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活著》讀書筆記5篇 《活著》筆記:生命與苦難的真實之旅

《活著》是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一個普通農民的命運流轉,從家道中落到生死存亡,揭示了中國人民在歷史的大潮流下所面臨的苦難與掙扎。本文將分享作者的讀書筆記,以期感悟生命深意,引發更多讀者思考。

《活著》讀書筆記5篇 《活著》筆記:生命與苦難的真實之旅

第1篇

活著,怎麼樣地活?為什麼而活?這樣的問題,只有我在無聊的時候,才會突然從腦子裡蹦出來。可是以我的資質,實在是想不透,想不明這麼高深的問題。

看完了餘華的《活著》,這樣的問題彷彿有了微微清晰的答案。整篇小說給人的感覺就是平平淡淡的,沒有華麗的辭藻,每一個字眼都顯得那麼樸實,真摯。

主人公福貴這不尋常的一生,作者餘華用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而這敘說的語氣也是平靜的。

福貴的一生充滿了坎坷,人世間最最悽慘的事情他都接連遇上了。從他敗家,爹孃死後,再到失去兒子,失去妻子,失去女兒,失去女婿,失去外孫。好在到最後,還有一頭老牛陪著他。作者在描寫餘華的親人去世的方式的時候,讓我頓時覺得心中一沉的是福貴的兒子在為縣長的老婆因懷孕大出血,在獻血時因抽血過度而死亡的片,所謂的醫者仁心,竟然在性命攸關的時刻,活生生的將一個孩子抽血抽到嘴脣發青直到最後沒了心跳,讓我甚至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

在看這篇小說的時候,我能隱隱約約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種種悲哀。從鍊鋼這一片段,可以凸顯出,人們的無知。可見作者對當時的社會也是批判的。

每當福貴的日子過得稍微好一點時候,打擊去不斷的接踵而來,而且死的方式總是那麼的突兀。在這樣一個殘忍的社會和漸進變革的背景下,主人公的生活勇氣令人驚訝。最後的結局是買了一頭牛和自己相依為伴。可能有些人面對這樣的事真的是會找根繩子上吊算了。福貴沒有這麼做,他仍然選擇活下去。他對生活還有期盼嗎?他的內心是如此的強大,在苦根死後,他還安慰自己,說家裡人全是自己送走的,這樣很踏實。福貴的有一句話讓我很印象深刻,他說:“做人還是平常點好,掙這個掙那個,掙來掙去賠了自己的命。”他是拿自己跟龍二和春生打比方,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命,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當代人也常常說,活著才是硬道理!就像餘華作者自己說的那樣,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在如今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財富是越來越多了,人們卻漸漸的迷失了,人們越來越追求物質,為了錢,為了名,為了利而活,可是,當擁有了這些之後,他們還能為什麼而活呢?

活著,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卻包含這一種對生命的負責。當我們從競爭中得到生命的那刻起,就已經是一種生命。只有活著,你才可以體會生活的酸甜苦辣,你才可以回顧昨天展望明天,你才可以感受親情、友情、愛情的溫暖。像福貴那樣,到了年老的時候,可以靜靜地跟旁人講述自己的過去點滴……

《活著》讀書筆記5篇 《活著》筆記:生命與苦難的真實之旅 第2張

第2篇

餘華在《活著》寫到:“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是啊,福貴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正如王安憶認為的:餘華的小說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而《活著》的主人公福貴便是這樣一位世人。福貴在感嘆著祖上的兩百多畝地到他手上竟折騰光了;感嘆著戰火紛飛、子彈無形的日子已消失;感嘆著原本不該死去的親人終究都死去了;感嘆著他最後竟跟老牛一起存活下來……這一切的厄運一個個地將他逐進了傷心絕望的深淵,但是接連的災難並沒有把福貴打倒,他活著,與一頭名叫福貴的牛好好地活著。

是啊,活著作為一種人類最基本的生存要求,是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情。餘華用一種平淡而又自然的筆觸將福貴的一生經歷娓娓道來,這樣的平淡與自然更能凸顯出生活於福貴而言是殘酷與無可奈何,但同時也是一種活著的態度,真正體現生命的張力與無限可能。也正如作者餘華所說的:“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的任何事物而活。”福貴有很多個離開這個人世的理由,但他卻仍然從容淡定地活著。

面對各種各樣的苦難,福貴在活著,其實是對活著最好的詮釋,但讓人感到難受而不禁淚下。在我的認知中眼淚是痛苦或喜悅的宣洩,而《活著》卻是寓於這種宣洩後的沉思,上升到生命意識的高度。從主人公身上,我看到生命在苦難與幸福之前與之後,永遠都是飽含著對希望、幸福、美好的追求;福貴是芸芸眾生的一員,他平凡,在他的身上我們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但他又是不平凡的,他面對苦難所展現的堅忍和抗爭正是常人所不能及,我為他的不幸與堅忍而感動。縱使淚水照耀不了前進的`道路,但我們可以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也是一種哭過後的堅強和淚水洗滌過的幸福。作家餘華正是以犀利的筆調將人類的苦難赤裸裸地展現在讀者眼前,讓讀者不得不有所“畏懼”,同時也真正地感受到命運的殘酷和生命的脆弱。

活著,便是以最簡單、最平凡的方式,去展示生命中最頑強、最動人的精神力量。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活著就要忍耐,面對所有逆境苦難,包括最殘酷的,每個人都應該嘗試著去克服它、度過它。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所以讓我們忍受此時的苦難,享受此時的幸福,因為我們正活著!活著已經是一種難求的幸福,而能快樂地活著,那便是人生莫大的追求了!不管生命賦予了我們怎樣的一種責任,我們的任務就是盡力、儘量、盡心、盡意地完成它。走進餘華,讀完《活著》,我收穫了對人生的另一種深層感悟。

第3篇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吶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為一部作品,《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生命的存在一直是人們研究的命題,包括活著的意義,活著的方式,活著的價值。讀完餘華的《活著》,重估生命的價值,對生命產生了一種敬畏和珍惜之感。

主人公福貴,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為年輕時無所忌憚的胡鬧和為所欲為毀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當然毀掉這一切的還包括當時的社會和人們的愚昧。他終於在貧困中覺悟,也許那並不算遲。可厄運的陰影一直追隨著他的腳步,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六個親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殊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但是,無論怎樣,經過了顛簸坎坷之後,福貴依然活著,儘管他是孤獨的。正如作品的結尾:“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上坦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他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的來臨”。

作品的結尾依然符合整部作品冰冷低沉的格調,並沒有給人以光明的希望,冷冰冰的現實擺在眼前的時候,油然而生的竟是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生的渴望與追求。正如福貴那樣,無論發生什麼樣的事情,能活著就是好的,只有經歷過生離死別,世事滄桑才會知道生命的價值。

?活著》是一篇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只有合上書本才會感到的隱隱不快,並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殘酷造成的。畢竟,作品中的亡家,喪妻,喪女以及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的故事並不具備轟動性。同時,餘華也不是一個具有很強煽情能力的作家,實際上,渲染這樣的表達方式是餘華一直所不屑的。餘華所崇尚的只是敘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緒就是在這種娓娓敘說的過程中悄悄侵入讀者的閱讀。這樣說來,《活著》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餘華在作品中寫過這樣一句話叫我印象很深刻:“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著什麼,不管脖子上套著什麼,不管肩上負載著什麼”。人的一生,漫長而艱難,你並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但是能活著就是好的,活著需要勇氣,是勇氣讓你面對所有的風雨,並且告訴自己,沒有放棄生命的權力。要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第4篇

要讀懂一本書,首先要了解作者以及他的生活時代背景,餘華通過他獨特的寫作方式創作了《活著》這篇小說,它主要講述了富貴一生悲歡,詳細體現了富貴一生的起落剩衰。年少的富貴是富家公子,有著村裡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著他人所不能享的尊寵。就是因為這樣滿足與幸福的生活,富貴開始變得焦躁不安了。

這篇小說富貴把自己的一生生活縮成了一個故事,年少的他在自身生活習慣的影響下,煙花柳巷像無形的磁場,一步步的陷進其中。當他讓青樓女子揹著穿梭在大街上時,他不顧一切,包括他妻子的父親。但他從未想過此刻的逍遙只是曇花一現。人總是在自由中忘乎所以,放浪形骸,當一切浮華都成為過去時,繁華也就悄然無息了,富貴不知道自己正在給自己挖陷阱,而這一陷再也沒出來過。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這一生雖然很可憐,但都是他自己一手釀成的。其實人表面的平靜是虛偽的,人內心的驚濤駭浪才是真實的,富貴父親的死恰恰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

人一旦黴運當頭時屋漏偏逢連陰雨,父親的死悲氣氛還未退卻,又增加了一份妻離之痛,緊接著家珍的父親鑼鼓張聲奪走了自己的女兒,同時帶走了未出生的孩子。這充分體現了男人一旦傾家蕩產後就少了擁有時的霸氣,他親眼看著妻子的離去,整個世界都奔潰了,只好自己一人默默種著人家給的五畝地養活著一家人。人往往在活的自在的時候不安分的活,而在難以活下去的時候又要竭力的活下去,所以他得靠自己生存,學會了耕地,學會了自己做飯等,從他母親的過世,女兒的離開,妻子過世以及最後兒子的過世,妻離子散正是真實的寫照。

?活著》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生命中脆弱與堅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一樣,自己的生活別人不會懂,別人的生活自己也不用刻意去懂,但我們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切不能犯下不可迴轉的大錯,但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勇敢堅強的活下去,不要懼怕死亡,上帝給我們關上一個窗戶的同時就會開啟另一個窗戶。

第5篇

再讀《活著》,沒有泣不成聲,只是內心籠罩著“欲哭無淚的壓抑”,讓我無法呼吸,這種感覺比酣暢淋漓地大哭一場還要痛苦。生命中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讓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活著,對於和平年代的我們來講是件簡單、再容易不過的事情。而在那個動盪、貧窮的時代,生活中的無情和殘酷,遠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可怕。

?活著》的內容的確是活著,只不過是活剩一個人罷了。小說的裡的人物一個接一個死亡,只剩下最該死的福貴。福貴曾是大富大貴的地主家少爺,吃喝嫖賭無所不幹,父親被氣死,母親病死,後來家終於敗光,成了一個連活下去都困難的窮光蛋。然而不幸的是,後來,兒女、妻子、女婿也都相繼離去,連那個可愛的小孫子苦根,也因吃豆子噎死了自己。最後只剩下兩個”——福貴和一直陪伴著他的那頭年邁的牛。想起這個場景,人生是多麼淒涼呀。風雲詭譎的命運就像一把鋒利的殺豬刀,悄無聲息地殺死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我無法釋然,甚至埋怨作者餘華,為什麼讓福貴一個人孤獨地活下來呢?他有一千次死的機會,也有一萬個自殺的理由,他給所有的親人送了終,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壓抑沉重的生活,未免太過殘忍了。

合上書,我掉進思考的黑洞裡,千萬遍地問自己:福貴歷經磨難,飽嘗悲苦,為什麼還能在夾縫中活著?作為大千世界之一我又為什麼活著?這也是我該用一生去回答的問題。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換作是我,早已無力活下去,沒有勇氣面對一次又一次的災難。我沒有辦法像福貴那樣在一個黃昏的下午,向一個願意聆聽的陌生人,平靜緩慢地講述自己的那些或美好、或悲傷的回憶,然後再高聲唱出那首古樸的歌謠:“少年在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作者餘華說過:活著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著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為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餘華為福貴找出了一條活路,那便是忍耐和包容,活著是自然而然的事。

對於生命,我一直保持著高度的敬畏。在一次課堂上,老師問我們怕死嗎?當然很多同學都回答怕死,我對死亡也充滿了恐懼。但是當前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要自殺?為一點小事要死要活,成績沒考好被批評就跳樓,情緒失控就輕生,受了委屈就離家出走,因為學習壓力大而抑鬱……活著不快樂,生命便不再延續了嗎?也有很多的人,為了活著忍受著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活著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條尋找希望,追求幸福的路。

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的一生中總有遇到很多挫折和苦難,我們要堅強、樂觀地面對。活著,一切才有希望,才有力量,活著就是一種勝利。

我似乎明白了人為什麼而活著,好好活著,真實地活在當下,比什麼都強,為活著而努力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