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必修二《詩經》教案5篇 “聲律之寶:必修二《詩經》教案”

本篇文章將為大家帶來必修二《詩經》教案的相關內容。作為古代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包含了眾多經典篇章。通過本教案,我們將深入解讀這些古老的詩歌,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義和美妙之處,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

必修二《詩經》教案5篇 “聲律之寶:必修二《詩經》教案”

第1篇

1、瞭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會生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如《衛風氓》:“匪來貿絲,來即我謀”,“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這些典型情節可引發學生想象女主人公的具體生活情節和既“悔”且“恨”的情調。

如將《衛風氓》與《邶風靜女》兩首詩對比,從“怨”“興”中把握形象,探知當時社會的“民情”和“制度”。

如《衛風氓》抓住語言的暗示性探究:“蚩蚩”“旦旦”“貿”“車”“不見”的暗示性,進行推斷想象“士”的“貳”“二三”及“不思其反”,進而把握形象。

孔子曾經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什麼叫“思無邪”呢,就是思想純正的意思,並由此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同學們想不想做文質彬彬的君子啊?那麼什麼是“文質彬彬”呢?(可讓學生回答,也可由教師明確)“文質彬彬”原義是文華和質樸配合得恰到好處,今義是形容人文雅而有禮貌。同學們,讓我們就來學習,接近“文質彬彬”吧。

①檢查並深化預習效果,貯存文字、詞語所傳達的資訊。

a、三首詩均選自《風》,即民間歌謠。結合歷史知識,扼要說明當時社會生活的主要特點。

a奴隸制社會,奴隸和奴隸主階級尖銳對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c在戰爭和徭役中,人們爭取和平生活的願望和表現出的愛國熱情。

b、詩歌常選擇典型的情節來烘托生動具體的氣氛和情調,本文三首詩分別選用了怎樣的典型情節?

明確《氓》主要情節:“以我賄遷”“三歲食貧”“靡室勞矣”;《無衣》主要情節:“袍”—“澤”—“裳”;“戈矛”—“矛戟”—“甲兵”;《靜女》主要情節:“愛而不見”“貽我彤管”“自牧歸荑”。

①集體朗讀《無衣》這首詩,思考三章的異同點,並回答其原因。

a、屬重章復唱的手法,不僅構成類同排比的方法,便於加深所要抒發的感情,同時也為了換韻,充實和擴充套件內容。

b、每章首句均用反問句開頭,更突出主人公的愛國精神。

②詩中在與“子”相對上用了一個“我”字,每一章中又省去兩處“我”字,體味一下“我”的妙處,並運用想象,創造“我”的形象。

討論明確:“我”是主人公,也是主要人物形象。“我”是保衛家園的愛國者形象。“我”是出自內心的自覺者形象。“我”又是一個象徵。開頭反問,後以“我”的行為“同”和“修”書寫正義參軍歌,此愛國之情,英雄之舉,躍然紙上。想象當以此為萌發點,也應以此為歸宿點。

1、《氓》和《靜女》均是以愛情為題材的,但反映的是兩類“士”形象,對此,你有什麼思考?怎樣認識這一現象?

2、《氓》中的典型情節可以從不同的人物的角度去選擇,但有一點必須探究,女主人公為什麼會被遺棄呢?

3、詩歌常常調動多種藝術手法來塑造形象,但有一點是主要的,就是運用形象思維。在形象思維中比興、對比是常用的手法,你在《氓》中領悟到了什麼?

4、要欣賞詩,必須運用想象,而想象又不是無根據地讓思維馳騁,只有抓住典型情節,才可以創造出自己的形象。請你就"咥其笑矣""愛而不見"及《靜女》中的睹物思情進行大膽想象,以塑造出鮮活的形象——將《靜女》改寫為小故事。

愛情是個不衰的話題,《氓》和《靜女》塑造出兩類愛情和形象,但有一點較為相同,無論《氓》中的"秋以為期""以望復關"還是《靜女》中的" 我於城 ""愛而不見",看樣子是"自由戀愛"了,我們應怎樣來認識這個問題呢?而《氓》中女主人公遭"士"遺棄,其兄又"咥其笑矣" ,《靜女》中的靜女卻又為 "士"所熱戀,這又該怎樣認識呢?凡此等等,你是否想過有個答案呢?讓我們來學習這兩首詩。

“士”之變心說:情節為“不見覆關”的暗示性;“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的顯示性。這一切告訴我們“士”的變心是關鍵原因。

社會制度說:情節為“抱布貿絲”至“以我賄遷”,“三歲食貧”“漸車帷裳”,“士”騙取了錢財,生活由貧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築在經濟上,正如恩格斯所說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錢關係。

年老色衰說:情節為之“氓 之蚩蚩 ,抱布貿絲”,“三歲為婦”,年老色衰,引起“士”變心。

明確:形象思維是以感情意象作為思維物件的,而這些意象是具體而不是形象。具體與形象之間按照客觀生活邏輯為準則。因此比興、對比則成為常用的手法。

3、 桑葉新鮮潤澤時,斑鳩貪吃桑這一形象,當和姑娘年輕漂亮時被男人迷戀,而使姑娘沉溺於愛河之中這一形象具體結合時,這就成為詩人所創造的第二自然段的藝術形象,讓人們看到抽象的結論——男人喜歡的是貌而非人的心靈,同理"桑之落,其黃而隕"和女也不爽,士貳其行"也屬如此,這是"興"的藝術手法。"而"對比"則和"興"不同,常常用同類形象之間的生活聯絡的手段進行正反對照,"士"前為"信誓旦旦"——傾慕求婚,否則"反是不思"遺棄舊歡,前後形象形成強烈對比。

師生在欣賞時抓住意象這第二自然段的藝術形象進行想象,進行創造,才可領悟此詩,進入詩的鑑賞的殿堂。

1、檢查同學們想象改寫《靜女》的作業,由學生代表朗讀自己改寫的文章,師生共同以藝術欣賞的目光評析再創作的作品。

解說:此題是為了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完成再創作的創作活動。

2、研究"自由戀愛"及《氓》和《靜女》中的兩"士"為何對戀愛有兩種不同觀念的明確:"愛情"可以說是永恆的話題。在不同社會中有不同的戀愛觀。《氓》中“抱布貿絲”,“士”的身份可為"商人",《靜女》中"俟我於城隅""自牧歸荑","士"可為田者,為思維提供了根據。

在由原始社會演變到奴隸社會後,勞動人民之間的戀愛,還是在人們的勞動與生活中產生的,這是當時社會的產物,和我們今天的"自由戀愛"理念上有不同。

我們從《〈詩經〉三首》的學習,瞭解了《詩經》所處時代的生活,學到了人民的愛國精神,樹立了正確的愛情觀。我們還學會了抓住典型情節,運用形象思維來欣賞詩歌中所由此而烘托出的具體生動的氣氛和情調,還學會了在凝練的語言中把握暗示性及代表性,受到了美的薰陶。同學們應把這些化為技能,淨化靈魂,爭做文質彬彬的君子。

必修二《詩經》教案5篇 “聲律之寶:必修二《詩經》教案” 第2張

第2篇

這三首詩都是《詩經》中的名篇。,由於年代久遠,學生理解起來有飛定困難,因此,首先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每首詩的重點字詞,並在此基礎上,體會其中蘊涵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方法。注意理解要和讀結合起來,以讀帶動理解,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感覺能力和詩歌鑑賞?’能力。背誦全部詩歌。

可以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引入新課。《在水一方》是一首電視連續劇插曲,是根據《蒹葭》改寫而成的。

1、學生自行閱讀課文註釋①,瞭解有關《詩經》的基本情況。

?詩經)最早稱為《詩》或《詩三百》,漢代開始尊之為“經”,此後才稱為《詩經》。《風》也稱為《國風),包括周南、召南、衛、王、鄭、齊、魏、唐、秦、陳等15個地區的民間歌謠,共106篇,多是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雅》又分為《大雅》和《小雅》,多是貴族作品。《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等,共40篇,多是奴隸主貴族祭祀神明的樂歌。

?詩經》的內容豐富,它全面地反映了西周時代社會的面貌,特別是《國風》和《小雅》,很富有現實精神。它們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壓迫和剝削,描繪了人民的婚姻、愛情和勞動生活,表達了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願望和要求,具有較強的思想和文學價值。《詩經》中的詩,句式以四言為主,多用重章疊唱的手法,並大量採用賦、比、興的手法,語言豐富多彩、樸素優美,音節自然和諧,很有藝術感染力。

要求學生結合註釋知其大意,然後教師幫助解決其中部分重點字詞。

(3)輾轉反側:翻來覆去。輾轉,來回轉動;反側,翻覆。

(2)這首詩中有大量的興句,想想這些興句對錶達詩歌的思想內容有什麼作用?

(1)首章四句,寫男子愛慕和追求一個溫柔漂亮的女子,想和她結成配偶。次章八句,寫男子對女子相思到“寤寐求之”的程度。當“求之不得”時,則是“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他的思念之情達到了高潮。末章八句,寫男子因相思出現幻覺,彷彿同那個採荇菜的女子結成了美滿姻緣,表現出求而得之的歡樂。詩篇反覆吟唱男子對女子的思戀、追求過程,反覆表現女子採荇菜勞動的勤勞善良形象,感情熾熱、純真,體現出民歌樸實清新的風格。

(2)首章以雎鳥的成雙和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應配君子的聯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無方,隨水而流,興起淑女之難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採之”“芼之”,興起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正是運用了興的手法,詩歌將人物內心的感情較好地揭示出來了。

要求學生結合註釋知其大意,然後教師採用學生提問的方式解決其中疑難字詞。

(2)請仔細思考體會:這首詩各章的基本內容是相同的,僅僅是換了幾個詞語,你認為這樣寫是否重複?為什麼?請簡要說說你的理由。

(1)一是從內容來看,每章前兩句寫景,點明節令,烘托氣氛;後六句寫尋求“伊人”的情況。全詩迴旋三疊,反覆歌詠。詩人熱烈地追求其所愛慕的“伊人”,雖然在大河上下反覆尋求,可望而不可即,歡晤受阻,仍然神魂顛倒,執著專一。二是注意景與情的結合。全詩情調悽婉動人,已經朦朧深邃。蒼蒼的蘆花,露結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見之無蹤的伊人……這一切都與詩人的彷徨失望和執著追求融為一體。

4、請學生快速閱讀“課後練習三”,參照這一習題翻譯《關雎》的形式,自己選取《蒹葭)中的任一章節,翻譯成現代詩歌。

注意,這道題目難度很大,因此,在學生解答時,教師要作出適當的指導。對於學生所寫的,注意肯定其中寫得好的句子既可,並不要求全篇都必須寫得很精彩。要以激發學生興趣和引導學生理解為目標。

一、指名學生試著背誦《關雎》和《蒹葭》

3、結合註釋,學生相互交流,理解這首詩歌的基本意義。

教師補充:如之何勿思:怎麼能不思念呢?如之何,相當於如何、怎麼。

(1)注意,“不知其期”、“不日不月”、“曷至哉”、“曷有其恬”、“苟無飢渴”等幾句,包含了思婦怎樣的心理活動?請仔細體會。

(2)這首詩是怎樣運用景物來渲染思婦內心感情的?

(3)這是一首閨怨詩,這樣的詩可以說是舉不勝舉,你能再舉幾例嗎?

學生討論後明確:這首詩,通過一個山村婦女對久役不歸的丈夫的深切懷念,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繁重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怨恨。全詩共兩章,首章側重寫女主人公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末章側重抒發女主人公對丈夫的關懷心情。

(1)都包含著思婦對丈夫無限的思念、關懷、憂慮的曲折複雜心情。

(2)用日暮黃昏的景象襯托主人公的迷茫悵惘之情,從而構成了一種深沉綿邈的藝術境界。整個畫面樸素逼真,富有生活氣息和山村情調,很好地烘托出主人公內心的情感,並使這種感情變得更加纏綿悱惻。

5、請學生快速閱讀“課後練習三”,參照這一習題翻譯《關雎》的形式,自己選取《君子于役》中的任何一章節,翻譯成現代詩歌。

第3篇

1、瞭解這首詩的內涵以及表現手法,因為它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手法都為唐朝詩歌高潮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通過誦讀,掌握《詩經》這樣的四言詩的誦讀節拍。

3、通過有選擇地誦讀詩句,瞭解先秦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嚮往,而今人──我們該從中獲得對愛情怎樣的理解。

2、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歸納人物形象。

3、瞭解《詩經》的六義以及賦、比、興三種手法在詩中的運用。

4、背誦這首詩,進一步體會詩人的情感,思索自己即將迎來的或已經到來的情感。

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歸納人物形象。

學生可能回答:是第一部詩歌總集也叫詩三百(305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雎》)等。

師及時引導:大家對《詩經》裡關於愛情的詩句記得很清楚。其實《詩經》裡關於愛情的詩歌特別多,因為,愛情生活從來都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先秦的人們把自己的生活詠歎成了歌謠。孔子讚歎《詩經》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極大影響的一首民歌──《氓》。

?詩經》有風、雅、頌三個部分,也是三種體制。風,有十五國風,是各諸侯國的土風歌謠,我們現在還說採風即源於此,指的就是到民間蒐集寫作素材。雅分大雅、小雅,大雅用於諸侯朝會,小雅用於貴族宴享。頌是統治階級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

讓學生跟讀,然後總結四言詩的誦讀節奏──二二拍。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1、第一章: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請同學們就著課下注釋,將它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學生可能用字字對應的方式翻譯出來,就讓他翻譯完,因為一來可能學生不知道意譯在這裡表達得更恰切,二來也許他們不好意思翻譯得太有情感,不強求,也藉此教習常見的文言字詞。)

教師示範:在這裡用意譯也許能更好地表達我們對詩歌的理解──記得那時,你一臉憨笑地向我走來,懷抱著布匹來換絲,其實不是真換絲,是來與我談論婚事,這讓我猝不及防,可我還真的喜歡上了你。送你一程又一程,直到涉過了滔滔的淇水,一直到了頓丘,我們是那樣的依依不捨。但我不能立即嫁給你,婚姻畢竟是人生大事,你請個好媒人來把我的父母說動吧,不要失了禮儀。希望你不要再生氣了,要不,秋天到了你就來迎娶我吧。

評說:這一章寫的是女子定情。可以概括為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約期相別。在這一章裡,女子的純潔、善良且溫婉、體貼,她愛上男子憨厚、直率的品質,面對男子的怒氣,她安慰他,不惜許下婚期,好讓男子安心。而男子似乎不像女子所認為的那樣蚩蚩憨厚老實,你看他有無良媒、失了禮儀的缺失,卻還有理由發火(將子無怒),顯得急躁、任性。但在對幸福有無限憧憬中的女子,已經散失了判斷力,對他們的婚姻現在就可以猜想一二。

2、第二章: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翻譯:復關大約是男子的居住地。我常常爬上那破土牆,遙向復關凝望出神。復關遠在那雲霧中,不見情郎淚千行。好容易盼來了情郎從復關來,我有說有笑喜洋洋。這才深深體會到相思之苦,體會到你對我有多重要。我不能再矜持了,不能再等待了,既然你說你佔的卜沒有凶兆,那麼,趕著你的車來接我吧,我帶上嫁妝嫁給你。感情熱烈、滿懷幸福。

評說:這一章寫了兩人成婚。其中還寫到了戀愛中的一個小插曲──別後對男子的朝思暮想,每日痴痴地遙望復關,復關與她所住的地方隔著一條淇水,想必即使望見也只是模模糊糊的影子,但她已經十分滿足既見覆關,載笑載言。那兒是她的寄託所在,住在復關的那個人的身上維繫著她那幸福的未來。就在既見和不見中女子的神態和心情躍然紙上。她愛得那樣熱烈而痴迷。最後這種想見而不得見的痛苦都化作了對男子的無限信任和對婚姻的急切盼望──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既然你占卜過了,那我們就結婚吧。

這兩章使用的藝術手法使賦──直陳其事,依照事情的發展,自然地書寫這一對男女從初識到成婚的經過。

我們一起來朗讀這兩章,讀出比較恰當的語氣和語調。

3、第三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椹。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翻譯:你看,那桑葉未落時,潤澤有光綴滿枝頭。唉,斑鳩呀,千萬不要貪戀桑椹的甜蜜而迷醉不省。唉,年輕的女子呀,千萬不要貪飲愛情的美酒而耽溺於與男子的感情中。男子若是戀上了你,想丟開便丟開太容易,女子若是戀上男子,要想解脫卻難掙脫。

評析:這一段裡,詩人流露出的感情沉痛且深情。先用比興的手法以蔥蘢茂盛的桑樹寫照自己的青春,以誘人的桑椹比喻令人沉醉的愛情。諄諄告誡鳥兒不要貪食甜蜜的桑椹,因為那可怕的迷醉能導致鳥兒生命的終結。而愛情之於女子就好比桑椹之於小鳥,同是一種致命的誘惑。因為,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在男子佔支配地位的社會裡,男子即使感情上失意,也能在社會的其他角色中成就自己,而女子處於依附地位,在感情生活中寄託著自己全部的生命,假若遇人不淑,那麼終生的幸福就會因此而斷送。但是,甜美的愛情自然吸引人,愛情不是花,不會因為曾經的告誡而被拋開,如果逝去的青春能夠重來,女子一樣沉溺於愛情,之所以痛心地勸誡,實在是因為被傷害得太深。

既然不是愛情的過錯,那到底誰的過錯?我們一起來看第四、五章。

4、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五章: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這兩章寫的是婚後生活以及婚變被棄的經過,因此,我們將他們合著解讀。

翻譯: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流逝,桑葉轉眼落下了,枯黃憔悴片片隕落。流年帶走了我的青春,終至於體衰色減。自從嫁到你家來,多年窮苦受煎熬。浩浩蕩蕩的淇水打溼了車簾,鬱積在心裡的淚水也一下打溼了我的心。我反覆地想,作為妻子,我實在沒有甚麼差錯,是你的行為前後不一致了,你的感情沒有定準,反覆無常,一變再變。

多年為婦,繁重家務不辭勞,起早貪黑不嫌苦,沒有一天不這樣。誰知,日子好過了些後,你卻變得暴戾而殘酷。兄弟不瞭解我,嘲笑我自作自受。我靜下心來細細思量,只能自己傷心淚暗拋。

評析:第四章用比興的手法,寫女主人公被棄回孃家的路上,經過淇水,往日熟悉的景色,愛情的見證──浩浩蕩蕩的淇水勾起了她對自己感情生活的回憶。當年送子涉淇的時候,陪送上了自己的真情,而今孑然一身再渡淇水,只是再也沒有了那份鍾情。心裡有無限的委屈,卻反覆反省,實在想不出自己的錯處,只能說聲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接著,用賦的手法補敘了婚後生活的苦楚,多年的辛勤換來的卻是丈夫日益猙獰的面目,暴字使人很容易想見男子的暴虐和女主人公越來越深重的苦難。雪上加霜的是兄弟不理解的嘲笑,更使她內心孤苦無依,只能自己替自己哀傷躬自悼矣。這一章,一連用了六個矣,讀起來讓人感覺悽苦哀怨又無可奈何。

5、第六章: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譯:你當時說過,要和我一起白頭偕老,但現在,一想起這個誓言就讓我怨恨。想那浩浩蕩蕩的淇水再寬總也有個岸,廣闊連綿的沼澤再大也總有個邊,小孩子的玩笑話,自然不能當真。只是不曾想,一個堂堂男子漢的海誓山盟卻也能這樣輕易地反悔。不,我不再想了,既然你違背了誓言,不念舊情,那就算了吧。

這一章,有兩個比喻:浩浩蕩蕩的淇水再寬總也有個岸,廣闊連綿的沼澤再大也總有個邊,言下之意,為什麼我的苦難就沒有一個盡頭?為了擺脫這些痛苦,她下決心與那男子割斷感情上的聯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從此以後,不再希望他回心轉意,算了,算了,不想了。她果真能不想了嗎?口縱言已,心豈能忘?從她一貫的鐘情上看,從她在被休棄回來的路上還不斷地想起當年美好幸福的日子來看,她是不可能這麼絕情,她一定總是不能忘懷。想忘記,卻又總是想起,這首《氓》一定是她心裡一遍又一遍唱響的心曲。

衛國的淇水,是青年男女遊樂的地方。悠悠的淇水水波,秀麗的兩岸風景,伴隨著這些青年度過無憂無慮的青少年時代。在這首詩中,淇水見證了女主人公的愛情來了又去了,在送子涉淇,至於頓丘時,淇水默默地流淌。在女主人公被棄回家時,淇水漸車帷裳,在丈夫遺棄,兄弟咥笑的冷漠世界裡,只有淇水悲其所悲。從小伴隨她長大的淇水成了她的知己,因此也興起了她內心的感情淇則有岸,隰則有泮。一條淇水,在詩中不停地出現,一則說明淇水給她的印象太深,承載著她許多的歡樂和悲傷的記憶;二則我們也可以料想,從今往後,她生活在淇水邊上,想要忘記與氓的種種,怕是永不能夠了。

第一章裡,先是稱氓,不知哪兒來的一個野小子,說明女子對他毫無認識。接著稱子,子是對男子的尊稱,這時,女子已經把男子當作朋友了看待而尊重他了。

第二章就稱爾了,這是兩人感情很好以後的親暱的稱呼。

第三、四章而稱之為士,視其為一般的路人,感情上已經淡漠了。

最後兩章連士也不稱呼了,心裡積攢的怨氣使她連提也不想再提這個人了。

這是女子沉浸在自我的敘述中,由於感情的變化,不自覺地選擇、轉換指稱,從她對男子的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出兩人感情的發展,很有意思,耐人尋味。

我們不能說蚩蚩一臉憨笑是他的偽裝,或別有用心、帶著某種卑劣的目的。哪個少年不鍾情,我們更願意相信,氓也是帶著美好的願望與少女交往的。在集市上,一位天真純潔的少女讓他怦然心動是真實的,也許蚩蚩背後帶著一絲的狡猾,但在這一場自由戀愛中,誰也不會一開始就把愛情當作一場陰謀。

但氓的確一開始就表現出他的性格缺陷,他急躁、暴虐將子無怒,最後在對女子不滿了以後施以暴行是可以預見的,只是天真的女子沉醉在甜美的愛情裡,喪失了判斷力。(從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裡,我們可以想見這是一個相當有思考能力的女子。)而且他自私自利,在家境漸漸好起來的時候首先遺棄了在辛苦的勞作中漸漸容顏老去的妻子。

女主人公性格的主要特徵是天真痴情、溫婉順從。從戀愛時的請求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到熱切地盼望,順從地聽從氓的話──爾卜爾筮,體無咎言。接著馬上討好氓──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即使在埋怨氓的無情、背誓時,也不是怒氣沖天,而是一連用了六個矣,表示深深的哀嘆。

因此,誰該為這場悲劇負責?他們的性格是這場悲劇的根源。

經過剛才的解讀,帶著我們對詩歌的理解再一次誦讀《氓》,讀出語氣、語調。

⑴閱讀與《氓》相類似的《邶風·穀風》。思考:為什麼明媒正娶,一切符合禮儀的婚姻也不幸福呢?(社會風氣、女子依附的地位使然)

⑵《詩經》中的許多書寫愛情的詩歌與河流有著密切的關係,找出一些這樣的詩歌,以河邊的愛情為題,寫一篇小短文,字數在600字左右。

(《蒹葭》、《關雎》等,情與水有一種本質上的呼應,河流那從容而恆常的流逝乃是時間的賦形,時間無情地離去似河流,人可以戰勝一切卻不能戰勝時間,因而河流昭示著人們最關心也最恐懼的真理,對河流的惶恐定是人類代代相傳的一種原始記憶:日常的生活中你可以逃遁於有意無意的麻木,而面對河流你卻無法迴避那痛苦的覺悟。面對河流你會想起你已經失去和必將失去的一切,想起在永恆的消逝中生命的短暫與渺小,會有一種無法安慰的絕望攫住你的心,你感到一種無限淒涼的脆弱與感傷。──也正是這個時候愛情產生了。在這種冰冷的空虛中你想抓住點甚麼,你想靠住點什麼,你的心渴望著慰藉。愛情是人類無望人生中唯一的救贖,也是人在無邊的沉淪中本能的呼號。除了愛情人類還能依憑甚麼呢?長生與飛昇的痴想是一種幻影,人世間再大的功業也終會煙消雲散。這時候愛情這種同樣短暫的東西卻獲得了一種神祕的永恆的力量,人們就憑藉這力量與殘酷的世界抗衡。情人們在河邊大聲地喧譁,情人們的喧譁聲就蓋住了河流的咒語。人們面對河流就是面對命運,河邊的愛情即是人類面對命運的反抗。)

第4篇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學生結合註釋理解詩作的能力。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初步培養鑑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5、瞭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嚮往,陶冶情操。

分析《氓》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比興手法的運用。

我國古代詩歌歷史悠久,成就輝煌,優秀的詩人如群星燦爛,眾多體裁、風格、流派則如眾芳鬥豔,這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瞭解和繼承古代詩歌的優秀傳統,將進一步激發我們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詩歌起源於人類的勞動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頭創作。

據說,周王朝有一種“采詩”制度,朝廷派人採集民間歌謠和樂章,藉以瞭解民間習俗和政治得失。另有公卿列士向朝廷“獻詩”制度,表達貴族階層對政事的歌頌和批評。這些詩歌彙集至朝廷樂官“太師”手中,經太師整理編纂成書。

一般把編定於公元前六世紀,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詩經,看作是我國詩歌史上的起點。

(1)地位: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六世紀。大約500年間的詩歌作品305篇,又名詩三百。

a、風:國風,共160多篇,多是民間歌謠,富思想意義、藝術價值。真實反映了當時時代風貌和人民生活。“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真切地表達廣大人民,自己的感受,愛憎和願望。開創了現實主義傳統。

因是人民的口頭創作,口頭相傳,作者已無所考。惟有《鄘風 載馳》為許穆夫子所作,她可說是我國最早的一位女詩人。

c、頌:用於周天子及諸侯祭祀樂歌。分周頌、魯頌、商頌。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聯想),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

1)、按表達方式分這是首什麼詩?按第幾人稱敘事?採用了什麼手法?

女主人公:溫柔多情,善解人意,天真活潑 真誠熱烈

氓:急躁 任性 (沒有男子漢的胸懷,不大度)熱情 向??

明確:第二章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熱戀中少女的心理及表現,可見其用情之深,思念之誠。戀愛中的姑娘是那樣的天真活潑熱烈。

“爾卜”句,神靈顯示是一段天賜良緣。“以我賄遷”孃家以豐厚的嫁妝祝佑著女兒的幸福,姑娘帶著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給了男青年。

4、用一兩個詞概括這段戀愛的特點。(這一段的感情基調如何)

⑴ 請一學生朗讀,提問:開頭幾句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試舉例說明。

[明確]比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明確]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後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為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為“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明確:由前兩章的敘事轉入這一節的抒情和議論,在讀者心理上造成了明顯的停頓和隔離,暗示著女主人公悲慘命運已經開始。

(4)結合三四五章考慮,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議論的方法回顧了自己幾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敗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

⑵提問:女主人公最後做出怎樣的選擇?從中反映出什麼性格特徵?

[明確]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 剛烈的性格特徵。

(教師強調概括人物性格特點,要從課文出發。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加以總結)

觀點一:他們的悲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這是由社會因素決定。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於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都很狹小,生活得幸福與否都維繫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家庭、對感情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難以避免。

觀點二:男女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雖有它的社會原因,但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也是不可忽略的。從他們的戀愛過程看,兩人雖是自由戀愛,但女主人對男主人公缺乏必要的瞭解,被他忠厚的表象所矇蔽,輕率地答應了他,種下了日後悲劇的種子。

第5篇

1、初步瞭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3、瞭解朗讀四言詩的節奏,體會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

1、通過對詩歌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過《詩經》的學習,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化的感情。

2、瞭解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及賦比興的手法,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品讀欣賞,把握詩意。瞭解賦比興的手法,體會表達效果。

?論語》中曾記載,孔子教育他的兒子孔鯉,說:“不學詩,無以言。”這裡所說的詩是指《詩經》。意思是說,不學《詩經》,(在生活交往中)就不會說話。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後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詩經》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今天,我們學習冠於三百篇之首的《關雎》。

?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普遍採用“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對四言詩的誦讀,一般讀成“二二”節拍。例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讀一句要讀出句內節拍,讀一章要讀出章內節奏、語氣語調;而讀一篇,要讀出篇內的節奏、情調。當然,章內節奏、語氣語調以及篇內的節奏、情調要由詩的具體內容來確定。

第一章以舒緩的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由雎鳩鳥立在水中沙洲上鳴叫起興,引出“淑女是君子喜愛的配偶”的聯想。

第二章朗讀時可以讀的平緩些。詩歌以眼前景物、時左時右採摘荇菜的動作,引出君子對淑女鍥而不捨的追求。

第三章要讀出單相思的難耐,注意延長字音,如:“求之──不得──,悠哉──悠哉”。

這一章描寫君子求之不得的情態,表現他的痴情、執著。“求”這個字是全篇的中心,寫君子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

第四、第五章寫夢中求而得之的喜悅,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這兩章描寫君子在想象中與淑女相會的情景。以採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興,設想這位女子答應了他的請求,他就興奮地彈琴奏瑟、敲鐘擊鼓來親近她,使她快樂。

雎鳩:雎鳩在傳說中是一種情意十分專一的水鳥,雌雄長伴,從一而終。其一或死,另一就憂思不食,憔悴而死。

窈窕淑女:窈窕:形容體態苗條,性格柔順,文靜美好的樣子。淑女:品性善良的少女。

寤寐求之:寤:醒時;寐:睡時。時時刻刻都在追求。

琴瑟友之:琴瑟和鳴象徵夫妻幸福生活。彈琴鼓瑟表示親近。友:名詞作動詞,親近。

鐘鼓樂之:敲擊鐘鼓使她快樂,樂:使動用法,使…快樂

學生結合註釋邊讀邊理解,體會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試譯讀全詩。

提示:詩歌重在想象、聯想,對於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

寫詩人看到沙洲上一對雎鳩鳥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鳴叫,而引起他無限遐思,想到那美麗善良的姑娘就是自己理想的佳偶;採荇菜姑娘優美的勞動身姿,讓詩人日思夜想;詩人追求失敗後長夜難眠、思緒萬千;詩人幻想能與心愛的姑娘歡聚;詩人幻想能與美麗善良的姑娘成親。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戀歌,描繪他對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對美滿婚姻的渴望。

7、學生齊讀,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和主人公的思想情感。

1、這首詩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2、主人公的情感有怎樣的變化?請結合註釋邊讀邊理解。

3、文中含有采摘之意的字有幾個?能做幾個採摘的動作嗎?這些動作用現代漢語怎麼說?

4、作為愛情詩,詩人如何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請找出相關語句,具體分析。

1、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人物是誰?有哪些具體的形象或事物呢?(細讀詩歌,想象畫面。)

2、這位君子的心情怎麼樣?想想看,這位女孩,值得他這樣嗎?

很押韻。如“洲”和“逑”後面一連用了四個“之”。

?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

重章疊句:誦讀時能發現,許多句子是重複出現的,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這種手法有利於反覆吟唱,以充分表達詩人細膩的思想感情。例“窈窕淑女”“參差荇菜”等。

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以少總多,情貌無遺”。

本詩寫君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詩歌的開頭為何要寫“雎鳩”?這種表現手法叫什麼?

這也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叫作“比興”。比,以此物比彼物,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興”字的本義是“起”。起興,就是觸景生情,因事寄興。

例如開篇先言他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用一唱一和的雎鳩鳥鳴叫,引起所詠之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寫雎鳩鳥鳴叫,既象徵男女之間的喜愛之情,又給詩歌染上了一層濃濃的歡樂氣氛。

“他物”與“所詠之詞”不是毫無關聯,而是有共通點的。如上例,雎鳩鳥的相互鳴叫與君子對淑女的愛慕是一致的。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引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麼明白確定。

請從文中再找一例,並分析其共通點。(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時左時右採荇菜的動作和千方百計接近淑女是共通的。

“賦”和“比”都是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

?詩經》大量運用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關雎》這首詩描寫一位君子愛上一位採荇菜的美麗姑娘,卻又“求之不得”,只能將美好的願望寄託在內心的敬羨與想像之中,這也許就是“單相思”。這位“君子”的追求是失敗了,但你有沒有發現,這位君子的心理和行為都是積極健康的,是令人感動的。你看,雖然為想那位河邊的“窈窕淑女”而“寤寐思服”“輾轉反側”,但他能嚴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為,他覺得只有用自己的才華和品德才能贏得姑娘的芳心,於是他採用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文明之舉去努力打動、吸引姑娘,這位小夥子不愧是真正的“君子”。 難怪古人把“用詩歌來教育感化人”稱之為“詩教”,它讓人變得文明禮貌、溫柔敦厚。

這首詩很短又很完整,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不陷於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秀的民歌作品。看來,冠於《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作為一首愛情詩,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嚮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確有一定見地。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2、課下思考:如何正確看待和處理對異性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