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個人的禮儀7篇 如何展現出一個人優雅的個人禮儀?

個人禮儀是指在社交場合中表現出合適和恰當的禮儀行為。它不僅可以提升個人形象,更能夠為社交交往帶來良好的效果。好的個人禮儀能夠讓人們贏得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獲得更多的機會和成功。因此,有必要積極學習和執行良好的個人禮儀。

個人的禮儀7篇 如何展現出一個人優雅的個人禮儀?

第1篇

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證明,人們對文雅的儀風和悅人的儀態一直孜孜以求。而今,隨著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的日漸頻繁,人們對個人的禮儀更是倍加關注。從表面看,個人禮儀僅僅涉及個人穿著打扮、舉手投足之類無關巨集旨的小節小事,但小節之處顯精神,舉止言談見文化。個人禮儀,作為一種社會文化,不僅事及個人,而且事關全域性。若置個人禮儀規範而不顧,自以為是,我行我素,必然授人以筆柄,小到影響個人的自身形象,大到足以影響社會組織乃至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形象。事實如此,絕非無病呻吟,聳人聽聞。

我們強調個人禮儀,倡導現代文明,旨在提高個人禮貌素養。強化公民的文明觀念。良好的禮儀風範,出眾的形象風采,是我們自尊尊人之本,更是我們立足、立業之源。

人們在生活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個人禮儀,個人禮儀與人們的心理有很大的關係。

一些我們熟知的社會因素,也影響到人們對個人禮儀的追求。

由於社會分工不同,每個人都在其中扮演的會角色,人們都嘗試用最好的方式來詮釋自己的社會角色,如:能力、智慧、愛心等。而通過塑造良好個人形象的方式來扮換最佳社會角色,則是一種最直接、最簡易、最快捷的方式。

社會化:人類個體在社會環境中,從自然 人發展為社會人的過程。

社會人:通過社會化,個體掌握了社會的道德和 文化,學會了該社會的道德規範和行為,形成獨立人格,產生自我意識,最終成為社會化的人。

個人的社會化是延續一生的過程,個人禮儀的獲得、完善、是人社會化的過程,禮儀的學習伴隨一生。

從歷史角度看,中外的個人禮儀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特點。

古代,個人禮儀是一種特權。現代社會,雖然不同階層是社會的客觀存在,但個人禮儀卻成為人人都需要遵守的行為準則。

個人禮儀是種社會文化,是國家文化與傳統的象徵,是治國教民的經典。個人禮儀與社會文明有十分緊密的關係,古人對此有專門的論述。

文化分為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精神層面就包括宗教的價值觀念、審美標準等。所以,講究個人禮儀,實際上是一個民族長久以來的精神文化的'積澱在個人生長的反映。

美化自我,尊敬他人。(適度、敬人) 共勉:周恩來名??

無論從正面、側面、背面走向座位,都講究左進左出,尤其在正式場合要遵守。

2、坐定時,上身一般保持端正,而腿、腳的姿勢卻可以有較多的變化。常見的姿勢:

其中,男女通用的姿勢有:正襟危坐式,大腿疊放式,前伸後曲式等。

女士專有的姿勢有:雙腿疊放式,雙腿斜放式,前伸後曲式。

男士專有的姿勢有:垂腿開膝式。另外,在一些正式場合,人們總會感到緊張侷促,表現出來的姿勢是雙腳內收。因此,儘量少出現這種姿勢,可以給人鎮定的印象。如果實在緊張,採用這種姿勢,可以緩解心理壓力。

1、體態:直立,挺胸,收腹,略為收臀,平肩,直頸,下頜微向後收

4、腿部:兩腿直,膝蓋放鬆,大腿收緊上提,身體重心落於前腳掌

6、女性:腳成v型,膝和腳根應靠緊;身體重心儘量提高

也稱走姿。與其他姿態相比,處於動態之中,體現人類的運動之美和精神風貌。從總體上講,屬於人體的綜合性活動,但側重點在腳步上,所以也稱為步態。行姿總的要求:矯健、優美、勻速。

辨析:行姿總的要求不慌不忙,是否缺少個性和朝氣?如何用禮儀的觀點解釋?

行走的某些階段,速度要勻,有節奏感,輕鬆,自然。

男士:抬頭挺胸,收腹直腰,上體平穩,雙肩平齊,目光平視,步履穩健大方。

女士:頭部端正,目光柔和,上體自然挺直,收腹挺腰,兩腿靠攏行走,步伐勻稱自如,輕盈,端莊,文雅。

女士:避免故意走“貓步”。腰部要自然擺動,不能扭捏,避免步幅過小,含胸。

男士:避免含胸駝背,左右擺動,步幅散漫,低頭等。

屬於一種靜態的姿態。多用於撿拾物品,幫助別人或照顧自己。

個人的禮儀7篇 如何展現出一個人優雅的個人禮儀? 第2張

第2篇

一、個人禮儀包括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著裝

從儀容儀表說,主要要求整潔乾淨,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經常洗澡、換衣服,消除身體異味。

從儀態舉止說,主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提出要求,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鬆,行細風,坐如鐘,臥如弓。"優美的站立姿態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身體直立、挺胸收腹、腳尖稍向外呈v字型,正式場合不能叉腰或雙手交叉;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兩腿間距與肩同寬,不能叉開,雙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體;走路要求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表情神態要求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自然微笑。

從談吐方面說,要求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不能沉默無言,也不能自己喋喋不休,要認真傾聽對方講話。

公共場所禮儀包括走路、問路、乘車、購物、在影劇院看戲等方面。走路除了注意體態、姿勢之外,要遵守交通規則,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問候,不能視而不見;如見到熟人需要交談,應靠邊兒或到角落談話,不能站在道路當中或人多擁擠的地方;行人互相禮讓,青年人主動給長者讓路,健康人主動給殘疾人讓路。向別人打聽道路,先用禮貌語言打招呼,如"對不起,打擾您一下"、"請問"等,年輕人問路應選適當稱呼,如"老爺爺"、"阿姨"、"叔叔"等然後再問路;聽完回答之後,一定要說:"謝謝您!"如果被陌生人問路,則應認真、仔細口答,自己不清楚,應說:"很抱歉,請再問問別人。"到商店購物,要用禮貌語言,購物之後也應說"謝謝"。

家中來客人,要事先有所準備,把房間收拾整潔。中國小生也要學會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迎接客人進屋,幫助客人放衣物,請客人在合適的位置落座。問客人喝什麼飲料,主動送上。要雙手呈、接物品。要主動、大方地與客人交談。客人要走時應禮貌挽留,說"您再坐一會兒"、"再喝杯茶吧"等。要送客人一段距離,說"再見"、"歡迎您再來"。去親友家做客要儀表整潔,儘可能帶些小禮品,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在親友家,不能大聲大氣,要談吐文明。不經主人允許,不可隨意動用主人家裡的.東西,即使是至親好友也應先打招呼,徵得主人同意。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時的禮儀:不能搶先入坐,不能先動食品;要請長輩先坐下,長輩動筷後再動筷子,雙肘不能放在桌子上;飯後,坐好略陪大家一會兒,或者說:"我用好了,請慢慢用。"然後再離座去別的房間休息。告別時,要說感謝的話,如"今天真高興"、"歡迎到我家去"。

以上是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禮儀。禮儀表現在生活之中,只要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加強重視,以身作則,及時糾正,逐步使自己養成文明禮儀的習慣,那麼我們一定能成為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

第3篇

1、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

2、鞠躬禮: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西,或是邊鞠躬邊說與行禮無關的話。鞠躬前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鄭重地;後應雙6先女士後男表示尊重與能吃任何東目禮貌地注3、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種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裡,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影劇院:觀眾應儘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的向已就座者示意,合其讓自己通過;通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想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著人家的臉,這是很失禮的.應注意衣著整潔,即使天氣炎熱,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觀的.在影劇院萬不可大呼小叫,笑語喧譁,也鐵把影院當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結束後觀眾應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

1、遊覽觀光:對公共建築、設施和文物古蹟,甚至花草樹木,都不能隨意破壞;不能在柱、牆、碑等建築物上亂寫、亂畫、亂刻;不要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汙染環境;不要亂扔果皮紙屑、雜物。

2、賓館住宿:旅客在任何賓館居住展p不要在房間裡大聲喧譁或舉行叫司的聚會,以免影響其他客人。對服務員要以禮相待,對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表示感謝。

3、飯店進餐:尊重服務員的'勞動,對服務員應謙和有禮,當服務員忙不過來時,應耐心等待,不可敲擊桌碗或喊叫。對於服務員工作上的失誤,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語,加以諷刺。:

1、乘火車、輪船:在候車室、候船室裡,要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喊叫。上車、登船時要依次排隊,不要亂擠亂撞。在車廂、輪船裡,不能隨地吐痰,不能亂丟紙屑果皮,也不能讓小孩隨地大小便。

2、乘公共汽車:車到站時應依次排隊,對婦女、兒童、老年人及病殘者要照顧謙讓。遇到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的乘客應主動讓座。

第4篇

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證明,人們對文雅的儀風和悅人的儀態一直孜孜以求。而今,隨著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的日漸頻繁,人們對個人的禮儀更是倍加關注。從表面看,個人禮儀僅僅涉及個人穿著打扮、舉手投足之類無關巨集旨的小節小事,但小節之處顯精神,舉止言談見文化。個人禮儀,作為一種社會文化,不僅事及個人,而且事關全域性。若置個人禮儀規範而不顧,自以為是,我行我素,必然授人以筆柄,小到影響個人的自身形象,大到足以影響社會組織乃至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形象。事實如此,絕非無病呻吟,聳人聽聞。我們強調個人禮儀,倡導現代文明,旨在提高個人禮貌素養。強化公民的文明觀念。良好的禮儀風範,出眾的形象風采,是我們自尊尊人之本,更是我們立足、立業之源。

人們在生活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個人禮儀,個人禮儀與人們的心理有很大的關係。

一些我們熟知的社會因素,也影響到人們對個人禮儀的追求。

由於社會分工不同,每個人都在其中扮演的會角色,人們都嘗試用最好的方式來詮釋自己的社會角色。個人禮儀要與自己的社會角色吻合。

社會化:人類個體在社會環境中,從自然人發展為社會人的過程。

社會人:通過社會化,個體掌握了社會的道德和文化,學會了該社會的道德規範和行為,形成獨立人格,產生自我意識,最終成為社會化的人。個人的社會化是延續一生的過程,個人禮儀的獲得、完善、是人社會化的過程,禮儀伴隨一生。

3、個人禮儀的歷史演變從歷史角度看,中外的個人禮儀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特點。

古代,個人禮儀是一種特權。現代社會,雖然不同階層是社會的客觀存在,但個人禮儀卻成為人人都需要遵守的行為準則。

個人禮儀是種社會文化,是國家文化與傳統的象徵,是治國教民的經典。個人禮儀與社會文明有十分緊密的關係,古人對此有專門的論述。文化分為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精神層面就包括宗教的價值觀念、審美標準等。所以,講究個人禮儀,實際上是一個民族長久以來的精神文化的積澱在個人生長的反映。這部分內容以列舉事例的方法進行。

2、坐定時,上身一般保持端正,而腿、腳的姿勢卻可以有較多的變化。常見的姿勢:

收。因此,儘量少出現這種姿勢,可以給人鎮定的印象。如果實在緊張,採用這種姿勢,可以緩解心理壓力。

1、體態:直立,挺胸,收腹,略為收臀,平肩,直頸,下頜微向後收

3、上身:兩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彎曲;兩手可在體前交叉,右手放左手上,肘部略外張男性必要時可單手或雙手背於背後5、男性:雙腳可微微張開,不超過肩寬6、女性:腳成v型,膝和腳根應靠緊;身體重心儘量提高女士應避免的站姿兩腳交叉站立雙手/單手叉腰4、腿部:兩腿直,膝蓋放鬆,大腿收緊上提,身體重心落於前腳掌

類的運動之美和精神風貌。從總體上講,屬於人體的綜合

性活動,但側重點在腳步上,所以也稱為步態。行姿總的

(4)腳尖朝前,步幅適中。腳:避免外八,內八,重心在前腳掌。腿:膝蓋伸直。步幅:一腳距離。

行走的某些階段,速度要勻,有節奏感,輕鬆,自然。

接聽電話不可太隨便,得講究必要的禮儀和一定的技巧,以免橫生誤會。無論是打電話還是接電話,我們都應做到語調熱情、大方自然、聲量適中、表達清楚、簡明扼要、文明禮貌。

1、及時接電話一般來說,在辦公室裡,電話鈴響3遍之前就應接聽,3遍後就應道歉:“對不起,讓你久等了。”如果受話人正在做一件要緊的事情不能及時接聽,代接的應妥為解釋。如果既不及時接電話,又不道歉,甚至極不耐煩,就是極不禮貌的行為。儘快接聽電話會給對方留下好印象,讓對方覺得自己被看重。

2、確認對方對方打來電話,一般會自己主動介紹。如果沒有介紹或者你沒有聽清楚,就應該主動問:“請問你是哪位?我能為您做什麼?您找哪位?”但是,人們習慣的做法是,拿起電話聽筒盤問一句:“喂!哪位?”這在對方聽來,陌生而疏遠,缺少人情味。接到對方打來的電話,您拿起聽筒應首先自我介紹:“你好!我是某某某。”如果對方找的人在旁邊,您應說:“請稍等。”然後用手掩住話筒,輕聲招呼你的同事接電話。如果對方找的人不在,您應該告訴對方,並且問:“需要留言嗎?我一定轉告!”

3、講究藝術接聽電話時,應注意使嘴和話筒保持4釐米左右的距離;要把耳朵貼近話筒,仔細傾聽對方的講話。最後,應讓對方自己結束電話,然後輕輕把話筒放好。不可“啪——”的`一下扔回原處,這極不禮貌。最好是在對方之後掛電話。

4、調整心態當您拿起電話聽筒的時候,一定要面帶笑容。不要以為笑容只能表現在臉上,它也會藏在聲音裡。親切、溫情的聲音會使對方馬上對我們產生良好的印象。如果

繃著臉,聲音會變得冷冰冰。打、接電話的時候不能叼著香菸、嚼著口香糖;說話時,聲音不宜過大或過小,吐詞清晰,保證對方能聽明白。

5.用左手接聽電話,右手邊準備紙筆,便於隨時記錄有用資訊。

應籌式:在不太重要的場合。如在火車上等場合只要說出叫什麼名字就可以了,不必報

交流式:你好,我是xx,請多多關照,或送上名片。比較隨便。

時間:與別人談話30分鐘時,如果只有10分鐘以內對方是看著你的,說明他在輕視你。

如果10分鐘至20分鐘之間,說明他對你是友好的。20分鐘至30分鐘說明兩種情況:

二、敵視。也就是與別人談話時眼睛要注視談話時間的2/3。

部位:額頭上,屬於公務型注視。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時間也不太長的情況下。

有的時候皺眼眉,表示不奈。撅著嘴表示生氣。"噢"?表示驚呀!

要學會微笑。微笑很重要,誰喜歡天天面對著冷冰冰一點笑容的人呀。像儲蓄所、銀行的職員,當你去取錢時,他們是不是很冷冰冰的,一點笑容也沒有。像別人欠他們什麼似的,感覺不太好吧,其實那是他們的職業病,已經習慣了。

下面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以前有一家公司讓他們的員工去拿一份重要的材料,結果去的都被罵了回來。老闆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小李,小李很愁呀!但這份材料不拿還不行,結果還是去了。到那時,只見那位科長還在破口大罵呢?這時小李什麼也沒有說,只是微笑、微笑還是微笑,嘴裡說著:"噢?這樣呀?是嗎?",只是點著頭微笑著。後來,那個吳科長罵了一陣子的時候,小李說:"吳科長,你很會善於表達你內心裡的憤怒呀!"。後來,吳科長看了看小李說:"嗯!這小夥子不錯!我也不為難你了,你就拿回去吧!",就這樣別人沒有拿到的,他卻拿到了。

當與別人談話時不要雙手交叉,身體晃動,一會傾向左邊,一會傾向右邊,或是摸摸頭髮、耳朵、鼻子給人以你不耐煩的感覺。一邊說話一邊在玩筆,有的人特別喜歡轉筆,好像在炫耀,你看我轉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個筆來回的按。雖然與同輩之間還算說的過去吧,但是跟長輩談話時這樣做是很不禮貌的。

第5篇

教育孩子保持儀容儀表的整潔,要把臉、脖子、手都洗得乾乾淨淨;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注意口腔衛生;經常洗澡,保證身體沒有異味;衣著要乾淨、整潔、合體。

目標就是“站如鬆,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主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方面提出要求。優美的站立姿態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身體直立、挺胸收腹、腳尖稍向外呈v字形。要避免無精打采、聳肩、塌腰,千萬不能半躺半坐。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擺動,步速適中,防止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教育孩子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與人交往要面帶自然微笑,千萬不要出現隨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癢、摳腳等不良習慣動作。

要求孩子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請、對不起、沒關係”等。要求孩子做到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語言,簡潔得體,既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囉嗦重複。

父母是孩子人生當中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思想觀念和性格都對孩子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所以身為父母一定要先擺脫錯誤的教育理念,樹立新的、正確的觀念來教育孩子。

*重視教養的重要性。有一些父母認為,現代社會講個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禮儀沒關係,只要學習好、有本事就行了。但是殊不知“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孩子若是養成了壞習慣,長大了再改就來不及了。

*不要認為霸道是一種強勢。當下,還有一些父母認為孩子太老實了不好,就是要霸道一些,才不受欺負。但是隻要留心一下週圍真正事業有成的人,有幾個不懂文明禮儀?我們國家本來就是個禮儀之邦,而文明禮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現代社會人的文明禮儀要求就更高了。

父母應該在日常生活當中,注意從行為舉止、談吐、著裝幾個方面培養孩子注重自己的個人禮儀,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儀容儀表方面。原則就是整潔乾淨,臉、脖子、手都應洗得乾乾淨淨。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注意口腔衛生;經常洗澡,保證身體沒有異味;衣著要乾淨、整潔、合體。

*行為舉止方面。目標就是“站如鬆,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主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提出要求,優美的站立姿態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身體直立、挺胸收腹、腳尖稍向外呈v字形。要避免無精打采、聳肩、塌腰。正式場合不能叉腰或雙手交叉,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僵硬,兩腿間距與肩同寬,雙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這樣就大方得體了,千萬不能半躺半坐。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擺動,步速適中,防止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表情神態方面。最主要的就是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自然微笑,千萬不要出現隨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癢、摳腳等不良習慣動作。

*言談措辭方面。要求做到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敬語,簡潔得體,既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囉嗦重複。要仔細傾聽對方講話,交談時不要東張西望、翻看其他東西。交談的人很多的時候,不可只跟一人談話而冷落其他的人。

父母在帶孩子到公共場所的時候,要注意從走路、問路、乘車、購物等方面教會孩子在這些地方應該表現的行為舉止。

*走路:要遵守交通規則;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問候,不能視而不見,如要交談,應靠邊兒或到角落談話,不能站在道路當中或人多擁擠的地方;禮讓行人,主動給長輩、殘疾人讓路。

*問路:加上適當的稱呼,如“老爺爺”、“阿姨”、“叔叔”等,然後再問路;用禮貌用語打招呼,如“對不起,打擾您一下”、“請問”等;即使對方不知道,聽完回答之後,也一定要說“謝謝您”;如果被陌生人問路,則應認真、仔細回答,自己不清楚,應說“很抱歉,請您再問問別人”。

*購物:不可以“上帝”自居,要尊重工作人員的辛勤勞動,不要用“喂”、“嘿”等字眼,付款之後也應說“謝謝”。

*娛樂場所:在影劇院裡,不能大聲喧譁;不能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儘量提前到場,遲到了,入座時走姿要低,速度要快;觀看演出時,要尊重演員,適時禮貌鼓掌。

*乘車:乘坐公共汽車、火車的時候,人多擁擠,要照顧老幼病殘,學會讓座;被人擠撞,要理解、寬容他人,不要惡言惡語。

家中來客人,要事先有所準備,父母可以試著要孩子學會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

*迎客:迎接客人進屋的時候,主動幫助客人放衣物,請客人在合適的位置落座;主動送上客人想喝的飲料;遞接物品要用雙手。

*交談:要讓孩子主動、大方地與客人交談,不要拘謹,讓客人感到像在自己家裡一樣。

*送客:客人要走時應禮貌挽留,說“您再坐一會兒”、“再喝杯茶吧”等;要送客人一段距離,說“再見”、“有空常來”。

*做客:做客的時候要讓孩子保持整潔,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不能粗聲粗氣,要談吐文雅;不經主人允許,不可隨意動用主人家裡的東西;告別時,要說感謝的話,如“今天飯菜真好吃”、“玩得很愉快!”

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養,這樣的人,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從心裡學上講,被眾人接納的程度高,有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利於開啟局面,發展事業。而當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就會被別人接納,受大家歡迎,就會有很多的朋友,而這些朋友又會間接或直接地給他帶來相應的發展機會,從而讓孩子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與人交往、處事的能力。

安靜、安序的學習環境是孩子學習的基本保障。如果每個孩子學習禮儀。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那麼當他想介入別人的.工作的時候就會有禮貌的徵求別人意見,比如:“,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積木嗎?”“,你可以把你的玩具給我玩一下嗎?”那麼,當幼兒知道別人想介入到他的工作領域時會很有禮貌的介入。這時候,孩子就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這件事情上,那麼,當孩子專注了,有秩序了,提高學習質量也是必然的。心裡學家約翰戈特曼的研究也顯示,那些懂得禮節、禮貌的孩子,其身心會更加健康,而且會關心他人、更富我身邊就有一些家長也在教他們的孩子讀誦《三字經》和《弟子規》,這些孩子顯然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樣,他們有禮貌,懂得尊敬人,而且學習的能力很強,從不用老師擔心,讓人看了就會生歡喜心。所以說,從小養成孩子的文明及禮貌習慣,學會說禮貌用語,對孩子的發展和成長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當中,家長能與老師密切的配合,做好教育工作。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教育我們的孩子。

第6篇

第7篇

個人禮儀在個人整體形象塑造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它傳達出最直接最生動的第一資訊,反映著個人的精神面貌。個人形象的美可以用六個字概括:“形於外,慧於中”。“形於外”是指一個人音容笑貌等外觀氣質特徵。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需要出席各種場合,扮演各種角色。當一個人以某種特定角色出現時,在儀容儀表方面就要符合社會對這個角色所規定的要求。“慧於中”指的是一個人的容貌美,不僅僅是指標緻的五官,而更重要的是指一個人的神情、氣質所反映出來的精神面貌。一個人的外表包裝是簡單的,而提高和改善人的修養和內心世界卻是複雜、深刻和全面的。

外在美只有與內在美達到和諧統一,神情才會超凡脫俗,“慧於中”才能“秀於外”,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情操、智慧、理想等內在美作為基礎,那麼再好的先天條件,再精心的打扮也只能是一種膚淺的美。所以一個人在注重個人儀容、儀表修飾的同時,必須不斷加強自己內在素質的培養。個人禮儀不是簡單的個人行為表現,而是個人的公共道德修養在社會活動中的體現,它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內在的品格與文化修養。若缺乏內在的修養,對於個人禮儀的具體規定,也就不可能自覺遵守、自願執行。只有“誠於中”方能“行於外”,因此個人禮儀必須以個人修養為基礎。其次,個人禮儀必須以尊敬他人為原則。在社會活動中,講究個人禮儀,自覺按個人禮儀的`各項規定行事,必須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則。

“敬人者,人恆敬之”,只有尊敬他人,才能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尊敬。在社會主義社會的條件下,個人禮儀不僅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關係,而且還可以避免或緩解某些不必要的個人或群體的衝突。再次,個人禮儀必須以長遠為方針。個人禮儀的確會給人們以美好,給社會以文明,但所有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見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須經過個人長期不懈的努力和社會持續不斷的發展,因此,對個人禮儀規範的掌握切不可急於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人際交往頻繁的社會活動中,必須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整體形象,無論是儀容、服飾,還是言談、舉止,都應該在禮規的指導下,一以貫之地形成自己的風格。

人必須要在社會競爭中獲得生存發展,並得到社會對個人價值的承認、評價和認可,以滿足於個人的精神需要。一般來說,當個人行為符合社會道德要求時,他就能獲得社會的認可。在社會發展競爭中,如果個人智力水平相當,那麼個人成功起決定性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其中,個人品行修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說,加強自身修養,提升人格品質,塑造自身形象是個人成才、發展未來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而個人禮儀是以培養個人內外和諧的個體氣質為目標的,它要求人們遵循社會和諧的原則、尊重他人的原則,按照個人禮儀的文明標準行動,塑造個人的自身形象,展現個人的精視風貌,使個人形象日臻完美。

社會規範作為聯結社會和個人行為的媒介因素之一,像稜鏡一樣折射著社會對個人的一切影響,直接引導和限制著個人的態度和行為。5遵循個人禮儀規範,少不了自我剋制和自我約束。這種剋制和約束自體現為嚴格按照一定的個人禮儀標準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我國古人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概而言之就是要“立於禮”。洛克指出:“禮儀的目的與作用使得本來的玩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敬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沒有良好的禮儀,其餘一切成就就會被人看成驕傲、自負、無用和愚蠢。”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交往頻繁,往往在一舉手、一投足間若失了分寸,就會引起別人的不快樂和不舒服。因此,在社會交往活動中,要堅持“寧可讓人待己不公,也不可自己非禮他人”的美德。

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式、方式來表示尊重對方的過程和手段。

禮儀的根本內容是“約束自己,尊重他人”;禮儀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能輕鬆愉快地交往;禮儀的基本原則是“為他人著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則是禮儀的精髓。

禮儀存在於人際交往的一切活動中,是有形的,其基本形態既受社會的基本原則制約,又受物質水平、歷史傳統、文化心態、民族習俗等影響。

禮儀最基本的三大要素是語言(書面或口頭)、行為表情和服飾,任何重大典禮活動都需要同時具備這三種要素才能完成。

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

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如果分類,可以大致分為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五大分支。

但所謂五大分支,因為禮儀是門綜合性的學科,所以又是相對而言。

各分支禮儀內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禮儀內容都大體相同。

禮儀的主要功能,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是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二是有助於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於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係;還有助於淨化社會風氣。

從團體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形象的主要附著點。

大凡國際化的企業,對於禮儀都有高標準的要求,都把禮儀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獲得國際認證的重要軟體。

所以,學習禮儀,不僅是時代潮流,更是提升競爭力的現實所需。

禮儀的六個基本特徵:共同性、繼承性、統一性、差異性、階級影響性、時代發展性。

1、禮儀:禮儀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行為規範與準則,具體表現為禮貌、禮節、儀表、儀式等。

2、合體:所謂合體,是指穿著要和自己的身材、體型相協調,服裝不長不短,不肥不瘦。

它主要包括面部、頭部、頸部、手部等直接裸露在外的部分。

4、儀表:主要是指人在不同社會活動中穿著的服飾。

5、沙龍:是法語salon的音譯,原文意譯為“會客廳、客廳”。

我國把擴大交際範圍的各式各樣的室內聚會統稱為“沙龍”。

6、公關禮儀:是一個組織的成員或公關人員在公關活動中,為了維護組織的良好形象而應當遵循尊重他人,講究禮節,注重儀表、儀態、儀式等的規範和程式。

7、公關危機:是指由於內部或外部的某些突發事件嚴重地損害了組織的聲譽和形象,使組織陷入巨大的輿論壓力和危機之中的一種公共關係狀態。

8、“三a法則”:人們最渴望三樣東西,這就是:接受(acceptance)、贊成(approval)、重視(appreciation)。

滿足人的這三個方面的需求,是受人歡迎的三大祕訣,簡稱“三a法則”。

9、國宴:國宴是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為國家的慶典或為外國元首、政府首腦來訪而舉行的正式宴會,需要排座次,宴會廳內掛國旗。

賓主入席後,樂隊奏國歌,主人和主賓先後發表講話或致祝酒詞。

10、納采:男方父親遣媒人向女方家提親,女方父母同意後,男方派使者以雁、家鵝等物品為贄禮,正式向女方求婚。

11、六禮:早在我國先秦時代,便形成了旨在使婚禮隆重而正大光明的“六禮”,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12、冷餐會:冷餐會的特點是不排席位,菜餚以冷食為主,也可用熱菜,連同餐具陳設在菜桌上,供客人自取。

規格隆重程度可高可低,一般在中午12時至下午2時、下午5時至7時左右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