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活著·讀後感6篇

為了避免在閱讀後出現遺忘的情況,大家就要認真的寫一篇讀後感,只有將書籍中的內容理解透徹,我們才能寫出一篇優秀的讀後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活著·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活著·讀後感6篇

活著·讀後感篇1

讀書雖不少,卻未動過寫讀後感的念頭,非是無感,而是擔心自已遜色的語言會在別人生動的文字披上一件不太適合的外衣,掩蓋了其內在的五彩紛呈。

可偏偏內心的感覺又定力不足,好似不經事的小姑娘經不起半分誘引,通常一遍讀下,便已生出許多感想來,再讀,那讀過之後的感覺,便有如瑩白的波浪翻滾而來,不吐然又不快。這其中又以餘華的《活著》更為甚之,整部作品,真切樸實,不染鉛華。合卷感嘆:只有真正的文學大師,方不需以華麗的詞藻來渲染文章,更多時候,語言摒褪華麗,反倒顯得真實。

?活著》一文主要講述了中國舊社會一個地主少爺"富貴"悲慘的人生遭遇。此書以主人公"富貴"跌宕起伏的一生為線索,命運看似不經意,卻又唸唸有詞:有因必有果。狠狠地將他由"福"與"貴"之中推倒在稀泥地裡,曾經風光得意的少爺,被別人捏中了軟辮,從賭場親手將自已推入坎坷的生活之中。全文以"活著"二字緊緊栓牢整篇,命運、人性、掙扎及在苦難之中建立的舍之不去的情,深扎人心。

他嗜賭如命,最終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父親被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身染重疾,富貴前去求藥,卻半途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經幾番波折後回到家,卻發現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養大兩個兒女,此後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富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後只剩富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孤獨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然而,歷經種種磨難的富貴,卻從這塊稀泥地中,一次又一次爬起,一次又一次地走近更完整的自已。他以他的人生經歷告訴人們一個道理: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

全篇語言平淡冷漠,卻又正是這些才打動了我的心。幾次潸然淚下,卻又似乎不僅僅是為"富貴".其實這篇文章,只是一個"活著"的縮影。家珍病重,自知時日無多時對富貴說的話:"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見你們".不想死,只是怕死後再也見不到他們,如此樸實的想法,卻令人有一種莫名的感動。那就是家珍自苦難中栽培的希望,她的活著,只是為了與她的家人相依相伴。

人生中的意外,是一個接一個的逗號。你不能因這些逗號,絆住了腳後跟,慌張的存活法,不能解救自已,反會將自已推入落崖的風口,稍不小心,就會摔得粉身碎骨。作者餘華在此書中寫道:"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

是的,忍受,才是活著的意義。但並非像主人富貴一樣,活著就只是為了忍受活著的痛苦。生命中有些事你也許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不論活著多麼痛苦,你都要開心地活下去,只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因為開心地活著也是你的責任。當有一天,你可以安靜地與家人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可以看著他們老去或者陪著所愛的人一起老去,或者讓你孩子看著你老去,那時你就會發現你的忍受有多麼值得。

我是個很奇怪的人,這兩年經常會哭著哭著,就生出一些笑意來,因為我發現,在上天替我關上一扇窗的時候,卻又慷慨地為我打了另一扇寬廣的門。

在這扇大門內,它交給我大把充盈可隨意支配的時間,當許多人不自覺地在時間面前,做了江心一船,崖邊一馬,對著倏忽而逝的"生活"感嘆不已時。我卻可以沉靜淡定地手執書卷,在奶油般的燈光下,安靜地找到自已的方向。

很多時候,我們看似擁有的卻又意味著正在失去,忙碌,卻遺失了快樂與自由。"疲乏、睏倦、累"這些詞每天好似彈珠般,自一個人嘴中跳出又蹦向另一個人的心間,如何更好的"活著"成為人們每日不得其解的隱形問題,李斯臨刑前,顧其子曰:"吾欲與汝復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東門逐狡兔,其可得乎?那一刻,他深知,他的所失遠勝所得,攜子同遊竟成了奢侈一夢。

而我的生活,存在的是"減號",減輕生活的重量,減速生活的步伐,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減去內心的忿怨停一停,澱一澱,而後,透過狂激紛亂的內心,開啟另一個千尋淵沉的世界。除卻工作,我更喜將自已交付文字,無論詩歌、散文或小說,都是我精神的饕餮大餐。

美國短篇小說家艾米麗·卡特曾稱《活著》為一部"永恆作品",我想這並不是謬讚。它讓"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輕人看到了生命的厚重與沉痛,它給我們以深刻的反思,去思索活著的價值。

我們似乎都不可避免地在生之無限渴望與死亡無限逼近的矛盾中存活,看過各種各樣的死亡從我們身邊擦肩而過,在久遠的年代裡,除卻戰爭,只有生老病死。而如今,自殺,車禍,當然還有驚人的天災人禍,就像戰爭年代充滿仇恨的子彈,一不小心就會戳中你脆弱的心臟。大家不免惴惴不安數著自已可憐的命數,而後更加慌張地投入了一個又一個忙碌的戰場之中,卻殊不知,越是這般小心,自已就越是加快了親近死亡的可能。

每日上班,我都會經過一條小巷,時常會碰見一位衣衫粗襤的老人,起初我以為她是位行乞者,然而當我向她遞過錢時,她卻笑著搖手。她以拒絕來守住貧窮的尊嚴,也許她無可依靠,日子可以過得窘困,人卻不可以卑微,在她平靜的臉上,你看不到半分愁苦,她只是不慌不忙地存活在自已的世界裡。

其實生命只是一場記錄,每一天都在記錄一篇詰屈聱牙的經文,當生命終止時,你不必驚訝於它的長度,卷卷都覆蓋著你遺留的指溫,你也無需期待有人可為你講解,筆墨酣暢的絢麗處便是一場華麗的演出,色調暗淡的著落點,只是一處失意的轉角,人生其實沒那麼複雜,所有的迷底只為了證明,這個世界,有你的足跡。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塊田地,拔除那些苦難,我們仍然可以種桃,種李,種春風。可巧的是,我的朋友們也都在讀這本書。活著,其實真的很好!找一個適合自已生存的"活著"法則,例如我,例如現在,於安靜的時光中品讀人生,真的很不錯。人生何來那麼多的計較,傷感,怨恨,好好活著,有所愛的人,有至親的家人,有三兩摯友,再多的苦難也會磨練出另一種光彩炫耀的希望來。其實人生就是一道減法運算,減至最後,當年邁之餘,坐在屬於你的人生田地時,你會發現,活著真的很好!

活著·讀後感篇2

回顧成長的歷程,曾多次被問及過這樣的問題:你是為了什麼而活著?似曾記得,第一次應對如此問題時的迷茫與不屑一顧,因為那時感覺問及此問題的人亦或無所事事,亦或衣食無憂,而自我都不是。之後,隨著年齡、知識、見識地漸長,自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也慢慢有了雛形,漸漸地懂得了人活著就是要努力去實現自我的人生理想,而對於那時的我們,實現人生理想的最好方式,似乎就是認真學習,考上大學。因此,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似乎就是在為了考上大學而活。為此,即使是每一天凌晨起床,凌晨睡覺;即使是一個月應對四次折磨人的考試;即使是犧牲著自我健康的同時還要忍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即使這種活法真的很累很累,可我們也沒有厭倦和選取逃避,仍不甘落後地勤奮努力、不懈奮鬥著。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明白那時的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

進入大學後,整天沉浸在大學生活的安逸、舒適中,自我的人生理想也在不經意中漸漸地迷失、湮沒,至於自我為什麼活著,已毫不在乎也無暇顧及。那時在自我腦海中,活著似乎就是為了享受如此安逸的生活。

可時光荏苒,安逸的生活就如同精心編制的美夢,當你還沒有悠閒去欣賞夢裡的風景時,就不得不被社會的現實所吵醒。剛步入社會,就不得不去應對繁雜的工作、應對完全陌生的環境、應對複雜的人際關係,接踵而至的當然是煩惱、痛苦和煎熬。記得在雲桂專案的那段時光,繁重的工作任務與工作壓力如同天空密佈的烏雲,把自我壓得都快透但是氣來,最嚴重時甚至想到了辭職一走了之。當然,那段困苦的時光總算是熬了過來,困難、壓力、苦惱過後自然是成長與收穫,可如今回首那些煎熬的時光,仍是百感交集也仍然有很多的困惑,經常會思考為什麼當人面臨如此困苦的境地時,還依然要去堅持呢,難道人活著就是為了承受苦難的嗎?難道必須要在苦難中才能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嗎?難道不能退一步海闊天空嗎?人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著呢?

生活總是那麼的平淡卻又那麼的出乎意料,時常會在不經意中創造出一些令人雀躍的驚喜,即使你還不懂的“人為什麼活著”。而與《人為什麼活著》這本書的不期而遇正好淋漓地詮釋了生活中這種驚喜的存在。

?人為什麼活著》是近期公司領導推薦給公司員工的一本心靈讀本,其作者為日本“經營四聖”之一、京瓷集團創始人稻盛和夫先生,該書也是稻盛和夫先生思想精華的凝結,更是我們廣大青年人砥礪自我的勵志讀本,書中闡述了肉體與靈魂、意識與現實、宗教與科學、自由與犯罪、慾望與煩惱、逆境與考驗等種種關係。作者稻盛和夫認為人是有靈魂有前生和來生的,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藉助一個肉體來不斷提升靈魂的品格與靈性,人的肉體死亡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代表著步入另一個提升過程的開始。而意識在很多時候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書中也舉了一個關於醫生把麵粉當作藥丸給病人吃竟能治病的例子。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能夠證明人的意識有時候確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以前有這樣一個報道,一個已婚女性多年不孕,一向盼望有自我的孩子,結果有一天真的出現了妊娠反應,但去醫院檢查卻發現並未懷孕。科學家解釋這種現象成為心理性假性懷孕,這種假性懷孕反應與真正懷孕反應一模一樣。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很多事情我們想象成什麼樣就會按我們想象的那樣發展,用心地看待事情,事情就朝用心的方向發展,消極的看待事情,事情就朝消極的方向發展。對於宗教與科學,其實宗教是帶有很多迷信的色彩的,按作者

所說,宗教是在科學不夠先進、人們為克服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下產生的。所以宗教與科學是相互矛盾的,現代社會都提倡科學,但很多事情用科學的方法根本就沒法解釋。比如百莫大三角之謎及時光隧道。很多東西都不能用科學去解釋,而在宗教書籍裡卻能得到相關的答案。對於自由與犯罪,稻盛先生在書中揭示了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他認為自由就是人們作惡的理由。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太放縱孩子的自由,使得孩子從小就養成為所欲為的習慣,而不懂得剋制自我某些不好的行為。書中還講述了此刻的父母不讓孩子從事任何勞動,而且很多國家還提倡父母不就應讓未成年的孩子參加任何勞動,這也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所在,因為人只有勞動的壓力下才學會如何剋制自我。確實如此,人的本性趨利避害、好逸惡勞,如果從小不勞動就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這種小孩從小就養成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但父母的無限包容並不代表別人的無限包容。當與別人產生衝突時,這種人往往採取最極端的方式,所以杯具就發生了。對於慾望與煩惱,其實自我在很久之前就在想慾望與煩惱的關係。可能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個人呆在家裡不出門倒舒適自在,但一出去,看到琳琅滿目的東西,而自我又不能把它們全部買回來,導致為此

不開心,所以很多時候煩惱都是由慾望產生的。而對於逆境與考驗,其實很少人會期望自我的生活會充滿了驚濤駭浪般的傳奇,大部分人都期望自我的一生平平坦坦,但事實並非如此,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去面臨不一樣的逆境。有些人在逆境中跌倒再爬起,爬起再跌倒,然後再爬起,在這反反覆覆中經受住考驗並且成長,最後在逆境中存活;有些人遇到困難後一蹶不振,或許經不住一次又一次的考驗,最後還是跌倒。這兩種狀況就跟玩遊戲一樣,有些人一路披荊斬棘,不斷戰勝路上的障礙,所以不斷升級,但有些人早早地放下,所以一向停留在最初的階段。

讀完該書之後似乎讓自我以前迷茫、痛苦時的困惑有了些許答案:其實人活著就是為了去承擔屬於自我的那份職責,在承擔職責的過程自然會經歷許多艱難困苦,而這些艱難困苦就如同一道道鑄就高尚靈魂的關卡,只有當你努力的透過了這一道道關卡,你才能歷練出高尚的靈魂,才能在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同時也去幫別人實現他人人生價值,也才能真正地追尋到屬於自我幸福。

正如書中所說:宇宙的造物主將種種考驗加諸在人類身上,然後觀察他們如何應對考驗。其實在漫漫人生路中,無論是好的抑或壞的境遇,都是造物主賜給我們的考驗,幸運的際遇與不幸的災難在本質上同樣都是考驗。一個人如何應對這樣的考驗,將進一步決定他未來的人生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其實幸運的比不幸的需要更強的承受力才能經得住人生的考驗,因為人類在幸運的環境中更容易迷失自我。所以不管我們所認為的幸與不幸,都不該成為停止前進的藉口,權利與金錢也不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的目標是不斷實現自我價值,提升靈魂的品格與靈性,因為某一天我們的肉體消失了,但我們所創造的價值永遠在那裡,我們的靈魂就不會被遺忘。

活著·讀後感篇3

?活著》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主人公以前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著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著,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應對自己的過去能夠冷靜的回憶與論述。他在剩下的日子裡與老牛為伴,寄託著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以前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作者沒有發洩,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那裡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明白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潛質,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取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著,只要活著,只為能夠活著。

我們此刻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能夠透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著就好,只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活著·讀後感篇4

讀書,是自己的日常必需品。隨著年齡的增多,眼睛不好使,我又迷上了聽書。去年年底,我無意間在讀書369平臺看到了有聽書《活著》,幾乎一口氣聽完,還不過癮,又網上看書,搜餘華的《活著》改編的電影來看。看一遍哭一遍,哭了還要看,看著看著眼淚又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我被美麗純樸的家珍所感動,被福貴一家的遭遇所打動,被福貴對苦難的承受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所折服。一個既嫖又賭的紈絝子弟幾乎一夜間把家裡一百多畝地及房產輸了個精光,老爸被他活活氣死了。在去幫媽媽買藥的途中又被抓去做壯丁,從死神手中撿回一條命,先後媽媽、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甥相繼死了,最後他跟一頭別人不要的老牛相依為命,卻不抱怨,樂觀地活著。

我想:是什麼力量支撐著福貴頑強地活下去?是愛,是愛讓福貴頑強地活著。當他因賭一夜至貧時,是父母妻子的愛包容了他;在他妻子被丈人接走時,是母親對媳婦的信任引導他洗心革面。在他遭受兒子的意外死亡悲痛欲絕時,他心裡想著的是怎麼不讓妻子受傷。儘管妻子有病,福貴不離不棄。越是殘酷的打擊越顯示出福貴頑強的承受能力和耐挫能力。最後即使所有的親人都離他而去,他因為心中有愛,和一頭老牛生活在一起。是的`,親人的實體不在了,但,親人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他的腦海裡,陪伴著他。

想著網上經常曝光的自殺事件,我想:他們的命有福貴的悲慘嗎?為什麼不好好珍惜生命呢?有什麼比生命更值錢的呢?

人到底為什麼而活?家珍說: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福貴媽媽說:人只要活得高興,就不怕窮。人活著,是因為愛。因為心中有愛,一家人想方設法要在一起;因為心中有愛,人就活得開心;因為心中有愛,再苦再累也無所謂;因為心中有愛,所以累並快樂著。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想:教育的宗旨是什麼?是愛。愛是教育的靈魂。作為老師,先要學會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家人,才能更好地傳播愛。讀後感.有道是:身教重於言教。老師只有自己愛看書勤動筆,學生才會跟著愛看書,也願意動筆。老師只有自己有陽光心態,每天給學生一個笑臉,學生才會愛上老師,然後才願意接受老師的教育。

作為家長,最好的愛是陪伴,陪著孩子成長,在孩子遇到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時幫著孩子度過難關,而不是孩子哭時塞個手機讓他玩遊戲,或給他錢讓他自己去買吃的。

我希望大家都能看看餘華的《活著》,明確活著的目的,明確幸福的含義,不要顧此失彼,忘了本真,忘了初心。

活著·讀後感篇5

生命是個永恆的話題,人們不斷討論生的意義,而作家餘華直接以《活著》為題,以中國特有的年代,特有的人的方式來展示他心中的話。

與書名《活著》的深沉不同,書一開始描寫一箇舊社會的地主家的兒子福貴,他嗜賭成性,遊手好閒,甚至帶著妓女去當眾羞辱大人。“這樣的人死了也罷了吧,他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呢。”我心中暗想。不出所料,他很快輸光了家裡所有的財產,在父親臨終的話下,他開始重新做人,而悲劇從此在他的生活裡漸次上演。

他進城為母親買藥被國民黨了抓了壯丁,在戰場上失去了難得的朋友。幾經輾轉回到家,母親已死,妻子含辛茹苦養大孩子,可女兒卻是啞巴。接著妻子病倒,女兒含淚送人,唯一指望的兒子因給人輸血失血而死,女兒在生孩子時死了,女婿又在工地事故中喪生,最後的親人苦根竟因吃豆子撐死……如果說世上真有因果報應的話,那麼福貴一定是最好的體現。

面對無數次的“天崩地裂”,福貴的反應卻令人驚歎。他並非擁有處變不驚的能力,而是有著超脫凡人的韌性。傾家蕩產,他還有老婆孩子和一小片田地;被抓壯丁,他心裡堅定著回家的念頭;妻兒死去他還有啞女兒和孝順女婿;他倆死了還有未諳人事的孫子等他撫養;最後連孫子都離開了他,他就放十塊錢在枕頭下讓人替他收屍,終日以黃牛為伴!從令人憎恨的紈絝子弟,到讓人淚流的悲慘農民再到受讀者心生敬畏的老者,作者筆下的福貴用自己從舊社會開始,歷經大躍進、革命、自然災害的一生展示了人的生命的韌勁究竟多大。

有作家這樣評論道“福貴身上是中國近代所有苦難的集合”。我認為他是亦是面對苦難時我們的好榜樣,可以稱其為生命的不倒翁。任憑殘酷生活的拳打腳踢,他總能找到活著的重心,讓自己擺回最合適的位置,就算命運殘酷的像一把鐵錘,將他最後一點的盼望也砸得粉碎,他也要捧起一抔土將它小心埋好,讓自己死後的骨灰能與之相伴。

餘華以《活著》為題,卻專注描寫一個小人物的故事,演奏的是壯麗生命詩篇,卻以琵琶輕輕彈唱,激起的是深沉的生命鼓點,卻像哄孩子一樣溫柔拍打。正是這樣以平淡的口吻訴說著一個平凡人的平凡故事,給人以最樸實、最厚重的生命力量。

活著,在苦難中靜靜綻放。

活著·讀後感篇6

不論現實變成了什麼樣貌,不論現實剝奪了我們什麼權利,只要我們活著,也僅有我們活著,我們才有義務有權利去追求自我想要的,這才能叫做真正的活著。我們不應當讓現實決定我們怎樣活著,而是應當自我決定我們應當以怎樣的姿態活著。

活著,就要應對選擇,僅有堅持理智,才能做出客觀的確定,才不會讓自我後悔。所以我們沒有機會錯過機會,在能夠選擇能夠改變的時候,用心做一個完整自我,用自我的態度去看待“活著”。

先前對餘華的作品也略有接觸,他筆下的杯具一向是這樣,大體上看似不卑不亢,糅合到一齊的時候又讓人受不了。當你讀完整個故事,回頭整理這個完整的故事的時候,才會不情願、不忍應對的發現,原先把任何一個故事單獨拿出來分析的時候都能真實的感受到那種撕心裂肺的痛,難以承受的痛。他不屑於寫那些下里巴人,而是用一些看似荒誕的故事,講述著高度真實的生活。

文字裡的安靜,冷漠,無形間渲染了一種壓抑沉悶的氣氛,不斷的痛苦從而不斷的期待,想發洩卻又束手無策,只能完整的看完,被這種單純痛苦所擺佈,甚至是被玩弄於股掌之中,令你無法自拔,也不想自拔。當你痛到麻木的時候,才能看清現實,在簡單單純的感情裡看待理解生命,好好活著。餘華深沉的講述著生命的杯具,

對於杯具這件事我也有一點自我的看法,人之所以喜歡看杯具,喜歡被這種杯具所打動,無非是想尋求自我安慰。

標籤:讀後感 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