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7篇 "現狀和前景:新農村建設調查"

根據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臨諸多挑戰。該報告對新農村建設現狀進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對策建議,為進一步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

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7篇

第1篇

這個寒假過的跟以往有很大不同,我第一次自主的做了一次社會實踐調查,是關於我們村近幾年經濟、文化、民生等方面發展變化的。第一次深入農戶、與村幹部交流,感受頗深。在調查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我們村的巨大變化。同時,也看到了目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通過這次難得的機會,我在得到社會實踐鍛鍊的同時,也更進一步的瞭解了我的家鄉。

首先是經濟方面,在前兩年,榮烏高速公路的修建佔用了我村的大量農田,因此,村與村民得到了相應的補償。因為當得水利條件差,農田灌溉不方便,所以每年農田收入不穩定甚至有嚴重歉收風險。而這種型別的補償每年都是固定的,所以村民都樂意接受。還有,近幾年工業園大批建設,既有佔用土地補償又能吸引村裡的大批勞動力,帶動了我村經濟的發展。另外,我村鹽灘承包年限去年到期,又有大筆承包費收入,因此,村裡按人口每人千元的補助金。我村在土地利用方面,近幾年,糧食種植面積不斷減少,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斷增多,尤其是棉花,有些農戶通過承包土地大面積種植棉花每年也有相當可觀的`收入。另外,從前年開始,我村開始批放開發養殖區,我村的養殖業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例如生豬、肉雞等的養殖。因為有了較為可觀的經濟保障,我村各硬體設施也得到了較大提高。前年,我村全面翻修了全村街道,實現了全面硬化。去年,我村各主要幹道全部安裝了路燈,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此外,還全面實現了電視訊號數字化,讓村民看上了更多更清晰的節目。我村村民不再是單一種田,而且從事各種打工職業,實現了收入的多元化。村支書張春廷說,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裡,我村實現了村民收入翻番的任務。

在文化方面,我村去年加大了投入。建造了自己的籃球場、健身區。每天傍晚健身區都能看到老人的身影。我村還與鄰村聯合組建了秧歌隊、鼓樂隊、老年曲藝隊等,每逢較大的集會都會看到他們熱鬧的身影。在教育上,我村國小因資金不夠充足師資力量較弱,硬體設施跟不上人數少生源不足等原因與岔河國小合併雖然路途比以前遠了些,但讓孩子接收到了更好更全面的教育。同時村裡也越來越重視義務教育,努力確保每個適齡兒童按時入學,加大與學校溝通,儘量減少輟學人數。

在民主建設上我村也開始了落實行動,不再是以前的空頭支票。設立信訪舉報箱,有專人負責,每天清查一次,作好記錄,並及時與村領導溝通。村務公開欄切實認真的張貼村內財務開支、政策動向、上級指示等,讓村民儘快瞭解到。

經過全村人的努力,近幾年我村取得了可喜的發展,並在20xx年被評為“文明村”。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

大量修路建廠房,佔用了大批土地,導致農田面積銳減。另外,工業園快速發展,在帶來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空氣、水等環境汙染。水利設施不完善,農業灌溉不方便,人畜飲水有時困難。在文化、民主等方面人民群眾積極性不高,認識不夠。各種政策落實體系還不完善,許多舊老觀念仍存在與村民之間,這對經濟文化發展帶來一些障礙。在醫療衛生髮面,雖然有自己的醫療室,但是人手不足,硬體設施條件差,醫護人員素質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村民就一直病難的問題依然沒有徹底解決。

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中,我感受到了家鄉的發展變化與存在的問題。只要全村村民同心協力,迎難而上,發揮優勢,保持發展,克服不足,解決問題,從實際出發,相信今後的家鄉會跟美好。

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7篇

第2篇

20xx年中央明確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與此同時,20xx年9月溫家寶同志在全國農村綜合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時也指出:“有的地方把新農村建設簡單等同於村莊建設,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生產和農民增收上;有的地方急於求成,提出過高過急的要求,甚至搞新的達標升級;也有的地方存在畏難觀望情緒和“等靠要”思想;還有少數地方違背農民意願調整承包地、宅基地,引起農民的不滿。”關於新農村建設,學術界有兩種不同的意見。有些學者對新農村建設持樂觀態度,徐勇(20xx)認為新農村建設是國家整合的重要目標和任務。通過國家整合,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狀況,在業已分化的城鄉差別的基礎上重新構造城市與鄉村的有機聯絡和統一性;有些學者對新農村建設的提出持保留意見,胡景北(20xx)指出,在開展一場運動之前不但需要了解現狀,也需要對運動結束時的狀況做出有一定把握的預期。那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效又如何呢?因此,本文選取山西省為研究物件,對山西省農戶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希望從中瞭解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需求,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山西省新農村建設是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下開展的。山西省按照“試點起步、重點突破、連片建設、整體推進”的思路,重點部署實施了“千村試點、萬村推進”工程。

20xx年山西省召開全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會議,同年成立了山西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組。20xx年7月5日,山西省出臺《關於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意見》,明確了山西省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要求。20xx年山西省選擇了1098個產業上有代表性、型別上有典型性、幹群有積極性的村作為試點村,要求“一年起步,兩年完善,三年取得明顯示範效應”。

從20xx起,山西省每年確定20xx個重點推進村,通過集中財力、整合資源的方式,加快建設發展。自此,山西省新農村建設進入整體推進階段。作為山西省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山西省新農村建設樹立了示範典型,提供了寶貴經驗。在抓點的基礎上,各地注重發揮試點村、重點推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開展連片建設,提升規模效應。截止20xx年底,20xx年山西省確定的1098個試點村全部完成村莊規劃、“四化四改”和“五個一工程”建設任務,95%的村子形成比較明顯的主導產業。20xx年和20xx年確定的4000個重點推進村,規劃編制、“四化四改”和“五個一工程”任務完成率都在90%以上。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0個和15個百分點。

自20xx年,山西省先後投資600億元,在農村實施了兩輪“五個全覆蓋”(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蓋、中國小校舍安全改造全覆蓋、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特別是村級衛生室全覆蓋、村通廣播電視全覆蓋、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農村街巷硬化全覆蓋、便民連鎖商店全覆蓋、文化體育場所全覆蓋、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全覆蓋、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提升了農村基礎設施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構建了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網路。由於前三年的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都是基礎條件較好、經濟實力較強的村,隨著工作的推進,越往後村子基礎條件越差,推進難度越大。

20xx年8月14—29日,課題組對山西省六年來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調研形式為問卷調研與訪問調查相結合。此次調研涉及山西省晉中市、太原市、長治市、晉城市、運城市、臨汾市、呂梁市、忻州市、朔州市、大同市、陽泉市等11個地級市共33個村,每個村莊選取15戶進行調研,考慮到資料的完整性和可信度,選取村裡的定點觀測戶為主要調研物件,其餘的按照等距抽樣的原則選戶,共495戶。在山西省11個市33個村中,共發放村級問卷33份,回收有效問卷33份,有效率100%。

從村支書、主任“一肩挑”情況看,被調查的33個村中有19個村的村支書、主任“一肩挑”,佔村總數的57.6%。

從地理地貌看,被調查的33個村中有14個村地處平原,佔村總數的42.4%;10個村地處丘陵,佔村總數的30.3%;9個村地處丘陵,佔村總數的27.3%。從型別看,被調查的33個村中有19個村是農區型,佔村總數的57.6%;有9個村是城郊型,佔村總數的27.3%;有2個村既是城郊型也是農區型,佔村總數的6.1%;有2個村是工礦型,佔村總數的6.1%;有1個村是城中型,佔村總數的3%。

村總戶數、村總人口數、就業人口數、勞動力總數、從事農業人口數統計情況見下表:

從新農村建設層次看,被調查的33個村中有6個村為20xx年試點村,佔村總數的18.2%。另外27個村是推進村,其中8個20xx年的推進村,佔村總數的24.2%;5個20xx年的推進村,佔村總數的15.2%;6個20xx年的推進村,佔村總數的18.2%;4個20xx年的推進村,佔村總數的12.1%;4個20xx年的推進村,佔村總數的12.1%。

從新農村建設模式看,被調查的33個村中有19個村為產業帶動型,佔村總數的57.6%;有7個村為城鎮輻射型,佔村總數的21.2%;有2個村為城中村改造型,佔村總數的6.1%;有2個村為村企共建型,佔村總數的6.1%;有2個村為部門幫建型,佔村總數的6.1%;有1個村為老村改造,佔村總數的3%。這說明在新農村建設中主要的方式還是產業帶動,調查顯示,產業發展好的村莊新農村建設搞得也好;反之,產業發展乏力的村莊新農村建設推進亦乏力,如政府出資將路燈安裝好後,有的村因為付不起電費和管護費,路燈經常不亮而成為擺設。

以第一產業為主導產業的有22個村,佔到村總數的66.7%,其中主導產業為種植業的有20個,佔到村總數的60.6%;為養殖業的有2個,佔到村總數的6.1%。以第二產業為主導產業的有3個,佔到村總數的9.1%;其中主導產業為採煤的有1個,佔3%;為磚廠的有1個,佔3%;為加工工業的有1個,佔3%。以第三產業為主導產業的有1個,佔3%。

調查顯示,33個村中農民人均純收入最小值為2550元(該村為推進村),最大值為25980元(該村為試點村),均值為7591.12元。將33個村分為試點村和推進村比對,試點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均值達11099.83元,推進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均值為6811.407元。這是由於20xx年山西省選取的1098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均是經濟條件好、有產業支撐、領導班子強、農民群眾積極性高的村莊;而20xx年至20xx年各年選定的推進村其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漸次所致。

注:山西省農民人均純收入資料來源於《山西省統計年鑑-20xx》,其餘資料通過調研資料計算得到。型別及年份中1屬於新農村建設試點村,2屬於新農村建設推進村。

關於農業機械化水平,分別通過機耕面積佔村耕地面積百分比、機播面積佔村耕地面積百分比兩個指標來衡量。從機耕面積佔村耕地面積百分比看,18個村達100%,佔村總數的54.5%;5個村為50%-100%,佔村總數的15.2%;7個村為5%-50%,佔村總數的21.2%;2個村為0%,佔村總數的6%。從機播面積佔村耕地面積百分比看,15個村達100%,佔村總數的45.4%;5個村為50%-100%,佔村總數的15.2%;9個村為5%-50%,佔村總數的27.3%;3個村為0%,佔村總數的9%。

從農業生產總值佔村生產總值百分比看,3個村達100%,佔村總數的9%;6個村為50%-100%,佔村總數的18.2%;20個村為5%-50%,佔村總數的60.6%;6個村為0%,佔村總數的18.2%。從工業生產總值佔村生產總值百分比看,4個村達100%,佔村總數的12%;3個村為50%-100%,佔村總數的9%;13個村為5%-50%,佔村總數的39.4%;13個村為0%,佔村總數的39.4%。

20xx年沒有成立合作社的有20個村,佔村總數的60.6%;成立1個合作社的有6個村,佔村總數的18.2%;成立2個合作社的有2個村,佔村總數的6.1%;成立3個合作社的有2個村,佔村總數的6.1%;成立5個合作社的有1個村,佔村總數的3%;成立6個合作社的有1個村,佔村總數的3%;成立8個合作社的有1個村,佔村總數的3%。

對於村級醫療衛生機構,25個村有1個衛生所,佔村總數的75.8%;3個村有2個衛生所,佔村總數的9.1%;4個村有3個衛生所,佔村總數的12.1%;1個村有5個衛生所,佔村總數的3%。33個村的衛生所達標率均為100%。對於衛生人員數,12個村有1個衛生人員,佔村總數的36.4%;6個村有2個衛生人員,佔村總數的18.2%;8個村有3個衛生人員,佔村總數的24.2%;2個村有4個衛生人員,佔村總數的6.1%;2個村有5個衛生人員,佔村總數的6.1%;1個村有6個衛生人員,佔村總數的3%;1個村有8個衛生人員,佔村總數的3%;1個村有10個衛生人員,佔村總數的3%。

對於低保戶,低保戶不足10戶的有8個村,佔村總數的24.5%;低保戶不足55戶但多於10戶的有17個村,佔村總數的51%;低保戶達55-220戶的有8個村,佔村總數的24.5%。對於低保戶福利,各村均通過信用社一折通打到低保戶個人手裡,等級各不相同。

(3)關於60歲以上老年人社會養老保險入保情況的'調查

8個村(均為推進村)沒有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佔村總數的24.2%;24個村的60歲老年人全部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佔村總數的72.7%。

20xx年村重大決議事項數為1個的有4個村,佔村總數的12.1%;2個的有3個村,佔村總數的9.1%;3個的有4個村,佔村總數的12.1%;4個的有3個村,佔村總數的9.1%;5個的有5個村,佔村總數的15.2%;6個的有5個村,佔村總數的15.2%;8個的有1個村,佔村總數的3%;11個的有1個村,佔村總數的3%;12個及以上的有7個村,佔村總數的21.2%。

20xx年村公開討論數為1個的有4個村,佔村總數的12.1%;2個的有3個村,佔村總數的9.1%;3個的有4個村,佔村總數的12.1%;4個的有3個村,佔村總數的9.1%;5個的有5個村,佔村總數的15.2%;6個的有5個村,佔村總數的15.2%;8個的有1個村,佔村總數的3%;11個的有1個村,佔村總數的3%;12個及以上的有7個村,佔村總數的21.2%。

調查顯示,以第一產業為主導產業的佔66.7%,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農業生產格局。其中主導產業為種植業佔到60.6%,養殖業的僅佔6.1%。傳統的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生產格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農業生產內部養殖業發展較慢,制約了農民增收和農業生產發展。從三產產值看,農業生產總值佔村生產總值50%以上的僅佔27.2%,工業生產總值佔村生產總值50%以上的僅佔27.2%,可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並未給農民帶來可觀收入,目前,第三產業(外出務工)收入仍是農民收入主要來源。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環節,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道路、環境、衛生、水利等基礎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由於歷史欠賬太多,缺乏系統合理的生產生活設施規劃,農村基礎設施仍然難以滿足需要。調查中,18%的被調查者反映居住衛生環境問題;12%的被調查者反映吃水困難。9%的被調查者反映缺乏規劃。道路交通、環境衛生等成為農民關注的焦點。

調查顯示,新農村建設的多方共同投資佔主體,在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高的村及富起來的農民作為村幹部的村,村集體或村幹部個人投資的情況較多。被調查者中30.3%的希望政府提供資金支援,煤炭資源整合後,村裡缺乏後續產業,村集體資金缺口較大,成為下一步新農村建設的硬約束。

在有關民生的問題中,教育、就業是農民關注的三大問題。通過與村幹部訪談了解到,村裡賣地蓋樓房,村民變市民後,雖然住上了樓房,孩子入學、農民就業、養老問題凸顯。由於並村政策,原來在本村就能上學的孩子得到外村上學;即使村裡有學校,由於資金缺乏、教育質量下降,不少孩子到城裡去上學,出現了“有學校,沒學生”的尷尬局面。佔地前靠土地為生的農民,由於沒有一技之長,就業困難,即使就業了收入也不高。因此,加大對農民職業技能培訓非常必要。

第3篇

xx鎮地處xxx三縣交界處,幅員面積xx平方公里。耕地xx餘畝,森林面積xx畝。共有xx個行政xx個村民小組,xx戶,xx人。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xx年到達xxx元,比xx年增加xx元。xx個省級扶貧村。

“十五”期間,全鎮農村經濟出現四大變化:一是農業結構調整效果明顯。二三產業、養殖業、林果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逐年增加;二是農作物品種結構逐步優化。優質糧油、蔬菜、三元雜交豬、肉羊新品種改良率逐年增加,林果業高接換優等新技術全面推廣;三是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較快。xx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xx元,比xx年增加xx元;四是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從李橋鎮的鎮情出發“夯基礎,增後勁”圍繞“修路、治水、改網、建集鎮、興旅遊”的思路,完成了xx餘萬元的公路硬化和xx萬元的渠系配套設施和投資近xx萬元的光纖電視工程,農網改造xx個村,新增變壓器xx臺,改井打井xx多口,xx自然風景區已完成規劃設計工作。

從這次調研的情景看,xx鎮新農村建設,總的形勢較好,部分農民比較富裕,房子比較漂亮,農村也比較穩定。但同時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而又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

1、村級經濟實力薄弱,牽引力不大。近年來,由於鎮村兩級加大對重點產業發展、公益事業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及文教衛生等專案的投入和建設,使鎮村兩級債務沉重,全鎮負債總額xx萬元,僅村級債務就多達xx萬元,大部分村少則數萬元,多則上十萬、幾十萬。村級經濟實力薄弱,發展經濟包袱沉重,使經濟發展難以構成牽引力、向心力。

2、傳統農業難以拓展,支撐力不強。xx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林業大鎮,農業資源、林業資源、畜牧產品是其三大經濟支柱。可是,此刻由於受氣候、品種、市場等因素的制約,農業產業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除了進一步調優、調精、提高單產外,發展的潛力似乎不大。同時,傳統農業還受自然災害、市場供求等因素影響,處在一種靠天吃飯的極不穩定的狀態,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十分有限。

3、加工產業規模偏小,帶動力不足。近年來,各村都相繼建設了一批為民服務的小型加工房。但由於資金有限、投資規模小、市場風險大、經濟效益差,這些企業自身的生存發展還十分困難,更不用說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4、農民增收門路狹窄,增長點不多。在深入基層調研中,我深深地感到:農民增收門路狹窄,產業結構調整任務艱鉅。傳統農業只能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致富”問題。大部分農民把增收的期望寄託在外出打工上。雖然收入相對較高,但受群眾觀念、農民素質、就業門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動性強,難以穩定就業,也不是長遠之計。

1、要堅持富民為先,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是農民,根本是發展農村經濟,重點是增加農民收入,難點是構建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儘管“十五”期間,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到達xx元,個別村初步具備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條件,但農民收入渠道不寬,增收基礎並不穩固,靠天吃飯、靠農業增收的現狀並未根本改觀,偶遇自然災害,稍遇市場波動,增幅就會大起大落,陷於徘徊。所以,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振興全鎮經濟的中心任務,擺在一切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跳出農業發展農業,跳出農村致富農民,採取“內外抓、綜合抓、重點抓”,既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把農業和農村內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在農業和農村外部尋求增收途徑;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開闢農民就業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徑,又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著力解決好農村貧困人口等特殊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做好扶貧救助工作;既要立足當前採取見效快的具體措施,又要著眼長遠尋求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治本之策,建立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多途並進,多管齊下,不斷開拓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空間,不斷開闢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2、要抓住農業結構調整這條主線,鞏固和發展增收基礎。著力培育特色支柱產業,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一是優化品種結構,加大示範帶動。結合本鎮實際,在穩定種植業的基礎上,鞏固發展好筍材兩用竹、黑山羊、生豬生產。二是要依靠科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以巖區為重點,認真做好中藥材xx畝、薑黃xx畝、香樟xx畝的栽植。以壩區村為重點的蔬菜基地xx畝、青蒿種植xx畝,撐綠竹種植xx畝,著力推進種植業從單一的糧食生產結構向糧、油、飼、林、果、蔬多元結構轉變。

3、要創新機制,加強和培植市場主體。一是扶持種養大戶,培植農業生產主體。積極發揮xx種豬場,xx養場的帶動優勢,經過對一些市場意識強、科技素質高的種養大戶,採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導、農戶投資的辦法,大力發展規模養殖,使他們不僅僅是科學種養致富的典型,並且成為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二是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植科教、流通、農資服務的主體。要引導農村大戶、運銷能人、龍頭企業、基層幹部和村級團體經濟組織創辦領辦農村專業服務組織和專業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村經濟的`自主發展本事。

4、要以點示範,凸現新農村建設新亮點。要緊緊藉助中央、省、市、縣新農村建設的強勁東風,以xx村、xx村兩個示範村建設為主體,全力提升示範村以點帶面示範引導的作用。一是要超前規劃。二是要高起點建設,進而推動全鎮新農村建設程序的加快。

5、要轉移農民,拓寬增收領域。近幾年,xx鎮農村勞動力向外轉移的速度呈加快趨勢,務工經商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從調查情景看,xx年全鎮縣內外轉移輸出已達一萬人,農民在縣內務工的年收入一般在xx元左右,縣外務工異常是在沿海發達地區務工的年收入一般在xx元以上,文化層次較高又有必須技能的農民,年收入超過萬元。

所以,圍繞新農村建設,今後幾年要繼續重視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一是加強外出務工的組織引導。我鎮農村勞動力外出主要依靠親幫親、鄰幫鄰的方式,就業的盲目性較大。要注重加強同縣勞務市場和勞務中介組織的聯絡,為農民工供給及時的勞務資訊和維權保障服務,讓農民出得去、能就業。二是大力發展非農產業。為農民務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農民增收開闢新途徑。三是大力提高農民工素質。經過“陽光培訓”和扶貧培訓工程提高外出務工農民競爭本事。經過發展特色農業消化一部分,發展非農產業吸納一部分,發展外出打工輸轉一部分,大力提高剩餘勞動力的轉移率,為新農村建設供給人力和物力支援。

第4篇

1、加快產業發展,夯實新農村建設經濟基礎。在穩定農業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狠抓支柱產業,夯實新農村建設經濟基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農村增收。一是在生態迴圈農業產業園區建設上下功夫。按照豬—沼—菜,豬—沼—果模式,抓重點,以點促面,樹樣板,輻射帶動,促進農業生產增效。在壽星、雁橋等9各村,以泰壽水果有限公司、巴蜀兩個水果協會為龍頭,組建了果蔬、葛根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支部引領、企業帶動、協會組織、農戶入股的方式,推進新村產業發展,化解聚居點居民就業、增收難矛盾。20xx年均水果採收20萬公斤,商品蔬菜生產15餘噸,出欄生豬1.7萬頭、牛220頭、畜禽2萬餘隻,人均收入5216元。

2、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環境條件。強力推進專案建設,爭取國家資金支援,組織帶領群眾苦幹實幹,不斷改善基礎設施。近年來,全鎮已硬化村道路130多公里,41個村實施了道路暢通工程;已維修整治塘庫10口,新建蓄水池21口,修復新建配套渠系10000米,實施人畜飲水工程,解決2939人安全飲水問題;農業機械大力推廣,抽水、脫粒等機械化,部分戶使用耕耘機,新建和改造機電提灌站5座;13個村學校、村陣地村民自籌資金排危新建;建沼氣池943口;10個村衛生站實施達標建設;環境治理不斷深入,公路沿線建標準化垃圾池17個。

3、以集聚點建設為抓手,帶動農村面貌改變。全鎮率先啟動9個農村居民聚居點建設,統一規劃佈局、統一聚集土地、統一施工建設,入住戶數達584戶,佔地面積達246畝。

4、統籌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抓教為先,鞏固提升“兩基”水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提升教育質量。繁榮農村文化,組建了皮影隊、文化藝宣傳隊、籃球協會、100%村建起農家書屋,農村文化活躍。計生、衛生事業,全面推行計生村(居)民自治,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人口出生率6.6%;建立疫病預防控制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以上,農村醫改啟動實施,看病難、看病貴得到緩解。民生建設,高度重視弱勢群體扶持救助,著力保障特困群眾住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勞有所獲、學有所教,失地農民、鄉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4800餘人,去年和今年發放臨時救助金15.5萬餘元。

5、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社會風氣純正;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全民法制意識不斷增強;建立黨務、政務、財務公開制度和重大事項民主決策制度,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全面推進;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力度加大,積極開展平安建設活動,專項整治安全生產隱患,無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社會治安穩定;廣泛開展領導幹部接訪活動,落實領導幹部信訪包案責任制,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定期排查不穩定因素,變上訪為下訪,充分發揮信訪辦、調解中心職能,真情化解矛盾糾紛,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公眾安全感明顯增強。

1、農村生產力低下。農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大多村組處於低水平發展。少數村融於產業園區,仍然存在打工掙錢、務農敷口現狀,農村青壯勞動力大部分外流,“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弱、婦、幼。在家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農民寥寥無幾,新技術掌握難、新機械使用難、市場資訊瞭解難、思想觀念轉變難,零散種養多、傳統種養多、盲目種養多、靠人力種養多。致使本土經濟發展緩慢。

2、人居環境發展滯後。人居環境改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村容村貌並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老百姓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還不夠,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聚居點等政府補,清潔衛生靠政府管,道路、水利要政府建。很多該農民自己辦的事,而政府“包打包唱”到底。

3、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不平衡。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也不平衡。無陣地、無裝置、無技術力量的“三無”衛生站佔據農村醫醫療衛生大半壁河山。科技文化底子薄、人才缺、設施差的狀況沒有得到大的改善,農民文化活動枯燥,農村弱勢群體保障體系不健全。

1、調動農民的'主動性。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調動農民的自覺性、積極性致關重要。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尊重農民的意願,不主觀臆斷,不強迫命令,維護農民的合法權利和利益。黨政的主導作用是關鍵。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精心組織、因勢利導、熱忱服務、不包辦代替。認真解決農民新農村建設無思路、無門路、無激情,缺技術、缺資金、缺勞力等問題;鼓勵務工人員帶技術、帶資金、帶專案回鄉創業,讓致富能人有用武之地,給有功之臣增添後勁。

2、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進一步調整結構,加大整村推進規模發展力度。選準主導產品,建設“一村一品”特色農業,要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優的思路。把我鎮果蔬、生豬、家禽支柱產業做大做強。朝著規模化經濟、精品化經濟、低碳化經濟發展。培育業主、發展大戶、聯接龍頭企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城鎮化步伐,努力在二.三產業上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增加農民收入。

3、提高農民素質。加大對教育、科技、文化投入,加強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加強對農民經營管理知識的教育。讓農民能掌握一項致富的技術,讓外出農民工掌握應具有的職業技能,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4、改善村鎮環境。積極推進農村“五亂”治理,突出抓好聚居點建設。以聚居點建設為抓手,突出重點、分佈實施。解決道路中斷頭路,解決衛生水,解決住居安全,解決環境髒亂差。紮實開展“講文明、除陋習、樹新風”活動。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5、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全面推進新型農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制度,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機制,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探索建立城鄉銜接、公平統一的社會福利制度。

6、保障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轉變選舉中拉幫結派、賄賂選票、藐視選舉等不良風氣,建立“德才兼備,以德優先”的選任用人機制。全面實行村幹部“直選”和村支部“兩推一選”制度,完善“一事一議”、“四議兩公開一監督”、“黨員幹部考評”等制度。把普法教育推向深入,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代化程序中重大的歷史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瞭方向,任重道遠,只要全黨、全民團結一心、奮發努力,明天一定更輝煌。

第5篇

摘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當前是個很熱門的話題,然而身在象牙塔的我們,要開始學會走進社會,走進我們的農村,掌握最直觀的資訊,體驗新思維新氣象,豐富我們自己的視野。親近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親近我們偉大的祖國。假期來了,我們何不利用暑假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一片葉子屬於一個季節,我們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誰說意氣風發,我們年少輕狂,經受不住暴雨的洗禮?誰說校園裡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走出校園,踏上社會,為自己書寫一份滿意的答卷……

因此我利用暑假時間和一些家鄉的同學組隊進行了暑期社會實踐,我們的暑期實踐因地制宜,深入農村去了解新農村建設。

鹽都區位於蘇北黃海之濱,境內氣候環境獨特,為海洋性溼潤氣候,江蘇“冷窩”,江淮氣旋入海口,夏季冷暖空氣交匯頻繁,九、十月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水土資源豐富,成陸較晚,為黃淮海相沉積平原,鹽漬型水稻土,速效鉀含量豐富;生態環境優越,尤宜水稻種植。

很高興來到大岡鎮孫家村,充分感受到這裡安定和諧的氛圍。正值七月,田裡水稻綠油油一片,長勢尤為喜人。夏日裡難得的舒爽天氣,鄉間清新的氣息,給我們帶來舒暢的心情。在這個面積不大,人口不多的小村莊裡,處處展現欣欣向榮的景象。規整清潔的水泥道路貫穿村莊,路邊紫薇花爛漫地開著,遠方的樹林間的微風帶來絲絲清涼。

與該村書記及村主任的一番親切樸實的談話,讓我們為該村近年來在行政體制和農業生產上取得的成就感到敬佩和高興。

此行讓我們真切地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真正可以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交通狀況的改善,教育醫療住房條件的提高,農民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這一切的一切,給我們展現了發展中的中國農村的新形象,真的感覺不虛此行。

今年以來,xx市鹽都區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優先資金投入,1至4月份,全區累計吸納和投資6500萬元,建設生態農業園專案5個,區、鎮兩級累計投入1600萬元,用於生態農業專案園區內路橋、水電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為招引生態農業專案創造良好的條件。

由江蘇禾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生態農業專案在郭猛農業示範園區成功簽約。

該專案投資4000萬元,租地400畝,徵地7畝,將用兩年左右時間,建成集名貴苗木、綠色果蔬、畜禽水產及餐飲娛樂、健身休閒、旅遊觀光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種養基地和旅遊度假勝地。專案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值千萬元以上、利稅超百萬元,可為地方農民提供200多個就業崗位。

一般雞與雞蛋都是採用米糠等一些飼料飼養這家公司引進外來技術以其獨特的配方飼餵的地方草雞,加上人工餵養的昆蟲,其雞肉肉質細嫩爽脆有彈性,湯質濃郁,雞蛋蛋清粘稠,蛋黃飽滿有彈性,口感清香,富含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已取得自己的品牌優勢。工作人員帶領我們來到了他們的養蠅房,還沒進去就被一陣撲鼻的臭味所嚇住了,捂住鼻子進去之後,就看到成千上萬的蒼蠅被養在一個個的紗盒子裡面,康總對我們說:“這些蒼蠅就是雞的飼料來源之一,也是他們的飼養場有別於其他飼養場的特色。”可是大家就又有疑惑了,要說蒼蠅是昆蟲給雞吃固然能加蛋白含量,但是蒼蠅是有翅膀的是會飛的,那雞怎麼吃的呢?康總又再一次解決了我們的疑惑,他說:“雞吃的實是這些蒼蠅的幼蟲”。

(4)7月28日至大岡鎮財政所“家電下鄉”讓大岡農民生活更精彩

在大岡鎮文昌家電商城裡,家電以舊換新的海報前,擠滿了來自該鎮各村居的農民,鄰近興化市安豐鎮也有部分農民前來選購家電,他們細緻地挑選著自己需要的電器,不時地合計著價格。據統計,“家電下鄉”政策實施以來,大岡鎮累積銷售指定商品xx餘件,已發放補償資金達20餘萬元。

從大岡鎮財政所負責人瞭解到,該鎮經過深入的調研後,制定了“家電下鄉”實施方案,加大宣傳力度,將涉及優惠政策、補貼標準、申報程式的宣傳資料發放到農民手中,使家電下鄉“家喻戶曉”。財政部門會同工商等相關部門,積極做好銷售網點備案工作,認真執行中標價格,保障產品質量,強化售後服務。全力做好補貼資金的稽核與兌付工作,提高補貼辦理效率,補貼資金以“一折通”方式直髮給購買農戶,確保及時、全額發放到農民購買者手中。隨著“家電下鄉”的不斷深入,指定商品種類的.不斷增多,產品限購臺數的增加,最高限價的調整,富裕起來的農民可選購的商品也越來越多,大岡農民的生活將越來越精彩。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當前是個很熱門的話題,然而身在象牙塔的我們,要開始學會走進社會,走進我們的農村,掌握最直觀的資訊,體驗新思維新氣象,豐富我們自己的視野。親近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親近我們偉大的祖國。

在這次活動中,農村的日新月異讓我有了很大的觸動。雖然我也生在農村,但是近一年的時間,家鄉的變化確實很大。

比如我們在孫家村調查時,他們的黨支部書記坦言有時國家的政策和規定並不是很適合自己村組織的現狀,需要自己回來研究進行一些補充。

在實施“家電下鄉”政策中,如何做好宣傳工作,如何與百姓溝通。

農業生產技術落後:我們看到的生態養殖是一個成功的典範 而有些地方生產技術相對落後。

(2)加強基礎,用科學的理論為生產鋪平道路,科學生產發展生態經濟

通過這次實踐我們瞭解到,新農村建設時是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面貌、提高農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在某個小的方面修修補補、小打小鬧。

家鄉今年的成績來源於管理優化 、實事求是落實國家政策、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 改進農業技術。

我們這次的社會實踐對xx地區的新農村建設現狀進行一些考察,掌握一些第一手資料,從而更加全面深入的瞭解這一舉國上下都在積極實行的國策。通過這次新農村建設情況調查,我們可以對新農村建設有更深層次更全面的認識,因為通過我們自己的實踐調查,可以補充僅僅在理論方面的瞭解,同時,我們對新農村建設理論的理解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實在。另外,通過實地的走訪調查,我們可以對目前江蘇xx地區新農村建設的現實狀況有一個基本的瞭解,這可以使得我們對家鄉的瞭解,對新農村建設的落實情況有一個更加全面的瞭解。最後,我們也可以在調查中去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畢竟新農村建設起步也沒太久,有很多它不成熟的地方,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調查情況去探索出一些問題並且加以分析,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

第6篇

隴腳鄉月亮河村、補雨村分別是省、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月亮河村有9個自然村寨、10個村民組、488戶、1892 人,隴腳大寨是該村的村民組之一,布依族佔全村總人口的90%以上,緊靠布依文化生態園,屬鄉一類扶貧重點村之一。全村農用地面積5521.6畝,其中: 水田3862畝,旱地1659.6畝。村內無任何工業企業,農業仍為傳統農業,空氣、水體和土壤均未受汙染,有發展生態農業的最佳優勢。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業,部分來源於外出務工收入、養豬、河內養鴨和林下養雞。補雨村有9個自然村寨10個村民組、482戶、1917人,石頭寨是該村的自然村寨之一,布依族佔全村總人口70%以上,緊靠布依文化生態園。作為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的月亮河村,通過各級的大量投入,硬體設施有很大的變化,但離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要求還有很大距離,和其它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比還有很大差距。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的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月亮河村和補雨村是省、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這幾年來初步取得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離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要求還有很大距離,和其它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比還有很大差距。基於這些問題我們做一個調查,主要取得隴腳鄉新農村建設取得成效的相關資料,並分析它存在哪些不足與其原因,需要做哪方面的改善。通過對隴腳鄉政府的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和查閱資料,並取得月亮河村和補雨村新農村建設所取得成效的相關資料。通過走訪當地農戶,切實獲得當地農民收入及生活狀況等一手資料。

1.3.4 調查樣本:隨機抽樣50戶,月亮河村抽取25戶,補雨村25戶。

2.1月亮河村黨支部、村委會圍繞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按照 “依法治鄉、科教興鄉、旅遊富鄉、生態立鄉、文化強鄉”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月亮河村的豐富資源,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2.1.1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大力發展林下養雞、種草養鵝等專案

① 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產增收。20xx年底到20xx年5月,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成功實施了70畝的優質馬鈴薯種植。之後又實施100畝的蔬菜種植,先後種植了黃瓜、西紅柿、無筋豆、棒豆、蘿蔔等,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通過這些專案的.實施,積極帶動了月亮河村生產的發展,使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使群眾感受依靠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氛圍。

② 穩定畜牧養殖業支柱,推進後續產業發展步伐。月亮河村在發展畜牧養殖業上,採取了以穩步推進生豬,積極發展禽類,繼續把畜牧業發展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和後續經濟支柱來抓。成功實施了林下養雞、種草養鵝、養鴨等專案。目前,7萬元的養鴨專案已實施結束,飼養農戶達20餘戶,現飼養的鴨子已全部出欄,產生了一定的效益在加大畜牧養殖業發展的同時,充分利用附產物,發展沼氣和作為其他種植業的肥料,發展如經果林、糧食等後續產業。

①完成由特區建設局具體實施的隴腳大寨房屋脊樑改造17戶,投資約18萬元;完成高潮、隴腳大寨、滕家寨等3個自然村寨的道路硬化約 17000平方米,投資近18萬元;建成8個蹲位的公廁1個,改造農戶廁所50個100個蹲位;修建沼氣池34個,補助資金近30萬元;在隴腳大寨修建垃圾池2個;修建進組公路3.5公里;茅草房改造20戶;種植優質梨240畝,12萬元;種植麻竹280畝,6.92萬元;清理隴腳大寨水井2口,完善了隴腳小寨、巖腳寨的水井和修建了水池,解決了800餘人的飲水難問題。

爭取六枝工礦集團30萬元用於修建月亮河村精神文明活動中心。改建學校1所,投資近49萬元;製作《村民行為規範》、《文明衛生公約》等進行張貼宣傳。從正月七年級到正月三十,月亮河村和“涼都·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態園”園區內開展了一系列的文娛活動,如、布依族的“油團”節、背媳婦跑長廊、丟花包、丟鏽球、大力士抱沙包比賽、辨手腕、籃球賽、傳統歌舞表演賽等,不斷地豐富群眾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①一是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對村支兩委班子成員進行了充實調整,配備了一名村黨支部副書記,專門協助支部書記抓支部工作。有力地加強了村級班子建設,在經濟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核心作用。

②二是積極實施村務公開工作,及時調整了村務公開領導小組、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按照“群眾關心什麼、要求什麼、就公開什麼”的原則,按期進行村務公開,做到“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確保群眾滿意。

②每戶平均人口約6人,每戶人均耕地面積約0.76畝,家庭年總收入10779.79元。

我們可以看出隴腳鄉家庭總收入的分佈狀況:19%的農戶家庭年總收入低於5000元;5000~8000元的農戶較多,佔 37%;這說明隴腳鄉的農民收入水平總體不高,年收入8000元以下的佔了56%。而也有9%的農戶家庭年收入在30000以上。經調查,這部分家庭的收入較高是因為有包括2個以上的家庭成員外出務工。

分析:由這個餅圖我們可以看出,隴腳鄉91%的家庭都有子女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其中,國中學歷的比較多,佔38%,值得注意的是,大學學歷的佔了23%。說明隴腳鄉的農民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經調查,87%的農民支援子女上大學,但大多數人也表示經濟能力無力供子女上大學。

⑤隴腳鄉的農民主要從事糧食作物種植,從事經濟作物種植和養殖的農戶比較少。很多農民認為外出務工最賺錢,因此外出務工的農民也逐漸增多,每戶約有2人。約有43%的家庭缺少勞動力,因為農業生產主要是靠人力以及外出務工的家庭成員增多。

⑥約61%的家庭的主要開支是日常的消費品,有52%的家庭主要開支是子女的學費。這表明目前隴腳鄉的農民的經濟收入比較低,生活水平還不高,子女上高中和大學的學費成為農民最主要的負擔。

①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瞭解到大多數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態度非常積極,認為這是黨和政府造福農民的好政策。但不能忽視的是,絕大多數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政策不是很瞭解。雖然如此,他們都表達了對政府實施的相關新農村建設的政策,都會十分支援。

②約有48%的農民認為村裡開始新農村建設後家裡的收入有明顯增多。並且,對村裡興建的供水、供電、道路等基礎設施農民總體比較滿意。免去農民的稅費負擔和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對農民的實惠很大,還有一些政策補貼,也造福了農民。

③總體來說,農民對本村的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效還是比較滿意的。農民朋友們也對新農村建設提出了一些建議:

①對農民的宣傳不夠,使農民對新農村建設認識不足,參與的主動性不夠,延緩的新農村建設的速度。

②由於當地村民的經濟條件差,加之上級建設資金有限,新農村建設規模不大,未達到預期的效果,距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很遠。

③由於隴腳鄉以農業為主,但農業環境不算很好,加之沒有鄉鎮企業,很難吸引投資。因此,缺乏建設資金。

④外出務工的農民逐漸增多,存在勞動力不足,建設新農村的生力軍減少。

第7篇

為進一步讓學生走進社會,瞭解社會,體驗生活,豐富閱歷,積累經驗,大力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在今年國慶假組織部分學生開展中學生綜合實踐活動。

請你利用國慶假期,深入農村進行實地調查,全面瞭解當地的經濟、政治、文化、歷史、風俗等各方面的真實情況,通過調查、訪談等形式寫一篇關於地方、新農村發展等內容的論文或調查報告。

1、對家鄉的變化的調查,以及家鄉變化對你的影響。(山川、河流、房屋、人口、經濟收入、村民文化水平)寫一篇調查報告,不少於1500字。

2、對農村“留守老年人”或“留守兒童”生活現狀的調查。寫一篇調查報告,不少於1500字。

3、你在社會綜合實踐活動中運用了哪些學科知識?做了哪些事?有何感想?寫一篇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心得,不少於1000字。 對中學生使用手機的調查

1、全班分成六小組,對中學生使用手機進行,調查,注意調查應具有普遍性:對學生進行調查、對家長進行調查、對教師進行調查、對社會進行調查??

2、各小組利用一週時間進行調查,由組長彙總並上報老師。 深入社會、瞭解社會

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並提高社會交往、組織管理、分析思考、實踐創新能力

走進社群,開展社群服務活動,自主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進一步培養和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

1、協助村委會出牆報、普法宣傳,進行清潔街道、拾撿垃圾等活動,清理綠化帶內隨意丟棄的垃圾;

5.開展綠色環保活動。在村裡開展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宣傳活動;開展本地區水資源狀況的調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議;對本地區水環境汙染的調查、分析和建議等。

6.開展讀書學習互助活動,幫助和指導村裡的國小生開展讀書學習。

通過服務社群的活動,使我熟悉社群在地理環境、人文景觀、物產特色、民間風俗等方面的特點,繼而萌生親切感、自豪感,並懂得愛惜、保護它們;留意社群中人們關注、談論的問題,並能學會綜合而靈活地運用自己的`知識加以解決,從而掌握基本的服務社群的本領,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環境的情感和態度;在服務的過程中學會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團隊意識和歸屬感,增強服務意識和責任感。自覺地從身邊小事開始,關注周圍、社群、國家乃至世界性的環境問題,並養成隨時隨地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