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農村國小現狀調查報告7篇

調查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參與,也需要及時寫調查報告了,調查結束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調查報告的寫作,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農村國小現狀調查報告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農村國小現狀調查報告7篇

農村國小現狀調查報告篇1

本人在農村國小任教七年來,親身經歷了農村國小的發展、壯大與輝煌,農村國小的整體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校舍轉瓦化,圍牆化,花園化,學校教學的硬體設施完備,學生的學習環境優良,中心校配備了微機室,學校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套,學校師資隊伍不段壯大。但是隨著農村學齡人口的銳減,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隨著城鎮化程序的推進,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及離婚率的上升,更多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出現,農村學校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呈現了舉步維艱的局面。

一、現所處地區中國小的教育現狀及原因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九年制義務教育方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中國小教育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然而,由於受傳統教育及體制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存在的經費緊缺、地區發展不平衡、應試教育思想嚴重、過分追求升學率,忽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問題逐漸成為農村教育發展的瓶頸。為此,本人就所在

1漳縣農村義務教育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

(一)、教師專業素質

農村國小教師大多數屬民師轉正或直轉。表現為:知識水平低、知識老化、陳舊,專業技能薄弱、職業素養欠缺等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由於農村環境及生活條件較差,不能吸引優秀人才,難以注入“新鮮血液”,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臨時招聘代課教師以解燃眉之急。另外,必要的教師輔導用書的缺少及新課程的教學經驗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師在設計一堂課時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再次,由於農村學校資訊閉塞,農村教育經費短缺,使得許多教師不能完整系統地吸收、理解新課程實施中的思想、目標及方法,僅憑為數不多的幾次課程培訓和觀摩學習,所得十分有限,無法很好地應用於教學實踐。教師不能走出去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很難受新思維、新觀念、新方法,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落伍已成不爭的事實。個別教師學習動力不足,總是自以為是,教師間缺乏探討和交流,不能適應教育教學改革,對新的教育理念不聞不問。大部分教師對“教師”這一職業認識不到位,對國家依法施教的政策視而不見,教學質量上不去,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採取違規施教,例如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經常發生。縱觀我縣農村教師四十歲以上教師居多,年齡結構老化,知識結構不合理,這些教師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

(二)、學生及家長

2農村孩子由於受地域條件的制約,學生入學較晚年齡較大,普遍存在著接受學前教育很不規範的現象,絕大多數學生只接受一年的學前教育就進入國小,錯過了幼兒智力發展的最佳期,有的較大年齡的學生還在低年級,造成學生髮展很不均衡。學困生居多。致使學生家長不理解、有滿意。農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鎮教育優勢的誘惑,大量學生流入城裡。

農村大多數家長數文盲或半文盲狀況,文化程度較低,在輔導孩子時往往表現出心有餘而力不足,更有甚者,他們根本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在他們眼裡,他們的任務只是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只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有的家長還把大量幹農活的.重擔加在孩子的肩上。學生在家裡根本沒時間完成家庭作業,更不用說鞏固複習了。近年來,大多數家長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兒童增多,以至農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空白。久而久之,導致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脫節的惡性迴圈。

(三)、學校辦學條件

儘管農村國小在校舍及硬體設施配備上有了很大改善,但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大部分農村國小特別是村小設施不完備,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農村學校教學設施陳舊,教學裝置缺乏,嚴重地限制了教師教學,從而影響教學質量,阻礙學生拓展知識面。如筆者所在的學校,雖然配備了少量多媒體教學儀器,但由於缺少必要的維護和儀器的落後,不少課程都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也是繡花枕頭,成了擺設。新“三室”還沒有完全配套,圖書數量少、體育題材匱乏,微機室的微機一部分成為擺設,多數教

3師依然是“一隻粉筆、一張嘴、一本書、一塊黑板”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依然主要是靠“聽、寫、讀、備、考”來學習。

語文、數學、英語是農村國小的三大主課,但由於英語教師數量少,實行非專業教師任課,很大程度上陰礙英語教學的發展,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雖然開課,但農村缺少專業的教師,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

(四)、學校教研

農村國小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學科課程又多,每位教師要教

三、四門課程,備幾本教案,備課、講課、批改、輔導、考試。班級管理、安全,特別是安全,家長擔心、教師操心、學校提心吊膽,教師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費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師全員集中教研、課程輔導無法進行,哪怕是半天時間都不敢安排,生怕出現意外。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校本培訓、政治學習只能是擠時間、搶時間,幾乎沒有空閒時間去鑽研新課程改革,去開展教研。因而造成不少教師忙於應付,手忙腳亂,心力交瘁,教研、教學相脫離,教研活動、校本培訓效果欠佳。許多教師依然是“經驗型”、“辛苦型”。“研究型”、“創造型”教師在農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農村基礎教育師資力量本來就薄弱,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論上的指導,但受經濟條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響,教師缺乏有效的培訓。課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五)應試教育色彩濃郁,師生不堪重負

由於舊人才觀,質量觀的影響“以分論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現

4象長期存在,社會評價學校的教育質量是以升學率的高低作為標準,學校領導評價教師的水平高低,工作好壞是以所教班級學生的升學度、合格率為依據,教師檢驗學生是否獲得了系統的知識,甄別好學生與差學生,是以考試分數為準則。上級管理部門不斷地組織統考統測,並且給各個學校排名排隊,至使學校領導給教師加壓。學校為了在社會上留下好名聲,為了下一年能有較好的生源,想方設法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提高分數和錄取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切與經濟掛鉤,與晉升考核掛鉤,用經濟這根槓桿來達到這一目的,於是就設立大學聯考獎、會考獎。達不到標準,非但一分錢拿不到,還要在教師大會上點名挨批評,這樣一來,教師即使不為獎金,也要為面子拼命幹。要想學生考得好,教師明知不符合教育規律,不利於發展學生個性,有礙於學生健康成長,卻還一味樂此不疲地採用“注入式”,“填鴨式”教學法,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重共性,輕個性;重理論,輕實踐;重模仿,輕創造。它嚴重製約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單靠死死地抓住學生,反覆操練,死記硬背,機械重複,帶來的結果只能是高分低能。.

(六)、留守兒童增多,缺乏必要的引導和良好的家庭環境

筆者所在的鄉鎮,煤炭和煙花是地方的兩大支柱產業,由於國家對煤礦開採和煙花製作門檻的提高,加之產業技術水平的不斷革新,富餘的勞動力都流往城市。而一直存在的城鄉二元狀況使大量農民工選擇將孩子留在農村,並託付給其他人照看。父母出去給留守兒童帶來的諸如心理關懷缺失,情感發育不良;脫離父母監護,安全隱患凸

5顯;智力發展滯後,學習成績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為不良等問題十分嚴重。

二、對策

目前農村國小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實現教育公平,促進均衡了展,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教育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基礎教育薄弱環節,儘快使農村國小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了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是當務之急。

(一)、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真正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發展。選派優秀教師、專業型教師到農村任教,特別是英語、體育、音樂、美術教師。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素質教育。一是每年聘用一批師範類大中專畢業生,補充“新鮮血液”;二是從城鎮學校富餘人員中選派部分教師下到邊遠窮鄉支教;三是成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統一管理,隨時向各農村國小提供推介服務,使教師隊伍建設有“源頭”。學校要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經常創造條件促使農村國小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以新課程、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為重點,以提高教師實際教學能力和接受計算機基礎知識為主要內容,開展好教師全員培訓和繼續教育,使教師成為學會學習、熱愛學習、終身學習的楷模,成為全社會的表率。通過學習和培訓,瞭解最新教學理念,熟悉全新教學方法,掌握現貨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教師本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沒特點和素質教育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現化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要關心、幫助、激勵農村孩子,特別是

6留守兒童,學困兒童,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瞭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二)、強化教學常規管理

學校教導處要進一步加強教學常規管理,要認真探索研究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狠抓教學過程管理,進一步規範、細化和夯實“備”、“教”、“改”、“導”、“考”、“評”各個環節的工作。

1、認真學習《教學常規》,強化常規意識。教學常規是落實教育教學任務的重要環節,是規範教學行為的主要依據,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礎,是優良教風、學風的體現和量度。要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首先要學習常規,理解常規,強化常規。

2、從實際出發,制定實施辦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是常規管理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各校必須根據常規管理的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從高標準、嚴要求、重落實的原則出發,重視抓細節、抓過程、抓考評,制定本校的實施意見和措施,使教學常規管理有章可循、規範生動、有序落實,形成優良的教風和學風,建立學校的管理文化。

3、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主陣地,是學生學會學習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教學常規管理的重點。首先要加快課堂教學理念的轉變。有什麼樣的理念,就有什麼樣的行動。教育理念不轉變,許多教育問題不可能解決。而新課程的最大特點是: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與教師一起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知識,學會學習。以此提高學習能力,增進智慧生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學校要加強教研組、備課組的建設,強化校本教研,使教師要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下,潛下心來研究學生、研究課堂教學。針對

7學生實際和教學要求,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確定教學的難度和節奏,設計課堂教學的方案,集中精力抓好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打造“活力、高效”課堂,探索建立有助於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興趣和能力的課堂發展性評價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在反思中促成專業成長。

4、精心編選學科資料,提高訓練的針對性

學生的訓練是學生有效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對學生的訓練要講究科學有效,否則,就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訓練效率低下,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精心設計課內、外練習,使訓練能針對學生實際,針對教學要求。學校要建立控制學生作業總量和監控作業佈置、批改的有效措施,規範作業佈置、批改要求,並做到作業“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同時要控制考試頻度,杜絕考試的隨意性,提大學聯考試的實效性。

5、加強監督管理,使常規管理經常化。

優良的常規管理最終要建立優良的教風和學風,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恆,才能做到。在常規管理實施過程中,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來監督常規管理的有效實施。進一步完善校內教學評價方案,注重對教師教學的過程評價,通過評價的槓桿作用,引導教師鑽研教學、關注學生、提升質量。最終使常規成為習慣,成為學校優良文化,進而促進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三)、提升教師上課水平

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要隨時收集所教學科的資訊,還要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只有用系統的先進的思想和方法指導教學,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在實踐中學習,學習觀摩優秀教師的課,與同學科教師互相學習,在對比中反思,在切磋中進步。要認真上好8每一節課,通過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找出存在於自己課堂教學中的缺失和原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備課這一環。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在備課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響授課的質量。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保證學生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備課成為九峰職校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上課是老師有步驟地、深入淺出地啟發、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

(四)、充分挖掘鄉鎮中心校資源優勢,加強村小內涵建設,實施理念帶動、科研聯動、教研互動、蹲點促動、督導推動戰略。中心校統一領導,統籌安排優質人力資源,開展各類教育科研活動,如公開課、研討課、校本研修、課題研究等。實現資源共享,增加學習機會,感受先進的課程理念,為教師提供實現個人價值的平臺,鍛鍊的機會。為農村教育發展奠定基礎。

(五)、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打破學校之間的嚴格界限,讓校校有歌聲、校校球聲、校校有繪畫。激勵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實現區域內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提高整體辦學水平,縮小校際間的差距,促進農村國小的均衡發展。只有這樣,農村孩子才有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可能。

(六)、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加大遠端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村國小(特別是村小)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需以政府投入為主,教育經費、教育設施儘可能向農村傾斜,特別是遠端教育資源的投入,學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網路資源平臺,學習優秀教育和備課、教學設計、作業優化等,溶入自己教學實踐,為農村教育發展服務,為

9培養人才服務。

(七)、整合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的力量,解決好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一是政府要針對留守兒童現狀,發揮其主導作用,改革現存的城鄉二元體制結構和創新現在教育模式,使留守兒童能夠儘量在城市享受到與城市兒童同等的教育;二是學校應該開設針對留守兒童自立自強的課程,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並配備專業性心理教師,可以選取學校教師參加系統性培訓,解決好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三是要淨化留守兒童周邊環境的空氣,嚴格控制網咖、遊戲廳等場所的設立,多管齊下,為留守兒童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四是外出的家長要經常和子女聯絡,關心其身心健康,尤其是要積極主動地和班主任、監護人、代理家長及時溝通,共同配合他們作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

上述觀點,是我針對我校以及其他鄉直學校近幾年的教學成績和我在從事國小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中的幾點不成熟的思考,只有一個目的,希望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援基礎教育,奮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農村國小現狀調查報告篇2

農村國小語文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 20xx年10月28日——20xx年11月18日

調查地點:三建鄉中心學校國小部

調查物件:國小語文教師,語文課堂,國小學生

調查方法:

1、聽課

2、座談會及作業教案檢查

調 查人: 向彥橋 白將軍 黃平 李力

為了解新課改指導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我校的普遍現狀,我們對我校國小部通過訪談、聽評課、檢視教案作業等方式進行了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分析整理如下:

一、優點

1、大部分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教學理念新,有一定的課改意識,“合作、參與”等新的課改術語能在課堂中頻頻出現,教師的角色行為相應地發生了轉變。如:“誰來幫幫他?”“你同意他的看法嗎?”教師能尊重學生的人格,把學生置於主體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到一定的運用。如“同桌互相讀讀,先左邊讀,再右邊讀,讀得好了再表揚表揚”“老師跟你合作好嗎?”“我們就來解決同學們的這些問題”三、四年的課改實驗,的確給我們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一部分課堂富有親和力,學生敢想敢說,生命課堂的構建越來越顯著了。

2、多數教師能遵照語文學習的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施教。江美老師的拼音教學課,師生關係融洽,把四聲的拼讀和學生生活結合起來,引入汽車的行駛,生動貼切,學生愛學樂學;李亞紅老師笑容可掬,一個微笑,一個眼神,讓孩子神氣活現,字詞理解更是聯絡實際,如在教室裡找一找,在圖上看一看,在讀中想一想,用動作演一演,用聲音學一學,課堂富有生命的氣息。總之,多數老師能在課堂中創情設境,通過遊戲、故事,激勵競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閱讀教學能很好地體現以讀為本的理念,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性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

二、問題

1、教學理念陳舊,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衝擊。

儘管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一定的轉變,取得一些較為可喜的成績,但與現代教育理念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傳統教育觀念仍佔主流。

多數教師的教育視野不夠開闊,不能從學生個體綜合素養的培養中去關照語文素養。只盯著學生的字詞劃會了嗎?意思會背嗎?課文會背、會默寫嗎?只瞅著學生卷面上的成績,不能著眼未來,閱讀、感悟、朗讀指導、思辨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等綜合素養的培養並不重視。

學生主體地位受到嚴重衝擊。教師主宰課堂,不相信學生,不放心學生,處處越俎代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雖然已有運用和體現,但因缺乏具體的方法指導而流於形式。聽、說、讀、寫訓練還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不能較有效地進行指導。

總體來看,大部分教師理念相對新一些,青年教師普遍有一定的課改意識,角色行為體現了較濃的課改色彩;老教師雖然老,卻因外出培訓的機會多,課堂教學雖然傳統,但能老中求新,有一定的課改意識;中青年教師因外出機會少,在傳統的路上走得較遠,角色轉換不夠到位,還有一部分中老年教師教學觀念過於陳舊。

2、教研教改意識不強,教學基本功不夠紮實。

農村村級學校教師人數少,沒有專職語文教師,部分教師既教語文,又兼教好幾門其他學科,平時教學任務繁重,自學、集體學習、相互聽評課相對較少。現代教學手段未發揮應有作用,教師缺乏資源意識,同時,據調查80%教師未使用媒體教學,20%的教師只有在集體觀摩時才使用。

由於缺乏學習、研究,加上教師基本功不過硬,嚴重影響教育教學質量。

3、教學方式方法趨於傳統,三維目標被機械割裂。

由於觀念陳舊,素質不高,致使教學方式方法趨於傳統。雖然多數教師認為在教學方式上應該採用現代理念倡導的參與式教學,但從課堂觀察和訪談中看到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不強,教師講得過多、過細,學生自主讀書、討論交流的時間過少,三維目標被機械割裂,教師重語文知識的講解,重字、詞、句的意思的講解,把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課文肢解為孤立的字詞句,而且字詞句的教學只停留在會認會寫的層面上,很少能聯絡語言環境理解,也很少講求學習的方法,編兒歌、順口溜等,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極少運用。拼音教學除能適當發揮小老師的作用外,教師一領到底,很少以遊戲和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很少運用編兒歌、講故事,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問到底,以問代講,以問代讀,問題缺乏針對性、啟發性,擠佔了讀書、思考的時間。語文自身的魅力,教師的人格力量等沒有充分調動,教學感受不到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文中優美的詞句段很少引導學生朗讀背誦;典型句式和寫作方法,很少引導學生學習借鑑;美的畫面、情感,很少啟發學生在讀中感悟,受到薰陶和感染;而是喋喋不休地講解問答,過繁過細的分析,課堂缺乏生命的氣息。如翠鳥的美、荷花的美,不能引導學生圖文結合,聽讀想像,而是在簡單的讀一遍,提幾個問題,找到答案後再齊讀一遍的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

4、朗讀背誦及作文教學,缺乏指導,急待加強。

(1)、部班級唱讀現象比較嚴重,教師缺乏引導矯正意識。一提要重視朗讀,課堂上從上課到下課,齊讀聲不絕於耳,範讀、領讀、個體讀、默讀、快速瀏覽等很少運用,而且缺乏朗讀的層次性和有效性指導。想像讀、圖文結合讀、情讀、欣賞讀等被忽視了,而是浮光掠影泛泛一讀,以為達到了朗讀的要求,文章的情、神、色、味均化為烏有。

(2)、雖然決大多數教師重視背誦積累,但很少將背誦引進課堂,很少講求背誦方法的多樣化,而是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往往事半功倍。

(3)、訪談中,多數教師深有感觸地說:“如今的作文教學太難,教師不會輔導,學生無話可說,胡編亂造、病句滿篇、土話連篇,更有許多教師為了應付考試,只好讓學生讀背《作文選》。”細一分析,除了教師不會輔導,學生缺乏發現的眼睛、生活內容單一外,一方面貧窮落後的鄉村生活和文盲半文盲家庭教育,使學生缺少一個良好文化氛圍的薰陶,另一方面,學生課外閱讀量、背誦經典詩文的數量和課標精神相比少得驚人。95%的學生把教科書、作文書及大哥大姐們讀過的課本作為主要閱讀內容。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文學名著農村學生幾乎未曾見過。沒有厚積,焉能薄發?作文教學確實是農村國小語文教學亟待開發的一塊荒蕪地。

三、建議

1、加強培訓學習及教學研究,切實轉變觀念,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上級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各級學校要多組織教師集中學習、培訓,進一步熟悉課改精神,加大教育科研力度。要多給教師“走出去學習,請進來指導”的機會;教研部門要深入基層學校多聽課、多評課,堅持“送教下鄉”,發揮專業引領的作用;學校要利用僅有的電教資源,組織教師多觀看光碟,多收看空中課堂,多組織觀摩教學;廣大教師要加強自學,向特級教師學,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多學習,多實踐,多反思,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造性地教。只有廣大教師在理念上受到充分的“洗禮”,才能較好地實現觀念的轉變、角色的轉化,促進其專業化成長。

2、教學中要注重三維目標的統一,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廢棄過去知識的傳授方式和注入式教學,要運用新理念,新方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注重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既教書又育人,切實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奠基。

3、各級學校、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閱讀和背誦積累。開放圖書室,動員家長購買圖書,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積極開展班級讀書會,同時要鼓勵學生背誦積累經典詩文,增加語言積累,豐富人文積澱。

4、各級教研部門、學校和教師要把改進作文教學和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作為兩大課題,自上而下,形成合力,通力研究,形成適合農村學校較為科學、操作性強的理論總結和實踐經驗,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5、教育行政部門要關注基層學校教師隊伍年齡老化,人員緊缺,合理解決和分配人力資源。建議不應以學生數為定編標準,切實減輕基層教師繁重、繁雜的教學任務,以利於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成長。

三建鄉中心學校辦公室

20xx年11月20日

農村國小現狀調查報告篇3

教育改革的春風已吹遍中國大地,基礎教育工程已經被列入國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輪課程改革已付諸實施,素質教育的號角早已奏響,可是,當前農村國小的教育現狀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時間來到農村xx國小進行社會實踐,瞭解目前農村國小教育的現狀。

xx國小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來簡陋的土坯房子改建為磚瓦房,寬敞明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體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國小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體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xx國小在校舍及硬體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xx國小還沒有多媒體教室,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裝置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在xx中小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資訊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務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三、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裡。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四、村級國小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去的xx國小,由於教學條件差,教學裝置落後,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因此生源逐年減少,大多數學生就讀於一所鄉級國小。撤併村級國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集中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但目前農村國小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國小生年齡小,每天老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

五、教師不夠嚴謹

該校部分教師放鬆了教學管理工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得不夠嚴謹。使得學生放鬆了學習,對學習沒有緊迫感,缺乏競爭意識,這也造成教學質量下降。

六、教師隊伍不穩定

由於該校教師的調動性大,導致教學工作缺乏穩定性。教師之間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對學生的教育缺乏長遠規劃,使學生對教師沒有習慣性,特別是國小階段學生不是一時就能適應。

七、教學方法單一

該校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導致學生上課時精力不夠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識。第二課堂活動和文娛活動開展得不夠多,未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課餘時間。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的國小教育情況實在是不容樂觀,農村國小教育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部紮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國小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國小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一、改善農村國小辦學條件

改善農村國小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國小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乃至校舍,提高質量只能是一名空話。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的九年一貫制鄉村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箇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要注重改造國小的危房,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裝置和圖書資料,使村辦國小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

二、加強農村國小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小師資隊伍穩定和擴充。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農村國小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因為“教師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個人素質、職業前景和工作動力的情況下,才能滿足人們對他們的期望。”在提高農村國小教師的整體素質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國小教師能夠參加繼續教育。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採用啟發式教學,發展農村國小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由於所處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的限制,農村國小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儘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瞭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為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為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農村國小現狀調查報告篇4

農村國小經過了二十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紀初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一改昔日的落後,有了良好的開端,逐步向現代化教育的方向發展。諸如農村國小教育教學設施的改善,校舍的修繕,教學器材的增加,師資力量的提高,使那農村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相應提高。但農村國小教育在整個國小教育環節上仍然是最薄弱的一個環節,存在著缺陷。這些缺陷制約著農村國小教育的發展。當前農村國小教育的主要癥結和問題有那些?如何應對、改善和發展?本文將在下面進一步分析探討。

一、農村國小教育的現狀分析

1、農村國小教學設施不能滿足基礎教育飛速發展的需求。

當前農村國小教育教學設施有了很大地發展,多數學校的校舍從以前的土坯房變成了磚混結構的房屋,有了兩三層的教學樓。整齊的校舍,美麗的校園成了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農村國小也配備了一些教學器材,如電子教學器材、文藝教學器材和體育教學器材等。但由於學校規模小,農村教育經費有限,目前很多農村國小教學設施依舊缺乏、落後,教學設施老化問題也非常突出,教學器材分學科發展也不平衡,這些情況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有效開展,直接影響農村國小教育的發展。

2、農村國小師資力量依舊薄弱。

儘管農村國小教師隊伍的建設有了很大的進步,教師數量增多,但農村國小教師隊伍老化嚴重,新生力量不足。師資力量不能只限於教師數量上的評估,而應當綜合教師的文化素質、思想觀念和專業化等來進行綜合的評估,農村國小的師資力量如單從教師數量上來說,在農村國小教育上基本上可以滿足教育需求,這一滿足的前提還得除去英語、音樂、美術等的教學。但是綜合來看,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從三個方面分析便可以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

①目前農村國小教師隊伍中正規師範院校大專以上的教師很少,部分教師是以前的民辦教師轉正之後,仍然工作在教師崗位上。儘管這些教師教學經驗十分豐富,但他們的教學方法依舊落後,沒有經過師範教育專業訓練,觀念保守,思想落後,知識老化,尚且不願意學習,不積極投入課改活動,教師素質現狀嚴重製約著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

②英語、音樂、體育和美術等專業化教師嚴重不足,往往是一個教師跨好幾個學科代課。而且這些學科農村國小的在崗教師很少有經過專業學習的。

③目前農村從國小教師隊伍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從非師範院校招錄的教師,他們的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嚴重不足。這一現象嚴重製約著農村國小素質教育的實施以及學生的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農村國小教育師資力量薄弱還反映在教學方法陳舊,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大多數農村國小的教師仍舊沿用著粉筆加課本的教學方法,有些地方是因為教學設施不到位所限,而有些有條件的農村國小,許多電子教學設施成了擺設,原因比較多,但教師不會使用是很重要的原因。對於音樂、體育教學的方法基本上就沒有改進,在這些方面有才能的教師極其有限,這也是應試教育的後遺症,國小生在音樂、體育方面的學習很有限,這也使得在音樂、體育方面有天賦的學生喪失了發展的機會。

3、傳統的學校教育教學評價觀念和評價制度仍然佔據統治地位。

農村國小現階段教育評價觀念和評價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在評價的價值取向上,“應試教育”的影響遠未消除。在評價的方式和標準上,教學評價的主要方式和標準還是考試和分數,且絕大多數重視的是終結性評價,缺乏對教學過程和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發展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在評價的內容上,“重硬體,輕軟體”、“重結果,輕基礎”、“重資料,輕潛能”已成為學校評價的“瓶頸”。在評價的主體上,學生和教師還不善於作為主體積極參與評價,還不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活動和學習活動進行反思,還不善於自我調控、自我完善和自我修正。

4、部分家長不重視教育和留守兒童問題也是造成農村國小教育質量不高的重要因素。

有很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不重視,只要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任務就了事,就可以讓兒女們外出打工掙錢了,甚至認為“讀書無用”、“、早出校門,早賺錢”。這些家長只看重眼前的人力資源帶來的經濟效益,一般不配合學校去關心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由於農村經濟落後,絕大多數家長都到沿海發達地區去打工,一年或幾年才回家一次,對孩子的監管和關愛顯然就減弱了。他們的子女成了學校的留守學生,這些學生既不能直接感受親情的溫暖,又不能體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的家庭教育,孩子們的學業成績相對受到影響。

二、針對農村國小教育現狀的應對策略

現在正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頒佈實施之際,在全國教育系統廣泛推行課程改革的大好勢頭下,農村學校必須與時俱進,努力推進跨越式發展,薄弱國小更要加快發展的步伐。學校要抓住這個契機,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狠抓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的制度管理和評價體系,提高教育質量,提升辦學水平。

1、積極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隨著國家對義務教育投入的增加,作為農村基礎教育的領導者和管理者,一定要轉變觀念,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思想,簡建立學校硬體設施經費保障制度,著力於改善辦學條件,解決農村國小教育設施不能滿足教育教學需求的問題。

2、、提高教師職業素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的領導班子,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是一所學校生存發展的保證。薄弱學校就更要注重教師專業素質發展。

第一,要制訂出教師專業發展計劃,確立發展目標和一系列培養措施,避免盲目性。完善教師隊伍專業化分配,國小教育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給專業師範類院校的畢業生提供一個發展的平臺,發揮他們的特長,重視文、體、美教師的專業成長,加強非師範院校畢業教師的專業化的培訓工作。

第二,為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物質保障。我們可以為老教師購置一些經典的教育教學理論專著,新課改理論、歷史文化等書籍。鼓勵年輕教師通過高自考、函授、遠端教育等形式提高學歷層次,學校要為他們報銷書本費、車費和住宿費。對學習成績優秀的教師要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第三、為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搭建平臺。

一是針對不同的老師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為他們創造自由的發展空間。

二是組織教師到先進的學校去觀摩、取經,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是聘請專家型教師來學校指導工作,讓我們的老師學習他們豐富的文化知識,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爭取師範生、支教生來農村國小任教,既可以解決學校緊缺學科的開設問題,又可以給師生帶來新理念、新知識。

四是在常規教學工作和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組織教師積極參與課改實踐,深入課改活動。打造高效教學和高效課堂,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創新教育實踐。組織教師參加聽課、評課、集體備課和相互研討活動,積極開展課題研究,認真撰寫課後記,教學反思和教育教學論文,著力培養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

第四,建立教師定期培訓制度,使得教師能夠按時得到培訓,吸收新知識,學習先進的教育模式,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時刻開闊教師的視野,不斷完善優化教師隊伍。

第五、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建立學習型教師隊伍。學校領導一要關心教師,理解教師,時刻與教師溝通,共同研究,共同學習,讓老師們感受到教師職業的幸福與自豪,促使他們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刻苦鑽研,追求卓越,超越自我。二要嚴謹治學,以身示範,帶動教師共同體“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真正打造一支學習型教師團隊。

3、建立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

要建立適合於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我們應該牢牢把握教育評價發展的主旋律,促進教育評價內容的全面性:不僅要評價教師的教,還要評價學生的學;不僅評價教育活動的結果,也評價教育活動的過程;不僅評價學生在知識、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認知方面的發展,還要評價情感、意志、個性、人格等非認知因素的發展。要促進教育評價方法的多樣性:把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自評與他評、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診斷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要不斷促進教育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讓評價不再是評價者對被評價者的單向刺激反應,而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互動過程。要考察評價物件的個體差異性:引導人們從師生髮展的結果出發,追本窮源,對影響師生髮展的各種條件進行客觀評價,採取相應的改善措施,使師生在改善了的教育環境下,獲得更快的發展。只有這樣素質教育之花才能在農村國小結出碩果。

4、消除影響兒童成長的家庭因素,關愛留守兒童

當前家庭因素是影響農村基礎教育質量和兒童健康成長的一個關鍵節點。因而創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家校互動顯得尤為重要。家長學校通過如專題講座、專家指導、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傳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論,交流和推廣家庭教育的良好經驗,指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子女,以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學性,糾正家庭教育的誤區,減少負面影響,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通過家校互動,宣講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改變家長的落後觀念,使他們認識到教育和學習改變孩子的一生,知識改變命運。

從而使家長支援學校,支援學生的教育和學習。我們通過安排家長講經驗、談體會,現身說法等形式,把家長會開成開成民主、和諧的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達到了加強溝通,增進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實現了“兩個互動”:

一是家長與教師互動,互通學生在家在校表現,形成教育合力。利用“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走進學校,走進課堂,瞭解新時期學校教育新變化,關心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感受教師工作的艱辛,增強家長自我學習的緊迫感和科學家教的使命感。

二是家長之間互動,請家長們介紹家教經驗,相互交流,共同提高。開展“優秀家長”的評選活動,密切家長與學校、與教師之間的聯絡。通過組織、“優秀家長”的評選活動,在家長中樹立典型,請家庭教育成效顯著的家長走上講臺為家長們上課,讓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介紹自己是怎樣教育子女如何學做人、如何配合學校培養學生成才的經驗。活生生的經驗介紹,比任何事實都有說服力,家長們聽了受益匪淺。

親情關係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和關懷,往往感到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長期與父母分離,他們的性格往往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調查顯示: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由於與監護人有心理上的距離,留守兒童遇到問題時情緒往往無法及時得到排解,常常導致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畸形心理。

留守兒童的教育中存在親情關懷缺失、心理問題驟增、學習興趣減低、道德意識淡漠、安全問題頻出等問題,這些問題是由於社會、家庭及學校多種因素造成的。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既需要政策、法律和法規的支援和保障,也需要每一個人的關愛,是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在內的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1)要加強對兒童權益的保護,使留守兒童享有和其他兒童一樣的受教育權、健康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我保護教育,依法維護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的良好法律環境。

(2)學校要定期與留守兒童的父母或監護人進行溝通,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通過開辦家長學校、舉辦留守兒童監護人學習培訓班或其他形式的專題講座,加強對教育者或監護人的培訓,努力提高教育者或監護人的水平。學校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對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留守兒童監護人情況、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絡方式等要登記造冊,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的情況,創立留守兒童之家,實行一對以關愛,有針對性實施教育。

農村國小現狀調查報告篇5

這次實習,我去了一所既有國中又有國小的農村學校。在那裡,我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在職教師寥寥無幾,而代課教師卻佔了多數。

我不禁困惑了:現在的師範生都說就業困難,有的畢業好幾年了也沒有找到工作,為什麼這裡還有這麼多的代課教師呢?於是,我對這裡的代課教師進行了一番調查。

(一)代課教師大量存在的原因

這裡地處偏遠的農村,交通不便,離縣城得顛簸三四個小時。當地的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殘看家,順便帶帶孩子。農村教師每月除了領國家規定的那點工資以外,並沒有其他的補貼。在職教師得在這裡工作至少6年才有資格申請調離。現在的師範生畢業時差不多已經21、22了,加上6年,都快30了。

基於上述原因,許多師範生畢業後寧願託關係進城鎮的學校,哪怕那些現象已經趨於飽和狀態,也不願去農村任教。

代課教師大都為學校附近的長住人口,農村學校的教師奇缺現象,無疑為他們創造了條件。

(二)代課教師的學歷

他們之所以被稱為代課教師,說通俗一點也就是“臨時工”,因為他們沒有與學校簽定正式的合同,沒有通過正規的教育渠道獲得教師資格證,沒有正式的編制。有的只念了國中,有的只念了高中,有的通過自考或函授取得另外大學文憑,卻因為國家有關於代課教師轉正年齡不得超過35歲的規定而只好繼續代課。

(三)代課教師的待遇問題

從學校領導那裡我瞭解到,教育部門預計撥給代課教師的工資有600元,但是因為現在農村學生的學費不收了,學校的流動資金少了,學校就的從代課教師的工資中抽取一部分作為學校的流動資金,這樣到代課教師手裡的,只有400多一點了。

400多一點,我的天。我不禁嘆息,這要比在職教師幾乎少2倍了,何況代課教師以後還沒有退休工資,這點錢怎麼養家餬口呢?

(四)代課教師的心態問題

以學校的於老師為例,她代課已有25年了,5年前她通過自考取得了國小教育的本科文憑,可是她的年齡已經超過了35歲,不能取得正式的編制。

在別人看來,像於老師這樣來學校代課,每個月的工資又有了,家裡的農業生產也跟上了,一年能有不少收入呢。

通過和於老師的幾次閒談,我才知道,於老師的心裡裝著不少苦水呢。

這裡的學校實行的是坐班制,加上學校教師的嚴重不足,一個教師往往要上好幾個班級。於老師說,平時還好,要是遇上農忙時節,她早上去學校之前就把糧食晒在院子裡,若是碰到變天了,就只好等雨水把糧食沖走了。“我不可能看到要下雨了,就跟學生說不上課了,我要回家收糧食吧。”於老師苦笑著說道。

談到代課教師的待遇問題,於老師也覺得挺委屈的。她說自己對學生付出的心血並不比在職教師少,有時還遠遠超過了,可到頭來得到的呢......我們都是寫臨時工,隨時都可能下課,以後還沒有退休工資......不過於老師又說,雖然是這樣,可當她抱著書本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苛求知識的眼睛時,她的那些抱怨、那些煩惱,都拋之腦後了。她也不知道為什麼。

(五)幾點值得討論的問題

1、國家既然允許了代課教師的存在,那是否可以適當的改善一下他們的待遇呢?比如,嘗試著給那些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幾時年,做出了不少貢獻的代課教師一點獎勵,以後發一點退休工資,哪怕只有為數不多的一點,也不至於讓他們感到晚景淒涼吧。

2、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代課教師也有一顆進取的心,原來因為時代的限制,他們沒能接受正規的高等教育,現在他們參加了自考或函授取得了大學文憑,卻又遇上了國家對代課教師轉正年齡的限制,這是不是讓人感到很遺憾呢?

3、現在大學擴招,師範專業的畢業生更多了,面對畢業生們一個勁兒地往城鎮學校跑,哪怕是託關係,而農村學校卻無人問津的現狀,國家是否可以採取一些措施,鼓勵師範畢業生去農村任教呢?

農村國小現狀調查報告篇6

各學校雖然都能按照國際教育部及省、市、區級要求開齊,開足科目,但是能夠真正貫徹落實的除語數英以外的課程微乎其微。體育、音樂、美術、科學、資訊科技、綜合實踐、班會等等,很多課程既缺乏專職的教師也沒有專門的教室,沒有落到實處的必要條件。如資訊科技,各學校微機室的電腦早已廢棄、淘汰,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微機室,怎樣將資訊科技課上好?科學課,雖然有些學校實驗室的裝置異常齊全,但是根本沒有能夠領著孩子們去做實驗的老師,每一次科學課都在教室進行,在這樣的教育中,孩子們的科學素養能夠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樂、美術既無專職教師也無獨立的教室,樂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會被長期束之高閣。

各學校的德育時間僅停留在週一升旗儀式、思想品德課及班會課中,還常常要除去被代課教師佔用的課時,而且即使是上課,也僅停留在說教、灌輸層面。沒有學生自己的活動,沒有道德教育的陣地,沒有保證活動開展的必要措施。學校、班級幾乎不組織德育活動,更談不上持課內外結合,形式要靈活多樣。這種缺乏體驗,閉門造車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學生上放學路途遙遠,學校沒有校車,很多國小生因無人接送,自己騎自行車上學;更有甚者,路上攔車上學;還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負責接送,這部分人群的安全問題不容小覷。

另外,上放學期間道路擁堵,汽車、電動車、自行車,老人、年輕人、國小生瞬間擠滿街道,同樣存在安全隱患。

農村各國小留守兒童所佔比例逐年攀升。因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家長們紛紛出外打工,將孩子留給家中老人照顧。因為觀念和意識的侷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愛心理,另一方面只關注孩子是否吃飽穿暖,對於孩子的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培養著實有限。留守兒童在校打架、上網、違反紀律、不完成作業現象極為普遍。

校長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長沒有自己的辦學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鬍子一把抓,漫無目的。如此辦學,貽誤子孫後代。

這是長久以來的痼疾——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農村學校條件艱苦,待遇缺乏優勢,要求不斷提高。長久以來,到相橋的教師有條件的選擇機會進城,沒條件的尋找機會進城,留下來的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

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育人網路的構成僅限於最多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學校教育脫離時代,脫離社會,閉門造車。

綜上所述,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社會、家庭、學校、教師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橋教育將不僅僅輸在文化課上,學生的道德品質、創新能力、動手及社會實踐能力的缺憾也會日益增多,如不及時改良現狀,相橋將有更多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農村國小現狀調查報告篇7

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主要內容、核心內容,學校教學工作是在學校組織下,由學校的主體教師引領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學有三個基本要素:學生、教師和課堂。今天我調查的教學是指課堂教學。那麼新課程實施的核心環節——課堂教學現狀如何?帶著這個問題,以本人所在學校為例,對我校課堂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在調查中我注意到,教學實踐中既有高效的課堂,也有低效的課堂,甚至有不少負效的課堂。

一、基本情況

1、學校現狀

我校地處全縣邊遠地區,屬少數民族集聚地。學校辦學規模較小,師資缺乏,人才短缺。教學設施落後,使課改缺乏基本保障。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後,學校雖然有公用經費維持正常的教學,但功能室配備不齊全,教學儀器的配備還是不夠,全校只配備一間遠端教育接收室,儘管國家配備了一部分器材,仍無濟於事。同時有限的器材使用率也很低,究其原因是大多數教師不會使用。

2、課堂教學現狀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校雖進入了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行列,但辦學條件差和教師的素質普遍偏低,觀念陳舊,“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各方面難以適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課堂在現實教學中問題最多,集中表現為效率低下。教師對組織課堂的.形式對學生學習的影響還沒有十分清醒的認識。高素質教師缺乏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課改以後尤為突出,水平低,難以適應新課改要求,導致課改流於形式。再加之大多是單班,無法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同時很少外出學習,長期“閉門造車”,課堂教學水平得不到提高,課堂教學死氣沉沉,教學觀念遠遠滯後於時代,學生厭學情緒較大。上課時,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仍是我校的教學手段,課堂教學仍是“填鴨式”,這些給新課堂理念的實施帶來了不少困難,嚴重製約著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制約著教師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的改變。歸納我校課堂教學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知識結構老化,不適應教育改革特別是課程改革的需要;二是教學方式落後,滿堂灌、隨意性、演講式的教學比比皆是;三是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淡薄,只以教材、教輔資料為唯一的課程資源;四是課堂過於程式化而缺乏靈活。部分學科隨意性太強,沒有經過嚴謹的教學設計。如體育課存在“先讓學生跑幾圈,然後發皮球耍一陣”的現狀;音樂課存在“老師彈彈琴,學生唱唱歌”的現狀;科學課存在“黑板上種田,課本上栽樹”的現狀;美術課存在“照貓畫虎”的現象。因此,我校課堂教學質量不容樂觀。

二、提高農村國小課堂教學有效性措施

1. 提高教師素質,是改變農村國小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知識陳舊老化現象普遍存在,它嚴重製約著農村國小課堂教學。及時補充年輕教師,改變教師年齡結構,使教師群體充滿活力,從而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新的理念和思想。

2. 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加大培訓經費的投入,保證培訓的順利開展,同時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落實措施,把教師的培訓納入教師績效工資的考核之中。

3.優化教學資源,改善辦學條件

學校要為學生配備優質、公平的授課教學資源,以保證師生間的互動達到最佳效果。我們期盼實施“愛”的教育,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公平對待,一視同仁,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價值,努力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力求發展好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這就要求學校要為每一個班級配備先進的課堂資源,例如教室內的裝置、光線、視聽效果.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工具的展示。

4.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提升教師的精神境界

在課堂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師生生命活力有效發揮的關鍵,是解決課堂教學不公平的措施之一。這就要求教師應以一種平常的心態來看待自己,對待學生,應與學生建立起一種互尊、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師德是一個教師有效進行教育教學的首要條件,是實現教學公平的重要保證。在當前市場經濟功利之風甚濃的環境下,加強師德建設,提升教師精神境界尤其重要。教師要熱愛自己的神聖職量,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樹立民主、公平的職業道德觀;加強專業學習,與時俱進,努力實現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發展型”教師的轉變。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調節自己的教學情緒,形成穩定而健康的教學心境,在教書育人中體驗人生的價值與快樂,尊重每一個學生,真心關愛每一個學生,努力實現課堂教學公平。

5.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是課堂教學的導向,它直接影響著教師對待學生的方式,從而直接關涉到課堂教學的公平。傳統的“應試教育”主導下的教師評價,普遍實行的是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師工作業績的唯一標準,並把學生考試成績同學校對教師的獎懲、評聘直接掛鉤,並在此基礎上對教師實行“末位淘汰”。這就在客觀上迫使教師在課堂上關注優秀生:課堂的教學內容難度、教學方式都以優秀生為參照,全然不顧那些發展相對滯後的學生,顯露出課堂教學的極端不公平:因此,促進課堂教學公平的實現,應科學、合理地評價教師的勞動,使教師評價體現出教師勞動“育人”的根本特點,體現出教師勞動的創造性、個體性以及教師勞動成果的集體性、滯後性等特點,而摒棄那種唯學生考試成績是舉的片面的教師評價方式。

6.完善課堂結構,因材施教

依據教學目標、學生及其學習目標的不同選擇恰當的座位排列方式,教師可以改變“秧田式”的座位結構,因地制宜地採用馬蹄形、組塊形、傘狀形等多種佈局模式,這樣可以使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更多的對視與非語言交流的機會,同時也增加了更多的生生互動,讓每個學生在互動中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和班級具體情況,實施靈活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就是較流行的一種因材施教之法。只需將學習可能性大致相似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在班內形成若干個分層學習小組,以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班級具體情況,恰當地選擇師生問答式、對組式、四人小組式、小組集體式、全班式等多種課堂組織形式。但無論採取何種方式,教師都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努力為每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提供和創造均等的機會,力求適應農村國小課堂教學雖然有前面調查的許多問題,但只要政府有科學的決策,教育行政部門準確把握教育發展的動向,促使教師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業務素質,開拓創新,把握新課程理念。我校的課堂教學一定會迎來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