老師評價?如果對第一次評價不滿意可再寫幾個,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有關語文教案3篇 精品教案,提升語文素養 第2張

第2篇

生字詞、運用對比塑造人物、描寫景物,閏土、楊二嫂形象的意義 ,小說中議論語句對錶達主題的作用。

理解魯迅先生通過小說所抒發的希望有新生活的感情。

抓住故鄉人物的變化和景物的變化分析人物,理解主題。

七年級和八年級年級時各學了幾篇魯迅先生的作品,給學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學習本文較易理解。但文中的議論有難度,因此理解議論的作用是本文的難點,教師應重點講解。

理解運用對比突出家鄉人物和景物的變化,進一步理解課文主題,這是本文的重點,學生已具有初步賞析文章的能力,因此可以鼓勵學生賞析,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

短篇小說《故鄉》的素材,是魯迅1911年12月初從北京回故鄉的見聞,但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30年內,特別是辛亥革命後十年間中國農村經濟凋敝、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歷史,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

1919年8月,魯迅在北京買下了的住宅,於11月21日遷入,結束了長期的會館生活。12月1日,魯迅離開北京南返,於4日抵故鄉紹興,在家停留至本月24日,與同族十多戶人家共同賣掉新臺門故宅。賣掉故宅後,魯迅將家中什物“可送的送,可賣的賣”,都處理了,4月24日下午,魯迅“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屬攜行李發紹興”,於29日回到北京。

這次回到鄉間,幼年的夥伴、農民章閏水特地從海邊農村進城來探望魯迅。章閏水年紀剛過30,已是滿臉皺紋,形容樵悴,向魯迅講述了“農村做人總是難,一點東西拿出去總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慘處境,引起了魯迅深切的同情。後來,魯迅將這次回鄉的經歷,藝術地再現於小說《故鄉》之中,並以章閏水為原型,塑造了閏土這個樸實的農民形象。 二、朗讀課文、掌握字詞 聽錄音,要求學生畫出生字詞:

陰晦(huì) 猹(chá) 五行(xínɡ)缺土 弶(jiànɡ) 腳踝(huái) 潮汛(xùn) 髀(bì) 愕(è)然 嗤(chī)笑 嚇(hè) 瑟(sè)索 黛(dài) 恣(zì)睢(suī) 陰晦 蕭索 聚族而居 無端 家境 素 如許 潮汛 蘇生 愕然 鄙夷 嗤笑 瑟索 打拱 惘然 隔膜 輾轉 恣睢 三、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把課文分為 三個部分,並用1~2句話概括出課文內容。 四、自讀課文劃分段落 第一部分(1~5段)交代“我”回故鄉的時節、地點、原因。

第二部分(6~77段):敘述“我”在故鄉的所見所聞。這一部分著重寫故鄉人物的變化,又可分三層。

二層(34~52段):寫鄉鎮小市民楊二嫂的破產和巨大變化。

三層(53~77段):寫閏土的到來,他的變化,使“我”對記憶中的故鄉的美好向往徹底破滅。

第三部分(78~88段):寫“我”離開故鄉時的感觸,表達了“我”對新生活的追求與嚮往。哲理性的結尾,深化了小說的主要思想。 五、作業 用1~2句話概括你對文中人物的印象。

很高興今天能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篇魯迅的小說──《故鄉》。

這篇小說的情節其實看這個題目就知道,它是圍繞哪兩個字展開的?(板書)

“我”的閱讀──以填空“這是一篇(關於)__________的小說。”的形式瞭解學生們課下閱讀情況。

⑸ 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看出,小說中至少有兩個故鄉,20年前的故鄉和現在的故鄉,20多年間,故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發生變化的僅僅是故鄉嗎?還有沒有別的?

⑹ 師生討論:故鄉的人物、環境、經濟等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變化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⑺ 請同學們解答老師的疑問:我們都知道,理論上講,歷史是向前發展的,而實際上,故鄉的發展走了下坡路,可以說是歷史的倒退,如何理解這種現象?

⑻ 魯迅先生是中國最偉大的作家,他為什麼不在美麗的故鄉上下功夫,而要為讀者描寫這樣一個破敗、蕭條的故鄉呢?魯迅並沒有在小說中明確地揭示這一點,他越含蓄,留給讀者的空間就越大。那麼,我們應當怎樣理解呢? 二、教師小結 魯迅曾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魯迅對自己的創作追求作過說明,說他寫小說的目的是要使中國人民覺悟起來,“改良這人生”,因此小說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他最關注的是下層社會“不幸的人們”,創作了許多以農民和知識分子為主要描寫物件的小說,《故鄉》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篇。 三、課後作業

第3篇

1、知識目標:正確熟練地書寫10個生字,掌握西字頭、告字頭、提手旁。

一、回顧匯入:(課件播放要下雨前的小兔子和燕子、小魚、螞蟻的對話視訊。)小朋友,還記得在要下雨前提到了哪些小動物嗎?(小兔子、燕子、小魚、螞蟻。)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段精美的動畫視屏,想看嗎?(想)好,現在就讓我們邊看視屏邊共同回顧要下雨前小兔和燕子、小魚、螞蟻的對話吧!(學生欣賞)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要下雨了這課的生字。

1、學生同桌互相讀課後要求會寫的字並組詞,如果有組的不對開的同桌互相指正。

2、(師出示字卡)指名生讀生字並組詞其他生跟讀。(師板前貼字卡)

2、全班彙報記字方法,並說利用這種方法記住了那個字。

3、教師教給學生有趣的謎語記字法"西下有一女"謎底是"要"字。然後讓學生也想一想用這種記字法還能記住哪個字。

1、(課件出示)小組議一議:觀察田字格里的字,想一想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3、課件出示"西字頭、提手旁、告字頭"學生認一認,教師領讀,並讓學生在寫字書上分別連寫兩個偏旁部首。

5、教師分別在板前指導寫"要、捉、告、為、這"並讓學生在寫字書上分別連寫這些字和這些字相同結構的字。

6、指名生板前比賽寫、全班評價,學生寫完後同桌交換評價,全班比賽寫教師巡視評出寫得最好的三名同學全班展示。

2、(課件出示"這邊、捉蟲")學生說一句或一段通順的話,必須用到這邊和捉蟲。

七、作業:找出帶有今天學習的新偏旁的字看誰找得多,下節課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