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教案8篇 "歡樂運動起舞: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教案"

本文主要介紹了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教案。針對幼兒園大班的特點和需要,教案設計了一系列適宜的體育活動,旨在促進幼兒身體素質的提高和社交能力的發展。通過遊戲、運動技能訓練等環節,激發孩子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教案既注重實踐操作,又注重引導幼兒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全面發展的幼兒。

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教案8篇

第1篇

踩高蹺是我國傳統的民間體育遊戲,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體育活動。本次活動所選擇的器材是高蹺。走高蹺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項體育活動,幼兒在玩走高蹺時,可以獲得平衡能力和動作協調性的發展。在本次活動中,我還設定了一些情境以增加難度,意圖讓幼兒勇敢迎接挑戰,在不斷克服困難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2.促進平衡、跨越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大膽運用高蹺進行各種體育鍛煉,發展創造力,促進平衡、跨越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1.匯入:平時我們經常玩高蹺,今天袁老師再請你們去玩一玩,看看還有什麼心的玩法。

師:剛才我接到一個好訊息,聽說森林裡要舉行運動會了,你們想去參加嗎?

(想)那現在請你們抓緊時間去練習,爭取在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

:想要站的穩,必須腳底的中心部分踩在高蹺上;想要走得快、跨的穩,必須雙手把繩子拉直。

②比賽以接力賽的形式進行,先繞過樹林,在跨國柵欄,最後走過獨木橋回到起點,再由第二位幼兒出發,比賽依次進行。

③從高蹺上掉下來和從獨木橋上掉下來,則要扣去相應的分數,扣分少的為勝利隊。

④每一組請一位客人老師為自己隊幫忙--監督另一隊。

:xx隊獲勝,祝賀你們。xx隊我們也不要洩氣,回去以後好好的練習,爭取在明年的運動會上去得好成績,加油!

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教案8篇

第2篇

2.材料準備:大泡沫板(兩人一塊)、示意圖、音樂磁帶等。

2.師:請小朋友將兩人抬著一塊地墊,跟著老師一起去郊遊吧!

3.師與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嘗試泡沫墊的各種玩法:

(一)嘗試探索鑽和跨的動作,完成遊戲“烤香腸。”

1.師出示遊戲示意圖引導幼兒觀察:你看到了誰?遊戲要幾個角色?

a.第二個“廚師”在與第一個“廚師”拍手前不能提前越線。

b.能團結協作,率先烤好“香腸”的“廚師”組獲勝。

請幼兒扮演“香腸”,躺在泡沫墊上,教師拿一按摩球隨音樂在幼兒的身體的某個部位滾動。

本次我選擇了這個體育活動《烤香腸》這個題材,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是根據幼兒園的省級立項課題“運動課程實施中幼兒個性品質的培養”,選擇這個活動比較注重幼兒團結合作方面的個性品質的培養,其二,這個活動來自上海學習觀摩的一個活動,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做修改的,覺得這個活動比較適合本班的幼兒,所以選擇了這個活動。

在本次的體育活動中我想達到以下兩個目標,第一是嘗試用鑽、跨的動作完成遊戲,體驗成功的快樂。第二是有初步的合作意識,培養團隊精神。在本次活動中我把重點放在 加強幼兒的合作意識,培養團隊精神這個目標上,我覺得在這個活動中這個目標也完成的較好,到最後一個環節八人一組的競賽活動這個目標更為突出。

從幼兒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分析:大部分幼兒對遊戲活動很感興趣,積極性很高,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交流自然輕鬆。孩子們很喜歡教師在引導語言中用“玩”這個字眼,聽到老師說要讓大家一起來“玩”,孩子們表現出了異常的興奮和創意,語言表達的積極性也比往常高了許多,這時,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頻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這個活動能扣緊幼兒園的課題活動“運動課程實施中幼兒個性品質的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能力的培養很明顯,也體現了堅持性、克服困難等意志品質。活動中,教師以圖示去的形式讓幼兒探索遊戲的玩法與規則,在體育活動中用圖示法的形式幼兒喜歡而直觀形象,形式較新穎。在第二次遊戲中,老師在第一次的基礎上讓幼兒嘗試自己看圖示並分組討論玩法,競賽的形式更進一步推進幼兒興趣及團結協作完成動作。整個活動體現了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參與興趣高,遊戲時幼兒能看圖示討論遊戲的玩法,並按照遊戲的規則進行,而且有了很強的競爭意識, 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1.圖示張貼的地點選擇方面還欠妥當。圖示的張貼在笑臉牆上,沒有考慮幼兒是否全部看清,部分幼兒沒有看清自己的紅隊還是綠隊。

2.圖示的顏色不夠明顯,導致幼兒在最後8人組合一起玩遊戲的時候,有一組小朋友沒有看清楚玩法。

總之,從這次體育活動中,深深的感受到在體育活動中要引導幼兒從無意識的.玩到有意識的學與練,使教、學、練三者有機結合。組織活動要注重遊戲性、趣味性,以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從而使幼兒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第3篇

本次幼兒活動的生活經驗。“搭洞”幼兒平時也經常會做,所以幼兒會覺得很容易。此活動還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也許,平時搭的“洞”就這麼幾種,可是通過這次活動了解到還有很多種方法搭“洞”。

在教學活動中,課堂的氣氛較好,幼兒的情緒飽滿,活動積極,對活動的興趣非常濃厚。但由於積極性很高,顯得課堂紀律不是很好,有些亂,教師沒有把握好一個度。我在此活動中深刻感悟到,要上好一堂課要讓幼兒感興趣固然重要,但是在感興趣的同時要讓幼兒遵守一定的規則,要做到收放自如,而且每一個環節都要緊扣。

我上次上的這節課的最後一個就會出現的有點突然,感覺上了一大半的課突然要玩遊戲了,如果加上一句“我們剛剛每個小朋友都試過鑽山洞了,那我們現在來玩鑽山洞的遊戲,好不好?”,那麼就使得上下會自然的連線下來。因此,教師的過度句在一個個環節的連線上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一個一個環節要緊湊,不能在某個環節上停留過多的時間,而且重點的部分要明顯,不能每一步都平平淡淡。

在選課、設計課的時候,應注意每個年齡段的需求,要讓幼兒覺得有一定的挑戰性。如果一堂沒有挑戰性的課,幼兒會容易厭倦,而且會沾沾自喜。在此次活動中,我選的課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難度是不夠的。很多幼兒很輕而易舉的就完成了內容,而且完成的較好。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縮短教學時間,因為再反覆也是多此一舉。我在設計合作搭洞、鑽山洞的時候:

如:在搭洞的小朋友必須保持姿勢不動,看看誰搭的洞洞最大,誰的洞洞和別人不一樣,誰能用一個手和一個腳來搭洞。鑽洞的人必須不碰到洞,碰到就算失敗,看看哪一組能最成功的完成。

(2)不必規定是兩人一組,可以三人、四人一組,這樣的話更能拓寬幼兒的視野,從中幼兒還能想出各種玩的遊戲。做的比較好的餓,可以讓他們做示範,避免有些幼兒一直重複一個動作。

從整堂課來看,活動目標很明確,但是對於大班的幼兒顯得有些淺,活動準備比較簡單有效,活動過程為每個幼兒提供了平等參與的機會,也能根據活動方式創設適當的問題情景,從用報紙到用身體再到合作鑽、爬身體搭的洞,巧妙遷移,層層遞進,但是後來的活動,思路不是很明確。因為幼兒顯得有些太興奮而雜亂,教師為維護紀律會比較吃力。因此,教師的合理安排對活動有很重要的作用。

通過了這次的課,讓我明白了要上好一堂課,不僅要在上的時候全身心的投入,教態親切,設計時定好準確的目標,對教案的理解也尤其重要。只有教師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才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在做好前提條件的情況下才能更有信心。

第4篇

打扮成小老鼠,纖維袋20個,不同高低的隧道兩條,磁帶。

(一)隨入場,做熱身運動——帶領邊念兒歌邊動作入場,共同遊戲“機靈鼠小弟”。

1、引導觀察隧道,自由發揮過隧道的不同方式師:今天鼠媽媽要帶孩子們去外面運糧食,看,這是我們要經過的一條隧道,孩子們想想,你有什麼好辦法可以經過這條隧道,大家都來試試看。

師:剛才孩子們都想出了很好的辦法,可是我們小老鼠在運糧食時很容易被小貓抓住,我們要想出一個能很快通過隧道的方法。

4、集體講述:你在練習中發現了什麼問題?怎樣蹲才能更快的通過隧道?

5、幼兒交流的意見,講解動作要領,進行動作示範。

7、增加難度,引出另外一條稍底的隧道,嘗試練習。

8、再次提出要求,請加快速度通過不同高度的兩條隧道。

1、過渡語:小老鼠這麼棒,媽媽尋找到了一些糧食,可媽媽老了,有點搬不動,請你們幫媽媽去運糧食,好嗎?

2、遊戲要求:小老鼠經過這條高一些的隧道,走過獨木橋,運一包糧食,再從矮一些的隧道回來。

第5篇

跳繩是幼兒常玩的,也是幼兒鍛鍊身體所用的。為了調動孩子們跳繩的興趣,增強孩子們的體質,探索出繩子更多的玩法,促進孩子與媽媽之間情感的交流。在孩子與媽媽一起跳繩的過程中使家長重溫童年的快樂,有效增進親子感情。因此結合大班主題特色活動,決定開展“媽媽和我一起來”親子活動。

1.能探索出繩子的各種玩法,掌握玩繩的基本技能,發展幼兒的身體動作。

2.引導媽媽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體驗創造性玩繩的樂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

3.在孩子與媽媽一起跳繩的過程中,增加親子感情,體驗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快樂。

組織家長與孩子人員:臧雅楠、丁婕、劉曉、李英傑攝像:管風燕

師:跳、跳、跳,跟著老師跳一跳,繞繞臂,繞繞臂,跟著老師繞繞臂。提問:“還可以怎麼跳?還可以怎樣繞臂?”

引導幼兒向前跳,向後跳,向上跳,蹲跳,向左跳,向右跳,單、雙腳跳;向前饒,向後繞,單、雙手繞,舉起手臂繞等。

玩法:師說向上跳,媽媽和寶寶蹲跳,師說向前跳,媽媽和寶寶則後跳,練習動作的靈敏性。

媽媽和寶寶自願組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拉伸等放鬆活動。五、請媽媽們就活動寫出感想或建議。

第6篇

可多位幼兒共同參加遊戲。一人用手帕矇住眼睛當"瞎子",一人將左手抓住左小腿當"柺子"。

"柺子"吹口哨,其他幼兒在一定範圍內四散跑開,"瞎子"聽聲去摸"柺子","柺子"被摸住,雙方對換角色,其他人被摸住就退出遊戲,下一輪再玩。

在開展本次遊戲前也糾結,到底選擇哪個遊戲呢,最後確定了《瞎子摸柺子》,其主要原因:遊戲中有角色區分,並且角色區別比較明顯,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比較容易區分。遊戲中瞎子和柺子一直處在動態中,對於大班幼兒來說更喜歡具有挑戰性的遊戲,對於小班幼兒來說,遊戲中和大班幼兒一起遊戲,也有了一定的挑戰性。在遊戲中,大班幼兒可以和小班幼兒一對一地進行結對遊戲,這對於大孩子和小孩子的社會性都有了要求,這也是我們選擇這個遊戲的一個重要原因。

相比以前的混齡民遊,我們本次沒有采取一開始就混的方式,而是兩位老師一人帶一部分的幼兒,在大班幼兒開始遊戲時,小班幼兒在旁邊觀看,同時瞭解遊戲的玩法,這為後來小班幼兒也參與到遊戲中打下了基礎,他們可以事先也用遊戲玩法和規則,在開始混齡時心中有數,才不會害怕,也不會不敢參加。在第一次遊戲後,大班幼兒開始講述遊戲中發現的問題時,這時候小班幼兒才參與到遊戲中,這種參與的方式更顯自然。

在以往的混齡遊戲中,基本出現的方式就是大帶小,因此在本次活動的一開始,我們的設想也是讓大孩子帶著小孩子一組一組地遊戲。於是,我們在遊戲中看到了大孩子帶著小孩子一直扮演柺子進行遊戲,在柺子快要被摸到時,會教小孩子蹲下或者趴在地上以躲避瞎子的摸索。但我們更看到了,一對一扮演瞎子時,雖然是大孩子戴著圍巾做瞎子,但小孩子會拉著他的手,指導他往前,往後,這種小幫大的組合我們還是第一次看到,但正是這種小幫大的組合,反映了在這次遊戲中,社會性的發展不僅僅是體現在大年齡幼兒身上,在小年齡幼兒的身上也得到了體現。

本次遊戲帶有一定的競爭性,瞎子必須摸到柺子,而柺子必須躲避瞎子,這兩者之間是相對競爭的關係。在遊戲一開始,由於沒有規定範圍,瞎子始終沒有摸到柺子。於是,在第二次遊戲中,用易拉罐圍圓,規定柺子必須在一定的範圍內,這為瞎子摸到柺子創造了條件,但是我們看到了柺子通過加快速度的方式來躲避柺子,並且大孩子知道要拉著小孩子,當小年齡幼兒快要被摸到時會用手護住她,這樣讓遊戲更有競爭性。

一、所有的問題都應該讓孩子們自己發現,自己講述。遊戲必須是自由自主愉悅的,在今天的遊戲中自主性還體現得不夠到位,比如發現問題時可以讓孩子們多講講,並講講應該有什麼樣的解決策略,在這方面老師講的太多,給予孩子的空間不夠。

二、準備工作應該更到位。遊戲中,老師用圍巾來矇住孩子的眼睛,一方面耽誤啊時間,每次都必須要由老師來系,應該準備一個眼罩,這樣孩子們可以自己戴上戴下,更體現自主性。同時,在遊戲中,發現有的孩子褲腿較寬,因此,拉到了小腿中間,沒有起到屈腿走的目標。老師應該事先設想到會出現這種狀況,可以為孩子們準備打好結的短繩,讓孩子們踩在鞋底並用手拉住,這樣孩子們就不會出現基本直行走的現象了。

第7篇

1、促進幼兒鑽和跨動作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提高動作靈活性。

1、教師提供節奏感較強的熱身音樂,結合出示的各種動作串編熱身運動操。

2、師幼在音樂的伴奏下嘗試探索泡沫墊的各種玩法:

3、鼓勵幼兒尋找朋友,和朋友一起玩“烤香腸”遊戲。教師巡迴指導:重點觀察幼兒的安全意識,確保遊戲過程的安全性。觀察幼兒鑽和跨的動作。觀察幼兒的合作過程。觀察幼兒遵守規則的情況。

“香腸”依次躺在墊子上,廚師烤過後要快快翻身。第一個小廚師出發跨三根“香腸”後、再從每一根“香腸”下鑽回來,拍到下一個小廚師的手,下一位小廚師才能出發,重複前面的動作,知道所有的廚師都考過香腸。哪一組先烤完,哪一組就獲勝。

(2)每個廚師必須一次“跨”過每根香腸,在一次“鑽”回算完成。

4、結合對幼兒意志品質教育:請配合好的一組來示範

第8篇

2.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樂於與同伴合作用輪胎練本領。

1.汽車輪胎每人一個;2.《開汽車》音樂、《扭扭操》音樂。

幼兒聽音樂倆人或三人合作開汽車:汽車慢慢開——快快開——上坡——下坡——原地轉彎——跳過小土丘等。

1.教師:小小雜技員本領可大了,可以用輪胎玩許多遊戲,你們願意做小小雜技員嗎?接下來就請大家去找一個或幾個朋友商量玩輪胎可以怎麼玩,一起先練一練。

2.幼兒與同伴合作用輪胎做遊戲,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評析:由於輪胎這一器材是幼兒所喜愛的,孩子們在玩輪胎時興趣非常濃厚,自由探索練習充分滿足了不同個體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點去探索。集體練習讓幼兒分享了別人的經驗,體驗分享的快樂。)

(二)以練新節目的形式練習平衡、攀登、跳躍等基本動作。

(1)教師與幼兒合作示範玩法,如幼兒中有該玩法可請幼兒示範玩法:將輪胎一個接一個擺好,兩人手拉手分別在輪胎兩側走、跑。

(1)師生合作用輪胎搭建小山,搭好後,請個別幼兒嘗試攀上小山,再跳下。

(評析:遊戲的難度及挑戰性不斷增強:一方面運動技能要求提高,另一方面,合作的難度也增加了,適當的挑戰增強了幼兒的活動興趣,同時,也使運動能力得到了發展。)

幼兒分成四隊,聽到開始口令後,每組幼兒合作,先將小橋和小山構建好,然後回到起點,兩兩練習走小橋、爬小山、跳下小山,再從旁邊跑回來。遊戲以接力形式開展。

(評析:遊戲“過小橋、爬小山”是一個9人小團體競賽,由於人數的增加,幼兒之間的合作技能要求更高,採用了競賽的形式更易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提高練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