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個人的禮儀集合7篇 「從細節傳達尊重與禮貌——個人禮儀指南」

在現代社會中,個人的禮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的交際和社交能力。遵守禮儀能夠讓我們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而有禮貌的行為也是一種對他人尊嚴和尊重的表現。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彙集一些個人禮儀的常見要點,幫助讀者成為一個更優秀、更有禮貌的人。

個人的禮儀集合7篇 「從細節傳達尊重與禮貌——個人禮儀指南」

第1篇

(1)短小身材的髮型:個子矮小的人給人一種小巧玲瓏的感覺,應強調豐滿與魅力,在髮型選擇上要與之相適應。髮型應以秀氣、精緻為主,避免粗獷、蓬鬆,否則會使頭部與整個形體的比例失調,給人產生大頭小身體的感覺,從整體比例上,應注意長度印象的建立,不宜留長髮,也不宜把頭髮處理得粗獷、蓬鬆。可利用盤發增加身體高度,而且要在如何使頭髮秀氣、精緻上下功夫。燙髮時應將花式、塊面做得小巧、精緻一些。

(2)高瘦身材的髮型:這種體型的人容易給人細長、單薄、頭部小的感覺。要彌補這些不足,髮型要求生動飽滿,避免將頭髮梳得緊貼頭皮,或將頭髮搞得過分蓬鬆,造成頭重腳輕。一般來說,高瘦身材的人比較適宜於留長髮、直髮。應避免將頭髮削剪得太短薄,或盤高發髻。頭髮長至下巴與鎖骨之間較理想,且要使頭髮顯得厚實、有分量。

(3)矮胖身體的髮型:矮胖者往往顯得健康,要利用這一點造成一種有生氣的健康美。整體髮式向上,譬如選擇運動式髮型。此外應考慮彌補缺陷,可選用有層次的短髮、前額翻翹式等髮型,不宜留長波浪、長直髮。矮胖者一般脖子顯短,因此不要留披肩長髮,儘可能讓頭髮向高處發展,顯露脖頸以增加身體高度感。頭髮應避免過於蓬鬆或過寬。矮胖的人要儘可能通過髮型設計來彌補自身的缺點。

(4)高大身材的髮型:該體型給人一種力量美,但對女性來說,缺少苗條、纖細的美感。為適當減弱這種高大感,應努力追求大方、健康、灑脫的美,減少大而粗的印象。一般以留簡單的直短髮為好,或者是大波浪捲髮;對直長髮、長波浪、束髮、盤發、中短髮式也可酌情運用。注意切忌髮型花樣繁複、造作;頭髮不要太蓬鬆。總的原則是簡潔、明快、線條流暢。

(1)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的髮型:頭髮宜短,線條簡單流暢,波紋平淡自然,髮型持久,易於梳理。這種髮型對露天操作工人、農民也較為適宜。

(2)戴工作帽職業者的髮型:既要簡潔,又要美觀,一般以中長髮和短髮為宜,戴帽時頭髮不外露,脫帽後又能保持優美的髮型。如醫務工作者、商業服務人員的髮型。

(3)文藝工作者的髮型:要求新穎多樣,突出個性,富有藝術氣息。

(4)接待服務人員的髮型:大飯店、大公司的服務營業人員、導遊、外貿接待人員,接觸面廣,髮型應以整潔美觀為主,既具有民族特點,又富有時代氣息,給人以健康明朗、文明禮貌的良好印象。

(5)教師、機關人員的髮型:要求線條簡單、波紋平淡自然,髮型優美大方、樸實端莊。

人的臉型一般可分為8 種,其中鵝蛋臉(又稱瓜子臉)屬標準型,可以做任何髮型。設計髮型時,只有對髮型設計及化妝的.原則有深刻的認識,針對臉型處理髮式,進行平衡和調和,才能彌補臉型的不足,創造美麗和滿意的效果。正確處理髮型的方法如下:

(1)圓形臉:將頭髮安排在頭頂,用前劉海蓋住雙耳及一部分臉頰,即可減少臉的圓度。

(2)方形臉:類似於圓形臉,其髮式應遮住額頭,並將頭髮梳向兩邊及下方,並可以燙一下,造成臉部窄而柔順的效果。

(3)梨形臉:保持頭髮覆蓋豐滿且高聳,分出一些帶波浪的頭髮遮住額頭,頭髮以半卷或微波狀蓋住下級線,造成寬額頭的效果。

(4)長形臉:可適當用劉海掩蓋前額,一定不可將發簾上梳,頭縫不可中分,儘量加重臉型橫向感,使臉型看上去圓一些。

(5)鑽石形臉:增加上額和下巴的豐滿,維持頭髮貼近顴骨線,可創造出鵝蛋形臉的效果。

(6)心形臉:將中央部分劉海向上捲起或傾斜地梳向一邊,在下級線加上一些寬度。

(7)不規則形臉:可以選擇適當的髮型掩飾其缺點,採用柔和的蓋住突出缺陷的髮型,造成臉部兩邊平均的效果。

(1)胖而短的脖子:在額頭使用傾向劉海,發頂梳高,造成長度的效果,兩邊梳成波浪顯得修長,平滑貼頭的頸線強調了背視及側視修長的效果。

(2)長脖子:用柔和的發波和卷花蓋住脖子,頭髮應留到頸部,避免髮型高過頸背。

髮型設計的目的之一是要利用巧妙的頭髮整型與安排,克服頭型的缺陷,產生橢圓形頭型的效果。設計髮型時應仔細研究顧客的頭型,然後用一張橢圓形圖加在上面,哪邊有扁平現象,就應該調整哪邊頭髮的厚度,以補足該區域。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髮型設計都應是橢圓形,也可根據不同的頭型設計出多種時髦的髮型。

商務男士應儘可能避免留長髮或者某些時髦新潮的奇特髮型,最好也不要留光頭,不把頭髮染成過分鮮豔扎眼的顏色。女士的髮型雖然並不拘泥於短髮和直髮,但也應注意要相對保守一些,不能過分張揚和花哨。

年長者要求簡樸、端莊、成熟、穩重,因此,比較適宜大花型的短髮或盤發,給人以溫和可親的感覺;而年輕人則要注重整潔健康、美麗大方、新穎別緻,比較適宜盤發、扎辮子、短髮、長髮等。

(2)性格開朗、瀟灑的人,則要選擇長髮波流式的髮型;

(5)性格豪爽、具有男子氣概的女性,適宜選擇短髮型。

個人的禮儀集合7篇 「從細節傳達尊重與禮貌——個人禮儀指南」 第2張

第2篇

禮是怎麼產生的?其實人類在狩獵時代就已經知道要有禮貌,因為在打獵時,打獵者相互間必須保持適當距離,這就是最原始的禮儀。隨著社會發展、人類歷史的前進,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人際交往日趨平繁,社會生活更加複雜和多樣化,“禮”也不斷豐富和發展。

禮是上層建築的一部分,它的發展以物質生產和社會發展為基礎。自從有了階級和國家,“禮”的發展也達到了一個新階段。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信,無以知人也。”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中華大地素來被稱為禮儀之邦,家有家禮,國有國禮,時至今日,好多公司甚至專們設有從事禮儀的部門,可見當代人對禮儀也是相當的重視。我從五年前應聘到華宇購物廣場上班以來一直在客服部工作,客服部的別名就是禮儀部,為此,我想在此談談我對禮儀的認識。

完整的禮儀制度最初形成在公元前700多年,史稱“周禮”。簡單來說周禮的內容就是祭天、敬神、拜祖。隨著社會的發展,禮儀逐漸分成政治和生活兩大類:政治禮儀包括祭天、祭地、祭宗廟、祭先人宗師等,生活禮包括誕生禮、冠禮、飲食禮等。換一種說法來講,中國古代的禮儀就是五禮: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喜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禮儀的形成與社會環境和社會主題密不可分,比如漁民祭馬祖,漁民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而影響所及,媽祖由航海關係而演變為“海神”、“護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另外中國人是特別重視親情的,前幾天看一部電視劇,中國一個女子嫁到美國,兩個人相敬如賓,一日男方的父母來家小住,中國的媳婦待公公婆婆非常好,丈夫卻很不理解,認為他的父母嚴重影響了他們的二人世界,應該馬上讓他們離開,此事讓我對文明高度發達的美利堅帝國不得不另眼相看,如此不懂禮儀的民族還好意思每天給別人談“人權”,真是可笑之極。除了血緣關係,中國人還特別注重“尊師”,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些都是華夏禮儀的'精髓。

當然禮儀也要分時候、分場合,據說在甲午中日戰爭期間,當兵的向當官的報告兵情,在炮火紛飛的時刻,還不忘行大禮,先磕三個響頭,再彙報兵情,嘣、嘣、嘣,第三個頭最響,但兵情無法彙報了,原來磕第三個頭的時候一顆炮彈落在了甲板上,船毀人亡,禮數夠了,海戰卻失敗了,如此禮數我認為早應該拋棄。

現代也如此,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都離不開禮儀。商務有商務禮儀,社交有社交禮儀,用餐有用餐禮儀。就說用餐吧,我們必須做到坐有坐姿,長幼有序,用餐時我們大搖大擺坐在上席,長輩坐在下席,那可真是要貽笑大方了。再有,開個玩笑說,我們華宇超市的進口出口都有保安,一旦有顧客來,如果保安用優雅的手姿,表達出顧客的歡迎,或者是彬彬有禮的對顧客說,歡迎光臨,那麼保安就顯得很有禮儀,顧客的心裡也會暖暖的哦;華宇購物廣場從九十年代開業至今,仍能能紅紅火火,欣欣向榮,與公司注重禮儀是密不可分的。

但禮儀用的過了我認為也不合適。前幾年我到一個飯莊吃飯,一進門,兩邊站的十幾個油頭粉面的小夥子,齊齊喊道,來客五位,上茶倒水。聲音之洪亮,震的我耳膜還叮噹作響。說實話,頭一次去也許覺得新鮮好玩,但時間久了,真是讓人耳膜都受不了,果不其然,這飯店也就是開了3個多月就銷聲匿跡了。還有就是我聽一個朋友講,他們單位一個同事,非常講禮儀,只要見面就問好,握手,那怕上廁所也不例外,讓人不勝其煩,雖說禮多人不怪,但禮過了人也會怪的呀。

20xx年第二屆青運會將在龍城太原舉辦。據說這是山西第一次承辦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為此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全市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學禮儀、講規矩”教育實踐活動;在視窗行業開展“禮貌待人、誠信服務”教育實踐活動;在各大中國小校開展“學禮懂禮用禮”教育實踐活動;在社群、農村開展“學文明禮儀、講互愛互助”教育實踐活動。該行動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組建市文明禮儀講師隊伍及文明禮儀講師培訓,編撰文明禮儀多媒體教材;第二階段,運用組織授課、媒體宣傳、座談討論、主題演講、實景展示等多種形式普及文明禮儀知識,深化教育成果;第三階段,制訂本單位、本社群(農村)幹部職工、社群居民(村民)文明行為規範。通過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和文明禮儀實踐,強化市民遵守公共道德的自覺意識,營造人人講文明、懂禮貌、守秩序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城市形象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持續提升。華宇購物廣場作為龍城老牌商業帝國,趁此東風,也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開展了各項文明禮儀教育養成行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城市、我們的華宇都會成為文明禮儀的典範。

人生非常渺小,星空如此繁瑣,何必計較些小!讓我們重視禮儀,讓禮儀充滿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禮儀禮貌有時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背後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素質與修養。雖然我們近年來,愈發強調要給孩子自由,但是自由並非亂來、變得野蠻。

人是處於關係中的人。要想得到自身的自由,需要先學會尊重他人、與他人更好地共處。所以,別再說孩子還小,基本的禮貌禮儀,應該從娃娃抓起。當然,具體如何教,是有方法的,並非強逼孩子必須要怎樣怎樣,如此只可能適得其反。

第3篇

1個人日常生活禮儀。主要包括言談、舉止、服飾等方面的禮儀要求。

2家庭禮儀。禮儀在家庭及親友交往範圍內的運用是家庭禮儀,它包括家庭稱謂、問候、祝賀與慶賀、贈禮、家宴及家庭應酬等禮儀規範。

3社交禮儀。從家庭走向社會,進行社會交往,是禮儀行為向大社會的拓展。社交禮儀通常包括見面與介紹的禮儀;拜訪與接待的禮儀;交談與交往的'禮儀;宴請與饋贈的禮儀;舞會與沙龍的禮儀;社交禁忌等等。

4公務禮儀。公務禮儀是人們在公務活動過程中所應遵循的禮儀規範。它存在著自身的特殊性。在禮儀的一般原則指導下,把握公務活動過程中特殊的禮儀規範,可以提高公務活動的效率和成功率。公務禮儀通常包括工作禮儀,如工作彙報、辦公室禮儀等等;會議禮儀;公文禮儀;公務迎送禮儀等。

5禮儀文書。禮儀文書是人們在日常交往過程中,用書信和其他文字方式表達情感的禮儀形式。通過禮儀義書,可以達到彼此交流思想、互通訊息、加深友誼的目的。常用的禮儀文書有:禮儀書信,如邀請信、賀信、感謝信等;禮儀電報;請柬;名片;賀年片;題詞;訃告;唁電;碑文,等等

6商務禮儀。商務禮儀與一般的人際交往禮儀不同,它體現在商務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對於商業企業來說,從商品採購到銷售,從商品銷售到售後服務等,每一個環節都與本企業的形象息息相關。因此,商業企業及其每一個成員,如果能夠時時按照商務禮儀的要求去開展工作,這對塑造商業企業的良好形象,促進商品銷售,將會起極其重要的作用。商務禮儀主要包括櫃檯待客禮儀、商務洽談禮儀、推銷禮儀、商業儀式等等。

第4篇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在正式場合中,很多事物都有其一定的規則,如果你對這些規則沒有認知,就會鬧笑話。比如,喝乾白可以加冰塊,喝乾紅什麼都不加,如果喝乾紅加冰塊,就是失禮的表現;喝咖啡時不能亂用調羹,如果用調羹攪著喝,就說明不懂規矩。對規矩認知不足,不僅有損個人形象,也有損所代表的企業形象。

講究禮儀 ,遵從禮儀規範 ,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和魅力。更好地體現你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一個知識水準和道德水準嚴重不協調的學生,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人才,相反一個優秀人才,不僅應當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還必須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和禮儀修養,一些不文明行為和社會現象讓人感到厭惡,讓人遠離,現在很多中學只注重學生成績,而對其學生自身修養不重視,導致許多學生整體素質低,上了大學之後還有以前壞習慣,降低大學生整體素質水平,所以大學更應該注重自身禮儀修養,讓我們美麗校園更加文明。

很多時候個人行為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一個群體,團隊合作是大家共同努力而完成任務,如果你在團隊中沒有禮儀修養,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影像,會影響團隊的成績,所以提供禮儀修養不光是隻為了自己,也是為在以後生活工作更好有合作,作為大學生更應該在大學階段培養個人禮儀修養,懂得社交方法和技巧對大學生來講系統的禮儀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為準則,不僅可以豐富禮儀知識,做到道德要求的禮儀規範,懂得在實際生活中按照禮儀規範表現自己行為,而且可以做到把內在的道德品質和外在的禮儀形式有效的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有較高道德素質的現代文明人。

第5篇

在宴會上,該坐哪一個位子才正確? 坐位順序必須等女主人坐定之後,才能決定。一般是年長者先入 坐,然後是第一次與主人見面的人,最後才是交情普通的朋友。

吃飯時,手肘可以靠在餐桌上嗎? 吃飯時,無論手肘靠在餐桌上,或者放在餐桌下,都違反禮儀。正確的做法是,手腕或手腕和手肘的中間點,輕靠在桌邊,放在餐盤的.兩側;進食後,手腕微微離開桌面。

坐定之後,立刻將餐巾放在膝蓋上嗎? 必須等女主人動餐之後,客人才能跟著動。餐巾往內折約1/3,餐巾可以用來擦嘴角和指尖,但是不可用來擦桌子。

用手指擦杯緣的口紅印後,可以用餐巾擦手嗎? 吃飯前,如果能用面紙將多餘的口紅擦掉,口紅會呈自然的色澤,就不容易弄髒杯子了。

牢記坐位順序 英國式的坐位順序 主人坐在桌子兩端,這是英國式的坐位順序。原則上是男女交叉坐。 法國式的坐位順序 法國式的坐法是,主人相對坐在桌子中央。

客人遞出名片時,應該用右手接嗎? 用左手接。但是右手立刻伸出來,兩手一起拿著名片。如能客氣地道謝,會令人留下好感。

同事外出時,有人打電話找他,該如何應對? 如果只告訴對方,他要找的人不在,會給人一種不親切的感覺,而且毫無助益。應該請對方留言或電話,最後報出自己的名字。

在電梯上遇到不認識的人,也須打招呼嗎? 不論在電梯或走廊,遇到公司裡的人,都應該打招呼。即使是不認識的人,也可能會是重要客人,雖然用不著熱情地問候,但是點頭招呼是需要的。

請客人到接待室時,自己應先進去嗎? 應依門的方向而定,如果門是向內,主人應該走進門內,然後請客人進來,如果是向外開,主人開啟門後,先請客人進入。

寫信給重要客戶,寫到最後一行才出錯,可以用修正液改正嗎? 即使是最後一個字錯了,也不可以,應該重寫一張。用修正液或塗黑,都有失禮貌,寫完後最好重讀一遍,以確定沒有落字或錯字。

第6篇

個人禮儀在個人整體形象塑造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它傳達出最直接最生動的第一資訊,反映著個人的精神面貌。個人形象的美可以用六個字概括:“形於外,慧於中”。“形於外”是指一個人音容笑貌等外觀氣質特徵。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需要出席各種場合,扮演各種角色。當一個人以某種特定角色出現時,在儀容儀表方面就要符合社會對這個角色所規定的要求。“慧於中”指的是一個人的容貌美,不僅僅是指標緻的五官,而更重要的是指一個人的神情、氣質所反映出來的精神面貌。一個人的外表包裝是簡單的,而提高和改善人的修養和內心世界卻是複雜、深刻和全面的。

外在美只有與內在美達到和諧統一,神情才會超凡脫俗,“慧於中”才能“秀於外”,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情操、智慧、理想等內在美作為基礎,那麼再好的先天條件,再精心的打扮也只能是一種膚淺的美。所以一個人在注重個人儀容、儀表修飾的同時,必須不斷加強自己內在素質的培養。個人禮儀不是簡單的個人行為表現,而是個人的公共道德修養在社會活動中的體現,它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內在的品格與文化修養。若缺乏內在的修養,對於個人禮儀的具體規定,也就不可能自覺遵守、自願執行。只有“誠於中”方能“行於外”,因此個人禮儀必須以個人修養為基礎。其次,個人禮儀必須以尊敬他人為原則。在社會活動中,講究個人禮儀,自覺按個人禮儀的各項規定行事,必須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則。

“敬人者,人恆敬之”,只有尊敬他人,才能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尊敬。在社會主義社會的條件下,個人禮儀不僅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關係,而且還可以避免或緩解某些不必要的個人或群體的衝突。再次,個人禮儀必須以長遠為方針。個人禮儀的確會給人們以美好,給社會以文明,但所有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見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須經過個人長期不懈的努力和社會持續不斷的發展,因此,對個人禮儀規範的掌握切不可急於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人際交往頻繁的社會活動中,必須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整體形象,無論是儀容、服飾,還是言談、舉止,都應該在禮規的指導下,一以貫之地形成自己的風格。

人必須要在社會競爭中獲得生存發展,並得到社會對個人價值的承認、評價和認可,以滿足於個人的精神需要。一般來說,當個人行為符合社會道德要求時,他就能獲得社會的認可。在社會發展競爭中,如果個人智力水平相當,那麼個人成功起決定性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其中,個人品行修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說,加強自身修養,提升人格品質,塑造自身形象是個人成才、發展未來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而個人禮儀是以培養個人內外和諧的個體氣質為目標的,它要求人們遵循社會和諧的原則、尊重他人的原則,按照個人禮儀的文明標準行動,塑造個人的自身形象,展現個人的精視風貌,使個人形象日臻完美。

社會規範作為聯結社會和個人行為的媒介因素之一,像稜鏡一樣折射著社會對個人的一切影響,直接引導和限制著個人的態度和行為。5遵循個人禮儀規範,少不了自我剋制和自我約束。這種剋制和約束自體現為嚴格按照一定的個人禮儀標準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我國古人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概而言之就是要“立於禮”。洛克指出:“禮儀的目的與作用使得本來的玩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敬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沒有良好的禮儀,其餘一切成就就會被人看成驕傲、自負、無用和愚蠢。”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交往頻繁,往往在一舉手、一投足間若失了分寸,就會引起別人的不快樂和不舒服。因此,在社會交往活動中,要堅持“寧可讓人待己不公,也不可自己非禮他人”的美德。

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式、方式來表示尊重對方的過程和手段。

禮儀的根本內容是“約束自己,尊重他人”;禮儀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能輕鬆愉快地交往;禮儀的基本原則是“為他人著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則是禮儀的精髓。

禮儀存在於人際交往的一切活動中,是有形的,其基本形態既受社會的基本原則制約,又受物質水平、歷史傳統、文化心態、民族習俗等影響。

禮儀最基本的三大要素是語言(書面或口頭)、行為表情和服飾,任何重大典禮活動都需要同時具備這三種要素才能完成。

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

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如果分類,可以大致分為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五大分支。

但所謂五大分支,因為禮儀是門綜合性的學科,所以又是相對而言。

各分支禮儀內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禮儀內容都大體相同。

禮儀的主要功能,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是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二是有助於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於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係;還有助於淨化社會風氣。

從團體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形象的主要附著點。

大凡國際化的企業,對於禮儀都有高標準的要求,都把禮儀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獲得國際認證的重要軟體。

所以,學習禮儀,不僅是時代潮流,更是提升競爭力的現實所需。

禮儀的六個基本特徵:共同性、繼承性、統一性、差異性、階級影響性、時代發展性。

1、禮儀:禮儀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行為規範與準則,具體表現為禮貌、禮節、儀表、儀式等。

2、合體:所謂合體,是指穿著要和自己的身材、體型相協調,服裝不長不短,不肥不瘦。

它主要包括面部、頭部、頸部、手部等直接裸露在外的部分。

4、儀表:主要是指人在不同社會活動中穿著的服飾。

5、沙龍:是法語salon的音譯,原文意譯為“會客廳、客廳”。

我國把擴大交際範圍的各式各樣的室內聚會統稱為“沙龍”。

6、公關禮儀:是一個組織的成員或公關人員在公關活動中,為了維護組織的良好形象而應當遵循尊重他人,講究禮節,注重儀表、儀態、儀式等的規範和程式。

7、公關危機:是指由於內部或外部的某些突發事件嚴重地損害了組織的聲譽和形象,使組織陷入巨大的輿論壓力和危機之中的一種公共關係狀態。

8、“三a法則”:人們最渴望三樣東西,這就是:接受(acceptance)、贊成(approval)、重視(appreciation)。

滿足人的這三個方面的需求,是受人歡迎的三大祕訣,簡稱“三a法則”。

9、國宴:國宴是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為國家的慶典或為外國元首、政府首腦來訪而舉行的正式宴會,需要排座次,宴會廳內掛國旗。

賓主入席後,樂隊奏國歌,主人和主賓先後發表講話或致祝酒詞。

10、納采:男方父親遣媒人向女方家提親,女方父母同意後,男方派使者以雁、家鵝等物品為贄禮,正式向女方求婚。

11、六禮:早在我國先秦時代,便形成了旨在使婚禮隆重而正大光明的“六禮”,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12、冷餐會:冷餐會的特點是不排席位,菜餚以冷食為主,也可用熱菜,連同餐具陳設在菜桌上,供客人自取。

規格隆重程度可高可低,一般在中午12時至下午2時、下午5時至7時左右舉辦。

第7篇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汙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託人辦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型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1、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裡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

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鬆。女性應兩膝併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鐘”。若堅持這一點,那麼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都會優美、自然。

4、起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的美。“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鬆,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專門場所,禮儀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內容。

學生是學校工作的主體,因此,學生應具有的禮儀常識是學校禮儀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在活動中,在與教師和同學相處過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禮儀。

(1)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裡,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佈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後,方可坐下。學生應當準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後進入教室,應先得到教師允許後,方可進入教室。

(2)聽講: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言時,身體要立正,態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並且應當使用普通話。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佈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後,學生方可離開。

2、服飾儀表:穿著指穿衣褲,著鞋襪。其基本要求是: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3、尊師禮儀: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老師好!""校長好!"。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或宿舍,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後方可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4、同學之間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你獲得良好同學關係的基本要求。同學問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徵得同意後再拿,用後應及時歸還,並要致謝。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應嘲笑、冷笑、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著不能評頭論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這些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5、集會禮儀:集會在學校是經常舉行的活動。一般在操場或禮堂舉行,由於參加者人數眾多,又是正規場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會中的禮儀。升國旗儀式: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升降國旗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無論中國小還是大學,都要定期舉行升國旗的儀式。升旗時,全體學生應列隊整齊排列,面向國旗,肅立致敬。當升國旗,奏國歌時,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直至升旗完畢。升旗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活動,一定要保持安靜,切忌自由活動,嘻嘻哈哈或東張西望。神態要莊嚴,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所有在場的人都應抬頭注視。

6、校內公共場所禮儀:應該自覺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不在黑板、牆壁和課桌椅上亂塗、亂畫、亂抹、亂刻,愛護學校公共財物、花草樹木,節約用水用電。自覺將自行車存放在指定的車棚或地點,不亂停亂放,不在校內堵車。在食堂用餐時要排隊禮讓,不亂擁擠,要愛惜糧食,不亂倒剩菜剩飯。

儀態,指人的姿態、舉止和風度,即一個人的表情、行為、動作,也包括人的體態語。它反映一個人的性格、心理、感情、素養和氣質。個人的禮儀修養正是通過一舉一動表現出來的。

一個人即使有出眾的姿色、時髦的衣著,但如果沒有相應的行為美,就破壞了自己的形象。我們的姿態舉止就應該體現秀雅合適的行為美。

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有行相。要率直而不魯莽,活潑而不輕佻,工作緊張而不失措,休息時輕鬆而不懶散,與賓客接觸時有禮而不自卑。

一個人的氣質、風度及其禮儀教養不能僅是靠高檔的服飾裝扮而成的,更不是靠人們擁捧而就的,而是在一言一行中自然體現出來的。

最容易表現體態特徵的是人處於站立時的姿勢。社交場合中的站姿,要求做到“站有站相”,注意站姿的優美和典雅。

女性應是亭亭玉立,文靜優雅;男性應是剛勁挺拔,穩健大方。

正確的站立姿勢應是:端正、莊重,具有穩定性。站立時的人,從正面看去,應以鼻為點與地面作垂直狀,人體在垂直線的兩側對稱,表情自然明朗。

⑴上身。歪著脖子、斜著肩或一肩高一肩低、弓背、挺著腹、撅臀或身體依靠其他物體等。

⑵手腳。兩腿彎曲、叉開很大以及在一般情境中雙手叉腰、雙臂抱在胸前、兩手插在口袋等。

坐姿是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人體姿態,它反映的資訊非常豐富。優美的`坐姿是端正、優雅、自然、大方。

入座時,要走到座位前面再轉身,然後右腳向後退半步,再輕穩地坐下,收右腳。

入座後,上體自然坐直,雙肩平正放鬆,立腰、挺胸,兩手放在雙膝上或兩手交叉半握拳放在腿上,亦可兩臂微屈,掌心向下,放在桌上。兩腿自然彎曲,雙腳平落地上,男士雙膝稍稍分開,女士雙膝必須靠緊,兩腳平行,臀部坐在椅子的中央(男士可坐滿椅子,背輕靠椅背)。雙目平視,嘴脣微閉,微收下頜,面帶笑容。起立時,右腳向後退半步,而後直立站起,收右腳。

⑴就座時前傾後仰,或是歪歪扭扭,脊背彎曲,頭過於前傾,聳肩。

⑵兩腿過於叉開或長長地伸出去,萎靡不振地癱坐在椅子上。

⑶坐下後隨意挪動椅子,在正式場合蹺二郎腿時搖腿。

⑷為了表示謙虛,故意坐在椅子邊上,身體萎縮前傾地與人交談。

⑸大腿併攏,小腿分開,或雙手放在臀下,腿腳不停地抖動。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從一個人的走姿就可以看出其精神是奮發進取或失意懶散,以及是否受人歡迎等,它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

在生活中有的人精心打扮穿著入時,如果走姿不美,就會遜色三分;而有的人儘管服裝樣式簡單,優美的走姿卻使他氣度不凡。

標準的走姿要求行走時上身挺直,雙肩平穩,目光平視,下頜微收,面帶微笑;手臂伸直放鬆,手指自然彎曲,擺動時,以肩關節為軸,上臂帶動前臂,向前、後自然擺動;身體稍向前傾,提髖屈大腿,帶動小腿向前邁。

⑸步子太大或太小;不要腳蹭地面、雙手插在褲兜或後腳拖在地面上行走。

⑹男士的走姿像小腳女人走路一樣,一步一挪;或像閒人一樣八字步邁開,那會給人以萎靡不振的感覺。

⑴交叉式蹲姿。下蹲時,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右小腿基本垂直於地面,全腳著地,左腿在後與右腿交叉重疊,左膝由後面伸向右側,左腳跟抬起,腳掌著地,兩腿前後靠緊,合力支撐身體。臀部向下,上身稍前傾。

⑵高低式蹲姿。下蹲時左腳在前,右腳稍後,兩腿靠緊往下蹲。左腳全腳著地,小腿基本垂直於地面,右腳腳跟提起,腳掌著地。右膝低於左膝,右膝內側靠於左小腿內側,形成左膝高右膝低的姿勢,臀部向下,基本上靠一隻腿支撐身體。

下蹲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有彎腰、臀部向後撅起的動作;切忌兩腿叉開,兩腿展開平衡下蹲,以及下蹲時,露出內衣褲等不雅的動作,以免影響你的姿態美。因此,當要撿起落在地上的東西或拿取低處物品的時候,不可有隻彎上身、翹臀部的動作,而是首先走到要撿或拿的東西旁邊,再使用正確的蹲姿,將東西拿起。

行為舉止要考慮到是否有禮貌,是否傷害他人。以日常生活常見的遞交物品為例,請把握遞交物品三原則:安全、便利、尊重。

若遞刀遞筆給他人,就必須“授人以柄”,千萬不要把刀尖、筆尖對著他人遞過去,要令人有安全感並使對方很方便地接住,還要等對方接穩後才能鬆手,這就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端茶遞水最好雙手遞上,注意不要濺溼他人;要講究衛生,捧茶杯的手不要觸及杯口上沿,避免客人喝水時嘴脣碰到你手指接觸過的地方。

若遞交書本、檔案,也要儘量雙手遞上,讓文字正向朝著對方,使對方一目瞭然,不能只顧自己方便而讓他人接過書本檔案後再倒轉一下才看清文字。

遞交物品時一般要求和顏悅色,並說:“請接好”、“請用茶”、“請收好”之類的禮貌語,還要注意目光的交流,雙方最好處於“平視”狀態,儘量避免“俯視”時的傲慢、施捨之意或“仰視”時的畏懼、討好之態。

行為舉止應恰到好處。舉止三要素:情境、角色、距離。

⑴隨情境變化在辦公室與在運動場,在教室與在足球看臺上,出席婚禮與出席葬禮,朋友聚會與商務談判……所表現出來的舉止神態截然不同,才是正常現象。

如果主次不分,沒大沒小,反客為主,不是別有用心,就是貽笑大方。人是社會的一分子,行為舉止就不可能為所欲為。特別是官員、軍人、教師等型別人物的行動就顯然不大自由。特殊人物的舉止格外令人關注,其效果也與眾不同。

男女同學之間如果經常靠得太近,未免有“相處過密”之嫌;情侶之間,如果離得太遠,就有鬧彆扭之感。尤其是在社交活動中,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的遠近具有特定的含義。比如,距離75釐米左右是“個人界域”,意為“親切、友好、融洽”,適合於朋友、同志、同事談心;距離在45釐米以內是“親密界域”,意為“親密無間、愛撫”,適合於戀人、夫妻、母女等最親近者的交流。

握手次序應把握尊者優先和女士優先的原則,其次序是:上級、長輩、女士。具體說,在上下級之間,一般由上級先伸手,下級再相握;長輩與晚輩之間,應是長輩主動先伸手,晚輩立即反應;在男性與女性之間,應由女士先大方地伸手,男士有禮貌地響應。

在表示祝賀、慰問的特殊場合,下級、晚輩、男士也可先伸手。

主客之間:迎客時,主人先伸手,以示歡迎;告別時,客人應先伸手,表示感謝。告別時,若由主人先伸手,就有逐客之意。

⑴伸手時右手掌要與地面垂直,以示友好、平等。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上是順從性的握手姿勢,以示謙恭、服從,乃至乞求、巴結;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下是控制性的握手姿勢,表達的是居高臨下、傲慢,支配控制對方之意。

⑵握手時,必須注意目光交流,適當寒暄。切忌與對方握手時目光遊移、左顧右盼,與第三人談話。

⑶通常,握手只能一對一,注意不能幾個人交叉握手,要等別人握完後再握。

⑹不要用溼手、髒手或有疾病的手與人握手,如果對方已伸手,你應該亮出雙手,簡單說明情況表示歉意,以求得諒解,才不至於失禮。

⑺跨門檻時不可握手。賓主告別時,要注意跨門檻(一隻腳在門檻邊,一隻腳在門檻外面)時,不可握手。

鞠躬是我國古代傳統禮節之一,至今仍是人們見面表示恭敬、友好的一種人體語言。和握手相比,鞠躬表達的敬意更深一些,常用於婚喪節慶、演員謝幕、講演、領獎等場面以及下級對上級、服務員對客人、初次與朋友見面。特別是在大眾場合個體與群體的交往時,個人不可能和許多人逐一握手,則以鞠躬代之,既恭敬,又節約時間,值得大大提倡。

拱手禮是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禮節,而且它既可以避免人數眾多時握手的不便,又可以不受距離的限制,特別適用於春節拜年、單位團拜、親朋好友聚會或向別人祝賀時。

這是向尊長、來賓表示敬意的禮貌舉止。常用於上課前學生對老師,開會時對重要領導、來賓、報告人到場時的致敬。平時,坐著的位低者看到剛進屋的位尊者,坐著的男子看到站立著的女子,或者在送他們離去時,也都要用起立以表示自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