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小班小蝸牛教案13篇 小蝸牛學園:如何用故事啟發小班幼兒愛護身邊的生物?

本文分享了一份小班小蝸牛的教案,包含了多個生動有趣的活動和教學方法,旨在讓國小生更好地學習與成長。教案覆蓋了語言、數學、科學、美術等多個領域,幫助孩子們全面提升自己的素養和綜合能力。

小班小蝸牛教案13篇 小蝸牛學園:如何用故事啟發小班幼兒愛護身邊的生物?

第1篇

2、願意和同伴交流、討論,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創意。

3、養成耐心、細緻做事的習慣,對陶藝活動感興趣。

(3)教師:蝸牛平時生活在哪裡?會幹些什麼?請你們用陶泥嘗試製作各種各樣的蝸牛。

由於有了圖片的加入,因此在此處教師沒有進行示範,而是採用和幼兒一起討論的方式引導幼兒自己講述製作的方法,同時也為後期製作不同的蝸牛奠定了基礎。

幼兒將製作的蝸牛放置於生活場景中,互相評價。教師作點評。

評價環節,教師為幼兒製作的蝸牛創設了一個生活空間,使幼兒製作的蝸牛彷彿一下子“活”了起來。這樣容易激起幼兒自己講述的慾望,有利於幼兒語言和交往能力的發展。

1.區角活動在美術區開展繪畫活動“可愛的蝸牛”;在牆面張貼圖片,供幼兒欣賞。

2.家園共育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上網或去圖書館查閱有關蝸牛的資料,幫助幼兒瞭解其特徵,擴充套件經驗。

小班小蝸牛教案13篇 小蝸牛學園:如何用故事啟發小班幼兒愛護身邊的生物? 第2張

第2篇

我班的幼兒已經認識了幾種較常見的顏色:紅、黃、藍、綠等,為了提高幼兒對色彩的認識,我設計了“找朋友”這個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寶寶們還認識了粉紅、橘黃、淡藍、青色,還初步嘗試使用漸變的塗色方法來作畫。

1、認識幾對同類色:紅色、粉紅,黃色、橘黃,藍色、淡藍色,青色、綠色。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1、認識紅色、粉紅、黃色、橘黃、藍色、淡藍色、青色、綠色,能叫出它們的名稱。

一、引出問題:我們都有好朋友,今天我們來幫顏色寶寶來找它的.好朋友,好嗎?

1、出示8個貼絨寶寶:教師:來了一個紅寶寶,它說,我有一個朋友跟我長的很像,看看,這裡誰和我長的最像,請你來幫我找一找。幼兒找出粉紅色,“好朋友,手拉手,抱一抱”教師和一名幼兒示範動作。

1、幼兒分別帶上顏色寶寶頭飾,聽音樂自由舞蹈,當音樂停止時,幼兒找到與自己是同類色的幼兒手拉手、抱一抱。

教師示範:首先找出一對好朋友顏色,在氣球的一邊塗上深色,讓它的手“張開”,接著,在氣球的另一邊塗上淡色,讓它和深色“手拉手”,最後,用淡色在中間塗抹,這樣,兩種顏色就抱在一起了。

簡單評價:好朋友力量大,顏色寶寶兩個在一起,畫出來的圖畫就更加漂亮了。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資訊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本文擴充套件閱讀: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的人。朋友之間可喻為雨中的傘、指路的燈。雙方心理契合更為深刻時,可稱之為知己。

第3篇

中班幼兒的好奇心強,喜歡對新鮮的、感興趣的事物詢問、探索,特別喜歡尋找草叢裡的小蟲子、小動物。在一次散步的時候,幼兒無意中在圍牆的草坪裡發現了一隻小小的蝸牛,就大聲喊:“快來看,小蝸牛。”大家都圍過去:“真的是蝸牛呀!”“小蝸牛身上有殼!”“小蝸牛的身子一爬一爬的。”於是這個有關蝸牛的話題引起了大家的興趣。我們發動幼兒、家長一起尋找蝸牛,並蒐集關於蝸牛的一些資料,為了讓幼兒對蝸牛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方案。

1、認識蝸牛,初步瞭解蝸牛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1、瞭解蝸牛的外形特徵。師:蝸牛的身體是怎樣的?

幼c:蝸牛還有兩根細細的腳呢?師:蝸牛頭上的角叫觸角,那蝸牛的眼睛長在哪裡呢?

幼a:不知道。師:就長在觸角上。師:蝸牛是怎樣走路的呢?它有腳嗎?

幼c:不是,蝸牛有腳的。師:你怎麼看見蝸牛有腳的?

幼c:反正我看見的。師:蝸牛到底有沒有腳,讓我們一起去找找,仔細地看一下。

(評析:通過觀察,幼兒發現蝸牛真的有腳,而且是一隻腳,就像鞋底一樣,大家為這驚人的發現而歡呼。幼兒通過共同探索活動,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

幼:(觀察)蝸牛爬行。師:剛才你們發現了什麼?蝸牛走過的地方會留下什麼?

幼a:蝸牛走過的地方有一根白線。幼b:這白白的東西是什麼?

師:這可不是唾液沫,你們看,小蝸牛在爬的時候身體在蠕動,它的腹部就會分泌出這種白色的沾液,看上去就像白線一樣。

幼a:那為什麼要分泌這種白色的東西呢?師:讓小蝸牛自己來告訴你們吧。(觀看vcd“趣味動物小百科)

師:原來蝸牛是靠身體蠕動來爬行的,它分泌這種白色的沾液,是為了讓身體更潤滑,這樣在爬行的時候就不會擦傷面板了,而且前進的更快。

3、交流資訊,繼續瞭解蝸牛的生活習性。在前一次“蝸牛大搜索”活動中,孩子們都產生了一個問題。師:最近我們怎麼找也找不到蝸牛?

幼b:蝸牛是不是都躲起來了。幼c:蝸牛怎麼老喜歡睡覺,它冬眠了嗎?

師:老師也覺的奇怪,蝸牛好像很少,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祕密。

幼b:我媽媽對我說,她在網路上看到的,蝸牛不但要冬眠,還要夏眠。師:蝸牛真有趣,我們觀察很仔細,瞭解的也很多。讓我們再到自然角去看看螺螄,跟蝸牛相比,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地方?五、活動延伸用橡皮泥做蝸牛。

第4篇

1、 觀察蝸牛,並用形象的詞語概括蝸牛的形狀和特徵。

2、 初步感知不同的姿態的蝸牛,並大膽地表現出來。

3、 體驗製作蝸牛的快樂,萌發關注、喜愛蝸牛的情感。

4、 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1、教師和幼兒一起飼養小蝸牛,引導幼兒觀察小蝸牛,並用詞語概括蝸牛的形狀和特徵。

1、 天在一片綠草地上,小白兔看到了一個圓圓的房子。圓圓的'房子上有像繞線的先線團一樣的花紋,非常漂亮。

2、 小白兔蹲在那靜靜的看著,看著看著,咦!從像線團地房子裡伸出了長長的脖子圓圓的頭。

3、頭上有一雙大大的眼睛,一張小小的嘴巴,頭上還有兩隻長長的觸角,哦,原來是一隻小蝸牛哇。

開放式教學,可以讓讓幼兒放開手腳地活動,第一他們很高興,第二他們很認真,第三他不會時就想去求教老師,這樣做效果是明顯的。大家可以看當今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的課堂實錄,他們就是這樣要求幼兒的。他們以幼兒敢於提問題為起點,以幼兒能自己解決問題為終點,而方法的核心就是放手讓幼兒活動。

活動更多地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讓他們成為活動的主角。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夠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去。

第5篇

1、技能目標:引導幼兒用編織好的3股毛線順著繞圈,並做好貼上。

2、情感目標:培養幼兒有條理地操作,和耐心細緻的態度。

1、物資準備:各種編織好的繩子若干,蝸牛範作一幅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你們喜歡這隻蝸牛嗎?這是用什麼做成的呢?(引導幼兒認識編織材料)

師:有隻小蝸牛,它很糊塗,自己的殼都找不到了,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好嗎?

師:這隻蝸牛的殼很漂亮,你們知道它是怎麼做成的。

2、創設情境,毛線轉圓圈(教師示範毛線纏繞的方法來做小蝸牛的殼)

師:小朋友剛剛想了很多辦法來幫助小蝸牛找殼,現在我們的毛線朋友要來跳圓圈舞來幫助小蝸牛找殼拉。毛線寶寶走走走,停一停,轉個彎,繼續往前跳。轉了一圈又一圈,個個滿場飛,可真熱鬧!

師:毛線寶寶和小朋友一起來跳舞了,你們喜歡嗎?我們也讓它們來比一比,看誰跳得最好看。我們一起來跳圓圈舞吧!

1、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自己的作品,教師簡單評價作品。

擬人化的情境設定,把纏繞技巧以遊戲的方式教授給幼兒,讓幼兒更容易接受。

編織技巧需要逐步積累,製作小蝸牛的殼是在幼兒已經有交叉編織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在這個活動中,讓幼兒學習順著圈纏繞毛線的方法比較簡單,幼兒基本上都能掌握。但三股毛線交叉編織的方法幼兒掌握得還不是很好,雖然在這次活動中沒有涉及,但今後的編織活動都是在此基礎上開展的,所以需要指導幼兒學會這種方法。

第6篇

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泥工教學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幼兒喜愛。通過泥工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掌握一些簡單的塑造物體形象的方法和技能,並能增強幼兒手的協調性、靈活性,促進其智力的發展。本學期以來我們在美術活動中以泥工為主,孩子們初步掌握了捏、團、搓、壓等技能,學會了搓麵條、團湯圓、包餃子、做胡蘿蔔、做棒棒糖等,在此基礎上我還結合小班孩子愛動物的特點精心設計此活動。

1、學習運用捏、團、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蝸牛。

2、初步瞭解蝸牛的外形特點,感受泥工活動的樂趣。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橡皮泥、火柴若干,ppt課件,背景音樂、草地背景圖活動重難點:幼兒用搓、卷的技巧製作蝸牛殼的技巧。

1、出示蝸牛身體圖片——師:小朋友猜猜看,這是誰呀?

2、出示完整蝸牛圖片師:那我們跟小蝸牛打個招呼吧:小蝸牛,你好呀!

師總結:小蝸牛有細細長長的`身體,一頭大,一頭小。長著長長的觸角,背上還揹著一座小房子呢。

師:小朋友,觀察的可真仔細。看,這是什麼(出示橡皮泥)今天,老師用橡皮泥來變出一座小房子,小朋友看好嘍,開始變魔術啦。“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條,搓成條後捲一捲,從裡到外捲一捲,緊緊捲成小房子。瞧,小房子變好了,漂亮嗎?

師:老師是怎樣做出來的呀?(請個別幼兒說)師帶領幼兒一起空手練習: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條,搓成條後捲一捲,緊緊捲成蝸牛小房子。恩,小朋友呀真能幹,現在拿起一團橡皮泥,一起來做蝸牛背上的小房子吧。

幼兒集體操作:做“小房子”,教師巡迴指導(結合兒歌製作)師:好,小朋友,房子做好了沒呀,我們來看一看,誰的大,誰的小呀?為什麼他的大,他的小呢?(個別幼兒回答)

師總結:我們把房子開啟來看一看(比較橡皮泥的長短)。祕密就藏在這裡:原來呀,這個橡皮泥搓的細又長,房子就會變大哦。

示範講解蝸牛的身體的製作師:我們做好了蝸牛的小房子,身體還沒有呢,趕緊來做吧。我們現在要換一種橡皮泥的顏色了哦。蝸牛的身體是一頭大一頭小。“搓一搓呀搓成條,一頭粗來一頭細,蝸牛身體長又長”。

用牙籤來做小蝸牛頭部的觸角和眼睛師:看,現在,小蝸牛還缺了什麼呀?

師:對了,小蝸牛的觸角可是很重要的,因為蝸牛的觸角就好像盲人的柺杖,是用來觸控著走路的。小蝸牛在走路的時候呀,如果用觸角接觸到障礙物,就會立即轉變前進的方向。觸角怎麼做呢,老師就請火柴棍來幫忙。拿起兩根火柴棍,插在蝸牛的頭上,做觸角,還有眼睛。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播放背景音樂)師:這隻蝸牛寶寶很想找朋友,我們來幫他做一些小夥伴好嗎?橡皮泥、牙籤是做蝸牛寶寶的,小朋友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別人爭搶好嗎?

1、教師和孩子一起製作蝸牛,注意用兒歌引導幼兒。

1、幼兒送蝸牛寶寶回家(放在樹葉上),滲透幼兒保護動物的情感。

師:這麼多的蝸牛寶寶出來散步已經很久了,有些累了,我們把它們送回家吧。來,跟蝸牛寶寶說再見吧。

師:小蝸牛在新家裡住了一段時間後,覺得有點悶,想到外面去走一走,請幼兒講一講自己製作的小蝸牛要到哪裡去?去幹什麼?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後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第7篇

1、小朋友,聽,這是什麼聲音?(敲打鼓聲,咚噠噠,強弱弱,敲四下)

2、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敲鼓並說咚噠噠咚噠噠)

3、現在老師要敲出兩種不同的鼓聲,你們聽一聽,有什麼不一樣?第一種:咚咚咚,敲四下,第二種:咚噠噠,敲四下。

5、第一種鼓聲他的聲音大小都是一樣的,咚咚咚(敲鼓,並說),第二種鼓聲他的聲音有的強有的弱,敲鼓並說咚噠噠,強弱弱強弱。那我們把這種第一拍是強拍,後面兩拍是弱拍的節奏叫做強弱弱的三拍子。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伸出小手,用小手拍咚噠噠咚噠噠。

6、那我們還可以用身體的.哪些部位來拍出強弱弱的聲音呢?你來說。我們學一學。

7、那今天我們就要用這種強弱弱的聲音來學習一首歌曲。

1、學習歌曲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位好朋友,瞧!他是誰?(出示ppt)(小蝸牛)

3、哦,小蝸牛的背上有一個圓圓的殼,那這個殼有什麼用?(這個殼像房子一樣,可以躲在裡面,很安全)我是快樂的小蝸牛,呦呦,揹著房子去旅遊,呦呦。(出示圖片貼在卡紙上)

6、好,現在伸出你的兩根小手指,當小蝸牛的小犄角。伸出兩隻小犄角,呦呦,一邊看來一邊走。呦呦(出示圖片)

7、小蝸牛開心的時候會唱歌,它唱:咿呀而喲,呀咿而喲。我們來學一學。

10、老師現在把我們剛才所說話的編成了一首兒歌。你們看,指著圖譜念兒歌,要求幼兒一起念)(我是快樂的小蝸牛)

11、現在我們用三拍子的節奏來年這首兒歌,跟著老師一起念。(邊敲鼓邊念)

12、老師把這首兒歌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叫《快樂的小蝸牛》,你們聽:開始唱,並敲鼓。

13、你喜歡哪句?我們來學一學。(鋼琴伴奏,敲鼓)

14、現在老師彈琴,老師大聲地唱,你們小聲的唱。(彈琴,敲鼓)

15、現在老師輕輕地唱,你們大聲地唱。(彈琴,敲鼓)

1、(出示ppt)現在老師這裡有三隻蝸牛,一隻蝸牛媽媽,兩隻蝸牛寶寶。蝸牛媽媽這麼大,走路的聲音應該怎麼樣?(很響)老師很響的敲下鼓。那蝸牛寶寶這麼小,走起路來怎麼樣?(輕輕地走)所以蝸牛寶寶輕輕地走路沒有聲音。所以三隻蝸牛走路的聲音應該是咚--沒有聲音(邊敲鼓邊解釋,第一拍敲鼓,二三兩拍不敲,以前一拍動作延伸後兩拍)

2、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三隻蝸牛走路的聲音,伸出小手,拍手練習咚-的節奏,第一拍拍手,後兩拍延續拍手之後的伸展動作),要求有一個老師安排敲鼓。

3、練習完之後,要求小朋友用所學拍手的動作一邊唱歌一邊拍手,之後也可以拍腿。老師和幼兒一起做拍手唱歌動作,要求有個老師在一旁敲鼓,一個老師彈琴。

4、現在,我邀請小朋友上來做遊戲,請五位小朋友上來按咚-噠-噠的節奏敲鼓,其他小朋友來唱小蝸牛的歌曲。請五位小朋友輕輕搬起小椅子面向大家坐好,然後給每個小朋友一個鼓和一根棒。老師說開始小朋友就開始敲鼓,老師在一旁用鈴鼓穩定節奏,其他小朋友大聲唱歌曲。

5、現在我來當蝸牛媽媽,蝸牛媽媽要帶寶貝們出去旅遊了。誰願意上來當蝸牛寶寶?(點5個、10個、全班小朋友上去饒教室一圈)

6、排好隊後,老師在前面做咚噠噠有關三拍子節奏的動作,幼兒跟在後面學做,也可以是幼兒自己想的三排節奏的動作。要求一邊做動作,一邊大聲唱歌,坐在位置上的小朋友也一起大聲唱歌。(要求有個老師彈琴,有個老師敲鼓)

第8篇

喜歡動小動物是孩子們的天性,而這首根據小蝸牛的特點寫的幽默詼諧、好聽的歌曲吸引著孩子們,讓孩子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我抓住孩子們的這個興趣點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通過讓孩子感受3/4節拍的特點,用流暢、歡快的聲音唱出小蝸牛逍遙、自在的心情。

1、感受活潑歡快的曲調,瞭解並拍出3/4拍的強弱弱的節奏特點。

2、能用跳躍和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創造性地表現出歌曲所表現的情景。

1、活動前,在自然角飼養小蝸牛,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特徵和習性,並與小蝸牛交朋友。

2、《我是快樂的小蝸牛》歌曲磁帶、小蝸牛圖片和頭飾。

1、謎語匯入:今天老師帶來一首謎語,聽一聽它是那種小動物?謎語:走路從來不回頭,揹著房子去旅遊。伸出兩隻小犄角,一別看來一邊走。(為了更形象,教師一邊模仿動作,一邊說謎語)

2、出示實蝸牛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小蝸牛的外形特徵,激發幼兒對小蝸牛的興趣。

(3)小蝸牛爬起來是怎樣的'?它的表情怎樣?哪個小朋友來形容一下?(引導幼兒用肢體或語言表達)

3、欣賞歌曲,熟悉旋律,掌握3/4拍的節奏特點。播放歌曲《我是快樂的小蝸牛》音樂,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歌曲,教師跟幼兒邊聽歌曲邊拍節奏。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曲調。

(2)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或肢體動作表現出三拍子的節奏特點。

(1)欣賞第二遍歌曲,幼兒隨音樂節奏學說歌詞。提問:你們聽到歌曲中唱了什麼?說說自己感覺哪句歌詞最有趣?自己喜歡哪句歌詞?並嘗試唱一下或用動作來表現。

(2)教師將幼兒根據喜歡的歌詞進行分組,教師彈唱,幼兒隨音樂嘗試大聲跟唱。(教師給予表揚,糾正唱錯的地方。)

(2)鼓勵幼兒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加上創造性的動作演唱。

7、教師小結:多可愛的小蝸牛呀,跳得真好,美麗的春天來到了,我們一起去旅遊吧。在《我是快樂的小蝸牛》的音樂伴奏下,帶孩子走出活動室。

引導幼兒在自然角中觀察小蝸牛,進一步瞭解小蝸牛的特徵及習性。

第9篇

2、通過觀看範例和示範,瞭解製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折卷,貼上的技法。

3、在紙工活動中,保持桌面和地面整潔,養成良好的手工活動習慣。

4、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摺紙活動的樂趣。

老師變出一副美麗的圖畫,看我是怎麼變的?請了誰?(摺紙、繪畫的方法,請了小兔、蝸牛、花……)會動的蝸牛非常有趣,我們一起來製作蝸牛吧!

老師每出示一步,先請幼兒講講折法,然後演示。對於幼兒講不清楚或不太懂的地方著重講解。

3.變成春天的畫:春天不但是小蝸牛出來了,還有許多小動物和花朵,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材料,請你先折小蝸牛,然後新增一些你喜歡的東西,可以是折的,也可以是畫的,把他們變成一副美麗的春天圖。

重點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剪刀、固體膠,感知體驗成功製作會動的小蝸牛的快樂。

1.將幼兒作品展示出來,共同欣賞,請幼兒說說(用完整的話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前對幼兒已有的經驗估計過高,有的幼兒雖經常捉來蝸牛玩,但沒仔細觀察過。當談到蝸牛喜歡吃什麼時,對於老師而言也比較困惑,因為平時的司空見慣使我不再留心去觀察。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大膽猜想、分工合作、動手嘗試,並且持之以恆地做好記錄,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究發現了蝸牛愛吃實物的祕密。由此我得到啟示,從小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科學活動能力,培養愛觀察、善思考、勇探究、樂合作、勤表達等良好習慣,對其日後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10篇

1、會運用各種線條有序的組合來表現蝸牛的外形特徵,感受線條畫帶來的美感。

2、培養幼兒的審美情感,增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5、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創作新的線條組合來裝飾蝸牛;並注意線條之間的疏密。

3、蠟筆、粗、細記號筆、已畫好外形的蝸牛與幼兒人數相等。

1、放音樂《歡笑聲》。教師提問:“誰笑得這麼開心呀?”

2、過渡:原來是蝸牛軒軒和樂樂。瞧,他們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參加選美大賽呢!

二、出示範畫,欣賞教師畫的蝸牛的範例,請幼兒互相說一說,這些蝸牛的形狀及裝飾的線條,看一看,說一說它們是什麼樣的?有什麼樣的花紋。

師:老師畫的蝸牛是什麼形狀的?用了什麼樣的線條進行裝飾?

重點引導孩子觀察幾種線條組合變成新的圖形的裝飾效果。

三、利用音樂創設情境,培養孩子的愛心,激發創作慾望。

1、放音樂《雷雨聲》、《哭聲》。激發孩子的助人為樂精神。

教師:呀!雨水把軒軒和樂樂身上畫的漂亮的線條和色彩都沖洗掉了,他們沒辦法去參加選美大賽了。聽,他們哭得多傷心呀!孩子們,你們願意幫助他們嗎?

教師:軒軒和樂樂喜歡的線條是幾種線條組合變成的新線條,而且他們喜歡自己身上的'線條是別人沒有的,你能畫出來嗎?

3、請個別孩子到前面畫出自己創作出的線條組合,並給線條命名。

四、師示範講解如何對蝸牛進行裝飾?如何處理分割畫面?處理畫面中點、線、面的疏密關係的畫法:

(1)教師簡單在蝸牛身上示範分割畫面的塊,畫出各種形狀的線條,並重點講解如何處理畫面中點、線、面的疏密關係。

(1)在作畫前先想一想:你是想幫助軒軒還是樂樂?要用什麼線條裝飾?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出各種線條的組合,看誰想的和別人不一樣。並注意點、線、面的疏密變化。

()請完成作品的幼兒把作品送到畫展欄中進行評比,選出最漂亮的作品送給軒軒和樂樂去參加選美大賽。

六、幼兒創作,教師給予及時指導,對幼兒創造性表現的作品及時給予肯定。

(1)鼓勵幼兒在繪畫中大膽嘗試用不同的點、線、面的運用。引導孩子自由發揮,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驗到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2)請個別幼兒談談自己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麼?

(3)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幫助軒軒和樂樂裝扮的漂漂亮亮的,軒軒和樂樂都說非常漂亮,他們說你們都畫的非常漂亮,決定把你們的作品都帶去參加選美大賽呢!

1、用音樂轉換情境,為孩子創設了愉悅、直觀的聽覺效果。

2、用一個故事作為主線把各個教學環節有序、合理地組織起來,讓孩子在故事情景中複習所學的線條,激發創作出新的線條,層次清楚,難度層層遞進。

3、線條畫的範畫作品要比蠟筆畫、水粉畫的大許多,孩子才能清楚地看見線條的組合及疏密排列。

4、教師講解太多,語言不夠精練。要注意提問的藝術。

第11篇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1、每組觀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讓孩子們用眼睛看,用各種工具來觀察,並把自己的發現及時的記錄。

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大膽猜想、分工合作、動手嘗試,並且持之以恆地做好記錄。由此我得到啟示,從小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科學活動能力,培養愛觀察、善思考、勇探究、樂合作、勤表達等良好習慣,對其日後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12篇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在欣賞自然界和生活環境中美的事物時,關注其色彩、形態等特徵。和幼兒一起發現美的事物的特徵,感受和欣賞美。”

1.能大膽地用線條和圖案裝飾畫面中的蝸牛,大膽想象,添畫簡單的背景。(重點)

2.瞭解蝸牛的外形特徵並獨立畫出蝸牛形象,學習把主要物體畫在中心位置且最突出的構圖方法。(難點)

組織幼兒猜謎語:沒有腳,沒有手,背上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裡頭,猜一猜這是哪一種小動物?(蝸牛)

二、出示蝸牛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徵。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經驗進行講述,觀察蝸牛的頭部上的觸角,背部的硬殼以及顏色等。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並能說出一圈一圈的螺旋線,還有許多小花紋。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並說出用到了直線、斜線、波浪線、虛線、三角形、圓形、心形等圖案。

先在畫紙的中間,用螺旋線畫出蝸牛的殼,再畫上身體、觸角、眼睛、嘴巴。後來它慢慢地長大,背上的.殼也一圈一圈地跟著長大,終於長成了一個大大的殼。繞圈的時候,線與線之間不要太密。

提示:蝸牛的殼就是它的家,蝸牛喜歡美麗的家,那我們用線條和圖案給它裝飾一下吧。我們先用線條把蝸牛殼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可以選用直線、斜線、波紋線等線條。除了線條,我們還可以畫上美麗的圖案,如圓形、心形、雲朵形等。

四、欣賞優秀作品,教師提出繪畫要求。

(1)先在畫紙正中間畫一隻大蝸牛,接著裝飾一下貝殼,最後,畫的快的小朋友可以塗上顏色。

五、鼓勵幼兒大膽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觀察並瞭解幼兒的繪畫情況,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2.與同伴講一講自己的作品,將自己的畫編成故事說一說。

第13篇

1、通過編排圖片講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小朋友,今天湯老師帶來幾張非常有趣的圖片,你們想看嗎?

這幾張圖片的意思,你們看得懂嗎?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說一說。

老師把五張圖片重新排一排,看看誰又能編出一個有趣的.故事?

幼兒排圖片、編故事、講故事。(能力差的幼兒編成小小組用三張圖片編故事。能力強的幼兒嘗試編幾個故事。)提醒幼兒給故事起名字。