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求平均數5篇 快速計算平均值:高效簡便的求解方法

本文將針對求平均數的問題進行探討和講解。平均數廣泛應用於各類實際問題中,在統計、金融、生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將介紹平均數的概念、計算方法和應用場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平均數。

求平均數5篇 快速計算平均值:高效簡便的求解方法

第1篇

①小明有12本書,小軍有20本書,小明和小軍平均每人有幾本書?

②五(3)班做好事28件,五(4)班做好事36件,平均每個班做好事多少件?

③五年級一班分成3組投籃球,第一組投中28個,第二組投中33個,第三組投中23個平均每組投中多少個?

(一)出示例1:五年級一班分成3組投籃球,第一組10人,共投中28個;第二組11人,共投中33個;第三組9人,共投中23個.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

1.例1和準備題③比較,題目有什麼異同?(從條件和問題兩方面考慮.)

2.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必須先知道什麼條件?

3.投中總個數和全班總人數知道之後,怎樣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

教師提問:對比例1和準備題③你能發現解答方法有什麼異同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同的情況?

(二)出示例2:下表是五年級二班3個組投中籃球情況統計表.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教師提問:例2和例1比較,有什麼異同?(問題一樣,但已知條件不同)

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要知道什麼條件?怎樣列式?

教師強調:時,有時不能除盡,這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取近似值.

1.小亮讀一本書,前4天平均每天看6.25頁,後3天平均每天看8頁.小亮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頁?

①小李加工一批零件,前2時加工28個,後3時加工36個,平均每時加工多少個?

②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前5時平均每時行60千米,後3時平均每時行56千米,這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平均每時行駛多少千米?

1.五年級兩個班參加植樹活動.一班37人,共植樹132棵;二班35人,共植樹120棵.五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五年級平均每人植樹多少棵?

2.先鋒號機帆船出海打魚.上半月出海13天,共捕魚805噸;下半月出海14天,每天捕魚64噸.這條船平均每天捕魚多少噸?

3.一個班有22個男生,平均身高140.5釐米;有18個女生,平均身高142.5釐米.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多少釐米?

4.敬老院裡有老奶奶10人,平均年齡80.5歲;有老爺爺12人,平均年齡73.5歲.求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齡.(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例1、五年級一班分成3組投籃球.第一組10人,共投中28個;第二組11人,共投中33個;第三組9人,共投中23個.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

例2、下表是五年級二班3個組投中籃球情況統計表.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少先隊員為災區捐款,五一班有17名男生,平均每人捐款5元;有15名女生,平均每人捐款4元.全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教師要把本學期的加權平均數與原來的算術平均數幫助學生區分清楚(算術平均數是一種特殊的加權平均數),如果本題中的男女生人數相等,上面的列式完全正確,但是現在男生人數是17人,女生人數是15人,所以正確列式應該是:

少先隊員暑假參加登山活動,上山時每小時行2.5千米,下山時按原路返回,每小時行5千米.這次登山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假設上山是10千米,下山也應該是10千米,上山時間是(10÷2.5)小時,下山時間是(10÷5)小時,所以平均速度是:(10+10)÷(10÷2.5+10÷5)千米。

假設上山是30千米,則平均速度是:(30+30)÷(30÷2.5+30÷5)千米.

培養學生對具體問題分析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1.教師講述:某公司有15名職工,對外招聘時稱該公司職工月平均工資超過1200元.

2.提出問題:請分析上面的統計表,你怎樣看待該公司公佈的這個平均工資?

根據統計表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需要長時間的培養.這道題沒有標準答案,關鍵是讓學生明白分析問題可以從多個角度,不要受到約束.

求平均數5篇 快速計算平均值:高效簡便的求解方法 第2張

第2篇

(三)培養學生靈活計算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①小明有12本書,小軍有20本書,小明和小軍平均每人有幾本書?

②五(3)班做好事28件,五(4)班做好事36件,平均每個班做好事多少件?③五年級一班分成3組投籃球,第一組投中28個,第二組投中33個,第三組投中23個,平均每組投中多少個?

五年級一班分成3組投籃球,第一組10人,共投中28個;第二組11人,共投中33個;第三組9人,共投中23個。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

①例1和準備題③比較,題目有什麼異同?(從條件和問題兩方面考慮。)②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必須先知道什麼條件?

在學生回答基礎上,板書:投中總個數÷全班總人數。

教師:投中總個數和全班總人數題目中給了嗎?怎麼辦?

②投中總個數和全班總人數知道之後,怎樣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

教師:綜合算式怎樣列?(學生試列式,再討論訂正。)

教師:對比例1和準備題③你能發現解答方法有什麼異同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同的情況?

下表是五年級二班3個組投中籃球情況統計表。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教師: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要知道什麼條件?(學生試做,然後說出自己的列式和思路,充分討論,如果有不同意見互相交換,最後弄清怎樣是對的。)

討論:對比例2和例1有什麼不同?解答時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教師:時,有時不能除盡,這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取近似值。

小亮讀一本書,前4天平均每天看6.25頁,後3天平均每天看8頁。小亮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頁?(先說思路,再列式計算。)

①小李加工一批零件,前2時加工28個,後3時加工36個,平均每時加工多少個?

②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前5時平均每時行60千米,後3時平均每時行56千米,這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平均每時行駛多少千米?

本節課是在較簡單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並鞏固平均數的意義以及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其中加權算術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是難點。通過準備題與例1的對比突出重點,學生掌握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讓學生充分討論、嘗試例2,培養學生獨立解答問題的能力,從而突破了難點。

第一部分,教學例1,加深對平均數應用題的解題方法的理解,共分3層。

第二部分:教學例2,強調根據題意確定演算法,可分3層。

第三部分:對比例1、例2,找出異同點,從而加深對平均數應用題解題方法的理解。

第3篇

①小明有12本書,小軍有20本書,小明和小軍平均每人有幾本書?

②五(3)班做好事28件,五(4)班做好事36件,平均每個班做好事多少件?

③五年級一班分成3組投籃球,第一組投中28個,第二組投中33個,第三組投中23個平均每組投中多少個?

(一)出示例1:五年級一班分成3組投籃球,第一組10人,共投中28個;第二組11人,共投中33個;第三組9人,共投中23個.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

1.例1和準備題③比較,題目有什麼異同?(從條件和問題兩方面考慮.)

2.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必須先知道什麼條件?

3.投中總個數和全班總人數知道之後,怎樣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

教師提問:對比例1和準備題③你能發現解答方法有什麼異同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同的情況?

(二)出示例2:下表是五年級二班3個組投中籃球情況統計表.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教師提問:例2和例1比較,有什麼異同?(問題一樣,但已知條件不同)

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要知道什麼條件?怎樣列式?

教師強調:時,有時不能除盡,這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取近似值.

1.小亮讀一本書,前4天平均每天看6.25頁,後3天平均每天看8頁.小亮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頁?

①小李加工一批零件,前2時加工28個,後3時加工36個,平均每時加工多少個?

②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前5時平均每時行60千米,後3時平均每時行56千米,這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平均每時行駛多少千米?

1.五年級兩個班參加植樹活動.一班37人,共植樹132棵;二班35人,共植樹120棵.五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五年級平均每人植樹多少棵?

2.先鋒號機帆船出海打魚.上半月出海13天,共捕魚805噸;下半月出海14天,每天捕魚64噸.這條船平均每天捕魚多少噸?

3.一個班有22個男生,平均身高140.5釐米;有18個女生,平均身高142.5釐米.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多少釐米?

4.敬老院裡有老奶奶10人,平均年齡80.5歲;有老爺爺12人,平均年齡73.5歲.求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齡.(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例1、五年級一班分成3組投籃球.第一組10人,共投中28個;第二組11人,共投中33個;第三組9人,共投中23個.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

例2、下表是五年級二班3個組投中籃球情況統計表.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少先隊員為災區捐款,五一班有17名男生,平均每人捐款5元;有15名女生,平均每人捐款4元.全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教師要把本學期的加權平均數與原來的算術平均數幫助學生區分清楚(算術平均數是一種特殊的加權平均數),如果本題中的男女生人數相等,上面的列式完全正確,但是現在男生人數是17人,女生人數是15人,所以正確列式應該是:

少先隊員暑假參加登山活動,上山時每小時行2.5千米,下山時按原路返回,每小時行5千米.這次登山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假設上山是10千米,下山也應該是10千米,上山時間是(10÷2.5)小時,下山時間是(10÷5)小時,所以平均速度是:(10+10)÷(10÷2.5+10÷5)千米。

假設上山是30千米,則平均速度是:(30+30)÷(30÷2.5+30÷5)千米.

培養學生對具體問題分析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1.教師講述:某公司有15名職工,對外招聘時稱該公司職工月平均工資超過1200元.

2.提出問題:請分析上面的統計表,你怎樣看待該公司公佈的這個平均工資?

根據統計表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需要長時間的培養.這道題沒有標準答案,關鍵是讓學生明白分析問題可以從多個角度,不要受到約束.

第4篇

(一)進一步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掌握較複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培養學生靈活計算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①小明有12本書,小軍有20本書,小明和小軍平均每人有幾本書?

②五(3)班做好事28件,五(4)班做好事36件,平均每個班做好事多少件?③五年級一班分成3組投籃球,第一組投中28個,第二組投中33個,第三組投中23個,平均每組投中多少個?

五年級一班分成3組投籃球,第一組10人,共投中28個;第二組11人,共投中33個;第三組9人,共投中23個。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

①例1和準備題③比較,題目有什麼異同?(從條件和問題兩方面考慮。)②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必須先知道什麼條件?

在學生回答基礎上,板書:投中總個數÷全班總人數。

教師:投中總個數和全班總人數題目中給了嗎?怎麼辦?

②投中總個數和全班總人數知道之後,怎樣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

教師:綜合算式怎樣列?(學生試列式,再討論訂正。)

教師:對比例1和準備題③你能發現解答方法有什麼異同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同的情況?

下表是五年級二班3個組投中籃球情況統計表。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教師: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要知道什麼條件?(學生試做,然後說出自己的列式和思路,充分討論,如果有不同意見互相交換,最後弄清怎樣是對的。)

討論:對比例2和例1有什麼不同?解答時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教師:求平均數時,有時不能除盡,這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取近似值。

小亮讀一本書,前4天平均每天看6.25頁,後3天平均每天看8頁。小亮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頁?(先說思路,再列式計算。)

①小李加工一批零件,前2時加工28個,後3時加工36個,平均每時加工多少個?

②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前5時平均每時行60千米,後3時平均每時行56千米,這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平均每時行駛多少千米?

本節課是在較簡單的求平均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並鞏固平均數的意義以及求平均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其中加權算術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是難點。通過準備題與例1的對比突出重點,學生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讓學生充分討論、嘗試例2,培養學生獨立解答問題的能力,從而突破了難點。

第一部分,教學例1,加深對平均數應用題的解題方法的理解,共分3層。

第二部分:教學例2,強調根據題意確定演算法,可分3層。

第三部分:對比例1、例2,找出異同點,從而加深對平均數應用題解題方法的理解。

第5篇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的意義,學會較複雜的的方法。

投影顯示第13頁的複習題,讓學生思考並回答:(1)這題要求的是什麼?(2)必須要知道什麼?(3)怎樣列式解答?

思考:全班同學上美術課每個人都帶了些“橡皮泥”做手工用,為了使大家都擁有有等量的“橡皮泥”,我們該用什麼辦法把我們手中的“橡皮泥”平均一下呢?

(先讓學生分小組試著做一做,再選幾名學生代表,講一講他們是怎樣做的,老師將學生說的解題過程板書出來後集體訂正)

1、觀察比較:例1與例2 的條件與問題又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2、思考並解答:你能聯絡例1 的解題思路計算出這題的結果嗎?

放手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再講一講是怎樣做的,老師將學生說的解題過程板書出來,使學生明白:條件與與問題不同,計算方法和步驟也就不同,最後集體訂正。

五、課堂作業1、練習三的第2題。2、練習三的第1、3、4題

教學要求 掌握統計的步驟(資料收集與資料整理),會認識統計表、會填充統計表。掌握較複雜的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學生習慣於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去嘗試,用多樣化的方法方式進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