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比尾巴》教學反思6篇 《細緻反思:比尾巴》

《比尾巴》教學反思:從這部熱門動畫片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教育啟示?通過對動畫中的情節、角色以及價值觀的觀察與分析,我們將探討教學中常見的問題並反思解決方法,為提升教育質量提供創新思路。

《比尾巴》教學反思6篇 《細緻反思:比尾巴》

第1篇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多讀,才能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閱讀方法。

教學《小壁虎借尾巴》第一課時時,教師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在開始教學時,教師讓學生自由讀文,給每位學生一個比較個體的自由散讀的空間,起到讀通課文,掃清生字障礙的作用;其間,又展開小組讀文,理清課文的主脈,瞭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後,女生齊讀,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 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了語感。

本課時主要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 表達是培養學生思維、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

教學二至四自然段,這三段內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兒?看到了什麼?說了什麼?它為什麼沒有借到尾巴?”這幾個問題幫助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然後給學生介紹一些動物尾巴的作用的資料,讓學生了解動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學生根據個人的喜好自由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仿照二到四自然段的寫法,練習說話。這樣學生就會樂意表達,而且有內容可說,積累了語言表達方式。

本節教學中存在問題:課的前半部分學生表現還好,可到後面學習課文內容時,學生不在狀態,究其原因,我的設計沒有關注學生的已有認知,沒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雖然本著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備課,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只想著老師如何去教,沒有考慮學生。

《比尾巴》教學反思6篇 《細緻反思:比尾巴》 第2張

第2篇

?比尾巴》是我精心準備的一節組內互觀課,課前我上網查資料、精心製作課件,並讓學生也進行了相關知識的蒐集。為了一上來就能老老的抓住學生的視線,我採用了提問式引入:今天大森林裡有很多小動物聚到一起要舉行一場特殊的比賽,你們猜什麼比賽?學生齊聲回答“比尾巴”,這時我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質疑,一切都按我的教學計劃順利的進行著。學生讀了兩遍課文後,我引導他們:都有哪些小動物來參加比賽了?學生爭先恐後的回答,一個都沒拉下。為了鼓勵學生,我靈機一動,請學生充當小評委來宣佈了參賽選手名單,學生興趣高漲,特別是當上小評委的學生更是神氣十足、像模像樣的,一副資深評委的`派頭,看著他們,我的心裡有說不出的愉快。這時,我又適時丟擲下一個問題?比賽就要開始了,第一個比賽專案是什麼呢?螢幕上出現問句:“誰的尾巴長?”在學生搞清什麼是問句後,我先讓學生自己試著讀讀,並進行了範讀,可當讀到“誰的尾巴好象一把傘?”時,有些學生怎麼也讀不好,並且“傘和扇”分不清,我有些灰心,也有些急,下面坐著聽課老師,我不敢戀戰,趕緊進行下面的教學內容,指著板書帶著學生以各種形式朗讀這首兒歌,其實也是看似熱鬧,實則蜻蜓點水。因為我要多留些時間給後面拓展的內容,那可是我自認最出採的地方。學生們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在後面拓展的部分發揮的很好,很熱鬧,也顯現出了他們豐富的課外知識,但上完課後,總覺得有些美中不足,學生朗讀中的失誤,讓我一直耿耿與懷。在新大綱中,“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句話反覆提出,在各年級段都提到。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入學不久,不懂得任何朗讀的技巧,需要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3篇

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與思考,很多教師都把合作、探究學習定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突破口,致力於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品質和探究發現的習慣。

教師們按照分層互補的原則,將全班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或是讓學生自由組合,使小組內的合作討論與小組間的競爭有效地結合起來;並建構學習小組評價機制,經過小組自評和他評、師評,引導小組合作學習的正確習慣,如語文科幾乎每堂課上都要求各學習小組就所學資料提出幾個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進行朗讀練習、課文主角扮演時,鼓勵各小組勇於創新,以各種不一樣的形式彙報:孩子們各施各法,有齊讀的、有輪讀的,或是幾人表演,幾人誦讀,一些孩子乾脆把原文拋開,將資料編成小故事表演。

開放活躍的課堂,培養了個性習飛揚又善於合作的學生。在教學《比尾巴》一課時,教師問學生在這兩節詩裡有什麼發現,比如這首詩和以前學過的詩歌有什麼不一樣,在詩裡他們發現了什麼趣味的或異常的地方,並將自我的`發此刻四人小組裡說說。這下學生們感到新奇極了,他們的思維不受一點約束,在小組合作中集思廣益,交流互補,爭先恐後地告訴教師自我的發現。

“我發現這首詩裡第一節都是問題,第二節都是回答問題的!”我發現第二節詩動物的名字都放在前面,它們尾巴的特點都放在後面!”“我發現這首詩第一節裡前面的字都是一樣的`!”“我發現這首詩題目是《比尾巴》,詩裡也有很多尾巴這個詞!”事實證明,孩子經過合作交流,完全能自主發現,而敢於發現,也就敢於創新。美術課上,教師帶孩子們走出戶外,讓他們自行組合,用身體和球、圈擺出不一樣造型……合作探究式地學習,極大地豐富了課堂資料,營造出較好的團結協作的環境,更放飛了孩子創新的潛能。

第4篇

?比尾巴》這篇課文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富兒童情趣。我抓住這篇課文極具趣味性的特點,圍繞“比尾巴”大賽展開設計,環節與環節之間銜接自然,環環相扣,以摸尾巴游戲匯入課堂,以拿門票的形式複習生字,以比尾巴評尾巴學習課文,以說尾巴畫尾巴進行拓展訓練。每一個環節的設定都注重了情境的創設,都採用最具有童真童趣的語言,符合低年級的認知特點。

在這堂課的設計當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創設,這些情境不是獨立開來的,而是一脈相成,從一而中的`。創設的這些情境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通過創設的情境走若文字,與文字之間進行最近距離的對話,學生的興趣被激發,情感被昇華,喜歡小動物的情感在課堂中隨處而見,為參加比賽的小動物加加油,給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評評尾巴,為丟失尾巴的小動物畫上一條漂亮的尾巴。因為有了情感的投入,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參與積極性強、參與面廣,課堂氛圍輕鬆而又愉快!

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的用語和體態未能達到預設的效果,致使創設的情境未能真正的激發孩子的興趣。對學生生成的閃光點未能及時抓住並進行延伸。這些都需要在今後的實踐當中繼續摸索、學習。

第5篇

?比尾巴》是新編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課文通過對話描寫,向小讀者介紹了猴、兔、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要引導學生喜歡漢字,主動識字,學會用普通話朗讀課文。教學時,我根據初入學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天性愛動的特點,在各教學環節中貫穿,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把語文課組織“活”。教《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可以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設計如下:

指導學生邊聽錄音邊讀課文,同時學習“尾巴”這兩個生字,藉助拼音初讀課文,思考:有哪些動物參加了這次比賽呢?(學生分說後,指名連起來說),教師相應貼上動物圖。讓學生對照圖,給動物貼上尾巴,且分別說出這幾種動物的尾巴有什麼不同的特點:“長”、“短”、“好像一把傘”、“彎”、“扁”、“最好看”。

要求學生自由地小聲藉助拼音讀課文,這一步很重要,在細讀中,落實讀準字音,突出聯絡語言環境,辨認字形,教師要善於引導,敢於放手。

通過朗讀課文,做填空練習。課文共有幾節?哪幾節讀的語氣是一樣的?(聽完後,指名回答,認識“?”)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練讀,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瞭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分角色表演對讀,要求品讀課文,充分感知,用動作表現出來,讀後我給予鼓勵性的評價。這樣多種方式練讀,讀活了課堂,激活了思維,培養了學生讀書的能力。

把六種動物圖片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找出相應尾巴特點的詞語卡片,讓學生上臺貼。達到鞏固新知、積累語言的目的。

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小動物,讓學生從課外書中找資料,也可以上網或到動物園看看,收集動物尾巴的奧妙,把你看到的、聽到的告訴家長、老師和同學。要求學生有意欣賞動物尾巴的特點,議論動物尾巴的不同特點,從中發現動物們的尾巴有各種不同的形狀,有各種不同的特點。

新課程所帶給我們新的理念、視野與感受,讓我們在新教材的教學實踐中一步步、一點點地去解讀、去品味、去體會、去詮釋。《比尾巴》一課的教學,在與學生一起搖頭晃腦、有滋有味地三問三答、遊戲學習中,我充分地解讀著兒歌中的'情與趣;品味著每一環節的得與失;體會著學生的喜與愁;詮釋著新課程的語與文。

總之,低年級閱讀課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師以新課標為準則,弄清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多引導學生自學、自讀、自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去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第6篇

?比尾巴》是部編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課文通過對話描寫,向小讀者介紹了猴、兔、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要引導學生喜歡漢字,主動識字,學會用普通話朗讀課文。教學時,我根據初入學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天性愛動的特點,在各教學環節中貫穿,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把語文課組織“活”。教《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髮揮想象力,模仿課文編兒歌。

本節課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我採用多種形式練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瞭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由於指導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今後的課堂中,我將重點進行朗讀的訓練。

集中識字環節。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識字是重點也是難點,應該從音、形、意三部分一一落實。在課上我只讓孩子多種形式記住了讀音,或許他們暫時是記住了這個字,但過後也會遺忘得快。表面上他們是會讀,但這個字的內在聯絡無法在腦海中形成記憶,不利於孩子在生活中使用漢字。在今後的課程設計中,也會注重多種形式讓孩子記住生字,象形識字、加一加、生活識字等方法都可以運用到課堂中。認字從詞語中擴充套件,先熟悉詞語再識字是否可以讓孩子多層次地識記生字?利用以前學習過的生字搭配本課要學習的生字,既可以複習舊知,又可以讓孩子從詞語中學習生字,形成知識的遷移。但是應該改進的是,可以嘗試只出示本課生字的拼音,突出本課生字,更有利於孩子的學習,不然會造成混亂,把握不住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正音環節,“巴”字的輕聲我只在課文題目中強調,在後面的學習中就沒注意糾正,也是我需要吸取的教訓,因為一年級的正音非常重要。

指導寫字環節。“巴”先於“把”書寫,也是遵循了從易到難的原則。左右結構的'字要指導孩子觀察左窄右寬,而不是我把答案說出來。標準的統一問題,讓孩子觀察字的時候,是遵循一看結構,二看位置,三看關鍵筆畫。當然,在展示寫字,評價孩子書寫時,也應該嚴格遵守這一標準。同時要留下足夠的時間給孩子糾正自己的錯誤,鞏固寫字。

朗讀的標準。朗讀分為三個步驟:把字讀準;流利朗讀;落實。再每次要求朗讀時,應該提出具體的要求,循序漸進地要求讀準字音,然後是流利,最後才是有情感。在自由朗讀課文的環節,我應該只要求讀準字音,在我指導朗讀之後,就應該要求流利、有節奏,多種形式朗讀的過程中,適當點評,讓孩子明白優點和不足,在下一次朗讀中就應該有所改進,而不是一昧地追求讀的次數,朗讀水平只停留在原地踏步的狀態。可能是我太糾結於問句的問題,反覆地糾正學生的語氣,最後得不償失,有時候可以適當地放手,在老師的示範下,讓孩子自由地朗讀。

語言的精確性和有組織性。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其語言表達的能力將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教學的語言藝術的提高,對於一個教師來說,應該成為一種自覺地追求,話說好了就會讓學生感到無比的舒適,從而產生美感,會大大地縮短教師與孩子們心靈的距離,會在課堂上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俗話說:“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只有深深被教師的人格魅力所打動,才會對其所教的科目產生濃厚的興趣。而教師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就是語言藝術。一個語言表達能力強的教師,他的話更易感染學生,學生也更容易進入他的課堂中。

那麼應該如何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呢?根據《比尾巴》這節課,我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來改進:

課堂語言不精煉,水分多,濃度小,常會影響學生聽課情緒甚至引起反感。程式化地處理課文,不同型別、體裁的課文一刀切,勢必會塞給學生許多老話、套話,這些話多屬於廢話,聽了使人煩躁不安。學生更喜歡那些新鮮活潑的教學語言。所以,如果教師的語言貧乏、詞不達意、準確性不高、不必要的重複、講話不流暢,以及語言針對性不強等等,都會影響表達效果。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對學習產生厭煩,積極性也會隨之降低。

要使課堂語言少而精,首先要在課前把握不同課文的特點並加以精心設計教學語言。《比尾巴》這節課屬於兒童詩,朗朗上口,首先要設計好這節課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因為一年級的孩子不能準確地把老師的問題記住然後進行思考,所以提出的問題要出示在課件中,也要給孩子適當的緩衝時間。同時,問題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點,如果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麼都有想解決,往往結果卻是什麼都解決不好。教師講授內容越複雜,學生則越抓不住重點;對講授每一個問題,也儘可能對用語事先作一番準備,要使用的幾個關鍵詞語,應該經過推敲和篩選,提高它對闡釋問題的命中率。

處理課堂臨時出現的疑難問題,教師的用語要能夠“一語中的”,這樣,對學生的刺激才強烈,才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於學生記憶的鞏固。針對有學生回答“把”字的偏旁是“反犬旁”,老師就要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區分“提手旁”和“反犬旁”。抓住課堂中學生的疑難之處,及時鞏固知識要點。

教學語言的啟發性是現代教學法所倡導和追求的目標之一。它的好處很多,例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活力,造就學生的進取精神,活躍課堂氣氛等等。

例如,在教學《比尾巴》時,可以這樣設計教學語言:動物王國的都有哪些小動物參加比賽了?它們都是怎麼比尾巴的?參賽選手們都藏在課文裡面,我們快去把它們找出來吧。自然而然的,學生在轉移注意力的同時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所謂課堂用語的生動性、形象性和哲理性,首先是指教師用文學語言從事教學活動,拋棄那些已經僵硬而且趨於模式化的陳詞濫調。二是隨著所教課文內容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詞彙,使學生對教師的課堂語言經常有新鮮感。三是講授不僅要達意,還應力求有表情,以增強語言的感染力,撥動學生的情感。四是儘可能地使課堂語言幽默,富有趣味性,使學生喜聽樂聞,如沐春風。課堂的過渡語便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也可以適時地激勵學生,使其更有學習動力。所以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應該珍惜每一節課的設計和實踐,不斷地錘鍊自己的語言,增強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