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活著》讀書筆記集合7篇 《活著》讀後感:生命的堅韌與執著

《活著》讀書筆記集合是一本關於餘華的經典小說《活著》的讀書筆記總結集。本書由各路讀者、文藝愛好者以及專業評論家撰寫而成,為讀者提供一個多角度、多層次、多思考的閱讀體驗,進一步拓寬了對這本小說的理解和認識。

《活著》讀書筆記集合7篇 《活著》讀後感:生命的堅韌與執著

第1篇

這個暑假,我讀了寫的《活著已值得慶祝》,令我大為感動。

這本書的封面很簡單:坐著琴凳上,他身後是一個巨大的鋼琴。地上灑滿了玫瑰花瓣。的腿部寫著書名以及作者。

?活著已值得慶祝》這本書講訴了因頑皮而斷臂,但是後努力,堅持地攀登高峰,成為了一個達人。這本書最讓我感到的地方有兩處:一是在游泳池裡,雖然他比別人遊的慢,但是,他堅持不懈的精神令我佩服與感動。二是面對學校校長的拒絕和歧視根本不在乎,而是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每天堅持用腳練琴7個小時以上,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終於彈出了《夢中的婚禮》。並且他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終於取得了達人秀冠軍。

這本書讓我感到,讓我知道了只有活著,才是最幸運的事情,珍惜現在的生活。為了!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

《活著》讀書筆記集合7篇 《活著》讀後感:生命的堅韌與執著 第2張

第2篇

利用了一週睡前的時間又重讀了一遍餘華老師的《活著》,餘華老師用他哲學的思考為我們勾畫出了血肉豐盈的福貴,艱難的近乎殘忍的人生,福貴用他那悲劇的命運向我們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與活著的意義。

年輕時的福貴是紈絝、不羈公子哥兒,從家財萬貫到輸光所有的家產,到送走了身邊一個又一個親人,孤苦的走完一生的他,艱難的選擇著“活著”,做一個繼續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的'人。

文章最後,寫到了福貴老人與老耕牛“福貴”相依生活。從此,兩個在屬於他們的土地上繼續耕耘,全書的境界也在這微妙的刻畫中得到進一步昇華,在給了人們更多思考空間的同時,更深層次揭示了活著的本質意義,也暗示了人生在經歷困苦艱辛,嚐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後終將歸於平靜,就像暴風在洶湧過後終會變平靜而祥和。

初次讀完福貴的故事時感覺他是平庸的更許是悲慘的,待重讀之時細細體味,其實他不平庸,因為他承受住了所有難以忍受的苦難,他還有強烈的活著的信念,他有著一股子與命運抗爭不屈的精神。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但他是擁有平凡中的偉大,他所承受的一切鑄就了他的偉大,他的堅忍與抗爭昇華了他的價值,活著,就是他對命運抗爭取得勝利的最好證明。

其實,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為一個希望,它們就是鞭笞我們的動力,不管身上承受著什麼,不管肩上負載著什麼,需要在最低谷的時候去抓住每一個讓自己成長的機會,讓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堅強,變成一個有經歷、有故事的人。

一本好書像是擁有魔法的仙女,她輕輕揮動仙棒,就能讓你心中充滿了激情,久久迴盪,而後留下一種深深的感動,或喜或悲。一本好書他能賦予你力量,或影響人生路,或改變價值觀……而《活著》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這幾天我讀了餘華的《活著》,真是受益匪淺啊。

第3篇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題記

“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召喚著黑夜的來臨。”合上書,腦海中仍是書中結尾的畫面,老人和牛漸漸遠去,老人粗啞卻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如晚風般飄揚,向每個人,講述著那苦難又真實的故事,傳誦著生命的重量與活著的意義。

故事的主人公富貴在年輕時揮霍光了家產,當他決定和家人重頭開始努力時,又被抓去打仗。他在軍營目睹著生命的脆弱與易逝,經歷著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文革等動盪的歷史,又親手無奈的埋葬一個個離他而去的親人,直到最後只剩下他和一隻同樣蒼老的牛繼續在歲月未知的洪流中前行,去揭示活著的意義。

剛拿到這本書時,便不由得為“活著”這個詞語的沉重與力量所唏噓,甚至以為這是一本被深奧難懂的語言所充斥的哲理書。但真正讀進去,才發現恰恰相反。作者的筆觸樸素粗糲,以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平緩語調,沒有議論,沒有抒情,僅僅是貌似冷漠的人物描寫,就簡單的織就了一個簡單的故事。這個故事裡,有動盪的歷史,有無奈的生離,心酸的死別,更有單純的快樂,與平淡的幸福。在這樣一個坎坷而真實的命運面前,其實根本無需煽情,字裡行間便自有感動的'力量。也許是將小鳳霞送人時留下的兩行淚水,也許是有慶為了剩鞋在雪地上光著的雙腳,也許是矮矮的墳墓旁被月光照亮的蓬蒿,無不刺痛內心深處最柔弱的地方,讓人也隨著富貴的起起落落而或喜或悲。又或許,正是這樣沒有抒情的單純描寫,才使讀者自己去窺探那些生活與我們如此不同的小人物的心靈,去主動問問自己:“何為活著?”

活著,可以是以雲捲雲舒的慢節奏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也可以是以充實忙碌的步伐向自己的目標邁進,但它絕不碌碌無為,芸芸眾生;活著,也許是一夜醒來便可以看見陽光飛濺的滿足,也許是勞累一天嘴邊可口的飯菜,它可以不驚天動地,但它足夠美好幸福;活著,也許是昂揚前行去實現遠方的夢,也許歷盡風雨起落但未來依舊迷茫,它可以無奈,不滿,悲傷,但它絕對有一個在等你滿身風塵前來認取的夢想。活著,可以不偉大,但一定要有意義。渾渾噩噩不是活著,行屍走肉更不是活著,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追求的喜歡的生活,餘華也說過:“生活是屬於每個人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生活正需要我們為自己而活,去享受內心的悲喜,感受那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歡樂與痛苦,活出自己的的意義。

?活著》是一次殘忍的閱讀,每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我們活著在幸福快樂的同時,也要學會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坎坷,也許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困難與逆境,才讓我們的生命在磨礪中變得更有意義。在《活著》這本書中,有著時間的漫長與短暫,生命的動盪與寧靜。在短暫的一生中,我們也曾在黑暗的角落用淚水浸溼一個人的夜晚,我們也曾被一抔黃土與那佈滿皺紋但卻溫暖的手掌隔絕,我們也曾在困難的荊棘叢中畏懼退縮,但是,我們是否也能堅持下去,像富貴一樣,有著無法被剝奪的活著的意志與戰勝困難的勇氣?

合上書,手心早已沉甸甸的,那是活著的意志,是生命的重量。其實,“活著”並不是只有哲學家才能去解釋的詞彙,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人公,而我們的故事,不都是對“活著”的詮釋?看,時間正翻著書頁,請我們著筆。讓我們將故事續寫出屬於自己的意義吧!

第4篇

?活著》在“我”與福貴的交談中展開。福貴,一個看似普通的老人耐心地向“我”講述了他的一生。在他平緩的語調下他坎坷的一生卻如涓涓細流平緩得流入讀者的心坎。

作為地主的兒子,年輕的`福貴沒有爭氣敗了家,從此,他拖妻帶女開始了他曲折的一生。他曾被抓去當兵,差點死於槍炮下;後來經歷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等歷史大事件,歷經千辛萬苦卻不得不目送自己的親人一個個先於自己死去。經歷了無數的生離死別,福貴依舊樂觀的活著,甚至平淡無奇地向“我”述說他的一生。

“人們將生命中的錯誤聚集到一起,創造出一個惡魔,叫命運。”《活著》讓我思考命運為何可以這樣百般折磨一個人,讓他一下子從富貴的殿堂跌到一貧如洗的潦倒境地;讓他一下子從幸福美滿的天堂墜入孤獨一人的地獄。但是,更多的是讓我思考在絕境中人對生的渴望有多麼強烈;更多的是讓我領悟到歷經萬難後看淡一切的從容。

沒有人知道明天是什麼樣子,究竟是陰霾密佈還是陽光燦爛?但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天之後還有明天,只要生命沒有結束,永遠有下一個明天,永遠可以希望著下一刻就是我們想要的幸福。

我們懷著美好的希望,勇敢地走著,跌倒了再爬起,失敗了就再努力,永遠相信明天會更好,永遠相信不管自己再平凡,都會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這才是平凡人生中最燦爛的風景

第5篇

半夜蚊子咬醒,怎麼也睡不下,開啟看見已經買了這本書,早有耳聞但一直沒有看過,就當消磨時間看看。

看的時候有很多很多很多話想說,可是看完之後又感覺什麼都說不出來了,就融匯成一個字:堵。心裡堵的慌,每一段劇情,每一個時段,每一篇每一句每一個字,都看的很難受。

從開篇的敗家,到結尾經歷完一切之後的放下,誰也不知道富貴是不是真的放下了,哪有什麼感同身受,旁人能感受到的遠不及當事人的'萬分之一,苦不苦難不難只有他自己能體會。

福貴要是能回到過去,見到以前的自己,一定要抽自己三個大嘴巴,一個為爹孃,一個為家珍,一個為自己!說他很慘,可是又不然,不經歷過那些,那富貴或同下一代,還會是這種樣子,總有一代會承受他需要承受的這些東西。

活著,故事裡的人都在為活著而活著,可最後都沒有真正的“活著”過,特別是家珍,一想到她就會覺得特別難受,她越是善良通情達理就越讓人心疼,她真的有好好活著嗎,還是從有慶死的那天起,就沒有真正的再“活著”了。福貴能娶到家珍,他說是上輩子當狗吠了一輩子才換來的,那最後他所有的經歷,又是造了什麼孽才會這樣。

福貴是悲慘的但也是最走運的,餘華筆下的故事現實到窒息,又真實到可怕,從第一個文字開始就再也出不來了,前面以“自己”為第一視角來講述自己聽故事,待老人開始講故事之後,又以老人的第一視角來描述所有的故事,讓人能夠更直觀的代入劇情,更深刻的感受故事,真的很厲害。

所以我對於這本書,只敢看一遍,不會敢再去看第二遍。

第6篇

由於影片《福貴》徹底地打動了我的心,使我有動力去開啟原著——餘華的《活著》。

影片中,福貴受了龍二的皮影,終於開始跑江湖賣藝求生。昏黃的燈光下,瘦弱的福貴扯開嗓子,青筋暴露的開唱,鏡頭一轉,一行人走在油菜地頭,不顧風景,一臉茫然地奔波。在二胡絲絲涼意的背景音樂中,我們體驗了人世間的困厄和炎涼。電影中,演員出色的演繹和淒涼的二胡聲,在視聽上使情感有強烈悲切的衝擊。

原著《活著》帶給我的是另外的一種更大的震撼,這是一部血淚寫就的文章。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人間一切慘劇,從腰纏萬貫到傾家蕩產,並氣死了自己的父親;從一個遊手好閒的富家子弟變為每日為三餐奔忙的窮苦農民;明白了要珍惜妻子兒女時,卻被拉去當了壯丁;好不容易回到家,母親也不在人世,女兒卻變得又聾又啞,又不得不面對生存的壓力;兒子剛懂事,卻被醫生抽乾了血而死(中年喪子);為女兒找到了一個很好的伴侶,她卻在生孩子時大出血而死,留下了一個剛出生嬰兒;接著妻子生病而亡,女婿搬運時被壓死,僅剩爺孫倆相依為命;外孫卻因為吃豆子被撐死!

福貴曾經擁有他當時想擁有的財富、地位和女人,他沒有珍惜,他失去了這一切,但他卻得到了愛,他擁有他的母親對他無私的愛,擁有他的妻子對他忠貞不二,擁有他的孩子、女婿對他的尊敬和孝順,而正因為他擁有並珍惜這些,他經受了怎樣的打擊?是哪來的勇氣讓他堅持活下來呢?他活著又是為了什麼呢?這是我讀這本小說,最想探究的問題。

福貴一生的悲劇是自身命運與社會變遷的交織,活著,為了什麼,為了這讓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嗎?不!正是這種痛楚才使活著的感覺更加強烈。希望破碎後的痛楚使下一個希望更加真摯,使得來得幸福更加珍貴。 人生來就註定要伴隨悲傷,但正是悲傷使我們更清醒地活著。正如餘華自己說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是他帶給我們最重要的資訊,生命畢竟不可以拿來開玩笑,珍惜自己的生命。

但我有一點是不太認同餘華的觀點,他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我認為人活著並不完全為了自己本身,還為了我們所愛的人,愛我們的人,也正因為他們,我們更應該勇敢、堅強地活著。

堅持活著,再苦再難也要活著,因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在淚水中我們也有慶幸,誰的一生真的可以無風無浪呢?不活下來有怎麼知道前路沒有希望呢?

第7篇

這是關於一個人一生的故事。福貴出生於一個優渥的地主家庭,天性好賭的他輸光了家產,帶著老婆家珍過上了農民生活。母親病重,富貴趕去縣城買藥,被民黨抓了壯丁,輾轉多地,兩年後終於回到家中。兒子有慶十一歲那年被“抽血”抽死了,女兒鳳霞長大了,因為聾啞,招了個偏頭女婿,生了外孫苦根,女兒卻死於難產。家珍的病終於熬不住,也離他而去,女婿死於一場意外,被水泥板壓死了。就剩福貴和苦根了,不久,苦根也沒了,就剩福貴一個人,把所有的親人都一一埋進土裡。

剛讀完我的心情說不上是震撼,但沉痛總歸是有的。這實在是像父親母親給我講述的來自於有事的記憶。曾經聽過季師哥和盛師哥打過一場模辯,那個時候我覺得回憶是痛苦的,我說,人的一生大抵都是在忍受與煎熬中度過,進而麻木,為那一點點可憐的希望掙扎著。那不是存在於文學作品中的生活,而是真正於我們的時空中經歷著的歷史。

母親為我講述那些一點一滴的時候,我還太小,以為生活本就該是這幅模樣,長大後,當我享受了當年幾乎是不敢想象的生活我才敢去有那麼一點點的反思與質問。過完就像是書中寫的那樣,對於個人的生死,那是真正的無奈,那種沒有辦法,沒有選擇,你只能接著麻木的活下去的.那種絕望。

我想起奶奶死的時候,我虛歲5歲,還能被媽媽抱在懷裡。我看見我們家圍了好多人,姑姑們手上執香,頭戴白孝低著頭抹眼淚。爺爺在奶奶身上一層層地蓋紅被子,把臉也矇住了。那個時候我就在想,奶奶不熱嗎,悶著多難受啊,然後就開來了一輛客車,大人們竟然把奶奶塞在車子後面一個長長的箱子裡,我竟然一瞬間懼怕起那箱子裡的黑暗,奶奶為什麼還是睡著呢。

我再也沒見過奶奶了。我終於明白了死亡,原來奶奶再也不會回到我的生活中了。奶奶走的時候是53歲,她的黑髮還根根硬朗分明,精瘦而蒼黃的面頰上如斧鑿刀刻一般的紋路也還清晰,步履倒一直是蹣跚的,更小一點的時候她就拖著那條坡腿滿村子喚我的名字,看不著了就叫,一聲一聲,帶著熟悉且心安的節奏。真是奇怪,我那時那麼小,到現在為止卻依舊記得清楚,奶奶快死時面目的頹喪,葬禮上大家的表情細節,說過的話。爸爸沒有哭,一點點痛苦的痕跡我也沒有看到,只是見他沉默,我看見那樣的爸爸,我也以為其實沒有發生什麼事。

奶奶的一生走完了,留下了什麼呢,三個小孩?那堆拿去一起燒掉的衣服?我的追思?奶奶屬猴爺爺屬雞,他們結婚那一年爺爺20歲。奶奶的爸爸媽媽生了兄弟姐妹14個,最後只有奶奶一個人活下來了,這個女兒21歲那一年,他們把她嫁了出去,一戶完全的陌生的人家當中去。爺爺算是個有本事的,年輕時在外面包了個山頭,倒賣木材,有一輛自己的拖拉機,算是頂漲臉面的物什了。可惜爺爺風流,到手的錢除去抽菸喝酒,就全到了其它女人的褲兜裡。

爸爸告訴我,大姑姑是真的吃過苦的,才十幾歲出頭的年紀,已經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了。那個時候家家戶戶吃飯燒柴,近一點的山頭全都被砍得光禿禿的了想要打柴那得天亮之前越過好幾個山頭,匆匆砍好,一捆大概百十斤,揹著就往集市上趕。那時候出一趟山可不容易,翻山坐船,誇張點,大概也算得上是跋山涉水了吧。

我在家裡的舊房子裡看見了好幾個又大又舊的木箱子,爺爺說那是以前放稻穀的,一年到頭,一家老小的口糧全指著那兩口大箱子裡的穀米。不夠吃怎麼辦,我問。哪能像現在這樣幸福呢,頓頓都吃得上白米飯,芋頭,番薯,玉米,白米飯算是頂奢侈的享受了。

大概是熬過來了吧,福貴在為家裡所有人送葬之後,終於輕鬆著等死了。物是人非,福貴還記不記得最開始的美好呢?

“早上幾年的時候,家珍還是一個女學生。那時候城裡有夜校了,家珍穿著月白色的旗袍,提著一盞小煤油燈,和幾個女伴去上學。我是在拐彎處看到她,她一扭一扭地走過來,高跟鞋敲在石板路上,滴滴答答像是在下雨,我的眼睛都看的不會動了。家珍那時候長得可真漂亮,頭髮齊齊地掛到耳根,走去時旗袍在腰上一皺一皺,我當時就在心裡想,我要她做我的女人。”

這是我看完一本書來,唯一的美好。那樣的日子,過不下去也得過。活著,本就不是一件易事。那麼如今的我們,對這世界,又何以再多指責。

“作家要表達與之朝夕相處的現實,他常常會感到難以承受,蜂擁而來的真實幾乎在訴說著醜惡和陰險,怪就怪在這裡,為什麼醜惡的事物總是在身邊,而美好的事物卻遠在海角。換句話說,人的友愛和同情往往只是作為情緒來到,而相反的事實則是伸手便可觸及。正像是以為詩人所表達的:人類無法承受太多真實。

而我覺得,現在略微有些不同,那些觸目驚心的現實仍舊是在,但是金錢與物慾給它披上了一層華美的外衣,粉飾著太平。我知道真相的時候還太小,以為生活本身就應該是如此,後來發現其實不是,大概追尋的意義就是把生活儘量改變成你想要的模樣吧。但這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