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雙減”兩個月後,培訓機構的老師都去哪了?

今年7月底,國家釋出《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8大方面、30條措施,條條重磅。不少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的老師們,迎來了轉型的挑戰。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雙減”兩個月後,培訓機構的老師都去哪了?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雙減”兩個月後,培訓機構的老師都去哪了?
極目新聞記者尋訪了眾多培訓機構的老師,他們有的已找到新工作,並且開始適應新的崗位,開啟新的職場之路。也有部分人選擇留守教育培訓行業,但其中不少人的職業方向發生了變化。
  
  培訓機構高管 到民辦校當校長
  
  早上5時多起床,6時30分出門,8時前到校……今年9月1日開學以來,李曉(化名)迎來了新的工作節奏。
  
  “剛開始真的有點不適應,畢竟我以前都是早上8時30分出門,9時前能到公司。”曾是武漢一家培訓機構國際遊學總監兼市場部總監助理、現為武漢某寄宿制民辦學校副校長的李曉說,現在,她每週住校兩三天,其它日子得花近3個小時在通勤上,單程得跑80公里。
  
  李曉之前在武漢一家培訓機構工作了9年,那時,她便常接到民辦學校希望她加盟的邀請,但她從未想過離開教培行業,直到今年7月24日“雙減”政策正式釋出。7月25日,李曉離職,7月26日,她便入職了這家跟她接觸了近一年、品牌和規模都不錯、對她又很有誠意的民辦學校。
  
  目前,作為副校長,李曉負責招生、人事、對外合作及發展規劃,收入與從前差不多。“教培機構和學校畢竟是不同的平臺,我在心態上需要做很多調整。與教培機構相比,學校的瑣事會多一些,尤其是在寄宿制學校,我需要花更長時間呆在校內,沒之前自由,我需要調整工作的節奏和時間。”李曉說,不過學校安排給她的工作和她之前的工作重合度較高,所以上手很順利,要說最大的困難,就是新單位離家遠,她基本沒時間照顧小孩,只能請老人來幫忙。
  
  李曉說,她曾考慮過自己創業做研學旅行,但畢竟曾在教培行業太久,改行需要從頭開始,便擱置了這個念頭。
  
  不少人先“代課” 再參加教師招考
  
  記者從武漢市一所國中瞭解到,今年8月底招聘的校聘教師中,有3人有校外培訓機構工作經驗。
  
  2015年從武漢工程大學畢業的陳老師,此前一直在光谷一家培訓機構當數學老師,最高峰時教100多名學生。教學業績不錯的他,被一些家長挽留做“一對一”老師,但他擔心“雙減”政策會越來越嚴格,堅持參加了公辦學校的校聘教師招聘。目前,他帶七年級的兩個班的數學。
  
  “參加我們今年校聘教師招聘的原機構老師很多,留下的都是非常優秀的,他們的教學水平尤其突出,課上得曉暢、明白。育人方面,他們以前在機構接觸得少,我們會重點引導。學校很希望這些優秀教師能留下來。”該校校長說。
  
  記者從武漢多所中國小了解到,受疫情影響,今年大量學校將招聘校聘教師的時間從此前的7月延後到了8月中下旬,因此到公辦學校應聘做校聘教師的原教培機構老師猛增,其中不乏名校高學歷的,公辦學校也進行了精挑細選。多位校長說,他們當然希望能留下優秀教師,但現實問題是,按照現在的教師招聘政策,部分培訓機構教師很難考進來,一些人可能因此流失。
  
  記者查詢發現,即以東湖高新區2021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優秀教師的條件為例,應聘應(往)屆畢業生崗位的,應為2019屆、2020屆、2021屆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應聘在職優秀教師崗位的,需要具備現任中國小(幼兒園)教師且具備5年或8年及以上一線教學工作經歷,教育培訓機構工作經歷和畢業前實習任教經歷不計算為符合條件工作經歷。
  
  25歲的小楊目前在一所公辦國中做校聘教師,教九年級數學。2018年大學畢業的她今年參加了幾次校聘教師招聘,試講表現都很好。她說,她已經享受不到應屆生就業政策,若參加教師社招,需要攢3-5年校聘教師經驗,到時她已經快30歲了,除了要拿好幾年的較低收入,未來發展也會受限,還面臨結婚生子的問題。“我們瞭解過,哪怕是經濟發達的區,校聘教師一年也只能拿到四五萬元。”小楊說,隨著雙減政策出臺,公辦學校確實需要有更多教師,她希望能有相關政策幫助教培機構教師轉型,給大家同等參與考試競爭的機會。
  
  也有人不工作 專心考研考公
  
  為了突破“應聘社招教師需要幾年工作年限”這道坎,一些原培訓機構老師選擇考研教育相關專業,希望將來以應屆生身份重新進入教育行業。
  
  武漢人小李就是這樣。她大學學的是播音主持專業,畢業後應聘到光谷金融港的某線上培訓機構工作,做國小語文輔導老師。兩年來,她除了參與公司的線上直播課程,和自己班上的國小生進行互動,負責課後作業的批改、線上習題的講解,在學員班級群內做好答疑和維護工作,還會追蹤學員課程報名情況,解決學員和家長的問題。9月13日辭職後,她決心要考一所省屬高校的教育學專業研究生,打算畢業後繼續從事教育有關的工作。
  
  “我還是很喜歡自己從前的工作的。公司裡年輕人多,工作環境輕鬆,氛圍比較好。我也喜歡當老師,教孩子們知識會很有成就感。如果不是因為行業發生變化,我願意繼續幹下去。”小李說,7月“雙減”政策出臺後,陸續有許多同事辭職了,她一直觀望到9月開學後才下決心辭職考研。
  
  “之前,我一個月1.3萬元拿過,六七千也拿過,工作兩年攢了兩三萬元。現在宅家考研,更花不了什麼錢。為了更好地備考,我搬到了外婆家,除了環境安靜,生活也很養生。”小李說,家裡人都很支援她考研。
  
  也有一些人選擇考公務員。“國考報名已經開始了,我正在研究哪個崗位比較好考,看來明年的競爭會非常激烈。”28歲的原教培機構教師小王說,他是男生,考公務員更為務實,目前他也在猶豫,要不要也同時報名考個研,多一個轉型的可能。
  
  留在行業的人 也在經歷轉型
 
 
  在此前一家大型教培機構所做的《“雙減”政策下,教育培訓行業教師現狀調研報告》中,顯示選擇留在行業的老師中有近五分之一(19.88%)的教師選擇了素質教育的方向,其次是私人家教(15.84%)、留學考試(13.04%)與高等教育(11.80%)三個方向。
  
  極目新聞記者在採訪中也觀察到了同樣的現象。不少留在培訓行業的老師轉向公司新業務,如研學、體藝類培訓、成人培訓、託管班等。手中有一些家長資源的老師,則傾向於轉向做“一對一”家教。
  
  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的小張已從培訓機構的國小數學老師,成功轉型為教成年人普通話的培訓機構的老師。“我之前很受學生歡迎的,公司給我佈置的課程報名任務,我總能超額完成,每個月可以拿幾千元獎金。雙減政策出臺後,我馬上開始找新的工作,9月30日就到這邊了。”小張說,現在的這家培訓機構的客戶群體更廣,目前也比較熱門,雖然工資不如之前高,但工作時間更穩定,週末也有雙休,他很滿意。
  
  “我知道現在做‘一對一’家教也是不合規的,不是長久之計,走一步看一步吧。”27歲的林敏(化名)以前是某大型線上“一對一”機構的金牌教師,學生聽她一節課,在充錢好幾萬、每課時打折的情況下,也得花約300元。今年暑期,她被機構裁掉後,仍繼續在週末為原來的學生做線上“一對一”輔導,不過課價調到了180元一節。“雖然收入跟原來差不多,但不穩定也不合規,家裡人也勸我找一份正當工作。”林敏說。
  
  早早就在培訓機構裡從教師崗轉為管理崗的小王則決定還是留在公司好好幹。“‘雙減’政策是民心所向,機構肯定要執行,找到新的發展方向。這難免會對教師崗位進行調整,但是對於管理崗來說變動不大。”小王說,他希望能和行業一起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