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3的倍數》優秀教學反思5篇 "透過「3的倍數」教學,拓展學生思維與創造力:優秀教學反思"

該反思主要是以教學經驗為基礎,從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出發,系統地總結了“《3的倍數》”這一數學教學內容。文章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剖析,並反思了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不足和改進方向。這篇反思為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幫助。

《3的倍數》優秀教學反思5篇

第1篇

2、3、5倍數的特徵我設計的是一節課,但上完這節課上完後,給我最大的感受,學生對2、5的倍數的特徵不難理解,對偶數和奇數的概念也容易掌握,但我由於對教材的把握不夠,時間用到2、5倍數上的較多。以至於對3的倍數特徵探究不到位。

好的開始等於成功了一半。課伊始,我設計了搶“30”的遊戲,目的.是讓學生從中找到3的倍數,但我發現這個遊戲沒讓學生部明白要求沒有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意義不到。數學學習過程中應該售察、發現、驗證、結論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首先讓學生圈出寫出100以內2、5的倍數,立觀察,看看你有什麼發現?學生很容易發現他們的特徵,而這只是猜測,結論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但我對這部分的處理太過於複雜零碎。以至於用的時間過多。比如說2、5倍數與其他數位的關係,著就不是本節課的重點。

小組合作,發揮團體的作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覺得我們班小組小組合作還有很多部足的地方,比如說學生的之一能力傾聽能等等還需進一步訓練。

《3的倍數》優秀教學反思5篇

第2篇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是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由於數學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大多數學生對學習數學感到枯燥、乏味,但當他們對數學發生興趣時就會覺得“其樂無窮”,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學習。在這方面我的體會是學海無涯“樂”作舟,“數”山有路“趣”為徑。下面,談談我在《3的倍數》課堂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是學習入門的嚮導,是激發學生求知慾,吸引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

在《3的倍數》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先找找出示的一些數中哪些是2的倍數,哪些是5的倍數?再讓學生猜測3的倍數特徵是怎樣的,由於學生剛剛複習了2、5倍數的.特徵,知道只要看一個數的個位,因此在學習3的倍數特徵時,自然會把“看個位”這一方法遷移過來。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於是新舊知識間的矛盾使學生產生了困惑,有了新舊知識的矛盾,就能激發起學生探究的願望,這樣不但有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有效的將新知噬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還有利於培養學生深入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在兒童的學習活動中,興趣起著定向和動力功能的雙重作用。一個兒童的注意力水平是他能否學習好和心智發展快慢的最基本條件。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產生積極的情感和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效率就高;沒有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就不高。

在教學“3的倍數”時,我讓學生在活動中去發現,通過擺圓片組數的形式,合作探究,從而找到事物之間的聯絡,在“做”中學,這樣抓住了生與生交流,為學生學習提供了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給學生創造一個自我表現、自我確認的機會,有力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能動作用,培養了創造力和自信的個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創造應用機會,引導動手操作,創設問題情境,開展競賽活動等方式,使學生學有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設計融科學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練習題,能夠培養學生的練習興趣。

如發散練習中,4□,□2,1□4,84□有幾種填法?學生能很快的說出一種甚至幾種。尤其是一些會思考訴學生還發了填寫的規律。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於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

設計不同型別、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從模仿性的基礎練習到提示性的變式練習再到立性的思考練習,降低習題的坡度,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品嚐到各自成功的喜悅。

總之,《3的倍數》一課是在學生的猜想、操作、驗證、交流、反思、歸納的數學活動中,獲得知識與經驗的。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是我在教學工作的任務和目的。

第3篇

2、3、5倍數的特徵我設計的是一節課,但上完這節課上完後,給我最大的感受,學生對2、5的倍數的特徵不難理解,對偶數和奇數的概念也容易掌握,但我由於對教材的把握不夠,時間用到2、5倍數上的較多。以至於對3的倍數特徵探究不到位。

好的開始等於成功了一半。課伊始,我設計了搶“30”的遊戲,目的是讓學生從中找到3的倍數,但我發現這個遊戲沒讓學生部明白要求沒有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意義不到。數學學習過程中應該售察、發現、驗證、結論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首先讓學生圈出寫出100以內2、5的倍數,立觀察,看看你有什麼發現?學生很容易發現他們的特徵,而這只是猜測,結論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但我對這部分的處理太過於複雜零碎。以至於用的時間過多。比如說2、5倍數與其他數位的`關係,著就不是本節課的重點。

小組合作,發揮團體的作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覺得我們班小組小組合作還有很多部足的地方,比如說學生的之一能力傾聽能等等還需進一步訓練。

第4篇

?3的倍數的特徵》的教學是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因數與倍數”中一個重要知識點,是學生在學習了2和5的倍數特徵之後的新內容。

3的倍數的特徵與2和5的倍數的特徵有很大差別,2和5的倍數的特徵僅僅體現在個位上的數,比較明顯,容易理解。而3的倍數的特徵,不能只從個位上的數來判斷,必須把其他各位上的數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為3的倍數來判斷,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我在本節課設計理念上,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方法為主線的原則,從現象到本質,從質疑到解疑。當然本節課也存在很多問題,下面我進行做幾點反思。

在匯入環節,我通過複習舊知識進行“熱身”。由於學生已經掌握了2和5倍數的特徵,知道只要看一個數的個位就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因此在學習3的倍數特徵時,自然會把“看個位”這一方法遷移過來,儘管是負遷移。實際上,鮮明的讓學生髮現卻不是這樣,於是新舊知識間的矛盾使學生產生了困惑,有了新舊知識的矛盾,就能激發起學生探究的願望,這樣有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有效的將新知噬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還有利於培養學生深入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猜想3的倍數特徵是基礎,在學生得出猜想後,我便引導學生找出百數表中3的倍數去驗證,並在驗證中推翻了剛才的猜想。驗證也是有技巧的,30以內即可發現3的`倍數中,個位上可能是10個數字中的任何一個,之前的判斷已經站不住腳。之後繼續探究,在100以內,基本可以發現規律,但為了嚴謹,必須跳出百數表,在100以上的數中去驗證這個規律。最後,引導學生理解這個結論背後的原理,為什麼它的規律和之前的規律不一樣?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學會本節課知識,更掌握了科學的探究方法。

本節課的目標定位上,我考慮到學生的已有認知基礎,我決定引導學生探索3的倍數的特徵背後的道理。這一嘗試建立在我對學生學情把握的基礎上,因為3的倍數的特徵的結論一但得出,運用起來沒有難度,後面的練習往往成了“休閒時間”,而進一步提升探索難度,無疑是開發思維的良好契機。我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逐步深入,最後還是把話語權留給學生,這樣就給予不同學生各自適應的個性化學習方略,真正做到了讓每位同學在數學上都得到發展。

第5篇

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很大的積極性,從而產生某種肯定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下面,就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結合學生的年齡及思維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談幾點體會。

現代教育理論曾提出過“三主”的觀點:即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的發展為主線,以學生探索性的學為主體,以教師創造性的教為主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一個探索性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各個側面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教學重點,而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又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難點,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做了這樣的設計。我先出示長方形框架並告訴學生長方形長3分米,寬2分米,請學生說出它的面積,然後教師捏住長方形框架的一組對角向外拉,長方形變成了平行四邊形。這時我提問:同學們能說出它的面積有沒有變化嗎?學生l回答:它的面積不變,還是6平方分米。學生2回答:它的面積變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師不必急於肯定或否定這兩位學生的回答,給學生留一個懸念,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到底是多少?怎樣求得呢?根據國小生心理特點,他們一定會探索其中的緣由,而教師就應該給學生創設這種情境,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自己得出結論。這樣,學生求知慾望就被有力地激發出來,這種學習效果要比教師硬塞現成公式要好得多。

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激發起來”。我們既然處在一個大的競爭環境中,不妨也在我們的小課堂中設定一個競爭的情境,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教學中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例如,在一次數學教研活動中,一位教師就根據教學內容並針對國小生心理特點設計了這樣一種情境。講授“8的認識”,在做課堂練習時,教師拿出兩組0至8的數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隊,女隊進行比賽。雖然此刻教師還沒宣佈比賽的規則和要求,可是全體同學已進入了教師所設定的情境之中,暗中為自己的隊加油,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引發出來了。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國小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思維特點,設定遊戲性情境,把新知識寓於遊戲活動之中,通過遊戲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在遊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課堂訓練時,組織60秒搶答遊戲。教師準備若干組數學口答題,把全班學生分為幾組,每組選3名學生作代表。然後由教師提出問題,讓每組參賽的學生搶答,以積分多為優勝,或每答對一題獎勵一面小紅旗,多得為優勝。學生在遊戲中大腦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並受到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有力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認為這正是教學的本質所在。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例如,在教學”比的應用“一節內容時,在練習當中我為同學們講了一個故事:中秋節,江西巡撫派人向乾隆帝送來貢品芋頭,共3筐,每筐都裝大小均勻的芋頭180個,乾隆帝很高興,決定把其中的一筐賞賜給文武大臣和後宮主管,並要求按人均分配。機大臣和了馬上討好,忙出班跪倒”啟奏陛下,臣認為此一筐芋頭共180個,先分別賜予文武大臣90個,後宮主管90個,然後再自行分配“。還沒等和說完宰相劉墉出班跪倒”啟奏萬歲,剛才和大人所說不妥。這在朝的文官武將現有56位,分90個芋頭,每人不足兩個,而後宮主管34人,分90個芋頭,每人不足三個,這怎麼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數一樣多“。皇上聽後點點頭”劉愛卿說的有理,那依卿之見如何分好?“此時,學生都被故事內容所吸引,然後讓學生替劉墉說出方法,這個故事把數學知識寓於故事情節之中,從而喚起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國小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例如,在講”軸對稱圖形“內容時,教師提前讓學生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和幾種三角形的紙片。讓學生試做每個圖形的對摺,使圖形對摺後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操作後發現有些圖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圖形不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設計,不但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樂趣,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