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8篇 《寒冬裡的濟南:世界與溫情交匯的一座城》

本文將從濟南的冬天的魅力入手,為大家介紹冬日來臨時這座城市的景色和特點。濟南的冬天如詩如畫,清晨的香山被雪覆蓋成一片銀裝素裹,夕陽下的大明湖倒影如畫,讓人迷戀。同時,文章還將探討冬天裡濟南特有的美食和活動,為讀者展示冬季在這座城市中的獨特魅力。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8篇 《寒冬裡的濟南:世界與溫情交匯的一座城》

第1篇

倫敦 寬敞 水藻 濟南 貯蓄 鑲 響晴 溫晴 安適 秀氣

響晴 喚醒 空靈 境界 慈善 貯蓄 狹窄 澄清 設若 寬敞 著落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閱讀時要注意體會老舍先生對濟南山山水水的一片深情。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

?濟南的冬天》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以山、水為主要描寫物件,從不同角度描繪了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先通過對比,總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讚揚濟南是個“寶地”。然後用了三段文字寫濟南的山,由濟南的地理環境想象小山充滿溫情,再寫到雪後的山景等。最後寫濟南的水,緊扣“暖”字來寫,寫出水的澄清和多情,充滿讚美之情。最後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概括以上所寫,與開頭“寶地”相呼應並扣題。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1)寫濟南的天氣。第二部分(2-結尾)具體寫濟南冬天的山水景物。第二段為過渡段。

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相結合。

作者對濟南山山水水的深厚感情,一方面描寫景物時做到了情景交融,另一方面,有時又直接抒發感情。閱讀時應當細心揣摩,體會意境,並注意那些直接抒發感情的語句。如: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氣”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結尾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看似平淡,卻蘊含著“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的無限情意。

還有一些虛實結合的句子,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僅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著作者的喜愛之情,閱讀時也要注意體會。

本文語言清新樸實,充分展示了作者散文的主要風格。

文中詞語的運用十分講究,如寫濟南的冬天沒有大風,“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說濟南的山坡上有小村莊用的是“臥”一詞,恰當地渲染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傳神地畫出了小村莊和小雪的'神態,就好像它們都有靈性一樣;寫“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一個“鑲”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語言是那麼清新樸實,好似拉家常一般,絲毫沒有故作高深之態,但又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而文中使用了大量口語,如“準保暖和”、“著落”、“幹啥”等,富有生活氣息,並且帶有老北京的語言色彩。

文章較多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寄寓了作者的讚美之情。如不說樹尖上落滿了雪,而說“頂著一髻兒白花”,又比作“日本看護婦”,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充滿詩情畫意。又如寫薄雪“害羞”的情態,寫露出“粉色”容顏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們嬌美的情態和小山秀麗的景色。

可以採用“畫面再現法”。很多文質兼美的選文如畫一般,預習時可讓學生用畫筆再現課文的內容。若能畫出來,學生對課文也就理解了。預習《濟南的冬天》,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畫出“小山雪景”。

在誦讀訓練中,要指導學生把握好語勢。語勢是聲情表達時的自然態度的流露,有時還伴以面部表情、眼神、手勢、動作等肢體語言,具有渲染氣氛、強化語感色彩功用。在課堂上要多進行情境描繪,把學生帶入濟南的冬天“溫晴”的境界中,啟發他們體會感情,再指導表情朗讀,更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重點: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側重在第3段和第5段。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8篇 《寒冬裡的濟南:世界與溫情交匯的一座城》 第2張

第2篇

?濟南的冬天》是國中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該單元以寫景抒情為主,要求反覆朗讀,在整體感知內容大意的基礎上,揣摩、欣賞精彩句段和詞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將落實這些教學目標。《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除了理清文章的脈絡以外,還要揣摩、品味課文語言,通過這些學習過程理解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熱愛和讚美。

本校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所以在建立框架結構的時候,給同學們更多的時間思考,但是部分學生素質不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展開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由他們自己揣摩語言,並分享他們的觀點。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生字生詞,初步感知文章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 理清文章思路,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學習課文中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3、 研讀課文,體會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思路,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學習課文中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教學難點:研讀課文,體會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

1、教學用具:因為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語言非常優美,所以將通過朗讀感知課文內容,為了強化這種美感,我將使用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作配樂朗誦。同時使用幻燈片提供一定的背景資料。而其他重要的知識點,將用板書的形式展開。

2、教學方法:新課標要求學生要自主學習,所以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儘可能的給學生多一點的空間思考,老師只作引導。

本課的教學過程將從匯入、整體感知、揣摩語言、課堂小結、佈置作業等幾個環節展開。

第一環節:匯入。"冬季本來就是泉城濟南最美、最有韻味的季節,從宋朝的蘇軾到清代的王士禎到當代的文學大師老舍先生,都在用詩的語言反覆吟誦著雪中濟南、冬的濟南:"山郡逢冬又作晴,波塘分出幾泉清。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後千峰半入城。"老舍先生的讚美更加慷慨:"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於是便有了《濟南的秋天》和《濟南的'冬天》兩篇美文傳世。"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這一部分將分為作者介紹、積累生字生詞、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等幾個環節。其中重點落實生字和理清文章脈絡。通過讀寫的過程讓學生積累生字生詞,打下紮實的基礎。整理文章脈絡這一部分,我將通過問題提示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文章,整理出框架結構,同時初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三環節:研讀課文,揣摩語言。讓同學們研讀課文,自由提問:在閱讀課文之後,有哪些地方自己沒能理解。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來思考。提出問題後先由同學自己解決,老師作引導。重要問題沒有提到的,老師作補充。

1、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明確:賦予老城以人的靈性,把老城寫活了,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流露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

2、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明確:小山如同慈母般溫存、體貼、慈祥。而那句低語使人想起母親在搖籃邊低聲哼著催眠曲的情態,蘊涵著感人的脈脈溫情和體貼入微的撫愛,賦予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3、 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明確:描繪了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給人以動態的生活實感。

4、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明確:擬人手法,畫出雪景的"色",而且繪出了雪景中的情與內在美。

5、 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明確:一個"太"字,讚美之情全出。用與老天商量的語氣,說怕小山被大雪壓垮了,實際上是讚美小雪後濟南小山的秀美,對嬌媚得似乎弱不勝衣的小山充滿著熱愛。

6、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技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明確:擬人手法,水脈脈含情,助長水藻的勃勃生機,幫它煥發,通過水藻、水清、柳美相互愛憐,表現它們的協調配合,似乎有了靈性,而更加熱愛它們。

明確:點題,又和標題在結構上有所變化,顯示了作者的匠心,用"冬天"修飾"濟南",抒發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裡的濟南的總觀感。和開頭呼應,抒發了作者的喜愛、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根據開始建立的框架結構,簡單的複述課文,也就是課文通過描寫陽光下的小山、小雪後的小山、城外的遠山、澄清透明的水描繪了溫晴的濟南,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深深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學習課文的寫作方式,寫一寫家鄉的冬天,要求突出冬天的特點,多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六百字左右。

第3篇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資料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濟南的冬天》選自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這篇課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寫景散文,文章描述了濟南冬天氣候溫和、風景如畫,經過對濟南冬天的描述,抒發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及讚美之情。文章的題目直接交代了作者所描述的地點及季節,文章抓住“溫晴”這個特點來進行描述,描繪出濟南冬天的特有的魅力,作者在進行景物描述時語言優美生動,深深地表達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能夠讓學生對於文章中的語言進行賞析,學習作者所運用的表現手法,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應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具有基本的概括和歸納的本事,抽象思維處於發展階段,本文是一篇寫景的抒情散文,因而重心在欣賞優美語句,體會作者情感上。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著重採用誦讀,感悟的方法進行文字分析。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2.經過朗讀的方式,學生能夠把握文章情感基調。經過朗誦,小組討論的方式,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

3.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體會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學習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教師導讀法。

下頭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好的匯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資料,還要構成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經過談話法進行導讀“同學們,在你們的印象中冬天是什麼樣的呢教師聽到有的同學說時白雪皚皚、寒風呼嘯的。對啊,北方的冬天總是給人一種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印象。可是有這樣一個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樣的,沒有呼嘯的寒風,沒有皚皚的白雪,那裡有著無限的溫暖,同學們想明白這是哪裡嗎讓我們一齊走進今日的課文《濟南的冬天》”。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經過初讀,能夠使學生初步瞭解將要學到的基本資料,瞭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資料構成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讓學生大聲誦讀課文,同時注意朗讀的語速、感情等。

其次,我會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大概資料。讓學生從課文中能夠感受到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體會作者所表達對的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深入研讀意在經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資料。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情感基調之後,我會讓學生再次讀課文,並且進行提問: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什麼作者經過哪些景物呈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學生會經過閱讀課文找到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溫晴”,並且作者經過對濟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述來體現濟南冬天的特點。

2.順勢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我的問題是:作者是如何對冬天景物進行描述的這時候我會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得出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對濟南的小山進行了描述“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異常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在這句話中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作者將小山周圍的地理環境比喻成了“小搖籃”,將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護者”。經過比喻手法的運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溫暖等一系列的描述,寫出了周圍的一圈小山異常可愛。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對“小雪”進行了描述。“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作者將雪富裕了人的情感,寫雪是“害羞的”並且“露出點粉色”,這些描述都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第六自然段對濟南的水進行了描述,冬天水不結冰,水裡的水藻在晴天的時候也越來越綠,因為這些水是不忍得凍上的,況且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作者經過描述使水富有了靈氣,經過描述水藻及垂柳,進一步說明水不忍得凍上的原因。

3.之後,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作者經過對一系列景物的描述,表達了何種思想感情學生經過讀課文,結合我的引導和總結後,明確問題答案如下:

作者經過運用比喻、擬人等一系列的修辭手法對景物進行描述,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同時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經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

學生再次團體朗誦本文,思考老舍先生剛從倫敦回到祖國,到了濟南,對濟南冬天的“溫晴”感受十分真切,此時給學生布置任務:當你到一個新的地點後是否有不一樣的感受請談談感受並讓學生寫下來。

最終,我的作業設計為:老舍抓住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並且運用了寓情於景的寫作手法,請同學們課下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行一段景物描述。學會作者所運用的表現手法。

第4篇

我今日說課的資料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下頭,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式及二點補充等六個方應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濟南的冬天》是國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經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根據該單元要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裡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的總的教學目的;以及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述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十分別致,非同一般,不是採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採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我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述之中,所以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的認識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描述景物的方法,以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景,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據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裡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字事。我根據本課目標和資料,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美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終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賞析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採用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經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貼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於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引入了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進取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課後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本事。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資料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所以我在教學上安排三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資料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第二課時經過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品析語言並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課時將本文與朱自清的《春》的比較,理解散文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

教學方法: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誦讀法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反饋練習歸納總結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對佈置的預習作業進行抽查並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後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用課件對作者及與課文有關的經歷進行介紹。

2、講授新課:在講授前,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抓關鍵詞概括)?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麼關係?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朗讀課文後,圍繞以上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在賞析過程中,我把問題與課文結構的分析結合在一齊,引導學生先閱讀12節,並討論解答兩個問題:

1、為什麼說濟南是個寶地?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是怎樣表達的?

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於什麼樣的地形特點?(明確:1、經過比較,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溫晴。

2、濟南的地形特點: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決定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之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研讀35節,並作重點分析(1、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麼關係?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寫景順序有什麼不一樣之處?2、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麼相同之處?)。在分析中除了使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對課文資料有更深一層的瞭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擬人手法,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準備。(學生討論後明確:

1、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2、作者在第3小節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描繪和第5小節對水色的描述中都體現了對冬天的喜愛、讚美之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3、反饋練習: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講授及自我的筆記,朗讀課文後用自我的話語解答課後練習題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4、歸納總結: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上,歸納出作者寫北國的冬天,不著眼於寒而著眼於暖,不著眼於壯而在於秀,是本文的一大特點。並與學生共同解答: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麼樣的感情?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解答中使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處處滲透著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抒發了讚美之情。標題不能夠換。因為濟南的冬天證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於讚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進行最終的課文鞏固。

1、文中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想想為什麼寫得好?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好在哪兒?(美句賞析,著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2、假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參照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著重講哪幾個精彩的片斷?(設題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資料,理清思路,抓住重點,找出自我認為精彩的片斷,並訓練學生的複述本事。)

3、在小組或班上向大家說說你家鄉的冬天是什麼樣貌,再借鑑課文的某些寫法,將你家鄉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字數不限。(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本事。提示學生借鑑課文的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目的是將閱讀之所得轉化為寫作之所能,是閱讀的遷移與深化。)

1、時間安排:引入新課(3分鐘)講授新課(30分鐘)反饋練習(10分鐘)歸納總結(2分鐘)

的與倫敦比溫晴山景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的冬無重霧(寶地)濟

第5篇

評委老師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等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濟南的冬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版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為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這裡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本單元同時承擔著對現代散文的鑑賞能力提高的任務,因此本單元的重點是整體感知散文,品味散文優美的語言藝術。《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極具個性的寫景散文,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又妙趣橫生,對景物描寫細緻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同時把本文與朱自清的`《春》進行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你人等修辭手法對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作用。

由於地域的關係,學生對“濟南的冬天”和家鄉的冬天有何不一樣不太明白,這就需要在教授本課之前佈置學生更多地瞭解“濟南”,瞭解濟南的冬天有怎樣的特點,同時想想家鄉的冬天是什麼樣子,有什麼特色景物;另外通過前一課《春》的學習,學生對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寫景抒情的作用已有初步的認識,因此本文可以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地讓學生學會品味散文中優美的語言及修辭藝術。

鑑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對學情的分析,我為本文定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3)培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的方法,通過品讀體會作者對濟南的讚美之情,側重賞析第3段和第5段。

難點:情景交融的寫法。我準備用讀、說、寫的綜合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讓學生讀出優美的句子,說出獨特感受,進一步體會作者在字裡行間體現的情感。最後用寫來昇華。

第一步,反覆讀:初讀——精讀——品讀,讀出文章之美,達到與作者共鳴。

第二步學生討論探究濟南動冬天的山水陽光,並對其進行修飾,找出依據,如小山搖籃圖,空靈水晶圖等。

第三步學生以導遊的身份,追隨老舍的足跡給第一次來濟南的有人介紹濟南的冬天。

新課程中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知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於是我根據本科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現美,感知美,探究美。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知道,使學生自主地發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

1.匯入語:以“冬天來了。大家最深的感受是什麼?”匯入新課的學習。

a.聽老師範讀課文,圈注生字詞,注意老師的語速語調

b.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作的?——以此來確定課文的感情基調

c.精讀課文,概括文中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方面,並分析概括其特點

借鑑課文的某些寫法,將你家鄉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字數不限。

第6篇

本文是現代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寫的一個傳統名篇,編入語文版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的第2篇課文,屬自讀課文,但我認為這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應作為講讀課來細細賞讀、品味,才能突出其地位和作用。

①知識、本事目標:a、學習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及情景交融的寫法。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提高閱讀、理解本事。

②過程、方法目標:a、學習怎樣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寫景狀物。b、經過視覺、聽覺及朗讀,感悟濟南冬天獨特的美。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熱愛祖國河山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①教學重點: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描述的方法。

①安排兩個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利用電腦課件,經過視覺、聽覺激發學生對濟南冬天的美景的喜愛之情;整體感知文章的結構、層次;具體感知第1段的資料、寫法。第二課時,具體感知25段,重點賞析第3、第5段,提高閱讀、理解本事;學習本文描述景物的`寫法並運用於寫作中;總結,佈置作業。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學情,以習慣養成法、激發興趣法、問題引導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①語文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經過教師檢查預習,課堂提問,檢查作業,督促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②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之樂學語文,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本課利用課件,教師配樂範讀等手段以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

③問題引導法、指導歸納法,目的是開啟學生的思維,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使其既學會又會學。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主體思維法,聽讀感悟法和反饋練習法。

①主體思維法,讓學生自主思考,多思,善思,才能提高其思維本事,拓展其思維的空間。

②聽讀感悟法,經過讓學生聽教師配樂範讀及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畫面,激發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其感悟、理解本事。

③反饋練習法,經過適當的練習,能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本事,也能讓教師針對學生的學情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目的:重視字、詞積累,打好基礎,養成認真預習的習慣,為講析課文作鋪墊。

目的:經過視、聽感受,激發學生對濟南這一寶地的美感及喜愛之情。

目的:經過聽覺激發美感和喜愛之情,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帶來的效果勝過朗讀磁帶。

明確:(1)總寫濟南冬天的特點:無風聲、響晴、溫晴(比較手法)

(25)具體描述濟南冬天的山(24)和水(5),突出溫晴的總特點。

目的:為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作好準備;做到讀、說、寫本事訓練相結合。

(1)總寫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比較)陽光下的山

(一)作者簡介:老舍(18991996),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有小說《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話劇《茶館》等,收在《老舍文集》裡。他的作品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本文約寫於1930~1931年間,那是作者剛從英國回國,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作者把濟南看作是自我的第二故鄉,可見作者是懷著對故鄉的深情來寫這篇文章的。

2、作者運用什麼手法來突出濟南的溫晴特點請找出文中詞語具體說明。

第7篇

?濟南的冬天》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教讀課,這一單元選取的四篇課文都是描寫自然景物的文學作品,學習本單元,教材要求要反覆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蘊含於文字中的感情,並揣摩精彩段落和關鍵語句,學習語言運用的技巧。

?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學習這篇文章,讓學生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裡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去閱讀文字、觀察生活的極好範例。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緻入微,平中見奇,常出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

文與朱自清的《春》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作用。文章開頭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寫出了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特點;接著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最後寫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點。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緻,不是採取直抒胸臆,而是通過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如這樣一句話,“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作者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的方法,通過閱讀體會作者對濟南的讚美之情。側重賞析第3段和第5段,讓學生在反覆的讀的過程中,領會要旨。

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我準備用讀寫說的綜合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出美的句子中,說出獨特的感受。進一步體會作者在字裡行間體現的情感。最後,用寫作來昇華。

在知識和技能上,瞭解老舍以及本篇課文的寫作背景。同時,能

在過程和方法上,仔細閱讀全文,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學習作者寫景的多種方法,並用之於指導自己的寫作實踐。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通過學習本文,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讚美之情。

?濟南的冬天》一文,所講的內容是學生們並不熟知的區域——濟南,七年級年級的學生們還沒有系統學習地理知識,對濟南的瞭解較少。但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通過與家鄉冬天的比較,對濟南的冬天一定會隨作者去感受,與作者產生共鳴。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通過誦讀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的發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進行拓展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1、在課堂上儘可能多的製造語文學習的自由空間,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大力提倡自由研討,將課外與課文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

2、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可以強化視覺和聽覺效應多種感官共同協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達到教學效果最優化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第二課時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說課教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的多種渠道,蒐集有關作者的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還可閱讀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濟南的秋天》,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有意識的指導學生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所帶來的困難。

在課前,我精心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手段來豐富教學,擴大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這節課我是按“匯入新課——講授新課——歸納總結——反饋練習”進行教學的。

匯入新課:我先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一提起北國的冬天,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

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的氣候溫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到濟南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採取這樣煽情的開頭,能更快的將學生帶入情景)

講授新課:a初讀課文,採用默讀法,限定時間,要求學生不回讀,全神貫注的讀,並且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為什麼說濟南是個“寶地”?(設題目的:引導學生通過讀去整體感知文字,初步瞭解文章內容。解題思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發現,找出能夠支撐作者說法的地方,並談出自己的見解。)b精讀關鍵段落(3—5段)我適時提出問題:你最喜歡那一句,為什麼?(設題目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語句,體會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節。解題思路:讓學生先讀再說,甚至用多種形式去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句的妙處。)c使用探究法,老師展示四幅圖片,讓學生再讀課文,並評價老師所展示的圖片,哪些地方與課文內容相對應,哪些不相符。(設題目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讓學生更為主動的去探究知識。)這種方式將一改以往的老師把學生的思維給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討論中來,以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

歸納小結:讓學生說這節課學到了什麼?(課堂互動,老師對學生的每一點見解都予以肯定,積極的鼓勵和表揚學生,能更好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1、文中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設題目的:讓學生領悟散文的特點、結構及抒發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課時。)

2、習作,讓學生以《校園的早晨》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佈置寫作,讓學生鞏固在課文中學習到的眾多寫景方法,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學會把景物寫活、寫生動。)

第8篇

?濟南的冬天》是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內容,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文章通過對濟南冬天的山、水等景物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本文也是本學段寫景散文的代表作之一,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更深刻的體會到寫景散文生動、細膩的寫作手法,為後面散文的學習做鋪墊。

根據對新課標和教材的理解,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貯蓄”“澄清”等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背誦全文;理清文章通過不同的景色來描寫濟南冬天的脈絡,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反覆朗讀,以讀促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濟南冬天的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想象力、感受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品味濟南冬天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基於以上對教學目標的分析,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我確定本課的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由於本文是寫景散文,修辭手法對景物描寫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將本節課的重點定位對幾種重要修辭手法的應用。

接下來,我談一談對學情的把握。七年級的學生經過國小階段的學習,對散文有一定的瞭解,但對於散文的鑑賞能力還處在初步學習階段,需要教師給學生創設最近發展區的教學,引導學生學習。

基於對教材和學情的把握,本節課我將採用朗讀體會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等方法進行教學,保證授課的生動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掌握正確的學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課我將指導學生採用朗讀法和小組交流法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以讀促悟和合作學習能力。

首先是匯入環節,我將採用圖片匯入法進行匯入,我會在ppt上給學生展示幾個不同地方的冬景圖,讓學生討論其不同之處,然後我會引導學生談一談當地冬天的特點。隨後我會提問濟南的冬天是什麼樣的,在作者筆下有哪奇特之處?在學生思考時,我將順勢丟擲課題《濟南的冬天》。接下來我會帶領學生進入本篇文章的學習。

?語文新課標》強調: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此在講解課文之前,我會讓學生充分地讀。具體如下:

課前學生通過預習,自主解決了生字詞,並且蒐集了作者相關背景資料,因此在本環節,我將首先讓個別學生進行生字詞的讀寫和作者背景的講解,對學生回答不足的地方我會進行補充說明。

然後我將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在此設定兩個問題,一是概括出濟南冬天的特點,二是概括文章每段的段落大意。通過5分鐘的朗讀和思考,我會提問學生對濟南冬天特點的概括,引導學生回答出溫情的特點,並且概括出段落大意。通過學生自主分析文章的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

?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因此,研讀環節,我主要採用小組合作探究式教學,以問題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

首先,我會提問學生作者是採用哪些景物來描寫濟南的冬天,學生能夠很快的回答出山景和水景。之後我會提問兩個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一是濟南冬天的山景分為那幾幅畫面?

其次是濟南的水有哪些特點。學生在分組討論時我會加以巡視點撥,最後每個小組派代表進行回答。引導學生回答出濟南冬天的山景圖分為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並概括出水的溫、清、綠的特點。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在本環節,我將著重解決本課的重點問題,即修辭手法運用。我會讓學生找出課文中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並在小組內討論,各自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麼寫有什麼好處。比如讓學生回答“一個老城在陽光下暖和安適地睡著”屬於什麼修辭手法,引導學生回答出屬於擬人的手法,作用在於生動形象的表現出濟南冬天的溫情。之後我會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品析這些優美的句子,並且體會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讚美之情。

在本環節,我會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賞析梁實秋先生的《北平的冬天》的片段,分析作者筆下北平的冬天與濟南的冬天有什麼不同之處。然後,根據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實際情況,讓學生談談自己印象中的冬天,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和鑑賞感悟能力。

至此,本課的重難點已經順利突破,本節課也已經接近尾聲,最後我會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重點,並設計總結語:“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以此引導學生養成善於觀察的好習慣。

這一環節給學生布置作業,試著寫一篇關於冬景的文章,用多種修辭手法進行描寫,並能融入自己的情感。這樣不僅對課文的內容做了總結,也使文章的主旨得以昇華,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為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比較注重直觀、系統,以下就是我的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