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班科學教案模板5篇 "科學教案模板:激發大班幼兒探索科學世界"

本文提供了一份大班科學教案模板,該模板包含五個部分:教案背景、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以及教學過程。通過使用該模板可以幫助老師更好地準備科學課的教案,提高教學效果。

大班科學教案模板5篇

第1篇

讓幼兒分用水泡過和沒泡過的蠶豆、花生豆、大青豆,幹木耳

銀耳、大海、茶葉球、熱水若干,大燒杯四個、幹玉米、食用油、生蝦片、癟乒乓球若干、燃氣爐一個、炒勺一個、和小朋友人數想等的彩色水若干瓶。

請幼兒認識一下木耳、銀耳、胖大海、茶葉球,並說出自己椅

下面小盒裡的是什麼,並仔細看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分別放在四個大燒杯中,老師將熱水倒入其中,用布蒙上,請幼兒猜猜,一會這些東西會怎麼樣(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1、 讓幼兒觀察生玉米,如果老師將它們放在熱的鍋裡會怎麼

樣?小朋友想一想。老師邊說邊操作(為了受熱均勻倒少許食用油在鍋裡)

2、 再讓幼兒觀察生蝦片,同樣放在熱的油鍋裡會怎麼樣?

3、 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什麼東西是用水泡就膨脹的,什麼

小結:有些東西用水泡過就會膨脹,有些東西遇熱就會膨脹。

1、 老師這有許多癟了的乒乓球,小朋友想想用什麼辦法能使

每人發一瓶彩色水,回家要把它凍到冰箱的冷凍室裡,第二天看

大班科學教案模板5篇

第2篇

教材分析:大班孩子對於自己的身體變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最近他們經常會交流一些自己的發現,如“我掉了一顆牙,爸爸說我長大了,要換牙了。”“我的鞋子穿不上了,媽媽說我的腳長大了。”等等。他們對自己的長大很感興趣,也很有體驗。他們還從家裡帶來了小時候穿過的衣物還有鞋子,以證明自己在不斷地長大變化。大班主題《我自己》中有個案例分析《人會變化長大》,裡面講了要讓幼兒將事物放在關係中去考慮和比較,如“你們身上有哪些變化,說明你長大了?”等,啟發幼兒關注事物的動態變化。因此我設計本次活動,讓孩子通過鞋子來體驗腳在長大,激發幼兒對腳的變化的興趣,體驗成長的快樂。

活動中我選擇了中班《我自己》主題中的音樂《大鞋和小鞋》這首歌曲。由於孩子們中班時學過這首歌,而且非常感興趣。因此我讓他們在學過這首歌曲的基礎上進行創編。大班孩子對各種鞋子的認識較之中班又有了更多的體驗,想象力也更為豐富,表達與表現的方式多樣化,能夠根據已有生活經驗進行創編活動。

我班幼兒很喜歡音樂,他們經常哼唱老師教的各種歌曲,但是他們對歌曲的音樂理解還比較欠缺,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嘗試讓幼兒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歌曲,從而更好地表現歌曲內容。

個別幼兒:對鞋子是隨著身體的長大而不斷地變換的現象很感興趣。。

多數幼兒:他們對鞋子的種類和不同的特徵感到好奇並進行探索。。

二期課改背景下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的設計,但也不忽視教育結果,特別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雙向作用。

音樂教學活動大多數顯性的結果是關係到知識和技能技巧的獲得,但教育所要達到的遠不止這些,對促進幼兒的非智力因素、學習態度、情感表現、合作能力、自信心、成功感等等,其實在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中他們的學習態度、聽辨音樂的能力、大膽的表現、成功的喜悅,都是一個持續性的發展過程。

1、根據鞋的特點大膽創編歌曲,並嘗試用不同的聲音演唱。(認知技能目標)

2、小朋友,我們班裡新開了一家鞋子超市,有許多鞋子。先看看這個鞋櫃上都有哪些鞋子呀?是誰穿的呀?

3、對了,我們以前學過一首關於鞋子的歌,還記得是什麼歌嗎?學這首歌的時候我們已經穿過爸爸的鞋和寶寶的鞋,就是沒有穿過媽媽的高跟鞋跳舞。你們想不想穿上高跟鞋來跳跳舞呢?但是有個要求的,只有唱得最好聽的小朋友才能穿高跟鞋。

·他唱歌時能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唱穿上爸爸的鞋走路時聲音是粗粗的,很神氣的,踢塔踢塔······而唱娃娃的鞋時聲音輕輕的,脆脆的,滴篤滴篤······

·他唱歌時不但能用不同的聲音唱,而且很有感情的,做出了表情,開心的時候俄臉上笑眯眯的,走路時很神氣的,還有動作呢。

·我們再來唱一唱。把兩種鞋子的不同唱出來,還要有感情。

1、請小朋友穿上高跟鞋走一走,說說穿上高跟鞋以後是怎麼樣的。

·我們是怎麼樣走路的?就像什麼?小企鵝是在哪裡走路的?會發出什麼聲音呀?

歌詞:我穿媽媽的鞋,就像小企鵝,走在涼涼的冰塊上,嘀咯嘀咯···

6、現在我們把穿爸爸的.鞋、娃娃的鞋和媽媽的高跟鞋連起來唱一唱。不同的鞋要用不同的聲音來唱。

:唱得真棒!娃娃的鞋是我們小時候穿的,長大了弟弟小朋友就穿爸爸的鞋,妹妹小朋友穿高跟鞋。

引導:穿上運動鞋,就像什麼呀?它會在哪裡跑呀?會發出什麼聲音?

歌詞:我穿運動鞋,就像小紅馬,跑在綠綠的草地上,得架······

3、我們一起唱一唱。小紅馬跑起來很輕快很輕鬆的,我們也要唱出來。

:我們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鞋子,他們的名字不一樣 ,穿上以後的感覺也不一樣。

4、這邊的四個鞋櫃上放著好多鞋,有圖片的,有真的鞋子的,還有寫漢字的。請你們找喜歡的鞋子編一編好聽的歌。記住歌裡面要有你穿了什麼鞋,就像什麼,在什麼地方,要讓小朋友一聽就知道你唱了什麼鞋。

(3)請多個小朋友創編。(兩個層次:不同的鞋,同一鞋不同的歌。)

:小朋友真聰明,把喜歡的鞋編成了好聽的歌,而且能讓我們一聽就知道你唱了什麼鞋。

1、鞋子有很多很多,只有穿上自己的鞋才是最舒服的。現在我們穿著自己的舒適的鞋一起來跳個舞吧。先找個舞伴。

1、整個活動流程清晰流暢,圍繞目標開展。活動環節層次分明,層層遞進。先是複習,然後集體創編,再分組創編。在交流時,我也採用了兩個層次,一是不同鞋子創編不同歌曲,二是相同鞋子創編不同歌曲,以提升他們的創編能力。如莉莉和陽陽都創編了小雨鞋的歌,但內容完全不同。

2、小朋友在活動中非常投入,不管是演唱歌曲還是創編歌曲,都很積極。尤其是在創編交流環節,創編的歌曲很好聽,內容也很特別。

3、老師給予幼兒表現的機會少了一些。如在創編歌曲時,孩子們創編的熱情很高,但是老師只請了三個孩子交流,其他孩子想表現卻沒有機會,有種意猶未竟的感覺。這時教師應該再多請幾個幼兒唱一唱,或者也可以請他們唱給客人老師聽,充分體驗創編歌曲的快樂。

4、環節過渡時有些倉促。如出示運動鞋時太突然了,可以自然地過渡。這時老師可以問問小朋友:“你們今天穿什麼鞋?”當有孩子說出運動鞋後,老師再出示。

第3篇

美無處不在,無處不有,處處瀰漫著美的氣息,如美麗的風景、圖畫、音樂等。本次活動選用的材料都來來源於如錢幣,有凹凸面的字、畫、樹葉等物品,對幼兒來說並不陌生,幼兒在園裡經常做些美工活動,但利用這些物品來進行美工活動,對幼兒來說卻充滿了新奇,因為興趣是幼兒探索問題的根源,我利用幼兒熟知的事物,在探索操作中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節中班科學課《拓印》,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位於:

1、知識目標:瞭解拓印的基本方法,探索拓印的奧祕。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讓幼兒瞭解拓印的基本方法,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嘗試、再操作,加上教師的指導,對拓印的方法有所瞭解。

引導幼兒探索拓印的奧祕,讓幼兒觀察,發現,引起興趣。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進行操作,引導幼兒互相交流、發現問題,為什麼會印在紙上畫,想辦法知道。教師作為引導者及支持者,通過多種手段,引導幼兒探索拓印的奧祕。因此我為本次

根據《綱要》中對科學所定的目標、內容等要求,結合本次活動的重點及難點,我為本次教學活動設計的流程是:

激發興趣——探索討論——動手操作——互相交流——繼續操作——展示作品

教師出示範畫,讓幼兒欣賞,發現其中的祕密,引出興趣。“小朋友看看這幅畫和你平時畫的畫有什麼不一樣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

幼兒發現問題,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討論,並探索其中的祕密。“小朋友想想這是怎麼畫上去的,你們可以和小夥伴一起討論一下再告訴老師”。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發言。

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討論結果來進行拓印示範,然後請幼兒自己選擇材料進行操作。“每個盤裡都有許多材料,你喜歡什麼,就拿什麼來進行拓印,看看你們選擇的材料拓印出來的是什麼樣子的。”在操作的過程,教師要注意幼兒發展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可進行個別指導,為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的體驗,多注意幼兒操作過程。

幼兒自選材料後,與其他幼兒交流自己選的材料是否能拓印,拓印不成功的原因是什麼。“你的畫拓印好了嗎?如果印不出來,為什麼呢?看看你旁邊的小朋友有沒有印出來?為什麼?”

五、繼續操作幼兒失敗後,發現問題,引導幼兒不斷嘗試、探索來解決問題。只有在失敗中吸取經驗,才能再創新。掌握了拓印的方法及什麼樣的物品才能進行拓印。小朋友發現有的物品可以拓印而有的物品沒法拓印,為什麼呢?原來只有表面產生凹凸不平的才能拓印,較薄的可以拓印,過厚的物品不易拓印,在拓印時還要把上下兩張紙固定好。

幼兒拓印完,請每位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區,進行展示。一起分享探索拓印畫帶來的快樂。

本次教學活動按照新《綱要》的要求,以幼兒為主,創造輕鬆自由的環境。讓幼兒主動參與探索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也鍛鍊了動手操作能力。我運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法:

1.觀察法:教師出示範例畫,引導幼兒欣賞,觀察。幼兒運用各種感官瞭解事物的特點及獲取一些感性經驗。教師要引導幼兒全面、系統、有序的觀察,即要注意引導幼兒觀察事物的整體,又要引導觀察其細節。以保證幼兒觀察的全面性,同時要為幼兒創設自由的觀察空間,以免造成幼兒被動學習。

2、討論法:教師通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學習在“碰撞”中對不同觀點進行相互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教師要給予鼓勵和支援,培養幼兒樂於探究和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態度和品質,接納、尊重同伴的觀點和經驗。這種方法能滿足幼兒的求知慾,並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思維社會化。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帶幼兒選擇材料進行拓印時,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不怕失敗,在失敗中吸取經驗,享受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其探索的興趣,鼓勵幼兒進行猜想並對其驗證,讓幼兒親歷科學知識的獲取過程及成功的體驗。此法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發展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

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形式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此外我還運用加入了操作法、審美薰陶法、激勵法,使整節課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和諧統一。同時促進了幼兒身體的、認知的、社會性的發展。

本節活動我們打破了以往教師教授,幼兒學習的舊觀念,讓幼兒自主參與活動,探索問題,操作解決,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保持幼兒的興趣和探究慾望,讓他們喜歡參與。我預想本節活動的效果應該不錯。

幼兒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後,往往很多幼兒仍沉浸在先前的興奮中,如教師用強制轉換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新的探究活動中,很難使幼兒達到良好的狀態,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第4篇

1、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測量、記錄並表達,初步理解不同測量工具的等換關係。

尺、色帶、吸管、小棒、繩子、筷子、記錄表、水彩筆等等。

——“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媽媽要上電影院看電影,從家裡到電影院有兩條路可走,走哪條道路比較近呢?”

——“怎樣才能確切知道答案呢?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來測量?”

小結:可以用尺、色帶、吸管、小棒、繩子、筷子等工具來測量。

——“測量時注意首尾相連,連續測量時記住數量;記錄的內容自己能說清楚,別人能看懂。”

幼兒實踐(1):用一種工具測量教室中的'兩件物品(如:桌面與椅面),體驗兩種物品表面長度的差異。

幼兒實踐(2):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同一種物品,感知理解測量工具的等量代換關係。

請幼兒提出自己在測量過程中存在的疑惑,師生一起解答。

明白等量代換的關係,學會尋找替代物進行測量等方法。

第5篇

1、水、玻璃杯、小鏡子、水盆、放大鏡、硬幣、手電筒、三稜鏡、泡泡液等。

2、多媒體課件(一):各種照明燈、浴霸、歌廳裡的燈光、裝飾的彩燈、港口和馬路上的訊號燈。

多媒體課件(二):醫用的胃透鏡、x光、鐳射、汽車的反光鏡、潛艇的潛望鏡、南極考察用的冰透鏡、照相機、放大鏡等。

1、設定場景。(拉上多媒體教室的窗簾使室內變暗)

老師提問:小朋友們,屋裡為什麼變暗了?(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講解:像太陽光、月光、星光、火光、閃電光、螢火蟲發出的光是自然界產生的光,叫自然光;像燈光、鐳射、x光、熒光棒發出的光是人們製造出的光,叫人造光。(讓幼兒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兩種。)

老師:下面我們來做幾個小實驗,看看光是怎樣走路的。

實驗(一):將活動室窗簾拉上,使室內變暗,開啟手電筒,讓幼兒觀察手電筒的光是怎樣走路的;還可以在有太陽時,在窗玻璃上貼上一塊中間剪有洞的黑紙,讓幼兒觀察太陽光是怎樣射進來的。

老師引導幼兒瞭解:手電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太陽光是直著射進來的。

實驗(二):(拉開窗簾)讓幼兒在有陽光的地方玩小鏡子、水盆裡的水。

老師引導幼兒發現:小鏡子會反光;水盆裡的水也反光;小鏡子讓光拐彎了。

實驗(三):把硬幣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導幼兒觀察硬幣和筷子的變化。

老師引導幼兒觀察:筷子折了;硬幣從玻璃杯側面看變得很大,從玻璃杯的上面看沒變。

老師小結: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是光的第三個特性。

老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

老師: 人們利用光的這些特性發明瞭許多有用的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給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一):瞭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娛樂、裝飾、用作訊號等。(二)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診療、美容、科學考察、照相等。老師結合課件一一介紹光的這些用途。讓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 幫助找東西等。)

用泡泡液吹泡泡和用三稜鏡反射太陽光,讓幼兒觀看光的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

鼓勵幼兒長大後探索、發現更多的還沒有被人類發現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