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六年級《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3篇 《戰象足跡:六年級教學反思》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既讓人心馳神往又深感思考的六年級教材文章。通過講述一頭聰明勇敢的戰象與狡猾獵人之間激烈的鬥爭,引導學生思考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及對抗自然災害的勇氣。本文將對這篇教材進行深入反思,探討如何更好地將其融入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

六年級《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3篇 《戰象足跡:六年級教學反思》

第1篇

1.會寫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埋葬、陣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蒼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4.學習作者具體、細緻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1.瞭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瞭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蒐集其他關於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1.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於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麼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麼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

能幫助人們戰鬥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鬥洗禮的最後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後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雲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麼嗎?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4.自己閱讀感悟後,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彙報自主合作。

六年級《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3篇 《戰象足跡:六年級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語文課上教師提出的問題是教學設計的一個直接體現。好的問題設計,是幫助學生打通一篇課文七經八脈的關鍵所在,可達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好的問題設計,往往在淺層解構文字的基礎上,一步步深層挖掘文字內涵,水到渠成地達到語文課人文性目標的預設效果。

觀察陳壘老師的《最後一頭戰象》,發現,少而精的問題在整個課堂穿針引線,不但調動了學生的活躍思維,呈現了學生為主角的課堂形式,更是在不著痕跡間,將文字條理化、深度化、細化。

大問題的提出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將文字條理化。學生讀書時指向性明確,不會迷失在大篇幅的句段中。自然,由此得出的四個場面,讓文字結構與梗概清晰地呈現在課堂。

“讀著戰象拼殺的場景,你想到什麼?看到什麼?能用那些成語來概括?”

這個問題的結構是:文字文字——情景再現——文字再造

由理解到想象,由想象到文字再造,這是一個對文字理解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與表達力得到發揮,雖不借助多媒體演示卻同樣能身臨其境——這是問題對文字深度化、深刻化的貢獻。

“戰象在走向黃泉前,哪些動作讓你感動?”(重點:“摩挲”、“呼呼吹去”)

由這個問題的思考,學生走進了戰象的內心世界。細膩的文字牽動了學生的神經,教師的點撥將學生的思考提升到更高。由感而讀,讀出了思想,讀出了深度。

是啊,噶羧已經不是一頭意義上的戰象,更多的是和村民產生深厚感情的朋友。此時對噶羧的理解又有了新一層的含義,也由此更能瞭解到噶羧的內心,為噶羧的形象起到烘托作用。這個問題是感性的問題,將文字更加情景化、情感化。

有效的問題設定成就了這堂課,也在孩子心中成就了忠肝義膽、情深意重的噶羧!

第3篇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關於動物的小說,情感比較深沉,內涵比較豐富、篇幅較長(全文接近 20xx 字)。這篇課文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段,用獨特的語言和視角講述了戰象生命歷程中最後的輝煌和尊嚴。

因此,根據我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我是這樣定下自己的教學目標的: 1 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 2 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重點抓住描寫戰象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 3 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並從中領會人與動物的關係。

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後抓住重點語句研讀,避免逐段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

如何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是否應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際它為何這樣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

總覺得應該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課後習題中有一道題,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大家一起討論。,學生不但提了,而且提得很有價值,值得思考。比如:“為什麼人們知道嘎羧要離開了,要給它圍上白色的紗巾,四腿綁上黑色的布塊?”“為什麼嘎羧死去的時候,它的一隻眼睛睜得老大,還凝望著天空?”等等。這些問題,引發了學生的積極討論。大家開動腦筋,大膽舉手,各顯神通。學生活了,課堂自然也就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