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活著讀書筆記5篇

《活著》主要講述了中國舊社會一個地主少爺富貴悲慘的人生遭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活著》讀後感範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活著讀書筆記5篇

活著讀後感

合上《活著》的時候,落日酡紅的臉蛋恰好沾上了地平線,那一片黃土便愈發迷濛,讓我彷彿看到了福貴與牛。福貴蹲靠在光禿禿的樹幹下,一杆菸袋冒著絲縷白煙,老牛許是倦了,耷拉著腦袋,不知在思索還是睡著了。陽光掃過略有霧氣的黃土地,將鏤刻的剪影慢慢投射過來,印在了我的心上。

福貴的爹是掉下糞缸死的,或許還要更早。在福貴敗光了家產後,福貴的爹便已經沒有了奔頭,生的念頭沒有了,人也就算死了,不管他是否還是如常吃飯、睡覺、蹲糞缸,行屍走肉與死有什麼分別呢?這讓我想起了春生。春生的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到底他們是沒有看透,有什麼能比活著更美好呢?老子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龍二設下賭局騙光了福貴的家產,可下場呢?龍二死前說了一句:福貴,我是替你去死啊。是福是禍,當真難以定論。

福貴的娘是病死的,家珍也是病死的。要說唯一的不同,就是福貴的娘臨死沒能見上福貴一面吧。生老病死,誰又能左右呢?她們最欣慰的,可能也就是福貴娘死前一遍遍重複的話:福貴是不會去賭錢的。是的,經歷了浮沉,錢財再多又能怎樣呢?

家珍應該說是福貴的福星了。婚禮上他們常說:你是否願意無論是順境或逆境、富裕或貧窮、健康或疾病、快樂或憂愁,都毫無保留的愛他,對他忠誠?家珍從來沒有接到這樣的提問,卻成為了“我願意”這三個字忠實的踐行者。家珍的心栓在整個家上,拴住有慶和鳳霞的身上,直到有慶和鳳霞全都走了,她也便跟著去了。

有慶死於抽血過多,鳳霞死於生孩子。有慶這個善良的孩子,卻死於他的善良,讓人唏噓不已;鳳霞為了一個生命的誕生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讓人愈發感受到生命的可貴。讀後感·兩個人都死於醫院,這讓福貴對醫院產生了深深的恐懼。那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也暗暗鍛磨了福貴的生存意志。

二喜放不下的或許只剩苦根了。鳳霞死後,他所有的生存意念都放在了兒子身上。可造化弄人,他還是死了。臨死前那把胸膛都喊破的苦根,像極了另一個版本的《吶喊》,只不過這個吶喊的主題是活著。

苦根也死了,整個家庭唯一的香火死於窮苦。因為窮苦,他連豆子都很少吃,結果一次性吃了很多豆子,撐死了。所有的親人都死去了,只剩下孤零零的福貴。

不,還有一頭同樣年邁的老牛。

夕陽漸漸沉下了地平線,福貴起身,牽著老黃牛漸漸走遠。我不敢猛然合上書本,怕把最後一抹生命夾死。扉頁的“活著”二字愈來愈顯眼,我卻突然想起了《紅樓夢》,想起了那句: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活著讀後感

第一次捧起這本書時,我16歲,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使我耐心地讀完了全本,卻只是為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感到難過。

再一次捧起這本書時,我20歲,我仍為富貴的一生感到難過,卻又品嚐出悲慘生活中的一絲溫暖,他有淳樸善良的家人,有堅貞不移的妻子,最重要的是,他有努力活著的心態——即使生活滿目瘡痍,無人相伴,也要努力生活。

作者在中文版的自序中寫到:“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富貴頑強生活——從富家子弟落魄為貧農,再到成為父親、爺爺,他用不同的身份有喜有悲地活著,可身邊的人卻一個個地被宣判死刑,他的人生一次又一次經歷毀滅性的變化,但活著,就是他的意志。書中最後這樣寫到:“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一句話,總結了福貴的一生。

相比於富貴生活的那個年代,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美好的。但是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玩物喪志、自怨自艾,更有甚者輕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為了愛情,為了面子......每當看到這種新聞時,我啞然並震驚於為何會有人把生命看的如此之輕,你所輕易捨棄的生命,是那醫院病房裡的人不願放棄的,是那身體有殘疾的人努力爭取的。

有時我也會對平淡的生活感到煩惱,如今我卻懂得,我們所厭倦的恰恰就是富貴窮極一生渴望追求的。誠然,我們如今都在活著,而每個人卻都不同的活著。有的人泡在煙霧縈繞的網咖中“虛擬”地活著;有的人把課桌當做床糊塗地活著;有的人在費盡心思爭取周圍人的讚許誇獎中“努力”地活著;有的人積極向上樂觀開朗地活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著的方式,我們不能說哪種方式是錯的。但是,當自己選擇的路走完時,當窮盡一生時,每個人收穫的卻也不盡相同......

我們每個人都在向死而生,我們都知道苦難是生命的常態,煩惱痛苦總相伴人生,何必自怨自艾,何不熱熱忱忱地活著。

活著讀後感

意間看到了這本獨特的書,在書中,作家餘華用他那淡淡的文字,平靜地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看完後,我沒有像平常那樣因為人物悲慘的身世而流淚,更沒有因書中的情節而大發感慨。這次,我陷入了沉思…… 富貴嗜賭如命,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富貴前去求藥,卻在途中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了,卻發現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養大兩個兒女,此後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富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後只剩富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孤獨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小說以旁觀者的視角講述了主人公福貴一生的經歷。他的人生是平凡的,甚至可以說是悽慘的:不僅沒有他名字中的“福”、“貴”,還親眼看著自己的一個個親人、愛人從身邊離去,這是多麼令人絕望的境地,但福貴卻依然平靜的生活著,沒有陷入預想中絕望的泥潭。或許正是因為這一次次離別使福貴,更使我們看清了活著的意義。

作者在書的後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我想,其實活著本身就是美好的,因為活著我們就擁有著世間最珍貴的東西——生命。還記得和孩子們學習完《生命生命》後組織的一次主題班會,核心話題是我們為什麼要活著,又為什麼而活著孩子們踴躍發言,有的說為理想而活著,有的說為知識而活著,還有的說為國家的美好未來而活著,真的是這樣嗎?我讀完這本書後,漸漸認識到,其實活著本身的美好就足以讓我們迷戀,足以讓我們為其而活著。當然,夢想、抱負、知識、財富等也都是美好的,但是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建立在活著的基礎上嗎?

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麼辛苦。因此我認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著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餘華在書中寫道:“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責任,是活著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著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著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

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靜靜的看這本書,感悟作者的思想,那種感覺像是在與一位智者交談;我喜歡細細的品味書中的語言,似乎每一處都暗藏玄機,似乎在玩一場智力遊戲。《活著》無疑是一部經典,美國短篇小說家艾米麗·卡特稱之為一部“永恆作品”,並不是謬讚。我認為每個人也都該去認真讀一讀這部作品,特別是那些年輕人,讓它來教會這些“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輕人生命的厚重與沉痛,讓它來給我們深刻的反思,去思索活著的價值,去擔當生命的責任。

一座小城,一段人生,一個過程。為了活著,我們都努力活著!

活著讀後感

《活著》是一本很沉重的書。不是頁數多,而是內在。中國過去六十年的種種發生在底層勞動人民身上的幾乎所有苦難和艱辛,都讓福貴遇上了。

正如書的題目,支撐著福貴的是活著的希望。

解放前,福貴曾經經歷過身擁百畝良田,揮霍無度的公子生活。一直到輸光家產,氣死了父親,妻子離他而去,才明白自己應該勤儉持家,不在賭博。

在一貧如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妻子帶著女兒鳳霞,回到了福貴身邊。三人租了五畝田,過起農民的生活,一切是多麼平常,似乎又有新的希望了。

然而,就在這時,國共內戰進入尾聲。國軍敗退,一路上抓壯丁時,便把福貴抓了去。可惜家珍對此毫不知情。一路上,身邊的戰友一個接一個地倒下,福貴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還好有一位老戰友的陪伴,才讓他渡過難關。

回到家以後,惡訊接踵而至——母親死了。後來的“人民公社”、“土改”、“大辦鋼鐵”都對農民影響很大,福貴家的家境也因此一落千丈。

女兒在一場大病之後不再說話,後來又因為大出血離世;孫子在吃豆子時被噎死;女婿在工地被水泥板砸死;妻子患上軟骨病,漸漸去世……

親手埋葬了六位親人的福貴,越發知道“活著,是自己唯一的責任。”

有些人認為,作者在寫現實的殘酷和時代的悲哀,是在諷刺和批判當權者的蠻橫和冷酷。其實,他創作了這部小說,不僅僅是為了向我們講述一個悲痛的故事。讀後感.也不僅僅是在批評那個物資匱乏,荒唐無知的時代。而是對“活著”進行理性的分析判斷,並告訴讀者如何勇於承擔苦難,如何保持樂觀的態度。

現在80後的獨生子女已經成為社會的中堅,他們現在上有老,下有小,開始有二寶,發出了對於“活著”的理解:“不敢死,不敢窮,不敢遠嫁”。

最近正好看到了一個有關一戰的紀錄片“大後方”,在片中,無論是入侵者、還是被掠奪者,無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作為俘虜,在死去同伴的屍體中掙扎著,所有國家的普通百姓都是最受苦的,同樣吃著老鼠和枯草,他們為了自己的國家傾盡所有,直至喪失尊嚴,文明。有苟且偷生,有隨波逐流,有的在抗爭,更多的是死去,也正因為有死亡,活著才有意義,倖存者的記憶裡透出頑強的生命力。

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時代的烙印。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生計到處奔波,普通人創造著歷史,他們就是人民。活著需要信仰,活著比死去需要更大的勇氣。

為人民活得更好,告慰逝者,這個想法在我腦海日漸清晰。

活著讀後感

我是一口氣讀完這篇小說的,因為它實在很吸引人,儘管結局不是美麗的,沒有苦盡甘來,但是,我似乎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故事的主人翁福貴老漢,這位“臉上的皺紋積滿了陽光和泥土”的老農,本來家境富裕,賭博使他失去了所擁有的一切,隨之倒黴的事接連發生:被抓去當壯丁,加入國民黨的隊伍,共產黨勝利後,他自由了,回到了老家,等待他的卻是艱難的現實:鬧饑荒,從事極其繁重的勞動,為搶救校長,兒子因被抽血過多而夭折,女兒因分娩難產過世,妻子也因長期抱病離他而去,接著女婿出了工傷事故致死,外孫子吃豆子時被噎死,一個個親人相繼死去。只有福貴老漢,在歷經磨難和創傷之後,頑強而達觀地活了下來,在垂暮之年仍和自己喜愛的老牛在田間辛勤耕作,依然唱著“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

這讓我們想到了一個問題: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為了親人?朋友?享受和快樂?不,不是的,不應該僅僅如此。福貴老漢到最後一個親人也沒有了,只有一頭老牛做伴,生活根本也談不上什麼享受,可他不是也活了下來嗎?

“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這句發自老漢肺腑的話便足以回答,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活著總是美麗的,儘管活著的時候常有許多痛苦,但和死亡相比,卻無疑是一種幸福。死亡猶如飄零的枯葉,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夢想,再也無法散發鮮活的清香,而活著還可以感受溫馨的陽光,編織各種絢麗的夢幻。

然而當今世界,人們物質生活越發豐富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在享受優越的生活的同時,卻倍感空虛無聊,因為因為小小的挫折而放棄生命?與福貴老漢相比,他飽經滄桑,最後仍然活得很快活自在,儘管他並沒有優越的生活。這不是一個很大的反差嗎?

我們活在這世上,很多夢想也不一定能夠成真,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好好活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色,如果你不能成為一棵大樹,就做一棵小草,如果你不能成為太陽,做一顆亮晶晶的星星何嘗不可。只要你活出了自己的本色,活出了自己的價值,生命同樣絢麗奪目。福貴老人雖然年輕時嫖賭逍遙,但是經歷了這麼多的磨難,仍然堅持活下去,快樂地活下去,這便已經活出了價值。何況平凡人的天地不也是有一番絕美的風景嗎?五畝地,幾口人一起幹活,累是累,但不也是非常快樂嗎?平凡簡單,未必不好。福貴年輕時敗盡家產,可因福貴當上地主的龍二最後不也連命都丟了嗎?起碼福貴還保了一條命。有時候,我們還真應該放棄榮華富貴,好好去享受精神上的幸福,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物質上的充裕。現在,有許許多多的青少年,因為家境的富裕不懂得什麼是吃苦,什麼是生命,如何過才有意義,還真應該讓他們過一過福貴老漢的一生,讓他們體會體會。不懂得活著的美麗,活著的價值,活著能有什麼意思?等到死亡真正臨近時,才對生命愈加留戀,就已經晚了。

可是有很多人會說:“難道就非得像福貴老漢一樣過日子才有意義嗎?”

其實不是的。人生在世,誰都想過上好日子。不過,所謂的好日子不僅僅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幸福是一種感覺,跟物質的多少是毫不相干的,很多時候,物質的鏽蝕反倒讓人失去了體檢幸福的觸覺。所謂“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說的正是這個道理。這個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到處都是存在的陽光,關鍵是要去感知這個世界的豐富,感知世間的美好。那麼如何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呢?我的理解是:只要你真正創造了自己的價值,那麼你的人生便無撼了。而價值分兩種,一種是自我價值,一種是社會價值,福貴老人更多地是創造了個人價值,對幫不幫解放軍,還是有些由於,可是他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實現了社會的價值,面對平日好心的隊長如今落魄地無米下鍋,他還是狠下心來把僅有的米分了些給隊長,這是值得肯定的。不過,社會價值是占主導地位的,只有多實現社會價值,人生才能真正地充實,有意義。可是像福貴老人一樣也不要緊,最最重要的是要有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春來秋去,光陰荏苒,生命的腳步一刻也不停留地走向盡頭。今天活蹦亂跳的人,明天就可能消失了。生命,不管你有過怎樣的甘甜或苦澀,終將歸於平淡。人世間的一切繁榮浮華,都不過是一場夢。所以,珍惜自己的生命,利用它去創造價值。

人為什麼而活著?答案因人而異。即便當你一無所有時,還是應該好好活下去,因為,活著本身就是美麗的。

相關文章:

1.《活著》讀後感3000字

2.關於《活著》讀後感5篇

3.關於《活著》讀後感500字5篇

4.《活著》讀後感500字5篇

5.餘華《活著》讀後感5篇

6.關於《活著》讀後感500字6篇

標籤:讀書筆記 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