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7篇 "精彩互動: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分享"

本篇文章將為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提供一份詳細的教學教案,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該教案包含數學概念的講解、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重點與難點的分析、教學方法與策略的安排,以及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化教學設計等內容,希望可以為教師提供有力的指導和參考。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7篇

第1篇

教科書第63頁的例14及“做一做”題目,練習十四的第6-10題。

使學生理解商末尾補“0”的意義。掌握兩位數除多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先讓學生討論,找出各題的錯誤原因,再由三位同學板演訂正,其餘同學在練習本上重算。

1、引言。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要注意商未尾的“0”;

在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同樣也要注意商末尾有“0”的情況。今天學習的內容是商末尾有0的兩位數除法。(板書課題)

(3)教師巡視,將學生計算中出現的不同情況,分別寫在黑板上。

在百位上商“3”表示多少?在十位上商“4”表示多少?個位上商“0”為什麼一定要寫?

教師指出:在計算過程中,除到破除數的十位商“4”,能除盡,被除數個位上的0就不必再移下來,直接在商的個位上寫0。

①當十位上商“4”,為什麼還要把被除數的十位上的餘數1與個位上的0移下來?(當十位上商“4”後,但被除數十位上還有數,因此要把1移下來,再把個位上的0移下來,10除以23,個位仍不夠商1,在商的個位上寫0,這時餘數為10。)

②商的末尾不補“0”行嗎?為什麼?(不補0,商就不是三位數,也就不能表示3個百、4個十,而只是34,驗算的結果也就不對。)

③怎樣進行驗算?(看除數與商的積、加上餘數是否等於被除數。)

三、鞏固。完成第63頁下面“做一做”題目。

今天學習的是兩位數除多位數商末尾帶0的除法,計算時要注意兩點:

2、求出商的最高位後,除到被除數哪一位不夠商1,就在商的那一位上寫0。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7篇

第2篇

教學內容:第五冊第100~102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的習題。

1、知識目標: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能讀寫幾分之一,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2、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會與人合作並交流思想方法的能力。

3、情感目標:積極參與數學學習,對數學充滿好奇心,喜歡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一根長1分米的線。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國小數學概念教學中比較抽象、較難理解的內容,讓學生在動手做分數的過程中認識幾分之一,能較好地理解分數的含義。

活動是人的存在方式。分數是人們在長期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產生的,它不僅代表一個數,表示分得的結果,更是一個包涵豐富思維的活動過程。因而要全面地認識分數,就必須讓學生經歷這個產生的過程,在動手做數學過程中理解分數的意義。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過程中,始終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在積極探索交流的氛圍中不斷完善對幾分之一的認識,扶放結合,相得益彰。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週末,小明和小紅這對好朋友來到了郊外進行野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準備了哪些好吃的?(四個蘋果、兩瓶礦泉水、一個蛋糕)

下面請同學們幫幫忙,用手勢告訴我怎麼分?引導學生將各種食物平均分。

師: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分得的結果不是整個的情況,為了表示這樣的結果,我們需要認識一種新的數分數。(板書:認識分數)

[設計意圖:從孩子們熟悉的生活中單刀直入。設疑激趣,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不受約束地展現自我,此時的他才會把所有的熱情投入學習之中。]

我們用圓片來表示這塊蛋糕,剛才我們將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是這個蛋糕的`一半,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其中的一份是這塊蛋糕的1/2。那右面這一份該用什麼表示呢?為什麼?(得出結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

那你能把一張長方形紙片折一折,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嗎?

問:剛才大家折的方法不一樣,卻都折出了這個長方形的1/2,這是為什麼?

[設計意圖:認識1/2是重點。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必須以豐富的感性材料作支撐,因此,採用操作、演示、討論、說理等方法,讓學生通過表示蛋糕、長方形紙片的1/2等活動,在腦海中建立起1/2這個分數與多幅圖象之間的對應聯絡,並突出1/2的本質屬性,使它深深地植根於學生的認知結構中,以此吸納和同化更多的知識。]

剛才我們一起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請大家想想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三份、四份、五份,我們又該怎樣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活動要求: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四種材料分別是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長1分米的線,四人一組每人各選一種材料來表示它的幾分之一,完成後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有四個小朋友也表示出了四分之一,請大家看看對不對?(用手勢判斷)

[設計意圖:在認識1/2的基礎上,由感性經驗作背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放手讓學生藉助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長1分米的線等學具,自己去創造分數、研究分數。學生不僅順利地認識幾分之一,而且還可創造出幾分之一。由此,讓學生理解分數與平均分的份數有關,從而把握分數的本質屬性。學生在學數學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1/2、1/3等,它們都是分數。你還能說出一些分數嗎?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稱嗎?讓學生自學各部分名稱。

[設計意圖:分數各部分名稱,讓學生自學、嘗試,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

話說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過火焰山,那天氣可真是熱.豬八戒直喊:渴死我了! 於是孫悟空買了一個西瓜,他們把這個西瓜分成了它的1/2、1/4、1/8、1/16,如果你是嘴饞的豬八戒,你會選最大的一塊?還是最小的一塊?那你會選擇這個西瓜的幾分之一呢?先猜一猜,說說你的理由。

四人一組合作,每人選擇四個分數中的一個,在圓片上用水彩筆表示出來,再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經過猜測、操作、討論、發現,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1、元旦快到了,三(1)班的同學出了一期新的黑板報,看看有哪幾個欄目,大約各佔黑板報的幾分之一.

第3篇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物體的輕重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對常用的質量單位也有初步的瞭解,但是由於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具體、直觀,且大部分學生對質量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想建立千克與克的質量觀念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基於上述情況,本設計關注了下面幾點:

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學具,並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在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動中,獲得有關千克的豐富體驗,從而牢固地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注意實時調控和指導,使學生的實踐更有層次,目的性更強;在每項操作之後都幫助學生得出相應的結論,有效地促進了知識的生成。

鹽 牛奶 黃豆 回形針 花生米 軍棋 2分硬幣 蘋果 雞蛋等

引導學生髮現:淘氣的體重是30千克,小鳥的體重是50克,淘氣比小鳥重。

小結:淘氣的體重用“千克”作單位,小鳥的體重用“克”作單位,我們這節課就來認識這兩個質量單位。

師: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標示的淨重知道物品的質量,但是很多物品沒有包裝。例如桌上擺的雞蛋、蘋果等。要想知道它們的質量該怎麼辦呢?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在什麼地方見過?(課件出示各種秤)

請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見過的秤,比如學生可能通過看圖,看電視,逛市場見過盤秤、檯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等。

出示盤秤,提問:你知道圓盤上的刻度數表示的是什麼意思嗎?如果指標指向1,表示托盤上的物品有多重?

以小組為單位,稱一稱兩袋鹽的質量,知道兩袋鹽的質量是1千克。

請每個小組的成員輪流把兩袋鹽放在手裡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用手掂一掂蘋果,估計一下大約幾個蘋果的質量是1千克,然後用秤來稱一稱,驗證自己的估計。

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任意稱出幾千克重的物品,然後用手掂一掂。(蘋果、洗衣液、白菜等課前準備好的物品)

彙報自己的體重,互相抱一抱,感受幾十千克(或幾十幾千克)的質量。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環節,學生依次體會到了1千克、幾千克、幾十千克(或幾十幾千克)的質量,給了學生直觀的感受和體驗,對於幫助學生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大有益處。

第4篇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進一步領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養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1、經歷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認識過程,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演算法則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萬以內進位加法。

1、春天到了,學校安排我們坐車去動物園春遊,三年級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輛車限坐88人,兩個班坐一輛車能坐的下嗎?

2、列式計算。用舉手的方式,認為不行的舉手?為什麼不行?說明理由。

4、同學們用了這麼多的方法,真能幹!那有沒有同學直接用45+47算的,說一說你是怎樣思考的?(請生上臺演示)

6、多媒體出示例1圖片,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餘同學在書上完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位數的運演算法則,你們學會了嗎?

第5篇

毫米的認識(教材第2—3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第1至第2題。)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釐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並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創設讓學生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和厚的情境,在測量中發現它們的長度都不是整釐米。從中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是整釐米時怎麼辦呢?

師:請同學們觀察數學書的長、寬、厚,並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後

(1)採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蔘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並由此引出毫米。長:不到21釐米、差2個小格。

小結:當測果不是整釐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於釐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2)讓學生看尺子,數一數1釐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後彙報小結1釐米裡面有多少個1毫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後再比一比1釐米和1毫米,你發現了什麼

生1、把1釐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1釐米=10毫米

生2:從學生尺中,我能發現毫米與釐米的關係,1釐米=10毫米。

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療保險卡等?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並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第6篇

1)通過有趣的數學題,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邏輯思考能力。

2)讓他們學會通過思考與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通過解答例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學會善於思考。教學難點: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準備課堂上要講的內容,預測提問環節所需要的使用的時間。多媒體課件,火柴棒,小獎品。

課前先向學生播放一些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生活例子。講一個小故事,動物中的數學“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通過小故事起到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火柴遊戲,層層匯入:同學們還想知道知道數學更多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來一起玩一個與數學有關的趣味遊戲好嗎?

1、下圖是用24根火柴桿排成1大1小兩個正方形,只能移動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變成3個正方形,你會嗎?

2、六角星變菱形用18根火柴擺1個六角星(見圖)。請你移動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變成6個面積相等的菱形。你知道應該怎麼移動嗎?

3、用12根火柴桿,組成4個連靠在一起的單位正方形,如下圖。遊戲要求:

(1)試試看,移動3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2)恢復原狀,再試試看,移動4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答對進行適當的獎勵),並進行分析,然後逐漸深入課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1、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後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

2、從日常生活出發,模擬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搶答。

4、對相關題目進行詳細的解釋,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祕,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解析:“一”字、加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謎底是:王

解析:“一”字、減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謎底是:三

解析:學習成績是用得分的數目計算的。問“多少”,可以換一個說法,改問“幾何?”在中國古代數學書裡,問一種物品有多少個,總是問“物有幾何?”直到現在,有些地區的方言裡,買東西問價錢,還是說“幾何?”所以,問“成績多少”,等於是問“分數,幾何?”謎底是兩個數學名詞:分數、幾何.

現在小明一家過一座橋,過橋時候是黑夜,所以必須有燈。現在小明過橋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媽媽要8秒,小明的爺爺要12秒。每次此橋最多可過兩人,而過橋的速度依過橋最慢者而定,而且燈在點燃後30秒就會熄滅。問小明一家如何過橋?

最後:小明與弟弟過河,耗時4秒,總共耗時30秒,多麼驚險!

根據自己學過的數學知識,自主創作一幅與數學有關的圖畫。(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結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祕,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第7篇

1.情景引入:觀察一個立體圖形的各個角度,初步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不同。

2.例題講解:觀察汽車全景照片後,對不同位置看到不同形狀講解。解決書上的相應練習加上茶壺的上、側、正的觀察。

3.情景練習:針對空間中3個不同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來體會不同角度觀察的不同。(選不同位置的照片)

4.擴充套件練習:欣賞風景在空間中的視角變化引起的物體形狀變化。

本次教學我認為採用計算機網路自主教學和小組合作討論的教學形式結合,能夠在實物觀察、空間抽象、轉變視角的3個層次上得到提升。

1.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幾何圖形、同一個實物,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夠根據提供的不同位置的區域性和整體的關係進行綜合,找到物體完整的表象。

3.初步瞭解到空間中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多個物體間的位置關係。

立體的長方體紙箱一個(每一個面貼上不同的學生熟悉的卡通動物形象),遮蓋布一塊,實物圖片若干,屏風一個,桌子上有的茶葉筒等3種物體,網路課件,計算機10臺。

分組:4個學生一組(選出組長、資訊員)。分配一臺計算機。

一、觀察長方體物體,初步感知不同位置看到物體不同

(場地佈置:凳子在6個不同的地點,看到一個面的3個,兩個面的3個,看見3個面的一個人)

1.情景設定:今天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請大家研究。這放置了一個長方體物體在各小組派來的代表中間,請從一號開始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麼?請你們自由交換位置,再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麼?(請回到自己的小組)

3.提問:為什麼你們都觀察的是同一個長方體,每個人兩次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4.小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只能看到物體的一部分。

1.提問:那麼你們能判斷站在一個物體的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什麼嗎?

2.出示:小明、小紅、小東在商店買鞋,他們在不同位置看到了同一只鞋。他們站在鞋的什麼位置?(填空)你能把他們看到的鞋和他們對應用連線表示嗎?(連線)

3.小結:你們真厲害呀!能根據他們站在鞋的正面、側面、後面的位置想象出看到鞋的形狀。

1.我這裡還有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你有信心解決嗎?

2.提出問題:我弟弟家要購買一輛新車,他有這輛車的正面、側面、後面的圖片資料,可是他不知道這輛車是什麼牌子和型號。請你們利用網路上的汽車資料和圖片幫助他找到這輛車。

5.判斷和小結:要了解一個物體必須從它的每一個部分入手,綜合考慮它的全域性。

1.有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美術的素描課上有這樣的3樣物體(出示)這是還有一張從空中俯視的平面圖。以及4臺攝像機在不同位置拍到照片。

2.可是粗心的攝像師助理在連線資料線時出現了錯誤。那麼在a、b、c、d這四個點的攝像機分別拍到的畫面是怎樣的呢?請你連線上攝像機的線。

3.提供幫助:在屏風後邊有這三樣物體的實際情況和4個對應的點。你們可以自由進去觀察找到幫助。

5.提問:為什麼4張圖片中茶葉盒一會在杯子的左邊,一會又在右邊呢?這說明了什麼?

6.小結: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不同位置觀察空間中的物體不僅是形狀不同,而且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也不同。

1.同學們在這節課上學的非常的好。在這節課結束的時候,我想請你們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4.總結:在實際生活中,除了改變位置觀察同一物體,還有一種在定點變化視角的觀察,這就象我們剛才看到風景是從一個點觀察周圍。希望以後同學們能利用這兩種觀察方法觀察你看到的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