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4篇 初學美術:一年級下冊精編教案

本篇文章分享了一份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旨在幫助老師們更好地教授美術課程。該教案包含多個學習單元,涵蓋了描繪人物、色彩認知以及創意構思等多個方面,適合一年級學生學習。

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4篇 初學美術:一年級下冊精編教案

第1篇

本課是第二冊的第1課,旨在放鬆學生心情,讓學生感受藝術的魁力。下雪是自然現象,也是孩子們喜歡的自然景觀。這節課要求學生們回憶下雪的情景,表述感受,用繪畫材料描繪雪景。

雪中場景在孩子的眼中是生動有趣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各個方面、不同角度來描繪,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在活躍的氣氛中作畫。

1、通過對雪的回憶和描繪,嘗試用畫筆來描述生活景觀,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

2、 以繪畫、手工等多種形式來創作,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拓展學生多元的思維。

學生準備:油畫棒、顏料、毛筆等繪畫工具,課前蒐集的資料圖片。

"叫花不是花,美麗人人誇,花開不結果,遇熱它就化。"打一謎語,激發學生興趣,引入課題。

雪是由於地面水蒸氣上升到高空大氣層,遇冷凝成結晶狀,結晶體多了變重,然後下落,地面溫度較低,結晶體戊六邊形下落到地面,這就是雪。

在一年級的美術教材中,學生較早地接觸了水墨,對於培養學生的筆墨感受能力、激發學生水墨興趣等有著積極的意義。

通過水墨手段,認識線,用線去自由塗抹,嘗試造型,感受筆墨,在水墨空間裡遊戲和活動,是富有生命力的課程。樹立起學生的表現和嘗試意識,讓學生在水墨的線條、塊面中自由地散步,感悟水墨的濃淡乾溼和曲直粗細,抒發自己快樂和愉悅的心情。水墨課程的安排在美術學科中連續性強,因此,培養學生的認知和興趣,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讓學生接觸並反覆嘗試和體驗筆墨,使抽象化的線條富於情感,對於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自由創造能力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建構意義。

●通過水墨活動,認識筆墨工具,瞭解筆墨意趣,培養對水墨活動的興趣。

●嘗試用線表達筆墨意趣,用筆和水墨表現濃淡乾溼、粗細曲直的變化,抒發筆墨情感,培養審美個性和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嘗試用筆和線條表現水墨情趣,自由抒發情感。

教學難點:大膽地運用筆墨;筆墨的表現有一定的形式美感,並能新增賦形,嘗試各種變化,表現一定的思想內容和情趣。

教師準備:筆墨工具、筆墨範作若干,長飄帶幾根。

a?學生(或教師)進行體操或是簡單的舞蹈表演,手中舞動飄帶,讓飄帶富有各種各樣的動態變化。

b?教師請學生注意觀看飄帶的動態和變化,惑受飄帶的曲線美和動態美。

c?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飄帶飛舞起來,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覺?

a.嘗試用毛筆和水墨表現飄帶飛舞起來的感覺。注意線條的流暢性和動態美。

b?觀看自己隨意塗抹的線條,找出其中的水墨變化:在自己表達的線條中,是否有深淺、粗細等方面的變化?

c?想一想:這些變化有意思嗎?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利用水墨工具,還能塗抹出什麼樣子的變化?

d?帶著這些問題,再次嘗試水墨遊戲,盡情塗抹,盡力表達豐富的變化,表達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水墨線條在自己的想像中自由散步。

互相比較一下,誰的水墨表達最有趣,自己的塗抹像什麼。

a?將自己上節課塗抹的水墨遊戲作品和書上的作品進行比較,看看各自的表達有什麼不同。

b?欣賞書上的範作。感受並體會他們的作品什麼地方最有感染力。

a.可以表現的內容:人物、動物、植物等,或者是自己想像的以及抽象的東西,並不一定有具體的內容,並不一定要像什麼。

b,可以想好了再畫,也可以邊畫邊想,或者是先隨意塗抹,再看看像什麼,然後進行新增。

a.學生根據自己的構思,表現筆墨效果。大膽嘗武水墨的變化,有意識地運用各種技巧。

泥工課可以是學生更加接近大自然。雕泥板在泥工課中屬於浮雕。通過雕泥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增強立體意識,拓展知識面,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有助於以後泥工課的開展和深入。

本課的內容包涵了欣賞與創作。通過欣賞,學生可以廣泛地接觸藝術家們的作品,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與興趣。

通過欣賞範畫,瞭解作品的作用,嘗試利用刀刻或用泥皮、泥條來做自由製作、裝飾和表現,根據自己的興趣製作出形態各異的作品,發揮潛能。並通過展示、相互交流、收藏等形式,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2、學生嘗試拓印並瞭解(活字印刷術)及浮雕的概念。

1、浮雕藝術的作用:美化生活,演繹歷史、陶冶情操、收藏等。

3、浮雕藝術的形式:不拘泥於外形,可以是多種多樣。

4、浮雕藝術的內容:多樣化,動物、花鳥、人物、歷史故事以及抽象圖形。

2、教師巡迴指導。3、立意要新,有獨特個性,並要主義形式美感。

(2)用刀刻的方法來繪製。參照範圖用半圓雕和浮雕結合的方法。

本課在教學中應突出遊戲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在玩與交流的探索中,增強自己的想象力表現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主動探索、嘗試、表現,拓寬思維空間,掌握運用多種手段來表現的技巧。

3、認識地圖的真正價值,在相互欣賞交流、評價中提高學生的聲沒能力、焦急能力和遊戲能力。

培養法學生想象力和表現力,利用點、線、面和手工製作手段等美術語言創作自己滿意的地圖;學生在表現中如何能夠畫出地圖的標識物;如何引導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如何拓展學生的表現手段和創新能力。

教師扮演外地遊客到南京,想同學打聽去中山陵該怎麼走?中山陵幽深們好看的景點?請學生回答,學生可做兩種表述方法,一種是以語言表述,一種是以地圖來表述。地圖最明瞭直接,能激發學生探索畫地圖的興趣,從而匯入本課學習內容。

教師出示幾幅地圖,其中有實錄性和情趣化地圖,實錄性地圖和情趣化地圖,實錄性地圖是根據地形、地貌而繪製的平面比例地圖,教師可藉此講解一些簡單的地圖知識。而情趣化地圖是根據大概的地形、地貌進行情趣蝦、形象化的繪製,對兒童來說,是一種遊戲和生活嘗試。這裡教師對情趣化地圖的表現特點作出激發、引導。

教師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環境和熟悉的場所進行回憶,請小組同學相互說說有趣的景物和線路。請幾位同學代表到講臺前把這一概況向學生介紹,並能在黑板上作簡單的線路繪製。教師引導學生不僅能夠把線路畫出,還應該把線路旁的重要景物表現出來。可加入個人情趣化內容,使地圖有趣、好玩、有個性。提倡學生之間合作,在表現地圖的過程中,可邊講邊畫,邊想邊畫,著色大膽,線路清晰,力求有趣。

學生把地圖畫好後,邀請幾位學生到講臺前,講解自己有趣的作品,還可以以一位“導遊”的身份帶領全班學生進行遊玩參觀。本環節以集中評點、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為主,應把地圖的情趣化作為評價的重點。

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後進行實地觀察,看看自己的地圖與此有無區別,需要作何更改?要求對這一場景進行認真觀察,收集資料和媒材,為下一課作準備。

教師可以在課前收集好地方風景航拍帶和小動物生活環境帶供學生觀看,讓學生直觀感知,對家鄉的地形、地貌、名勝古蹟、現代建築產生熱愛之情,對小動物生活環境產生情趣性的探索。

教師出示範作:一件是趣味性的“沙盤”,一件是想象性的“沙盤”,另一件是情趣化的地圖(繪製)。讓學生仔細觀察欣賞,通過觀察,初步瞭解地圖的製作方法,一些較難處理的地方教師應作講解示範。

教師引導學生對自己喜歡的場景、線路作一表述,並加入想象的內容。也可以將夢中、書中感受到的場景或小動物生活場景作一表述。教師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學生運用合適自己個性的美術語言和製作媒材進行大膽表現,提倡小組合作、探究,力爭製作或繪製一件富有情趣化、創造性的地圖。

學生作品製作好,開展“地圖評選大賽”活動,學生可把自己地圖的製作方法、內容、情趣及自己的想象、願望向同學表述,生生互評,教師點評,是作品的魅力得到展現,不足之處得到完善。鼓勵表現進步的、有個性的、有創造力的作品,學生在欣賞、評價中得到提高,興趣倍增。

課後引導學生圍繞自己的 來寫一篇故事,能夠為家鄉的發展前景作一構圖,樹立遠大的理想,立志為家鄉的發展做出貢獻。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有關盤子的文化、種類、製作材料等,學會在瓷盅上繪畫,掌握用多種材料製作盤子的方法、步驟。特別要善於利用生活中的廢棄材料,通過學生的想像、創作,變廢為寶,製作出各種盤子裝飾品、藝術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發現

生活中的美,學會各種不同的製作方法,使學生的作品呈現五彩續紛、百花齊放的特色,並具有一定的觀賞性。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有關盤子的文化、種類、製作材料等,學會在瓷盤上繪製,掌握用多種材料製作盤子的方法、步驟。特別要善於利用生活中的廢棄材料,通過學生的想象、創作,變廢為寶,製作出各種盤子裝飾品、藝術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學會各種不同的製作方法,使學生的作品呈現五彩繽紛、百花齊放的特色,並具有一定的觀賞性。

重點:讓學生了解盤子文化,學會在瓷盤上繪畫。掌握裝飾、製作盤子的一般方法。本課展示的多幅學生作品旨在說明,生活中的許多非就材料,通過學生的一雙巧手描繪、製作可以變成美麗的藝術品。

師:教學課件,中外瓷盤藝術品圖片,各種製作材料,白瓷盤,水粉顏料,紙盤等。

生:白瓷盤,紙盤,卡紙,剪刀,色紙,廢舊材料,毛筆顏料等。

1)。請同學把自己查閱的有關盤子的資料,圖片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教師可將學生帶來的盤子圖片通過大螢幕向大家展示,請大家看著大螢幕談談對不同材料盤子的認識。師生共同探究中外陶瓷藝術。

2)學生提出問題,分組討論,請大家對陶盤、瓷盤圖片進行簡單的評述、探討。交流各自所直達的有關盤子的小知識。

3)。教師提出問題,出示有關陶盤、瓷盤,和學生一起探究。教師深入到每個小組,聽取形式呢感不同的看法。

1)。請學生和教師一起欣賞課本上的盤子,特別是第14—17頁的中外陶盤、瓷盤、漆器盤和學生作品。

2)。請學生分析一下這些圖片,能看出來這些盤子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紙盤是用什麼材料裝飾的,說一說盤子上的圖案和裝飾盤子的材料,你最喜歡課本上哪一個盤子,說一說為什麼喜歡。

3)這些盤子的構思很巧妙,構圖新穎,色彩鮮豔,多中材料把小小的盤子裝飾得非常美麗,掛在教室或居室可以起裝飾的作用。

4)看到這些美麗的盤子,你有什麼想法,和大師比一比,和同學比一比,你是否也能裝飾一個美麗的盤子。把你的想法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1)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大膽想象,設計不同圖案,注意無論用什麼方法裝飾盤子,圖案都要適合盤子的形狀。同學們帶來的材料要共享。

2)同學們可以將裝飾好的各種美麗的盤子,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讓學生欣賞,共享成功的喜悅。

3)提問題,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這節課學會了什麼,有收穫嗎?談一談你這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4)在欣賞學生作品之餘,鼓勵學生大膽地評述作品,提出改進方案。特別是對其他組的同學作品提出趕緊意見,進一步開拓思維。

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4篇 初學美術:一年級下冊精編教案 第2張

第2篇

本課以《五彩的煙花》為題,意在通過中國傳統節日放煙花的習俗,表現煙花燦爛輝煌的瞬間。教材選擇以油畫棒或蠟筆(這兩種作畫工具學生可自由選擇,以下為了敘述的方便只寫油畫棒這種作畫工具)和水彩塗色相結合為主的作畫方法,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初步的作畫能力,還要進一步培養學生平時觀察和表現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習慣。教材中提供了油畫棒和水彩塗色的作畫步驟,幫助學生初步掌握油畫棒和水彩塗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張憑《忽報人間曾伏虎》的國畫作品,讓學生領略畫家對煙花的感受;四幅煙花照片和兩幅學生作品都表現得色彩奪目和富有情趣,使學生有更多的感性知識,為他們的創作打下基??

2.初步學習油畫棒(或蠟筆)和水彩顏料相結合的塗色技巧,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 力和表現力等。

3.觀察煙花的色彩變化,表現節日煙花的美,促使學生養成平時觀察和表現美好事物的習慣

難點: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後,能較自如地表現對煙花的感受。

(1)學生回憶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煙花的情景(注意講清時間、地點、人物)。

(2)出示煙花圖片,提問:你覺得煙花很美嗎?為什麼?

(1)出示範作,讓學生說說最喜歡哪幅,並說明原因(從色彩、形狀和構圖等方面進行描述)。

(1)教師示範創作步驟:用油畫棒畫出煙花,用水彩塗底色,塗滿底色(特別強調注意運筆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題的刻畫和整體的意境等)。

(1)主題:畫出放煙花的情景(沒有放過煙花的同學可以畫想象中的煙花)。

(2)建議:可以畫節日中五彩的煙花,也可以設計自己喜歡的煙花式樣,還可以適當地誇張想象,表現自己對煙花的感受。

(3)學生創作(可以個人創作,也可以小組合作),教師指導。

(1)學生上講臺介紹自己的作品,學生互評,教師小結。

(2)評價建議:是否能夠較好地處理畫面;是否表現出自己對煙花的獨特感受;是否與眾不同。

(1)舉辦煙花主題日活動:開展煙花組畫、壁畫等展示活動,講有關煙花的故事或進行看圖寫話和讀文畫圖比賽。

(2)課外留心一些有關煙花的美麗圖片,進一步欣賞煙花的美。

第3篇

本課的題目是“分蛋糕”但實際是圓形的分割、重組。

3、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後重新組合成新的畫面。

教師:準備蛋糕的範圖、各種顏色的紙、多媒體課件等。

引導學生回憶分蛋糕與吃蛋糕時的喜悅。學生說說自己見過的和吃過的蛋糕的種類。

教師出示各種造型的蛋糕的範畫。請學生先討論再說一說,還可以設計出什麼樣的蛋糕,蛋糕上還可以畫什麼?

教使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幾種描繪蛋糕的方法,並說明繪畫要求。

各組將教師發的範畫按本組的人數做隨意形狀的切分,要每人分到大小基本一樣的蛋糕,看哪一組分的巧妙。

利用多媒體課件來表演“切蛋糕”及切開後蛋糕重新排列的畫面,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做得快的小組還可以做分西瓜、分菠蘿等切分圓形物體的遊戲。

課後拓展:啟發學生回家後利用廢舊紙盒製作立體的蛋糕。

3、能否在課堂上和小組內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具有合作精神。

一年級的學生好像對於蛋糕味道的記憶更深刻,對外形的記憶還比較清晰,但具體的花紋就不太清楚了。所幸我找到了幾幅好利來蛋糕的宣傳圖片,上面有各種各樣的蛋糕的大照片,甚至有六層的結婚蛋糕。這些圖片給了學生很大的創作啟示,而且在演示怎樣“分”、再組畫面時就用這上面的圖片來示範,學生感覺就像在分真的蛋糕一樣,心情很激動。在創作時也能夠描繪出造型各異的蛋糕。新課程、新教材要求教師多為學生提供優秀的欣賞作品,這些欣賞作品從哪裡來,是困擾大家的一個問題。實際上生活中許多的畫報、宣傳圖片甚至是報紙、雜誌上的彩色大幅廣告都是我們用來欣賞的好資料,只要教師肯做有心人,善於發現、蒐集,就不愁找不到足夠多、足夠好的欣賞資料了。

本課是引導學生認識半圓形、並能通過自己的創造活動對半圓形進行藝術改造,變化出各種不同的景物。

1、引導學生嘗試把半圓形進行新增、組合,變化出各種不同的景物。

教師:實物投影儀、半圓形的教具若干,展示作品、製作工具。

學生:各種顏色的彩色紙、半圓尺、剪刀膠水、水彩筆、舊掛曆、畫報等。

通過教師的活動啟發學生認識半圓形,並認識到其他半圓形的物體:

實物投影儀展示:半個月亮爬上來了,老師為它添上幾筆,它會變成什麼?(學生提議,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半圓形變成各種圖案。)出示課題:有趣的半圓形

教師把做好的各種顏色的半圓形貼到黑板上,請學生根據顏色說說這些半圓形都可以變成什麼?

以小海龜為例先分析再示範如何用半圓形的紙片製作。

學生將製作好的半圓形物體選擇適合的背景組成有趣的畫面。

課後拓展:啟發學生利用其他形狀變化出各種動物或物品。

多數學生在幼兒園時已接觸過半圓形,如果利用工具來畫半圓再製作,他們的作品很精緻;如果讓他們自己徒手畫半圓再製作,作品就會歪歪扭扭,卻也富有一種兒童情趣。這使我產生了一個疑問:低年級的美術製作課,究竟是需要學生的作品達到一種“精緻的工藝品”的效果,還是“富有兒童情趣的”、“不太精緻的效果”呢?

本課的內容比較抽象,但對於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要讓作業富有遊戲形式,但必須將基本方法和要求滲透於造型遊戲之中,使學生在愉快的造型遊戲中自然的接受到美術知識。

2、引導學生體驗色彩、點、線條、肌理等造型語言。

3、引導學生運用造型語言來表達自己對觸覺的獨特感受,發展視覺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通過實際觸控對物件產生知覺,自覺地採用不同的線條、色彩、採用不同的筆觸,進而產生新的表現形式。

教師準備各種表現身體觸覺的圖片資料、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種繪畫製作工具。實物投影儀

學生準備水彩筆、絨線、棉花、石頭、木片、膠水、彩色紙等。

“你來猜猜我帶的是什麼?”遊戲,選一位同學將自己帶來的東西裝到布袋裡,另外一位同學將手伸到袋子裡,說說自己摸到的東西的觸覺感受,從而引導大家判斷出袋子裡裝的是什麼。

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表現觸覺的大師作品,讓學生了解運用各種造型語言表現觸覺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表現慾望。

由學生表述自己的觸覺,教師實際操作示範各種用筆方法,做出不同的筆觸效果和肌理效果以表現不同的觸覺

鼓勵學生自己選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通過畫、拼貼等造型手段表現出自己對不同觸覺的感受。

在活動過程中要激勵學生大膽自由的表現,通過多次實踐,力爭表現出對某一種觸覺的獨特感受。

引導學生上訪設法突破平面的繪畫形式,將繪畫與製作結合起來。

作業完成後展示在教室裡,又學們互相猜一猜對方畫的是什麼觸覺。

引導學生回家與家長一起做一些觸控實物的遊戲,並與家長一起感覺與表現,提高造型語言的應用能力。

這一課的作業效果好的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學生雖然在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觸覺時不夠到位,但卻能用生動的繪畫語言將其表現出來。如:一位平時不太愛說話的學生運用不同節奏的的波浪線表現出了“肚子餓得咕咕叫”的感覺,雖然不是觸覺,但這種感覺卻是人人都有過的,但一般人沒有用繪畫形式來表現的。還有“燙得直跳”、“心怦怦跳”等感覺,孩子們表現得都很好。這說明本課的教學目的已達到,學生已能運用造型語言來表達自己對觸覺的獨特感受,發展自己的視覺表達能力。

本課意在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有許多美的東西可以用來再組、加工,成為與眾不同的小掛飾。

1、學生收集彩色紙、吸管、麥稈、果核、果殼、鈕釦、貝殼、小石子及針線等材料。

2、教師收集各種掛飾的照片,準備膠水、針線等材料。實物投影儀

實物投影儀出示“diy首飾屋”的宣傳圖片,請學生看上面人們自己選用各種珠子、小石子等材料串制的小掛飾。欣賞小掛飾,體會其裝飾美感,瞭解掛飾的形式與種類。

啟發學生思考:你想做一件什麼掛飾?生活中還有那些垂首可得的材料可以來製作小掛飾?

先讓學生將收集到的東西隨意的用針線串起來,展示給大家看好不好看。從而使學生明白:不是所有的東西穿在一起都好看。

引導學生按小組將有聯絡的材料歸類放置到不同的袋子裡,再觀察、討論:像紙片這樣的材料需要進行什麼樣的加工串起來才好看?小石子等較硬的、無法穿孔的材料可以用什麼辦法連起來?各組可以試一試。

以“新專利釋出會”的形式請各組派代表來說說自己組嘗試的結果。

將已分好類的材料用不同的袋子裝好,收拾起來,準備下節課用。

實物投影儀欣賞優秀的掛飾作品,引導學生思考:除了直接串上,還可以用哪些材料哪些方法來裝飾好小掛飾。(如將彩紙剪成穗狀粘到被穿的東西之間)

運用討論好的方法,用線串聯整理好的材料,做一件小掛飾。

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根據學生運用的材料的大小、形狀引導學生將掛飾做成項鍊、手鍊、腰帶、包飾、鑰匙鏈、風鈴等多種形式。

拓展:出示用自制小掛飾加工的學生卡、班牌、小信插等,引導學生思考:還可將小掛飾於什麼相聯接,製成為生活服務的工藝品?

將自己製作的小掛飾送給同學或老師,共同體會創造的樂趣。

下課的時候,一年級一班的胡譽川一下子把一串自己做的小掛飾套在了我的脖子上,這是一串用各種顏色的皺紋紙片串成的項鍊,中間還穿了一顆紅色的扣子,配著我的黑毛衣非常別緻。整整一天我都戴著它,誰看了都說好看,胡譽川更是美得不得了,放學的時候還領著它的家長來看看“趙老師戴著我做的項鍊呢,帶了整整一天!”別的孩子不服氣地說:“明天我要做個更好的,讓趙老師戴一星期!”我被孩子們的創造熱情深深感動,更體會到了,教給學生“創造”等於是教給學生快樂,教給他們更好的享受生活。

前面學習了半圓形的造型,本節課引導學生通過畫、做瓢蟲的花衣裳來接觸半圓形的造型。

學生:收集瓢蟲的資料,收集半球形的物體,各種透明的包裝紙,準備透明膠帶、彩色紙、剪刀、金屬絲、筆等。

啟發學生談談自己見過的瓢蟲有什麼顏色、花紋的,說說它的生活習性,知道那些瓢蟲是益蟲。

觀察瓢蟲的圖片,先說它的外形是怎樣的,並找一找它的特點。(從光澤、斑點、對稱方面說)請幾位學生到黑板上來畫一畫瓢蟲,比比誰畫得快、畫的圓。

瓢蟲的花衣裳很美麗,請學生想一想準備如何用繪畫和剪貼的方法表現它的花衣裳。(主要從色彩搭配方面談)

建議學生使用對比強烈的色彩,甚至可以改變瓢蟲的固有色,或者一邊用一種色彩。

學一下展翅欲飛的瓢蟲的樣子,並像“切蛋糕”一課學得那樣用切開再組的圓來表現一下展翅欲飛的瓢蟲。

佈置學生下一課時帶瓶子蓋等半球形的東西和其他材料。

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上的作品,討論:書上的作品用了哪些材料,猜猜作者是怎樣做的,並交流。

1、在一個圓形的瓶子蓋上畫上或貼上斑點,再粘上觸角。

2、將一團紙揉成圓球形,用透明包裝紙或彩色紙將它包起來,用一根金屬絲將開口處捆紮起來,使金屬絲成為觸角。

請學生自己試著用一種方法做一隻瓢蟲。鼓勵學生想出與教師介紹的不一樣的方法。

對於動作快的學生,可讓它們為畫好的瓢蟲繪畫或製作一個相稱的背景。

選擇一種昆蟲作為觀察物件,用製作或繪畫的方法將觀察結果表現出來。

學生告訴我,在幼兒園時他們就畫過瓢蟲,所以我就沒在瓢蟲的外形、花紋的分析方面多下功夫,而是引導學生多動腦筋,運用多種手法來“做瓢蟲”,提出了“比比誰的腦筋靈”、“比比誰的手兒巧”。這使得學生感到作業很有挑戰性,設計出了各種各樣、不同材料和表現方法的瓢蟲。有的學生運用了前面“分蛋糕”一課中學的圓形的分割再組的方法,剪貼出了展開翅膀飛的瓢蟲;一年級一班的李華容同學剪貼了許多隻瓢蟲後,運用了在“小掛飾”一課中學的穿的方法,把小瓢蟲和小葉子穿成了一條美麗的項鍊。一個多學期的訓練,促使孩子們已經能夠自覺地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與技法來進行創造,我驕傲的對這些孩子說:“孩子,你們長大了,已經成為知識的主人了!”孩子們受到了感染,創造的勁頭更足了,下課時,教室裡的展板上爬滿了色彩鮮豔、姿態各異的瓢蟲。在我眼裡,這不光是一份成功的美術作業,更是孩子們一顆顆要求進步、追求創新的心。

第4篇

本課圍繞“老師”這個主題,教學活動重在啟發學生觀察、記憶自己喜歡的教師的形象特徵,將表現性繪畫融入到師生情感交流之中,教師的教學藝術將啟用學生對教師的美好印象。語言的交流、心靈的對白、細節的把握將再次勾勒師生學習生活的直觀畫面。 教學中我如下安排:引導記憶——學習討論——提供指導——創造表現——交流評析。 上課前講發生在某位教師(或者是自己)身上的故事,讓學生猜猜這位教師是誰,並引導學生對結果進行推理分析:“你是怎樣猜出來的?”,“這位教師外形有何特點?”,“你還知道他(她)喜歡幹什麼?”,通過交流學習討論引發學生對教師的注意和記憶。在學習指導中通過示範畫或學習作業的展示觀察,讓學生重溫“自畫像”那一課中人物基本畫法,抓住自己喜歡的教師的特點進行獨特的創作表現。作業之後,將作業進行展示,先讓學生們猜猜畫上是哪位教師,再請作者本人進行介紹,首尾呼應,結束本課學習。

2.通過對老師的觀察、理解,用繪畫的形式創造性地把他們的形象表現出來。

(1)播放《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等有關教師的歌曲或錄影。

(2)讓學生想一下最關心、最愛護自己的老師的形象,並說說有關的故事。

(1)把課前觀察到的老師的五官特徵跟其他同學交流。

(2)觀察老師的神情。教師演示開心、嚴肅、傷心等表情,讓學生說說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這樣的表情。

(1)播放一些關於老師的音樂或錄影,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

(2)提供主題:對老師外貌特徵的判斷;對老師情感的表述;想象表現你心中理想的老師(三方面的主題任選其一)。

(3)建議:著重表現人物的五官和氣質特徵;想象老師在開心或嚴肅或傷心時的情景,並把它畫下來。

(4)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著重在人物的表情特徵、水彩畫和水粉畫技法等方面做指導)。

(1)教師小結:教導學生要尊重老師、長輩和他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