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故鄉讀書筆記5篇

《故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故鄉》讀後感範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故鄉讀書筆記5篇

故鄉讀後感

“人是把家園帶在自己身邊流浪的”,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深的“刻”在魯迅的記憶中。記憶中的故鄉—浙東江南水鄉,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恍若仙境。例如《社戲》描繪了故鄉飛一般的白篷航船,月色朦朧下起伏的連山,兩岸碧綠的豆麥夾雜著河底水草散發出來的清香;

《故鄉》描繪了的故鄉美麗的海濱夜景—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碧綠的西瓜地和月下捕碴的少年……這些遠不夠,真正讓“我”感到快樂的是在山野風光裡的遊樂。兒童對大自然有著成年人所不及的特殊敏感。百草園是“我”的天堂,這裡有優美的風景,神奇的故事,無盡的樂趣,可以充分發揮孩子們活潑好動、天真好奇以及愛美的天性,增強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在草木蟲鳥中玩得樂此不疲。注目於菜畦的“碧綠”、桑堪的“紫紅”、蜂一與菜花的“金黃”,聆聽到鳴蟬的“長吟”、蟋蟀的“彈琴”一與“油嶺”的低唱。

大自然是如此地吸引兒童,即使身在三味書屋讀書心卻飛往百草園。封建教育關住了孩子們的軀體,卻關不住他們天真活潑的心靈。

故鄉讀後感

合上《故鄉》,我回憶起來,這真是一部令人肅然起敬的作品,字裡行間都充溢著魯迅先生對封建主義的痛恨,對窮苦但淳樸的人民的關愛,以及對樸實百姓善良人格的讚揚。

《故鄉》中有一處地方最令我的心顫動。兒時,閏土是“我”從小一起玩的好友,雖然那時“我”是少爺,他是幫工,魯迅與閏土之間純真的友誼令我羨慕。少時的閏土活潑天真,善良可愛,與魯迅志同道合:看瓜刺猹、雪地捕鳥……

長大後,物是人非……魯迅和閏土間卻有了一層厚厚的隔閡,是時間的刀無情地砍斷了童真,閏土與魯迅見面時,他開口第一句就是“老爺”,我頓時愣了。想必魯迅先生也十分難過,少年時代那無比純真的友誼已無影無蹤……這個世界是灰色的,人們失去了活力,沒有了生活原有的色彩。而與魯迅先生和閏土童年的經歷卻充滿活力與希望,現在與過去;少年的閏土與成年的閏土;以前的我和現在的我,一切都已不再美好。

《故鄉》是魯迅先生的一部不朽之作,濃郁的色調傳達出悲哀和無限的傷感讀著讀著,我不禁潸然淚下。

每次讀《故鄉》的感受都不一樣。在閱讀中,我深深地感受到魯迅先生振興中華,反對封建的遠大抱負和理想,他揮動手中的筆,與封建主義展開了一場戰鬥,他像英雄一樣,把中華人民從懸崖邊拉了回來,一股浩然正氣改變了國民精神,改變了人們的思想!我們21世紀的青年也要像魯迅先生一樣,浩然正氣心中存,以筆代伐,戰鬥一生!

魯迅先生被中華人民稱為“民族魂”,這是受之無愧的!魯迅先生一身浩然正氣,為了祖國,為了民族,頑強奮鬥,我們雖然不能像他一樣為中華民族做出那樣大的貢獻,但也要努力學習,爭做一個祖國的好少年,我想,這就是魯迅先生所希望的吧!

故鄉讀後感

“我吃了一嚇,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脣,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開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裡細腳伶仃的圓規。”與閏土相同,《故鄉》中對楊二嫂的描寫也可謂精彩絕倫。其中,“圓規”這個比喻構思奇巧,寓意豐富,是這段中的一大亮點。那麼這個比喻妙在哪裡呢?

首先,從外貌上來看。大家都知道圓規是很瘦長的,奇形怪狀的,用來形容枯瘦難看的楊二嫂的樣子恰到好處。無疑,這有些誇張的意味,但顯然如此一來,楊二嫂這一角色剛一出場,便印在讀者腦海中了。

其次,再來分析人物性格。楊二嫂的性格特點是尖酸刻薄、圓滑世故、貪得無厭,也與圓規有千絲萬縷聯絡。圓規的腳是很尖的,恰恰象徵也的“尖刻”,而尖腳的圓規又能畫出圓,又象徵她的“圓滑”。這樣來看,“圓規”形容的可絕不僅是楊二嫂的外貌啊。

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從社會層面來看——魯迅的文章必然要如此——楊二嫂與閏土一樣,都是身上具有“國民劣根性”的代表。不同的是,如果閏土是“麻木”,那她就是“貪婪”的象徵。相比閏土的尚讓人可惜、可憐,楊二嫂無疑更讓人生厭、讓人憎恨。但我們真的能怪她一個人嗎?別忘了,她曾經也是一位年輕漂亮、熱情精明的豆腐攤主呢。她與閏土一樣接受著社會的摧殘,才落得這般下場!貪得無厭、唯利是圖,這樣的人還對國家對民族有什麼用?如果所有人都如此,我們還是一個民族嗎?所以,這是也是“國民劣根性”——貪婪。而圓規是知識分子的工具,這實在是一個莫大的諷刺:知識分子們,你們有了知識,難道還看來出來社會的本質嗎?還不該奮起反抗嗎?……

如此說來,真的沒有什麼比“圓規”更適合形容楊二嫂了!

故鄉讀後感

看完魯迅先生的《故鄉》,我頓時覺得有些失落。魯迅的兒時好朋友閏土,經過漫長的時間不見,竟與魯迅存在著一層“可悲的厚障壁”。剛要與閏土再見面時,魯迅是多麼期待!而使他沉在心中多年美好的記憶又從新浮起。可見到閏土後,卻發現閏土與他疏遠了,魯迅感到非常難過,也為這個間隔而感到失望。

我想,閏土也並沒忘記和魯迅兒時的快樂時光,只是他覺得不能像兒時那樣“不懂事”,他們有著階級的差異,在那時,他們有著大人們所沒有的天真。仔細品味他們的話,小時候的“閏土哥”“迅哥兒”以及長大後的“閏土哥”“老爺”這其中有著多麼微妙的變化啊!變的是閏土,他忘記了童年的真誠的友誼,這樣,他就失去了一件寶貴的東西。

《故鄉》中描寫了“回憶中的故鄉”和“眼前的故鄉”,兩方面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主題。這個對比又是由一系列的對比描寫組成,包括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在語言、外貌、行動和心理上的對比;楊二嫂由“豆腐西施”變成“圓規”的對比;少年閏土跟“我”的友誼與中年閏土跟“我”的隔膜的對比;“我”跟閏土的隔膜與巨集兒想念水生的對比;以及蒼黃的天底下蕭瑟的荒村與月夜西瓜地的美景的對比,等等。通過這一系列對比,不僅表明在苦澀嚴峻的現實生活面前,作者夢幻破滅的悲涼心情,更抒發了對人與人不再隔膜的“新的生活”的期盼,從而充分表現了小說的主題。

雖然魯迅書上說他離開自己的故鄉沒有特別不開心的,但是他的心裡還是挺捨不得那兒的,捨不得那兒的人們,捨不得那兒的環境。捨不得那兒的點點滴滴,他一定很痛苦,因為他深愛自己的故鄉!深愛自己的祖國!他希望自己的故鄉自己的祖國能快

點強大起來,人民富裕起來!

最後,魯迅通過自己的想法結束了這篇文章,他想告訴我們,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心中一定要時時裝著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祖國,因為她是我們永遠的母親!

故鄉讀後感

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依據“我”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的人物形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後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與剝削之下農村破產、農民生活痛苦的現實;揭示了封建傳統觀念對勞苦大眾精神上的束縛,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當我讀完這本書時,強烈感受到舊中國的民不聊生,與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黨中央提出“改善民生”這一理念,讓中國人民在現實生活中切身感受到了建設小康社會帶來的福祉。我不由得想起太平鎮我姥爺家這幾年的巨大變化來。

一嶄新水泥路

從前我坐車回姥爺家的時候,村裡只有泥濘不堪的土路,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形容最恰當不過了,而且也有許許多多的大坑,我坐在車上,就如同在蹦蹦床上一樣,上蹦下跳的。自從開啟“一事一議”和“平整土地”的專案,村裡修建了幾條機耕路,寬敞的機耕路筆直地從田間穿過直達村裡,鄉村就像換了一個新容顏:路變成了水泥路,再也沒有灰塵和泥巴,坐在車上,也沒有一絲的不平穩,公路兩旁也添加了許多的楊樹和松樹,成群的小鳥在樹上表演大合唱,小溪那歡快又輕柔的叮咚聲來為小鳥們伴奏,各種各樣高大的樓房也在靜靜地凝聽。我興奮地跟姥爺說:“修好了新公路,真是太方便了,以後我經常回來看您!”姥爺樂呵呵地說:“乖孫女啊,修好了新公路,不僅方便大家出行,更大的好處是種出來的甘蔗、蜜桔和葡萄等農作物可以更快捷地運往外地。你不知道以前有多麻煩,隔壁家的張爺爺以前種了很多的甘蔗,因為路太爛,大卡車都進不來,要用牛車拉幾十次到公路邊才能裝車運走,講多辛苦就有多辛苦!現在老闆直接開車到田間地頭把農作物拉走呢!”是啊,正是這一條條四通八達的大路,讓農村發展的勢頭更猛了,村民們的生活也隨著進入了快車道。

二、廣場舞

火遍大江南北的廣場舞,如今也跳進了我們的小農村。每當夜幕降臨,村裡的文化活動中心——操場上就傳來動感的音樂,各家的大媽們都不約而同地聚集到一塊,隨著音樂像愉快的蝴蝶一樣翩翩起舞,誰又想到,就在幾年前她們可都是麻將牌桌上的主力軍呢!操場四周,老人們在下棋、聊天,孩子們在嬉鬧、遊戲,好一幅和諧新農村的動人畫卷啊!

當然,農村的變化遠遠不止這些,隨著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富強,惠民政策越來越多,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啊!我相信姥爺家的生活一定會蒸蒸日上,繁榮昌盛!

相關文章:

1.《故鄉》讀後感範文5篇

2.故鄉讀後感400字優秀作文5篇

3.故鄉讀後感400字範文5篇

4.故鄉讀後感作文600字左右範文

5.《故鄉》讀書筆記優秀作文

標籤:讀書筆記 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