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暗戀桃花源話劇觀後感8篇 《美麗的暗戀之旅——《桃花源》話劇觀後感》

《暗戀桃花源》是一部動人心絃的話劇,講述了一個關於青春悸動和深情廝守的故事。劇中獨特的桃花源設定,展現了現代社會中人們內心的嚮往與迷茫,引人深思。通過劇中精彩的表演和情感,觀眾彷彿親身經歷了青春的純真與挫折。這部話劇不僅僅是一場精彩的演出,更是一次感性的思考和心靈的觸動。

暗戀桃花源話劇觀後感8篇 《美麗的暗戀之旅——《桃花源》話劇觀後感》

第1篇

武陵人漁夫陶總是捕不到大魚,明明覺得妻子春花和有著遠大理想又有點錢的房東袁老闆有了私情,但也只能私下裡自己發洩發洩。他的房租由袁老闆“照顧著”、他打的小魚還得由袁老闆收購,他本來就表達不清楚,又打不到大魚,深受春花袁老闆的羞辱,又生不了孩子,整天受春花的氣。後中了春花袁老闆的激將法計策,他真的冒著生命危險、划著他的小船駛向有湍急水流和旋渦的上游去打大魚了。大魚沒打到,但是卻意外的闖進陶淵明描寫的陶花源。桃花絢爛,落英繽紛。人們穿著白袍素衣,那裡的一切純淨友好幸福和諧。陶還遇到酷似春花袁老闆的一對夫妻,他們使他忘了煩惱、心靈平靜。但他始終惦念著家裡的春花。滿懷希望的回到家裡準備把春花接到桃花源過嶄新的日子。他甚至想把袁老闆也帶過去。當他興沖沖回到家中才發現在他離家的這些年,春花和袁老闆早已做了夫妻。而且有了孩子。但是兩人打打吵吵,日子過得還不如他們以前好。他們還把他當成鬼魂和精神病人。陶只能一聲長嘆潸然離開。熱熱鬧鬧的喜劇頃刻間變成了徹頭徹尾的悲劇。情也好,愛也罷,只不過是行雲流水,終究成灰。醉也好,夢也好,終歸是一聲長嘆——無奈!

?暗戀》悲也喜,《桃花源》喜更悲!愛情是什麼?婚姻是什麼?是遙遠的夢境?是美麗的桃花源?是不斷的重複?

?暗戀桃花源》難道寓示著人生就是永遠在暗戀著落英繽紛的桃花源?人生就是暗戀一個永遠走不進的夢的世界?就像那個陌生女子痴痴傻傻的一直在追尋那個誰也不知道下落的劉子驥?現實如此絮亂,戀人的離別,婚姻的失落,挪來擺去的道具,張冠李戴的錯位的佈景,互相干擾的排練,走亂場的演員,說串了的臺詞,無奈的退讓,憤怒的爭吵.......這一切的一切就是現實,就是人生?

但最後還是在容忍中完成了排練,並且學會了理解、學會了相互欣賞。

縱然生活有太多的無奈,也該珍惜今生的緣分。生活應該學會“放輕鬆、放輕鬆”!

暗戀桃花源話劇觀後感8篇 《美麗的暗戀之旅——《桃花源》話劇觀後感》 第2張

第2篇

看完臺灣導演賴聲川《暗戀桃花源》後,我無比的興奮,雖然上了一夜的班,可絲毫感覺不到疲倦,盡興之餘,寫點觀後感,留個紀念。

兩部話劇:一個古裝的喜劇,一個現代的悲劇;一個胡編亂造猥褻經典,一個追憶歷史述說往事;一個追求搞笑虛情假意,一個重述真情情真意切。演員臺上表現拙劣,臺下語出驚人,兩臺毫不相關的話劇擺在同一舞臺上竟然能串上臺詞達到令人叫絕的喜劇效果,通過對比其分別對“愛”的表述,竟讓人產生哲理的思考。在此不由讓人折服於作者的天才創作。這種別開生面的表現方式給我眼前一亮,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化腐朽為神奇?

單從兩個話劇來說,毫無新意。《暗戀》演的俗套,就是因為導演的“絕大多數的真實”而被搬上了舞臺,可他的演員卻怎麼也演不出那種“像一朵美麗山茶花”的效果、“牽著小手”的那種感覺,對歷史滄桑的感覺和對愛情的真摯,是這代像小護士一樣的年輕人是無論如何也感受不出來、理解的了的,它只能殘存在導演的心中。導演那份曾經的感情只能在臺下引來我們這些觀眾的同情。《桃花源》簡直是顛覆傳統的表現,顯然是受了西方某種思想的影響,它以其誇張的語言和搞笑的表演形式,用古代的故事講述現代生活,穿越古今,雜糅並取,一味造些笑料,劇中語言竟不如臺下的對白,更何談其思想。可就是這樣的兩部很粗糙的話劇,作者巧奪天工,把它們放在了一起,再加上些許臺下搗亂的人,用一個爭戲臺的衝突,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起到了意外的喜劇效果。這不能不說這是一種大膽的創新,而且他也顛覆了一種人的思維模式,不好的演技也演出好的作品。為什麼這麼說,在此略微說明一下。

這部劇很明顯是一個劇中劇,在此稍加以說明以便表述。兩個話劇我們把它們認為是“一劇”,整部話劇就可以把它看作是“二劇”。在“一劇”裡,演員的演技是很普通的,可從“二劇”的立場來看,它又是那麼地有意思。差有差的妙用,就是因為他們在“一劇”中的水平差才展現出了“二劇”中的喜劇效果。就這樣“一劇”裡的兩部部水準不高的話劇演員通過爭舞臺這個矛盾,再加上舞臺上搗亂的女子、關門的看管員、突然衝上臺指導的導演和幕後工作者的滑稽,就這些人在舞臺上亂七八糟的表現,共同構成“二劇”。這兩個共同構成一個整體,形成了新鮮活潑的藝術效果。

還有一筆值得一提,就是這種劇中劇所產生的特殊效果。那種一會兒在《暗戀》中、一會兒又在《桃花源》中,一會兒又把人拉在劇中,讓觀眾做劇中的觀眾。產生這種效果,的確是個意外的收穫。

再看看“一劇”和“二劇”中的愛情。雖說兩個話劇不相干,可是它們分別表現了“愛情”,簡單地通過對比竟達到了哲學的高度。一個是熱戀的愛人分手數十載,其愛越久迷香;一個是為愛媾和卻又為生活所累,引發了人對愛情與生活這個永久話題的再次思考。

整個劇以其平平淡淡的對話結束,這種手法確實是真愛的流露,展現“一劇”中導演的真情流露、同樣也體現了“二劇”導演的高超指導水平。積澱了幾十年的愛情,積攢了幾十年的話,情怎能續?話如何說?最後只能是用幾句簡單的問候草草結束。這種“留白”真的是給人留以無盡的遐想,“大愛無言”的感情、大巧若拙的手法著實高明,值得我們學習。

第3篇

上週末有幸觀看了臺灣著名導演賴聲川的經典話劇《暗戀桃花源》。劇情我就不在此贅述了,只想說說自我看後的感覺。

我一向是對杯具不感冒的,也許這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但我確確實實不喜歡看杯具,所以《暗戀》看得我是挺無趣的,畢竟這樣類似的故事也看得太多了,而且大段大段瓊瑤式的的臺詞,尤其是剛開場那會兒,瓊瑤的一塌糊塗,受不了。

?桃花源》是喜劇,所以我對它的興趣高一些,更何況有何炅謝娜這兩個活寶,想不笑都難啊!但是意外的驚喜來自老陶的扮演者俞恩泰,就是《武林外傳》裡面的“關中大俠”——呂秀才,初入桃花源時的一句:“哇塞,芳草鮮美;我靠,落英繽紛!”實在是太經典了!看《武林外傳》的時候就覺得他和佟掌櫃倆人身上最有料,是我最喜歡的兩個人物。這次看了他在話劇中的表現,發現依然是最出彩的一個,不愧是上戲碩士啊,功力的確深厚!其實我覺得《桃花源》表面上是一出熱熱鬧鬧的喜劇,本質上實際是一出套在喜劇套子裡的杯具,用喜劇的形式來表現杯具,笑聲中會有苦澀的感覺。尤其是最後,老陶本來已經在桃花源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卻因為仍然無法忘記春花,回到武陵,想把春花甚至袁老闆都帶到那個人間仙境去。但是武陵的一切已經物是人非,老陶原本就應是丈夫的主角,此刻卻成了局外人,即便如此,他一心想的還是要和故人去分享那個完美世界。熱鬧的開場,寂寥的結局,老陶的悲哀用嬉笑吵鬧的喜劇形式表現出來,反而更讓人平添了幾分隱隱的心痛。

另外還想提一句,那個不時出現的白衣女子,口口聲聲要找的劉子驥,和《桃花源記》中的“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提到的那個人名字一模一樣啊!這也是我幾天之後才想起來的,但是還是不懂她的串場有什麼特殊含義嗎?哪位能給解釋一下?

第4篇

看完這個話劇《暗戀桃花源》,我們跟隨著鏡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暗戀桃花源》。矛盾的衝突和協調,現實與夢想的差距。

從矛盾的衝突和協調方面來說。不論是作品本身的音樂與佈景還是人物的性格。首先,從作品本身來看,暗戀與桃花源兩個不一樣的劇組,一個“杯具”,一個“喜劇”,兩種截然不一樣的舞臺效果,可是作品本身將其音樂處理的很好,在兩個劇組換場的銜接處,音樂的輕重緩急處理的十分好,既不會讓人感覺突兀也不會太平淡而顯得乏味。並且在開始的時候暗戀劇組的音樂節奏緩慢,桃花源劇組節奏則明顯歡快,轉而到後半場則恰恰相反,變成暗戀劇組節奏激進,而桃花源節奏趨緩。這也在劇情上給人一種帶動。之後,在人物性格上,也有體現出矛盾的衝突與協調。作品的前半段,老陶是一個處於焦躁中的人物形象,而春花和袁老闆則是愛意濃濃,人物表現力比較平緩。然而,老陶在經歷了桃花源之後,像是受到了某種薰陶,或是被桃花源的氣氛所感染,人物性格便變得舒緩,給人心平氣和的感覺。而相比較下,春花和袁老闆生活在一齊,經歷了相處的磨合,不僅僅沒有過上想象中的生活,反而是變得落魄潦倒,從而人物的性格爆發,十分具有表現力。這也是體現了矛盾的衝突與協調。

從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方面來看《暗戀桃花源》。暗戀劇組,江濱柳和雲之凡的感情。桃花源劇組,春花和袁老闆的最初夢想,甚至是那個一向在尋找劉子驥的瘋女人。

首先,從暗戀劇組來說,開頭,江濱柳將一切都計劃好了,那些信,那些愛意。在他的夢想中,他和雲之凡在一齊只是時光的問題。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雲之凡沒有回來,而他也沒有聯絡上雲之凡,過往的一切都成了過眼雲煙。在他重病之時,最終,他見到了雲之凡,可是,不僅僅是他,我們也都同樣意識到了,一切都不一樣了。他有了妻子,而云之凡也嫁人了,他們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各自的孩子甚至子孫。我們都不是當事人,不明白江濱柳的心理,可是,設想一下自我在當時的情境中,那些感情或許我們也能體會一二。雲之凡在江濱柳的心目中,可能不單純只是年少時的愛戀那般簡單,那是他的青春,是他的衝動,是他年少時的夢想與憧憬,那是一些比簡單的感情更重要的東西。另外,我覺得江濱柳對於他此刻的妻子也不見得是沒有感情的,或許那是比感情更讓那個人割捨不斷的,比如親情,比如職責。之後,再看桃花源劇組,春花和袁老闆之前對未來有著多麼完美的嚮往,有孩子,有歡笑,只是現實讓他們變得窮困,墮落,所有的所有都不是當初設想的那個樣貌。而老陶去了桃花源,他才是最終真正的勝者,他經歷了比現實完美的桃花源,被現實逼迫的看清了現實,這才是我們的社會想要讓我們學會的。而瘋女人,她一向在尋找劉子驥

,可是劉子驥卻從沒有出現過,劉子驥好像就是那夢想一般,讓人不斷的尋找,而往往就是以找不到這個結局收場。導演在此處想要告訴我們的大概就是這樣一種心境吧。

最終,我想要說,作品和現實還是不一樣的,現實往往比作品表達的更復雜,更殘酷,可是我們不得不應對。藝術,來源於生活,但更高於生活。這就是藝術的魅力。以上就是我對於《暗戀桃花源》的一些理解和想法,謹代表個人觀點。

第5篇

在上《藝術概論》課程時,老師給我們觀看《暗戀桃花源》之後我深有體會,這則故事分為《暗戀》和《桃花源》兩場劇。《暗戀》說的是二戰結束後的一對戀人在上海分別,約好來日再見。不料內戰爆發,男的去了臺灣,就此斷了聯絡。最後,垂垂老矣,在臺北的醫院裡臨死前登尋人啟事,想再見當年的女朋友一面。最後舊情人相見,諸多舊日情懷歷歷在目,怎一個“你那冰涼的小手”了得!《桃花源》說的是漁人老陶的老婆偷漢子,遂大怒出走,來到了桃花源。在那裡遇見了一對夫婦,剛好和自我老婆及老婆姦夫長得一樣。日子雖然快樂,但是總還是想回家。等回了家,發現姦夫淫婦過著並不快樂的生活。失望之餘,再返桃花源,卻找不到來時路……

拋開形式,該劇資料上的主要部分其實都不算新穎,甚至是老生常談得能夠,說白了就是一部青春偶像感傷劇加上一部家庭倫理輕喜劇。《暗戀》裡的江濱柳給我的感覺像極了《雷雨》裡因得不到梅侍萍而鬱鬱寡歡周樸園,需要以一個女人為藉口來擺脫墮落於現實的可悲。典型的精神出軌型知識分子,與那位寫《桃花源記》的陶淵明先生恰有幾分相似,前者只是把桃花源換成了一個叫雲之凡的白茶花一樣的女人。相比之下,《桃花源》這出喜劇倒是俗得多了幾分真實感,讓人忍俊不禁。軟弱的老陶因為對生活的無能為力反而誤入太虛幻境一般的桃花源,與理想生活來了個無厘頭邂逅,過了幾年神仙一般的日子。

細看這兩出劇,情節資料雖則完全不一樣,卻處處存有建構-解構關係。如《暗戀》裡的江濱柳與雲之凡滿懷著感情出場,到了《桃花源》的第一幕裡則成了老陶和春花的吵架與叫罵。又如兩出劇一同排練的時候,雖然兩方面的臺詞幾乎是一致的,但指向卻完全不一樣。《桃花源》裡的老陶執意想念現實中的妻子,而《暗戀》裡的江濱柳卻在幻想記憶裡的戀人。能夠說《桃花源》的整個情節設計就是理想對現實的打岔;《暗戀》則正好相反,江濱柳是一個徹底的理想主義者,卻要在現實中苦熬。這種一邊建構一邊解構的資料安排讓人措手不及,最後只能懷疑一切:到底是現實更好還是理想更好?每一條路都被堵死了,解答變得徒勞,思想陷入深淵,彷彿進到一間逼仄的小房子裡,退無可退。

就應說對於“現實-理想”這一主題的反覆拷問是我最喜歡《暗戀?桃花源》的地方,陶淵明式的理想主義顯然過於虛弱,美其名曰憧憬著一個完美的理想,實則這一理想卻是以全然丟棄現實為前提的,是烏托邦式的。江濱柳作為現代陶淵明式的知識分子,把感情作為理想的唯一寄託物,40年來日思夜想,實際上卻一邊娶妻生子什麼都不誤,可見其亦有軟弱妥協的一面。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之外,他無疑把雲之凡當成了精神補品,用相思這樣隱性的自我折磨來虛弱地對抗現實,在顯然更像是一種逃遁,而非追求。老陶和江濱柳的不一樣即在於老陶是個十分現實的人,即使他誤入桃花源,也仍然記掛現實中的一切,想要回來。他的願望是把桃花源裡的三人生活方式移植到現實中,為此他甚至嚥下戴綠帽子的屈辱,在這一點上他無疑是一個勇敢的實踐者。當然,那裡的江濱柳和老陶無疑都是符號化的人物,他們給出了人們在應對“現實-理想”這一問題時可能出現的兩種不一樣反應,但無論他們的經歷有何不一樣,最後都還是要回到現實中來。

江濱柳的理想變成了現實,他看到了40年後的雲之凡,但云之凡並沒有給他他要的感情。老陶回到了武陵,春花和袁老闆的生活雞飛狗跳,完全不是他想象的那樣,老陶的願望落空,卻無法重回桃花源。在那裡,賴聲川對於現實的尊重程度幾乎到了冷酷的地步,陶淵明式的逃遁已經完全站不住腳,理想的分量讓人唏噓,現實則充滿諷刺和傷感意味,使人啼笑皆非。

對於《暗戀》及《桃花源》而言,其實質即是對現實的一再確認,而非對理想的重構。但從《桃花源》這段裡,賴聲川還是放了一些對理想的想法在裡面。比如在現實生活中春花和袁老闆是一對暗地偷情的狗男女,但到了桃花源裡則成了驚為天人的恩愛夫妻,可見賴並不是個性看重道德化社會之下的倫理觀,他把這種倫理觀念放到理想的園地裡給徹底顛覆了。之後他又竭力美化桃花源裡的三人生活,無論從佈景還是在臺詞等等方面都有意識地把觀眾拉離地面,給人仿若上天作神仙的感覺。這其實是他對於神性的一種膜拜,刻意排除人性在桃花源裡的種種體現,從而突出神性的普遍存在。也許在賴聲川看來,所以理想,即是神性的,而非人性的。在人性的世界裡,沒有理想可言,也自然沒有人可逃遁之處。

在整部劇中,《暗戀》和《桃花源》的資料佔了絕大部分的比例,大部分演員的表現重心都落在這上方,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雙重虛構的資料。說它雙重虛構,是因為它不僅僅對觀眾而言是虛構,對於整部劇而言,也是虛構。賴聲川在《暗戀》與《桃花源》之外,構建了另一重真實,以此來虛化這兩齣戲的劇情,並在那一處“真實”中設計了一個喊著“劉子驥”名字的瘋女人。不得不說這個瘋女人的設計十分巧妙,她不停叫喊尋找的劉子驥便是陶淵明《桃花源記》中那個終生尋找桃花源未果的“南陽劉子驥”。且不論賴是否認可“桃花源”式的理想,但他對於劉子驥這個人物本身卻是有著必須立場的,至少他並非認為這是無好處的。於是他把關於劉子驥的資料設計到一個瘋女人身上,並透過這個女人的嘴巴確定了劉子驥和劇中現實部分的關聯。女人說,劉子驥曾與她在南陽街上吃過一碗酸拉麵,她記得,於是要不停地找他。女人以與劉子驥極其相似的執著姿態尋找著什麼,或許就是《暗戀?桃花源》裡的理想聖地?

正如導演賴聲川所說:“《暗戀桃花源》的成功,在於它滿足了臺灣人民潛意識的某種願望:臺灣實在太亂了,這齣戲便是在混亂與干擾當中,鑽出一個秩序來。

當時光被敘事填滿的時候,我們會暫時忘記它的空洞和殘酷。戲劇大概就是這樣的手段之一。人們需要這樣的安慰來反觀自身的處境,來尋找到久已被變幻無常的生活打碎的夢。

現場的哭泣和笑聲證明,當敘事元素在舞臺上跳躍,人們的心靈在敘事所帶給的新的時空範圍內,碰觸到了某種被無意中淡忘已久的情愫。我們需要戲劇來告訴我們一些事情,需要以一種溫柔的和美學的方式來承認一些真相,並重新鼓起勇氣去應對我們命該遭遇的一切。

第6篇

看完臺灣導演賴聲川《暗戀桃花源》後,我無比的興奮,雖然上了一夜的班,可絲毫感覺不到疲倦,盡興之餘,寫點觀後感,留個紀念。

兩部話劇:一個古裝的喜劇,一個現代的悲劇;一個胡編亂造猥褻經典,一個追憶歷史述說往事;一個追求搞笑虛情假意,一個重述真情情真意切。演員臺上表現拙劣,臺下語出驚人,兩臺毫不相關的話劇擺在同一舞臺上竟然能串上臺詞達到令人叫絕的喜劇效果,通過對比其分別對“愛”的表述,竟讓人產生哲理的思考。在此不由讓人折服於作者的天才創作。這種別開生面的表現方式給我眼前一亮,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化腐朽為神奇?

單從兩個話劇來說,毫無新意。《暗戀》演的俗套,就是因為導演的“絕大多數的真實”而被搬上了舞臺,可他的演員卻怎麼也演不出那種“像一朵美麗山茶花”的效果、“牽著小手”的那種感覺,對歷史滄桑的感覺和對愛情的真摯,是這代像小護士一樣的年輕人是無論如何也感受不出來、理解的了的,它只能殘存在導演的心中。導演那份曾經的感情只能在臺下引來我們這些觀眾的同情。《桃花源》簡直是顛覆傳統的表現,顯然是受了西方某種思想的影響,它以其誇張的語言和搞笑的表演形式,用古代的故事講述現代生活,穿越古今,雜糅並取,一味造些笑料,劇中語言竟不如臺下的對白,更何談其思想。可就是這樣的兩部很粗糙的話劇,作者巧奪天工,把它們放在了一起,再加上些許臺下搗亂的人,用一個爭戲臺的衝突,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起到了意外的喜劇效果。這不能不說這是一種大膽的創新,而且他也顛覆了一種人的思維模式,不好的演技也演出好的作品。為什麼這麼說,在此略微說明一下。

這部劇很明顯是一個劇中劇,在此稍加以說明以便表述。兩個話劇我們把它們認為是“一劇”,整部話劇就可以把它看作是“二劇”。在“一劇”裡,演員的演技是很普通的,可從“二劇”的立場來看,它又是那麼地有意思。差有差的妙用,就是因為他們在“一劇”中的水平差才展現出了“二劇”中的喜劇效果。就這樣“一劇”裡的兩部部水準不高的話劇演員通過爭舞臺這個矛盾,再加上舞臺上搗亂的女子、關門的看管員、突然衝上臺指導的導演和幕後工作者的滑稽,就這些人在舞臺上亂七八糟的表現,共同構成“二劇”。這兩個共同構成一個整體,形成了新鮮活潑的藝術效果。

還有一筆值得一提,就是這種劇中劇所產生的特殊效果。那種一會兒在《暗戀》中、一會兒又在《桃花源》中,一會兒又把人拉在劇中,讓觀眾做劇中的觀眾。產生這種效果,的確是個意外的收穫。

再看看“一劇”和“二劇”中的愛情。雖說兩個話劇不相干,可是它們分別表現了“愛情”,簡單地通過對比竟達到了哲學的高度。一個是熱戀的愛人分手數十載,其愛越久迷香;一個是為愛媾和卻又為生活所累,引發了人對愛情與生活這個永久話題的再次思考。

整個劇以其平平淡淡的對話結束,這種手法確實是真愛的流露,展現“一劇”中導演的真情流露、同樣也體現了“二劇”導演的高超指導水平。積澱了幾十年的愛情,積攢了幾十年的話,情怎能續?話如何說?最後只能是用幾句簡單的問候草草結束。這種“留白”真的是給人留以無盡的遐想,“大愛無言”的感情、大巧若拙的手法著實高明,值得我們學習。

第7篇

上週末有幸觀看了臺灣著名導演賴聲川的經典話劇《暗戀桃花源》。劇情我就不在此贅述了,只想說說自我看後的感覺。

我一向是對杯具不感冒的,也許這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但我確確實實不喜歡看杯具,所以《暗戀》看得我是挺無趣的,畢竟這樣類似的故事也看得太多了,而且大段大段瓊瑤式的的臺詞,尤其是剛開場那會兒,瓊瑤的一塌糊塗,受不了。

?桃花源》是喜劇,所以我對它的興趣高一些,更何況有何炅謝娜這兩個活寶,想不笑都難啊!但是意外的驚喜來自老陶的扮演者俞恩泰,就是《武林外傳》裡面的“關中大俠”——呂秀才,初入桃花源時的一句:“哇塞,芳草鮮美;我靠,落英繽紛!”實在是太經典了!看《武林外傳》的時候就覺得他和佟掌櫃倆人身上最有料,是我最喜歡的兩個人物。這次看了他在話劇中的表現,發現依然是最出彩的一個,不愧是上戲碩士啊,功力的確深厚!其實我覺得《桃花源》表面上是一出熱熱鬧鬧的喜劇,本質上實際是一出套在喜劇套子裡的杯具,用喜劇的形式來表現杯具,笑聲中會有苦澀的感覺。尤其是最後,老陶本來已經在桃花源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卻因為仍然無法忘記春花,回到武陵,想把春花甚至袁老闆都帶到那個人間仙境去。但是武陵的一切已經物是人非,老陶原本就應是丈夫的主角,此刻卻成了局外人,即便如此,他一心想的還是要和故人去分享那個完美世界。熱鬧的開場,寂寥的結局,老陶的悲哀用嬉笑吵鬧的喜劇形式表現出來,反而更讓人平添了幾分隱隱的心痛。

另外還想提一句,那個不時出現的白衣女子,口口聲聲要找的劉子驥,和《桃花源記》中的“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提到的那個人名字一模一樣啊!這也是我幾天之後才想起來的,但是還是不懂她的串場有什麼特殊含義嗎?哪位能給解釋一下?

第8篇

第二,這個話劇的名氣,老是聽到有新聞報道和身邊的同事有傳道!

一狠心就為了去體驗一把現場話劇的魅力,與死黨劉蛋蛋同學購買了480的三等票(總共六等)

開演前,整個人都很興奮,很期待,並且對於話劇這個高雅的藝術表現是生平的第一次,所以特意借了望遠鏡,因為我想象中的話劇最重要的就在於臺上的表演,尤其是肢體語言!後來的觀看過程,證明這個決定是英明的!

“暗戀”“桃花源”是兩個不相干的劇組,他們都與劇場簽定了當晚彩排的和約,雙方爭執不下,誰也不肯相讓。由於演出在即,他們不得不同時在劇場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錯的舞臺奇觀。

“暗戀”是一出現代悲劇。青年男女江濱柳和雲之凡在上海因戰亂相遇,也因戰亂離散;其後兩人不約而同逃到臺灣,卻彼此不知情,苦戀40年後才得以相見,時以男婚女嫁多年,江濱柳以瀕臨病終。

“桃花源”則是一出古裝喜劇。武陵人魚夫老陶之妻春花與房東袁老闆私通,老陶離家出走桃花源;等他回武陵後,春花已與袁老闆成家生子。此時劇場突然停電,一個尋找男友的瘋女人呼喊著男友的名字在劇場中跑過......

說實話,看完後,與我心目中所想象的話劇相差甚遠,尤其是沒看懂是什麼主題和意思!就連有電臺記者採訪觀後的機會來到我和蛋蛋的面前,我們也沒辦法很好地表達,真的很後悔沒有去看過賴聲川,真的後悔沒有去看過劇情介紹,如果這個機會再擺在我面前,我一定會去充分準備一下,時刻準備著被採訪!哈哈

尤其是整場戲的核心在於一個貫穿始終的“紅衣女”,主題要表達的是人生其實是個尋覓的過程。讓人聯想到生活中的自己何嘗不是在走一個尋覓的過程,也許像劇中人一樣,直到生命的盡頭也未必尋覓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