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分桃子》教學實錄4篇 《桃之恩情》40字

本文以《分桃子》教學實錄為主題,記錄了一次生動有趣的教學過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向讀者展示瞭如何培養孩子們的合作精神、分享意識,並啟發他們學會關愛他人。教學實錄中融入了互動教學、情景模擬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為他們的成長注入正能量。

《分桃子》教學實錄4篇 《桃之恩情》40字

第1篇

?分桃子》是第四單元除法學習的第一課時,是小數目的平均分,通過分桃子的過程使學生感受隨意分與平均分的區別,體驗平均分的意義,為今後繼續認識除法做了鋪墊。 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具體的情景中,讓學生初步體驗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結合實際問題感知平均分的兩種可能:全部分完;有剩餘。

1、把握恰當的教學起點。用怎麼樣的方式和知識點來作為本節課的切入點,是在設計時考慮的比較多的一個問題。由於學生對童話故事感興趣,因此,我就想到了用故事引入。

2、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注重操作的層次性。整個新授都是在一個故事中進行。三個學生動手操作的活動,不露痕跡地串成一個美妙的童話故事。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中快樂中學習。

在具體展開新課的時候,我先創設了一個分桃子的情境,從而引出平均分。兩隻小猴子分桃子,一般要達到結果的公平,那麼也就需要分得一樣多。先出示一個問題,熊大嬸該怎麼分,讓學生嘗試著自己分一分,在分的過程中,產生不同的分法,以及平均分的不同的分法,在交流和展示的過程中,記學生體驗到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區別,從而感覺平均分的特點: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樣多,我們就說是平均分。再以熊大嬸的分法,讓學生感覺平均分中一個一個分的分法,為下面的分一分的操作積累經驗。整一個分桃子的過程,都在一個情境裡完成,會激起學生一定的興趣,也有突出的指向性。同時,分完後我讓同桌的看一看,說一說自己的分法,這一活動,主是要為合作學習作鋪塹的同時對學生巧妙地進行團結友愛、講謙讓的思想教育,體現教書育人。第二個活動主要體現合作學習,通過說一說,進一步明天平均分的含義及方法。第三個活動是讓學生在獨立完成,完成後通過同桌的相互看一看、說一說來強化本節課的重難點。

3、鞏固練習時仍然強調動手實踐的必要性。《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節課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畫一畫等,幫助學生通過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礎理上進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動與除法的聯絡,能過分一分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先通過實物操作,再經歷圖畫表徵,有利於把解決問題從操作水平引向表向水平。從而促進學生的認知水平的發展。

4、通過變式練習夯實重點。在揭示平均分的意義後,安排了一個判斷的教學環節,下面幾種物品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以此來鞏固對於平均分的概念,是平均分的,學生一般一眼就能看出,對於不是平均分的,比如一共八隻小鴨,一邊是五隻,一邊是三隻,學生馬上就能判斷出來是不是平均分,接著通過想一想,怎麼樣才能使它們變成平均分。學生在獨立思考後想出不同的方法把本來不是平均分的星星變成平均分,這一過程具有多種功效,讓學生在一個練習中,既訓練了平均分的分法,又體驗了平均分的意義,還能鞏固平均分與其他分法的區別。從而也能使本課堂的重點進一步落實。

5、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突破難點。練習的第四題,是一個氣球的情境。九個氣球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體會有剩餘的平均分,這裡用氣球作為分的原物,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能有半個,所以也能比較有效的突破平均分也有剩餘這一難點,如果用其他的材料比較難以講解。這裡,我用實物和真人進行分,僅讓學生理解了有剩餘的平均分,還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教材上有的資源,我也充分利用,讓實物分完後再到書上用連線的方式進一步強化,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分桃子》教學實錄4篇 《桃之恩情》40字 第2張

第2篇

本教學設計的內容是《新世紀(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新世紀國小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除法》中的第一小節《分桃子》(教材第54~56頁)。

本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一位數)的筆算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基礎上,學習用豎式計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三位數)的方法,併為計算多位數除法打基礎。教材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分桃子”情境,鼓勵學生在情境中尋找數學資訊,根據實際問題中蘊涵的數量關係,在操作中理解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三位數)的計算原理,並逐步掌握計算方法。練習中“先估計、再計算”的提示表明,教材有意為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創造空間。

預設與生成是構建和諧課堂的基點,和諧的課堂氛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結合學習目標,在教學活動設計上,我不僅充分利用教材創設的“分桃子”的生動情境,還設計了“果園”“小動物們聚會”等情境,旨在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獨立思考、交流對話、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我還注重數學教學與現實的聯絡,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學習本內容之前,三年級的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對於除法豎式的書寫及演算法已有一定的基礎,初步具備利用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且,學生已經擁有一定的動手能力且樂於合作,並懂得通過“自主合作”來獲取新知。

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能夠較完整地口述把48個桃子平均分的過程,但不一定能完整地敘述出它的筆算過程,這緣於學生不能很好地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而且,學生在自主探究環節中,計算被除數十位上的數除以除數(不能正好整除時),可能出現餘下的數不和被除數的下一位數合併起來再計算的問題,這是因為剛剛進入到三年級的學生,在邏輯思維的縝密性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在教學時,將通過呈現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認知需求,訓練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敘述思考過程,實現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發展;並且,我還通過組織學生動手操作,用小棒代替桃子,把除法豎式的寫法和操作過程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理解豎式每步的含義,從而提高邏輯思維的縝密性,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富有成效。

1. 聯絡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並掌握列豎式計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三位數)的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培養從具體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主動探究數學問題的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3.經歷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第3篇

教學內容:新世紀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2-33頁《分桃子》。

教材分析:《分桃子》是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一課,主要通過“分桃子”過程讓學生區分隨意分與平均分的區別,並體會平均分的意義。這一部分內容是在學完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經歷三次小數目實物平均分的操作過程,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意義。體驗平均分的學習活動,共分三個環節來進行,分桃子、分魚、分骨頭。這三個活動是應該分層遞進的,即初步感知過程,然後是合作交往性學習,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把自己分的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最後,在通過分骨頭來進行反思性學習,回到學生自己獨立解決分物體的最佳方法_-幾個幾個的分。

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分東西的活動,有一定的分配經驗。但是技巧上沒有很好的經驗,基本上都是一個一個分的,個別的程度好的學生也會有規律的幾個幾個的分。而且程度好的學生還會用乘法口訣來平均分。但大多數的二年級學生的直觀感知、形象思維仍佔優勢,他們認識事物帶有明顯的直觀形象性。要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轉變,讓學生很好的理解平均分,必須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來讓學生親身經歷隨意分與平均分的區別,根據自身操作的體驗來用”同樣多、一樣多”表述對於“平均分”的理解!在感受平均分的過程中,學生對於平均分的理解是:每份分的一樣多、同樣多。而不會用“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幾個”這樣準確的語言去表達出來。在這裡不做強求:只要能說出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一樣多、同樣多”就可以。

設計理念:遵循數學學習“活動化”的理念,注重活動的“內化”與提升。

?新課程標準》強調: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活動經驗構成了學生數學認識活動的重要基礎,本節課不僅使每個學生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更關注他們在做什麼,關注學生在實際操作的基礎上,怎樣實現由實際操作有效的轉化成數學思維的過程,也就是注重“活動內化”。

1、經歷把小數目的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初體驗平均分的過程,感受平均分過程中分法的多樣性與答案的統一性;初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能用圖示(連一連、圈一圈)的方法解決一些與平均分有關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經歷把小數目的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初體驗平均分的過程,初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平均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操作來體驗平均分的過程,從而理解平均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平均分的含義,並能完成從操作體驗到表象水平的轉換。體現在能用符號正確平均分配物品。

(通有層次的操作活動的體驗,學生能感受到平均分的初步含義,我們的教學目的,是學生通過操作活動所獲得的實際經驗,轉化為表象水平,完成由形象思維轉換成邏輯思維的過程,能用簡單的符號如:畫圖、連線、畫圈來表示平均分的過程,這對於學生來說有難度)

一、創設“小猴分桃”的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初步感受平均分的必要性,體驗平均分的過程。

課件展示:(一):週末小豬請好朋友來做客的情境。

課件演示:來了大小兩隻猴子,小豬拿出8個桃子。出示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每隻猴子可能吃幾個?

然後用卡片代替代替桃子來分一分?每隻猴子可能吃幾個?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問題:8個桃子每隻猴子可能吃幾個?通過猜測的過程,體現出把8個桃子任意分答案的多樣性。二年級的學生,如果直接讓其複述圖意,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在不改變情景圖的基礎上,適當的增加點故事情節,加上電腦中的動感畫面使學生的注意力能更加集中,學習探究的興趣更濃。並揭示課題--分桃子】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都要動手操作,參與到隨意分桃子的過程中。並交流分的結果,感受隨意分答案的多樣性。】

師:出示兩隻猴子一隻分到7個桃子,一隻猴子分到1個桃子的情景圖,

彙報。在彙報的過程中,擇機板書:同樣多、一樣多。

?設計意圖:提出明確的問題,怎樣分讓兩隻猴子都滿意呢?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去體會平均分的必要性。】

3、同桌合作、扮演小猴分桃,要求每人分到的一樣多。

同桌做小猴子分桃子的遊戲,要求:8個桃子分給兩隻猴子,每隻猴子要分的同樣多!

學生活動。活動中老師要注意學生的活動進展,分法的多樣性,以便為下一步的提問作到心中有數。

學生演示自己分的過程及結果,並說一說是怎樣分的。

生1:每次每隻猴子分1個,4次分完,每隻猴子分到4個桃子。

生2:第一次每隻猴子先分1個,第二次每隻猴子再分2個,剩下2個桃子每隻猴子再分一個,最後每隻分到4個桃子。

生3:第一次每隻猴子先分2個,第二次每隻猴子再分2個,兩隻猴子兩次共分到4個桃子。

?設計意圖:讓學生扮演角色,更能抓住二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習的趣味性,關鍵是能在具體的情境中來體會平均分的分法的多樣性與答案的統一性。不過這裡,由於所要平均分的數目小,學生剛開始就會用4個4個的分。實際上,學生在進行平均分的時候,最原始的做法是一個一個的分,這裡應注意體現。】

8個桃子分給兩隻猴子,可以一份1個,一份7個,也可以……最公平的做法就是每份分的同樣多,把一些物體,每份分的同樣多,就是平均分(板書)。比如8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隻猴子分得4個(邊說,邊在黑板上畫圖表示)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通過操作的活動感受到隨意分與平均分的區別,對於平均分已經有了操作經驗,所以,這時可以把平均分上升為理論,明確告訴學生“把一些物體,每份分的同樣多,就是平均分。”然後,示範怎樣用符號表示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為下一步學生完成從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的轉變做鋪墊。】

5、通過小貓分魚,指導學生完成由操作水平上升為表象水平。

出示4只小貓、12條魚及要求,讓學生複述圖意,想辦法進行平均分,老師製造困難,沒有卡片了,怎麼體現出分的過程。

提醒學生可以用畫圖的方法,用符號來代替實物或卡片,把平均分的過程表現出來。

學生可能出現的分法:會用圓形、三角形代替,還可能會直接的用文字寫出來,也有的可能脫離不了實物,這樣也可以,都要給予肯定。因為由於學生的程度不同,這裡指導學生完成由操作水平上升為表象水平,只是一個嘗試,因為,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對小數目的物體進行平均分比較的簡單,所以這裡加深了一點難度,算是一個小的實驗。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嘗試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分魚的過程和結果。從而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向表象水平發展。】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獨立活動,對於分法不做統一要求,可以是用小棒代替、可以用畫圈、連線的方法,這是繼前兩個操作活動的提升,一個自我提高運用的活動,目的考察學生能否運用平均分的最佳方法來分物體】

?設計意圖:讓學生來談一下收穫,可以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在課的末尾讓學生來評價學生,培養學生去欣賞別人的意識。】

五、應用與實踐。同學們學的真棒,回家和爸爸、媽媽做一些平均分東西的遊戲。

?設計意圖:把課堂的內容延伸到課外,能更好的鞏固學習效果】

第4篇

師:光聽你們說,我可不信。我想請一個小朋友模仿一個動物的叫聲或動作,也可以說出它喜歡的食物,讓我們猜猜是誰?

生模仿小兔的動作、小牛的叫聲,另一個學生讓大家猜喜歡吃竹子的動物是誰。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說出答案。

師:看來呀,你們對小動物是非常的熟悉。下面就讓我們在這樣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開始今天這節課的學習。

師:通過課前我與你們的交流,知道你們都喜歡和小動物做朋友。今天在這節數學課上,我給你們請來了一個動物朋友,看看是誰?(課件出示小豬在家中的畫面)是一隻胖乎乎的小豬,它的名字叫皮皮。今天可是他的生日。一大早,皮皮就起床了,把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還準備了豐盛的食物,正耐心地等待著朋友的到來。

(畫面中的桌面上沒有放置皮皮準備的食物,所以在下面的情節中突然出現了桃子,學生感覺有些突然。)

師:看到小猴來了,皮皮特別高興,趕緊拿出了他們喜歡吃的桃子。皮皮想把這八個桃子全部分給兩隻小猴,每隻小猴會分到幾個呢?這個問題可把皮皮難住了?我們來幫它分桃子,好嗎?(板書:分桃子)

師:請同學們拿出八個圓片來代替桃子分成兩堆,看看你能想出哪種分法?分完後,可以與同桌交流一下。

學生動手分,教師巡視,發現學生基本上採取了平均分的方法。

師:是呀,可能你的擺的位置與同學有區別,但是最後的結果是一樣的。

師:除了同學們桌面上擺的分法,你還能想到別的分法嗎?

生:我想可以一個猴子得到3個,另一個猴子得到5個。

其他同學受到了這個同學的啟發,又說出了兩種分法:(1)一隻猴子得到兩個,另一隻得到6個。(2)一隻猴子得到一個,另一隻能到七個。

(在學生動手操作圓片分一分的環節,沒想到學生都採取了平均分的方法,這也許與他們自己在生活中的分物經驗有關。同時我發現自己提出的問題也不夠恰當。如果我問:“看看你能想出幾種分法?”這樣學生是不是就會主動探究其他的方法,而不至於顯得那樣被動。)

師:同學們幫助皮皮想出了這麼多種的分法,真不簡單。老師真帶來了幾個果子,下面我就扮演皮皮,請兩個小朋友扮演小猴,表演一下分桃子,好嗎?

在表演分桃子時,老師給一個同學一個桃子,另一個同學七個桃子,看到那個同學因桃子多要抱不住了,臺下的同學很多笑了。

師:是這樣啊。那你們發現黑板上還有哪種分法與剛才表演的差不多。

(這裡意在通過“演一演”的實際活動,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但是當時老師只選了一種分法,學生交流得不是很充分,情感調動得不到位。我可以接著移動兩個同學手中的果子,但是還是一個多一個少的情況,讓學生髮表意見,達到對老師的做法特別不滿的效果,對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做一個更好的情感鋪墊。)

生異口同聲的說出其中的三種。師相機移動圖片歸類。

師:是的,在總數不變的情況下,一堆多,另一堆就會相應的少,像這樣的分法叫做隨意分。(板書:隨意分)

師:看來按照剛才的分法,小猴不會滿意,那你建議皮皮怎樣來分呢?

師:同學們剛才說的分的同樣多,分得相等了,在數學王國裡還有一個名字叫“平均分”(板書:平均分)它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朋友。

師:皮皮接受了大家的建議,按照平均分的方法來給兩隻小猴分桃子,看看這回他們滿意嗎?

師:大家看到小猴們高興地笑容,這回他們再也不會說皮皮偏心了。皮皮這種公平待人的做法也得到了森林裡小動物的讚揚。

師:在生活中,看似簡單的一個“分”字,沒想到會有這麼多學問吧!人們在分配的時候有時會選擇隨意分,有時也會用到平均分。

師:兩隻小猴吃完了桃子,還玩起了小木塊,看這有六塊小木塊分成兩堆,怎麼分?(課件出示題目)

師:看來同學們真和平均分交上了朋友。它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呢。

師:我們幫助皮皮解決了分桃子的問題,再來看看皮皮打算如何幫小貓、小狗分它們喜歡吃的食物。

生:顏色不一樣。有粉色的,有黃色的,還有藍色的。

師:對了,不同顏色代表著不同種類的魚。下面請同學們四人一組,小組長數出三種顏色的圓片太代替小魚,帶領組員分一分。

很多小組是把四種顏色的圓片湊到一起,每人分了三個,每人分的都是一樣的顏色。

生:我們小組有四個人每人拿出一種湊成12個,每人就分三個。

師:那你們12條魚不是有四種顏色了嗎?同學們再看,王雅思的手中有黃色的魚,肖赫男手中有嗎?那能說他們的魚分的同樣多嗎?

師:那你們說,要想做到平均分小魚,要注意什麼呢?

(在分魚的活動中,我指導學生看圖中的資訊時還是不夠細緻,學生髮現了魚的顏色不同,卻沒有真正的數一數每種魚有幾條,所以小組在準備學具的過程中就出現了問題。我讓孩子們臨時湊學具,增加了難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同時也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

我想,可以預先給每個小組準備三種顏色共12條魚的圖片,這樣學生操作起來會容易些,活動效果會更好)

集體訂正後,課件呈現圈一圈、連一連的方法讓學生在書中的圖上試做。

(通過剛才的交流,學生在書上圈的時候都能注意到每隻小貓得到三條魚,同時他們所得魚的種類也是一樣的。看來學生對“平均分”的意義理解得更深入了。)

師:我們剛才幫助了小魚分平了小魚,還學到了新方法,現在又有三隻小狗爭著搶骨頭吃,你就試著用學到的方法幫它們分一分。

生:我是把上面的9個圈在一起,下面的九個圈在一起。

生:這樣就有兩隻小狗都分到9根骨頭,而另一隻卻什麼也沒有。

師:現在每兩根筷子是一雙,一共有六雙,實際上這屬於兩種分法?

(原來的設計中“裝鉛筆”的練習,由於本節課的操作活動多,加之前面的分魚活動耗時較多,所以我臨時刪減了)

師通過課件出示題目要求,學生在書上圈一圈、連一連。

生:不能了,那樣就有一個小朋友多了,那三個小朋友就少了?

生:也不能分了,有兩個小朋友多,另外的兩個小朋友少了?

師:我們在生活中平均分物品的時候,有時會全部分完,有時還會向這樣有剩餘的,但要注意剩下的比分的份數少。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因為對平均分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在理解有剩餘的平均分的時候顯得很輕鬆。這裡老師的問題還是顯得有些臃腫,可以再簡練一些。)

師:這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我們也要和小動物告別了,誰願意說說這節課自己有哪些收穫?

師:是呀,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關於平均分的問題,課下我們靜下心了回憶一下,你遇到過哪些分一分的事情,把屬於平均分的簡單記錄下來,我們下節課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