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版因數與倍數教學反思3篇 從版因數到倍數:學生思維拓展與教學策略反思

本文將從版因數與倍數教學的角度出發,追溯其教育歷史和現狀,探討其存在的問題和反思,並提出一些改進方案,旨在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建立起更加完善和科學的教育體系。

版因數與倍數教學反思3篇 從版因數到倍數:學生思維拓展與教學策略反思

第1篇

本課程為一節數學概念課,現在的課程設計主要通過乘法算式直接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對於初次接觸的學生們而言,屬於較難掌握的內容。

同學們在乘法算式的學習中對因數這個詞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教學中首先複習前期的知識,逐步引出新的知識點,利用數形結合、自主探究、鞏固練習等方法完成本課程的教學。

通過閱讀課本上的飛機圖,讓學生利用情景圖使用不同的乘法算式來表示,本環節較為簡單,根據學生列出的算式引出因數與倍數的具體含義。本環節主要藉助數形的關係列出方程,有效銜接了新舊知識。

在學生理解因數倍數之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讓學生與鄰座互相幫助找出24的.所有因數。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展現了較強的合作能力,並能夠運用所掌握的數學語言來準確表達,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完整找齊24的所有因數。

最後利用不同程度的練習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本階段主要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理解因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概念性,是不能單獨存在的。本環節利用“比一比誰更快”、“你說我做”等小遊戲練習尋找因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快樂中學習。

在本次教學中因為擔心學生第一次接觸概念,難以理解故過多、過細地講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是本課的不足之處。

版因數與倍數教學反思3篇 從版因數到倍數:學生思維拓展與教學策略反思 第2張

第2篇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數學概念課,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1)新課標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從除法算式的觀察中引入本單元的學習,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過乘法算式來匯入新知。(2)“約數”一詞被“因數”所取代。這樣的變化原因何在?我認真研讀教材,通過學習瞭解到以下資訊:籤於學生在前面已經具備了大量的區分整除與有餘數除法的知識基礎,對整除的含義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不出現整除的定義並不會對學生理解其他概念產生任何影響。因此,本套教材中刪去了“整除”的.數學化定義,而是藉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雖然學生已接觸過整除與有餘數的除法,但我班學生對“整除”與“除盡”的內涵與外延並不清晰。因此在教學時,補充了兩道判斷題請學生辨析:

11÷2=5……1。問:11是2的倍數嗎?為什麼?因為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數,4是5和0.8的倍數,對嗎?為什麼?

特別是第2小題極具價值。價值不僅體現在它幫助學生通過辨析明確了在研究因數和倍數時,我們所說的數都是指整數(一般不包括0),及時彌補了未進行整除概念教學的知識缺陷,還通過此題對“因數”與乘法算式名稱中的“因數”,倍數與倍進行了對比。

第3篇

1、這堂課的行走過程。學習了五堂同課異構的《倍數和因數》,一直想自己嘗試一下這堂課的教學,無奈,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學過了,就放在三年級進行教學,預習自己先到一個班級熟悉一下,和六年級的孩子打習慣了交道,現在一下子走進三年級課堂,真的還有諸多的不習慣,一堂課下來,自己用一個“急”字貫穿課堂,說話方式有待調整,於是,再一次梳理教案,詳細備好每一句話。第二次上課,請了三年級的數學老師聽課,出現了一個“澀”點,就是:9是倍數,9是因數的判斷,但是學生稍作點撥,還是能完全理解的,師生配合,還算順利,另外有一些小節問題處理得還是不成熟。由於“卡”得不算太“澀”,所以,也沒在意。第三次課題組正式上的時候,當出現“9是倍數,9是因數”的'判斷,學生竟齊聲回答: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偶然的,現在,再一次理一理,發現,開始的談話,借鑑了“三個人,有兩個兒子,兩個爸爸”沒有用好它,反而給了學生一個錯誤的提示,而且“先入為主”,學生進行正遷移,從數學原理來看,沒有真正處理好“數形結合”,處理因數個數與擺幾種圖形的關係,課堂顯得思維含量不夠,數學價值有些削弱,所以,教案我又作了一定的修改。

2、關於“體驗教學”主題的思考。體驗既是過程,又是結果。通過學生觀察老師三種寫因數的方法,談談自己的體會,在交流、碰撞中,深化自己的認識。通過自己找因數、倍數的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是我教學的出發點,實施得怎樣,還需要同行的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