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有關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5篇 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助你輕鬆備課

本文為中班科學教案模板的集合,旨在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提供實用的教學資源。中班階段是兒童探索和發現世界的重要時期,科學教學對於其成長髮展至關重要。本文所提供的教案模板將有助於教師們更好地組織和設計課程,提高教學效果。

有關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5篇 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助你輕鬆備課

第1篇

1、瞭解光的反射現象,會改變鏡子的角度,讓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發現,體驗探索的樂趣。

2、物質準備:每人一面平面鏡(大小形狀各異)。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不鏽鋼拉鍊、調羹、茶杯、臉盆、光碟、手錶等各種表面光亮的金屬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書、粗糙的石頭、衣服等。用即時貼剪出飛機、花、小鳥等鏤空圖案,並貼到部分鏡面上;水彩筆等。

一、請配班老師持鏡子從戶外反射陽光到室內,鼓勵幼兒尋找亮光,引出活動主題。

根據需要可做以下提問:亮光是從哪兒來的?它是怎麼進來的?

1、請幼兒手持鏡子到戶外,自由探索如何將光反射進活動室。

2、引導幼兒交流討論:你是怎樣將太陽光反射到活動室的?並做一做。

請沒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並找出不成功的原因。

小結:只有鏡面對著陽光才會反光,沒有陽光照在鏡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請幼兒交流:在反射光的過程中,還有什麼發現,如反射進活動室的光是怎樣的?它會不會移動?是怎樣移動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嗎?你是怎樣做的?

小結:反射的光大小形狀是不一樣的,改變鏡子的角度,光會來回移動,它的方向也變了。

三、引導幼兒探索還有哪些東西能反射光?

1、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象鏡子一樣在太陽光下能反射光?

2、請幼兒選擇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東西也能反射光?

小結:能反射光的東西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見人;亮度強的物體,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強;小的東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鏽鋼茶杯、臉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圖案或文字的鏡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圖案或文字。。。

1、出示帖有飛機鏤空圖案的`鏡子,讓幼兒猜猜會反射出什麼。

2、教師介紹遊戲玩法:兩人一組,一幼兒手持飛機鏤空圖案的鏡子,用鏡子反射到牆面上的光追逐、“轟炸”另一幼兒用平面鏡反射到牆面上的光,覆蓋一次得1分,幾分鐘後幼兒互換鏡子,遊戲繼續進行,覆蓋次數多的為勝。

1、將手電筒、各種鏡子投放到發現區,鼓勵幼兒繼續探索光的反射現象。

2、家長、教師等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收集其他可以反射光的物品,瞭解生活中或自然界裡光的反射現象。

這是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機,發現隱含的教育價值隨即生成的活動,由於是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再加上整個活動過程充分讓幼兒動手、動腦、動嘴,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活動效果很好,圓滿的完成了活動目標。

整個活動,教師為幼兒創造了寬鬆的環境,提供了豐富可操作的材料,鼓勵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支援、鼓勵他們大膽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教師只是不斷的丟擲問題,如“亮光是從哪裡來的?你是怎樣將太陽光反射到活動室的?為什麼有些小朋友沒有把光反射到活動室” “反射進活動室的光是怎樣的?他會不會移動?是怎樣移動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嗎?你是怎樣做的?”“還有哪些東西也能反射光”“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一步步深入地探究光的反射現象。幼兒在與材料、與同伴、與老師互動的過程中習得新的知識經驗,增強了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體驗了探索的快樂。

一節活動暫時結束,但幼兒的探索慾望卻並未就此結束,而是剛剛開始,於是把幼兒的探索活動有效的延伸到發現區和日常生活中,讓幼兒知道除了太陽光,還有其他很多光源也可以形成光的反射,還有很多物品也可以反射光。

小百科:光是一個物理學名詞,其本質是一種處於特定頻段的光子流。光源發出光,是因為光源中電子獲得額外能量。

有關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5篇 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助你輕鬆備課 第2張

第2篇

2、樂意探索各種玩具的玩法,瞭解他們的不同效能和作用。

關鍵點: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意思。

2)怎麼樣能把玩具放得整整齊齊?哪些玩具可以放在一起呢?

2、嘗試將電動玩具、發條玩具、木質玩具、塑料玩具、毛絨玩具等區別分類。

3、每人挑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玩一玩,找出不同的玩法。

小結: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玩法,同一種玩具也可以有不同的玩法。

1)找出電池的相同之處:電池的兩頭,分別表示兩極:一正,一負。

2、告訴幼兒裝電池的方法:“胖胖小屁股,坐在彈簧上,圓圓小腦袋,戴頂小帽子”。

2)嘗試用輪換、猜拳等方法,使大家都能有機會玩到玩具。

第3篇

教師:小朋友們想一想,怎樣做才能不被別人踩到影子?

教師:影子老是跟著我們,我們怎樣才能讓影子消失呢?

鼓勵幼兒嘗試多種讓影子消失的方法,如快點跑;在陰天時出門;躺在地上;用扇子扇影子:把有影子的土挖走;用東西把影子蓋上,等等。

教師總結:影子會出現在很多地方,如馬路上、河邊、牆上、草地上等。影子和光是好朋友,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教師:小朋友們想一想,影子會不會變高、變矮、變胖、變瘦呢?

鼓勵幼兒嘗試多種方式,讓幼兒瞭解同一個物體的影子在清晨、上午、下午、晚上是不同的'。如在一天當中的不同時間帶幼兒到戶外觀察一棵樹的影子,並作記錄,看一看是不是在不同時間影子真的不同。

教師:影子還能拐彎呢,你知道什麼時候或者在什麼樣的情形下影子會拐彎呢?

教師和幼兒再次玩踩影子游戲,使幼兒明白影子可以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玩手影遊戲,引導幼兒觀察不斷變化的影子。

人們利用光與影子的關係製造出什麼產品?(如播放電影的機器、投影儀。)

第4篇

聽覺是人的主要感官,人通過聽覺去感知周圍世界、感受周圍世界、認識周圍世界。小班年齡的孩子對周圍世界充滿無限的好奇,對他們來說,聲音是美妙的,對能發出聲音的東西更是好奇無比的。而且喜歡擺弄又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任何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玩玩、試試、摸摸、看看,對能發出聲響的東西就尤為感興趣。因此小班幼兒通過聽覺能很好地幫助他們認識周圍世界。然而小班幼兒充滿好奇、喜歡擺弄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充滿探究慾望,能更好地通過操作探索中去發現知識、獲得知識。所以我選擇了《奇妙的聲音》這一主題活動,讓幼兒充分自主發現聲音、探究聲音。

本次活動的設計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初步感知。讓幼兒在擺弄瓶瓶罐罐中發現存在著聲音,並自主發現空瓶沒有聲音,從而引出聲音這一主題。第二部分探索感知。我提供了多種操作材料供幼兒自由操作,從而在幼兒自主嘗試探索中得出,有些東西放在瓶子裡沒有聲音這一結論。此結論是由幼兒自主探索得出更易幼兒接受。第三部分為部分,此環節以形式把活動推向高潮,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聲音異同的興趣。在中幼兒將三種不同的聲音猜出,從而體驗到的樂趣。活動最後,我為幼兒留有餘地。讓幼兒持續探索興趣,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再探索的慾望。

1、通過玩玩說說,發現聲音,初步聽辨聲音的不同。

各種瓶罐、各種物品(包括木製玩具、塑料玩具、蠶豆、赤豆、回形針、硬幣、鈕釦、紙、保鮮袋、棉花)。

今天張老師帶了好多好玩的瓶子、盒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

(幼兒自由的選擇喜歡的瓶瓶罐罐,並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玩,教師觀察幼兒如何去操作,適時地指導幼兒)

(問題非常明確的提出,幼兒能非常有針對性的回答。)

小結:盒子裡有東西就能發出聲音,沒有東西就沒有聲音。

(第2、第3個問題清晰的點撥幼兒去發現聲音的來源,以及如何去尋找聲音的來源。)

1、是不是所有的東西在瓶子裡都能發出聲音呢?(是、不是)幼兒嘗試放置物品。

(幼兒通過嘗試,大部分幼兒都能能發出聲音的東西去放進瓶子裡嘗試,而對不能發出聲音的東西不感興趣。幼兒不能一下子就得出有些東西不能發出聲音的結論,因此,在幼兒操作之前提出此問題,能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探索、去嘗試,有目的'地利用一切資源去發現。)

3、你的瓶子裡為什麼沒有聲音?(放置紙、棉花、保鮮袋)

小結: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在瓶子、盒子都能發出聲音。

(把不能發出聲音的棉花、紙重點提出,讓幼兒解決為什麼沒有聲音的原因,找出沒有聲音的緣由,由幼兒自己發現,這樣能更輕易地被幼兒所接受)

1、教師提供三隻同樣的瓶子(內容物不同),分別搖一搖,聲音一樣嗎?(赤豆、硬幣、回形針)

(選擇的聲音有明顯的不同,明確三種不同的聲音,讓幼兒能初步分辨不同點。)

小結:原來一樣的瓶子裝不一樣的東西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激發幼兒再次的興趣,進一步訓練了幼兒聽覺,及分辨的能力。)

有這麼多東西都能發出聲音,那請小朋友到家裡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也會發出聲音的?明天來告訴我們,好嗎?

(活動延伸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興趣,使活動有延續性,幼兒有再探索的慾望。)

2、選材較好,充分激發幼兒的動手操作探索興趣和表達的慾望。

3、活動環節設計層次清晰,流程遞進,安排較恰當。

建議:提供的材料進一步豐富些,能充分讓幼兒嘗試,進一步起到聽覺的訓練。

第5篇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師:(出示大熊貓圖片)今天大熊貓收到了朋友們送的一份神祕禮物,它們是大熊貓最愛吃的東西。你們猜是什麼?(竹子)

師:你們猜對了,大熊貓最愛吃的就是竹子。(出示竹子圖片)

師:可是竹子那麼長,包裹那麼小,裝得下嗎?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請一位小朋友來摸摸看,裡面到底是什麼?包裹裡的東西摸起來什麼感覺?你覺得是什麼呢?

師:竹筍是什麼形狀的?是什麼顏色的?是軟的還是硬的?

小結:原來竹筍上面尖尖的,下面粗粗的,是圓錐形的;外面包著一層筍殼,顏色有些是褐色的`,還帶點黃,有深有淺;而且竹筍摸起來是硬硬的。

師:可是熊貓最愛吃竹子,為什麼要送一根竹筍呢?你能猜出這個祕密嗎?

師:小朋友說得真棒,原來竹筍長大了就變成竹子了。

師:這裡有很多竹筍,熊貓也想要請你們吃,可是現在就能吃嗎?(要剝殼)

師:筍寶寶的祕密藏在它的衣服裡,現在請你去試一試,剝一剝。幼兒操作剝筍。

師:請你說說你是怎麼剝的才不破?你用什麼辦法剝的這麼快?

兒歌總結:小朋友們快快來,我們一起來剝筍,從外剝到裡,從下剝到上,一層一層往裡剝,筍寶寶露臉微微笑。

師:筍剝好了,我們送廚房請阿姨去製作美味的菜餚吧。

活動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他們積極參與活動,我準備了教具禮物盒,並製作了簡潔的ppt課件,引導幼兒進入活動情境。為了豐富活動的形式,並使幼兒對竹筍的生長過程有形象的認識,我準備了四張手繪的竹筍從破土而出到長成竹子的過程圖。為了滿足所有幼兒的操作,讓他們在嘗試剝筍的過程中體驗樂趣,我為幼兒準備了人手一根竹筍。

孩子們都知道熊貓最愛吃竹子,不過都不太知道竹筍和竹子之間有著特別的祕密。當我請孩子摸著新鮮的竹筍時,有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摸上去是硬硬的,長長的……我班幼兒的生活經驗還是比較豐富的,在揭曉答案之後,都能說出這是竹筍。隨後,我們一起觀察討論了竹筍的外形特徵,孩子們發現竹筍外面的筍殼是黑黑的,也有淡淡的黃色;對於竹筍的形狀——圓錐形,大家的經驗還不是很豐富,但是也有幼兒能說出上面尖尖的,下面粗粗的圓圓的特徵。幼兒們從筍的顏色、形狀、感覺等方面說了自己的發現,很全面,但對於竹筍和竹子之間的關係卻還是比較茫然。在經過我的引導與提示,以及觀察比較了四張竹筍長成竹子的過程圖之後,孩子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原來竹筍是竹子的幼苗,它長大了,就變成了竹子。

活動中孩子們不僅用眼睛看,還嘗試著用手去剝一剝。孩子們在探索剝筍的過程中,有些剝得比較快,比如琪琪,動作非常迅速,而有些幼兒操作剝筍比較慢,花了較長的時間。在分享交流環節,我請了琪琪介紹自己剝筍的方法:原來她是一層一層從下往上剝的,而且要剝完所有的黑色筍殼,露出淺黃色筍寶寶才算是完成了。而我們班很多孩子是從筍的上部尖尖頭開始入手的,殼比較硬,很難順利剝下來,因此影響了剝筍的速度。最後,我利用兒歌的形式總結了剝筍的正確方法:“小朋友們快快來,我們一起來剝筍,從外剝到裡,從下剝到上,一層一層往裡剝,筍寶寶露臉微微笑。”以引導幼兒對一層一層剝筍有比較形象的瞭解。

本次教學活動還是比較順利的,選擇小竹筍符合春天的季節特徵,迎合了幼兒認識、觀察植物變化的目標要求。我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比較豐富,對竹筍並不陌生,通過本次活動又加深了他們對竹筍的認識。孩子們在仔細觀察與討論中瞭解了竹筍的外形特徵和竹筍長成竹子的變化過程,在剝筍的過程中又掌握了剝筍這一生活技能。但是,在活動中感覺幼兒沒有完全盡興,剝的不過癮。因此可延伸剝筍活動時間,活動結束鼓勵幼兒在家幫助爸爸媽媽剝筍做家務。

小百科:竹筍是竹的幼芽,也稱為筍。竹為多年生常綠禾本目植物,食用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竹原產中國,型別眾多,適應性強,分佈極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