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快樂教育讀後感4篇 追求快樂的教育:讀後感

“快樂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從孩子們的興趣、需求和習慣出發,實現更加有趣、富有個性化的教育。閱讀是提升孩子們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快樂教育讀後感”則是提高孩子們閱讀體驗和思辨能力的一種方式。

快樂教育讀後感4篇 追求快樂的教育:讀後感

第1篇

斯賓塞說:“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是最有效的,此時孩子的學習也是快樂的。”

而歐美教育學者在經過多年研究後得出結論:從學習的生理心理過程看,在學習新知識資訊時,資訊通過感覺進入大腦邊緣系統,對資訊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評價,進而進入大腦皮層加以深入判斷。

判斷為有意義的知識資訊,就會使大腦產生一種活性物質,促使神經系統網路易於接通,資訊被接受和儲存。

孩子們如果感到有意義、認為重要,學得快樂,大腦被啟用,能輕鬆愉快地學,效率高。

反之,若孩子們認為知識資訊不重要、沒有意義,就不願學。

大腦就不釋放活性物質,神經網路就不被啟用,知識資訊就進不了神經網路,儲存不牢,記不住。

所以說,真正的學習是快樂的,它不僅是指學有所獲及學會某事的成就感,而且還指學習過程本身是令人感到快樂的。

因此,我們應當努力讓孩子們確立學習是快樂的信念。

只有孩子們都帶著喜悅的期盼開始學習,才會在學習結束時感到意猶未盡,戀戀不捨,整個學習過程都會變得津津有味,充滿樂趣。

一、給孩子解釋的機會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好: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

給孩子辯解的機會看起來是很小的問題,但孩子一旦明白了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尊重別人說話的權力,他也會同樣對待其他人,讀後感《《斯賓塞的快樂教育》讀後感》。

二、機會均等的權力在學期開始的時候,在班裡宣佈這樣的規定:每位同學都是班級的主人,管理班級是每個同學的義務,在本學期每人最少負責管理班級一天,即值日班長。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不使一部分孩子因為得不到老師的重視而感到失落,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

三、多一些友好和鼓勵學生絕不是我們可以隨便發洩怨氣的被動接受者,相反,如果在一種友好、親暱和鼓勵的氣氛中學習,不但可以增加孩對子對老師的信任,而且學習效果會好得多。

愛是互相的,學生在理解了老師的`愛之後,也會以愛回報教師。

他們回報的方式就是儘量少讓老師為他們操心,自己儘可能地按老師的要求管束自己的言行。

這樣,學生原來被動地由教師管理教育而變為自我管理教育了,而且表現得相當主動積極。

四、對家長多報喜少報憂每每遇到孩子有什麼進步或特殊表現時,我都會及時的與家長進行聯絡,將孩子的進步和成功告訴家長。

如此,孩子在父母面前的自豪感被樹立起來,為了得到更多的表揚,他們會更多的重複同樣的良好行為。

因此,要想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作為教師,更應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快樂的教育者。

當好孩子的老師,做一個快樂的教育者,實施快樂教育,創設快樂的環境,讓我們的每個孩子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生活!

快樂教育讀後感4篇 追求快樂的教育: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世界教育名著《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是一本風靡歐美的家庭教育“聖經”。書中斯賓塞先生用樸實的語言描述了許多有趣的小事例,向我們證明教育是一件快樂的事。生動而具體地向人們展示了一位仁慈而睿智的父親、一位偉大的英國思想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過程,仔細地敘述了小斯賓塞的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歷程。這些都對我們教育者給孩子的教育起著指導作用。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思想就像一塊寶石,經過歲月和時光的打磨後,更加光彩奪目,它因為揭示了教育的規律和兒童心智發展的規律,而使無數的孩子和家庭受益。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教育學家和科學家們把斯賓塞尊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二個牛頓”、“現代的亞里士多德”,說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鋒”、“他的教育思想值得每一位父母和老師聆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稱讚他為“教育史上的一座紀念碑”。學習他的教育思想,一定對我們今天的父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父母進行專門的教育”!這是一個世紀以前這個歐洲富有智慧的哲人對後人的忠告。讓我們記住他的教誨吧!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這是一本對世界上許多家庭和學校都產生過巨大影響的著作,作者斯賓塞博士客觀地分析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快樂教育的原則和方法,為父母探索教育孩子的道路點亮了一盞明燈。在這本書裡,斯賓塞博士告訴父母: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效果最好,父母要遵循孩子心智成長的自然規律,誘導孩子的興趣發展,鼓勵孩子進行自我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發揮父愛的積極作用,幫助孩子樹立快樂的心態和學習方式。

其實,每一個家庭都應該讀一讀《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它好像一位睿智的良師益友,時刻幫助你在智力上、道德上、意志品質上以最好的方式培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文明地成長。

我深深地被斯賓塞富於人性的教育思想所震撼,為他奇妙的開創性的教育方法所吸引。真正的有成效的“快樂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觀念;只有“快樂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求知慾、創造欲和自信心。我想,快樂應該是學習的真諦,是人生的真諦。我不時為自己在日常教育中曾經有過的一些過失而慚愧,也為自己偶爾的'一些與斯賓塞的方法相同的成功教育方法而高興。

對於知識的學習,斯賓塞談到:痛苦的功課使人感到知識討厭,而愉快的功課會使知識吸引人。那些在恐嚇和懲罰中得到知識的人們,日後很可能不繼續鑽研;而那些以愉快的發現獲得知識的人們,不只是因為知識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許多快意和成功的體驗將促使他們終身進行自我教育,這不就是教育的真諦嗎?我相信每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都如我一樣,希望自己的課堂成為愉快的課堂,希望自己的學生快樂學習並學有所成,這也將成為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我很羨慕斯賓塞先生,因為他說他可以完全按自己快樂教育的方法來教學,而我們卻有著種種束縛。但不管怎樣,我期待著能以斯賓塞快樂教育的精髓,努力學習做一個快樂的教育者,帶著孩子們去“享受學習的快樂”。

第3篇

“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它在本質上除了知識傳遞,道德培養之外,就應該是對孩子權力的尊重。不明白這一點,任何苦心孤詣的教育都是會失敗的。”教師的天職在於育人,在於培育學生美好的心靈,教師除了具有淵博的學識以外,給予學生尊重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做到尊重學生呢?我個人認為應從這幾個方面來做。

一、學會傾聽。傾聽孩子的解釋,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力,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得到過這種權力,特別是那些經常犯錯誤的孩子,當他受到批評、指責的時候,他們的解釋和辯解常常被這樣打斷:“你不要辯解了,我不想再聽你的任何解釋。”當孩子們聽到這些話時,本能的會產生一種委屈情緒,受委屈的人很少會反省自己的過錯。鑑於此,在批評孩子之前,如果孩子要對自己的行為辯解時,我們應都認真的聽完。如果當時非常憤怒或正在忙則將時間進行推移,說:“下課後去辦公室或放學後來找我,我一定聽完你的解釋。”在孩子進行辯解後,我們一般會明白他行為的動機或本來的目的,這樣再進行教育,可以有的放矢,孩子一般也更容易接受。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給孩子辯解的機會看起來是很小的問題,但孩子一旦明白了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尊重別人說話的權力,他也會同樣對待其他人。

二、給學生創造機會。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師的信任和喜歡,在每學期開始的時候,班主任應該在班裡宣佈這樣的規定:每位同學都是班級的主人,管理班級是每個同學的義務,在本學期每人最少負責管理班級一天,即值日班長。一般情況下給班裡的學生編上序號,按照排好順序,每日輪流做值日班長。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不使一部分孩子因為得不到老師的重視而感到失落,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

三、學會與孩子溝通。看了《斯賓斯的快樂教育》後,知道了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有了這種心態後,與學生進行溝通,先側面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看看是不是有什麼特殊原因,然後再與家長進行聯絡,瞭解孩子在家裡的情況,明白學生沒有完成作業的、跟同學鬧矛盾等事件的.原因,讓學生自己先做解釋,看看與瞭解的情況是否相符,最後根據學生本身的問題,就事論事,請他信任的同學和老師一起監督,以此來強化他好的行為,漸漸改掉不良的習慣。這樣,學生原來被動地由教師管理教育而變為自我管理教育了,而且表現得相當主動積極。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作用,教育效果卻大大提高了。

讀了《斯賓斯的快樂教育》一書後,我才真正領悟到:真正有效的快樂教育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觀念,只有“快樂教育”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起求知慾和自信心。每個教師都對他們的學生懷著一腔赤誠的愛,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師愛,它需要多一些耐心、技巧,只要我們本著尊重孩子的原則,一定能夠創造出和諧的育人氛圍。

第4篇

最近拜讀了《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有所啟發和感悟,書中有很多值的我們教師學習的地方。書中用樸實的語言描述了斯賓塞先生將自認為"不是一個神童"的孩子,培養成為“取得的成就比神童都大”的教育過程。

他認為“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最有效”。下面是他做過的一個實驗:我帶兩群孩子到德文特河邊,告訴其中的一群孩子:我一發出口令你們就跑到教堂那裡去,那裡正在舉行婚禮,先跑到的有可能會得到小糖果。另一群孩子我只是告訴他們:你們要儘快跑到教堂那裡,越快越好,誰落後我就會懲罰誰。隨著我的一聲口令,兩群孩子都飛快地跑起來,要知道從河邊到教堂不是一段很短的路程。結果呢,知道教堂在舉行婚禮的孩子,先跑到的很多,而且到了以後,大多還很興奮。而另一群孩子,有的掉隊了,有的乾脆跑了一半就停下來了。停下來的孩子多了,大家也就不怕懲罰了。

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一群孩子在開始跑的時候,就把“跑到教堂”這件事情當成了一件快樂的事,因此跑起來就輕鬆得多,而另一群孩子則把“跑到教堂”這件事情當做了一個命令,只是被動地去執行,儘管有懲罰的威脅,但仍然作用不大。

當然孩子的快樂是多種多樣的,大多是沒有社會目的的,教育則是要引說,應該先讓孩子們快樂起來,然後再給出可行的目標。

再比如:他對一位遠道而來的教育學者說:“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夠不教。”他認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一個重要的任務我認為是培養他的自助學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他在培養小斯賓塞剛開始的時候,為了培養他的'自助學習的能力所做的準備工作,實際上比直接告訴他答案還要費心思得多,每一次都要經過苦心的設計。不過,逐漸形成自助學習能力的小斯賓塞,又是對他的這些勞動的獎賞。因此絕不是象別人所說的“是一件偷懶的事”。這讓我想起了國外的課堂,那些老外教師的課堂上往往都是問題串。課堂上師生迸發出的思想的火花隨處可見。對於這些我是羨慕不已。我想,也許我們缺少的不是知識和能力,而是觀念還沒有徹底的轉變。

這本書既關注了兒童的智力因素,又關注了兒童的品德、情感、習慣等非智力因素,而這些都是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進行著的。中國曆來都崇尚頭懸樑、錐刺股的學習方法,並長期認為學習是嚴肅得近乎苦“差事”的事。之前,我一直在想:學習可不可以“快樂”?看完《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後,我才真正領悟到:真正的有成效的“快樂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觀念;只有“快樂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求知慾、創造欲和自信心。

(1)不要在自己情緒很糟時教育孩子,這時很容易把這種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

(2)不要在孩子情緒低落或剛剛哭鬧之後開始教育或強迫他學什麼。這樣你常常會根據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誤認為自己的孩子天賦太差。

(3)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去營造快樂、鼓勵的氣氛,讓孩子有現實感和成就感。

(4)努力做一個樂觀、快樂的人。一個快樂的人,看孩子時更多的是看到他的優點,而一個不快樂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孩子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